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验方秘方 一首治哮喘病的民间奇方

朋友的研究,细致深入,值得赞赏!
  您在留言中说:“对于肺脾肾三脏受损为主的虚寒性哮喘来说,确如您分析的这样,不宜开破太过。虚寒性的哮喘发作时需要急治其标也应配伍益气扶正的药,如[竹沥达痰丸]的结构,痰热性的哮喘如果肺脾肾偏虚也应如此。但在痰热哮喘的患者之中,有不少病情尚处于:肝胃瘀热、痰火犯肺,邪盛伤脾、尚未及肾的阶段,治当祛邪为主,非强力开破不足以安正。所以临床上[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常用于这种类型的痰热哮喘。此合方中的枳实破痰气之力比青皮还强,朱丹溪说“枳实泻痰,能冲墙倒壁,滑窍泻气之药也”;大黄更是峻下泻浊之药。”
  从您这段话中,可以归纳为两点:
  其一,不论是寒性还是热性哮喘,如果是偏虚者不宜开破太过,还应该加些扶正的药。
  其二,对于“肝胃瘀热、痰火犯肺,邪盛伤脾、尚未及肾阶段”的肝瘀胃实热盛的哮喘,非强力开破不足以安正,治当以疏肝化瘀、清热泻下为主。在临床上应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您这两点看法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我也赞同。但是,不能因为用含有枳实、大黄和桃仁的“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能治疗肝瘀胃实热盛型哮喘”,就推论出那个民间流传的治疗哮喘病之奇方中的青木香也可以用青皮替代的结论。其理由如下:

  第一,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适合治疗肝瘀胃实热盛型哮喘。即使是瘀热型哮喘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也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来加减应用。临床上用此方治哮喘应具备以下几点:一是肝郁气滞且以血瘀热盛为主;二是腹胀拒按、便燥难通,或者是血瘀热盛、腹痛拒按、热结旁流、大便清水而恶臭且色青黄(也就是伤寒论中所说的“下利清谷色纯青”)的急性肠炎。如果瘀血不重、热毒不盛、便不燥结或大便通畅,则应去掉大黄、枳实和桃仁。不去掉这三味药也可以,但必须加入足可以保护正气的补药。否则,不管是谁说的,按此套路去做,十有八九要治出问题。这是本人的实战经验。治病不同于其他事情。别人说得再好都只能做参考,必须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和临床实际情况来辨证施治。
  胡希恕乃伤寒经方大家,他敢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哮喘,那肯定是对症的,有是症才会用是方。俗话得好,“艺高人胆大”。对于一般的医家或爱好者来说,我觉得还是稳妥点好啊。
  我手头有一本冯世伦主编的《中医临床家胡希恕》第20页(以下用双引号的均为书中原话):治“以瘀血为主因的哮喘证治”: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主症:胸胁苦满,呼吸困难,心下急,口苦咽干,大便干燥。”
  “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方证:主症:上证又见腹胀满,大便难通者。”“上证……”的意思是说,上面所说的“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仍在,又加上“腹胀满,大便难通”两大症。
  不难看出,上面两个方子的适应证:一是呼吸困难;二是以血瘀为主因(因为是在“以瘀血为主因的哮喘证治”的前提下来谈论的);三是热邪盛,“胸胁苦满” 、“口苦咽干”;四是胃家实,“心下急”、“大便干燥”,或“腹胀满,大便难通”;五是正气不太虚。
  第二,我上传的那个治疗哮喘病的方子,是民间自行传抄方,没有人给他们辨证,这就要求那个方子必须适合大多数哮喘病患者,或者说需要它适合于寒热难分、虚实兼见且偏虚的患者。如果把其中的青木香换成青皮,遇到您说的那种瘀热型且正不太虚的哮喘患者那问题不大,如果遇到虚症比较严重的哮喘那就问题大了。因为换成青皮后,加大了攻方力量,打破了原方的攻补平衡格局,必然使虚者更虚。虽然其中有当归、五味子、甘草护正气,但对于本身就虚弱之极的人来说,那点小补微不足道。青皮加入战队后,攻大于补,天平就会向伤正气的方向倾斜。
  第三,那个方子,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无论以虚症为主还是以实症为主都可一试,即使治不好病也不会出大问题。这也是这个方子能够在民间长期自动流传的根本原因。
  我敢打赌:无论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还是“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或是中央电视台说的那个“玉屏风散合六味地黄丸”,都不可能在民间自动长期传抄流行。如果上面这三个方子让其在民间自动传抄使用,十个有八个要出问题。传抄不出十人,就会自动终止传抄。
  能够开出那个在民间自动传抄不息的治哮喘病方子的医家,思虑周全,寒热虚实兼顾;组方严谨、选药精当,到了多一味药嫌多、少一味药嫌少的地步。他就像一个武林绝顶高手,达到了能够以一招应万招、以不变应万变的境界。可以肯定地说,此医家绝对是隐匿于民间的杏林顶尖高手!胡希恕当然算得上是高手,然此医家却是高手中的高手。不要忘记那句老话:“高手在民间”。

  至于青木香有毒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难说,也许就是因为那点毒,才让此方能治愈如此严重的哮喘病,才让此方长期在民间自动流传不息。

  说明一下:由于我这边的网络不适应论坛的服务器,上此论坛特别卡,上传图片更是慢得惊人。那天我上传此方的几张图片,耗了我一个下午的时间。所以,不是特别需要,我一般不上传图片。还有,给我留言,也最好不要上传图片,因为图片多了我这边半天打不开网页。抱歉!
  
  可能您是电信网路吧,我这里用的联通,上传图片、视频都挺快的。
  今后回您的帖就不传视频了,如果须要上传图片,尽量用10K以下的黑白小图。

  老师分析得非常深入,基本认同您的观点!
  您分享这个民间治哮喘的传抄验方,应该是个“通治型”的无需辨证可以拿来就用的普适方,但从总体配伍上看还是偏于清泻痰热的。

  关于青木香改成青皮之后,开破力量太强一说,我还是持保留意见。
  枳壳我用过,青皮这个药我也用过,都没感觉有特别强的破气力道。  
  与能够致吐利的青木香相比,青皮的力道恐怕只有不及、而且性温。

  另外一点就是,此方不是治本之方,而是救急之剂,急则治其标,不开破无以祛邪。
  使用此方当中病即止,转而以补益肺脾肾三脏正气为主,兼泻浊邪为辅,以治其本。
  
 
西药化疗药哪个没毒,紫杉醇,阿霉素,顺铂,哪个没毒,不也常用吗,听说过几例在医院打化疗死的?极少吧,都是回家死的。肿瘤科医生都精明的狠,剂量和疗程和病人的耐受性都细心掌握,可不能让病人死在医院。看你不行,你就要打,都不给你打。化疗药有无毒的吗,没听过,多多少少都有,关键有没有其他的药即无毒又有临床疗效,估计是没有,否则不用这药用啥?抛开剂量和疗程谈毒性,基本就是偏见。牛肉一顿吃5斤能撑死,牛肉有毒吗.
 
西药化疗药哪个没毒,紫杉醇,阿霉素,顺铂,哪个没毒,不也常用吗,听说过几例在医院打化疗死的?极少吧,都是回家死的。肿瘤科医生都精明的狠,剂量和疗程和病人的耐受性都细心掌握,可不能让病人死在医院。看你不行,你就要打,都不给你打。化疗药有无毒的吗,没听过,多多少少都有,关键有没有其他的药即无毒又有临床疗效,估计是没有,否则不用这药用啥?抛开剂量和疗程谈毒性,基本就是偏见。牛肉一顿吃5斤能撑死,牛肉有毒吗.
  说得是:抛开剂量和疗程谈毒性,基本就是偏见。
  治哮喘有很多常用的,低毒的,副作用不积累,而且效果不错的中药可以选用。
  有更好的选择,想必多数患者不会愿意去试毒副作用更大的药。
 
  从理论上讲,青皮是可以的,但是,此药破气力猛,不宜用于此病。我自己亲自领教过它的厉害。本人气不虚,用后都明显感觉提不起气。不止是我说它破气厉害,书上也说它破气厉害。一般的支气管炎发展成经年不愈的哮喘病,其人必然虚弱之极,那里还经得起青皮破气哦。若用青皮,必然虚上加虚,慎用!若非用不可,那方中必加较强的补气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用南星代半夏也不好。虽然二者都是袪痰除湿之药,功用相似。然而,半夏主走脾胃,而胆南星主走经络。半夏主攻湿痰,而南星主攻风痰。脾为土,肺为金,土生金。脾胃为痰湿生化之源。痰湿之源头的问题不解决,焉能治肺之久喘?个人觉得,如果从安全、效果上综合考虑,本方中只可选用木香或佛手替代青木香,其余不动为好。
能够开出那个在民间自动传抄不息的治哮喘病方子的医家,思虑周全,寒热虚实兼顾;组方严谨、选药精当,到了多一味药嫌多、少一味药嫌少的地步。他就像一个武林绝顶高手,达到了能够以一招应万招、以不变应万变的境界。可以肯定地说,此医家绝对是隐匿于民间的杏林顶尖高手!胡希恕当然算得上是高手,然此医家却是高手中的高手。不要忘记那句老话:“高手在民间”。
  既然您认为此方是个寒热虚实兼顾的通治方。
  那么,如果青皮开破力比青木香强,那么实证患者使用此方效果更好,反之,对虚证患者更有利。
 
昨天,我到街上逛了逛,发现大小药房根本就买不到青木香了。看来,不管愿意不愿意用替代品,要用此方都得用替代品。如果选用此方治多年不愈的老哮喘,可考虑选用以下药品替代:木香,佛手,香橼,天仙藤,八月札,玫瑰花等。如果各位想到了还有什么好的替代品,请在这里发言,谢谢!

