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素灵词汇日知录 系列

素灵词汇日知录【95】阴阳应象大论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重”之解,有分歧:
1.作“极”讲:张介宾:物极生变也,此即上文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之义。盖阴阳之气,水极则似火,火极则似水,阳盛则隔阴,阴盛则隔阳,故有真寒假热,真热假寒之辨,此而错认,则死生反掌。
吴崑、姚止庵及郭霭春先生从此说。
2.作重复、重迭讲:马莳:然阴性虽寒,而寒之又寒,是重寒也。阳胜则热,热之又热,是重热也。
3.从药食之论而论。张志聪:苦化火,酸化木,久服酸苦之味,则反有木火之热化矣;辛化金,甘化土,久服辛甘之味,则反有阴湿之寒化矣。所谓‘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素灵词汇日知录【96】阴阳应象大论

风胜则动
动,指肢节振摇、抽搐。王冰注:风胜则庶物皆摇,故为动。《素问注释汇粹》
又:则动:《类说》引“动”作“痛”。《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译》
 
第三节 内生五气病机
内生“五气”,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外邪致病的病理变化。由于病起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和“内火”,统称为内生“五气”。因此,所谓内生“五气”并不是致病因素,而是由于气血津液、脏腑等生理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综合性病理变化。

一、风气内动
(一)内风的含义

风气内动,即“内风”。“内风”,是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生风的一种病理变化。因其病变似外感六淫中风邪的急骤、动摇和多变之性,故名。由于“内风”与肝的关系较为密切,故又称肝风内动或肝风。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或阳热亢盛,或阴虚不能制阳,阳升无制,均可导致风气内动。故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风内动以眩晕、肢麻、震颤、抽搐等病理反映为基本特征。风胜则动,因其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故临床上称之为动风。

(二)内风的病理变化

风气内动有虚实之分,主要有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和血虚生风等。

1.热极生风:热极生风,又称热盛风动。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由于邪热炽盛,煎灼津液,伤及营血,燔灼肝经,使筋脉失其濡养所致。临床上以高热、神昏、抽搐、痉厥、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吊等为临床特征。

2.肝阳化风:肝阳化风,多由于情志所伤,操劳过度,耗伤肝肾之阴,以致阴虚阳亢,水不涵木,浮阳不潜,久之则阳愈浮而阴愈亏,终至阴不敛阳,肝之阳气升动而无制,便亢而化风,形成风气内动。临床可见筋惕肉晌、肢麻震颤、眩晕欲仆,或口眼喁斜,或半身不遂,甚则血随气逆而卒然仆倒,或为闭厥,或为脱厥。

3.阴虚风动:阴虚风动;多见于热病后期,阴津亏损,或由于久病耗伤,阴液大亏所致。主要病机是阴液枯竭,无以濡养筋脉,筋脉失养,则变生内风,此属虚风内动。临床可见筋挛肉晌、手足蠕动,以及阴液亏损之候。阴虚风动在病机和临床表现等方面与肝阳化风、热极生风是有区别的。

4.血虚生风:血虚生风,多由于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不荣络,则虚风内动。临床可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症以及阴血亏虚之候。

此外,尚有血燥生风,多由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血少,或长期营养缺乏,生血不足,或瘀血内结,新血生化障碍所致。其病机是津枯血少,失润化燥,肌肤失于濡养,经脉气血失于调和,血燥动而生风。临床可见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并有皮肤瘙痒或落屑等症。

(三)外风与内风的关系

外风为六淫之首,四季皆能伤人,经口鼻或肌表而人。经口鼻而入者,多先侵袭肺系;经肌表而人者,多始于经络,正虚邪盛则内传脏腑。这两种途径又可同时兼有。因外风作用部位不同,临床上可有不同的表现。内风系自内而生,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与心肝脾肾有关,尤其是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临床表现以眩晕、肢麻、震颤、抽搐等为主要特征。
 
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

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起病于儿童时期,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的运动肌(头、面、肩、肢体、躯干等肌肉)快速的抽动,伴有不自主的发声及语言障碍,安静休息时诸证皆平,情绪紧张或激动时病情加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风胜则动”,《素问·至真要大论》又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凡一切抽动、抽搐、痉挛都为风邪偏胜之象。先生认为:本证属于肝风内动之征,由于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往往因风而生痰或因痰而生风,风痰窜动,上扰神窍,以致抽动、秽语不休,同时由于心神失养,神明不安,故而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紧张时症情加重。治疗应平肝熄风,养心安神,化痰益智,处方常用天麻、钩藤、炙僵蚕、全蝎以平肝熄风,甘麦大枣汤合菖蒲、远志养心安神,生南星、煅龙骨化痰益智。

