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正阳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8/03 帖子 2511 获得点赞 293 声望 83 年龄 56 2016/12/14 #21 三先生 说: 若给与一般的解热药,如我们都知道的安乃近、APC等,发热一旦抑制,也多会病解。 也有很大部分,滥用这些‘退烧药’导致小感冒缠绵难愈的 大概是过汗,损伤了身体的阳气 所以我多建议患者不要把这个做首选 点击展开... 这个当然,就是对症的中药方,服药也有一个度,西药也如此。
三先生 说: 若给与一般的解热药,如我们都知道的安乃近、APC等,发热一旦抑制,也多会病解。 也有很大部分,滥用这些‘退烧药’导致小感冒缠绵难愈的 大概是过汗,损伤了身体的阳气 所以我多建议患者不要把这个做首选 点击展开... 这个当然,就是对症的中药方,服药也有一个度,西药也如此。
樊正阳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8/03 帖子 2511 获得点赞 293 声望 83 年龄 56 2016/12/14 #22 醫道宗源 说: 这种感觉,我称之为(脉促)。 这个 促,不是李时珍的那个 促脉 。 饭锅果然是真正临床的战士。很多狗屁专家根本看不到这些的。他们所谓的临床的就是在诊室做做样子,画画方子。真正的细节变化,这些伪临床是看不到的。 点击展开... 称之 促 亦可,不缓和而躁动貌。
醫道宗源 说: 这种感觉,我称之为(脉促)。 这个 促,不是李时珍的那个 促脉 。 饭锅果然是真正临床的战士。很多狗屁专家根本看不到这些的。他们所谓的临床的就是在诊室做做样子,画画方子。真正的细节变化,这些伪临床是看不到的。 点击展开... 称之 促 亦可,不缓和而躁动貌。
樊正阳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8/03 帖子 2511 获得点赞 293 声望 83 年龄 56 2016/12/14 #23 在《伤寒论》里张仲景提出了风温的概念,那就是“发汗已,身灼热者”,还有温病的概念:“发热,不恶寒而渴者”。这些是从一般治疗之后的变化来断定是否是风寒、风热,多见药后热即退,隔半日或次日再发热,为汗出热不解,是为病温。温,多兼里热。单纯的风寒,多一汗而解,而温热则汗出不愈。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常用辛平两解方。即使不用经典的麻、桂、青龙方,也能解决问题,只是用药多一些。这与我以后发明代大青龙汤治疗发热疾病,打下了基础。荆芥、薄荷、苏叶、防风、二花、连翘、石膏、桑叶、菊花、甘草、桔梗、牛子、玄参、板蓝根等这些药,不是经典用药,但是荆芥、薄荷,皆为平和之品,寒热皆宜,用量常在十五至三十克,甚至更多,这要与病情相符合,荆芥所含之薄荷酮,薄荷所含之薄荷脑均有良好的解热作用,防风,是解表治身痛的良药,其内含升麻素及亥茅酚苷有镇痛作用,这好像说到了现代研究的药理了,其实,古今一理,是相通的。 若遇二、三日,甚至三、五日发热不解,特别是午后体温达到三十八℃以上者,即可考虑使用石膏,或者有依据开手就可以用。石膏,因为在大家都熟悉的白虎汤里运用,所以,就是清代大医家吴鞠通,早年对于石膏使用就有四大禁忌,就是“非脉洪大、大汗、大渴、大热,不可用石膏”之说,这是临床的误区,这个问题以后慢慢讲解。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使用石膏的标准呢? (待续) 由版主最后编辑: 2016/12/14
