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名医类案

181.吴氏的儿子年约三十,患病发热,先前的医生曾用药使其发汗,但没有奏效,随后又给他服用了五积散,结果发热症状更加严重,并且出汗增多、双脚发冷。江篁南为他诊脉后告知,这是内伤与外感复合的病症,于是采用了人参、黄芪、当归和白术补其内,防风、羌活以解表,并加入山楂帮助消食导滞。服用一剂后,患者的病情缓解了一半。

江篁南之所以能够准确判断病情,是因为他诊得患者六脉都洪大且有力,气口脉搏相较于人迎脉搏要大一倍。

后来患者再度发热,又有头疼、口干、鼻出血、神志不清、昏昏欲睡的症状。江篁南判断这是因为之前汗出过多导致阳气耗损,于是改用柴胡桂枝汤来调和营卫,各症状有所减轻,只剩口干未能消除。随后,江篁南治用麦冬、生地、陈皮、生甘草、茯神、人参、柴胡、白芍、干葛、五味子和黄芩,患者痊愈。

江篁南此次对病情的准确判断,是基于诊脉所得的结果,其脉洪大且按之有力。
 
182.程家的孩子大约二十多岁,体质较弱,又因家庭事务繁重,过度劳累,再加上经历过一些忧虑恐惧的事情,突然间出现手足颤抖不止、痉挛抽搐的症状,大量出汗如同下雨一般,时常陷入昏厥状态,一天之内二十多次发作,同时伴有呃逆,饮食难以下咽,面色发黑。一位医生将其病症诊断为中风,但治疗后病情反而加剧。

在半夜时分,江篁南赶来诊治,患者双手颤抖厉害,难以进行正常的脉诊,勉强诊之,脉象弦大搏击,似真脏脉的表现。治用大剂量的人参、黄芪,再配以白术、陈皮、大附子、天麻、麻黄根,一昼夜患者服用了大约二两人参。服药后汗出减少,昏厥发作的频率也有所降低,其他症状均有所减轻。

连续服用补益剂三天后,四肢颤抖的症状才逐渐稳定下来,脉象也恢复正常,但身体仍然虚弱。

江篁南离开时,特别叮嘱程家要坚持服用之前的方剂,多服用一段时间或许能完全康复。过了几天,江篁南派人来询问病情进展,得知他们在近期自行减小了人参、黄芪的剂量。患者病情又回到了原先的状态。江篁南治用原方,并加大人参、黄芪的剂量,患者总共服用了三四斤人参后,病情最终痊愈。
 
183.孙秀才患病,表现出耳聋、烦躁不安、身体发热及谵语等症状。最初医生诊断为伤寒少阳症,并给予了小柴胡汤治疗,但效果不佳。换了一个医生后,改为投以白虎汤进行治疗,同样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同时患者还出现了唇干、齿燥、舌干、疲倦、神志模糊等症状,甚至一度被认为病情危重,准备后事。

江篁南判断患者的病症实为内伤所致,于是改用生脉汤为基础,并添加了陈皮和甘草。患者服用一剂后,舌面稍微湿润起来,听力有所恢复,神智也略微清醒。继加白术、柴胡,根据病情变化灵活增减,患者痊愈。

江篁南之所以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因,是因为他在诊脉时发现其脉象结而无力。
 
184.江篁南族中有一位兄弟,因过度饮酒后梦遗,之后又因睡觉时不慎着凉,导致患上头痛发热的病症。医生先采用十神汤试图让他发汗,但未能见效,随后又使用生料五积散,依然不见好转。

江篁南观察到他面部通红、全身发热,伴随头疼、四肢关节疼痛,阳缩,呼吸急促,病情危急,甚至已经开始交代后事。

江篁南说,这其实是内伤外感证,治用人参、白术补中益气,羌活、防风、葛根、生姜、葱白发散表邪,加少许大附子以振奋阳气。黄昏时分患者服下药,半夜时分大量出汗,体温随之下降,安然入睡,二更醒来,感觉饥饿想喝粥。早上起床排便两次,感觉清爽许多,但仍有些头晕和口干舌燥。

江篁南治用四君子汤加当归、白芍、五味子、陈皮、干葛和藿香,根据病情变化增减用药,患者痊愈。
 
185.徐丹成发热,其四肢热如火,左侧胁部有一处疼痛,连续五日未大便,小便颜色赤黄且排尿困难。起初,有医生按照伤寒症治疗,使用发散药物但疗效不佳。换了一位医生后,将病症诊断为疝气,使用了青皮、枳壳、茴香等药物,但病情反而加剧。