先生治一男性患儿,14岁,近5年来出现不自主摇头,头面部肌肉快速抽动,眨眼耸肩频繁,喉中发出异常哼声,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均无异常,长期服用“氟呱啶醇”、“安坦”治疗,症状控制不满意。入睡后诸证皆平,紧张时症状加剧。舌淡红,苔薄腻,脉细。证属肝风内动,夹痰上扰,心神不安。治宜平肝熄风,养心安神,化痰益智。处方:天麻9g 钩藤15g(后下) 炙僵蚕9g 炙甘草9g 淮小麦30g 大枣9g 丹参30g 菖蒲9g 炙远志4.5g 生铁落60g 生南星15g 煅龙骨30g 全蝎粉2g(分二次吞服)。服药7剂后症情即告减轻,连服2周诸征皆安,随访一年,每于考试前有眨眼、耸肩轻微反复,再服上药即可痊愈,学习成绩也有提高。《胡建华治疗经验》
 
素灵词汇日知录【97】阴阳应象大论

热胜则肿
王冰:热胜则阳气内郁,故红肿暴作,甚则营气逆于肉理,聚而为痈脓之肿。
马莳:此乃痈肿之肿,与上文形伤肿之肿有不同耳。彼所谓肿,乃寒气之所伤者,即下文所谓浮也。
姚止庵:坚实而内着者肿也,火郁不散之所致;虚大而外涌者浮也,寒水壅滞之所生
 
素灵词汇日知录【98】阴阳应象大论

燥胜则干
张介宾:燥甚者为津液枯涸,内外干涩之病。
喻嘉言:干之为害,有干于外而皮肤皱揭者;有干于内而精血枯涸者;有干于津液而荣卫气衰,肉烁而皮着于骨者,随其大经小络,所属上下中外前后各为其病
 
素灵词汇日知录【99】阴阳应象大论

寒胜则浮
郭霭春:【校】则浮:《太素》“浮”作“胕”。【注】:“浮”疑当作“疛”(音肘),浮、胕、府三字古通。府与疛形近易误。《吕氏春秋。尽数》“处腹则为胀为府”席世昌、桂馥并谓“府应作疛”。这就是先秦古书“府、疛”相混的一个例证。本篇之“疛”是初误为“府”,又误为“浮”。《太素》作“胕”,亦是“疛”的误字。“疛”有腹中绞结的意思,见《说文系传校勘记》。“寒胜则疛”就是寒气偏胜,心腹绞痛。
 
素灵词汇日知录【99】阴阳应象大论

(续上)
《素问注释汇粹》:张介宾:“寒胜者,阳气不行,为胀满浮虚之病”,浮,即浮肿。《太素》“浮”作“胕”,胕亦浮肿之意。
 
素灵词汇日知录【100】阴阳应象大论

湿胜则濡泻
王冰:湿胜则内攻于脾胃,脾胃受湿,则水谷不分,水湿相和,故大肠传道而注泻也。以湿内盛而泻,故谓之濡泻。
郭霭春:“濡”有“湿”义,见慧琳《音义》卷五十一引《说文》。
王庆其:湿邪所导致的泄泻,临床以大便稀薄,或泻下如水样,次数增多等为特征。偏于湿邪困脾者,常伴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或兼呕吐,舌苔厚腻,脉濡滑等症,治宜利湿止泻,方如《丹溪心法》的胃苓汤。偏于脾虚湿泻者,则多以泄泻时作时止,水谷不化,纳呆腹胀,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苔淡白,脉虚弱无力为特点,治宜健脾除湿,方如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四君加葛根、藿香、木香)
摘自《内经临证发微》
刘炳凡:按:(湿胜则濡泻,甚则水闭胕肿。《六元正纪大论》)春夏之交雨水过多,空间水蒸气太浓,影响人体汗腺的自然排泄,此即《左传》上医和讲的“雨淫腹疾”。腹泻是汗腺排泄的代偿作用,甚则“水闭浮肿”。这是病的进一步发展,治宜参芪二术益气健脾,五苓化气利水,麻、附、细辛温肾阳以启皮毛。
摘自《黄帝内经临证指要》
 
素灵词汇日知录【101】阴阳应象大论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张介宾:风者,天地之阳气,东者日生之阳方,故阳生于春,春王于东,而东方生风。风动则木荣。
郭霭春:东方,是春季的代名词。
王冰:阳气上腾,散为风也。风者天之号令,风为教始,故生于东方。风鼓木荣,则风生木也。凡物之味者,皆木气之所生也。《尚书。洪范》曰:曲直作酸。生,谓生长也。凡味之酸者,皆先生长于肝。肝之筋气,生养筋也。《阴阳书》曰:木生火。然肝之木气,内养筋已,乃生心也。目见日明,类其同也。
 