在《伤寒论》里张仲景提出了风温的概念,那就是“发汗已,身灼热者”,还有温病的概念:“发热,不恶寒而渴者”。这些是从一般治疗之后的变化来断定是否是风寒、风热,多见药后热即退,隔半日或次日再发热,为汗出热不解,是为病温。温,多兼里热。单纯的风寒,多一汗而解,而温热则汗出不愈。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常用辛平两解方。即使不用经典的麻、桂、青龙方,也能解决问题,只是用药多一些。这与我以后发明代大青龙汤治疗发热疾病,打下了基础。荆芥、薄荷、苏叶、防风、二花、连翘、石膏、桑叶、菊花、甘草、桔梗、牛子、玄参、板蓝根等这些药,不是经典用药,但是荆芥、薄荷,皆为平和之品,寒热皆宜,用量常在十五至三十克,甚至更多,这要与病情相符合,荆芥所含之薄荷酮,薄荷所含之薄荷脑均有良好的解热作用,防风,是解表治身痛的良药,其内含升麻素及亥茅酚苷有镇痛作用,这好像说到了现代研究的药理了,其实,古今一理,是相通的。 若遇二、三日,甚至三、五日发热不解,特别是午后体温达到三十八℃以上者,即可考虑使用石膏,或者有依据开手就可以用。石膏,因为在大家都熟悉的白虎汤里运用,所以,就是清代大医家吴鞠通,早年对于石膏使用就有四大禁忌,就是“非脉洪大、大汗、大渴、大热,不可用石膏”之说,这是临床的误区,这个问题以后慢慢讲解。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使用石膏的标准呢? (待续)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36 声望 113 2016/12/15 #24 果然没看走眼。见微知著,能细到这种程度的人不多。也不枉我和人参聊天的时候,推你为论坛当下第一高手。你有些方面,确实比我强。
樊正阳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8/03 帖子 2511 获得点赞 293 声望 83 年龄 56 2016/12/15 #26 醫道宗源 说: 果然没看走眼。见微知著,能细到这种程度的人不多。也不枉我和人参聊天的时候,推你为论坛当下第一高手。你有些方面,确实比我强。 点击展开... 宗源老师说重啦!都是一些该注意的细节,心细如发斯可胆大于身,是为医最基本的要求。 至于说第几,我觉得我们都还是学生
醫道宗源 说: 果然没看走眼。见微知著,能细到这种程度的人不多。也不枉我和人参聊天的时候,推你为论坛当下第一高手。你有些方面,确实比我强。 点击展开... 宗源老师说重啦!都是一些该注意的细节,心细如发斯可胆大于身,是为医最基本的要求。 至于说第几,我觉得我们都还是学生
樊正阳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8/03 帖子 2511 获得点赞 293 声望 83 年龄 56 2016/12/15 #27 洒心易行 说: 感谢老师讲解,继续学习。 点击展开... 共同学习!
樊正阳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8/03 帖子 2511 获得点赞 293 声望 83 年龄 56 2016/12/15 #28 上边说了如何判断使用石膏的标准,简单说就是看舌干不润,或舌边尖红,或舌上见红点,虽然不一定见黄苔、见渴,即是里有郁热或热重于寒,加之汗出热不解,即可使用石膏,非必须舌头干燥,甚至舌苔发黄,一般使用10g—30g即可,捣碎入煎,不需要如教科书所言先煎;有明显口干舌燥者,即可加大用量,可用50—-100克,因为石膏质重,量小无济于事。 发热初起时舌润要主之辛温,少用辛凉,荆、防、苏叶为主;舌干即可重用辛凉,不必见渴。薄荷、连翘、二花、石膏用量要大于荆、防、苏叶。 外感初起,常见咽喉不利,也就是如咽干、咽痛的情况,见此症状,即可用甘草、桔梗的配伍,如果咽痛严重,即可加入玄参;咳初起,可以加杏仁。 煎药也有讲究,外感发热所用之药皆为芳香轻清之品,在教科书里边,常说解热药后下,我的经验恰恰相反,常用凉水泡药二十分钟以上,急火煎开,待香味大出,最多十分钟就可取头煎约300多毫升,再兑水煎十余分钟,取二煎约300多毫升,两煎混合,分温服。 发热乃急病,服药也应急,常日三夜二服,就是服药要接续,以效为准的意思。 下面正式说说我近十几年来临床实践发明的的一张简单实用,安全的代大青龙汤。这个方,我编了个歌诀: 代大青龙用石膏,荆芥连翘薄荷晓; 甘草可以用生的,生姜枣子别忘了。 (待续)
