•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说说256条。

哎,本不想说的,因为要被人说和稀泥了,昨天打了出来又删掉了的。
看大家争论的这么激烈,我还是说一说吧,也许可以解释你们争论的焦点。:014: 可能也不是很成熟,只是现阶段的看法。
木乘土,分两种,一种是木旺乘土(土不虚),一种是土虚木乘;而这两种下面又分两种;
木旺乘土(土不虚):这个前面已经提到过。
1. 脾湿偏盛----下利-------利不可强止
2. 胃热偏盛----大便燥结----大承气汤,大柴胡汤等。
土虚木乘:这里木不偏旺,重点是中虚,所以治中焦即可。
1. 脾气(阳)虚----下利-----(可能下利清谷,完谷不化等,常说的脾虚泄泻就是这种情况)----按照程度不同选择相 应的方剂:理中,补中,四(六)君,参苓白术散等等。
2. 局部(或短时)胃热-----可能会有热结旁流等症状和一些胃部不适,-----大小承气汤等。
此外,还有病势的衰减(包括自我衰减),正气的恢复抗邪,前期用药的干预等等,都会导致这个“下利”会出现“寒热、虚实”等方面的改变的。

这种细分的拆解法,也是我常用的一种解经的方法。其实,这里面大家都把【负】解释为“木克”。其实还有不一样的解释的。

【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
【其脉不负者,为顺也。】
【负者,失也。相互克责,名为负。】

个人观点,这里的【负】是指一种脉象。是一种表示“不足”的脉象,这种脉象又不是“虚”,也就是“负者,失也”的意思。为什么不赞成为“弦”,就是因为这句,——“相互克责,名为负”。什么是“相互”“克”“责”?这是兄弟两个窝里反而出现内斗的情况。是双方在同时彼此伤害。而不是我欺负你、或者是你反过来欺负我,这种单向的问题。而是“相互”,是同时发生、同时在进行、在完成的。

【下利】,未必就是疾病在发展、加剧。
我们用【下法】,例如承气汤辈的,是为了疾病变化吗?
不是。
是为了 让“邪”,排出体外。

我们在临床上,也常见很多由于外感导致腹泻的病人,在几次腹泻之后,疾病就自行康复了。
和很多“自汗”而愈的外感疾病一样,这些都是身体在自我抗邪、自我散邪的表现。
那么,这句合起来看,有没有不一样的味道呢?——
【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
这句话,我可以解释为,这种合病的“下利”症状,如果看到病人的脉象没有出现“不足”,这就是正气来复,是身体自然排除病邪,而“下利”,就是给“邪”以去路。这样不用干涉,也会邪去正安。这就是【顺】。是正常的表现。

【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
【其脉‘负’者,为‘不顺’。】【负者,失也。相互克责,名为负。】
同样,当阳明少阳出现合病而下利的时候,如果病人的脉象出现“不足”,并且阳明与少阳之间的、病邪与正气之间还存在冲突,那么,这种“下利”就是病态的反映,是需要用药干预的。(阳明少阳之间的不正常,不仅仅只有“克”和“反侮”的表现。阳明之邪入侵少阳在发生,同时少阳之邪被反向逆传出阳明;以及阳明之邪、与少阳之邪相互勾结;正气以及药力在抗邪外出,等等等等,都是可以同时发生的。)出现这种局面下的脉象表现,才是“负”,是整体“正”不能控制“邪”的反映。
 
此外,还有病势的衰减(包括自我衰减),正气的恢复抗邪,前期用药的干预等等,都会导致这个“下利”会出现“寒热、虚实”等方面的改变的。

这种细分的拆解法,也是我常用的一种解经的方法。其实,这里面大家都把【负】解释为“木克”。其实还有不一样的解释的。

【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
【其脉不负者,为顺也。】
【负者,失也。相互克责,名为负。】

个人观点,这里的【负】是指一种脉象。是一种表示“不足”的脉象,这种脉象又不是“虚”,也就是“负者,失也”的意思。为什么不赞成为“弦”,就是因为这句,——“相互克责,名为负”。什么是“相互”“克”“责”?这是兄弟两个窝里反而出现内斗的情况。是双方在同时彼此伤害。而不是我欺负你、或者是你反过来欺负我,这种单向的问题。而是“相互”,是同时发生、同时在进行、在完成的。

【下利】,未必就是疾病在发展、加剧。
我们用【下法】,例如承气汤辈的,是为了疾病变化吗?
不是。
是为了 让“邪”,排出体外。

我们在临床上,也常见很多由于外感导致腹泻的病人,在几次腹泻之后,疾病就自行康复了。
和很多“自汗”而愈的外感疾病一样,这些都是身体在自我抗邪、自我散邪的表现。
那么,这句合起来看,有没有不一样的味道呢?——
【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
这句话,我可以解释为,这种合病的“下利”症状,如果看到病人的脉象没有出现“不足”,这就是正气来复,是身体自然排除病邪,而“下利”,就是给“邪”以去路。这样不用干涉,也会邪去正安。这就是【顺】。是正常的表现。

