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04/23
- 帖子
- 3545
- 获得点赞
- 1134
- 声望
- 113
此外,还有病势的衰减(包括自我衰减),正气的恢复抗邪,前期用药的干预等等,都会导致这个“下利”会出现“寒热、虚实”等方面的改变的。哎,本不想说的,因为要被人说和稀泥了,昨天打了出来又删掉了的。
看大家争论的这么激烈,我还是说一说吧,也许可以解释你们争论的焦点。 可能也不是很成熟,只是现阶段的看法。
木乘土,分两种,一种是木旺乘土(土不虚),一种是土虚木乘;而这两种下面又分两种;
木旺乘土(土不虚):这个前面已经提到过。
1. 脾湿偏盛----下利-------利不可强止
2. 胃热偏盛----大便燥结----大承气汤,大柴胡汤等。
土虚木乘:这里木不偏旺,重点是中虚,所以治中焦即可。
1. 脾气(阳)虚----下利-----(可能下利清谷,完谷不化等,常说的脾虚泄泻就是这种情况)----按照程度不同选择相 应的方剂:理中,补中,四(六)君,参苓白术散等等。
2. 局部(或短时)胃热-----可能会有热结旁流等症状和一些胃部不适,-----大小承气汤等。
这种细分的拆解法,也是我常用的一种解经的方法。其实,这里面大家都把【负】解释为“木克”。其实还有不一样的解释的。
【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
【其脉不负者,为顺也。】
【负者,失也。相互克责,名为负。】
个人观点,这里的【负】是指一种脉象。是一种表示“不足”的脉象,这种脉象又不是“虚”,也就是“负者,失也”的意思。为什么不赞成为“弦”,就是因为这句,——“相互克责,名为负”。什么是“相互”“克”“责”?这是兄弟两个窝里反而出现内斗的情况。是双方在同时彼此伤害。而不是我欺负你、或者是你反过来欺负我,这种单向的问题。而是“相互”,是同时发生、同时在进行、在完成的。
【下利】,未必就是疾病在发展、加剧。
我们用【下法】,例如承气汤辈的,是为了疾病变化吗?
不是。
是为了 让“邪”,排出体外。
我们在临床上,也常见很多由于外感导致腹泻的病人,在几次腹泻之后,疾病就自行康复了。
和很多“自汗”而愈的外感疾病一样,这些都是身体在自我抗邪、自我散邪的表现。
那么,这句合起来看,有没有不一样的味道呢?——
【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
这句话,我可以解释为,这种合病的“下利”症状,如果看到病人的脉象没有出现“不足”,这就是正气来复,是身体自然排除病邪,而“下利”,就是给“邪”以去路。这样不用干涉,也会邪去正安。这就是【顺】。是正常的表现。
【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
【其脉‘负’者,为‘不顺’。】【负者,失也。相互克责,名为负。】
同样,当阳明少阳出现合病而下利的时候,如果病人的脉象出现“不足”,并且阳明与少阳之间的、病邪与正气之间还存在冲突,那么,这种“下利”就是病态的反映,是需要用药干预的。(阳明少阳之间的不正常,不仅仅只有“克”和“反侮”的表现。阳明之邪入侵少阳在发生,同时少阳之邪被反向逆传出阳明;以及阳明之邪、与少阳之邪相互勾结;正气以及药力在抗邪外出,等等等等,都是可以同时发生的。)出现这种局面下的脉象表现,才是“负”,是整体“正”不能控制“邪”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