上边说了如何判断使用石膏的标准,简单说就是看舌干不润,或舌边尖红,或舌上见红点,虽然不一定见黄苔、见渴,即是里有郁热或热重于寒,加之汗出热不解,即可使用石膏,非必须舌头干燥,甚至舌苔发黄,一般使用10g—30g即可,捣碎入煎,不需要如教科书所言先煎;有明显口干舌燥者,即可加大用量,可用50—-100克,因为石膏质重,量小无济于事。 发热初起时舌润要主之辛温,少用辛凉,荆、防、苏叶为主;舌干即可重用辛凉,不必见渴。薄荷、连翘、二花、石膏用量要大于荆、防、苏叶。 外感初起,常见咽喉不利,也就是如咽干、咽痛的情况,见此症状,即可用甘草、桔梗的配伍,如果咽痛严重,即可加入玄参;咳初起,可以加杏仁。 煎药也有讲究,外感发热所用之药皆为芳香轻清之品,在教科书里边,常说解热药后下,我的经验恰恰相反,常用凉水泡药二十分钟以上,急火煎开,待香味大出,最多十分钟就可取头煎约300多毫升,再兑水煎十余分钟,取二煎约300多毫升,两煎混合,分温服。 发热乃急病,服药也应急,常日三夜二服,就是服药要接续,以效为准的意思。 下面正式说说我近十几年来临床实践发明的的一张简单实用,安全的代大青龙汤。这个方,我编了个歌诀: 代大青龙用石膏,荆芥连翘薄荷晓; 甘草可以用生的,生姜枣子别忘了。 (待续)
幸福之源69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6/06/21 帖子 124 获得点赞 9 声望 18 所在地 西双版纳 2016/12/15 #29 之前早有购买过先生的书;有信在此平台向先生学习,谢谢请继续。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36 声望 113 2016/12/15 #30 樊正阳 说: 宗源老师说重啦!都是一些该注意的细节,心细如发斯可胆大于身,是为医最基本的要求。 至于说第几,我觉得我们都还是学生 点击展开... 同感。 没有细节,谈不上精准。 没有细节,谈不上胆大。 立眼 立足 处相类,那就同学吧。
樊正阳 说: 宗源老师说重啦!都是一些该注意的细节,心细如发斯可胆大于身,是为医最基本的要求。 至于说第几,我觉得我们都还是学生 点击展开... 同感。 没有细节,谈不上精准。 没有细节,谈不上胆大。 立眼 立足 处相类,那就同学吧。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36 声望 113 2016/12/15 #32 【发热乃急病,服药也应急,常日三夜二服】我的类同。有些急重症,服药间隔在40分钟到2小时之间,连续给药,以病势衰减为度,开始减量或延长间隔时间。 特别强调: 四诊不过的同学,我这个极限量用法,不要轻易尝试。你看不到疾病的变化,看不到脏腑的变化,看不到预后的趋势,是很容易惹大麻烦的。
【发热乃急病,服药也应急,常日三夜二服】我的类同。有些急重症,服药间隔在40分钟到2小时之间,连续给药,以病势衰减为度,开始减量或延长间隔时间。 特别强调: 四诊不过的同学,我这个极限量用法,不要轻易尝试。你看不到疾病的变化,看不到脏腑的变化,看不到预后的趋势,是很容易惹大麻烦的。
樊正阳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8/03 帖子 2511 获得点赞 293 声望 83 年龄 56 2016/12/15 #33 醫道宗源 说: 【发热乃急病,服药也应急,常日三夜二服】我的类同。有些急重症,服药间隔在40分钟到2小时之间,连续给药,以病势衰减为度,开始减量或延长间隔时间。 特别强调: 四诊不过的同学,我这个极限量用法,不要轻易尝试。你看不到疾病的变化,看不到脏腑的变化,看不到预后的趋势,是很容易惹大麻烦的。 点击展开... 在《伤寒论》里边有很多“度”,需要去仔细领会,谁说中医不“科学”,没“标准”?