江南仲诊其脉,左侧脉象弦数,重按时无力,右侧脉象弦滑,气口脉紧实,大于人迎脉一倍。江南仲断定这不是伤寒症,而是内伤,可能是醉酒饱餐后强行用力,导致气竭伤肝。需要缓慢调养中气。

询问病史后得知,患者曾在冬季遭遇翻船事故,奋力抢救货物,当时天气寒冷,忍饥行走五十里路后,在亲戚的帮助下豪饮于青楼,从而引发了此病。《内经》曰,必数醉,若饮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酒气盛而慓悍,肾气日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

江南仲治以人参、白术、枸杞、炙甘草等甘温之品缓中,同时加入神曲、枳壳、白术、蜜、白芥子以助消化、行气消滞。

患者服用第一剂药后病情明显减轻,第二剂药后发热症状消退。继用六味地黄丸,经过近二十天的调理,患者康复。
 
186.黄家十六岁的儿子在九月份患上了疟疾,经过五六次发作后,使用常山饮这类药物得以控制住症状,病情暂时得到缓解。然而数日后,病人在半夜因受到惊吓而出汗,随后便持续发热。医生仍按照疟疾来治疗,但无效。后来有医生认为是伤寒,使用了消导类药物治疗,病情反而加重,白天稍轻,夜晚热度更甚,这种情况已持续了八天。

此时,家属请江南仲为其诊治。诊其脉六脉浮大无力,按之空豁。患者表现出谵语、不思饮食、耳聋等症状,大声询问患者哪里不舒服时,他表示全身疼痛,腹部胀满,发热严重

江南仲治用补中益气汤,患者连续服用了八剂,但病情未见好转。病家接着又请了其他医生,该医生认为是内伤于食和外感风寒,采用了解表和消导的双重治疗方法,患者病情反而加重,犹如火上浇油,陷入昏迷,意识模糊,认不清人,言语错乱,耳聋听不见声音。

再度请回江南仲时,他坚定地认为这是典型的内伤不足之症,虽然之前使用的药物未能立竿见影,但患者的精神性状已稍显清醒,早晨的发热也稍有减轻。疟疾过后,患者的脾气极为虚弱,加上之前误用寒凉消导药物进一步损伤了元气,药力还没有发挥作用。

江南仲治用补中益气汤,将人参增加至三钱,黄芪增至四钱,并加入了炮姜三分、肉桂三分以及熟附子五分,患者服用两剂后,热度降低了约一半,听力也开始有所恢复,言语也稍有条理。随着病情的好转,江南仲减少了肉桂和熟附子的用量,继用大剂量的人参和黄芪十余剂。在此过程中,患者出现小便频数的症状,又加入益智仁五分而愈。
 
187.廷评官张汝言出现了胸部和胃部不适,表现为胸膈痞塞,饮食难以消化。他曾长期服用枳术丸进行治疗,但随着时间推移,身体日益消瘦,同时还出现了发热、口干等症状,脉象则表现为浮大而散。薛立斋治用补中益气汤,并加入姜、桂等温中散寒的药物,患者各种病症都有所缓解。只是仍有脾胃虚寒的问题,继用八味丸补益肾脏命门之火。一个月后,患者饮食状况改善,三个月后,病即告愈。

倘若当初不用补中益气、温补肾阳的治疗方法,这种病症很可能发展为腹部胀满、呼吸急促、双腿脚部浮肿、小便不畅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急用济生加减肾气丸进行治疗,部分患者也可能获得生机。
 
188.有一位读书人,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喜欢点燃炉火,并且四肢常常想用热水浸泡。面色发红,常会咳嗽吐痰,像是有实火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呕吐出隔夜的食物。只有食用花椒、生姜等辛辣之物时,才会感到舒适。

薛立斋说,病人食物下咽即吐,看似实火,实则是脾胃虚寒所致。治用八味丸和十全大补汤,并在药方中加入了炮姜。不到一个月病人痊愈。
 
189.有一位妇女饮食量少,不是大便稀溏,就是吞酸嗳腐,有医生用二陈汤和黄连等药,反而增加了内热并引发呕吐。薛立斋说,李东垣有言“邪热不杀谷”,这种情况实际上是脾胃虚弱,病势未发展到寒邪侵犯脾胃,可以用六君子汤加炮姜和木香。

