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说说256条。

必:在古汉语里并非全作必定解.也可作"假使"解.如:“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这里的必就是假使的意思.条文中:负者失也,相互克责,名为负。可能为古人作注,误入正文.
正文应该是: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译文:出现阳明与少阳合病时通常不应下利,假使出现下利的情况,要注意诊察脉的情况.如果脉象有力(不负)就是顺症,反之就是逆症.现诊得脉现滑数.说明是顺症,可断为内有宿食.出现的下利当是热结旁流.治疗方法适合用大承气汤下其宿食,
有理有据,“必”就是这么解,:080:
 
我反对这种解释.伤寒中并不是只有此条有必字.如果这种解释成立.那其他之处也当作此解.毕竟伤寒是出自一人之手.
伤寒论出自一人之手?王叔和吗?
 
伤寒论非一人所作,是张仲景论广汤液经所成,所以里面有中风,中寒,太阳,伤寒等不同冠首。说明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伤寒论非一人所作,是张仲景论广汤液经所成,所以里面有中风,中寒,太阳,伤寒等不同冠首。说明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你可以去翻阅与伤寒同时代的其他文献.必字有作假如之意的吗.
因为为了去圆这一条.首先他主观上已经这么去想.主观占了主导而并非事实客观
我随便找一条有必字的条文:发汗后.饮水多.必喘。如果你认为能翻译成假使的话.这句话还读得通吗
 
最后编辑:
你可以去翻阅与伤寒同时代的其他文献.必字有作假如之意的吗.
因为为了去圆这一条.首先他主观上已经这么去想.主观占了主导而并非事实客观
我随便找一条有必字的条文:发汗后.饮水多.必喘。如果你认为能翻译成假使的话.这句话还读得通吗
发汗后,饮水多,不一定非喘不可,这条近代前辈们早有共识了。你也可以试试,发烧汗后,大量饮水,看看是不是一定喘?答案是不一定。
 
发汗后,饮水多,不一定非喘不可,这条近代前辈们早有共识了。你也可以试试,发烧汗后,大量饮水,看看是不是一定喘?答案是不一定。
你太死板了,发汗,饮水多者喘,是指脾虚不消水,水停心下压膈与肺,故作喘,教导我们少少入之,令胃气和者愈。
 
最后编辑:
我现在总结一下,并淡一下这一条治疗。
256条:阳明与少阳合病,[若脈负(弦)者],必下利,其脉不负(弦)者为顺也,负(弦)者失也,相互克贼名为负也。其脉滑而数者此有缩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一脉负(脉虚,脉弦:土虚木克),下利,可用痛泻要方,逍遥散等方加减治疗。若是少阳不解,胆热脾寒的,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若是少阳不解,脾气虚弱的,可用小柴胡汤。
二脉实(脉滑,脉浮滑数,脉滑而数……),有以下二种情况。
1有热利:
少阳阳明府热证,用大柴胡治疗。
湿热下注肠道的,用白头翁汤等方治疗。
表里俱热的协热利,用葛根芩连汤治疗。
热结旁流的下利证,可用大承气汤治疗,热重的也用调胃承气汤。
……
2阳明里热府实证:用大承气等方治疗。
少阳阳明府实证,用大柴胡治疗。
 
最后编辑:
我现在总结一下,并淡一下这一条治疗。
256条:阳明与少阳合病,[若脈负(弦)者],必下利,其脉不负(弦)者为顺也,负(弦)者失也,相互克贼名为负也。其脉滑而数者此有缩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一脉负(脉虚,脉弦:土虚木克),下利,可用痛泻要方,逍遥散等方加减治疗。
二脉实(脉滑,脉浮滑数,脉滑而数……),有以下二种情况。
1有热利:
少阳阳明府热证,用大柴胡治疗。
湿热下注肠道的,用白头翁汤等方治疗。
表里俱热的协热利,用葛根芩连汤治疗。
热结旁流的下利证,可用大承气汤治疗,热重的也用调胃承气汤。
……
2阳明里热府实证:用大承气等方治疗。
少阳阳明府实证,用大柴胡治疗。
理法方药全面梳理,谢谢阳老师的实用总结,记下学习了。
 
