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学习一下经典,来看看大青龙汤条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我们先不说什么是太阳中风,这个会叫人糊涂,看症候,所谓症候,就是患者表现出的具体症状。
“发热恶寒,不汗出,脉浮紧”。发热,不汗出,有自感,也有他感;以感官来确认就是干热,皮肤不湿润,皮肤干燥而热。
那么我为什么说脉实有力?张仲景说了:“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膶,此为逆也”。意思就是说,脉无力,有汗,即使怕风恶寒也不能服,因为在表的阳气不重,这是大青龙汤的禁忌,掌握这个,至关重要,错用即会发生危险,有什么危险?吃错了,就会汗出更厉害,以至于手足发冷,筋脉肌肉跳动。
那么,大青龙汤到底是个啥样子的虎狼方药?我们继续看看大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六两 桂枝二两 甘草(炙)二两 杏仁(去皮,尖)四十枚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石膏(碎,绵裹)如鸡子大
麻黄去节,就是净麻黄,节有收汗之功,前面我们学习过,麻黄不配伍桂枝,无发汗之力。我们用中药,要讲求性味。
麻黄六两,汉制换算到公制约90g,这个剂量是很大的。那么,怎样用这么大的剂量,既能取得疗效,又不发生危险呢?
我们看看张仲景的教诲: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九升,约合1800ml,先熬麻黄,因为剂量大,麻黄先熬去掉上面的泡沫,因为这个泡沫吃了会叫人心烦。放置太久的,陈的就不必先熬,现在的麻黄多无沫,也不去节,不过节也可以制其副作用。
1800ml,熬取三升,也就是600ml,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这个熬药,不是我们现在一般理解的熬药多长时间的问题,是以用水量为标准的,二千年前就有标准了。
一升,约200ml,这个也符合我们现在的口服用量,取微似汗,即服药了,达到有微微汗出的结果,这就是发汗的标准。
那么怎么达到,怎么掌握这个标准?这就是个关键的问题,细微之处,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中医医术!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