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读点《伤寒论》

《伤寒论》第一百五十八条原文:太阳病,医发汗,随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 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 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太阳病用汗法,汗出病解。若末解时,又用攻下,造成心下痞证,表里俱虚,阴阳并竭,无阳则阴独(前句阴阳并竭,后句无阳则阴独,什么意思?)错上加错,再用烧针,徒添火气令人胸中烦燥。面色青黄(青为寒为瘀,黄为湿为郁),肤瞤者(是润还是瞷动?)难治。今色微黄(湿郁或寒湿不重),手足温,表脾气还好,脾主湿,病不重,易治愈。24-11-5
 
159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下利不止,心下痞硬。这个硬是主观感受硬,按之仍是濡软感。服泻心汤是常规处理的办法。再误用他药攻下,下利不止。医用理中办法温化中焦,下利更重。当温涩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24-11-6
 
第160条: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汗吐下后,阴津必亏,虚烦脉微。这个好理解。八九日出现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这一段不好理解了。
心下痞硬,胁下痛。是痞加陷胸证,还是痞加气郁少阳证?
气上冲咽,眩冒即头晕眼花。类似奔豚证嘛?经脉跳动,久成痿,仍是说气阴两虚了。
除了久则成痿是预后,暂时不考虑治疗。前面这几组症状,如何辩证选方呢?
心下痞,泻心类方。胁下疼,柴胡类方。气上冲咽,眩冒,桂枝加龙骨牡蛎类方吗?24-11-7
 
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赫汤主之。
噫气:打膈。曾见一位长年打膈中年妇女,多方救治无效。正好她找一位中医给她治,用旋覆代赭汤无效。我对那位中医说,她治半辈子了,肯定别的中医都用过此类方子。但也想不到另僻溪迳的好方法……按照有些过去的 中医书上说的,这类应是蛇仙住在胃中了。只是找不到科学根据……
最近,科学家要江门地下研究空间中找到了幽灵粒子:中微子。网民解读为鬼魂……科学家可以认为网民很搞笑。可民众心里的鬼,你用什么科学方法也无法根除掉的。24-11-8
 
《伤寒论》第162条规定:“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下后,是用攻下药之后,或是病人自己拉肚子之后?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必得找到桂枝方的禁忌证才行。如果没有桂枝禁忌证,若有桂枝证的恶风自汗不渴的,仍要考虑桂枝方。
汗出而喘,无大热的,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汗出而喘,必渴,或怕凉。表证仍在的,且喘的,考虑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方。如果汗出为自汗的,即虚汗的,还要加上生脉饮。24-11-9风韵
 
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外证末除,多次误用攻下之法,热陷于里,于是变为协热下利,且利下不止。胃腕部痞硬不适,表里不解,桂枝人参汤主之。
网上抄来的:郝万山老师说:“协是协同的协。所谓协热利,是下利又伴随着表证的发热。在《伤寒论》中叫桂枝人参汤。桂枝人参汤的适应证,是里热虚寒的下利,兼有表证的发热,仲景直接把它叫做协热利,下利兼有表证的发热就叫做协热利。就协热利来说,葛根芩连汤的适应证,是里热下利兼有表证的发热。桂枝人参汤证,是里虚寒下利兼有表证的发热,后世医家把这两种协热利,经常放在一起进行鉴别比较。”
风韵理解:表热里湿热,渴而下利臭,葛根芩莲甘草方。怕凉感,不渴而下利,外风里寒湿,下利如有臭味也不大。用桂枝人参汤方。24-11=10
 
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 桂枝汤 ,攻痞,宜 大黄黄连泻心汤 。
伤寒大下后,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示表证还在,不可先治痞,当先解表,表解后可治痞。解表宜桂枝方。宜,大部分情况下适用桂枝。治痞,热证或湿热证,用大黄黄连泻心方。但大部分痞证,是正虚的寒热交错,多用半夏泻心方。24-1-11
 
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感冒发热,出汗当表解。但此时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大柴胡主之。
胃部撑胀,呕吐,拉稀当臭秽,表热重。即表证不明显了,因为曾发过汗了。里实热证明显,痞满,呕吐,下利臭秽。即阳明少阳合病,大柴胡主之。如果烦渴也明显,或用防风通胜丸也不错的。24-11-12
 
第166条: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寸脉浮,类似桂枝中风表证。但头不疼,项不强,估计也没有自汗不渴等桂枝证。而胸中否硬,气上冲喉咽,呼吸困难,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不好理解的是,胸有寒,何故用瓜蒂。瓜蒂为苦寒,似乎治反了。因寒须吐者,当用三物白散吧?
痰阻气道在上,用瓜蒂散吐法,还是用豁痰利气法?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若胸中有寒,即寒痰或寒饮,当以温药化之。可见此句中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堵住气道不能息了?瓜蒂散法,本人从末用过。但就文字来说,不好理解。24-11-13
 
167条:病人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心下痞是胃病为主。胁下痞,是肝病为主吧?胁下痞连少腹,肝胆脾相关度高。痛引少腹入阴筋者,为脏结,死。会不会是肝硬化之类的病?
一六七、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这二条,网上搜来,都标为167条。也不知哪个才是167条?24-11-14
 