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相互克贼名为负也。其脉滑而数者此有缩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老师的解释能自圆其说,单从此句上看也合情合理。
但我想,仲景是个医家,不是文人,相当求实严谨,
决不会为了文采辞藻,舍弃常用字义而取生僻字义,
一定会用最朴实、最通俗的大白话来撰写伤寒论的。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有用“牛鼻上汗”来形容一个症状的条文: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其贴近百姓日常生活,朴实求真的著述原则可见一斑。

如果“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中的“必”字真是"假使"之意,
按照伤寒论其它条文的笔法,仲师可能会用“或”,即“阳明与少阳合病,或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
如第316条: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呵呵,仲景是个文人,不是个医家,如果不是文人怎能登的太守之位,充其量也就是个医学爱好者。只因是文人才善于写作,才有文章流传于世,真正的医家常因诊务繁忙而不善于写作。坐堂行医,只是仲景的业余工作。
 
我现在总结一下,并淡一下这一条治疗。
256条:阳明与少阳合病,[若脈负(弦)者],必下利,其脉不负(弦)者为顺也,负(弦)者失也,相互克贼名为负也。其脉滑而数者此有缩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一脉负(脉虚,脉弦:土虚木克),下利,可用痛泻要方,逍遥散等方加减治疗。
二脉实(脉滑,脉浮滑数,脉滑而数……),有以下二种情况。
1有热利:
少阳阳明府热证,用大柴胡治疗。
湿热下注肠道的,用白头翁汤等方治疗。
表里俱热的协热利,用葛根芩连汤治疗。
热结旁流的下利证,可用大承气汤治疗,热重的也用调胃承气汤。
……
2阳明里热府实证:用大承气等方治疗。
少阳阳明府实证,用大柴胡治疗。
呵呵,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帖子都到200多楼了。老师继续。
 
能提出自己看法的,都是能真正细心去看过条文的,有不同见解非常正常,历代伤寒研究的大家意见也不是一致的

截图几个供各位参考

成无己
成无己.png



喻嘉言
喻嘉言1.png
喻嘉言2.png




张志聪
张志聪.png
 
伤寒论中大柴胡治证计有三条(1)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2)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3)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能提出自己看法的,都是能真正细心去看过条文的,有不同见解非常正常,历代伤寒研究的大家意见也不是一致的

截图几个供各位参考

成无己浏览附件80002


喻嘉言 浏览附件80003 浏览附件80004



张志聪浏览附件80005

  说句题外话:

  学用经方
  相对于历代伤寒注家的思辨,
  我更看重当代临床大家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拓展,也关注经方的疾病谱、临床研究、药理研究。
  
  “西医诊断出疾病,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已经是现代人看病的主要方式了。
  经方只要方证相应就可以用,但要用得更好,个人觉得还得参考现代临床研究和药理研究。

  如果能清晰的知道每个经方的疾病谱,知道它能运用于哪些疾病,知道它有哪些现代药理作用,
  面对一个疾病时心里会更有底,能立刻明确一个大致的选方范围,然后根据中医四诊合参、方证对应来精准选方,随药证做更细致的加减。

  个人认为这是中医的发展,承扬传统中医的“地气”,接现代医学的“天气”。
 
你太死板了,发汗,饮水多者喘,是指脾虚不消水,水停心下压膈与肺,故作喘,教导我们少少入之,令胃气和者愈。
老师说的是饮水多而造成喘的病机,我所说的是“必”,不是必须,不一定饮水多就喘,是有这个情况,怎么叫死板?这叫精研!
 
发汗后,饮水多,不一定非喘不可,这条近代前辈们早有共识了。你也可以试试,发烧汗后,大量饮水,看看是不是一定喘?答案是不一定。
那你翻译成假使看看.这句话就不上不下了
发汗后..饮水多.假使喘的话.
变成了半句.因后面没有了.语法上就不对了
 
老师说的是饮水多而造成喘的病机,我所说的是“必”,不是必须,不一定饮水多就喘,是有这个情况,怎么叫死板?这叫精研!
是这样。必,是积累某一量,必暴发。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必是脾虚积水达一定量,故要暴发,事物的动态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要去咬文嚼字,去钻牛角尖,观一风景,角度不同,景色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