国家食药监局2004年取消青木香药用标准后:
凡是含有青木香的中成药一律改用土木香
(资料来源:《青木香名实小考》)

国家规定青木香中成药改用土木香(《青木香名实小考》).gif




根据动物试验结果推算:
青木香在每次剂量不超过9克的情况下3个月内应用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资料来源:《不同剂量青木香水煎剂对大鼠慢性肾损害的实验研究》

根据动物试验结果推算:青木香在每次剂量不超过9克的情况下3个月内应用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不同剂量青木香水煎剂对大鼠慢性肾损害的实验研究》).gif



  照此计算,如果一个哮喘患者每年发作3次,每次使用此含有青木香的验方3天,达到90天的积累量需要10年,超过此期限就可能出现明显的肾功能损害症状了
 
  
  可能您是电信网路吧,我这里用的联通,上传图片、视频都挺快的。
  今后回您的帖就不传视频了,如果须要上传图片,尽量用10K以下的黑白小图。

  老师分析得非常深入,基本认同您的观点!
  您分享这个民间治哮喘的传抄验方,应该是个“通治型”的无需辨证可以拿来就用的普适方,但从总体配伍上看还是偏于清泻痰热的。

  关于青木香改成青皮之后,开破力量太强一说,我还是持保留意见。
  枳壳我用过,青皮这个药我也用过,都没感觉有特别强的破气力道。  
  与能够致吐利的青木香相比,青皮的力道恐怕只有不及、而且性温。

  另外一点就是,此方不是治本之方,而是救急之剂,急则治其标,不开破无以祛邪。
  使用此方当中病即止,转而以补益肺脾肾三脏正气为主,兼泻浊邪为辅,以治其本。
  
是的,我是用的移动,已经用了很多年。

  “使用此方当中病即止,转而以补益肺脾肾三脏正气为主,兼泻浊邪为辅,以治其本。”——此言很正确,完全赞同您的观点!

  关于青皮破气比较强的问题,个人感觉毕竟有限,这主要还是要以权威的中药书为准。我手头有一套《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该书中对青皮有这样一段叙述:“陈皮、青皮均能行气化滞……但陈皮性温而不峻,行气力缓……青皮性较峻烈,行气力猛。”

  常用中药,一般我都要亲自试试,增强认知。青皮,我的感觉确实是破气比较厉害。您用后的感觉是青皮破气很平常。这可能有很多原因:一是药材质量差。药材不道地,或者采摘、制作不规范,都有可能导致质量差。例如,山药,全国大多数地方都出产,但药用必须用怀山药。怀山药数河南温县的最为道地,其作用最好。如果所用山药不是道地怀山药那就没有多大效果。又如现在有些药店的枳实就很差,有的切片像铜钱那么大;比较好的枳实应该像葡萄那么大,最好是像鹅眼那么大的鹅眼枳实。二是与配伍有关。如果与补药同用,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厉害。三是与各人的体质有关。如果用者中气很足,可能短期服用没有什么不良感觉。
 
国家食药监局2004年取消青木香药用标准后:
凡是含有青木香的中成药一律改用土木香
(资料来源:《青木香名实小考》)

浏览附件97462



根据动物试验结果推算:
青木香在每次剂量不超过9克的情况下3个月内应用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资料来源:《不同剂量青木香水煎剂对大鼠慢性肾损害的实验研究》

浏览附件97463


  照此计算,如果一个哮喘患者每年发作3次,每次使用此含有青木香的验方3天,达到90天的积累量需要10年,超过此期限就可能出现明显的肾功能损害症状了
这个资料很有用!这个资料至少说明以下几点:
第一,以毒攻毒能救命;
第二,大剂量使用会丢命;
第三,中等剂量超过三个月有毒害;

第四,小剂量使用很安全。
 
  既然您认为此方是个寒热虚实兼顾的通治方。
  那么,如果青皮开破力比青木香强,那么实证患者使用此方效果更好,反之,对虚证患者更有利。
  既然您认为此方是个寒热虚实兼顾的通治方。
  那么,如果青皮开破力比青木香强,那么实证患者使用此方效果更好,反之,对虚证患者更有利。
经过反复论证后,我感觉很难找到能够替换青木香的药,因为青木香不仅有疏肝理气、除湿消痰的作用,还有催吐的功效。书中提到的那个患者服用后吐了大量痰涎。把胸中痰涎吐出来,这一招很关键!
 
是的,我是用的移动,已经用了很多年。

  “使用此方当中病即止,转而以补益肺脾肾三脏正气为主,兼泻浊邪为辅,以治其本。”——此言很正确,完全赞同您的观点!

  关于青皮破气比较强的问题,个人感觉毕竟有限,这主要还是要以权威的中药书为准。我手头有一套《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该书中对青皮有这样一段叙述:“陈皮、青皮均能行气化滞……但陈皮性温而不峻,行气力缓……青皮性较峻烈,行气力猛。”

  常用中药,一般我都要亲自试试,增强认知。青皮,我的感觉确实是破气比较厉害。您用后的感觉是青皮破气很平常。这可能有很多原因:一是药材质量差。药材不道地,或者采摘、制作不规范,都有可能导致质量差。例如,山药,全国大多数地方都出产,但药用必须用怀山药。怀山药数河南温县的最为道地,其作用最好。如果所用山药不是道地怀山药那就没有多大效果。又如现在有些药店的枳实就很差,有的切片像铜钱那么大;比较好的枳实应该像葡萄那么大,最好是像鹅眼那么大的鹅眼枳实。二是与配伍有关。如果与补药同用,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厉害。三是与各人的体质有关。如果用者中气很足,可能短期服用没有什么不良感觉。
这个资料很有用!这个资料至少说明以下几点:
第一,以毒攻毒能救命;
第二,大剂量使用会丢命;
第三,中等剂量超过三个月有毒害;

第四,小剂量使用很安全。
经过反复论证后,我感觉很难找到能够替换青木香的药,因为青木香不仅有疏肝理气、除湿消痰的作用,还有催吐的功效。书中提到的那个患者服用后吐了大量痰涎。把胸中痰涎吐出来,这一招很关键!
  
  我实在是难以理解:有肾毒,可累积,性偏寒,致吐利的青木香您不担心;
  无毒性,性偏温,破痰气之力不如枳实仅比陈皮稍强的青皮您却如此忌惮。


  {补土派}以重视保护脾胃著称。李东垣的嫡传弟子罗天益是元朝的御医。
  罗天益写了《卫生宝鉴》一书,其中记录了一则重用青皮大黄的治喘验案。
  他对此案的治法用药分析颇为详细,可供参考:
============

(《卫生宝鉴》·卷十二·盛则为喘治验)

  己未岁初秋越三日,奉召至六盘山,至八月中,霖雨不止,时承上命治不邻吉歹元帅夫人,年逾五旬,身体肥盛。因饮酒吃湩乳过度,遂病腹胀喘满,声闻舍外,不得安卧,大小便涩滞。气口脉大两倍于人迎,关脉沉缓而有力。予思霖雨之湿,饮食之热,湿热大盛,上攻于肺,神气躁乱,故为喘满。邪气盛则实,实者宜下之,故制平气散以下之

  【平气散】
  青皮(去白)鸡心槟榔(各三钱)大黄(七钱)陈皮(去白,五钱) 白牵牛(二两,半生半炒,取头末一半)
  上为末,每服三钱,煎生姜汤一盏调下,无时。一服减半,再服喘愈。止有胸膈不利,烦热口干,时时咳嗽,以加减泻白散治之。

  《内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故白牵牛苦寒,泻气分湿热,上攻喘满,故以为君。陈皮苦温,体轻浮,理肺气;青皮苦辛平,散肺中滞气,故以为臣。槟榔辛温,性沉重,下痰降气;大黄苦寒,荡涤满实,故以为使也。

  【加减泻白散】
  知母陈皮(去白,各五钱)桑白皮(一两)桔梗 地骨皮(各五钱)青皮(去白) 甘草黄芩(各三钱)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后,数服良愈。

  华佗云:盛则为喘,减则为枯。《活人书》云:发喘者气有余也。凡看文字,须要晓会得本意。且盛而为喘者,非肺气盛也;喘为气有余者,亦非肺气有余也。气盛当认作气衰,有余当认作不足。肺气果盛又为有余,当清肃下行而不喘。以火入于肺,衰与不足而为喘焉。故言盛者非言肺气盛也,言肺中之火盛;言有余者,非言肺气有余也,言肺中之火有余也。故泻肺用苦寒之剂者,非泻肺也。泻肺中之火,实补肺气也用者不可不知。
 
  
  我实在是难以理解:有肾毒,可累积,性偏寒,致吐利的青木香您不担心;
  无毒性,性偏温,破痰气之力不如枳实仅比陈皮稍强的青皮您却如此忌惮。


  {补土派}以重视保护脾胃著称。李东垣的嫡传弟子罗天益是元朝的御医。
  罗天益写了《卫生宝鉴》一书,其中记录了一则重用青皮大黄的治喘验案。
  他对此案的治法用药分析颇为详细,可供参考:
============

(《卫生宝鉴》·卷十二·盛则为喘治验)

