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临证心得 阳虚?阴虚!好多人诊错了!

阴虚的人一般都是日久逐渐形成的,所以在自己无所察的时候就已经过了纯阴虚的时期了。多的是痰瘀阻滞经络出现了不适的症状才会有感觉。论坛也有人建议阴虚的人阴阳双补,结果都不好!因为补阳容易而补阴甚难,用温阳的药物哪怕很少也会耗伤阴液,最著名的例子当属八味地黄丸了,去掉两味药物就成了纯滋阴的了。
 
你这个看法很危险,千万不要有用错药了没啥大害的想法。关键时刻真的会要命的。
张仲景为啥把伤寒论写那么多条?误药的有好多条呢!你也没看过一碗姜汤要人命的案例吧?
就是说人,命硬的话,怎么乱搞都好好的,要出事的话,该死的不得活,一点小问题就要命了
我觉得就我们现在中医这种情况,各种中成药都随便买随便吃,患者感觉症状像就买了吃,吃错药的概率还是蛮大的。
有些人比较敏感,吃了不对,身体立马就有反应,那还没事,有些人是一直吃一直吃的,就像日本的小柴胡,硬是吃出肺炎来,就这样其实也没死几个人,但是相信吃出问题的人是不少,只是自己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而已。
 
是啊!过几年滥用经方出问题的应该就慢慢爆出来了!现在是还没意识到,没有建立起因果关系。
就是说人,命硬的话,怎么乱搞都好好的,要出事的话,该死的不得活,一点小问题就要命了
我觉得就我们现在中医这种情况,各种中成药都随便买随便吃,患者感觉症状像就买了吃,吃错药的概率还是蛮大的。
有些人比较敏感,吃了不对,身体立马就有反应,那还没事,有些人是一直吃一直吃的,就像日本的小柴胡,硬是吃出肺炎来,就这样其实也没死几个人,但是相信吃出问题的人是不少,只是自己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而已。
 
补充一点:阴虚的人用温阳药虽然短期可能看不出来危害,病人自己也没啥感觉,但时间用久了,体内的痰瘀指挥越来越多,堵塞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大,血液的流行范围也会越来越小,最后结局不会好的。当代的案例看不见,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王孟英医案》里面就有很多阴虚误治温阳的危害实例,各种各样的,有气逆喘促的,胀闷欲死的,还有中风昏厥的,出血的......我也在论坛发过几个王孟英的医案,搜索也能找到。
 
是啊!过几年滥用经方出问题的应该就慢慢爆出来了!现在是还没意识到,没有建立起因果关系。
说实话,时方的安全性高于经方,相对应的,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也低,经方如果不是一根筋那种,一剂药对还是不对,心里应该有数的,我经常会吃错的,当然我自己以身试药的情况也是有,不对的时候,我会调整,或者用别的方来解一下。
 
说实话,时方的安全性高于经方,相对应的,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也低,经方如果不是一根筋那种,一剂药对还是不对,心里应该有数的,我经常会吃错的,当然我自己以身试药的情况也是有,不对的时候,我会调整,或者用别的方来解一下。
你这个说法倒是暗合了“热药害人最速”!
我好像发过一些议论的,在这个帖子里,别人的帖子。我是反对派,哈哈哈。
 
怎么感觉我斗争得好辛苦?一晃眼,这么多年了!:021:
 
但是不能否认破格救心汤这种大剂量附子不久煎带毒,对人体有强大的作用效果
谁去否认了呢?前提还是诊断正确啊!
再说了李可当初用之有效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六七十年代,人们温饱还没解决呢,阳虚水泛水气凌心的自然就多,附子剂正是对症的良药。
可是现在呢?时代早就变了,人们的体质也变了,还在执着于旧法怎么可能有效呢?
 
谁去否认了呢?前提还是诊断正确啊!
再说了李可当初用之有效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六七十年代,人们温饱还没解决呢,阳虚水泛水气凌心的自然就多,附子剂正是对症的良药。
可是现在呢?时代早就变了,人们的体质也变了,还在执着于旧法怎么可能有效呢?
我对这个的看法不同,我认为当时的人更通透一些,同时也不是阳虚,我父母都说当时虽然物质不丰富,但是还是吃的饱的。李可是我们那里人,一个县城的,所以不存在你说的温饱问题,虽然脂肪摄入不足,但是淀粉类蛋白质不至于缺乏到饥饿的程度,我说的通透是指当时不像现在人们这么压力大,郁郁寡欢,所以阳其实是不虚的,人们都很有干劲,应该还处于阳旺的境地,但是人体可供消耗的东西不多,反而是阴有点虚,人们都偏瘦
 
我对这个的看法不同,我认为当时的人更通透一些,同时也不是阳虚,我父母都说当时虽然物质不丰富,但是还是吃的饱的。李可是我们那里人,一个县城的,所以不存在你说的温饱问题,虽然脂肪摄入不足,但是淀粉类蛋白质不至于缺乏到饥饿的程度,我说的通透是指当时不像现在人们这么压力大,郁郁寡欢,所以阳其实是不虚的,人们都很有干劲,应该还处于阳旺的境地,但是人体可供消耗的东西不多,反而是阴有点虚,人们都偏瘦
我说了半天好像白说了!
 