醫道宗源 说: 【发热乃急病,服药也应急,常日三夜二服】我的类同。有些急重症,服药间隔在40分钟到2小时之间,连续给药,以病势衰减为度,开始减量或延长间隔时间。 特别强调: 四诊不过的同学,我这个极限量用法,不要轻易尝试。你看不到疾病的变化,看不到脏腑的变化,看不到预后的趋势,是很容易惹大麻烦的。 点击展开... 在《伤寒论》里边有很多“度”,需要去仔细领会,谁说中医不“科学”,没“标准”?
樊正阳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8/03 帖子 2511 获得点赞 293 声望 83 年龄 56 2016/12/15 #34 代大青龙汤方(自拟经验方): 荆芥30—100g 连翘20—50g 薄荷20—50g 石膏20—100g 甘草10—20g 生姜10—30g 大枣5—10个(掰)。 上七味,以水1000—1500ml,泡二十至三十分钟,先急火煎5—10分钟,取200ml—300ml,再煎15分钟,取200ml—300ml,二煎合为500ml—600ml,温分3—4服。前五味亦可为散,每取10—20g,薄切生姜、大枣煮散服之。 至于如何使用代大青龙汤,如何判断使用标准,怎样才安全、有效,它是如何来的,与经典麻黄、桂枝、大青龙有何关系,我们在以后的课程中,慢慢讲解。 这个算是说个“书冒”,下边慢慢接触经典用药。 附:(尤阳春) 下面,我说说前几天我儿子感冒发烧的治疗过程: 刚开始是流鼻涕,清鼻涕,发烧,咳嗽,咳嗽白稀痰,我想啊,既然不发烧了,咳嗽也减轻了,我就没有让他服药了,毕竟是四岁的小娃,我带他出去,到我诊所玩了一天,没有上学,可惜,好景不长,过了一夜后又发烧,咳嗽了,头疼,还有恶心呕吐症状,并且咳嗽还是白痰,我认为他是个寒证,用了小青龙和柴胡桂枝汤的合方,并且加了石膏,这个方子真有效,用了后当晚就退烧了,但是咳嗽不见好,可是第二天下午又发烧了。 就这样发烧,不发烧,持续了两天时间。感冒咳嗽断断续续五天了,怎么办?天天都没有好好吃饭,眼见小孩一天天显瘦,这个时候,我给樊老师打了个电话,樊老师让我给拍个舌苔图片,开出了如下方剂:荆芥30、薄荷15、麻黄10 、杏仁10、甘草9、前胡15、桔梗9。大慨就是这个量,时间长了我也有点记忆不太清楚了。 大家说这个方子有效果吗?我将荆芥加到40、薄荷加到20,当天晚上小孩头上出绵绵的汗,烧退,咳嗽也减轻了很多。就这个方子,连续吃了两副,其实第一副病就好了,在家避风两天,上学去了。 为啥樊老师看了我儿子的舌苔,问了症状就开了这个方子? 有两点:第一点,发烧久久不解,已经不属于风寒。 第二点,当时小孩虽然舌苔白,但是舌尖发红。 这个方子应当属于一个辛凉的方子,因为咳嗽所以合并了三坳汤,也就是加了麻黄,杏仁,甘草。 从这个案例来看,伤寒和温病其实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最初我用小青龙汤是对的,没有坚持祛邪和避风,所以又发烧咳嗽,连续多次的反复发烧,风寒转变为风热,也就是病温,这个时候应当用辛凉解表的方剂才是。当初他妈妈说,不行到医院去吧?但是我观察小孩的神情,虽然发烧,没有超过39度,精神还行,所以就没有去。如果到医院如何处理?化验血,输液是肯定的。所以,家里有小孩的朋友们多看看感冒发烧的讲课内容,就算是为了自家小孩吧! (待续)
