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素灵词汇日知录 系列

素灵词汇日知录【143】

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

郭霭春:“失常”为失去常道,就是春不生、夏不长、秋不收、冬不藏的意思。“阴阳否隔,闭塞不通”(郭译语)
 
素灵词汇日知录【144】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南面:面向南。张景岳:南面而立,正阴阳之向背也。
广明、太冲:郭霭春:是阳气盛明。以身体前后来说,则前为广明;以身体上下来说,则半身以上为广明。张景岳:广,大也。南方者,丙丁之位也。天阳在南,故日处之,人阳亦在南,故七窍处之。马莳:广明者,心也。心位南方,火位主之,阳气盛明,故曰广明。冲脉在后,名曰太冲者,肾脉与冲脉,合而盛大,故曰太冲。
太阳:郭霭春说:即足太阳。
根起于至阴:郭霭春:在下曰根。《灵枢。本输》:‘膀胱出于至阴’。至阴,穴名。在足小指外侧。
结于命门:郭注:结有聚义。命门指目言。此指睛明穴。
 
素灵词汇日知录【145】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

孙鼎宜:此就前面下半身而言,太阴之表,为阳明胃脉,故曰太阴之前,名曰阳明。
厉兑:穴名,在足大趾侧次趾之端。张景岳云:阳明脉起于足之次趾,与太阴为表里,故曰根起于厉兑,为阴中之阳,此土藏阴阳之离合也。
 
素灵词汇日知录【146】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孙鼎宜:少阳行身之侧,此明人身之左右也。少阳为厥阴之表,故曰:厥阴之表,名曰少阳。
窍阴:穴名,在足小趾侧次趾之端。
 
素灵词汇日知录 【147】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郭校:搏而勿浮:周本“搏”作“抟”。《太素》“浮”作“传”。
吴崑:太阳在表,敷畅阳气,谓之开;阳明在里,受纳阳气,谓之阖;少阳在于表里之间,转输阳气,犹枢轴焉,谓之枢。
张景岳:太阳为开,为三阳之表也;阳明为阖,为三阳之里也;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之间,可出可入,如枢机也。
吴注重气机,张注阐表里。义皆顺。
 
素灵词汇日知录 【148】

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马莳:太阴者,三阴也,为阴之外,其义为开;厥阴者,一阴也,为阴之尽,其义为阖;少阴者,二阴也,为阴之中,其义为枢。非枢则无所主,非阖则无所入,非开则无所出,诚离之不能无合也。
张介宾:太阴为开,居阴分之表也;厥阴为阖,居阴分之里也;少阴为枢,居阴分之中也。开者主出,阖者主入,枢者主出入之间。
素问注释汇粹评曰:马、张注义贴切。


素灵词汇日知录 【149】

渔翁曰:后世注解《伤寒论》其“开、阖、枢”理论,源于本篇。
 
素灵词汇日知录 【150】


阴阳衝衝,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郭霭春校注:胡本、赵本、吴本、藏本并作“冲”。《太素》作“锺”。林校引别本作“冲”,与胡本合。冲即“衝”字。《广雅。释训》“衝,行也”。“衝衝”是阴阳之气往来不息之意。“衝衝”与“锺锺”音义并通。
杨上善:营卫行三阴三阳之气,相注不已,传行周旋,一日一夜五十周也。五藏之气在里,内营形也;六府之气在表,外成形也。

郭译:阴阳之气,冲冲往来,一日一夜行于人一身,周而复始,这是五藏六府的气里形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啊!
 
