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医案 慢性肾炎麻黄治疗

状态
主题已关闭,不接受新的回复。
其实我不说很多东西外人不知道,我川乌中毒前后因疫情完全停药一个月左右,停药期间也没什么感觉,血压没感觉什么问题。后来中毒后又吃了黄连,这些都不考虑的情况下判断是不准确的,,不然吃几个月附子早就内热了,去年内热时间多,因为附子和桂附地黄丸吃的时间久,今年不同,有一半左右的时间没吃,其次吃过黄连,不然哪还有什么水肿残留?去年吃了一个多月桂附地黄丸就内热了,更不会有什么舌苔灰暗发黑倾向的说法。不了解内情,很多中医看病不说话是慎重考虑,病情是随时变化的,愿意帮人热情是好事,其它就公正看待了
 
最后编辑:
  
要想尿蛋白降得快,生活中做好这3件“小事”,防住肾衰竭!

本文转载自[看点快报-腾讯看点兴趣阅读平台]:http://kuaibao.qq.com/s/20191125A0I2BX00

  尿蛋白含量超标是伤肾的头号“元凶”之一,长时间尿蛋白超标会损伤肾功能,会导致排尿量过多过少、尿中泡沫久久不散、水肿等等症状出现,尿蛋白如果迟迟降不下来,严重的甚至会诱发肾衰竭!因此,如果患者发现尿蛋白定量异常,治疗宜早不宜晚。
  到目前为止治疗蛋白尿的药物,只有免疫抑制剂或者激素类药物,虽说激素的降蛋白效果确实可以“立竿见影”,但常言道“是药三分毒”,患者如果服用药物的时间、用量、疗程有所差池,都极易会对肾脏再次造成损害,因此,但对于肾病患者来说,要降尿蛋白,除了要合理的用药外,还要在生活中做好这3件“小事”,一定要记得哦!

  1、低蛋白饮食
  当漏出大量蛋白尿时会减少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不能正常的吸收体内多余的水分,从而引起身体水肿。因此,低蛋白饮食是近几十年以来肾病患者都坚持的一个“护肾法则”。患者的肾功能受损后,为了减少肾脏的负担,又不能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代谢活动,往往需要低蛋白饮食,减少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从而减少体内毒素的堆积,延缓肾病的恶化进程。低蛋白食物如鸡蛋、奶、瘦肉等,患者一般按照每天每公斤体重0.6-0.8g,并且优质蛋白质占60%-75%的比例食用,最好订制适合自己病情的食谱

  2、合理运动
  很多慢性肾病的患者听说运动可能会增加蛋白尿和血尿,引起肾脏负担的加重,而且又从身边的亲朋好友得到这样的忠告:“一定要注意休息!千万不要累着!”于是,肾病患者理所当然地休息起来,不敢做一点运动。其实,这是不对的认知,大多数肾脏病患者在病情得到初步控制后即可参加适当的锻炼。研究表明,即使轻度有氧运动也可有助于降低慢性肾病患者蛋白尿,比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骑单车等等

  3、积极心态
  良好的心态会让人们有积极的情绪,才会有积极的治疗。 心理压力过重,会让人免疫力下降,还会刺激肾上腺素和皮质类胆固醇的产生,让肾功能不稳定,继而增加蛋白的漏出。因此,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配合治疗、做好护理,才是纠正蛋白尿等不良指标、稳定病情的基石

  小贴士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亦称为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是通过收集24小时的全部尿液,来测定其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进而计算出24小时内的蛋白总量,正常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极微,正常水平在150mg/24h以下。当尿蛋白含量量>150mg/24h,或>4mg(/m2·h),蛋白定性试验阳性反应即称为蛋白尿。
 
老师不敢当,我只从经验上看重一些。从西医对肾炎肾病上来看没有有效的例案可查,对于西医的一些说法,有效率极低,我也不与考虑。肾炎肾病在西医手里均是预后不良。中医治肾炎肾病均是考虑提高肾脏的以及各脏腑功能为主治。要想消灭潜血蛋白尿,达到各项指标正常只有提高人体的整体脏腑功能,才能做到各项指标达到正常,并且预后良好。说的看似空洞无影,认真做下去是无量功德,患者换新人。最后一句五字是患者愈后之言。
 