  己未岁初秋越三日,奉召至六盘山,至八月中,霖雨不止,时承上命治不邻吉歹元帅夫人,年逾五旬,身体肥盛。因饮酒吃湩乳过度,遂病腹胀喘满,声闻舍外,不得安卧,大小便涩滞。气口脉大两倍于人迎,关脉沉缓而有力。予思霖雨之湿,饮食之热,湿热大盛,上攻于肺,神气躁乱,故为喘满。邪气盛则实,实者宜下之,故制平气散以下之

  【平气散】
  青皮(去白)鸡心槟榔(各三钱)大黄(七钱)陈皮(去白,五钱) 白牵牛(二两,半生半炒,取头末一半)
  上为末,每服三钱,煎生姜汤一盏调下,无时。一服减半,再服喘愈。止有胸膈不利,烦热口干,时时咳嗽,以加减泻白散治之。

  《内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故白牵牛苦寒,泻气分湿热,上攻喘满,故以为君。陈皮苦温,体轻浮,理肺气;青皮苦辛平,散肺中滞气,故以为臣。槟榔辛温,性沉重,下痰降气;大黄苦寒,荡涤满实,故以为使也。

  【加减泻白散】
  知母陈皮(去白,各五钱)桑白皮(一两)桔梗 地骨皮(各五钱)青皮(去白) 甘草黄芩(各三钱)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后,数服良愈。

  华佗云:盛则为喘,减则为枯。《活人书》云:发喘者气有余也。凡看文字,须要晓会得本意。且盛而为喘者,非肺气盛也;喘为气有余者,亦非肺气有余也。气盛当认作气衰,有余当认作不足。肺气果盛又为有余,当清肃下行而不喘。以火入于肺,衰与不足而为喘焉。故言盛者非言肺气盛也,言肺中之火盛;言有余者,非言肺气有余也,言肺中之火有余也。故泻肺用苦寒之剂者,非泻肺也。泻肺中之火,实补肺气也用者不可不知。
朋友:您误解我的话了。
  我没有一定要用青木香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难以找到可以替代青木香的药物。言下之意是想说:替药尚未找到,同志仍需努力!
  我的原话:“经过反复论证后,我感觉很难找到能够替换青木香的药,因为青木香不仅有疏肝理气、除湿消痰的作用,还有催吐的功效。书中提到的那个患者服用后吐了大量痰涎。把胸中痰涎吐出来,这一招很关键!”很难找到,不等于说就早不到,是不是?我相信集中大家的智慧和知识,一定能找到!

  您提供的那个医案非常好,但是其中的患者和久喘之人没有可比性。
  列宁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具体病情具体分析是中医活的灵魂。
  从您提供的医案可得知患者的以下信息:
  患者身份:元帅夫人。年龄:年逾五旬。体貌:身体肥盛。时间:八月中旬。天气:霖雨不止。疾病:哮喘。直接起因:饮酒吃湩乳过度。症状:腹胀,喘满(即哮喘兼胸闷。注意:“满”在此当读“闷”),小便涩滞,烦燥不安。脉象:气口脉大两倍于人迎,关脉沉缓而有力。
  根据患者的上述信息至少可以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其人身体壮实,正气不虚。这从患者的身份、体态及脉象等多方面可以看出。医家临床辨证也没有说她是虚证。第二,不是久哮,而是新喘。其三,胃家湿热壅盛,上攻于肺致哮喘。具备以上几点,理当用理气泻下法。药用“平气散”,短期服用,即使其中有青皮、大黄也不会出问题。但是,此等药绝对不可久服,中病则止。
  我上传的那首民间流传的治哮喘方,服用者一般是诸法不效、万般无奈的久喘不愈的患者。久哮不愈,十有八九都是正气很虚的人。久虚之人,那经得起破气比较峻猛的药。要知道,最后一根稻草可以压死一头负重已经到了极限的骆驼。
 
朋友:您误解我的话了。
  我没有一定要用青木香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难以找到可以替代青木香的药物。言下之意是想说:替药尚未找到,同志仍需努力!
  我的原话:“经过反复论证后,我感觉很难找到能够替换青木香的药,因为青木香不仅有疏肝理气、除湿消痰的作用,还有催吐的功效。书中提到的那个患者服用后吐了大量痰涎。把胸中痰涎吐出来,这一招很关键!”很难找到,不等于说就早不到,是不是?我相信集中大家的智慧和知识,一定能找到!

  您提供的那个医案非常好,但是其中的患者和久喘之人没有可比性。
  列宁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具体病情具体分析是中医活的灵魂。
  从您提供的医案可得知患者的以下信息:
  患者身份:元帅夫人。年龄:年逾五旬。体貌:身体肥盛。时间:八月中旬。天气:霖雨不止。疾病:哮喘。直接起因:饮酒吃湩乳过度。症状:腹胀,喘满(即哮喘兼胸闷。注意:“满”在此当读“闷”),小便涩滞,烦燥不安。脉象:气口脉大两倍于人迎,关脉沉缓而有力。
  根据患者的上述信息至少可以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其人身体壮实,正气不虚。这从患者的身份、体态及脉象等多方面可以看出。医家临床辨证也没有说她是虚证。第二,不是久哮,而是新喘。其三,胃家湿热壅盛,上攻于肺致哮喘。具备以上几点,理当用理气泻下法。药用“平气散”,短期服用,即使其中有青皮、大黄也不会出问题。但是,此等药绝对不可久服,中病则止。
  我上传的那首民间流传的治哮喘方,服用者一般是诸法不效、万般无奈的久喘不愈的患者。久哮不愈,十有八九都是正气很虚的人。久虚之人,那经得起破气比较峻猛的药。要知道,最后一根稻草可以压死一头负重已经到了极限的骆驼。
  
  罗天益的这个案例是属于痰热哮喘,短期运用青皮。
  但您分享的这个通治方也是哮喘急性发作时短期服用,不是缓解期治本用的吧?
  您的意思是说:青皮破气的力度比能够致吐利的青木香更峻猛,虚寒证型的哮喘发作时可以短期使用青木香而不能使用青皮?

  个人的看法是青皮完全可以用于虚寒证和虚寒型哮喘,尤其是其急性发作期:
  青皮破气消痰的力度,介于枳实与陈皮之间,大概与枳壳相当。但枳壳药效偏走脾胃,青皮偏走肝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青皮注射液静注有显著的升压作用,对心肌的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和自律性均有明显的正性作用。其挥发油中的柠檬烯有祛痰、扩张支气管、平喘作用。

  青皮治疗脘腹冷痛,可配桂枝、陈皮同用,如三皮汤(《医方类聚》)。
  青皮治疗寒疝疼痛,多与乌药、小茴香、木香等同用,如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青皮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时也常用,中医儿科鼻祖宋代御医钱乙创制的名方:
  〖益黄散〗《小儿药证直诀》 涩肠固脱
  「分类」:固涩剂>>涩肠固脱
  「组成」:陈皮30 丁香6 青皮15 訶子15 炙甘草15 (研细,三岁儿服4.5克,水煎服,空腹时服)
  「功效」:调气和脾 温中止泻
  「主治」:小儿脾土虚寒,脐腹膨大,身形瘦削,呕吐泄泻者
  
 
  朋友:您误解我的话了。我没有一定要用青木香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难以找到可以替代青木香的药物。言下之意是想说:替药尚未找到,同志仍需努力!
  我的原话:“经过反复论证后,我感觉很难找到能够替换青木香的药,因为青木香不仅有疏肝理气、除湿消痰的作用,还有催吐的功效。书中提到的那个患者服用后吐了大量痰涎。把胸中痰涎吐出来,这一招很关键!”很难找到,不等于说就早不到,是不是?我相信集中大家的智慧和知识,一定能找到!

  您提供的那个医案非常好,但是其中的患者和久喘之人没有可比性。
  列宁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具体病情具体分析是中医活的灵魂。
  从您提供的医案可得知患者的以下信息:
  患者身份:元帅夫人。年龄:年逾五旬。体貌:身体肥盛。时间:八月中旬。天气:霖雨不止。疾病:哮喘。直接起因:饮酒吃湩乳过度。症状:腹胀,喘满(即哮喘兼胸闷。注意:“满”在此当读“闷”),小便涩滞,烦燥不安。脉象:气口脉大两倍于人迎,关脉沉缓而有力。
  根据患者的上述信息至少可以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其人身体壮实,正气不虚。这从患者的身份、体态及脉象等多方面可以看出。医家临床辨证也没有说她是虚证。第二,不是久哮,而是新喘。其三,胃家湿热壅盛,上攻于肺致哮喘。具备以上几点,理当用理气泻下法。药用“平气散”,短期服用,即使其中有青皮、大黄也不会出问题。但是,此等药绝对不可久服,中病则止。

  我上传的那首民间流传的治哮喘方,服用者一般是诸法不效、万般无奈的久喘不愈的患者。久哮不愈,十有八九都是正气很虚的人。久虚之人,那经得起破气比较峻猛的药。要知道,最后一根稻草可以压死一头负重已经到了极限的骆驼。
  
  
  既然您认为:“青木香……有催吐的功效。把胸中痰涎吐出来,这一招很关键!”,
  同时又认为:“(此验方)服用者一般是……久喘不愈的患者……十有八九都是正气很虚的人。久虚之人,那经得起破气比较峻猛的药”。

  姑且认为小剂量的青木香也有催吐之力,而同等剂量的青皮破气的力量更强。
  那么您的看法是不是:久喘不愈、正气很虚的人能够经得起催吐,但是经不起破气( 散肺中滞气 )呢
  
  
 
  
  罗天益的这个案例是属于痰热哮喘,短期运用青皮。
  但您分享的这个通治方也是哮喘急性发作时短期服用,不是缓解期治本用的吧?
  您的意思是说:青皮破气的力度比能够致吐利的青木香更峻猛,虚寒证型的哮喘发作时可以短期使用青木香而不能使用青皮?

