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请问夏天时后背比别人更容易出汗,如何用方呢?

全部都证明@猎户射手所说的“雪梨除湿热,我认为不行吧,在我认识中雪梨是润肺清热的”是对的。而且上面也提到了我说的梨治卒咳嗽,清痰止嗽的功效。这些功效哪个是需要用归经解释的?

自己不读书还反过来说别人不读书。俗话说半桶水荡,满桶水不荡,信然。
 
全部都证明@猎户射手所说的“雪梨除湿热,我认为不行吧,在我认识中雪梨是润肺清热的”是对的。而且上面也提到了我说的梨治卒咳嗽,清痰止嗽的功效。这些功效哪个是需要用归经解释的?

自己不读书还反过来说别人不读书。俗话说半桶水荡,满桶水不荡,信然。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必较真
半桶水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自知。
 
前列腺钙化灶是白术茯苓用多了 造成的,我对这个逻辑推理不太理解,我认为你现在要改变生活方式,一切药物都是不得已而为之,都是取亡羊补牢之功效,从事IT工作,不要长时间低头,三餐要规律,戒烟酒,节制房事和手淫,适当锻炼,多和同事交流别老闷着,相信你慢慢可以恢复,药物方面,我看你舌苔湿热还是较重的,可以用些利湿清热补气健脾的方子,黄芪20、白术10、防风5、茯苓10、泽泻7、葛根10、当归8、生地10、熟地20、公英20、白豆蔻3、陈皮10、淮山10、甘草3。五副。
 
前列腺钙化灶是白术茯苓用多了 造成的,我对这个逻辑推理不太理解,我认为你现在要改变生活方式,一切药物都是不得已而为之,都是取亡羊补牢之功效,从事IT工作,不要长时间低头,三餐要规律,戒烟酒,节制房事和手淫,适当锻炼,多和同事交流别老闷着,相信你慢慢可以恢复,药物方面,我看你舌苔湿热还是较重的,可以用些利湿清热补气健脾的方子,黄芪20、白术10、防风5、茯苓10、泽泻7、葛根10、当归8、生地10、熟地20、公英20、白豆蔻3、陈皮10、淮山10、甘草3。五副。
生地和熟地在这里同时用,且剂量不同,有什么特别意思吗?会不会增加病人的湿热?
 
前列腺钙化灶是白术茯苓用多了 造成的,我对这个逻辑推理不太理解,我认为你现在要改变生活方式,一切药物都是不得已而为之,都是取亡羊补牢之功效,从事IT工作,不要长时间低头,三餐要规律,戒烟酒,节制房事和手淫,适当锻炼,多和同事交流别老闷着,相信你慢慢可以恢复,药物方面,我看你舌苔湿热还是较重的,可以用些利湿清热补气健脾的方子,黄芪20、白术10、防风5、茯苓10、泽泻7、葛根10、当归8、生地10、熟地20、公英20、白豆蔻3、陈皮10、淮山10、甘草3。五副。
非常感谢,

前列腺钙化灶是白术茯苓用多了 造成的,是间接的,燥久了,全身干了,然后骑车时又撞了下,加重了,如果身体不干,以前骑车那么腾一下是没事的,两方面原因。

生活方式确实一直在改善,确实有好处,比如每坐一段时间就快走10分钟,就没那么累了,每1~3天负重锻炼一次,会明显感觉没那么怕冷,可能阳气提起来了吧,经络也疏通了,体会了这个好处,自然会坚持,最近这两年肯定比前几年要好很多,并且还在不断变好,不过瘦马始终比不了肥骆驼,还得长期努力。

舌苔上看有湿热,谢谢提醒,有很多医生这么讲,所以我觉得是。


生地和熟地在这里同时用,且剂量不同,有什么特别意思吗?会不会增加病人的湿热?
生地和熟地同时用,我以前遇到过的,下焦易干,怕燥,单用熟地确实不妙,加生地可能更好,甚至有时我用牡丹皮,但生地量不宜大,要不然腹泻,良友家电老师这个量我认为还是把握得很好。


想另请教大家一个问题:

我长期用参苓白术加减调养,一年来经反复调试,其他方面比较平稳,就是舌根有黄白夹杂的浅苔,大便微粘稀,久言后头微晕。

太子参20g 茯苓20g 炒白术12g 炒白扁豆12g 怀山药20g 莲子(含芯)12g 老陈皮4g 阳春砂5g 薏苡仁20g 生桔梗6g 生甘草6g 香附12g 百合20 川石斛12g 芡实15g 小米15g 黄花10g 薄荷10g(后下) 荆芥5g(后下)
熬法:泡50分钟,水煎50~60分钟;
服法:分5~6次,两天服完。

把其中薏苡仁,由20g加至30g后,舌根的苔就会消,久言头微晕状也好转,脑部脉的感觉也有力了,并且过敏性鼻炎没那么容易发了,稍加薄荷,再用久泡的醋蒜滴鼻孔,过敏性鼻炎会好很长一段时间(10~60天),好处这么多,就是有2个副作用:

1. 睡眠变差,即使莲子加量到15g,睡眠好转,但也会有辗转难深睡的状态,并且莲子过涩,会使大便频次降至2~4天一次,且吃肉稍多就会腹鸣打臭屁,屡试不爽,名老中医王辉武帮我调了2个月也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案;

2. 舌质会慢慢变红,会逐渐口干,若在春天,久了,还会引起头凝(我自已发明的病名,和肩凝对应),若加百合20g,石斛12g~15g,才可平复;

薏苡仁减至20g以下,2个副作用就没有了,反复偿试就这个结果。

我自已理解的是,薏苡仁把水淡出去了,阳升出来了,如何又能去舌根之苔,又不产生副作用呢,我在想薏苡仁不加量,换成胡黄连,如果胡黄连太寒了,就再加肉豆蔻,大家认为怎么样?
 
今年的收获有5个:
1. 头凝得治;
2. 过敏性鼻炎找到一些方法,至少不太会再用桂枝汤去解决了;
3. 初步形成了负重加有养锻炼的习惯,并体会到了锻炼带来的好感觉;
4. 牙痛很可能得到更加彻底的认识和治疗,注意是“更加”,因为前几年已经很少发作了,今年8月以后估计牙痛就是历史了,也许吧。
5. 今年爸妈先后2~3次不舒服,没有去医院,是我开方子搞定的,虽然存在争议,比如江海老师认为不妥,但是去医院也好不到哪里去,也是折腾,在家里我整两三天就好了。

今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头凝(我根据肩凝症状取的病名)被治好了,两大名医先后9个方子,中间自已也调过,

川芎茶调散减味,越鞠丸加味,补肝汤加味,逍遥汤加味,参苓白术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汤,麻附辛加宣肺祛痰,潜阳封髓加川芎,附子理中汤加大剂量川芎葛根和血竭,等等都用上了,

历时5个月,左扳右拐,时好时坏,把我都弄傻了,有时候还有几分绝望,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
7月初,开始完全自已调,现在感觉好了98%,有3个月未复发了,我认为可以判定为痊愈,明年春天复不复发难说,反正现在能好成这样我也有几分自信了。

总结一下经验:
两大名医开那些方子,很多不对症,至少不准确,还搞得难受,但是根据方子和感觉,还是找到大方向和其中的关键,原因是筋经血脉虚堵,还不存在非常严重的寒热互结,估计还是之前长期用参苓白术把津液耗光了,初春王教授又加了一把芡实和巴戟天,正好下焦精血亏虚,加重了头凝。怎么办呢,最后的思路是补液为主,补液同时要注意留住阳气,然后通经为辅,化於为佐,头两付剂量要大,后期以养为主,周期性用药,逐步解决。
 
最后的思路是补液为主,补液同时要注意留住阳气,然后通经为辅,化於为佐,头两付剂量要大
这几句怎么操作,上面这个药方看不出这种思路。具体说说?
 
