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三句话读懂《内经》

针刺章门穴治疗结胸很有效!针后结胸很快缓解,因为肝经有一个分支到剑突下。针刺肾经前线的穴位(例如前太溪穴)泻法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立竿见影,为什么?因为肾经前线上行到扁桃体的前半部分。
 
针刺章门穴治疗结胸很有效!针后结胸很快缓解,因为肝经有一个分支到剑突下。针刺肾经前线的穴位(例如前太溪穴)泻法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立竿见影,为什么?因为肾经前线上行到扁桃体的前半部分。
  咽喉是足少阴肾经的终点,《伤寒论》里面,仲师就将{咽痛}归于{少阴病篇},现在通称{少阴咽痛}。
 
  是的,阳明主面,前额头痛属阳明。
  由阳明经的循行路径和部位决定的。
阳明太笼统了。前额的经脉有很多:1)督脉、肝经、膀胱经内外线分布在鼻上方;2)胆经前后线分布在目上方和眼眶外侧缘;3)胃经和大肠经分布在前额上缘(大肠经在上,胃经在下。两经并行)。
 
  咽喉是足少阴肾经的终点,《伤寒论》里面,仲师就将{咽痛}归于{少阴病篇},现在通称{少阴咽痛}。
咽喉肯定不是肾经的终点。肾经前线入脑后可以到达脑垂体、松果腺、杏仁核、距状裂、眼睛脉络膜的上内1/8、鼻子、牙、耳、舌、唇等部位;肾经后线可以到达内耳。
 
  咽喉是足少阴肾经的终点,《伤寒论》里面,仲师就将{咽痛}归于{少阴病篇},现在通称{少阴咽痛}。
咽喉的经脉是全息的,不仅仅是肾经。
 
咽喉肯定不是肾经的终点。肾经前线入脑后可以到达脑垂体、松果腺、杏仁核、距状裂、眼睛脉络膜的上内1/8、鼻子、牙、耳、舌、唇等部位;肾经后线可以到达内耳。
  我说的是肾经的主干。
  照一般的经络教材资料上的绘图和描述,肾经的终点应该是咽喉。
 
咽喉的经脉是全息的,不仅仅是肾经。
  是的,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系舌本”,而足阳明胃经循喉咙,足厥阴肝经循喉咙后,所以咽喉部至少为肾、胃、肝三条经脉所经之处。
 
  我说的是肾经的主干。
  照一般的经络教材资料上的绘图和描述,肾经的终点应该是咽喉。
刺激一个穴位的经脉感传一般较短(灸经),用古琴乐音诱发的经脉感传较长(灵枢经脉),用气功方法诱发的经脉感传最长。肾经前线从足小趾趾甲内侧远端起到咽喉后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行走,因此咽喉并不是肾经前线的终点。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就明显不同。
 
肋软骨炎的病人有前胸痛的病症。如果是在前正中线旁开2寸的线上是肾经前线;如果是在前正中线旁开一寸的线就是肝经了(肝经从期门穴向内上方到胸正中线旁开一寸上行) 。膈肌痉挛很常见。膈肌的前1/3是胆经前线;中1/3是心经;后1/3是胆经后线。穿过膈肌的经脉不能算。有没有效试一下就知道了。
 
三句话读懂内经?雷公的药性赋,我想能够背下来的人应该就不计其数吧,但是他们就真的懂了吗?中医就是这么简单?
阴阳表里,奇在五行。
 
你这样理解,还是没有明白雷公说的话,经脉是寸口知之,说明了经脉是动的,能够感知跳动,而络脉是不动的,但是,经脉是看不见的(是相对不是绝对),看得见的都是络脉,也就是说。经脉类同于动脉,络脉类同于静脉。并不是络脉是经脉的分支。
而针灸的经络你就是看不见,摸不着,你不能用现在的医学态思维去理解古人的理解思维。这是大忌。
首先对老师所表深感赞同,从形质上去理解中医,就是中医没落的原因,虽然和形质多少沾点关系。五行变五形,形有千千万,一不小心就沉沦。五行从五势论,势就五种势宣通对封藏,收敛对疏泄,四合生中和,方向把握好,动量再多不离这五种方向(势)。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常人难有定论,就舍难求易,越走越远。但对上古之人,灵气高论天地之势信手拈来,体悟准确,今人不可及也。
物质三个层次,纯物质,固态液态气态(分子态),介于物质与能量之间等离子态及电子,纯能量光及纯波。
那人体物质的三个通道,运输分子(营)的经脉背后由神推动,神就是波动。经络是等离子及电子(气)之通道,应该具有相对的超导有优势,所以有固定的经络,而金属针能对其产生影响。至于神之通道那更就没边了,电子化为光及波动(神)后反过来助推分子的运行。三位一体循环往复。应该大致是如此,但毕竟没法验证,只能推论一下。
雷公那段不可见,见字未必就是看见的意思,也可能是不可感知的意思。若为不可感知脉当为血兼津液之系统,经络以络为尾字亦有不可感知之意,当然以常人论真人内观除外。
 