代大青龙汤方(自拟经验方): 荆芥30—100g 连翘20—50g 薄荷20—50g 石膏20—100g 甘草10—20g 生姜10—30g 大枣5—10个(掰)。 上七味,以水1000—1500ml,泡二十至三十分钟,先急火煎5—10分钟,取200ml—300ml,再煎15分钟,取200ml—300ml,二煎合为500ml—600ml,温分3—4服。前五味亦可为散,每取10—20g,薄切生姜、大枣煮散服之。 至于如何使用代大青龙汤,如何判断使用标准,怎样才安全、有效,它是如何来的,与经典麻黄、桂枝、大青龙有何关系,我们在以后的课程中,慢慢讲解。 这个算是说个“书冒”,下边慢慢接触经典用药。 附:(尤阳春) 下面,我说说前几天我儿子感冒发烧的治疗过程: 刚开始是流鼻涕,清鼻涕,发烧,咳嗽,咳嗽白稀痰,我想啊,既然不发烧了,咳嗽也减轻了,我就没有让他服药了,毕竟是四岁的小娃,我带他出去,到我诊所玩了一天,没有上学,可惜,好景不长,过了一夜后又发烧,咳嗽了,头疼,还有恶心呕吐症状,并且咳嗽还是白痰,我认为他是个寒证,用了小青龙和柴胡桂枝汤的合方,并且加了石膏,这个方子真有效,用了后当晚就退烧了,但是咳嗽不见好,可是第二天下午又发烧了。 就这样发烧,不发烧,持续了两天时间。感冒咳嗽断断续续五天了,怎么办?天天都没有好好吃饭,眼见小孩一天天显瘦,这个时候,我给樊老师打了个电话,樊老师让我给拍个舌苔图片,开出了如下方剂:荆芥30、薄荷15、麻黄10 、杏仁10、甘草9、前胡15、桔梗9。大慨就是这个量,时间长了我也有点记忆不太清楚了。 大家说这个方子有效果吗?我将荆芥加到40、薄荷加到20,当天晚上小孩头上出绵绵的汗,烧退,咳嗽也减轻了很多。就这个方子,连续吃了两副,其实第一副病就好了,在家避风两天,上学去了。 为啥樊老师看了我儿子的舌苔,问了症状就开了这个方子? 有两点:第一点,发烧久久不解,已经不属于风寒。 第二点,当时小孩虽然舌苔白,但是舌尖发红。 这个方子应当属于一个辛凉的方子,因为咳嗽所以合并了三坳汤,也就是加了麻黄,杏仁,甘草。 从这个案例来看,伤寒和温病其实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最初我用小青龙汤是对的,没有坚持祛邪和避风,所以又发烧咳嗽,连续多次的反复发烧,风寒转变为风热,也就是病温,这个时候应当用辛凉解表的方剂才是。当初他妈妈说,不行到医院去吧?但是我观察小孩的神情,虽然发烧,没有超过39度,精神还行,所以就没有去。如果到医院如何处理?化验血,输液是肯定的。所以,家里有小孩的朋友们多看看感冒发烧的讲课内容,就算是为了自家小孩吧! (待续)
樊正阳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8/03 帖子 2511 获得点赞 293 声望 83 年龄 56 2016/12/16 #35 上边我们学习了感冒发热的一般规律,提出来了个自拟方代大青龙汤。 或许会有很多疑问?放着那么多好方不用,为什么自己发明一个方? 这里我要说明这个方子的来源,并以验案来说明,以及与大青龙的关系,这就引出了病温与伤寒的关系。那么,这个其中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先温习一下代大青龙汤方(自拟经验方): 荆芥30—100g 连翘20—50g 薄荷20—50g 石膏20—100g 甘草10—20g 生姜10—30g 大枣5—10个(掰)。 