这几句怎么操作,上面这个药方看不出这种思路。具体说说?
有三个月没解决这个问题了,最后一次解决头凝问题,是7月底,当时的分析和其中一方如下:
自述自查:头颈后右侧用力时僵疼,脉沉细弦弱,右关脉细明显,尺脉更沉,便微溏,头微晕,舌印苔薄白质红,
思路:健脾养胃,生津舒经,活血化於,
太子参20g 炒白术15g 茯苓20g 炒白扁豆12g 怀山药20g 砂仁5g 陈皮6g 桔梗8g 甘草8g 稻芽10g 炒麦芽10g 焦山楂10g 小米(包煎)15g 黄花10g 莲米8g 苡仁20g 香附12g 北沙参15g 川石斛15 白芍15g 葛根12g 伸筋草12g 川芎10g 血竭5g
葛根和伸筋草要有,其初量宜大,葛根可至30~50g,川芎可至30g~45g,最多两剂后,就通了,也不僵了,效果是很快的,然后量要减至10~15g,并补液,不减量的话头又会变僵,
沙参一直用15~30g,百合也可以,但没有北沙参好,看情况,因为我当时伴随过敏鼻炎,不好把握,至少不敢用很大量,血竭化於,也比较关键,减量后再服2~3剂,算一个周期,
两三个周期下来,未再复发。
当然也可能不全是我后期调养的功劳,7月初谢医生那猛量,应该是打通了不少於点,(不过也是按照我的仔细分析开的方,要不然他也是乱开),我知道什么感觉,他知道用什么药,一配合,就妙了,不过他还是太猛了,走向了极端,后来我总结,就像我说的这么用药,肯定也是没问题的,他最后一方,就复发了的,但我最后的用药,未再复发.
 
11月6号晨,清涕喷嚏不断,中午,没有意识到病情在恶化,仍服了早晨准备好的参苓白术,只是用了薄荷荆芥后下煎剂发表,下午,我感觉要用桂枝汤了,但在上班,来不及,备的桂枝颗粒也没有了,就用了办公抽屉中有的风寒感冒颗粒,不但没怎么发汗,反而引邪深入了,

邪在表,要发就要发出去,要发不发的就会引邪深入,
这次我没有吸取教训,
因为是虚人,就是发不出去,量加大了也发不出去,
只能扶正驱邪,

晚上就用了桂枝汤加党参,桔梗,但来不及了,还是发烧了,被窝中虽有微汗,但病势没好转,凌晨过后,睡不着,烦燥,

11月7号早上,烧到了37.85度,发冷,闷油,心慌,烦,腰腿酸软,苔薄白有印,脉浮数弱,重按无力,赶紧换成了再造散加羌活胜湿汤,加了枳壳,茯苓,陈皮,附片用的15g,麻黄换成炙麻黄,因为被窝中有烦燥感,起床后又无汗,担心内热会加重,就加了生石膏15g,
中午大便居然成形了,估计是晚上烧干的吧,难得成形,

11月7号晚上,降到了37.4度,舌根苔白明显,轻度腹泻,我感觉这一天腹泻之后很舒服,也许是排病反应吧,
腰腿酸软只好了2成,于是艾灸肾俞和命门,20分钟后大好,

11月8号早上,降到了37.2度,腰腿酸软感好了9成,把石膏去了,炙麻黄加到10g,续断也买回来了添上了,独活加至12g,羌活加至10g,再加黄芪10g以助发汗,

总体上,感觉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药味数多,但药量不多,没有用到很多医生开的那药量,感觉也有效啊,

江海老师看到了肯定又会讲我这是引邪深入,不理解,这种情况我感觉不能用温病的思路了吧。

我分析这次感冒源自于11月初在探索参苓白术期间,先后用了玄参10g和首乌藤20g,

我感觉用麻黄确实可以打通肺经,但是太猛了,
另外我感觉用生薏苡仁30g也可以打通肺经,就是用到30g会导致睡不好,晨起时,心跳也有力,加快了,我想是生薏苡仁量大后,导致肺热,肺热传肝,肝生热传心,心神不宁,就睡不好了,加大莲米,可以好转,但肝经当令的两三点钟,仍然睡不好,我就想加首乌藤,加了睡得死沉死沉的,很好,但就之前玄参惹了祸,导致了感冒。