  个人的看法是青皮完全可以用于虚寒证和虚寒型哮喘,尤其是其急性发作期:
  青皮破气消痰的力度,介于枳实与陈皮之间,大概与枳壳相当。但枳壳药效偏走脾胃,青皮偏走肝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青皮注射液静注有显著的升压作用,对心肌的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和自律性均有明显的正性作用。其挥发油中的柠檬烯有祛痰、扩张支气管、平喘作用。

  青皮治疗脘腹冷痛,可配桂枝、陈皮同用,如三皮汤(《医方类聚》)。
  青皮治疗寒疝疼痛,多与乌药、小茴香、木香等同用,如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青皮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时也常用,中医儿科鼻祖宋代御医钱乙创制的名方:
  〖益黄散〗《小儿药证直诀》 涩肠固脱
  「分类」:固涩剂>>涩肠固脱
  「组成」:陈皮30 丁香6 青皮15 訶子15 炙甘草15 (研细,三岁儿服4.5克,水煎服,空腹时服)
  「功效」:调气和脾 温中止泻
  「主治」:小儿脾土虚寒,脐腹膨大,身形瘦削,呕吐泄泻者
  
  
  既然您认为:“青木香……有催吐的功效。把胸中痰涎吐出来,这一招很关键!”,
  同时又认为:“(此验方)服用者一般是……久喘不愈的患者……十有八九都是正气很虚的人。久虚之人,那经得起破气比较峻猛的药”。

  姑且认为小剂量的青木香也有催吐之力,而同等剂量的青皮破气的力量更强。
  那么您的看法是不是:久喘不愈、正气很虚的人能够经得起催吐,但是经不起破气( 散肺中滞气 )呢

  关于青皮破气的问题,在此处我一共有两段话:
  “从理论上讲,青皮是可以的,但是,此药破气力猛,不宜用于此病。我自己亲自领教过它的厉害。本人气不虚,用后都明显感觉提不起气。不止是我说它破气厉害,书上也说它破气厉害。一般的支气管炎发展成经年不愈的哮喘病,其人必然虚弱之极,那里还经得起青皮破气哦。若用青皮,必然虚上加虚,慎用!若非用不可,那方中必加较强的补气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上传的那个治疗哮喘病的方子,是民间自行传抄方,没有人给他们辨证,这就要求那个方子必须适合大多数哮喘病患者,或者说需要它适合于寒热难分、虚实兼见且偏虚的患者。如果把其中的青木香换成青皮,遇到您说的那种瘀热型且正不太虚的哮喘患者那问题不大,如果遇到虚症比较严重的哮喘那就问题大了。因为换成青皮后,加大了攻方力量,打破了原方的攻补平衡格局,必然使虚者更虚。虽然其中有当归、五味子、甘草护正气,但对于本身就虚弱之极的人来说,那点小补微不足道。青皮加入战队后,攻大于补,天平就会向伤正气的方向倾斜。”

  一、关于青皮的适合范围,您又误解我的意思啦

  我猜测,您可能误解了上面第二段中的这句话:“如果把其中的青木香换成青皮,遇到您说的那种瘀热型且正不太虚的哮喘患者那问题不大,如果遇到虚症比较严重的哮喘那就问题大了。”
  理解这句话,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理解这句话,要看这句话是在什么前提下说的。我之所以说这句话,是因为您在前面列举了胡希恕治疗瘀热型且正不太虚的哮喘患者之案例。而且,这句话的重点是针对“正不太虚”。
  第二,理解这句话,要全面看。我关于青皮的言论,就上面列出的两段话。这两段话中,没有那一句提到青皮只适合热性哮喘而不适合寒性哮喘。
  理解这句话,还要看后语。我在说了“如果把其中的青木香换成青皮,遇到您说的那种瘀热型且正不太虚的哮喘患者那问题不大”之后是逗号,紧接着说“如果遇到虚症比较严重的哮喘那就问题大了”。这后半句只提到“虚症”,而没有说是“虚寒”。 “虚症”和“虚寒”,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大不相同。“虚症”既包括虚热,也包括虚寒。后半句的意思是,凡是虚性哮喘,不管是虚热还是虚寒,用青皮都要慎重。因为,我上传的那个治哮喘的方子是群众自动传抄的普适方。众多的普通患者他们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哮喘是虚症还是实症。被老哮喘折磨得痛不欲生的患者们,听说什么方子好,就抄来拿到药店按方抓药吃。其中一些患者吃了某个方子后病好了,他们就到处宣扬。于是,更多的患者又抄去按方抓药。如此下去,就广为流传。在众多患者中,寒性热性,虚性实性,或者虚实寒热夹杂等皆有之。这就需要普适性药方各方兼顾,各种类型的患者都可一试,即使治不好也不会出问题。
  如果没有后半句话,那您的理解有些道理,因为您可以按言外之意去理解。不过,按言外之意去理解,有时正确,有时可能不正确。我讲一个故事:在我学生时代,有一天,我和几个同学吃了晚饭到校园外的田野上散步,走乡间小道,看西下夕阳,观蜂蝶飞舞,品菜花金黄。其中一个叫张武的同学突然说:“那天我出来就在前面那棵槐树下,遇到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女人。”然后故意停下不说了。另外一个叫吴兴的同学是个急性子:“那言外之意,另外一个人就是男人啦。”张武笑了笑:“你凭什么断定那另外的一个就一定是男人呢?”吴兴辩道:“就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女人,那另外一个就肯定是男人啦。一男一女正好谈恋爱呀!”张武:“哈哈,跟你想的恰恰相反,那另外一个也是女人。”吴兴很气:“哪有你这样说话的呢?直接说两个都是女人就行了噻。”张武:“嘿嘿,哥们,这是一种说话艺术啊。”吴兴:“你这是跟谁学的呀?”张武:“我这是跟鲁迅学的。鲁迅在《秋夜》里写道:‘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他干吗不直接说,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呢?这叫艺术。”这事,虽然是笑谈,但我印象很深。这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凭想当然理解别人的“言外之意”往往是错误的。
  第四,青皮性温,治寒症正好对症,我还没有糊涂到温药不能治寒病的程度。前面,我曾力荐用木香或佛手替代青木香,此二味药皆为温性药物。

  二、我不赞成青皮的破气力“大概与枳壳相当”的说法

  关于青皮与枳壳的破气力度是否大体相当,仅凭个人感觉不好说。我说青皮比枳壳厉害,而您说青皮枳壳二者相当。谁说的正确?无法定论。权威正版的药书也没有将二者做过比较,二者谁比谁强或是否相当,尚缺乏权威的直接证据。现在,要证明这个问题,只有间接论证了。
  通过前几天的讨论,我们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青皮的破气力在枳实和陈皮之间。破气力:枳实>青皮>陈皮。那我们现在就将陈皮和枳壳进行比较,看看谁更厉害。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
  陈皮:“苦、辛,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量,“煎服,3~10g”。
  枳壳:“苦、辛,微寒。入脾、肺、大肠经”;“破气除痞、化痰消积”;用量,“煎服,3~10g,大量可至30g”。
  似乎从上面的文字表述中难以看出其破气力谁比谁强,但是,从用量上可见高下。在该书所列出的理气类药有25味,其中明确指出“大量可至30g”的只有枳壳一味。其余的理气药,标准量上限都没有超过12克。从用量上就足可以证明,陈皮比枳壳要强一些。我自己反复口服验证,感觉也是如此。当然,个人感觉难说,还是要以正版权威书的感觉为准。
  大家会以为美丽的玫瑰花温柔吧,别忘了它是带刺的玫瑰,一点都不温柔。凭我的想象,它的破气力应该比枳壳弱,但实际正好相反,该书把它的标准用量限定在3~6克之内。
  结论:破气力:枳实>青皮>陈皮>枳壳。

  三、至于“久喘不愈、正气很虚的人”是否经得起催吐和青皮的破气,那要看情况而定,不能笼统言之

  你的问题:“那么您的看法是不是:久喘不愈、正气很虚的人能够经得起催吐,但是经不起破气(
散肺中滞气 )呢?”

  “久喘不愈、正气很虚的人”,是否经得起其它药的催吐?这个不好说呀。但可肯定地说,经得起小剂量青木香的催吐,因为那么多患者已经试过,实践已经证明了。
  “久喘不愈、正气很虚的人”,是否经得起青皮的破气?这个要看具体情形。如果在用青皮时,加有足够护正的补药,是应该经得起的;反之,可能就经不起啦。

  ●关于青木香、青皮等等的问题,我们已经讨论很久了。就这样讨论下去,既消耗时间和精力又得不出定论,因为我们都是在纸上谈兵。我觉得,不要再讨论这个问题了。各人保留各人的意见,各人去做各人的试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是让临床实践去检验吧!
 
