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损八益”的资料
试论七损八益
作者:丛春雨
-----
关键词:七损八益 《天下至道谈》 性保健 《养生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文中指出,如果懂得了七损八益的养生之道,则人身的阴阳就可以调摄.如果不懂得这些道理,就会发生早衰现象。何谓七损八益?女子以七为纪.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一十四岁,天癸发育成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而下,故称之为“损”;男子以八为纪,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一十六岁,肾气旺盛,天癸发育成熟,精气充满,能够排精,故称之为“益”。而这种解释正是来自于《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男女生育的规律的论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文中论述了女子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至七七共七个年龄段的生理变化规律。同时还指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男子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共八个年龄段的生理变化规律。纵观女子以七为纪.七个年龄段;男子以八为纪,八个年龄段,分别论述男子由少、长、壮、老的生理发育盛衰全过程.故曰“七损八益”。《黄帝内经》这种细致的观察和详细的描述,出现在二千多年以前.而且至今对中医临床实践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实在难能可贵,发人深思。
然“七损八益”具体所指仍不明,而后世注疏又多有分歧。直到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了一批极为珍贵的医学帛书竹简,其中《天下至道谈》即有“七损八益”房事养生(房中术)的内容介绍,终于破译了这个千古之谜,使我们对“七损八益”理论又有新的认识。
《天下至道谈》:“七损:一口闭,二曰泄三曰竭,四曰匆.五曰烦.六曰绝,七曰费。”所谓“七损”是指男女在合房中应加以避免的七种不合乎养生之道,有害于保精、惜精、护精、固精这一养生观念的做法。一曰闭,是指在交接时阴部疼痛,或精道闭塞,乃至无精施泄,故谓之“内闭”。二曰泄,是措入房汗出琳滴不止,精气走泄,谓之“外泄”。三曰竭,是指房事不节,交接无度,谓之“竭”。四曰勿,是指交接时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勉强交合,谓之“勿”。五曰烦.是指交合时神烦意乱,气喘息疾,谓之“烦”。六日绝,是指女方不欲,强行交合、对女方的身心健康有害,谓之“绝”。七口费,是指交接时过于急速施泄,虚耗其精,谓之“费”。
《天下至道谈》:”八益:一曰治气,二曰致沫.三曰知时四曰畜气,五曰和沫,六曰积气,七曰待盈,八曰定倾。”所谓“八益”是指八种有益于身心的男女和合之道,有益于保精、惜精、护精、固精这一养生观念的做法一曰治气,是指交合之前,双方先操习房中气功导引术,使其周身气血流畅,达到精气充冲,故称之为“治气”。二曰致沫,是指收缩肛门,吞咽津液,使其阴精之气通达下部,故称之为“致沫”。三曰知时,是指男女“神和意感”之后,选准最佳的时机进行交合称之为“知(智)时。四曰畜气,是指交接对将背部放松,作收缩肛门的动作,引导内气下行,从而蓄积阴精之气,称之为“畜气”。五曰和沫,是指交接时“勿亟勿数,出入和治”,“但当从容安徐.以和为贵”,动作徐缓,吞引津液,故称之为“和沫”。六曰积气.是指适度交合,勿太过或不及.以积蓄精气称之为“积气”。七曰待盈是指临结束前,静待不动,并配合吐纳运气,使其精气持盈而不泄,安静的休息以待精力的恢复.故称之为“待盈”。八曰定倾.是指房事结束时男女取方都要使精神与体力迅速恢复其常态,以防出现损阳或伤阴之象,故称之为定倾”。
《天下至道谈》曰:“故善用八益,去七损,五病者不作。”何谓“五病”?“疾使内.不能道,产病出汗,喘息,中烦气乱”为其一也,即指如果急速而不控制地进行房事活动,就无法使气机通达,因而使人生病,症状为出虚汗,喘息和心烦意乱。“弗能治,产内热,饮药、灼灸以致其气,服饵以辅其外”为其二也,系指其一症候未能及时治疗,则必产生内热,此时应内服中药与外用灸法相结合的治疗,借以疏通气血,调和阴阳。另外,还应当辅助其饮食或食疗等方法治之。“强用之,不能导.生痤,肿囊”为其三也,此段是指在体力不足的情况下.勉强进行房事,也无法使气机通达,因而会造成痤疮和睾丸肿大病症出现。“气血充赢,九窍不导,上下不用.生痤、疽”为其四也,系指虽然身体健康.气血充实,但若五官及前、后二阴有所阻滞,体表组织器官不畅通,而人体上部与下部功能减退时,则可使人发生痤疮或疽病,总之“五病”系指上面所论及的出汗、喘息、中烦气乱、痤和肿橐、痤和疽五类疾病而言。
《天下至道谈》还特别指出:“气有八益.又是七损不能用八益、去七损,则行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五十而起居衰,六十而耳目不聪明,七十下枯上脱,阴气不用,唾泣流出。”这段经文是告诉人们如果不能合理地施用八益,以去避免七损,年龄到了40岁时,人体的阴气就要自然减退一半;到了50岁时,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就要明显衰退;而到了60岁时,人的听力和视力就要大为减弱;如果到了70岁时,人的下部开始枯竭.上部虚脱阴津虚亏,常常眼泪和口水流出,一付龙钟老态。
在马王堆帛书《养生方》中列有因不能用八益、去七损而致六种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即老不起、不起、体力虚弱、病肿、用少(精液稀少)、白发等。在《杂疗方》中分别提出用于治疗男女壮阳与壮明两大娄方,在壮阳四个方中多以药巾按摩、药棉絮缠束腹部,或将桂、姜、椒、皂辛温芳香丸药放在肚脐孔中,暖脐温中,或以壮阳药酒服之。而壮阴六方中都采用研末或小丸纳入阴中,采用**坐药法治之,这种外治法至今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在《养生方》中还坚持食疗、药酒、药粥、豆酱等多种药食同用的方法,并针对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使用雄鸡、鸡卵、雀卵、母牛肥肉、马肉等血肉有情之品,填补精血.促进性功能的恢复。如果能够掌握七损八益的养生方法,就可以达到生活舒适愉快,饮食随心所欲,皮肤组织细腻平滑,气血旺盛充实,身体轻便灵活。即“令之复壮有道,去七损以振其病,用八益以贰其气,是故老者复壮,壮者不衰,君子居处安乐,饮食恣欲,皮腠曼密,气血充赢,身体轻利。”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与生命质量。
总之,七损八益的基本精神就在于中国古代医学家把其合理的节欲戒色与保精、惜精、护精、固精的养生观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其间有效地运用了吐纳、导引等气功方法,还卓有成效地把人的心理与精神疗法揉合其间.达到了一个十分美满、高尚的精神境界。深入发掘和探讨古老的七损八益理论,一定会为今天的性医学、性卫生学、性心理学、性保健学的发展添加了新的燃料和催化剂。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兰州,730030) 丛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