本来就是目前西医治不好这个病才用中医的,不然没必要自己常试中医治疗,这是无可奈何,目前四逆汤一种药通治疗高血压和水肿,都取效了,证明中医是有办法的,但是是否彻底治愈,这只是我个人水平问题,今天早上起来看,肚子已经快完全变成正常人肚子了,也就是说残留的水肿快彻底消退了,这是目前比较好的消息,桂附地黄丸也就是辅助作用,加强四逆汤的热性而已,补补肾,作用远不如四逆汤的。在《医法圆通》“阳虚一切病证忌滋阴也”一节中他明确表示:“凡阳虚之人,多属气衰血盛,无论发何疾病,多缘阴邪为殃,切不可再滋其阴。若更滋其阴,则阴愈盛而阳愈消,每每酿出真阳外越之候,不可不知。这次也再次验证了郑钦安理论,用了黄连,高压立刻冲破220了,证明郑钦安的理论正确。
 
最后编辑:
指标无变化,原因我外出导致治疗尿潜血的药吃了2付药就被迫停了。现在看情况就是尿潜血难治点,无语。特别是昨晚回来背包很重,有20斤,今天早上尿液有红色了。。。。。。。。。。。这次没有大量吃山茱萸,仅仅少量加了山茱萸所以葡萄糖没有了,还有昨晚回来熬药加了红花,但是指标没反应再次证明肾阳虚水肿没治愈前,攻击类药是没有用的,属于泥牛入海。吃不吃都是一个样,不要幻想能减少尿蛋白,肾虚没有治愈,肾排尿的功能都没有完全恢复,试问怎么能期望攻的动体内沉淀的垃圾,从而减少尿蛋白?当然可能有人说没用大黄类药,其实效果是差不多的换一种药不能短期解决这个问题的,已经实验过多种清理肾内垃圾的药都是泥牛入海的,不过目前舌苔开始好转了,从黑灰色变为黄白色稍微夹杂点暗黑色了,继续治疗,可望进一步好转,为什么尿毒症用大黄类攻击药迅速起效?那是因为病重没有病重水肿严重这个前提很难发挥同样的效果,目前我水肿只有残留主要是寒气不散夹杂垃圾,用攻击类药无法散寒,于是肯定无法排的动体内垃圾,自然对尿蛋白没有影响,尿毒症那是寒湿水肿严重,攻击类药削弱了水肿同时加入附子还有散寒的效果,所以短期内指标肯定是有好转的,这是攻的动的原因吧,个人理解。
 

附件

  • 2.7 MB 查看: 63
  • 3.4 MB 查看: 64
最后编辑:
  
  运动后血尿加重,不宜做剧烈的运动,肾病患者的锻炼主要以散步为主,避免久坐。

  即使是“阳虚水泛”,也不适合[四逆汤],此方甘草量大会加重水钠潴留,阳虚型肾性水肿宜用[真武汤]为基础方。
  从舌象上看,不属于阳虚,而属于肝郁血瘀、湿热内阻,病尚不重,不过再这么补下去,拖得太久就不好说了。

  中医学认为,离经之血即为瘀血,为什么尿血不止(白细胞“-”排除尿路感染),是因为肾络有瘀,这也是蛋白尿的成因。
  中药中有一类“化瘀止血药”,比如三七、茜草、蒲黄,具有凉血活血的 “炭类药”也有很好的止血功效,比如大黄炭、栀子炭、侧柏炭等,必要时还需上化瘀通络的虫类药。
  
 
之所以用四逆汤,那是因为少阴病,寒在肾腰,若不是如此,四逆汤也不会有效果,现在你看舌苔是假象,并不是你看到的那样,为什么?之前找某中医他也被舌苔迷惑了,因为这个病不能只看舌苔的,需要知道的是病在肾,吃热药肯定吃多了容易有内热外越的假象舌苔红,但是这也就是热在上焦的虚假像,如果只看舌苔会被迷惑有内热从而滋阴去了,结果导致好好的病本来好的多了,滋阴病又开始恶化了,这时候其实最适合攻瘀了,而不是滋阴。因为四诊不可只偏向舌苔就下决断。这是最容易被误导的一种假象。需要综合分析,我现在没有感觉肝有问题,但是肾时不时虚弱,怕冷,记得黄连吃多了那时候大腿侧面骨头又痛过,这些症状。结合脉象,在看看舌苔就知道就算有点上焦内热肯定不会影响大局所以不用管这点小事了。目前这个舌苔没那么黑暗,那就是病情因附子得到了有效控制。所以舌苔好了点。但是并没有治愈,想加细辛了。这是目前增强热药效果的思路,进一步消退水肿还有胸口有点痰,因为坐公交人多的时候就晕车也证明了胸口痰也是有的。记得很清楚之前吃到舌苔发红,于是水肿完全消退,胸口的痰也立马退了。没有用化痰药,因上焦有内热消退了痰。所谓火把痰给烧干了。这样说容易理解,个人见解,那时候真特别舒服,全身都没病了一样除了稍微有点口渴什么都没有了,我之所以又开始出现尿液有红色,那是因为我肾一直还是虚的,时不时感觉肾怕冷,不舒服,虽然现在不痛,但是症状还存在的。肾如果不强,在背重物时候,重新导致肾出血,因为本来肾就没有好。这就是重物加剧导致的尿潜血。刚刚吃了点药还是仙鹤草和炮姜和乌梅,尿液又没有红丝了,证明还是有点用的,现在寒凉尽量不吃,这是为了保险,省的又恶化了导致大腿侧面骨头痛,水肿加剧
 
