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请教中医从业者两个问题

不同医生在用药上的差异,没什么奇怪的

比如抗生素,理论上是查到致病菌根据药敏结果来用,实际上大部分做不到,还是根据不同医生的经验在用,同一感染性疾病,不同医生有不同处方是很常见的
 
用药处方上因个人经验不同,可能有差别,但总的治疗大法,不可能背道而驰的

两个方剂就没有几味药一样,就不需要比一比吗?治疗结果就都是一样好吗?
在中医界,背道而驰的治法为数不少吧。
 
两个方剂就没有几味药一样,就不需要比一比吗?治疗结果就都是一样好吗?
在中医界,背道而驰的治法为数

不同处方,疗效肯定不同

你的前提是高手,越高的手,对同一疾病的认识越趋同,而不是大异
 
不同医生在用药上的差异,没什么奇怪的

比如抗生素,理论上是查到致病菌根据药敏结果来用,实际上大部分

比如抗生素,理论上是查到致病菌根据药敏结果来用,实际上大部分做不到,还是根据不同医生的经验在用,同一感染性疾病,不同医生有不同处方是很常见的
--处方上的药名可能会不同,但是这些药一定是经过严格的程序验证过可以相互替换的。我们的不同方子做过这种比较吗?
 
不同处方,疗效肯定不同

你的前提是高手,越高的手,对同一疾病的认识越趋同,而不是大异

这个在西医是有理论、有标准、有数据保证的,是成立的。
在中医。。同一句经典,理解大相径庭;说中医高手会对同一病症认识趋同,我不敢苟同。
但是我相信他们都能治常见病症。当然,这只是我的主观看法,并不影响我们对问题的讨论。
相信您的经历比我更多。
 
这一贴只是开个玩笑,如有得罪,还请海涵
比如说有一台机器有故障了,西医带来全套工具检测,通过各种分析;提示:可能有螺丝松了。查螺丝,果然,上紧,结束。
中医高手一,绕机器一圈,经验丰富一看就知道这个问题以前处理过;告诉用户,你这个机器运行太劳累,内部有损伤,得保养一下;拆开,点油,上紧所有螺丝,结束。
中医高手二,闭眼一听,听声音就知道这个问题以前见过;告诉用户,你这个机器,外面磕碰的太厉害,整体平衡没有了,机器换个地方,所有螺丝全部重新调节一遍,结束。

你要是徒弟,跟着两个师傅;你怎么学?
关键问题是:可能师傅的确是那么理解那个机器的问题的,他也治好了!

这个贴不讨论。
 
这个在西医是有理论、有标准、有数据保证的,是成立的。
在中医。。同一句经典,理解大相径庭;说

同一句经典,理解大相径庭



这种现象存在,但是很小的一部分
 
这一贴只是开个玩笑,如有得罪,还请海涵
比如说有一台机器有故障了,西医带来全套工具检测,通过各种分析

人体比机器复杂的多

把人看做机器,跟把人看做一个活体,是区别中西医的很重要的一点
 
人体比机器复杂的多

把人看做机器,跟把人看做一个活体,是区别中西医的很重要的一点

唉,说了不讨论的吗。
一个机器都有这么大的分歧,在人体上没有标准的结果可想而知。
 
中医老觉得自己是站在整体的角度要考虑、研究问题;现代其他方法太关注局部、细节;太机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是什么?宇宙万物。
对宇宙万物的研究有谁敢说现代方法不行,自己的行?
研究宇宙万物的方法不适用于人自己?
这是否和中医的根本原则矛盾?
 
中医老觉得自己是站在整体的角度要考虑、研究问题;现代其他方法太关注局部、细节;太机械。
人法地,地法

现代医学有其长处,值得学习

中医并不排斥,而是应该吸收、消化,兼容并取


中医本来是一个开放的科学--《内经》就是一个对他之前医学、哲学、天文、地理等等当时先进科学的一个大融合

西医在几百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医一下子出现了消化不良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好的结果
 
现代医学有其长处,值得学习

中医并不排斥,而是应该吸收、消化,兼容并取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好的结果

----说句实在话,我最恨的就是这个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死路一条。看到问题不考虑解决方法,不作出行动,等着等着问题自己就没了?等着等着中医就没了!
 
我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啊,这么多年了;进展在哪里?

前面我说过了

本 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

用 是不断在发展的,历代各家著述,现代研究结果都是
 
我们有没有可能从自己做起,验证一下自己最得意的方子?方法其实很简单,随便翻本西医的书写的清清楚楚,绝对不会有两种理解。

怕就怕:老师傅心想,我这么多年才拿下这个问题,轻易告诉你?
但他可能没想到,本来只要拧一个螺丝就能搞定。
可是两个老师傅合在一起,可能就能找到真正的问题!
中医有中医的拧法,不见得非要用西医的工具。
中医也有中医的找法,眼看耳听都行,只要最后验证没问题,用的问题就解决了。
回头可以再总结一下,究竟是怎么听到看到,到底有什么特征,换个其他型号的机器还好不好使,本也就发展了。
 
前面我说过了

本 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

本没有发展和其他学科比也是极为特殊的。
就算本不发展,可也不能丢光了吧。目前首要的问题是先捡回来;全捡回来再慢慢分析哪些对那些错,或者是一边捡一边验证,错的直接扔掉;都行。可是要去做!
而这件工作不是普通从业者做得了的。我们只要有共识,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相关研究机构推动国家投入;不见得国家会投入,但这关系到中医的存亡,你究竟要不要试试?当然,中医在我们这一代可能还死不了;要么,儿孙自有儿孙福,管他呢!
 