最后编辑:
  关于青皮破气的问题,在此处我一共有两段话:
  “从理论上讲,青皮是可以的,但是,此药破气力猛,不宜用于此病。我自己亲自领教过它的厉害。本人气不虚,用后都明显感觉提不起气。不止是我说它破气厉害,书上也说它破气厉害。一般的支气管炎发展成经年不愈的哮喘病,其人必然虚弱之极,那里还经得起青皮破气哦。若用青皮,必然虚上加虚,慎用!若非用不可,那方中必加较强的补气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上传的那个治疗哮喘病的方子,是民间自行传抄方,没有人给他们辨证,这就要求那个方子必须适合大多数哮喘病患者,或者说需要它适合于寒热难分、虚实兼见且偏虚的患者。如果把其中的青木香换成青皮,遇到您说的那种瘀热型且正不太虚的哮喘患者那问题不大,如果遇到虚症比较严重的哮喘那就问题大了。因为换成青皮后,加大了攻方力量,打破了原方的攻补平衡格局,必然使虚者更虚。虽然其中有当归、五味子、甘草护正气,但对于本身就虚弱之极的人来说,那点小补微不足道。青皮加入战队后,攻大于补,天平就会向伤正气的方向倾斜。”

  一、关于青皮的适合范围,您又误解我的意思啦

  我猜测,您可能误解了上面第二段中的这句话:“如果把其中的青木香换成青皮,遇到您说的那种瘀热型且正不太虚的哮喘患者那问题不大,如果遇到虚症比较严重的哮喘那就问题大了。”
  理解这句话,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理解这句话,要看这句话是在什么前提下说的。我之所以说这句话,是因为您在前面列举了胡希恕治疗瘀热型且正不太虚的哮喘患者之案例。而且,这句话的重点是针对“正不太虚”。
  第二,理解这句话,要全面看。我关于青皮的言论,就上面列出的两段话。这两段话中,没有那一句提到青皮只适合热性哮喘而不适合寒性哮喘。
  理解这句话,还要看后语。我在说了“如果把其中的青木香换成青皮,遇到您说的那种瘀热型且正不太虚的哮喘患者那问题不大”之后是逗号,紧接着说“如果遇到虚症比较严重的哮喘那就问题大了”。这后半句只提到“虚症”,而没有说是“虚寒”。 “虚症”和“虚寒”,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大不相同。“虚症”既包括虚热,也包括虚寒。后半句的意思是,凡是虚性哮喘,不管是虚热还是虚寒,用青皮都要慎重。因为,我上传的那个治哮喘的方子是群众自动传抄的普适方。众多的普通患者他们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哮喘是虚症还是实症。被老哮喘折磨得痛不欲生的患者们,听说什么方子好,就抄来拿到药店按方抓药吃。其中一些患者吃了某个方子后病好了,他们就到处宣扬。于是,更多的患者又抄去按方抓药。如此下去,就广为流传。在众多患者中,寒性热性,虚性实性,或者虚实寒热夹杂等皆有之。这就需要普适性药方各方兼顾,各种类型的患者都可一试,即使治不好也不会出问题。
  如果没有后半句话,那您的理解有些道理,因为您可以按言外之意去理解。不过,按言外之意去理解,有时正确,有时可能不正确。我讲一个故事:在我学生时代,有一天,我和几个同学吃了晚饭到校园外的田野上散步,走乡间小道,看西下夕阳,观蜂蝶飞舞,品菜花金黄。其中一个叫张武的同学突然说:“那天我出来就在前面那棵槐树下,遇到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女人。”然后故意停下不说了。另外一个叫吴兴的同学是个急性子:“那言外之意,另外一个人就是男人啦。”张武笑了笑:“你凭什么断定那另外的一个就一定是男人呢?”吴兴辩道:“就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女人,那另外一个就肯定是男人啦。一男一女正好谈恋爱呀!”张武:“哈哈,跟你想的恰恰相反,那另外一个也是女人。”吴兴很气:“哪有你这样说话的呢?直接说两个都是女人就行了噻。”张武:“嘿嘿,哥们,这是一种说话艺术啊。”吴兴:“你这是跟谁学的呀?”张武:“我这是跟鲁迅学的。鲁迅在《秋夜》里写道:‘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他干吗不直接说,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呢?这叫艺术。”这事,虽然是笑谈,但我印象很深。这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凭想当然理解别人的“言外之意”往往是错误的。
  第四,青皮性温,治寒症正好对症,我还没有糊涂到温药不能治寒病的程度。前面,我曾力荐用木香或佛手替代青木香,此二味药皆为温性药物。

  二、我不赞成青皮的破气力“大概与枳壳相当”的说法

  关于青皮与枳壳的破气力度是否大体相当,仅凭个人感觉不好说。我说青皮比枳壳厉害,而您说青皮枳壳二者相当。谁说的正确?无法定论。权威正版的药书也没有将二者做过比较,二者谁比谁强或是否相当,尚缺乏权威的直接证据。现在,要证明这个问题,只有间接论证了。
  通过前几天的讨论,我们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青皮的破气力在枳实和陈皮之间。破气力:枳实>青皮>陈皮。那我们现在就将陈皮和枳壳进行比较,看看谁更厉害。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
  陈皮:“苦、辛,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量,“煎服,3~10g”。
  枳壳:“苦、辛,微寒。入脾、肺、大肠经”;“破气除痞、化痰消积”;用量,“煎服,3~10g,大量可至30g”。
  似乎从上面的文字表述中难以看出其破气力谁比谁强,但是,从用量上可见高下。在该书所列出的理气类药有25味,其中明确指出“大量可至30g”的只有枳壳一味。其余的理气药,标准量上限都没有超过12克。从用量上就足可以证明,陈皮比枳壳要强一些。我自己反复口服验证,感觉也是如此。当然,个人感觉难说,还是要以正版权威书的感觉为准。
  大家会以为美丽的玫瑰花温柔吧,别忘了它是带刺的玫瑰,一点都不温柔。凭我的想象,它的破气力应该比枳壳弱,但实际正好相反,该书把它的标准用量限定在3~6克之内。
  结论:破气力:枳实>青皮>陈皮>枳壳。

  三、至于“久喘不愈、正气很虚的人”是否经得起催吐和青皮的破气,那要看情况而定,不能笼统言之

  你的问题:“那么您的看法是不是:久喘不愈、正气很虚的人能够经得起催吐,但是经不起破气(
散肺中滞气 )呢?”

  “久喘不愈、正气很虚的人”,是否经得起其它药的催吐?这个不好说呀。但可肯定地说,经得起小剂量青木香的催吐,因为那么多患者已经试过,实践已经证明了。
  “久喘不愈、正气很虚的人”,是否经得起青皮的破气?这个要看具体情形。如果在用青皮时,加有足够护正的补药,是应该经得起的;反之,可能就经不起啦。

  ●关于青木香、青皮等等的问题,我们已经讨论很久了。就这样讨论下去,既消耗时间和精力又得不出定论,因为我们都是在纸上谈兵。我觉得,不要再讨论这个问题了。各人保留各人的意见,各人去做各人的试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是让临床实践去检验吧!

  那我们现在就将陈皮和枳壳进行比较,看看谁更厉害。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
  陈皮:“苦、辛,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量,“煎服,3~10g”。
  枳壳:“苦、辛,微寒。入脾、肺、大肠经”;“破气除痞、化痰消积”;用量,“煎服,3~10g,大量可至30g”。
  似乎从上面的文字表述中难以看出其破气力谁比谁强,但是,从用量上可见高下。在该书所列出的理气类药有25味,其中明确指出“大量可至30g”的只有枳壳一味。其余的理气药,标准量上限都没有超过12克。从用量上就足可以证明,陈皮比枳壳要强一些。我自己反复口服验证,感觉也是如此。当然,个人感觉难说,还是要以正版权威书的感觉为准。
  大家会以为美丽的玫瑰花温柔吧,别忘了它是带刺的玫瑰,一点都不温柔。凭我的想象,它的破气力应该比枳壳弱,但实际正好相反,该书把它的标准用量限定在3~6克之内。
  结论:破气力:枳实>青皮>陈皮>枳壳。
  
  我也不想就您分享的这个治哮喘民间验方中青木香可用何药代替,和虚证哮喘患者是否适合用青皮,以及佛手、木香、青皮等药的破气之力谁高谁低,再做理论上的无谓的争论了。

  但就中医药典籍中关于枳实和枳壳用量的真实记载,说明一下,以供后学参考:
  1、《常用中药学》(成都中医学院·1971年版):枳实(1~3钱);枳壳(用量同枳实)
  2、《中医学概要》(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1996年第二版):枳实(3~10克);枳壳(用量同枳实)
  3、《中药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2002年版):枳实(3~9克,大量可用至30克);枳壳(用量同枳实)
  4、《中药学》(高学敏主编)(中医药学高级丛书·2000年版):枳实(3~10克,大量可用至30克);枳壳(用量同枳实),请参见下面的截图:

《中药学》(高学敏主编)(中医药学高级丛书·2000年版).gif

  
4、《中药学》(高学敏主编)(中医药学高级丛书·2000年版):枳实(3~10克,大量可用至30克);枳壳(用量同枳实)_1.gif


4、《中药学》(高学敏主编)(中医药学高级丛书·2000年版):枳实(3~10克,大量可用至30克);枳壳(用量同枳实)_2.gif

  ​
 
  
  我也不想就您分享的这个治哮喘民间验方中青木香可用何药代替,和虚证哮喘患者是否适合用青皮,以及佛手、木香、青皮等药的破气之力谁高谁低,再做理论上的无谓的争论了。

  但就中医药典籍中关于枳实和枳壳用量的真实记载,说明一下,以供后学参考:
  1、《常用中药学》(成都中医学院·1971年版):枳实(1~3钱);枳壳(用量同枳实)
  2、《中医学概要》(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1996年第二版):枳实(3~10克);枳壳(用量同枳实)
  3、《中药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2002年版):枳实(3~9克,大量可用至30克);枳壳(用量同枳实)
  4、《中药学》(高学敏主编)(中医药学高级丛书·2000年版):枳实(3~10克,大量可用至30克);枳壳(用量同枳实),请参见下面的截图:

您提供的资料很好!
  作为朋友,有一点我要善意提醒您:不是特别需要,枳实千万不要用到30克。高学敏主编的《中药学》中虽然说“大量可用至30克”,但那是有前提的。此书在说枳实用量的上一行里,明确指出“或可大剂量使用本品、并配伍补中益气药物同用”。意思很明白,大剂量使用本品必须配合相应的补药同用。如果大剂量使用枳实而不配合相应的补药同用,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此书虽然也说枳壳大量可用至30克,但却没有附加配合补药同用的条件。
  梁山好汉,不打不相识。交友要交诤友,我们算是朋友了! :082: :058::058:
 
您提供的资料很好!
  作为朋友,有一点我要善意提醒您:不是特别需要,枳实千万不要用到30克。高学敏主编的《中药学》中虽然说“大量可用至30克”,但那是有前提的。此书在说枳实用量的上一行里,明确指出“或可大剂量使用本品、并配伍补中益气药物同用”。意思很明白,大剂量使用本品必须配合相应的补药同用。如果大剂量使用枳实而不配合相应的补药同用,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此书虽然也说枳壳大量可用至30克,但却没有附加配合补药同用的条件。
  梁山好汉,不打不相识。交友要交诤友,我们算是朋友了! :082: :058::058:
  
  非常感谢朋友善意的提醒 :082:
  但我觉得从大量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药书上泛泛而谈的配伍提示相比,更具有参考价值:
   《中药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2002年版):[枳实]的〈临床研究〉中记载:
  一、以乌梅枳实散(两药各100g)研为细末,每天服2次,每次5~8g,治疗子宫脱垂有良效(河南中医,1987,5:45)。
  --注:(乌梅归属“ 收涩药>>敛肺涩肠药”,没有补气的作用,此散剂每天服用总量为10-16克,如果按15克计,其中枳实占一半,即7.5克,再按照先前我们达成的共识,换算成汤剂乘以4,即为每天30克枳实的用量)
  二、以枳实30g,葶苈子30~50g,大枣15枚,水煎每日1剂,治疗心力衰竭50例次,总有效率为96%(中医杂志,1989,2:50)。
  --注:(大枣是日常食物,补中益气的力量较弱,大枣15枚重约45克,剂量也远小于峻猛的枳实和葶苈子)
  
  本论坛有位老师也分享了他专用大剂量枳壳(每剂30-60克)治愈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腹胀的验案:
  我治过一个70几岁的老太太,腹胀,吃完饭坐都坐不住。各种下气药没有效果。后来我专用枳壳,30克起,慢慢加到60克。没有一点事,越喝越舒服用了整整快一个月才过来。
  
  上面这些案例表明:大剂量使用枳实而不配合相应的补中益气药同用,并未出现您担心的“不言而喻”的后果。

  中医用药的目的是纠正人体阴阳虚实的偏颇,基本原则是“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如果患者痰阻气结比较严重而用了大剂量的枳实来破气消痰,需不需要再加补中益气的药,加多少剂量,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中气虚弱及其虚弱的程度。
  而不是因为破痰气力量较大的枳实用量大了,就一定要加相应的补中益气的药。因为如果患者是个痰气阻结的实证,还用与枳实剂量相应的补中益气的药,就会严重影响枳实破气消痰的作用,达不到纠偏的目的,使疗效大幅降低。
  
 
  
  非常感谢朋友善意的提醒 :082:
  但我觉得从大量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药书上泛泛而谈的配伍提示相比,更具有参考价值:
   《中药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2002年版):[枳实]的〈临床研究〉中记载:

  
  本论坛有位老师也分享了他专用大剂量枳壳(每剂30-60克)治愈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腹胀的验案:

  
  上面这些案例表明:大剂量使用枳实而不配合相应的补中益气药同用,并未出现您担心的“不言而喻”的后果。

  中医用药的目的是纠正人体阴阳虚实的偏颇,基本原则是“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如果患者痰阻气结比较严重而用了大剂量的枳实来破气消痰,需不需要再加补中益气的药,加多少剂量,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中气虚弱及其虚弱的程度。
  而不是因为破痰气力量较大的枳实用量大了,就一定要加相应的补中益气的药。因为如果患者是个痰气阻结的实证,还用与枳实剂量相应的补中益气的药,就会严重影响枳实破气消痰的作用,达不到纠偏的目的,使疗效大幅降低。
  
朋友提供的医案很有研究价值。

  一、您的部分观点我赞同、部分观点我不赞同

  您在回复中说:“中医用药的目的是纠正人体阴阳虚实的偏颇,基本原则是“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如果患者痰阻气结比较严重而用了大剂量的枳实来破气消痰,需不需要再加补中益气的药,加多少剂量,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中气虚弱及其虚弱的程度。”
  您的这些说法,我完全赞同。但是,您的以下说法不敢苟同:
  “而不是因为破痰气力量较大的枳实用量大了,就一定要加相应的补中益气的药。因为如果患者是个痰气阻结的实证,还用与枳实剂量相应的补中益气的药,就会严重影响枳实破气消痰的作用,达不到纠偏的目的,使疗效大幅降低。”
  即使是“痰气阻结的实”也还是要加入相应的补药,加多加少根据实际病情而定。“相应”,不是相等,而是相适应的意思。
  您提到的第二个案例中就加入了相应的补药:“以枳实30g,葶苈子30~50g,大枣15枚,水煎每日1剂,治疗心力衰竭50例次,总有效率为96%。” 大枣是补药吧?高学敏主编的《中药学》中说:大枣,“甘、温,归脾、胃经”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虽然“大枣是日常食物,补中益气的力量较弱”,但大枣同时还有补血润燥的作用。同时,大枣很甜,其缓和药性的作用也不可小看。“甘能缓”的道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甘草补性不强,但它能缓其药性,很多峻猛的药加入它就比较安全。何况,在本案例中,大枣的用量很大。您说“大枣15枚重约45克”,这恐怕是您的大枣太小了吧。如果不是太小,那就是您的秤不够准确。我用非常精确的称珠宝的电子秤称了一下:随机抓取个头居中的15枚大枣称重,是68克。接近70克大枣的补力和甘缓之性的双重作用,是可以护正的,至少可保短期服用上面这个加有大剂量枳实和葶苈子的方子不出问题。但是,长期服用上方恐怕不妥!在急则治标收效之后,还是得以补为主固其根本。
  我查了一下,您提供的以枳实葶苈子大枣汤治心衰竭的案例。此医案发表于《中医杂志》1989年第2期。前几年,我从旧书店买到的旧杂志中刚好有这本杂志。标题是“重剂葶苈大枣泻肺汤加枳实治疗心衰50例次”。作者是幸良诠、李年春。
  作者之一幸良诠,后来在其回忆录中就此方治疗心衰竭时说:“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顽固性心衰病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采用重剂葶苈大枣泻肺汤加枳实治疗心衰50例次,总有效率为96%……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以清肺涤痰,强心利尿为大法……但是,有些病员心衰控制后,每易复发,究其因,乃标症已除,正气未复。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对慢性心衰和顽固性心衰的治疗,尚需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所以为巩固和提高疗效,在抗心衰I号的基础上加入黄芪等药,定名为益心丸(制成冲剂者谓益心冲剂)。方中大剂葶苈子涤痰泻肺,以使邪祛正安,百脉朝肺的功能得到恢复。黄芪、丹参合用以益气活血。枳实理气化痰,利膈宽胸,行气固脱。现代药理提示,葶苈子有明显的强心利尿作用。黄芪有强心作用,有加强正常心肌的收缩作用,使心脏收缩的振幅增大,排血量增多,对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脏作用更为明显。并可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丹参黄芪合用有协同作用,丹参使黄芪的补气强心作用更为明显,黄芪亦能增强丹参的活血化瘀作用。临床观察益心丸治疗慢性及顽固性心衰疗效很好。不仅心衰易于控制,体质恢复较快,疗效巩固。未发现毒副作用,甚至有的病员连续服药4个月也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幸良诠《治疗心衰回忆录》)

  以下是辛良诠等人在《中医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拍照:
辛良诠文1.jpg


辛良诠文2.jpg


二、特例不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您提供的那两个加有枳实的医案,是高学敏主编的2000年11月出版《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提到的医案。看来,他们编此药书时是知道这两个医案的。既然知道,那为什么在书中一方面说枳实“大量可用至30克”,另一方面又设置一个前提 “大剂量使用本品、并配伍补中益气药物同用”呢?知道还那么说,这说明他们只是把那两个案例作为特例放在那里,供大家参考和探讨,并没有把特殊案例的用量作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用量。
  您认为:“从大量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药书上泛泛而谈的配伍提示相比,更具有参考价值”。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药书标出的用药剂量,是从古往今来众多医家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安全用量,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您所列出的医案,案例很少,谈不上是来自大量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您列出的第一个医案,作者自己只列出1例。第二个医案,作者自己说是50例次。一个只有1例,一个也只有50例次,这恐怕还算不上大量临床实践吧!
  任何事情都有特例,用药也不例外。药书总不能把一些不具有普遍意义的特例,作为普遍适用的用药典范吧。如果权威药书把特例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范,在书里明确说,枳实大量用到30克,无需配合补药使用,那不知要伤害多少人哦。又比如,西药安眠药,说明书上一般都是1至2片,但是有的人却吃了10片都没事。说明书上绝对不能把这种极端事件作为绝大多数人的安全用量。如果因为极少数人服10片安眠药没事,就把10片作为安全用量,那恐怕有不少人吃了10片安眠药后会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不过,您提供的特殊医案还是有参考价值,本着“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态度,我就尝试一下吧。
  您提供的那个以重剂枳实葶苈子大枣汤治疗心衰竭的医案,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下面谈谈关于枳实乌梅散大剂量使用不用补药的问题:
  我查了一下,《河南中医》1987年第5期上,发了题为《枳实乌梅散治疗子宫脱垂》的文章。作者是重庆市(注:97年以前重庆归四川管辖)石柱县桥头卫生院的邓朝纲 。全文如下:
  “药物配制及服用法:枳实100克、乌梅100克(火煨),混研为细末。日服二次,每次5~8克。服药期间忌辛辣,并注意休息调养。案例:杨某,女,53岁,患子宫脱垂12
年,晚间收缩,劳动加重,曾多次治疗罔效。经余投用上方一帖,按上法服用,连服四帖。随访一年未发。”以下是原文图片:
邓朝纲.jpg