最后编辑:
赵绍琴教授{慢性肾小球肾炎} 医案

  邢某某,女,38岁

  【初诊】
  腰痛半年有余,经某医院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持续不降,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西医建议激素治疗,患者惧而未服。后就诊于某中医,令服六味地黄丸3个月。尿蛋白增加为(++),腰痛加剧。诊脉濡滑且数,舌红苔白而润,一身疲乏,夜寐梦多,腰痛不能自支。湿邪阻滞,热郁于内。先用清化湿热方法,兼以和络。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七付

  【二诊】
  药后腰痛轻减,精神好转,气力有增。尿常规化验:蛋白+,白细胞1~2。舌红苔白,脉象满数,仍用前法进退,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付

  【三诊】
  腰痛续减,精力日增,每日步行2~3小时,不觉疲劳。饮食增加,是为佳象,然则仍需慎食为要,不可恣意进食。继用前法。
  荆芥6克+防风6克,苏叶10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茅芦根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付

  【四诊】
  近困饮食不慎,食牛肉一块,致病情加重,腰痛复作|夜寐不安,躁常规蛋白抖,颗粒管型0~2。脉象滑数,舌红苔白根厚。再以疏调三焦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苏叶10克,独活10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1克,七付

  【五诊】
  药后大便畅行,舌苔渐化,脉象濡软,腰痛渐减,夜寐得安,尿常规化验蛋白+,颗粒管型消失。病有向愈之望,然饮食寒暖,诸宜小心。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大黄1克,七付

  上方续服两周后,尿蛋白转阴。腰痛消失。后以上方为基础加减治疗半年,尿蛋白保持阴性,腰痛未作,精力日增,未再反复。

  【按】:
  腰为肾之府。腰痛为慢性肾病的常见症状。过去常常把长期慢性腰痛或腰酸看作是肾虚的特征,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如六味丸,八味丸之类。这是一种医学认识上的误区。
  慢性肾病的腰痛决不是肾虚,而是湿郁热阻滞经络,致络脉不通所致。若用补法,必致加重。本例前医就把肾炎当肾虚,用六味地黄丸治疗三个月致病情加重。
  赵师根据其脉象濡滑而数,舌红苔白而润,夜寐梦多等征象,辨其为湿阻热鄯,用疏风化湿,凉血化瘀通络之方,服之七付,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其后的治疗过程中始终以此法加减,终于获得痊愈。可见,慢性肾炎并非肾虚,慢性腰痛也并非全属肾虚。
  古人虽有肾主虚之说,并引申为肾无泻法,但其说不过是从肾主生殖发育这一角度去认识的。古人认为,肾藏真阴真阳,为人身先天之本,发育之根,从这个角度认识肾的功能,说肾无实证,只能补不能泻,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把这一理论套用到治疗一切肾病。
  尤其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等属于泌尿系统的疾病,其与生殖生长发育等毫无关系。其发病往往与反复感染有关,按照中医的病因与发病的观点,其属于外邪内侵,久留而不去,深入血分,形成血分伏邪,即邪气郁久化热,灼伤络脉,故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血热妄行之症,或为湿热阻滞经络,作肾虚补之则犯了实实之戒,澈凡治肾病者不可不知此慢性肾病非虚之论也。
 
  
  在百家讲坛上讲过关于中医的专题的罗大伦博士,你可能知道吧。
  罗大伦博士的母亲由于操劳过度患上了慢性肾病,在西医医院输液治疗一个多月,老人的身体更加虚弱,快要走不成路了。罗博士看着日渐衰弱的母亲,对西医治疗肾病彻底失望后,他四处寻找救母措施,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了赵绍琴教授一堂课,回家后就给母亲开中药治疗慢性肾病,大约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把他母亲的慢性肾病治好了!