我说了半天好像白说了!
你认为是阳虚水泛水气凌心,我认为是阴阳两虚的衰竭,患者通常是老人,本身肾阳就是不足的,加之久病,已经不能正常摄入能量,肾阳熄火了,心阳也就要灭了,不得不再试着点火燃烧一下,能烧起来还有的救。
 
到处都是宣扬保阳气的推送文章,动不动就是气虚阳虚,肾气虚,感觉天空快被遮蔽了,不见天日啊!现代人有吃有喝,穿衣还要讲好看,衣服的保暖功能都不能说退居其次,而是一次再次了。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真的有那么多虚寒证吗?张仲景所处的时代,社会动荡,缺衣少食,最重要的是那时的气候真的比现在寒冷,所以伤寒的多。就像建国初期,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水平很低,温饱问题还是主要的社会问题,所以虚寒证的人不少,所以也造就了李可老先生。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生活条件大幅提高,要再说有很多虚寒证的,可能么?之所以现在中医疗效不佳就是这种观点占主流的结果。理论尚需联系实际,只知生搬硬套,盲目相信某些人士的理论,哪怕实践的结果根本与预期相反。这不是中医粉,而是自称中医粉干着中医黑的事儿,确定他们不是中医黑粉?
连大众都知道三高证是富贵病,其实就是人体内空间有限,容纳不了过多的营养物质而导致的,治疗的方案应该是增加消耗,减少摄入,这才是附和时下所说的管住嘴迈开腿的方法。也是因为从贫困到富贵,饮食的度没掌握好,吃饱了还要吃好点。《内经》讲的“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就是说吃的太饱太好了,脚上就会生大丁疮(痈疽),正正好和现在糖尿病足相符。
读书不求甚解,还要误导别人,实实可恶!
真的是阳虚吗?其实是身体阳气转化的通道出了问题,身体自身不能将食物转化为某一部分的阳气,多数是中下焦的阳气。而多余的阳气滞留在上焦,就很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所以如果你的症状类似虚寒症,但是一吃温阳剂就上火,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这种情况了哪怕主要症状有一点点好转。也就是说并不是真的阳气虚,而是痰瘀阻滞经络,阳气下降的通路和下焦都被堵塞了。不仅不是阳虚,反而最初的最初是由阴虚,湿热酿痰造成的。专学伤寒的人没见过,很容易就误诊为阳虚。实际上,彭子益说过,温病是阴虚也是阳虚。因为一份阴液就有一分阳气,阳气是附着在阴液上面而流行全身的。所以阴虚的患者身上出现阳虚的症状一点儿都不奇怪。如果是单纯的阳虚,那么如何需要不断的补充阳气?难道患者的身体象沙漏一样,留不住阳气吗?有些人吃几个月甚至几年的附子剂,还不醒悟,还真是可悲可叹啊!
如果在外来阳气和身体自身由饮食转化阳气之间,你会选择哪个?再说直白一点,你是愿意一直用附子剂温阳还是愿意打通自己的经络让饮食物正常的转化为阳气?可能大部分的人都会选第二条吧?我一直在说阴虚的人忌升散,还用大热的附子剂。那明显的就是实实,属于误治,虽然不一定有感觉到坏处,但是最明显的就是只能控制一段时期内的症状,很快就会控制不住继续恶化;此时大部分的人不会往附子剂或误诊误治上面想。因为本就阴虚内热,还要再助热,脏腑首先受不了,最先就是肠胃的各种溃疡,再就是心肝肾的异常或衰竭。而要是第二种打通经络的方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摸清楚各脏腑之间的强弱,根据情况来开出药方,期间还有可能按照疾病发展的顺序反向的出现各种症状,也是容易误导人的地方。况且,方子里面稍微有一点偏差,甚至有一味药的剂量不对,就有可能整个方子失效。还有,刚开始的时候服药可能会如石沉大海,茫然无觉,觉得没起作用,其实恰恰相反,药物已经在和体内的病邪作斗争了,只不过过程很艰难,到能感觉到效果的时候是需要一个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的。
再有,温病的向愈是和伤寒的向愈完全相反的。伤寒的向愈是阳气功能的表现,主要是精神健旺,食欲旺盛,活动力增强;而温病的向愈是随着阴液的充足而来的,那么相应的就是阴气的表现:精神倦怠,困倦思睡,短时间内食欲减退甚至不思饮食,不想活动等等。这一条尤其重要,特意单独列出来!
1.虚寒证与当时的饮食、风寒有关,但是也不一定都㡰饮食,于是习惯也紧密联系。在同水平的时候水平里,有的人习惯次冷饮,而另一些人却喜欢热性食物,比如辣椒,还有些人瓷碗热饮又很快改为冷饮,这些都会影响体质强弱的变化。体质弱也就是虚寒证就是由饮食的寒凉造成的。
2.食物里的热量(阳气)是有限的,只要肠胃能够尽量完成消化吸收任务,食物内的阳气就可以得到部分满足,但是人体需要的阳气还差得很多,还需要多补充一些,直到体温接近或达到37度为止,才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体温达标以后,体质就不会出现虚寒证了、
 