用了玄参确实感觉头脑清爽了些,睡眠也大好,但未料及导致感冒了,应该先是玄参让足太阳膀胱经受寒了,然后首乌藤又把阳气压到了,瞬间就感冒了,然后又错以为还仅仅停留在过敏性鼻炎的阶段,错服两次药,助长了寒邪。

11月4号晨起床和刷牙时,就感觉腰有点不舒服了,
11月5号晚做杠铃深蹲时,是不能拱背的,但就是翘不起臀了,锻炼虽有汗出,但总感觉不像以前那么轻松,其实这时候我应该意识到足太阳膀胱经受寒了。

还是有疑问,为什么加了玄参之后会让足太阳膀胱经受寒呢,原以为有香附疏气于下焦,没那么容易受寒的,我自已分析,可能还是玄参入血分,香附在气分,玄参清热凉血,下焦血寒,香附顶不了什么用,如果当时稍加鸡血藤,说不定就没有问题,然后用首乌藤时,应该就安全性些了,当然量不应该直接来那么大,慢慢来就好点,偶尔来点当归尾或川芎,各位觉得呢?还望批评和赐教。

附件中的舌苔是11月8日早上饭前在白炽灯下照的,
附件中另外4图是最近几天的服药详细记载。
 

附件

  • 微信图片_20191108104636.jpg
    微信图片_20191108104636.jpg
    502.7 KB · 查看: 85
  • 微信图片_20191108104648.jpg
    微信图片_20191108104648.jpg
    403.3 KB · 查看: 84
  • 微信图片_20191108104652.jpg
    微信图片_20191108104652.jpg
    443.6 KB · 查看: 82
  • 微信图片_20191108104703.jpg
    1.3 MB · 查看: 1
  • 微信图片_20191108104720.jpg
    1.3 MB · 查看: 0
  • 微信图片_201911081047201.jpg
    1.4 MB · 查看: 0
  • 微信图片_201911081047202.jpg
    1.1 MB · 查看: 1
最后编辑:
11月6号晨,清涕喷嚏不断,中午,没有意识到病情在恶化,仍服了早晨准备好的参苓白术,只是用了薄荷荆芥后下煎剂发表,下午,我感觉要用桂枝汤了,但在上班,来不及,备的桂枝颗粒也没有了,就用了办公抽屉中有的风寒感冒颗粒,不但没怎么发汗,反而引邪深入了,

邪在表,要发就要发出去,要发不发的就会引邪深入,
这次我没有吸取教训,
因为是虚人,就是发不出去,量加大了也发不出去,
只能扶正驱邪,

晚上就用了桂枝汤加党参,桔梗,但来不及了,还是发烧了,被窝中虽有微汗,但病势没好转,凌晨过后,睡不着,烦燥,

11月7号早上,烧到了37.85度,发冷,闷油,心慌,烦,腰腿酸软,苔薄白有印,脉浮数弱,重按无力,赶紧换成了再造散加羌活胜湿汤,加了枳壳,茯苓,陈皮,附片用的15g,麻黄换成炙麻黄,因为被窝中有烦燥感,起床后又无汗,担心内热会加重,就加了生石膏15g,
中午大便居然成形了,估计是晚上烧干的吧,难得成形,

11月7号晚上,降到了37.4度,舌根苔白明显,轻度腹泻,我感觉这一天腹泻之后很舒服,也许是排病反应吧,
腰腿酸软只好了2成,于是艾灸肾俞和命门,20分钟后大好,

11月8号早上,降到了37.2度,腰腿酸软感好了9成,把石膏去了,炙麻黄加到10g,续断也买回来了添上了,独活加至12g,羌活加至10g,再加黄芪10g以助发汗,

总体上,感觉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药味数多,但药量不多,没有用到很多医生开的那药量,感觉也有效啊,

江海老师看到了肯定又会讲我这是引邪深入,不理解,这种情况我感觉不能用温病的思路了吧。

我分析这次感冒源自于11月初在探索参苓白术期间,先后用了玄参10g和首乌藤20g,

我感觉用麻黄确实可以打通肺经,但是太猛了,
另外我感觉用生薏苡仁30g也可以打通肺经,就是用到30g会导致睡不好,晨起时,心跳也有力,加快了,我想是生薏苡仁量大后,导致肺热,肺热传肝,肝生热传心,心神不宁,就睡不好了,加大莲米,可以好转,但肝经当令的两三点钟,仍然睡不好,我就想加首乌藤,加了睡得死沉死沉的,很好,但就之前玄参惹了祸,导致了感冒。