  赵绍琴,北京人,生于1918年,卒于2001年。赵绍琴是三代御医之后,幼承家学,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1950年,他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
  在内科临床方面,赵绍琴以善治疑难重证而著称。他创造性地把温病卫气营血理论应用到内科杂病治疗中,对一些疑难病症主张从营血分进行辨治,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赵绍琴教授治疗慢性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综述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肾系疾病是世界上公认的难治之病。目前,中西医学对这类疾病都缺乏特效的根治办法。赵氏通过60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用传统的方法治疗慢性肾病之所以效果不好,主要原因在于对慢性肾病病机的传统认识从根本上来说是不正确的。因此,有必要对慢性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深入探讨,突破传统观点,提出新理论,这样才能另辟蹊径,提高疗效。赵氏本着这一精神,经过多年探讨和反复的临床验证,提出来一系列全新的观点,用以指导临床,采用中药治疗配合饮食调控和运动锻炼的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病获得满意疗效。其新说既不同于中医传统的观点,也不同于现代医学的传统认识,约为四点,分述于下。

  1、慢性肾病非虚说
  慢性肾病即是肾虚,这是中医学中长期形成的一种传统观点。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治疗慢性肾病大多以补肾为主,六味丸八味丸是临床常用之方。间有以本虚标实立论者,仍以扶正固本为主要治法。这种把慢性肾病看作肾虚的观点,显然是受了古代医家“肾主虚”论的影响而形成的。这无疑是把中医理论上的“肾”同现代医学解剖学上的肾脏等同起来了,犯了一种对号入座的错误。古人所谓的“肾主虚”是仅限定于肾主生殖发育而言,现代医学的肾脏则是人体的泌尿器官,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慢性肾病不是生殖系疾病,而是泌尿系疾病,其病位是解剖上的肾脏实质。因此,不能套用古代中医学中肾主虚的理论指导探讨慢性肾病的病机,而应当立足临床进行辨析。从其临床表现看,慢性肾病患者确实会出现一些虚弱性症状,如面色苍白或萎黄不泽,神疲乏力,腰酸膝软,夜多小便等。这也是促使人们把慢性肾病当作肾虚的原因之一。但虚弱症状的出现并不等于其病的本质是虚。《内经》中“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虚者责之,盛者责之”之训就是明确地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症状的出现都可能存在着虚实两方面的原因。古人云“大实若羸状,至虚有盛候”,说明症状和病的本质常常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内经》非常强调“治病必求其本”,临床上就须要通过对症状的全面辨析而求其病本。
  根据脉、舌、色、症和病史对慢性肾病进行综合辨析就可以发现:其一,从病史看,慢性肾病多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病始于感受外邪而未得根治,病程中又常因感冒或感染而反复加重,可谓是旧邪未去,新邪又至,日愈久,邪愈深,是邪实之为病;其二,从症状看,患者常见心急烦躁,夜寐梦多,便干溲赤,皮肤瘙痒等,皆是热盛之象;其三,从面色看,患者面色或白或黄或苍,必兼晦暗滞浊,日愈久,病愈重,色愈浊,是血分瘀滞,络脉不和之征;其四,从舌象看,多见舌红且干,苔腻根厚,舌背络脉紫黑,皆是热郁营血之征;其五,从脉象看,肾病之脉,或濡或滑或弦或细而必数,且沉取有力,若病至尿毒症期,则其六脉更显弦滑洪数,愈按愈盛,更属邪蓄成毒之象。脉症如此,何言其虚哉!纵有一身乏力,腰膝酸软,头晕神疲,种种虚象者,参考脉之有力,苔之垢厚,可知其虚乃由邪实阻滞,经气不通,机能失调所致,是大实若羸的表现,切不可就言其虚。再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慢性肾病患者尿常规检验蛋白和血球持续阳性,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增高均可视为邪入营血的标志。至于肾脏的病理变化微血管的痉挛与堵塞,微循环障碍的形成,肾实质的肿胀,发炎,破损,硬化,甚至萎缩等病变,又无不与邪入营血络脉瘀阻相关。总之,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可定为邪入营血,络脉瘀阻,其病属实非虚,多热多瘀,治疗大忌温补,当以凉血化瘀为基本治则,参以随证施治,方与其病机相符,始能取得较好疗效。

