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取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渍,温服一升,日三服。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1.豚,是家畜,在古代指小猪,这是一个比喻,在伤寒论里这种比喻非常多,奔豚是指这种病发作时犹如小猪奔跑。奔的情况是从少腹起,往咽喉冲,真正发作起来是很难受的,一会好了一会又往上冲。往咽喉冲不要只局限理解于咽喉,从少腹往上的胸口、咽喉这一路都会有感觉,不舒服。冲到胸口这一块,会胸闷,心脏会不舒服,比如心悸。冲到咽喉,喉咙会不舒服,有窒息感,甚或眩晕。再往上,会影响耳朵,会有突发性耳聋等等,这些情况都可能会有。
2.接着,看茯苓用量,半斤,为什么用半斤?因为这个方剂是镇水的,茯苓先升后降,能把上逆的水气往下降。像这种情况下,有气上冲的感觉,甚至冲到心脏,是有很大的机会可以用到茯苓的。但是具体临证的时候,要注意几个点:
一,如果用茯苓,一定要看舌前1/3处是否有裂纹,看舌尖红不红,这点很重要。茯苓虽然治水往下走,但其往下渗利的作用很强,本身会损伤肾水。如果病人舌尖没有裂痕,舌尖颜色正常,也不红,特别是当舌质偏水滑的时候,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用,这个时候茯苓的用量可以用到50—60g,甚至100g的量我也用过,没有问题。但如果有上面的情况,怎么办?少用一点也是可以的。当然,还有其他方法,比如说,可以边渗利边补充肾水,就好像涮拖把,可以在盆里一直涮,等到水涮黑了再开阀换清水,也可以边涮边加清水,就是一边往下渗利着脏水,一边加着清水。
二,这个是在桂枝甘草汤的基础上加茯苓、大枣,桂枝甘草汤,前面一条详细讲过,是补心阳的,加茯苓是往下镇水的。其实咱们治病的手段可以理解为正反两面,桂枝甘草是正的一面,增强心功能,补心火以克制肾水,但是如果水很大,是不是要加茯苓往下拽一拽?这样的话,效果更好。同样,大枣是护中培土的,它皮红瓤黄,是一个火生土的过程。土制水,水灭火,火如果不想被水灭,是不是要加强、加大?所以这个方子简单来讲是,把心火加大,把上逆的肾水用茯苓拽下去,用大枣培火生土,强土克制水气上扰。
三,煎煮法里有甘澜水,这个是古代的一种说法,因为在古代用水是水缸里静置的水,而这个条文的问题是水上逆了,需要把它降下去,用甘澜水是取一个新鲜流动之意,要用它把上逆的水带下去。现代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用自来水就可以了,都是活水。
四、总的来说,这个方子是干嘛的知道了,组方的意思也简单明了:桂枝甘草强火,大枣培火生土,护中固土,加强土对水的制约,已经上逆的水用大剂量茯苓降下去。在具体临证的时候,注意看下焦肾水有没有不足,如果有的话要注意改良,如果没有的话,直接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