用了玄参确实感觉头脑清爽了些,睡眠也大好,但未料及导致感冒了,应该先是玄参让足太阳膀胱经受寒了,然后首乌藤又把阳气压到了,瞬间就感冒了,然后又错以为还仅仅停留在过敏性鼻炎的阶段,错服两次药,助长了寒邪。

11月4号晨起床和刷牙时,就感觉腰有点不舒服了,
11月5号晚做杠铃深蹲时,是不能拱背的,但就是翘不起臀了,锻炼虽有汗出,但总感觉不像以前那么轻松,其实这时候我应该意识到足太阳膀胱经受寒了。

还是有疑问,为什么加了玄参之后会让足太阳膀胱经受寒呢,原以为有香附疏气于下焦,没那么容易受寒的,我自已分析,可能还是玄参入血分,香附在气分,玄参清热凉血,下焦血寒,香附顶不了什么用,如果当时稍加鸡血藤,说不定就没有问题,然后用首乌藤时,应该就安全性些了,当然量不应该直接来那么大,慢慢来就好点,偶尔来点当归尾或川芎,各位觉得呢?还望批评和赐教。

附件中的舌苔是11月8日早上饭前在白炽灯下照的,
附件中另外4图是最近几天的服药详细记载。
呵呵,不关注的病例我是不会说啥的了,只是看看,你喜欢就好!
 
11月初烧退后,好像好完了,于是急着又调理脾胃,似乎导致误下,出现了干咳,
因为经验不足,只能暂时采用伤寒的思路,但没有收尾,

从当前的五运六气来看,在2019年11月22日到2020年1月22日之间,客气少阳相火加邻主气太阳寒水,所以今年的暖冬,大家易患热性感冒。
也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这么分析,11月底又逐渐咳得明显了,
又偿试了一些常见方,均是初有好转,但不能收尾,然后又反复,

感觉风、寒、燥,痰都有,偶有变化,迁延不愈一月多,
偿试过止嗽散,喉科六味汤,小青龙,观音散,偶有成效,好几次以为在趋向痊愈,结果没过两天又咳得明显了,
近日仔细研读“久咳从肝论治”一文,再把伤寒论小柴胡汤仔细思虑了一下,结合以往名医给我的分析来看,总说我情志不畅,所以还是认为应该从肝下手,

原文分析:
肝气郁结,失其疏泄条达,一方面直接影响肺的宣降,导致肺气上逆而为咳;另一方面,肝气郁结,津液输布障碍则停聚为痰为饮,血行不畅则为瘀阻,痰瘀阻滞清道,肺失宣降亦令咳。

《伤寒论》第九十六条小柴胡汤加减中就有明文: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结合我自已的情况,苔薄白舌尖质红,脉细稍有弦数,舌有印,咽痒咳,鼻微干,口不渴不苦,咳声短而时弱时重,分析是肝郁土虚,致肺有寒饮内停,考虑到脾肺气阴双虚,于是用四君子合小柴胡加减,去芩夏姜枣,加干姜和五味子。

开方:
太子参20g 生白术15g 茯苓20g 山药20g 甘草8g 炒麦芽10g 稻芽10g 小米(包)15g 黄花10g 北柴胡20g 干姜12g 五味子12 生白芍10
泡50分钟,熬50分钟,分三次服完。
服后效果:才三分之一剂后,好像就有好转,三天后看情况。

效果仍不佳,改方为
太子参20g 党参15g 生白术15g 茯苓20g 山药20g 甘草6g 炒麦芽12g 稻芽12g 焦三楂8g 小米(包)15g 黄花10g 香附12g 干姜10g 桔梗12g 薄荷(后下)8g 荆芥(后下)8g
泡50分钟,熬两次,每次30分钟,分三次服完。
服后效果:咳变浅,但仍不能收尾。早晨有轻微鼻干,喷嚏频作,流清鼻涕,但很快消失,午饭后和下午工作环境稍热,咳相对更明显,晚饭后环境稍凉,几乎不咳。