  2、慢性肾病忌食蛋白说
  尿蛋白持续阳性是慢性肾病的特征之一。尤其是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尿蛋白定性检测常为+++~++++,每日丢失蛋白总量可高达10克以上。大量的蛋白丢失导致低蛋白血症,又引起高度水肿。对于这样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现代医学的对策是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饮食。因此传统的肾病饮食原则可概括为“丢蛋白补蛋白”,并被视为治疗肾病必不可少的措施。无论西医还是中医对此都笃信不疑,患者更是奉为救命法宝,沿用日久而不思其误。赵氏在60年代以前对这一观点同样深信不疑,照搬此法30年,屡遭失败,方知补蛋白的方法不惟无益,反而有害。60年代初赵氏在医院收治了大量的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采用高蛋白饮食的患者大都长期不愈,逐渐恶化,甚至不免一死,而那些摄取低蛋白饮食的患者却往往出人意料地好转。赵氏由此而悟出了“丢蛋白补蛋白”的方法是错误的,应当反其道而行之。即“丢蛋白赊蛋白”。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采用限制蛋白摄入的饮食方法配合中药辨证施治,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控制其尿蛋白的丢失,并使其逐渐恢复正常,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从60年代到今天,赵氏不但逐步完善了肾病患者忌食蛋白的饮食方法,而且阐明了肾病忌食蛋白的机理,低蛋白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有利于受损肾脏的修复。这就好比一把水壶,壶底破损,水漏不止,只往壶中添水,只能愈添愈漏,添得多,漏得多;唯有修复破损,才能彻底止其漏。补蛋白就好比添水的方法,忌蛋白就好比先堵其漏,孰优孰劣,不言而喻。低蛋白饮食有助于消除蛋白尿这一观点,国际上80年代始有所报道,并由实验和临床得以证实,赵氏的肾病忌食蛋白的观点实际领先了10余年。

  3、慢性肾病宜动不宜静说
  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肾病的调养原则是静养为主,一般要求卧床休息,严重者则必须绝对卧床,这已成为临床惯例,从未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赵氏依据中医基本理论并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总结提出了慢性肾病宜动不宜静的新观点,指出慢性肾病患者卧床静养对肾脏的修复不利,不但无助于治疗,而且有可能加速肾脏趋向萎缩;而坚持适度运动则有助于肾脏的修复,加强肾脏功能,并能有效地防止肾脏萎缩。中医理论认为,恒动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从宇宙天体,到人体内环境,无处不动,无时不动。古代医家谓“动而中节”则“生生不息”,今人讲“生命在于运动”,都说明了“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的生理的基本需要。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是血行瘀滞,不管是肾脏的微循环障碍,还是肾实质的硬化萎缩,在中医看来,都是血行瘀滞,络脉瘀阻,因此,治疗慢性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活血化瘀。患者的日常调养也应当以此为准则。静则血滞,动则血畅,是一定不移之理。这就是为什么慢性肾病宜动不宜静的根本原因。用药物活血化瘀只是综合治疗的一个方面,还须要患者作积极的密切配合,坚持进行主动的自我运动锻炼,通过身体肢节的活动以促进脏腑气血的流畅。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清除血中瘀滞,加速邪毒的排泄,从而促进受损肾脏的修复,加强肾脏功能,有效地防止肾脏萎缩。倘若一味卧床休息,必然血瘀日甚一日,肾功日衰一日,肾脏萎缩也在所难免,纵有灵丹妙药,也难望其向愈之时矣。临床证明,凡能坚持运动,配合治疗者,治疗效果就好,反之则差。慢性肾病宜动不宜静之说,值得重视。