【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
【其脉‘负’者,为‘不顺’。】【负者,失也。相互克责,名为负。】
同样,当阳明少阳出现合病而下利的时候,如果病人的脉象出现“不足”,并且阳明与少阳之间的、病邪与正气之间还存在冲突,那么,这种“下利”就是病态的反映,是需要用药干预的。(阳明少阳之间的不正常,不仅仅只有“克”和“反侮”的表现。阳明之邪入侵少阳在发生,同时少阳之邪被反向逆传出阳明;以及阳明之邪、与少阳之邪相互勾结;正气以及药力在抗邪外出,等等等等,都是可以同时发生的。)出现这种局面下的脉象表现,才是“负”,是整体“正”不能控制“邪”的反映。
谢谢老师的赞,同意老师的观点,我也说是顺应生理的为顺,虽病无咎;反之则为逆为负。
我是常用细分法的,不过临床影响疾病转归的因素实在太多,所以掌握提纲挈领的东西就尤为重要!
病邪的自寻出路,临床是很常见的,比如咳嗽是排痰的,无形之痰比有形之痰更可怕;呕吐是机体快速排出胃里有害物质的一种方式;腹泻就不说了;还有尿,汗,甚至眼泪,鼻涕,妇女白带月经,男子精液(有遗精而病减者)等等都可能是邪气外出的途径。
 
相互克责(贼),必然是两旺。
肝病见肝脉,是顺还是逆?肝病见脾脉,是顺还是逆?
这些要先弄清楚。
五行只是工具,五行也是阴阳的变化规律的一种具象,更形象一些。除非中医抛弃了阴阳,那倒是可以不谈五行。八卦同样如此。
 
相互克责(贼),必然是两旺。
肝病见肝脉,是顺还是逆?肝病见脾脉,是顺还是逆?
这些要先弄清楚。
五行只是工具,五行也是阴阳的变化规律的一种具象,更形象一些。除非中医抛弃了阴阳,那倒是可以不谈五行。八卦同样如此。
两者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都可以出现相互伤害。
而这个“势均力敌”,可以是“有余”的情况下达成的;也同样可以在“不足”的情况下达成。
 
此外,这里的“虚”,也可以是相对于“正”与“邪”之间的比较。正气已弱,余邪虽然也势弱,只要能对“正”造成压力,也一样会表现出“虚”的样子。所以,相互克责,不一定都是“实”。先生以为如何?
 
个人认为,这个“相互克责”,在这个帖子中已经出现的太多了。:014:
 
此外,这里的“虚”,也可以是相对于“正”与“邪”之间的比较。正气已弱,余邪虽然也势弱,只要能对“正”造成压力,也一样会表现出“虚”的样子。所以,相互克责,不一定都是“实”。先生以为如何?
有可能。不过我觉得有虚也是因实致虚或者说是真实类虚吧,这个是要临床验证的,所以这里就略过了吧?
有了问题,总会有闹明白的一天,就是思考型的进步,呵呵。
 
阳明与少阳合病,如果下利,脉当由弦洪转虚,其脉与病相符,即为顺,(负者:症、脉相失,不符也。虚症脉当虛,少阳症当弦,此为相合,顺也,否则为失,为负,逆也)。如脉滑而数,为病在阳明也 ,当大承气下之。
 
原文: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相互克责,名为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1、“其脉”,是不是指阳明脉?断句: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阳明脉在哪里
2、阳明“脉滑而数者”,是不是不负?滑数为阳,不失。
 
借鉴各位老师的见解,归纳了几点个人的浅识: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56.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jpg
 
借鉴各位老师的见解,归纳了几点个人的浅识:

浏览附件79954
:080:
其实,这一条里面的内容非常多的。

把这种概括性的东西琢磨出来的越多,经文深度贯穿的就会越多。就会越来越看到仲景更多没说的东西来。
 
呵呵,就三阳而言,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阳明与少阳合病,见何脉为深入,何脉为浅出?
 
