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6
- 帖子
- 6715
- 获得点赞
- 247
- 声望
- 63
- 年龄
- 62
当代中医史学者赵洪钧说:“统观经络学说,受‘天人相应’思想影响极大。由四脉至十脉、十一脉、十二脉、二十四脉、二十八脉、三百六十五脉等均是天人相应的表现。”(《内经时代》)脉,血脉、血管也。“夫脉者,血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灵枢.决气》)“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汉书.王莽传》)脉是气血(营气、血液)循行之通道,具有将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之功能。此为脉之最初含义,源于古代解剖。
脉之前冠以“十一”、“十二经”、“二十八”及“三百六十五络”等数字,乃推演(衍)而来,台湾学者李建民谓之“数术天学”“数术观的身体”(《死生之域——周秦汉脉学之源流》)。即以天人相应体系为指导思想,以比类取象为推演方法,构建了庞大的理论体系及框架,使之具有了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等多方面之功。此已经远离了“血脉”最初之含义!
李建民说:“‘脉’的意涵,在整部《内经》不是给予严格的界说,而是将其放在庞大的阴阳五行的网络组织下,(推衍)其理论知识。古代医者并不关心脉的实质,而是取天地阴阳与之类比,甚至是做天人同构的推衍。……例如,每个人都有三百六十五节、十二经脉‘以应天地’(《灵枢.邪客》),但这套系统并不是通过解剖人体可得的。”(《生命史学》)所以至今解剖未能找到和证实经脉、经络这些组织结构!
又说:“经脉由十一变为十二,毫无疑问受‘天人相应’思想指导。《内经》反复说‘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时’等等,‘天人相应’经董仲舒大发挥并与阴阳五行合流,其影响开始无孔不入,波及一切学术和迷信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