  短短的百余字,只有一个案例,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更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不过,这个案例倒是可以探讨一下:

  为什么此案例长期使用枳实乌梅散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呢?我猜测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乌梅能降低枳实的副作用
  乌梅:酸、涩、平,归肝、脾、大肠经。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枳实:苦、辛,微寒。入脾、肺、大肠经。破气除痞、化痰消积。炒用性较平和。(见《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中医人士都知道,中药的性味非常重要。酸能收敛,涩能止下,甘能补能缓,苦能清能降、辛能开能散能燥,咸能软坚化结,淡能渗湿利水。中医生,一般说来,只要知道某味药材的味道就能大体上断定其功效。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因为凡事都有例外。古代医家,对很多药材,开始并不知道其功效,就是根据药材的味道先对其功效初步判断,然后亲自试验和反复临床验证,才定论其功效的。例如,神农尝百草,李时珍品千药。
  乌梅虽然算不上什么补药,但是,其酸敛之性能抑制枳实之辛开辛燥之性,其收涩之性能抑制枳实的急下之性。枳实的辛开苦降,对人体的副作用,说白了主要就是因其辛苦燥之性损伤人体的胃肠黏膜。然而乌梅的酸涩收敛止下、生津止渴之性,恰恰能约束枳实的辛开辛燥苦降之性,以确保胃肠道黏膜不受伤害。这情形就像古代的皇帝派大将出征一样:一方面派一位能打仗但性情刚烈、行事鲁莽的大将挂帅出征;另一方面皇帝又不放心,就派一位大臣或太监去做监军制约挂帅的大将。只要大将鲁莽冒进时,监军就拿出上方宝剑压制他。
  世间万物皆相生相克。水能养鱼虾,一物生一物。囟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我觉得,高学敏主编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在枳实这一条里,可以把“或可大剂量使用本品、并配伍补中益气药物同用”这句话改为“或可大剂量使用本品、并配伍补中益气的或能抑制枳实副作用的药物同用”。
  第二,方中所用枳实是否炒过不得而知
  虽然原文中没有说枳实要炒,但很多药店里的枳实和枳壳都是炒过了的。如果是炒枳实,那其药性将变得平和。高学敏主编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枳实“炒用性较平和”。
  第三,方中所用枳实的质量如何不得而知

  中药材的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说,药材是否道地?采摘期是否合规?炮制是否规范?等等。现在有些药店的药材质量,姑且不论是否道地,一看品相就知道药效很差。例如,有些药店的枳实饮片比铜钱还大。比较好的枳实应该像葡萄那么大,最好是像鹅眼那么大的鹅眼枳实。像铜钱那么大的枳实,其功效可能比枳壳强不了多少。以下附几种枳实图片:

枳实1.jpg


枳实2.jpg


枳实3.jpg


三、枳壳本来就药性平和,大剂量使用无妨
  您说:“本论坛有位老师也分享了他专用大剂量枳壳(每剂30-60克)治愈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腹胀的验案:
  “huilanwutai 说:
  “我治过一个70几岁的老太太,腹胀,吃完饭坐都坐不住。各种下气药没有效果。后来我专用枳壳,30克起,慢慢加到60克。没有一点事,越喝越舒服。用了整整快一个月才过来。”
  我历来就认为,枳壳是理气药家庭中药性最平和的一种。只要不是虚症,单独大剂量使用完全可以。当然,最好还是炒一下。

  ●您天天给我特例医案出难题。您倒是轻松,鼠标一点,可以搜尽古今奇案。可我就遭罪了!我天天像在写论文,费时费力。再说啦,像这样争论下去,恐怕几个月也不会有结果,因为网上的、杂志上的、书上的奇案多如牛毛。我很忙也很累,我挂免战牌了!现在不管您出什么招,我都不会接招的。如果您还想战,那就休息一段时间再战吧!
  我们是战友,或许是长期的战友!:029::058::058: :082:
 
最后编辑:
朋友提供的医案很有研究价值。

  一、您的部分观点我赞同、部分观点我不赞同

  您在回复中说:“中医用药的目的是纠正人体阴阳虚实的偏颇,基本原则是“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如果患者痰阻气结比较严重而用了大剂量的枳实来破气消痰,需不需要再加补中益气的药,加多少剂量,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中气虚弱及其虚弱的程度。”
  您的这些说法,我完全赞同。但是,您的以下说法不敢苟同:
  “而不是因为破痰气力量较大的枳实用量大了,就一定要加相应的补中益气的药。因为如果患者是个痰气阻结的实证,还用与枳实剂量相应的补中益气的药,就会严重影响枳实破气消痰的作用,达不到纠偏的目的,使疗效大幅降低。”
  即使是“痰气阻结的实”也还是要加入相应的补药,加多加少根据实际病情而定。“相应”,不是相等,而是相适应的意思。
  您提到的第二个案例中就加入了相应的补药:“以枳实30g,葶苈子30~50g,大枣15枚,水煎每日1剂,治疗心力衰竭50例次,总有效率为96%。” 大枣是补药吧?高学敏主编的《中药学》中说:大枣,“甘、温,归脾、胃经”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虽然“大枣是日常食物,补中益气的力量较弱”,但大枣同时还有补血润燥的作用。同时,大枣很甜,其缓和药性的作用也不可小看。“甘能缓”的道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甘草补性不强,但它能缓其药性,很多峻猛的药加入它就比较安全。何况,在本案例中,大枣的用量很大。您说“大枣15枚重约45克”,这恐怕是您的大枣太小了吧。如果不是太小,那就是您的秤不够准确。我用非常精确的称珠宝的电子秤称了一下:随机抓取个头居中的15枚大枣称重,是68克。接近70克大枣的补力和甘缓之性的双重作用,是可以护正的,至少可保短期服用上面这个加有大剂量枳实和葶苈子的方子不出问题。但是,长期服用上方恐怕不妥!在急则治标收效之后,还是得以补为主固其根本。
  我查了一下,您提供的以枳实葶苈子大枣汤治心衰竭的案例。此医案发表于《中医杂志》1989年第2期。前几年,我从旧书店买到的旧杂志中刚好有这本杂志。标题是“重剂葶苈大枣泻肺汤加枳实治疗心衰50例次”。作者是幸良诠、李年春。
  作者之一幸良诠,后来在其回忆录中就此方治疗心衰竭时说:“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顽固性心衰病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采用重剂葶苈大枣泻肺汤加枳实治疗心衰50例次,总有效率为96%……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以清肺涤痰,强心利尿为大法……但是,有些病员心衰控制后,每易复发,究其因,乃标症已除,正气未复。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对慢性心衰和顽固性心衰的治疗,尚需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所以为巩固和提高疗效,在抗心衰I号的基础上加入黄芪等药,定名为益心丸(制成冲剂者谓益心冲剂)。方中大剂葶苈子涤痰泻肺,以使邪祛正安,百脉朝肺的功能得到恢复。黄芪、丹参合用以益气活血。枳实理气化痰,利膈宽胸,行气固脱。现代药理提示,葶苈子有明显的强心利尿作用。黄芪有强心作用,有加强正常心肌的收缩作用,使心脏收缩的振幅增大,排血量增多,对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脏作用更为明显。并可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丹参黄芪合用有协同作用,丹参使黄芪的补气强心作用更为明显,黄芪亦能增强丹参的活血化瘀作用。临床观察益心丸治疗慢性及顽固性心衰疗效很好。不仅心衰易于控制,体质恢复较快,疗效巩固。未发现毒副作用,甚至有的病员连续服药4个月也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幸良诠《治疗心衰回忆录》)