必:在古汉语里并非全作必定解.也可作"假使"解.如:“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这里的必就是假使的意思.条文中:负者失也,相互克责,名为负。可能为古人作注,误入正文.
正文应该是: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译文:出现阳明与少阳合病时通常不应下利,假使出现下利的情况,要注意诊察脉的情况.如果脉象有力(不负)就是顺症,反之就是逆症.现诊得脉现滑数.说明是顺症,可断为内有宿食.出现的下利当是热结旁流.治疗方法适合用大承气汤下其宿食,
 
宗源老师说得是,比如还包括“脉症相符为顺、脉症不符为逆”等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经文,可以让人思路更开阔,看问题更全面,理论体系更圆融。
有道是把“薄书读厚”能锻炼分析延展能力,把“厚书读薄”可提高综合分析水平。

把复杂的病机、医理、药法抽丝剥茧似的理清捋顺、娓娓道来,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力与临床积淀。
记得年初刚上论坛来学习中医的时候,您由理入道的精彩讲解让我佩服不已,真的非常感谢宗源老师的悉心引导。

https://www.tcmbe.com/threads/413546/#post-1340533

咳嗽,就看到只咳嗽的第一因、第二因是什么。
1、若久咳阴虚,上方很好。
2、若少阳转太阳,上面的:5味:柴胡6克,黄芩6克,半夏12克,杏仁9克,甘草3克。6味:上方再加葛根6克。也很好。
3、若只有宣发不足,可去杏仁、半夏、及滋阴诸品。
4、若只是肃降不及,可减柴胡、滋阴诸品。
5、若仅仅因为痰热、或郁热导致咳嗽,可去葛根、易杏仁。
如此等等……
方随证走,不必有定势的。该用没用,就是不足。不该用而用,也是伤害。
总之,用最少的用药,就能达到【足够的】、【够用的】药力,就够了。
我经常用一两味药治疗咳嗽。例如直接用一味麻黄治疗咳嗽的;直接用一例杏仁治疗咳嗽的。计算到药力够用,就行了。不必组方上讲究面面俱到,真正最好的恢复,是身体自身的自愈能力。不能自愈,咱就用一点药力帮助一下,轻轻拨动身体气机回到正轨,接下来的,就让身体自己完成就好。很省力,也很快的。

药力用的越多、越杂,其中打架的就越多;对身体的伤害也就会越多。

没有人能够用【搅动】的方式,让一桶水静下来。
所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可有可无的)外力。
 
伤寒论平脉法有: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神,虽困无苦。
 
必:在古汉语里并非全作必定解.也可作"假使"解.如:“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这里的必就是假使的意思.条文中:负者失也,相互克责,名为负。可能为古人作注,误入正文.
正文应该是: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译文:出现阳明与少阳合病时通常不应下利,假使出现下利的情况,要注意诊察脉的情况.如果脉象有力(不负)就是顺症,反之就是逆症.现诊得脉现滑数.说明是顺症,可断为内有宿食.出现的下利当是热结旁流.治疗方法适合用大承气汤下其宿食,
我反对这种解释.伤寒中并不是只有此条有必字.如果这种解释成立.那其他之处也当作此解.毕竟伤寒是出自一人之手.
 
我反对这种解释.伤寒中并不是只有此条有必字.如果这种解释成立.那其他之处也当作此解.毕竟伤寒是出自一人之手.
有道理。而且,如果说下利不好,那为啥在后面脉滑而数的时候要用到药物促使下利呢?
 
此外,这里的“虚”,也可以是相对于“正”与“邪”之间的比较。正气已弱,余邪虽然也势弱,只要能对“正”造成压力,也一样会表现出“虚”的样子。所以,相互克责,不一定都是“实”。先生以为如何?
相互克责名为负也,脉负是虚,脉虚是(脉弦)土虚木克,更细的说这个脉虚(弦)含二种脉:阳脉澀是太阴脉,阴脉弦是肝木脉克贼脉。
 
最后编辑:
必:在古汉语里并非全作必定解.也可作"假使"解.如:“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这里的必就是假使的意思.条文中:负者失也,相互克责,名为负。可能为古人作注,误入正文.
正文应该是: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译文:出现阳明与少阳合病时通常不应下利,假使出现下利的情况,要注意诊察脉的情况.如果脉象有力(不负)就是顺症,反之就是逆症.现诊得脉现滑数.说明是顺症,可断为内有宿食.出现的下利当是热结旁流.治疗方法适合用大承气汤下其宿食,

老师的解释能自圆其说,单从此句上看也合情合理。
但我想,仲景是个医家,不是文人,相当求实严谨,
决不会为了文采辞藻,舍弃常用字义而取生僻字义,
一定会用最朴实、最通俗的大白话来撰写伤寒论的。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有用“牛鼻上汗”来形容一个症状的条文: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其贴近百姓日常生活,朴实求真的著述原则可见一斑。

如果“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中的“必”字真是"假使"之意,
按照伤寒论其它条文的笔法,仲师可能会用“或”,即“阳明与少阳合病,或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
如第316条: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