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的观点而言,病无虚证,全都是实证——不管什么细脉洪脉弱脉,全都是堵塞所致。这有点以偏概全了。不可否认,血脉通畅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但它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生病的人,不见得都是因为血脉不畅所致。即便出现血脉不畅,反倒是因为其他原因所导致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脉有起伏,博动,说明还算通畅的,像那种无脉,或脉细,脉弱,才是真正的堵塞严重。还是用河流作比喻,堵住其一部分,则水流变急,流过卡口的水反应比正常大。如果完全堵住,坝前的水反而变平静了。人体的脉也是如此,某条脉完全堵塞,你还能感觉到它会博动吗?血液转从其他脉走了,在他处形成增流!
人迎,离心脏近。寸囗远离心脏,基本处于末端,所以一个候阳,一个候阴。
这也仅限于针刺方法而言啊,因此也只是针对病邪处于经络的疾病。但我们知道,病有深有浅,从肌肤毫毛到经络脏腑再到骨髓,不见得全都在经。而且我看过不少案例,针刺方法能缓解一时,但难以断根,大概是根源不在经络(经络血脉的淤堵另有原因,可能是脏腑的原因)。凡治病,必须是先懂其原理,只有知道是怎么产生,才能精准的去解决。治法千变万化。举个列子,比如腰痛,大多是太阳经在腰附近的地方气血被累积起来了,至于本因必是有脉损伤闭塞了,或许外伤,或许是脏腑经脉,但现在这个累积的标症已成突出的问题引发痛,气血多了就泄,下取委中放血,下部空虛,腰部多出来的血便向下填补,腰部气血被削弱。症状减轻,甚至消失。取委中是太阳正经上的穴位,气血与腰上影响最直接。比如,面热,取足阳明荥,留针,剌脉截流,则足部气血聚积,此消彼长,上部的气血便引下来了。
这些只是调经,真正大经上是不会堵塞的,大经上累积的气血是小络或组织脏器上的细小络脉,小络堵塞逐级上传至大经。不管针治药治首先解决的是压力,防止其传变。
考虑一种特殊情况,瘦的皮包骨头的人,是否存在浮沉脉的区别?大家讨论到脉象的问题,我也趁机加入探讨。我觉得需要把形成脉象的所有要素区分和分析清楚,并且与时俱进地用当今的名词术语来描述。
脉象的要素又如下几个方面:脉力、脉位、脉律(包括脉率)、脉管直径(管径)和脉波。
脉力,是脉搏的力度。脉搏乏力的情况,古人称之为弱脉。脉搏有没有力度,取决于心脏收缩力强度。弱脉反映心脏收缩乏力。
脉位,指浮沉。一接触皮肤就感觉到脉搏的称为浮脉,需要切入皮下才能感觉到脉搏的称为沉脉。脉位反映的是皮下组织的厚度。皮下组织的厚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皮下脂肪厚度,也就是胖瘦程度。另一个是体表组织血液循环血量或细胞外液量。量越多则皮下组织厚度越大,脉越沉。反之就越浮。由于病人胖瘦程度是一眼可以看出来的,那么就可以据此推测病人体表组织血液循环和细胞外液两个方面的情况。排除皮下脂肪因素,浮脉反映皮下组织液体含量减少,要么是因为全身脱水而皮下组织跟着脱水。要么是因为身体主动收缩皮下血管减少其循环血量,其目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譬如为了升高体温;另一种是血容量不足而减少体表血液循环以保证内脏血液供应。
脉律和脉率。脉率分为数脉和迟脉。这是心率的反映。脉律有结、代,这是心律的反映。
脉管直径,指脉管波动周期中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和直径变化幅度。这个方面古人没有命名专门的脉象来描述。
脉波。请大家注意还有脉波。什么是脉波呢?动脉好比是一根绳子,抖动绳子会产生波。动脉管时时都在收缩和扩张,这种收缩和扩张会沿着管长传播,称为脉波。脉波传播速度的问题可以反映身体的情况。
要一下子讲全,篇幅很大。这也仅限于针刺方法而言啊,因此也只是针对病邪处于经络的疾病。但我们知道,病有深有浅,从肌肤毫毛到经络脏腑再到骨髓,不见得全都在经。而且我看过不少案例,针刺方法能缓解一时,但难以断根,大概是根源不在经络(经络血脉的淤堵另有原因,可能是脏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