素灵词汇日知录 【151】

阴阳离合论要点总结:
1.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万千纷纭,然其要一,即一阴一阳之理。
2.论述三阴三阳经之离合与所行部位及起迄点。
3.开、阖、枢理论提出。
 
素灵词汇日知录 【152】

阴阳别论第七
吴崑说:此篇言阴阳与常论不同,自是一家议论,故曰别论。
高士宗说:别阴别阳,非阴阳之常,乃阴阳之别。常则和,别则病;常则顺,别则死。所以别阴别阳,阴结阳结,阴搏阳搏,皆言病而言死也。
于天星说:本篇讨论脉象的阴阳。这里“阳”指胃脘之阳,也就是“胃气”。这里的“阴”指真脏脉。所谓“真脏脉”,就是毫无胃气的脉象,见则为败,败则死。本篇还讨论了六经发病的脉象,症状及其予后。
 
素灵词汇日知录 【153】

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此“阳”,说的是阳脉,即胃气冲和之脉,如经言:“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五”指春微弦,夏微钩,长夏微缓,秋微毛,冬微石说。“五五二十五”:谓五季各有五藏之常脉。清。高士宗说:肝脉应春,心脉应夏,脾脉应长夏,肺脉应秋,肾脉应冬。春时而肝心脾肺肾之脉,皆有微弦之胃脉。夏时皆有微钩之胃脉是五五二十五阳。吴崑说五藏当旺之时,又各兼乎五脉。“如春时弦而长,弦而洪,弦而缓,弦而涩,弦而沉。”一季之脉,又分五种。义同。
 
素灵词汇日知录 【154】

所谓阴者,真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

此后世脉学中“真藏脉”之由出。真藏,指五藏真气败露之脉,具体体现在脉气上,无从容和缓之象。隋。杨上善说:“于五时中,五藏脉见,各无胃气,惟有真藏独见,此为‘阴’也。”明。吴昆说:“二十五阳,至和之脉也,至不和谓之阴,与阳和之脉正好相反。”“真藏者,肝脉弦急如循刀刃,心脉洪大如操带钩,脾脉缓弱介然不鼓,肺脉浮涩如风吹毛,肾脉沉石来如弹石,全无阳和之脉,下文悬絶急是也。故见此脉者则为藏气败絶,藏气败絶必死也。”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藏脉不得胃气也。”脉有“胃气”,一般指脉象从容和缓,节律均匀。即《灵枢。终始篇》:“谷气来也,徐而和,”《素问。玉机真藏论》:“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由此可知,中医诊脉,要重视脉之有无“胃气”。元代医家危亦林曾将积三世家传与其个人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十怪脉,予断生死,颇有研究参考价值。脉学讲“胃、神、根”,此篇说“胃”也。
 
素灵词汇日知录 【155】

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郭校:“心脾”,《太素》卷三《阴阳杂说》“脾”作“痹”。

注释:“隐曲”一词在《内经》凡五见。综合其义,当指前阴或大小便疾患。《礼记。少仪》“不窥秘”郑注:“密,隐曲处也。”
“风消”古病名,指风火内郁而致的发热、消瘦的病证。
“息贲”古病名,五积之一,为肺之积。症见气急上逆,奔迫急促,右胁下有块如覆杯状,发热恶寒,胸闷呕逆,咳吐脓血,久之可发为肺痈。《灵枢。本脏》:肝高则上支贲切,胁悗为息贲。
 
素灵词汇日知录 【156】

刘炳凡:“二阳之病发心脾”,王冰注:“肠胃发病,心脾受之”。张景岳谓“先有心脾之病而后波及胃肠”郭霭春云“脾”“痹”声形易误。胡天雄曰:“脾是痹的古文通假字,心脾即是心痹。”“心痹”是病名,与各节文例合。阳明何以发“心痹”?盖阳明属胃,为水谷之海,如有病,则不能化生精微,奉生精血,血不足则脉不畅,故发心痹。胃肠有病,则肾虚隐曲不利,化源少而月经不至,营养差而肌肉消瘦。李中梓云:“胃病则肺失所养,故气息贲急。巫君玉云:“景岳之注不可废也,思虑伤心脾而致消化系统病者亦屡见,其能为风消者,五志化火也。”以上二说宜并存。
 