再强调一点:
现代医学看起来讲究标准,实际上临床操作起来,也是有个体差异的。
不同的诊疗方案,

中国最早的一代是很牛的。比如说:儒家,谁能敢说他能超越了孔老二呢?;道家:谁敢说他能超越老子呢?兵家:谁敢说他能超越孙武呢?,,,,,,,,现代的政治家谁敢说:他比毛泽东更“牛”呢?毛泽东有一种反潮流的精神,这是一种超越的精神。中国的传统是“山寨”,爱赶时髦,所以一代不如一代。中国人最缺乏的是“反潮流精神”,缺乏创新的精神,中医也是如此。不过话说回来,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需要科学的头脑和理性的研讨,不是吹大话。另外,作为中医,不仅需要科学的头脑,还需要一个哲学家的思维意识。
 
中医理论确实不是理工科,基础建立于古代朴素哲学。
---中医界如果有共识中医是哲学的话,我就撤了;没啥可说的。
你要说它开始是建立在哲学上的,我想知道他今天立在哪里?空中?
你啥逻辑还理工科,说某学科建立在朴素哲学基础上,就难道得出该学科是哲学?
---那么按照您的逻辑,因为中医理论基础建立于朴素哲学;所以他和非哲学的理工科无法比较?中医就是中医学,独一无二,地球上除哲学外其他学科无法与之比较?或者您直接告诉我中医理论基础建立于朴素哲学说明了什么或者导致了什么?您想说明什么?
你能比较数学,物理和化学,也可以比较哲学、中医、历史学。 。。说明什么?是你前面提到中医的理论基础。


现代已基本形成本学科的理论。如何



----所以我说一定要有理论、有一点理论是不够的。理论指导你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做经验的积累。而经验或实验的结果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发展。西医有药代动力学,中医的理论依据呢?都丢光了?
中医的理论不要太多,阴阳理论,气血理论,脏腑理论等等都是。

---请教上述理论对于某味药该用3钱而不用5钱的指导。

根本不理解对方说啥,这里说的理论后面还有等等,前面已经扯过中药就忘了?中药学也是理论
--您真的学过中药学吗?中药学里有提到某味药根据什么原理得出什么剂量?“细辛不过钱”,那么什么时候用半钱、什么时候用三分;重点是---为什么?
这个要看具体方剂对小青龙汤,成人可用3g, 儿童减量。有小毒尽量少用。

浣花洗剑录 发表于 2011-8-5 22:18
你是说中医治疗的评价标准把,要看具体疾病,古代没有官方的,舌脉不用说了,咳嗽的不咳了,拉肚的不拉了,

你是说中医治疗的评价标准把,要看具体疾病,古代没有官方的,舌脉不用说了,咳嗽的不咳了,拉肚的不拉了,痔疮消失了,虚劳卧床的能劳动了等等。
----今天有官方的了吗?
现代有些疾病有治疗标准,很多仍没有,不要问我有哪些,自己去看书
----我说的是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有效性。
我前面不是已 讲过了吗,又不看。
现代除了上述方法可用外,听诊,化验,拍片都可以用。

对于评价标准:其一、同一个人同一天的舌脉两个中医高手的判断中却不同,这是为什么?因为时辰不一样?
两个西医医生看舌,看血化验单也可有不同的判断
-----嗯,我还没被西医看过舌头。我说的中医可是高手,两个高水平的西医拿到同样一张化验单给出的建议不会有多大出入的;我们说的都是常见病。我一直在说,重要的是机制有没有,不是纠缠于机制内元素的精度。不能说虽然这个世界上有医生,但是人还是会死,所以有没有医生没什么区别,对吧。
那请问你被西医看过啥地方了。两个高水平的西医拿到同样一张化验单给出的建议不会有多大出入的,那么两个 水平不高的西医医生给出的建议差异大不大? 不是纠缠于机制内元素的精度,差异大的话还在意精度吗。

其二、你用化验、拍片确认问题解决了,怎么证明是你的药的作用呢?因为他吃了你的药?他还去了你的诊所呢,或者只去你的诊所就可以治病,吃药完全是多余的(这个问题很严肃,不是开玩笑的)。
证明不了,你去社区那里打证明

----(我特意告诉您我不是和您开玩笑的)可是西医可以证明病是吃药好的,不是来了两趟医院好的。
西医可以证明病是吃药吃好的,如何证明?你前面提到双盲试验,那我问你双盲试验怎么做?
 
本没有发展和其他学科比也是极为特殊的。
就算本不发展,可也不能丢光了吧。目前首要的问题是先捡回来



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现在的中医师考试开始注重经典内容,就说明专家教授们也并非想象中的无所事事,也在不断的反省,改进
 
本不是不变,是变化的很小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医开始注重经典的学习,因为中医的本在经典中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