上七味,以水1000—1500ml,泡二十至三十分钟,先急火煎5—10分钟,取200ml—300ml,再煎15分钟,取200ml—300ml,二煎合为500ml—600ml,温分3—4服。前五味亦可为散,每取10—20g,薄切生姜、大枣煮散服之。 这个剂量是个区间,要按照老少强弱,病情轻重而有变化。 那么它的适应症是什么? 本方,治外感热病,脉浮紧、浮滑、浮洪,浮大,或滑数,沉取有力,证见表里俱热,无汗恶寒或恶风;或时有汗出而热不透解;或身感拘束而微恶寒;或身痛而重;舌红少津,或舌淡而边尖红、或舌上红点,苔白干,或见薄黄者。记住这些,都是用代大青龙汤方的标准。 中医也有临床标准,并非一些人理解的那样,是什么胡乱谈阴阳,心肝脾肺肾虚。 这个标准,是以病、脉、证来判断的。 (待续)
上边我们学习了感冒发热的一般规律,提出来了个自拟方代大青龙汤。 或许会有很多疑问?放着那么多好方不用,为什么自己发明一个方? 这里我要说明这个方子的来源,并以验案来说明,以及与大青龙的关系,这就引出了病温与伤寒的关系。那么,这个其中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先温习一下代大青龙汤方(自拟经验方): 荆芥30—100g 连翘20—50g 薄荷20—50g 石膏20—100g 甘草10—20g 生姜10—30g 大枣5—10个(掰)。 上七味,以水1000—1500ml,泡二十至三十分钟,先急火煎5—10分钟,取200ml—300ml,再煎15分钟,取200ml—300ml,二煎合为500ml—600ml,温分3—4服。前五味亦可为散,每取10—20g,薄切生姜、大枣煮散服之。 这个剂量是个区间,要按照老少强弱,病情轻重而有变化。 那么它的适应症是什么? 本方,治外感热病,脉浮紧、浮滑、浮洪,浮大,或滑数,沉取有力,证见表里俱热,无汗恶寒或恶风;或时有汗出而热不透解;或身感拘束而微恶寒;或身痛而重;舌红少津,或舌淡而边尖红、或舌上红点,苔白干,或见薄黄者。记住这些,都是用代大青龙汤方的标准。 中医也有临床标准,并非一些人理解的那样,是什么胡乱谈阴阳,心肝脾肺肾虚。 这个标准,是以病、脉、证来判断的。 (待续)
罗 罗浮山人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7/17 帖子 200 获得点赞 25 声望 28 2016/12/16 #36 老师好贴,学习啦、 其实真正能把外感治愈率达到百分之六十就高手了.。这些外感病人满天下 那些治疗绝症。癌症所谓的高手。给你去治疗?只是病人很无奈之举罢了 好样的樊正阳。加油,为你点个赞 最后编辑: 2016/12/16
樊正阳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8/03 帖子 2511 获得点赞 293 声望 83 年龄 56 2016/12/17 #37 罗浮山人 说: 老师好贴,学习啦、 其实真正能把外感治愈率达到百分之六十就高手了.。这些外感病人满天下 那些治疗绝症。癌症所谓的高手。给你去治疗?只是病人很无奈之举罢了 好样的樊正阳。加油,为你点个赞 点击展开... 能治外感,善治皮毛,才可言脏腑。 谢谢支持!
罗浮山人 说: 老师好贴,学习啦、 其实真正能把外感治愈率达到百分之六十就高手了.。这些外感病人满天下 那些治疗绝症。癌症所谓的高手。给你去治疗?只是病人很无奈之举罢了 好样的樊正阳。加油,为你点个赞 点击展开... 能治外感,善治皮毛,才可言脏腑。 谢谢支持!