  4、慢性肾功能损害可逆说
  慢性肾病一旦发展到肾功能衰竭就等于被判了死刑。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一旦形成,就必然不可逆转地逐渐恶化,丧失功能的肾单位不可能再恢复功能,代偿肾单位的数目将不断减少,甚至肾功能完全丧失而致死亡。这就是说,慢性肾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赵氏根据其临床治验,认为现代医学的这一结论值得商榷。因为采用内服中药凉血化瘀为主,配合合理的饮食调控和患者坚持自主运动锻炼的综合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可使其病情保持长期稳定,不少尿毒症患者经过赵氏的治疗,其生存期远远超出了西医预测期。还有部分病人的肾功能得以恢复,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山东患者王某,初诊时血肌酐5mG%、尿素氮49mG%,治疗月余,症状缓解,遂携方返里治疗,守方10个月,复查肌酐、尿素氮已完全恢复正常。李某双肾囊肿,肾功能重度受损,右肾图呈直线,治疗年余复查,右肾图已接近正常。褚某右肾萎缩,B超结果:77×39×41CM,治疗一年后复查,右肾81×53×37CM,主检大夫对比前后两次B超结果,大为惊奇,已萎缩的肾脏竟又增大,以为不可思议。以上实例说明,肾功能损害并非不可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化。这一条件就是正确的综合治疗。赵氏所创立的中药凉血化瘀,配合饮食调控和坚持运动锻炼是治疗慢性肾病的三大法宝。治宜三者并行,缺一不可。在患者的密切配合下如法治疗,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慢性肾病可以根治,慢性肾功能损害可以逆转,赵氏的这一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初步证实。
 
  
肾小球肾炎的病机及虫药通络降蛋白尿血尿显效实例

    (CCTV4中华医药:虫药疏逐通肾络)





 
我从来不腰痛,我唯一的一次腰痛就是吃过了寒凉药,腰痛过,我害怕生地那样的药,吃了病情就立刻恶化了,之后再也没有腰痛,这个在去年第一次记录慢性肾炎的时候记录了药方了。我只有肾怕冷,虚弱,就算痛也是大腿侧面骨痛,和赵医案不一样,而且这案子没有尿潜血和高血压,与我基本不一样。所以套用不了的原因在这,中医与西医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因为中医是活的,不能说大家都用一个药方治疗肾病的,不然中医就不难学了,中医推崇一人一方,原因就是每个人症状都可能不一样,那肯定不能用同样的法子去治疗,反之如果病不一样,症状一样,那反而可能用同一个方子治疗。过去蒲辅周治疗流行性乙脑为什么被人说几百人没有完全一样的方子,那就是因为每个人同时有其它病或者症状,所以药方进行了调整,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重新制定的,所以才能把每个人都治愈,而且把患者其它的病也一并治疗了,这是西医没有的特点,中医灵活多变,就是它以病人为标准,随时可以调整方子,不以教科书为标准。所以往往造成外行都只能干瞪着眼睛,一切都听蒲辅周的意见,那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药方为什么这样多变,还以为开一个药方就可以治愈全部乙脑患者呢,那太简单了,这是典型的西医思维,其实看看国医大师张琪就知道了。他设立了众多治疗慢性肾炎的法则是为什么?那就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药方,他给的只是基础方,全都可以在改的,就像蒲辅周治疗乙脑也有一个基础方,那就是白虎汤,然后在调整,要参考赵案必须有差不多的症状和脉象,才可以考虑。否则这个容易治疗无效。我这个症状和李可描述的慢性肾炎很像,这是为什么一直来扶阳的原因其实张琪那也赞同阳虚用热药的,没有用寒凉的,除非是有湿热瘀积那种又不是阳虚了,倪海厦也说了阴虚容易治疗,阳虚难治,所以他就喜欢阴虚患者,因为这样容易治疗的患者几副药就快好了,立马让人觉得病太简单了,没难度,我这就是阳虚类肯定难治很多,脉象现在也是沉弱而无力,都证明肾虚严重,并不存在什么湿热说脉象没有数脉是关键证明。因为我现在没有腰痛的。。。。好了多谢关注,就当闲聊了
 
最后编辑:
对了还漏掉了去年国庆腰扭伤也痛过,那会是真的很痛,不过也没有吃了生地黄痛,吃多了生地黄痛苦的站不起来了,那种感觉要死了,赵的医案里面有肾病综合征一个和我的症状很像,他就在那里面以扶阳为主治疗,这个是值得我这样肾病患者参考的,中医和西医往往对于肾病看法不一样,原因可能是中医看症状脉象,西医只有看指标,导致对同一种肾病看法不一样,治疗起来肯定也不一样了
 
  
赵绍琴医案:肾病综合征(阳虚阴水)