服用几剂后,患者胃气逐渐恢复,饮食量也渐渐增加。继用补中益气汤,并加入炮姜、木香和茯苓,几剂之后就完全康复了。

后来患者因发怒导致饮食量突然减少,元气骤然衰弱,还出现了发热症状,脉象表现为洪大而虚,两尺脉微弱几乎难以摸到。薛立斋治用补中益气汤合八味地黄丸治疗,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理,患者痊愈。
 
190.一个人不慎跌倒,久坐或久立后,左脚会出现麻木感,即便是在夏天,脚部也会冷得像冰一样。嘉靖己亥年夏季,他有一次醉酒后醒来饮水,再次入睡醒来后感觉右侧腹部胀满不适,用手抚摸时能听到水液晃动的声音,热敷按摩后胀满有所减轻但并未根除,且症状日益加重。如果饮食稍微过量,就会引起疼痛并导致腹泻。医生让他服用枳术丸,但效果不佳。

到了甲辰年,薛立斋为其诊治后指出:这不是脾胃方面的疾病,而是由于命门之火衰弱,无法温煦脾土,导致的虚寒症状,如果单纯从脾胃角度治疗是错误的。于是治用八味地黄丸,病人的病情得以痊愈。
 
191.罗工部在仲夏时节,出现腹部感到寒冷而身表却怕热的现象,鼻孔吸气时腹部会有冷感,恶风畏寒,脉象大而虚微。每次仅能喝下少许热粥,而且必须配以一大碗生姜汤一起食用,如果粥凉下来再吃,腹部就会立刻感到寒冷。

薛立斋判断说,这是体内无火的表现,治用八味地黄丸来滋补肾阳,消除体内阴寒之气。然而,患者对此并不相信,转而服用四物汤和玄参等药物进行治疗,最终不幸去世。
 
192.陈工部出现了发热并伴有痰的症状,他服用了包括二陈汤、黄连以及枳壳等在内的药物,但是病情反而加重了。薛立斋诊其脉左手尺部微弱细小,右手关部浮大,但重按微弱,认为命门之火衰,无法温煦脾土,应当补火生土。然而,患者不信,继续服用之前的药物,导致脾土之气更加虚弱。

次年春天,病情恶化,再度邀请薛立斋治疗,此时其右手寸部脉象已经变得极其微弱甚至近乎消失。薛立斋指出,这是因为脾土虚弱不能滋养肺金,生机已极度衰微。面对这样的情况,薛立斋辞为不治。
 
193.蒋州判身形高大魁梧,患有中满、多痰、劳累时会头晕的症状,之前所服用的药物都是消痰理气的。薛立斋认为,中满的症状,反映的是脾气功能亏损;痰多则是脾气无法正常运化湿气所致;头晕是因为脾气虚弱,无法有效提升清阳之气至头部;手指麻木则意味着脾气运行不周,影响四肢末端。

据此,治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以补脾土,辅以八味地黄丸补土母而愈。

后来患者早晚服用《乾坤生意》中的搜风丸和天麻丸预防中风,出现了大便失禁、食欲减退的问题,并最终因此去世。

薛立斋认为预防疾病应当通过养护气血、调节饮食、节制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房事等方面来进行,而非盲目依赖药物。
 
194.朱秀才的母亲,四十三岁,寡居女性,她主要症状包括恶寒头疼、恶心呕吐、易出汗且容易感受风寒。江应宿为其把脉后发现,她的两尺脉象沉且无力,由此断定是由于命门之火衰,加之患者体型偏胖且常有抑郁情绪,导致脾肺虚寒。

治用人参、白术、柴胡、半夏、陈皮、香附、青皮、枳实、干姜、紫苏以温中散寒。患者服用了两剂后,痰液变清,恶寒和头疼的症状有所减轻,继用八味地黄丸而愈
 
195.一位蒙古百户长,由于食用大量酒肉和马奶酒,导致患上霍乱,剧烈吐泻,从早上到中午,患者的意识变得模糊不清,病情危急,家人急忙请罗天益诊治。诊其脉浮数,但按之无力,表明患者所食之物虽已排出体外,罗天益用半碗新打上来的冷水调和桂苓白术散,让患者慢慢服下,患者在服药后逐渐平静下来。接着,罗天益在房屋阴凉处挖了一个大约二尺深的坑,倒入新打的水,在坑内不断搅动,待水澄清后,取出上面清澈的部分,再调入药粉让患者饮用,精神逐渐平稳,吐泻也停止了,到了晚上能够安稳入睡。