最后编辑:
问题是《内经》里面的概念太多而且定义模糊,甚至出现不同的概念有时候用同样的词简称指代,导致后人阅读上产生了难以理解的矛盾。文章《黄帝内经》经络概念解析《黄帝内经》“经水”概念解析探讨了相关概念的界限和逻辑关系。所以想要理解内经,除了实验之外,也要搞清楚内经说的东西和我们理解的是不是一个东西。
 
问题是《内经》里面的概念太多而且定义模糊,甚至出现不同的概念有时候用同样的词简称指代,导致后人阅读上产生了难以理解的矛盾。文章《黄帝内经》经络概念解析《黄帝内经》“经水”概念解析探讨了相关概念的界限和逻辑关系。所以想要理解内经,除了实验之外,也要搞清楚内经说的东西和我们理解的是不是一个东西。
《内经》把几个医学流派的理论和医术和在一起。术语不同,思路不同,水平不同,年代不同,脑袋不乱才怪。
 
前些日子,丈母娘胸部闷堵之极,又有梅核气,我依照郭老师肝经走剑突位置,刺激曲泉,同时让她揉堵之位,真是手到就有效,半分钟不到就去七八。我现在看经络是依照郭老师所描述的,我觉得比内经记载的详实的多,非常可信和合理。
 
读《内经》则会发现:
《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内经》的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最高理论。(赵洪钧《内经时代》)
以上述三句话,即可读懂《内经》。
有理!可作研读《内经》之纲。

一、始终要清楚而不忘“天人相应”、即外部气侯、时间对人体生理病理的不同影响。“脏气法时”是核心。
二、学会从比类取象中,读懂人体生理与病理学。如:何为“肾苦燥”?何为“肺欲收”?
三、阴阳五行是用于人体生理的逻辑学。既要弄明白阴阳五行的逻辑内涵,更要弄明白这些逻辑具有的制约关系。
 
《内经》把几个医学流派的理论和医术和在一起。术语不同,思路不同,水平不同,年代不同,脑袋不乱才怪。
很难考证了,因为文中根本没有提流派的事。如果真的是大杂烩,那编纂书的人应该会提到吧,不然这是很不负责的事。
 
有理!可作研读《内经》之纲。

一、始终要清楚而不忘“天人相应”、即外部气侯、时间对人体生理病理的不同影响。“脏气法时”是核心。
二、学会从比类取象中,读懂人体生理与病理学。如:何为“肾苦燥”?何为“肺欲收”?
三、阴阳五行是用于人体生理的逻辑学。既要弄明白阴阳五行的逻辑内涵,更要弄明白这些逻辑具有的制约关系。
今天还可以把人相应,类比像理解更宽泛一些。除此外,阴阳五行可以作为中医药辩证法,尘根不偶先生用气味统筹生理病理和药理,也有些道理。
 
哲学可以规范成标准化,但医疗不能完全走规律。否则死路一条。如果病人给你治死了,你给法官讲阴阳五行八卦的道理,判你非法行医或医疗事故没跑。
走规律是为了推导。但推导的结果,也因人而异。
阴阳五行从诞生那一刻开始,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准绳,就是绝对的参照系。只是有时候人的理解不一定正确,考虑不一定全面,或者有些东西套用错了,这也是很常见的。
不能将人的主观疏漏和错误,归结到理论体系的本身,而去否定和质疑它的地位。
就好比尺子,有些人使用不当,或者某个品牌的尺子质量不好,也并不影响尺子的绝对地位。如果你反过来质疑尺子的地位和作用,那方向就错了。你应该质疑的是自己使用尺子的方法,或你手头上那把尺子质量过不过关。
 
比如一些有经验的中医,治疗感冒可以讲就是完全走规律的,他本来不认识你,但一把脉,方一剂,就可以做到药到病除。
我发现在医院开的方子,很少加生姜后下和大枣的,但我觉得这两味药有时候很关键,往往决定能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而有时候少了这两味,总会强差人意。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体会。
 
走规律是为了推导。但推导的结果,也因人而异。
阴阳五行从诞生那一刻开始,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准绳,就是绝对的参照系。只是有时候人的理解不一定正确,考虑不一定全面,或者有些东西套用错了,这也是很常见的。
不能将人的主观疏漏和错误,归结到理论体系的本身,而去否定和质疑它的地位。
就好比尺子,有些人使用不当,或者某个品牌的尺子质量不好,也并不影响尺子的绝对地位。如果你反过来质疑尺子的地位和作用,那方向就错了。你应该质疑的是自己使用尺子的方法,或你手头上那把尺子质量过不过关。
《灵枢经脉》讲: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已经取之。盛是实证,陷下是重度虚证,那不盛不虚是咋回事?以前理解为不盛不虚就没有病,可是没有病为什么还要以经取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