167条:病人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心下痞是胃病为主。胁下痞,是肝病为主吧?胁下痞连少腹,肝胆脾相关度高。痛引少腹入阴筋者,为脏结,死。会不会是肝硬化之类的病?
一六七、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这二条,网上搜来,都标为167条。也不知哪个才是167条?24-11-14
刘渡舟
这条说的是三阴脏结死症。胸和胁,胸中痞和胁下痞是有联系的。胁下痞是老病,同时一直都有,就是胁下觉得痞闷,痞塞不利,从胁下连接到肚脐一旁。发作时,因为感寒而发,胁下脐旁疼痛。这个叫做脏结,是足厥阴肝经有寒,寒主收引,把外生殖器也抽进去了。脾肝肾三脏无阳以化,无阳以温,所以这个病是个死症。
胡希恕
素有痞,痞就是痞块,不是心下痞的痞。胁下两侧,就是肝脾的部位,胰腺也在左边胁下。所以这个病看着像是肝癌或者胰腺癌这类东西。它往下还和脐旁这个部位相连,疼的厉害。对这个痞,古人是没有办法的。
刘志杰
这个痞是肿块,胁下就是肝胆脾胃的位置。长期有肿块,连在脐旁,包括胰腺了,连着肚子疼,严重的生殖器也在疼。这个叫做脏结,出现这样的系列证,就是死症了,估计是癌症晚期。
网上搜到的大师的解释。
 
第166条: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寸脉浮,类似桂枝中风表证。但头不疼,项不强,估计也没有自汗不渴等桂枝证。而胸中否硬,气上冲喉咽,呼吸困难,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不好理解的是,胸有寒,何故用瓜蒂。瓜蒂为苦寒,似乎治反了。因寒须吐者,当用三物白散吧?
痰阻气道在上,用瓜蒂散吐法,还是用豁痰利气法?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若胸中有寒,即寒痰或寒饮,当以温药化之。可见此句中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堵住气道不能息了?瓜蒂散法,本人从末用过。但就文字来说,不好理解。24-11-13
清·吴谦《医宗金鉴》
病如桂枝证,乃头项强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也。今头不痛,项不强,是桂枝证不悉具也。寸脉微浮,是邪去表未远,已离其表也。胸中痞,气上冲喉不得息,是邪入里未深而在胸中,必胸中素有寒饮之所致也。寒饮在胸,不在肌腠,解肌之法,无可用也。痞在胸,而不在心下,攻里之法,亦无所施,惟有高者越之一法,使胸中寒饮,一涌而出,故宜吐之以瓜蒂散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病如桂枝证,乃头项强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也。今头不痛,项不强,是桂枝证不悉具也。寸脉微浮,是邪去表未远,已离其表也。胸中痞,气上冲喉不得息,是邪入里未深而在胸中,必胸中素有寒饮之所致也。寒饮在胸,不在肌腠,解肌之法,无可用也。痞在胸,而不在心下,攻里之法,亦无所施,惟有高者越之一法,使胸中寒饮,一涌而出,故宜吐之以瓜蒂散也。
瓜蒂是苦寒的,当为涌泄。如何有涌上之能?是不是太苦了,苦得令人恶心呕吐,激发了本能的排异反应?实非药理如理,而是引发生理本能排异反应而达到涌吐之功?比如三物白散,药性升发向上,故为吐法。
 
168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表不解,而里热结,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热烦便秘,烦渴大饮而不解渴。还有表证的恶风发热。估计恶风发热症状轻微。便秘与烦渴明显。石膏辛凉解表清表之发热,并解里之热结。
关键是还有个恶风,易认为桂枝证。石膏证,还有个背微恶寒。这里的恶风与后背微恶寒,是不是同一症?
如果全身恶风,烦渴便秘,或可考虑防风通圣丸合白虎加人参汤。如果只是后背微恶寒,用白虎加人参汤了。24-11-15
 
168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表不解,而里热结,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热烦便秘,烦渴大饮而不解渴。还有表证的恶风发热。估计恶风发热症状轻微。便秘与烦渴明显。石膏辛凉解表清表之发热,并解里之热结。
关键是还有个恶风,易认为桂枝证。石膏证,还有个背微恶寒。这里的恶风与后背微恶寒,是不是同一症?
如果全身恶风,烦渴便秘,或可考虑防风通圣丸合白虎加人参汤。如果只是后背微恶寒,用白虎加人参汤了。24-11-15
糖尿病的中间阶段吧,气虚阴虚烦渴,但也就是糖尿病蜕变发展中的一小阶段,糖尿病的大部分阶段都不适合用
 
瓜蒂是苦寒的,当为涌泄。如何有涌上之能?是不是太苦了,苦得令人恶心呕吐,激发了本能的排异反应?实非药理如理,而是引发生理本能排异反应而达到涌吐之功?比如三物白散,药性升发向上,故为吐法。
三物小白散可是猛药
 
167条:病人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心下痞是胃病为主。胁下痞,是肝病为主吧?胁下痞连少腹,肝胆脾相关度高。痛引少腹入阴筋者,为脏结,死。会不会是肝硬化之类的病?
一六七、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这二条,网上搜来,都标为167条。也不知哪个才是167条?24-11-14
刘伯温就是得肝癌死的
 
168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发热,恶风,大渴,烦燥,饮水不解渴的,阳明主燥热,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条好理解,比较直白。
大承气方是痞满燥实。白虎加人参方是燥渴无度。一个便秘,一个烦渴。一个病在经,一个病在腑。经中行的是气,没实物可燥,只会气有余而成燥火。腑中纳物,则燥实。两者都是火伤阴津了。24-11-16
 
169条: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无大热,燥渴,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方。主要是背微恶寒,还有一点点表证。这也是石膏有辛凉解表的用处。
是不是少加羌活更好?辛能润,对燥渴有也用吧?用石膏来解表,理论上知道这个,实际上是从来没有用石膏解表的实践。大部分情况下,不相信石膏有解表功效的。24-11-17
 
170条: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脉浮,发热无汗,是表寒证,不用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太阳表证没有了,有渴证的考虑白虎。如果太阳表证在,而渴的,考虑太阳阳明合病的麻杏甘石方,防风通圣丸,柴葛解肌方等。24-11-18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