素灵词汇日知录[102]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玄,《说文》:幽远也。
《素问。天元纪大论》:夫变化之用也,在天为玄。
郭霭春::其在天为玄玄生神,柯校“其在天为玄至玄生神二十三字,疑衍。”按:“在天”二十三字,与上下文并无联系,且与木无关,柯校以为衍文,是。
 
素灵词汇日知录[102]

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郭霭春:神在天:沈祖緜说:“‘神’字讹,当系‘其’字。律以下文‘其在天为热。’‘其’字可证。”
渔翁:或为上衍文误植。
郭霭春:为苍:苍,青色,象木色也。为握:姚止庵说:“敛掌拳指曰握。肝主筋,筋之为用,人怒则握拳以击是也。
 
素灵词汇日知录【103】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郭霭春:悲为肺志,以金克木。燥属金,以金克木。辛属金,以金克木。
张介宾:怒出于肝,过则伤肝。悲忧为肺金之志,故胜肝木之怒。悲则不怒,是其徵也。酸走筋,过则伤筋而拘挛。辛为金味,故胜木之酸。
吴崑:同气相求,自伤其类,燥为金气,故胜风木。
 
素灵词汇日知录 【104】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郭霭春:南方属夏,阳气大盛而生热,热能使火气兴旺,火气能生苦味,苦味能够养心,心能够生血,血足能够养脾,(火生土)心气关联于舌。
渔翁:从郭文中体会一个“生”字的语境语意。
 
素灵词汇日知录 【105】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郭霭春:它的变化在天是为六气的热,在地是为五行里的火,在人体是为血脉,在五藏是心。。
*张介宾:心藏神,神有余则笑,不足则忧。
《太素》遗文原注云:心之忧在心变动,肺之忧在肺之志,忧为正也。心主夏,变而生忧也。
郭霭春:为忧,于鬯说:“忧当读为‘嚘(音尤)’。忧为肺之志,不应复为心之变动。《玉篇。口部》:‘嚘,气逆。’心之变动为气逆,与脾之变动为哕,肺之变动为欬,义正相类。”渔按:“嚘”当也一表气逆状词,后已少用。可备一说。
 
素灵词汇日知录 【106】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郭霭春:恐为肾志,水克火。寒水能胜火。咸为肾味,水克火。
张介宾:苦从火化,故伤肺气,火克金也。
 
素灵词汇日知录 【107】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干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

郭霭春:中央属长夏,蒸发而生湿,湿能使土气生长,土能产生甘,甘味能够滋养脾气,脾气能够滋养肌肉,肌肉强壮能使肺气充实(土生金),脾气关联于口。

杨上善:六月,四阳二阴合蒸,以生湿气也。

王冰:阳气盛薄,阴气固生,升薄相合,故生湿也。《易义》曰:阳上薄阴,阴能固之,然后蒸而为雨,明湿生于固阴之气也。脾受水谷,口纳五味,故主口。

《尚书。洪范》:稼禾作甘。
 
素灵词汇日知录 【109】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王冰:虽志为思,甚则亦伤;
怒则不思,则可知矣;
脾主肉而恶湿,故湿胜则肉伤;
风为木气,故胜土湿;
亦过节也。(新校正:按《五运行大论》云:甘伤脾。)
酸木味,故胜土甘。
渔按:言“胜”,“胜”字作今“抑制”解。
 
素灵词汇日知录 【108】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
王冰:雾露风雨,湿之用也;安静稼穑,土之德也;复裹筋骨,充其形也。其神,意也。《道德义》曰:意托脾,意宁则志无散越。象土色也。宫为土音,大而和也。《乐记》曰:宫乱则荒,其君骄。歌,叹声也。哕为哕噫,胃寒所生。口所以司纳水谷,甘,可以宽缓也;思,所以知远也。
《新校正》云:详王谓哕为哕噫,噫非哕也。按杨上善云:哕,气忤也。
 
素灵词汇日知录 【110】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
王冰:天气急切,故生燥。
金燥有声,则生金也。
凡物之辛者,皆金气之所生也。《尚书。洪范》曰:从革从辛。
凡味之辛者,皆先生长于肺。
肺之精气,生养皮毛。
《阴阳书》曰:金生水。然肺金之气,养皮毛已,乃生肾水。
肺藏气,鼻通息,故主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