樊正阳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8/03 帖子 2511 获得点赞 293 声望 83 年龄 56 2016/12/17 #38 我们先来看一个典型案例,以案说法: 高热案: 何某某,男,12岁。冬季恣饮酸凉饮料,滥食酸辣垃圾食品,一日不慎受凉感冒,高热41℃,父母急送医院治疗。血检白细胞超高,即按“炎症”治疗,高级抗生素输液四五日,无奈药撤热复起,反复如此,拉锯战已经形成,经病友介绍,其父母带孩子来诊。(在医生这个行业里边的同行,或是家里有孩子的父母,多会遇到这个问题)。 刻诊:高热40℃,述热起时寒战,手足冰凉,一、二小时后身热难耐。观嘴唇鲜红,面有热色,(什么叫“面有热色”?看象——发红。怎么摸?摸身烫无汗,摸什么地方?——摸前胸后背);问大小便尚可。为什么要问大小便?大小便无碍,说明病不在里。脉之滑大而数,摸脉流利,大,快;舌红苔厚,舌红即有热。苔厚,也是有热,欲化燥也,表不解,有郁热。此素有伏热,外感寒邪,表里有热,当治之以大青龙汤。 这个大青龙汤,它就是感冒发烧第一方,变通之,疏方为: 荆芥80g 连翘30g 薄荷30g 石膏30g(打细末) 甘草10g 生姜15g 大枣5个。 水1200毫升,泡药十余分钟,上火急煎取600余毫升。 大青龙是什么组成,是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石膏 生姜 大枣。 有同学会疑问,你这个代大青龙汤与大青龙汤药味虽然一样多,然用药不一样,那么是为什么呢? 这个会在下几节课里细致说明。 还有同学会疑问,这么大一点孩子,怎么用这么大的剂量?这个也会说明为什么。 先温服150毫升(一方便杯子,三两的样子)。嘱回家后,可温覆取汗,汗不出,一个半或二小时后再温服100毫升,以汗出为度。药进三次热退,尽剂病解。温覆,盖一下被子或毛毯。可不像西医那种方法,冰袋降温。 此变通大青龙汤法,药性平和,效力可比大青龙汤,而无误用麻、桂之弊。 为什么说效力可比大青龙,而又有无误用大青龙之弊端。这个,会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慢慢会知道和理解。 (待续)
我们先来看一个典型案例,以案说法: 高热案: 何某某,男,12岁。冬季恣饮酸凉饮料,滥食酸辣垃圾食品,一日不慎受凉感冒,高热41℃,父母急送医院治疗。血检白细胞超高,即按“炎症”治疗,高级抗生素输液四五日,无奈药撤热复起,反复如此,拉锯战已经形成,经病友介绍,其父母带孩子来诊。(在医生这个行业里边的同行,或是家里有孩子的父母,多会遇到这个问题)。 刻诊:高热40℃,述热起时寒战,手足冰凉,一、二小时后身热难耐。观嘴唇鲜红,面有热色,(什么叫“面有热色”?看象——发红。怎么摸?摸身烫无汗,摸什么地方?——摸前胸后背);问大小便尚可。为什么要问大小便?大小便无碍,说明病不在里。脉之滑大而数,摸脉流利,大,快;舌红苔厚,舌红即有热。苔厚,也是有热,欲化燥也,表不解,有郁热。此素有伏热,外感寒邪,表里有热,当治之以大青龙汤。 这个大青龙汤,它就是感冒发烧第一方,变通之,疏方为: 荆芥80g 连翘30g 薄荷30g 石膏30g(打细末) 甘草10g 生姜15g 大枣5个。 水1200毫升,泡药十余分钟,上火急煎取600余毫升。 大青龙是什么组成,是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石膏 生姜 大枣。 有同学会疑问,你这个代大青龙汤与大青龙汤药味虽然一样多,然用药不一样,那么是为什么呢? 这个会在下几节课里细致说明。 还有同学会疑问,这么大一点孩子,怎么用这么大的剂量?这个也会说明为什么。 先温服150毫升(一方便杯子,三两的样子)。嘱回家后,可温覆取汗,汗不出,一个半或二小时后再温服100毫升,以汗出为度。药进三次热退,尽剂病解。温覆,盖一下被子或毛毯。可不像西医那种方法,冰袋降温。 此变通大青龙汤法,药性平和,效力可比大青龙汤,而无误用麻、桂之弊。 为什么说效力可比大青龙,而又有无误用大青龙之弊端。这个,会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慢慢会知道和理解。 (待续)
樊正阳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8/03 帖子 2511 获得点赞 293 声望 83 年龄 56 2016/12/18 #40 youyangchun 说: 感恩师父普及小儿外感经验,造福万千祖国花朵 点击展开... 继续努力! 平凡的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