你认为是阳虚水泛水气凌心,我认为是阴阳两虚的衰竭,患者通常是老人,本身肾阳就是不足的,加之久病,已经不能正常摄入能量,肾阳熄火了,心阳也就要灭了,不得不再试着点火燃烧一下,能烧起来还有的救。
1.用阴阳说明水火,也解释不了虚实,还是改用民众明白的语词吧。
2.使用阴阳是一种打比方的方法。说明情况下要打比方呢?就是不会正常讲述其原理的时候。中医本身不懂生理,所以不能将生理解释清楚,也 就不能将疾病讲的恰如其分,所以就用类比的方法让大家去猜想,猜想不出就白话或神化。
 
看别人的帖子,其实也看了很多名医的方子,很多疑难杂症开的是温阳补气养血的方子,间或有清热的方子,但是力量也不足。
我想说的是,不涉及痰瘀,只凭几个补气养血的方子想治好疑难杂症,不啻于痴人说梦!
健脾就四君,补血就四物,肝郁就逍遥丸,便溏怕冷就温肾健脾.....,呵呵,如果中医这么简单,还要专门去学吗?都说中医要成名,怎么都得有十几二十年甚至更久的历练。
中医是值得一辈子去学的科目,所谓学无止境!可是看到好多只学了一本伤寒论,就跑出来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那个自信,那个意气风发啊!不可名状,每当这时,除了厌恶,还有深深的悲哀和无力感!
“中医是值得一辈子去学的科目”真是学无止境。其实就是看不懂,这并不奇怪,写书的人自己也不懂。疾病(症状)有寒热,病因只有寒没有热。万病皆因寒而生。不懂这些就是不懂医学、不懂生理。
 
认识误区之症状消失=病愈
不管病人还是医生,都有这方面的误区。这里我要说的是症状消失除了病愈还有可能是病进,尤其外周症状。外周症状的消失也有可能是病势深入,外周状况缓解。尤其是痰瘀这类的微循环障碍的疾病。比如有人感冒了,流鼻涕,喉咙疼,治疗几天变成了干咳。于是自己觉得症状缓解了,可是干咳了很久都不见好,最后有可能还变成肺炎,慢性支气管炎。从鼻子到肺,是病愈么?感冒不会变成肺炎,也不会变成气管炎
还有人治疗湿疹,湿疹没了,结果不几年查出来胃溃疡,因为热量从胃散失了,根本到不了皮肤了,当然湿疹好转了。但是从皮肤到胃,是病愈么?
还有的人小时候鼻炎,慢慢的鼻炎不了,但是拉肚子了,到最后甚至怕冷,微循环障碍;从鼻子到大肠再到心肺,是病愈么?
你说之缪也,“症状消失=痊愈”这肯定不对,但是你举例不符合事实。感冒不会变为肺炎,感冒也不会变成气管炎,湿疹也不会变成胃溃疡...肺炎、气管炎、胃溃疡等是另外一种病,不是由感冒等疾病引起的。从逻辑讲:果不会生果。肺心病既不是心脏病转变为肺病,也不是由肺病转化为心脏病,他们是两种不同的病,只不过是同时出现或者先后出现而已。
 