万般无奈,又找了王教授,(这思路有点像江海老师的思路了哈,当时心里还是犯嘀咕,但服后居然慢慢好了)

2020年1月8日,王教授记:干咳两月余,咽痒,热时加重,苔薄白质稍红,脉弦,辨肺胃阴虚,

乌梅10 北沙参20 桔梗12 桑白皮12 浙贝母20 诃子肉12 蝉蜕10 白蒺藜20 白鲜皮15 枇杷叶30 僵蚕10 甘草10

(五付)

服后效果:有时大有好转,偶有反复。睡眠大有改善,头目清爽,偶尔感觉全身活力增强,精神状态不错,胃口可以。第二三付后,肝区微疼,鼻干有血,又有清涕和频繁喷嚏,白天正常,第四付后也不疼了,其它也好转。



2020年1月15日,王教授记:脉弦,苔薄白质红,干咳不重,遇热或心情不好时较咳,辨木火刑金。

百合30 生地20 玄参20 浙贝母20 麦冬12 白芍15 当归12 乌梅10 桔梗12 桑白皮12 蝉蜕10 白鲜皮15 白蒺藜15 甘草10 龙胆草10 钩藤15

(五剂,水煎服)

服后效果:干咳接近痊愈,上午4点、10点和下午15点时稍有发热,鼻干,偶有丁点血。



2020年1月22日,王教授记:已不咳嗽了,早醒不重,无口干症状,脉滑,苔少质红,辨肝郁脾虚。

北柴胡20 百合20 川石斛15 白芍12 当归12 炒白术20 茯苓20 薄荷10 甘草10 醋香附20 山药30 小米15 黄花10

(七剂,水煎服)
 
舌有印不一定是湿,但反映一定脾有问题。苔薄白舌尖质红,脉细稍有弦数,直接看就是肝阴虚的症状,或者肝火上炎。鼻微干,则显示肺热。所以应该是木火刑金。
 
11月初烧退后,好像好完了,于是急着又调理脾胃,似乎导致误下,出现了干咳,
因为经验不足,只能暂时采用伤寒的思路,但没有收尾,

从当前的五运六气来看,在2019年11月22日到2020年1月22日之间,客气少阳相火加邻主气太阳寒水,所以今年的暖冬,大家易患热性感冒。
也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这么分析,11月底又逐渐咳得明显了,
又偿试了一些常见方,均是初有好转,但不能收尾,然后又反复,

万般无奈,又找了王教授,(这思路有点像江海老师的思路了哈,当时心里还是犯嘀咕,但服后居然慢慢好了)

2020年1月8日,王教授记:干咳两月余,咽痒,热时加重,苔薄白质稍红,脉弦,辨肺胃阴虚,

乌梅10 北沙参20 桔梗12 桑白皮12 浙贝母20 诃子肉12 蝉蜕10 白蒺藜20 白鲜皮15 枇杷叶30 僵蚕10 甘草10

(五付)

服后效果:有时大有好转,偶有反复。睡眠大有改善,头目清爽,偶尔感觉全身活力增强,精神状态不错,胃口可以。第二三付后,肝区微疼,鼻干有血,又有清涕和频繁喷嚏,白天正常,第四付后也不疼了,其它也好转。



2020年1月15日,王教授记:脉弦,苔薄白质红,干咳不重,遇热或心情不好时较咳,辨木火刑金。

百合30 生地20 玄参20 浙贝母20 麦冬12 白芍15 当归12 乌梅10 桔梗12 桑白皮12 蝉蜕10 白鲜皮15 白蒺藜15 甘草10 龙胆草10 钩藤15

(五剂,水煎服)

服后效果:干咳接近痊愈,上午4点、10点和下午15点时稍有发热,鼻干,偶有丁点血。



2020年1月22日,王教授记:已不咳嗽了,早醒不重,无口干症状,脉滑,苔少质红,辨肝郁脾虚。

北柴胡20 百合20 川石斛15 白芍12 当归12 炒白术20 茯苓20 薄荷10 甘草10 醋香附20 山药30 小米15 黄花10

(七剂,水煎服)

