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医案 【宗源用典】9伤寒小案一例

吹毛求几个疵:042:

1、标题的 伤寒小案 虽然有点高大上,但这个案跟伤寒有毛关系?

2、阳明之热,炼液成痰,痰迷神明。于是把热做为第一因,还是存在问题,是否还要再往根上刨,把热的根挖掉?

3、脉恢复到正常就断定为病愈? 脉象只是当时的一种显象,或许只是暂时的,未经反复确认,有点莽撞..

4、我再看看:025:

但是,急症的时候,并不以痰最重点。主要是邪热深入,所以直接攻邪。

我也不知道怎么样来准确的描述,是否可以称为‘痰’我也不确定:042:

因为“清痰”、“痰涎”还是有形的,可见的,而我想表达的‘痰气’只是一种状态

有形浊痰,质重趋下,脾胃肝胆,或上出肺;
无形痰气,与热互势,借热入心,上扰神明。

所以宗源老师的用药也是轻灵之势,走上清心
酒黄芩、黄连、生石膏、芦根、知母……

我觉得这个患者应当是宗源老师说的以热为主,
当辨为“痰火扰心证”,不是“痰蒙心窍证”。

方2:生地15炒白芍9钩藤12厚朴9麦冬12五味子9酒黄芩9黄连6生石膏50山萸肉9车前草9茯苓7生甘草9芦根15知母9枳实7代赭石30法半夏9。
 
:082:我都当了快30年的菜鸟啦,都已经光荣升级为“老菜鸟”。——还是菜鸟:006:

菜鸟之路,当真很长。:028:
 
热病之脉当阴阳俱浮
伤寒之脉则阴阳俱紧
紧而坚当属肾脉.浮为在外 沉为在里.
 
深浅也只能是相对的来说

已经扰及神明,并不是每个中医都可以从容应对的
读透伤寒就会发现,涉及神志之类的疾病,多与燥热相关。
如阳明燥结造成的神志错乱,少阳篇的热入血室而刺期门的方法,还有太阳篇五苓散证的癫眩这是水热结于膀胱,还有血热结于膀胱的抵挡汤和桃核承气汤证。另外少阴病的热化证急下三法,下阳明以救少阴。都是与热相关,因热邪混浊上扰清窍。
说病浅,是因为他二便调,饮食如常,双脉未现虚像,虽语无伦次,然神志尚可,这是促病,病邪未久。苔水滑就是体内痰饮停滞,本应不欲饮,然其却口渴欲冷饮,这又是体内燥邪内盛,煎熬成痰。
在下估计,这人素体就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可能源自于上一代或再上一代的遗传,且他又是个痰阻湿郁的体质,所以会发病。好就好在这病趋于阳热之证,有向外的机转,所以会见良效。若其证属阴,则较难治。
我本意如此,同时感谢楼主提供的医案。恭喜楼主
 
最后编辑:
热病之脉当阴阳俱浮
伤寒之脉则阴阳俱紧
紧而坚当属肾脉.浮为在外 沉为在里.
这样看脉太过机械了,如此说表寒里热的脉如何断?
四诊互参,才可明断。
 
我这个门外汉看完帖后除了感叹就只剩点赞了。
 
这样看脉太过机械了,如此说表寒里热的脉如何断?
四诊互参,才可明断。
脉就是这么机械 肝弦心钩脾代肺毛肾石.古人所立的纲纪.就是参照去对比的.见什么脉就是什么病.等到你参悟到一定境界自然会明白.
 
看出来没?:014:
上面还说要“练一叶知秋的观察力”,练到哪里去了?
.........

很早点赞,是非常感谢宗源老师的详细讲解
数日未回帖,是反复的在理顺老师所说的理路

不得不说,老师的这种思辨方式给我很多启发:080:

但还有一条理路,不知宗源老师是否赞同,权作探讨
五志化火-->日久灼炼阴津成痰-->痰气扰乱-->神明失常

外感之邪,与内生之邪,虽然在有些病理阶段会出现非常类似的证侯,治疗上也基本相似。但对预后的预期是不同的,外感者,邪去而正安,按先生的看法是“脉势已经安和。则必无余邪反弹之理。”;但内生之邪,在某一阶段的表象改善后,还要深究五脏偏颇,进行进一步调理,否则这种偏颇状态不能纠正,就会在一些诱因的引发下出现病情的反复。
 
当然,内生邪气,也是可以在短时间消除的,以上所言只是大概。

记得行医之初,有邻居女,嫁给邻村,因与婆婆纠纷,导致神志异常,多言无序,多动不宁,不食不睡。其夫向我咨询是否有办法,因初行医并无经验,只有照本宣科,与大承气汤原方一剂。后遇才知,药后泻下数次后,患者思睡,醒后如常人...
。其后此患,即便气恼,再未出现过类似病症。
此例,按樊正阳老师的话,就是冒撞之治,即没见患者,更谈不上四诊合参...不可取法。但至少说明内生邪气,也可以一剂根除的。
所以,宗源老师的这例如何,还有待观察。:084:
 
:001:脉象不同的。

此外,这种推论,首先就有一个概念是模糊的。

——什么叫【五志化火】?是 五志 一起 化火?还是某一项化火?
一般来说,临床五志同时化火的几率,微乎其微。
如果是单一化火,则脉象应该反应很明显。而不会出现不还有的脉象。

你觉得这个五志化火,应该是什么脉象呢?
 