人体的适应范畴还是很宽的,酷热严寒地带都有,所以说一直用寒凉人也未必会死,一直用附子也未必就很快就不行,论坛那个那样子用生附子的都还没什么事,而且还是个有病的,正常人恐怕耐受程度更高。
特别是草药这种还经过人体吸收一次的,只要不是毒药,吃死人的概率还是不大的,当然急病的除外,慢性病吃反了,每况愈下也得有个过程。
腹泻我是觉得不超过一天的话,是不需要止泻的,超过一天了,或者说泻不出东西了,开始出脓水了,再治比较好。
某人一直用附子,不知你有没有把贴从头看到尾,他只提温阳的好处,一直强调附子的功劳,反对清热滋阴。如果真是按他所说的那样做,我想他早就出事躺进救急室了。你看他从头到尾为什么吃梨,大黄,凤尾草,就是桂附地黄丸里还有丹皮,泽泻,生山药,茯苓。为什么吃这些凉的东西,一共吃了多少次?我老早在贴子里就说过长时间用附子也未必不行,因为我也曾经帮人治病有长达半年连续用附子过。前提是要对证,而且要配伍一些清热或养阴药这样才能久服,再一个量要掌握好不可死板板一直大量。
我也曾说过古人著医书(特别是有派别的),无一例外都有一个臭毛病:很喜欢过于扩大强调自己的理论主张,过于偏执。所以你如果光看他的理论而不看他的医案用药的话,很容易会象打了鸡血似的被带到沟里去(因为我曾经也这么经历过)。
再回到用附子的那个人,你看看是不是我说的那样子?
无论他说过些什么,那不是最真实的,具体还是要看他做了什么,因为人的身体很诚实。虽然嘴上不承认,但是诚实的身体己经反对了他所说的话:功劳是大家的,为何你厚此薄彼?做人不厚道啊!
在长期使用附子时若无阴药,凉药配合肯定是会伤阴的,还有个问题就是,当身体某个局部一下子通不了(如肿瘤类),或者通的很慢时,就会产生补进去的热会在局部堆积,那样就对局部产生了伤害。很明显的问题,既然须要长期用药,那么就不可能指望局部病灶会象正常一样通畅。就象一段100长的寸管,中间接个10米长的四分管,你说对水流会不会影响?道理跟这个类似。
 
1.虚寒证与当时的饮食、风寒有关,但是也不一定都㡰饮食,于是习惯也紧密联系。在同水平的时候水平里,有的人习惯次冷饮,而另一些人却喜欢热性食物,比如辣椒,还有些人瓷碗热饮又很快改为冷饮,这些都会影响体质强弱的变化。体质弱也就是虚寒证就是由饮食的寒凉造成的。
2.食物里的热量(阳气)是有限的,只要肠胃能够尽量完成消化吸收任务,食物内的阳气就可以得到部分满足,但是人体需要的阳气还差得很多,还需要多补充一些,直到体温接近或达到37度为止,才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体温达标以后,体质就不会出现虚寒证了、
你的理论不符合该贴的主题,还是不要参与讨论了!
 
某人一直用附子,不知你有没有把贴从头看到尾,他只提温阳的好处,一直强调附子的功劳,反对清热滋阴。如果真是按他所说的那样做,我想他早就出事躺进救急室了。你看他从头到尾为什么吃梨,大黄,凤尾草,就是桂附地黄丸里还有丹皮,泽泻,生山药,茯苓。为什么吃这些凉的东西,一共吃了多少次?我老早在贴子里就说过长时间用附子也未必不行,因为我也曾经帮人治病有长达半年连续用附子过。前提是要对证,而且要配伍一些清热或养阴药这样才能久服,再一个量要掌握好不可死板板一直大量。
我也曾说过古人著医书(特别是有派别的),无一例外都有一个臭毛病:很喜欢过于扩大强调自己的理论主张,过于偏执。所以你如果光看他的理论而不看他的医案用药的话,很容易会象打了鸡血似的被带到沟里去(因为我曾经也这么经历过)。
再回到用附子的那个人,你看看是不是我说的那样子?
无论他说过些什么,那不是最真实的,具体还是要看他做了什么,因为人的身体很诚实。虽然嘴上不承认,但是诚实的身体己经反对了他所说的话:功劳是大家的,为何你厚此薄彼?做人不厚道啊!
在长期使用附子时若无阴药,凉药配合肯定是会伤阴的,还有个问题就是,当身体某个局部一下子通不了(如肿瘤类),或者通的很慢时,就会产生补进去的热会在局部堆积,那样就对局部产生了伤害。很明显的问题,既然须要长期用药,那么就不可能指望局部病灶会象正常一样通畅。就象一段100长的寸管,中间接个10米长的四分管,你说对水流会不会影响?道理跟这个类似。
说的对,我总觉得一个人说的和做的不一致是人品问题!
而一个人品不好的人不可信也不可交往,通常也没啥好结果,我也信因果循环!
 
你认为是阳虚水泛水气凌心,我认为是阴阳两虚的衰竭,患者通常是老人,本身肾阳就是不足的,加之久病,已经不能正常摄入能量,肾阳熄火了,心阳也就要灭了,不得不再试着点火燃烧一下,能烧起来还有的救。
呵呵,如果不能抛弃这种贵阳贱阴,阳主阴从的思想,你的病或者你给别人治病碰到阴虚的人你就只能算治了一半。因为你们治着治着就自觉不自觉地拐到了温阳补气,通常还会把前面千辛万苦用温病派的方法获得的成效归功于最后的温阳补气!我已经看到过太多这种例子了,包括之前骂我的人!
你说的是真虚寒证,我说的是阴虚的假虚寒证,不用放在一起比较,没啥可比性。只有能否辨识的问题!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