素灵词汇日知录 【157】

刘炳凡先生医案
余治吴冰心,女,因独立经营,操劳焦虑过甚,患冠心病室性早博、二联律。心闷气短,心忡心慌,不思饮食,由神消导致形消,体重日益减轻。从“二阳之病发心脾”着眼,与归脾汤重用黄芪,建中益气以通脉养心而愈。
本方(归脾汤)加灵脂炭、蒲黄炭、荆芥炭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淋漓不止而有瘀黑凝块少腹胀痛者,此属高凝出血,气虚下陷致瘀阻不化。《本草从新》云:“人参合五灵脂,扶正祛邪,相恶效更奇。”数剂之后,排出瘀块而血止,仍以此方去“三炭”加仙鹤草而收功,余用之屡效。
 
素灵词汇日知录 【158】

张介宾曰:“不得隐曲,阳道病也”认为男子病。马莳则说:“女子有不得隐曲之事,郁之于心,故心不能生血,血不能养脾,始焉胃有所受,脾不能运化,由是则水谷衰少,无以化精微之气,而血脉遂枯,月事不能时下矣。”以为女子病。又,马莳对“息贲”出现在本段经文,也别有看法:“火乘肺金,而喘息上贲,痰嗽靡宁矣。此非肺积之息贲,乃喘息而贲。
 
素灵词汇日知录 【159】

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悁;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

三阳:指手足太阳,小肠与膀胱。太阳主人体一身之表,故发寒热。
痈:郭注通壅,指为下肢浮肿。
腨:小腿部,如《说文》腨,腓肠也。《正字通》:腨,俗名脚肚。
悁:(原有病皮旁,无竖心旁,二字古同,键盘无觅姑代)痠闷感。
索泽:郭霭春:即血涸肤枯。王肯堂云:“索泽,是皮肤涩而不滑泽。”颓疝,即阴肿之疝。
 
素灵词汇日知录 【160】

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举。

三阴,指太阴,肺与脾。
痿易:孙诒让:即痿驰。任应秋:“易”应读为“施”,“施”即驰”字。《毛诗。何人斯篇》:“我心易也”释文云:‘易,韩诗作施’”。《尔雅。释诂》:“驰,易也”。。是易、施、驰三字,古通用。(见《谈谈学习内经》)
 
素灵词汇日知录 【161】

结阳者,肿四肢。
郭注:结,聚也。有郁结的意思。
张璐:四肢为诸阳之本,阳结则不行其阴。故流结为之肿。
张志聪:此言阴阳不和,自结而为病也。
马莳:凡手足阳经为腑,主表,阳经结者,四肢必肿,盖四肢为诸阳之本也。
 
素灵词汇日知录 【162】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张介宾:一阴,肝与心主也。一阳,胆与三焦也。肝胆属木,心主三焦属火,四经皆从火化,其脉并络于喉,热邪内结,故为喉痹。
楼英:喉痹,谓喉中呼吸不通,言语不出。《素问札记》:“痹”“闭”古音通。《古今录验》:“射干汤,疗喉闭不通利。”

射干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二十三引《古今录验》。

【组成】当归6克 升麻3克 白芷9克 射干 甘草(炙) 犀角(屑) 杏仁(去尖、皮)各3克

【用法】上七味,切。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主治】咽喉肿痛,不能饮食者。

【禁忌】用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莱。
 
素灵词汇日知录 【163】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医宗金鉴》卷三十四《四诊心法要诀》:阴搏阳别者,寸为阳,尺为阴。言尺阴之脉,搏指有力。寸阳之脉,则不搏指,迥然有别,此乃有子之诊。
渔翁案:此说本王冰注。
张介宾曰:阴,如前手少阴也,或兼足少阴而言亦可。盖心主血,肾主子宫,皆胎孕之所主也。搏,搏击于手也。阳别者,言阴脉搏手,似乎阳邪,然其鼓动滑利,本非邪脉,盖以阴中见阳而别有和调之象,是谓阴搏阳别也。
《素问注释汇粹》:谓阴指尺,阳指寸,脉分尺寸,仿乎《难经》而《内经》则无,故似张介宾注为是。然后世均以尺寸解,并且证之临床,往往有验。王注虽与经旨相违,但仍可供临床上参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