  以下是辛良诠等人在《中医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拍照:
浏览附件97523


浏览附件97524

二、特例不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您提供的那两个加有枳实的医案,是高学敏主编的2000年11月出版《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提到的医案。看来,他们编此药书时是知道这两个医案的。既然知道,那为什么在书中一方面说枳实“大量可用至30克”,另一方面又设置一个前提 “大剂量使用本品、并配伍补中益气药物同用”呢?知道还那么说,这说明他们只是把那两个案例作为特例放在那里,供大家参考和探讨,并没有把特殊案例的用量作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用量。
  您认为:“从大量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药书上泛泛而谈的配伍提示相比,更具有参考价值”。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药书标出的用药剂量,是从古往今来众多医家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安全用量,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您所列出的医案,案例很少,谈不上是来自大量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您列出的第一个医案,作者自己只列出1例。第二个医案,作者自己说是50例次。一个只有1例,一个也只有50例次,这恐怕还算不上大量临床实践吧!
  任何事情都有特例,用药也不例外。药书总不能把一些不具有普遍意义的特例,作为普遍适用的用药典范吧。如果权威药书把特例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范,在书里明确说,枳实大量用到30克,无需配合补药使用,那不知要伤害多少人哦。又比如,西药安眠药,说明书上一般都是1至2片,但是有的人却吃了10片都没事。说明书上绝对不能把这种极端事件作为绝大多数人的安全用量。如果因为极少数人服10片安眠药没事,就把10片作为安全用量,那恐怕有不少人吃了10片安眠药后会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不过,您提供的特殊医案还是有参考价值,本着“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态度,我就尝试一下吧。
  您提供的那个以重剂枳实葶苈子大枣汤治疗心衰竭的医案,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下面谈谈关于枳实乌梅散大剂量使用不用补药的问题:
  我查了一下,《河南中医》1987年第5期上,发了题为《枳实乌梅散治疗子宫脱垂》的文章。作者是重庆市(注:97年以前重庆归四川管辖)石柱县桥头卫生院的邓朝纲 。全文如下:
  “药物配制及服用法:枳实100克、乌梅100克(火煨),混研为细末。日服二次,每次5~8克。服药期间忌辛辣,并注意休息调养。案例:杨某,女,53岁,患子宫脱垂12
年,晚间收缩,劳动加重,曾多次治疗罔效。经余投用上方一帖,按上法服用,连服四帖。随访一年未发。”以下是原文图片:
浏览附件97528
  短短的百余字,只有一个案例,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更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不过,这个案例倒是可以探讨一下:

  为什么此案例长期使用枳实乌梅散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呢?我猜测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乌梅能降低枳实的副作用
  乌梅:酸、涩、平,归肝、脾、大肠经。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枳实:苦、辛,微寒。入脾、肺、大肠经。破气除痞、化痰消积。炒用性较平和。(见《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中医人士都知道,中药的性味非常重要。酸能收敛,涩能止下,甘能补能缓,苦能清能降、辛能开能散能燥,咸能软坚化结,淡能渗湿利水。中医生,一般说来,只要知道某味药材的味道就能大体上断定其功效。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因为凡事都有例外。古代医家,对很多药材,开始并不知道其功效,就是根据药材的味道先对其功效初步判断,然后亲自试验和反复临床验证,才定论其功效的。例如,神农尝百草,李时珍品千药。
  乌梅虽然算不上什么补药,但是,其酸敛之性能抑制枳实之辛开辛燥之性,其收涩之性能抑制枳实的急下之性。枳实的辛开苦降,对人体的副作用,说白了主要就是因其辛苦燥之性损伤人体的胃肠黏膜。然而乌梅的酸涩收敛止下、生津止渴之性,恰恰能约束枳实的辛开辛燥苦降之性,以确保胃肠道黏膜不受伤害。这情形就像古代的皇帝派大将出征一样:一方面派一位能打仗但性情刚烈、行事鲁莽的大将挂帅出征;另一方面皇帝又不放心,就派一位大臣或太监去做监军制约挂帅的大将。只要大将鲁莽冒进时,监军就拿出上方宝剑压制他。
  世间万物皆相生相克。水能养鱼虾,一物生一物。囟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我觉得,高学敏主编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在枳实这一条里,可以把“或可大剂量使用本品、并配伍补中益气药物同用”这句话改为“或可大剂量使用本品、并配伍补中益气的或能抑制枳实副作用的药物同用”。
  第二,方中所用枳实是否炒过不得而知
  虽然原文中没有说枳实要炒,但很多药店里的枳实和枳壳都是炒过了的。如果是炒枳实,那其药性将变得平和。高学敏主编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枳实“炒用性较平和”。
  第三,方中所用枳实的质量如何不得而知

  中药材的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说,药材是否道地?采摘期是否合规?炮制是否规范?等等。现在有些药店的药材质量,姑且不论是否道地,一看品相就知道药效很差。例如,有些药店的枳实饮片比铜钱还大。比较好的枳实应该像葡萄那么大,最好是像鹅眼那么大的鹅眼枳实。像铜钱那么大的枳实,其功效可能比枳壳强不了多少。以下附几种枳实图片:

浏览附件97525


浏览附件97526

浏览附件97527

三、枳壳本来就药性平和,大剂量使用无妨
  您说:“本论坛有位老师也分享了他专用大剂量枳壳(每剂30-60克)治愈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腹胀的验案:
  “huilanwutai 说:
  “我治过一个70几岁的老太太,腹胀,吃完饭坐都坐不住。各种下气药没有效果。后来我专用枳壳,30克起,慢慢加到60克。没有一点事,越喝越舒服。用了整整快一个月才过来。”
  我历来就认为,枳壳是理气药家庭中药性最平和的一种。只要不是虚症,单独大剂量使用完全可以。当然,最好还是炒一下。

  ●您天天给我特例医案出难题。您倒是轻松,鼠标一点,可以搜尽古今奇案。可我就遭罪了!我天天像在写论文,费时费力。再说啦,像这样争论下去,恐怕几个月也不会有结果,因为网上的、杂志上的、书上的奇案多如牛毛。我很忙也很累,我挂免战牌了!现在不管您出什么招,我都不会接招的。如果您还想战,那就休息一段时间再战吧!
  我们是战友,或许是长期的战友!:029::058::058: :082:
  
  您说“大枣15枚重约45克”,这恐怕是您的大枣太小了吧。如果不是太小,那就是您的秤不够准确。我用非常精确的称珠宝的电子秤称了一下:随机抓取个头居中的15枚大枣称重,是68克。接近70克大枣的补力和甘缓之性的双重作用,是可以护正的,至少可保短期服用上面这个加有大剂量枳实和葶苈子的方子不出问题。但是,长期服用上方恐怕不妥!在急则治标收效之后,还是得以补为主固其根本。
  我查了一下,您提供的以枳实葶苈子大枣汤治心衰竭的案例。此医案发表于《中医杂志》1989年第2期。前几年,我从旧书店买到的旧杂志中刚好有这本杂志。标题是“重剂葶苈大枣泻肺汤加枳实治疗心衰50例次”。作者是幸良诠、李年春。
  
  呵呵,好的好的,理法医案就姑且不讨论了。
  非常感谢您提供的这些详尽资料,收藏学习。

  关于大枣的重量,还得说明一下,现在大枣优良品种层出不穷,一枚超过10克的干枣也不少见。
  30多年前江西的医案,当时用不上现在西北的良品大枣吧?称现在的大枣似乎有点刻舟求剑了。

  15枚大枣作45克,一枚折成3克,已经是按上限讲算啦!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药房里卖的基本上都是个头很小的红枣。

  上海中医药大学柯雪帆教授上世纪90年代初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载的经方中以个数为单位的药物进行过测定:
  大枣12枚约30克,即每枚大枣仅2.5克。如果照此标准折算,15枚大枣重只有37.5克,说45克左右已经是上浮了。


============资 料============

《古今计量折算表》
(柯雪帆等,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伤寒与金匮,上海中医药出自社,1995)

《古今计量折算表》(柯雪帆等,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伤寒与金匮,上海中医药出自社,1995)_大枣12枚约30克.jpg
 
  您认为:“从大量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药书上泛泛而谈的配伍提示相比,更具有参考价值”。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药书标出的用药剂量,是从古往今来众多医家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安全用量,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您所列出的医案,案例很少,谈不上是来自大量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您列出的第一个医案,作者自己只列出1例。第二个医案,作者自己说是50例次。一个只有1例,一个也只有50例次,这恐怕还算不上大量临床实践吧!
  任何事情都有特例,用药也不例外。药书总不能把一些不具有普遍意义的特例,作为普遍适用的用药典范吧。如果权威药书把特例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范,在书里明确说,枳实大量用到30克,无需配合补药使用,那不知要伤害多少人哦。
  
  再转帖一本中医经典上的资料:
  《神农本草经》对枳实性味功效的记载:
  枳实(中品)
  味苦寒。
  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生川泽。
  
  中医学界对《神农本草经》的公认的评价: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秦汉以前的药学知识和用药经验,为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研究中药和方剂的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首先,在药学方面,所论365种药物的疗效真实可靠……
 
  

  
  呵呵,好的好的,理法医案就姑且不讨论了。
  非常感谢您提供的这些详尽资料,收藏学习。

  关于大枣的重量,还得说明一下,现在大枣优良品种层出不穷,一枚超过10克的干枣也不少见。
  30多年前江西的医案,当时用不上现在西北的良品大枣吧?称现在的大枣似乎有点刻舟求剑了。

  15枚大枣作45克,一枚折成3克,已经是按上限讲算啦!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药房里卖的基本上都是个头很小的红枣。

  上海中医药大学柯雪帆教授上世纪90年代初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载的经方中以个数为单位的药物进行过测定:
  大枣12枚约30克,即每枚大枣仅2.5克。如果照此标准折算,15枚大枣重只有37.5克,说45克左右已经是上浮了。


============资 料============

《古今计量折算表》
(柯雪帆等,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伤寒与金匮,上海中医药出自社,1995)

浏览附件97529
  大枣的重量折算,完全赞同您的观点。确实如您所说,由于激素的使用和品种的改良,现在大枣的个头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个头可能大得多。为您的这个观点点赞!
  今天,我在看辛良诠等人文章时还有点纳闷:大枣非常甜腻,助湿生痰胀气,对于痰浊堵塞胸阳所至的心衰竭实症,用接近七十克大枣会不会影响祛痰效果?如果十五个大枣按四十克来折算,那就无此担忧了。用这个剂量,既不会影响枳实葶苈子祛痰,又不会对正气造成较大伤害,很好!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