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脾虚腹泻多年,自治过程

老师说的逍遥汤是指逍遥散吗?我查了组方,感觉可以试一试。现在对自己的病没信心了,什么方都只敢说试试。
老师说的逍遥汤是指逍遥散吗?我查了组方,感觉可以试一试。现在对自己的病没信心了,什么方都只敢说试试。
正是,不过加香附。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当归的作用,会拉多一点,但整个肠道将通畅,无坠胀感,舒服很多。
 
正是,不过加香附。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当归的作用,会拉多一点,但整个肠道将通畅,无坠胀感,舒服很多。

香附是什么东东?我准备今晚买盒成药试试。当归会导致拉多呀?没事,只要是正常的大便就没关系。
 
用香燥或温热药就热利,稍微寒一点的就寒利,寒热并用又腹胀,这似乎是到了非常虚弱的病人脾胃功能几乎丧失的感觉。我突然想到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这句话。此语出自宋·苏拭《求医诊脉说》。

“至虚有盛候”,指的是真虚假实之证。至虚,是正气虚甚的内在本质;盛候,是邪气有余的外在表现。疾病本质是正气不足,当正气虚至一定程度,可能产生某些“盛实”的表现,而这些盛实的表现,并没有邪气内盛的内在基础,所以盛实表现是假象。如脾胃气虚,脾不健运,水谷不化,气血生化失源,表现出食少纳呆、大便溏薄、少气懒言、四肢倦怠、舌淡、面色萎黄不华等。但由于脾胃运化失司,中焦转输不利,从而出现脘腹胀满、作痛、脉弦等似邪气有余之盛候。如再仔细察辨,便会发现虽腹满不舒,但时有减轻,不似实证之急不可缓;虽有腹痛,但不拒按,甚至喜温喜按;虽有脉弦,但兼有沉、迟之象,且按之无力。如是分析,便可知此“盛候”,正是由于正气不足的本质所致,故为假象。

“大实有羸状”,指真实假虚之证。大实,指邪气盛实的本质;羸状,指正气不足的外在表现。这句话是说有些本质是邪气盛实的疾病,当邪气盛实到一定程度,往往导致出现非常虚弱的症状(“羸状”),而这些羸状的出现,并不是由于正气不足所致。因其不能反映病的本质,故称其为“假象”。

如《伤寒论》阳明腑实证,有形邪热阻滞于内,故临床表现为潮热,谵语,腹胀满痛,大便秘结甚至大便不通,舌红苔黄燥等盛实之象,但因热结于内,腑气不通,经气不利,气血周流不畅,阳气不得通达,所以还可见神情默默、身寒肢冷、脉象沉迟等似正气不足之虚弱症状。但若仔细察辨,便发现病人虽表现神情默默,呼吸反而气粗,语声反而洪亮;虽有身寒肢凉,却自觉发热、口渴;脉虽沉迟,但按之有力,种种信息昭示着本质。由此可见,阳明腑实,邪热炽盛为病之本,而神情默默等症皆为病理过程中表现的假象。

所以楼主当细查。

中医诊断是在细微末节的信息上寻索病情本质,很多古代医案都有此种反映,只是这些信息往往为病家所忽视。

附:
《求医诊脉说》 苏轼
脉之难,古今所病也。至虚有实候,而大实有羸状,差之毫厘疑似之间,便有死生祸福之异,此古今所病也。病不可不谒医,而医之明脉者,天下盖一二数。骐骥不时有,天下未尝徒行;和扁不世出,病者未尝徒死。亦因其长而护其短耳。 士大夫多秘其所患而求诊,求验医之能否,使索病于冥漠之中,辨虚实冷热于疑似之间。医不幸而失,终不肯自谓失也,则巧饰掩非以全其名。至于不救,则曰:“是固难治也。”间有谨愿者,虽或因主人之言,亦复参以所见,两存而杂治,以故药不效。此世之通患而莫之悟也。 吾平生求医,盖于平时默验其工拙,至于有疾而求疗,必先尽告以所患,使医者了然知患之所在,然后求之诊。虚实冷热先定于中,则脉之疑似不能惑也。故虽中医,治吾疾常愈。吾求疾愈而已,岂以困医为事哉?