乌梅10 北沙参20 桔梗12 桑白皮12 浙贝母20 诃子肉12 蝉蜕10 白蒺藜20 白鲜皮15 枇杷叶30 僵蚕10 甘草10
百合30 生地20 玄参20 浙贝母20 麦冬12 白芍15 当归12 乌梅10 桔梗12 桑白皮12 蝉蜕10 白鲜皮15 白蒺藜15 甘草10 龙胆草10 钩藤15

  前面这两个方子,用药配伍不就走的是[过敏煎](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和[蝉梅罗杏茶](蝉蜕、乌梅、罗汉果、杏仁)的“滋阴化痰,祛风止咳”的路子吗?

  你干咳的原因是有“阴虚伏痰证”,属于“过敏性咳嗽”,又称为“咳嗽变异型哮喘”。
  但反过来“咳嗽变异型哮喘”不一定是“阴虚伏痰证”,“湿热蕴肺证”(用[甘露消毒丹])、“痰湿蕴肺证”(用[半夏厚朴汤])、“邪郁少阳证”(用{柴胡汤类方})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11月初烧退后,好像好完了,于是急着又调理脾胃,似乎导致误下,出现了干咳,
因为经验不足,只能暂时采用伤寒的思路,但没有收尾,

从当前的五运六气来看,在2019年11月22日到2020年1月22日之间,客气少阳相火加邻主气太阳寒水,所以今年的暖冬,大家易患热性感冒。
也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这么分析,11月底又逐渐咳得明显了,
又偿试了一些常见方,均是初有好转,但不能收尾,然后又反复,




万般无奈,又找了王教授,(这思路有点像江海老师的思路了哈,当时心里还是犯嘀咕,但服后居然慢慢好了)

2020年1月8日,王教授记:干咳两月余,咽痒,热时加重,苔薄白质稍红,脉弦,辨肺胃阴虚,

乌梅10 北沙参20 桔梗12 桑白皮12 浙贝母20 诃子肉12 蝉蜕10 白蒺藜20 白鲜皮15 枇杷叶30 僵蚕10 甘草10

(五付)

服后效果:有时大有好转,偶有反复。睡眠大有改善,头目清爽,偶尔感觉全身活力增强,精神状态不错,胃口可以。第二三付后,肝区微疼,鼻干有血,又有清涕和频繁喷嚏,白天正常,第四付后也不疼了,其它也好转。



2020年1月15日,王教授记:脉弦,苔薄白质红,干咳不重,遇热或心情不好时较咳,辨木火刑金。

百合30 生地20 玄参20 浙贝母20 麦冬12 白芍15 当归12 乌梅10 桔梗12 桑白皮12 蝉蜕10 白鲜皮15 白蒺藜15 甘草10 龙胆草10 钩藤15

(五剂,水煎服)

服后效果:干咳接近痊愈,上午4点、10点和下午15点时稍有发热,鼻干,偶有丁点血。



2020年1月22日,王教授记:已不咳嗽了,早醒不重,无口干症状,脉滑,苔少质红,辨肝郁脾虚。

北柴胡20 百合20 川石斛15 白芍12 当归12 炒白术20 茯苓20 薄荷10 甘草10 醋香附20 山药30 小米15 黄花10

(七剂,水煎服)
这方高明的地方在于乌梅、白蒺藜吧,借用连梅饮的思路。补的时候不忘类似升降散的透邪,和寒凉治百病的思路好像有点不同吧
 
经过多次偿试从实热的角色考虑,我发现浙贝母,僵蚕,容易造成鼻干出血,清晨早醒,发热,后来换成川贝母,情况依旧,甚至还有易饥,胃疼(所谓肺胃同病,我想和白蒺藜的关系就不大了),
之前一直以为仅仅是白蒺藜造成的,但白蒺藜应该也有些影响,但不是主要的,