  王某某,女,68岁

  【初诊】
  患者病水肿已3年余,时轻时重,经某医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服中西药无效,近2月来水肿加剧,下肢尤甚,几乎难以行走,由其女搀扶前来就诊。患者面目一身悉肿,按之盲而不起,下肢肿甚,面色眺白虚浮,眼睑难以开启,两眼如线状。肚腹肿胀如鼓,自觉胀满小便不利,大便艰涩难下。诊其两脉沉迟涩滞,如病蚕食叶状,关尺脉虚微若无,舌胖质嫩色淡,舌苔白腻滑润有液。一身关节沉重,动则作痛。检视其前所用方,不外五皮、五苓、肾气丸之类,然均无效验。综合脉、舌、色、证分析,其病本属中阳不足,真元大伤,寒湿阻络,失于温化,经脉闭阻,三焦不畅,其病已延久,阳擞阴盛,非大剂温通不足以解其寒凝。必俟寒解阳回,络脉疏通,方克有济。姑拟四遵加味温阳以散寒凝。
  淡附片30克(先煎),淡吴萸10克,淡干姜10克,肉桂6克,炒川椒6克,细辛6克,茯苓10克,三剂

  【二诊】
  4日后患者自已步行前来就诊,既不需人搀扶,也不需扶手杖。观其肿势已消之大半。患者自述服前方一剂后,至午夜腹痛作泄,下如稀水,连续三次,其势如注,总量约5000毫升。因其泻势甚猛,家人甚为担忧,意欲前来急诊,后因见其泻后自觉舒适,且精神尚佳,遂较放心观察。泄后安然入睡。次日服第二剂药后又泄3次,约3500毫升。第三剂服后又泄水二次,约2000毫升。三日之内,水肿日见消退,精神日增,饮食知味。已能自主活动。遂来复诊。
  再诊其脉已由沉迟涩滞变为沉缓濡滑,按之已觉力增,舌白水滑之象已减。说明三进大剂温热,阳气已得振奋,驱逐阴寒水湿之邪由大便泄出,此为三焦畅通之象溢火之源以消阴翳,仍以前法继进,温阳益气,崇土制水之法。
  淡附片30克,淡吴萸10克,淡干姜10克,川桂枝10克,炒川椒目6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五剂

  【三诊】
  药后水肿全消,面色渐转红润,精神日增,饮食睡眠均佳,二便如常,行动自如,能协助家人干些轻活,脉象沉软濡滑,舌白苔润。寒湿虽去,恐其复来,为拟丸药处方,常服以资巩固。
  黄芪60克,党参60克,附片60克,干姜20克,吴萸10克,肉桂10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熟地60克,川芎30克,白术30克,陈皮20克,茯苓60克,炙甘草30克,鹿角霜20克,鸡内金30克。
  上药共研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午,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下,如遇感冒发烧可暂停。

  上药服完后,身体日渐强健,水肿未再反复。

  【按】:
  此为阴水肿,缘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闭阻络脉,气血不得流通,三焦不得通畅,水湿无由泄越,溢于肌肤而为水肿。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概指此言。
  其证肤肿按之没指,富而不起,肌肤四肢沉重发凉,时时畏寒,口淡不渴,舌胖质嫩,苔白水滑,脉象沉微,接之无力。治疗此证当以温阳为先,使阳气振奋,则寒湿自去。
  观本案服温热回阳剂后,由大便泄水如注,其理即如《伤寒论》所云“由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其方用姨附片,淡干姜,淡吴萸,三者合用,名三淡汤,最善温阳散寒,是师门口授心传之经验方,为治疗阴寒内盛,元阳衰微之阴寒证之要方。再合辛甘大热之肉桂温阳化气,走窜行水之椒目,温经散寒之细辛,健脾利水之茯苓,故能振奋脾肾之阳气,而泄寒湿之壅盛。
  此证以温阳为急,故不可加入阴柔之药,若援引张介宾阴中求阳之例,加入熟地等补肾滋腻之药则误矣。故初诊,二诊皆不用之。水肿消退之后,以丸药善后调理则可用之。此间道理,细细揣摩,自可明之。
  
 
  
  还是先辨明是否属于“阳虚寒湿”吧。
  
 
  
国医大师任继学对虚损性肾风的认识

  虚损性肾风,西医名之曰“慢性肾小球肾炎”。任老深入研究了《内经》及历代医著,并结合长期的临床体会,提出了本病的中医病名应为“虚损性肾风”。之所以称之为虚损,任老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以内因为主,而外因侵犯可引动内在邪毒,互结而发。内因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因劳倦内伤,以及七情郁结或宿食不化生毒。外因主要是风寒、风热、时疫邪毒为主,亦有药源(损肾药物)所致者。