大意:诊脉很难这件事,从古到今都困扰着人们。身体虚到极致,有时会出现病邪实盛的症候,同样体内邪气盛实,身体也可能出现虚弱的症状,如果脉象诊断差之毫厘,似是而非,医生给病人治疗后会出现生与死的差异,这便是古往今来所困扰的问题。人病了不能不去就医,但医生当中真正明晓通达脉的人,全天下大概只有一两个人。千里马不常有,天下人也不是都步行;医和、扁鹊这样的名医也不是代代都有,病人也不是白白死掉。只不过是发挥其长处而掩盖其缺点罢了。士大夫阶层经常隐藏自己的疾病去看医生,希望以此来检验医生能力的高低,让医生在茫茫黑暗之中寻找疾病,在似是而非之间辨病之虚实寒热。医生若运气不好没判断正确,始终不肯说自己错了,于是巧妙掩饰自己过错以便保全自己的名声。等到患者到了难以救治的地步,医生便说:“这个病本来就很难治。”其中也有谨慎小心的病人,医生有时会听从他们的意见加以参考,保留两种思路夹杂而治,因而用药就没有效果。这就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没人明白这一点。我一生求医过程中,平时默默检验医生能力的好坏,等到有病求治的时,必定会全部告知医生自己的情况,使医生能清楚明白自己病情信息,这样之后再求医生诊断。于是虚实寒热医生便能在心中先已确定,就算脉象再怎么似是而非也无法迷惑他。因此即使是中等能力水平的医生,治疗我的病也能经常达到痊愈的效果。我的目的是希望病好而已,怎么能给医生制造困难呢?

可以说,苏轼作为一个文人,对脉诊的理解以及病者与医者如何沟通、如何看病就诊有着十分深刻和明智的见解。按照他的语气,恐怕他所在时代能跟他一样想法的患者估计不多吧,不知当今是否还是如古代?

以上是突然想到的东西,但楼主是否是大实有羸状,还需细致的信息加以鉴别。若不是,我的考虑是,用寒则寒,用热则热,寒热相间则腹胀,可责之湿。因为湿遇热为湿热,遇寒为寒湿,寒湿并存则出现困境。所以,可以考虑试试藿香正气液。

再次,从舌象照片来看,舌质很红——若非壮热(脉洪有力),那就是阴虚所致(脉细、数)。舌尖两侧有黑点,若此病迁延日久,必为淤血之患,所以这也是一个信息。

至于这种热是实热还是郁热,或是郁热夹阴虚,还需进一步分辨信息确诊。试药过程中寒热药不可用量峻猛,否则一旦有所差池,治成坏病,就难了。
 
最后编辑:
香附是什么东东?我准备今晚买盒成药试试。当归会导致拉多呀?没事,只要是正常的大便就没关系。
香附,为常用理气药啊,一切需理气的都可以加。又称气病之总司。而我则在你的治法设想中将香附推至40克,立其为君,逍遥方才是辅助,才可能获得我想要的最大效果。
 
我从小就容易拉肚子,家里也没引起重视。父亲在家里常备一瓶黄安米,谁拉肚子了就吃几粒。初、高中时曾求助于校医,没太大改善。

工作后到处寻医,找过民间医生和中医专家,大便情况始终在临界状态。能度日,但不是特别强壮,但凡风吹草动就出问题。

三年前夏天,出去玩,突然拉肚子。此后一直肚子痛,一中医给我开了附子+黄苓黄连(当时情况是脾肾阳虚,上焦容易上火),情况大有好转。

此后开始自学中医,看了中基(书本)、中诊(书本)、中药视频、伤寒论视频、温病学视频等课程。

脚一直感觉冷,冬夏皆是。

又过了一年,还是夏天,肚子整天开始隐痛,容易拉稀。摸索着开了付理中汤,真是覆碗即愈。后服用附子理中汤数剂,脚逐渐变暖。但时有反复,汤药麻烦,改断续服用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香砂六君丸一类成药。