再回顾一年以前,桔梗和薏苡仁用量过大时,也易造成鼻干出血,清晨早醒,发热,
再回顾十年以前,肠镜结果,医生认为我大肠看上去是稚嫩透明鲜红又枯燥的那种,不像很多人的大肠看上厚实油腻,肺与大肠相表里,我想肺的情况应该也不是实热的情况,

而从王教授前后给我的17个方子来看,很少考虑实热,都是从阴虚的角度考虑,配伍得当,效果都还不错,

所以我分析,我体质根本上还是属于阴虚,

而江海老师理论中多次提到寒凉辛散的药可以产生热量,我也有体会,浙贝母,僵蚕的量一加,会有热象,但是如果伤阴,不也是会产生热象吗,所以从江海老师理论上讲,也能解释得通,

所以总体思路还是考虑阴虚,偶有郁象,也不可大力辛散,尤其不能辛温发散,至于如何配伍才更精准,应该还值得研究。

从1月22日方子,我再调了下,目前感觉更合适:
北柴胡15 百合30 川石斛15 白芍12 当归(头尾各半)12 生白术20 茯苓20 薄荷6 甘草10 醋香附15 山药22 小米15 黄花10
 
经过多次偿试从实热的角色考虑,我发现浙贝母,僵蚕,容易造成鼻干出血,清晨早醒,发热,后来换成川贝母,情况依旧,甚至还有易饥,胃疼(所谓肺胃同病,我想和白蒺藜的关系就不大了),
之前一直以为仅仅是白蒺藜造成的,但白蒺藜应该也有些影响,但不是主要的,

再回顾一年以前,桔梗和薏苡仁用量过大时,也易造成鼻干出血,清晨早醒,发热,
再回顾十年以前,肠镜结果,医生认为我大肠看上去是稚嫩透明鲜红又枯燥的那种,不像很多人的大肠看上厚实油腻,肺与大肠相表里,我想肺的情况应该也不是实热的情况,

而从王教授前后给我的17个方子来看,很少考虑实热,都是从阴虚的角度考虑,配伍得当,效果都还不错,

所以我分析,我体质根本上还是属于阴虚,

而江海老师理论中多次提到寒凉辛散的药可以产生热量,我也有体会,浙贝母,僵蚕的量一加,会有热象,但是如果伤阴,不也是会产生热象吗,所以从江海老师理论上讲,也能解释得通,

所以总体思路还是考虑阴虚,偶有郁象,也不可大力辛散,尤其不能辛温发散,至于如何配伍才更精准,应该还值得研究。

从1月22日方子,我再调了下,目前感觉更合适:
北柴胡15 百合30 川石斛15 白芍12 当归(头尾各半)12 生白术20 茯苓20 薄荷6 甘草10 醋香附15 山药22 小米15 黄花10
鼻干出血,清晨早醒,发热,后来换成川贝母,情况依旧,甚至还有易饥,胃疼 ——要么是阳明胃热、要么是肝阴虚导致肺火。具体那种情况,可以试试去掉僵蚕,看看贝母能不能造成鼻干出血。

咸能入血,辛咸的僵蚕对于阴虚者动血啊。而桔梗辛苦,交通气机,类似辛咸的僵蚕;薏苡仁类似贝母,只是前者渗湿,后者燥湿。阴虚渗湿伤阴,仲景说汗家等津液耗伤者禁汗,所以阴虚者燥湿生火,渗湿则伤血动血。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桔梗和薏苡仁用量过大时,也易造成鼻干出血,和清晨早醒,发热现象了(清晨是早上七点钟之后的话,属于胃经当令,若之前,则为肺大肠之属,所以可以分辨到底是肝阴虚导致的肺火还是胃热)。

若阳明胃热,用药当以甘寒为主,人参麦冬五味子知母石膏石斛百合甘草之类。岂可辛散?

总之,要分清是哪种情况。若非得辛散肝郁,那也要用能补充津液的酸味药制约,比如白芍,从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甘草)这种配伍就可知。
 
最后编辑:
你上面的方子如果还是鼻子干燥流血,建议当归换丹参,去白术,加知母。
 
胡黄连跟黄连不一样,它特别适合肠道湿热。若怕苦寒,量可以少一点,或者稍微炒一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