如果没有精准的前提,而就病案的症状来讨论,就无从下手了。很多不同的病因可以导致类同的症状,如果没有前提而讨论,只会出现自说自话了。
 
当然,内生邪气,也是可以在短时间消除的,以上所言只是大概。

记得行医之初,有邻居女,嫁给邻村,因与婆婆纠纷,导致神志异常,多言无序,多动不宁,不食不睡。其夫向我咨询是否有办法,因初行医并无经验,只有照本宣科,与大承气汤原方一剂。后遇才知,药后泻下数次后,患者思睡,醒后如常人...
。其后此患,即便气恼,再未出现过类似病症。
此例,按樊正阳老师的话,就是冒撞之治,即没见患者,更谈不上四诊合参...不可取法。但至少说明内生邪气,也可以一剂根除的。
所以,宗源老师的这例如何,还有待观察。:084:
普通人经常都会气恼的,只有超过一定的域值才会引发明显的症状。
 
一般来说,四诊精准了,会得出唯一的诊断结果。

所以,病案的讨论,个人认为,应该依从四诊着手,才有讨论的基础。否则,依据什么呢?没有共同依据的结果,只能导致很多所谓的“假案”的判断。
 
就像你上面晒的这个案子,病人是与婆婆纠纷,可以得出,此人犯病,乃是肝气郁结化火。正治,应该是疏肝理气清热,着眼点应该在肝胆与心。而用药,直接用大承气汤攻下,这是攻伐无过。
为什么会好了?是因为大衰其正气,同时也达到了降气清热的效果。
这会导致什么?容易打破肝脾两脏的平衡,病人以后容易出现 肝克脾 的情况。
这是误打误撞的治法。看得到种病吗?
 
一般来说,四诊精准了,会得出唯一的诊断结果。

所以,病案的讨论,个人认为,应该依从四诊着手,才有讨论的基础。否则,依据什么呢?没有共同依据的结果,只能导致很多所谓的“假案”的判断。

于‘当下’,以实见为据是非常正确的,否则,所施手段也只能归为想当然了:029:这点我是同意的

但,对于很多疾病的一些普遍规律,也值得重视。
《内经》中关于神志方面的论述也是非常丰富,在下也是在不断学习中
“五志化火”具体是什么脉象?很难讲,按老师的话,还是要落于实处才好说。具体到这个案例,我的意见是要做一个长期的观察,目前还不好做痊愈的断定。:007:
 
于‘当下’,以实见为据是非常正确的,否则,所施手段也只能归为想当然了:029:这点我是同意的

但,对于很多疾病的一些普遍规律,也值得重视。
《内经》中关于神志方面的论述也是非常丰富,在下也是在不断学习中
“五志化火”具体是什么脉象?很难讲,按老师的话,还是要落于实处才好说。具体到这个案例,我的意见是要做一个长期的观察,目前还不好做痊愈的断定。:007:
我知老师行医年数也不少了,对此例怎么还会有“要做一个长期的观察,目前还不好做痊愈的断定”的想法呢?这就是行路磕了个泡,揉平了就行了。这就是行路遇见个坑儿,填上了就行了。以后再有坑了、泡了,你说还是上一次的结果?
 
就像你上面晒的这个案子,病人是与婆婆纠纷,可以得出,此人犯病,乃是肝气郁结化火。正治,应该是疏肝理气清热,着眼点应该在肝胆与心。而用药,直接用大承气汤攻下,这是攻伐无过。
为什么会好了?是因为大衰其正气,同时也达到了降气清热的效果。
这会导致什么?容易打破肝脾两脏的平衡,病人以后容易出现 肝克脾 的情况。
这是误打误撞的治法。看得到种病吗?

若说因此而‘种病’,我不赞成,人体,尤其一个活体,有非常强大的自调节能力的:004:
 
我知老师行医年数也不少了,对此例怎么还会有“要做一个长期的观察,目前还不好做痊愈的断定”的想法呢?这就是行路磕了个泡,揉平了就行了。这就是行路遇见个坑儿,填上了就行了。以后再有坑了、泡了,你说还是上一次的结果?
:014:
李老师说的算
宗源老师的这个患者,你说痊愈就痊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