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医案 【宗源用典】9伤寒小案一例

:014:
李老师说的算
宗源老师的这个患者,你说痊愈就痊愈
我是说的这个:记得行医之初,有邻居女,嫁给邻村,因与婆婆纠纷,导致神志异常,多言无序,多动不宁,不食不睡。其夫向我咨询是否有办法,因初行医并无经验,只有照本宣科,与大承气汤原方一剂。后遇才知,药后泻下数次后,患者思睡,醒后如常人...
宗源老师的案例、医论,咱这个凡夫俗子不敢再多言。
 
我是说的这个:记得行医之初,有邻居女,嫁给邻村,因与婆婆纠纷,导致神志异常,多言无序,多动不宁,不食不睡。其夫向我咨询是否有办法,因初行医并无经验,只有照本宣科,与大承气汤原方一剂。后遇才知,药后泻下数次后,患者思睡,醒后如常人...

你说东来,我说西,差皮了:044:
 
从交流中,能看出很多的。

外邪、内伤,很多时候,症状,甚至脉象都有可能近似。

但是,有一种表现却是截然不同的。如果看得到,相信不会有争议的。
就看看有没有人能看得到。
这个不仅考验理论,也是考验临床的一个重要参考。

下午四点揭晓。:013:
 
很早点赞,是非常感谢宗源老师的详细讲解
数日未回帖,是反复的在理顺老师所说的理路

不得不说,老师的这种思辨方式给我很多启发:080:

但还有一条理路,不知宗源老师是否赞同,权作探讨
五志化火-->日久灼炼阴津成痰-->痰气扰乱-->神明失常

外感之邪,与内生之邪,虽然在有些病理阶段会出现非常类似的证侯,治疗上也基本相似。但对预后的预期是不同的,外感者,邪去而正安,按先生的看法是“脉势已经安和。则必无余邪反弹之理。”;但内生之邪,在某一阶段的表象改善后,还要深究五脏偏颇,进行进一步调理,否则这种偏颇状态不能纠正,就会在一些诱因的引发下出现病情的反复。

找到病因,以治其本,效果自然会更好更持久。

“是痰阻导致气郁化火,还是火灼阴津气痰”,这个问题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事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就像“阴阳转化、阴阳互生、阴阳互根”一样,
中医常用“互结”一词来描述两种病邪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助长的关系,
比如:痰热互结、痰气互结、痰瘀互结、水热互结、水血互结、水瘀互结,等等。
 
申时 也叫哺时 日哺 古人多是这个时候吃饭,今天可以吃个大餐了:080:
 
从交流中,能看出很多的。

外邪、内伤,很多时候,症状,甚至脉象都有可能近似。

但是,有一种表现却是截然不同的。如果看得到,相信不会有争议的。
就看看有没有人能看得到。
这个不仅考验理论,也是考验临床的一个重要参考。

下午四点揭晓。:013:

四诊望当先,望诊神为首,望神目乃镜!
“望:气色明润二目神气外露,看人凶悍阴冷
这怎么可能是“痰蒙心窍”?应该是“痰助火势”,焰高千丈。

内伤内耗更容易磨损正气,
而感受外邪,若病程不长,情势则不同。
正气充盈的情况下,外邪又强势入侵,会产生激烈的正邪交争,出现一些炽热至盛之候。
 
最后编辑:
中间有透营转气的过程,个人感觉起手防己地黄汤估计也可以。
脉这么硬,伤寒身强脉强,可任大开。
 
四诊望当先,望诊神为首,望神目乃镜!
“望:气色明润二目神气外露,看人凶悍阴冷
这怎么可能是“痰蒙心窍”?应该是“痰助火势”,焰高千丈。

内伤内耗更容易磨损正气,
而感受外邪,若病程不长,情势则不同。
正气充盈的情况下,外邪又强势入侵,会产生激烈的正邪交争,出现一些炽热至盛之候。

我曾求教过一个问题,可惜应者寥寥

为何说:痰饮为五谷所化生,虽然为病邪,亦能养人

内科医案 - 丹溪医案评析系列(2) | 百草居 https://www.tcmbe.com/threads/252/
 
我曾求教过一个问题,可惜应者寥寥

为何说:痰饮为五谷所化生,虽然为病邪,亦能养人

内科医案 - 丹溪医案评析系列(2) | 百草居 https://www.tcmbe.com/threads/252/
这个问题,我以前也聊过。
我也说过,我可以用附子养阴。其实就是转化这一部分的 还可以再次利用的痰饮。
 
快4点了。
四个小时,没有人愿意指出。很遗憾。

这个案子,是外感,还是内伤,在案子的记录中,有一个关键点就可以佐证。

——那就是,疾病欲解时的【汗】。

外感温热病,在欲解时,一般都会有【大汗出】。
而这点,是内伤所不具备的。除了极少数涉及疾病出现营卫不和时,可能会有少量汗出和解。但也绝不会出现外感温热病欲解时的那种大汗。
温热病的欲解汗,最常见的,是一种【大汗彻衣,汗湿衣被】的汗出表现。

所以,一个【汗】字,就早已反证了此人的发病原因了。
这些都是些小把戏,算不得临床经验。
不过,熟悉温病热病、有这方面临床经验的,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这个转化邪气为正气,古人在 湿温 治法里边好像有。

那就是不刻意追求清热、利湿,而是适度用温热药使其 燥化 ,然后一下而解。

转化痰饮为津液亦可仿此,使汗出而表里之气通行。

亦治略耳。
 
快4点了。
四个小时,没有人愿意指出。很遗憾。
没啥遗憾的,四个月过去,对这个观点也未必全都认同(当然要局限在有临床经验的圈里):042:
 
没啥遗憾的,四个月过去,对这个观点也未必全都认同(当然要局限在有临床经验的圈里):042:
这个,本无须认同的。
内经说,无与众谋,也就是不必让大家都认同的意思。:001:
 
前面一句 是谨熟阴阳
暂藏金匮,以待验证:052:
 
:001:小坏蛋滴坏笑。
咱俩滴掰扯,可能会是他人受益。咱俩都出力不讨好。:014: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