  上述病因损及肾之精、气,肾体失养,因“卫气出于下焦,”卫气虚不能束邪,又不能与营气谐和以行,故引得邪毒由少阴之脉下犯,伤于肾之膜原及毛脉、缠络、结络、斜络、孙络,造成“络脉缠绊”(《医门法律》),气街不通,“气化代谢失常”(清·余之儁《脉理会参》),导致血道不畅而瘀塞,“血液稽留,为积为聚,为肿为毒”(明·方谷、方隅《医林绳墨》),毒热之邪久积,盘踞于血络、膜原,壅而为积,积久则肿,导致血脉肿胀,脉络膜变薄,甚则破裂,致血液及精微外渗,为血尿、蛋白尿,此肾体受损形成之机制。体乃用之基础,肾之体伤,则肾之用亦必失常。肾用失常,肾间动气不足,则引发三焦水道开阖功能障碍,当开不开,体内之水湿浊邪不得下泄,蕴积于体内,郁而成毒,病久则易成水毒症;肾气亏不能束水,水湿外溢于肌肤,则为肿为胀。当阖不阖,无力固精、摄血而外溢。肾藏精,生体,髓得命火之温化而生血,是精生髓,髓化血之义也。故李中梓云:“血之源头在乎肾”,肾精不足,命火虚衰,精气不化,则不能生髓,又因浊毒伤髓,髓虚血少,则成血极。

  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枢机之源,故肾病久必连及他脏。肾精亏,水不足,不能养肝。肝主筋膜,肝津虚血少,筋膜失养,则爪枯筋急。肾水亏不能涵养肝木,木失滋荣,则肝气内变,阳气上亢,郁而生风,或因于命火虚衰,无力鼓动清阳上升。清不升则浊不降,浊毒不能下泄反而壅积、上僭,二者均可导致风头眩之疾;命火衰不暖脾土,则中州失于健运,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则为痞胀、为呕恶、为溏泄、为水肿;命火式微,则君火不振,水毒之邪由三焦水道上逆,凌心射肺,则为喘促、心悸。此五脏相关、相传之理也。故虚损性肾风进一步发展常致多脏俱损,损及而衰,演为虚损性肾衰。故虚损肾风亦属虚损之患。其中虚损二字,恰如其分地解释了本病渐进性蚕食样的演变和转归。

  因此,本病之本在肾,但肺、咽为发生发展的一个关键。任老认为;六淫邪毒从口鼻而入,如邪气未能及时外达,盘踞于咽喉,必然下害肾宫。因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系舌本,”而足阳明胃经循喉咙,足厥阴肝经循喉咙后,故咽喉部为肾、胃、肝三条经脉所经之处。若邪毒久瘀不去,其毒必渗入营血,浸入气液,由肾之经络,进犯于肾。肾气受害,肾精受伤,久则肾之体用俱损。体损则经络、血脉、毛脉、缠络、孙络发生逆变;用损则肾命水火失用、失统,封藏功能障碍。朱丹溪曰:“咽喉者,一身总要”,可见此方寸之地,实为生命之要关。因此咽喉病邪不除,导致肾风缠绵反复。

  基于上述病因病机的立论,可见本病之发生发展始终是正虚和邪实并存。因此,在辨治此病之时,一定要注重祛邪以安正的原则。任老摒绝世俗纯温、纯补、纯涩之定式,独立清咽解毒、透经达络,培肾固元之法,恰恰体现了这种扶正不碍邪,祛邪不伤正,两善内外的根本治则。任老此论、此则、此法是对《内经》、《难经》、仲景、李东垣、吴师朗学说之融会贯通。
  
 
我之所以认为自己阳虚除了很多症状是符合阳虚症状外,还有脉象也是差不多的,症状有哪些呢?驼背,声音小,肾虚弱,不腰痛,吃寒凉血压升高,吃热药血压降低基本符合阳虚判断,还有有怕喝冷水,特别是冰水,如果是阴虚那肯定可以喝冰水了,去年也不会因为喝了2箱子酸梅汤48瓶子饮料,使得尿蛋白从一个+,变成3+了。这是嘴巴馋不忌口,导致的。典型证明,阴虚没有理由吃寒凉病加剧,只有阳虚怕寒凉,其次吃这样多热药也没什么不舒服也证明了只有阳虚才可以长期吃热药而不难受,身体越来越好
 
最后编辑:
  
  你去看过中医吗,看过多少个中医,有没有认为你属于阳虚证的?
  
 
状态
主题已关闭,不接受新的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