第二天,患者有些轻微的烦躁口渴,罗天益于是煎煮了钱氏白术散,让患者时常服用,病情逐渐痊愈。

有人问为何要用新打的水调制药剂,罗天益解释道,坤属地,地属阴,土平称为静顺,从阴处汲取的地下水中蕴含着至阴之气,通过搅动后再澄清,提取其中更为纯净的阴性之气。霍乱往往是由暑热内伤引起的,因此利用地浆的极阴性质,来中和体内过剩的阳热,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196.提举的父亲年近八十,在六月酷暑之时遭受暑毒侵害,患上了霍乱,表现为剧烈的呕吐与腹泻,整天处于昏迷不醒的状态,半夜请来罗天益诊治。诊其脉数,一息七八至,洪大有力。头部热如火烧,而双脚却冰冷如冰,半边身体活动受限,牙关紧闭,这是由于年纪较大,体质较弱,在暑气最盛、阳明经旺盛之时,又因活动过度而引发中暑的表现。

罗天益说,只有使用甘辛大寒的药物,才能有效地清除体内暑热,抑制上炎的火气,安定心神。治用甘露散,既能泻暑热,又能补益元气,另外加入了茯苓以分阴阳。大概用药一两左右,用水调和后给病人灌服,病人逐渐清醒过来,各种病症也随之消退。

让病人慎言语节饮食,三天后,罗天益治以参术调中汤,并根据病情变化灵活增减,十天后,患者痊愈。
 
197.一位仓库管理员,在季夏时节患病,表现出胸部及颈部大量出汗、两脚发冷、胡言乱语等症状。起初,接诊的医生未能准确诊断病因,采用了多种治疗方法,十几天都没有明显效果。

罗天益诊其脉关前濡关后急,认为应按照湿温病进行治疗。病人先是受到暑邪侵袭,后又遭遇湿邪,暑湿交加,形成了湿温病。治以白虎加人参汤,继用白虎加苍术汤。

经过治疗后,病人的头痛状况逐渐缓解,足部湿冷现象减轻,出汗也逐渐停止,三天后病情痊愈。

罗天益素有停饮,每逢暑月,两脚常常湿润难干,服用上药两三剂就能痊愈。
 
198.有一位病人,表现出了自汗、双腿冷至膝下的症状,同时还伴有腹部胀满,意识不清。孙兆为病人诊脉时发现其六脉均小弱而急,询问了病人此前服用的药物,都是用于治疗阴性病症的。孙兆判断,这不是病症本身严重,而是治疗不当加重了病情。

治用五苓散和白虎汤,病人连续服用了十多剂后,病情稍有缓解,继续服用后最终痊愈。

病人实际上是受了暑邪侵袭,起始阶段阳气微弱造成厥冷,误用药后,其厥冷症状更加严重。使用五苓散是为了通利小便,减轻腹部胀满;而白虎汤的作用则是清解邪热,去除暑邪。通常阴病小腿冷,手臂也冷,但这位病人小腿冷而手臂未冷,说明并非下肢厥冷向上蔓延的情况,因此推断是阳气微弱导致的厥冷。

这位病人的病症源自先受湿邪而后受暑邪,形成了湿温病的症状。
 
199.朱丹溪医治过一位病人,在夏季时,病人突然出现高热、胡言乱语、四肢无力等症状,喜欢冷饮,脉象表现为洪大而数。根据这些症状,朱丹溪治用黄芪和茯苓熬制成浓膏,然后让病人用凉水调和,分三四次服用。

服药后,病人昏睡,卧床不起,但气息如常。直到第二天,病人方才苏醒过来,病即告愈。
 
200.在夏季,有一个人突发高热,大量出汗,却又感到极度寒冷,颤抖无法自控,非常口渴,这是典型的暑病表现。朱丹溪诊其脉虚微细弱而数,了解到此人由于喜好赌博而导致虚劳。治以人参、竹叶煎汤,调服辰砂四苓散,病人连续服用了八剂而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