脾胃仍然脆弱,但和以前的纯寒下利不同,经常在寒利和热利之间摇摆。

前两周来广州出差一个月(至今仍在广州),脾胃无法消化广州高度污染的空气和水土,肚子一直不好,容易出现热下利、肚子胀满。搞得我苦不堪言,度日如年。

前天出现热下利,吃了肠炎宁片,昨天便秘。昨晚去附近中药店抓了一付厚姜半甘参汤治腹胀满(下午较明显,上午较轻,没有燥屎),今天上午出现热下利。

如有哪位广州的中医看到此贴,请给我留言,我登门求教!谢谢了!
有没有解剖学胃的位置有闷胀感?还有没其它不适:比如胸部气塞?口渴不等等
 
用香燥或温热药就热利,稍微寒一点的就寒利,寒热并用又腹胀,这似乎是到了非常虚弱的病人脾胃功能几乎丧失的感觉。我突然想到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这句话。此语出自宋·苏拭《求医诊脉说》。

“至虚有盛候”,指的是真虚假实之证。至虚,是正气虚甚的内在本质;盛候,是邪气有余的外在表现。疾病本质是正气不足,当正气虚至一定程度,可能产生某些“盛实”的表现,而这些盛实的表现,并没有邪气内盛的内在基础,所以盛实表现是假象。如脾胃气虚,脾不健运,水谷不化,气血生化失源,表现出食少纳呆、大便溏薄、少气懒言、四肢倦怠、舌淡、面色萎黄不华等。但由于脾胃运化失司,中焦转输不利,从而出现脘腹胀满、作痛、脉弦等似邪气有余之盛候。如再仔细察辨,便会发现虽腹满不舒,但时有减轻,不似实证之急不可缓;虽有腹痛,但不拒按,甚至喜温喜按;虽有脉弦,但兼有沉、迟之象,且按之无力。如是分析,便可知此“盛候”,正是由于正气不足的本质所致,故为假象。

“大实有羸状”,指真实假虚之证。大实,指邪气盛实的本质;羸状,指正气不足的外在表现。这句话是说有些本质是邪气盛实的疾病,当邪气盛实到一定程度,往往导致出现非常虚弱的症状(“羸状”),而这些羸状的出现,并不是由于正气不足所致。因其不能反映病的本质,故称其为“假象”。

如《伤寒论》阳明腑实证,有形邪热阻滞于内,故临床表现为潮热,谵语,腹胀满痛,大便秘结甚至大便不通,舌红苔黄燥等盛实之象,但因热结于内,腑气不通,经气不利,气血周流不畅,阳气不得通达,所以还可见神情默默、身寒肢冷、脉象沉迟等似正气不足之虚弱症状。但若仔细察辨,便发现病人虽表现神情默默,呼吸反而气粗,语声反而洪亮;虽有身寒肢凉,却自觉发热、口渴;脉虽沉迟,但按之有力,种种信息昭示着本质。由此可见,阳明腑实,邪热炽盛为病之本,而神情默默等症皆为病理过程中表现的假象。

所以楼主当细查。

中医诊断是在细微末节的信息上寻索病情本质,很多古代医案都有此种反映,只是这些信息往往为病家所忽视。

附:
《求医诊脉说》 苏轼
脉之难,古今所病也。至虚有实候,而大实有羸状,差之毫厘疑似之间,便有死生祸福之异,此古今所病也。病不可不谒医,而医之明脉者,天下盖一二数。骐骥不时有,天下未尝徒行;和扁不世出,病者未尝徒死。亦因其长而护其短耳。 士大夫多秘其所患而求诊,求验医之能否,使索病于冥漠之中,辨虚实冷热于疑似之间。医不幸而失,终不肯自谓失也,则巧饰掩非以全其名。至于不救,则曰:“是固难治也。”间有谨愿者,虽或因主人之言,亦复参以所见,两存而杂治,以故药不效。此世之通患而莫之悟也。 吾平生求医,盖于平时默验其工拙,至于有疾而求疗,必先尽告以所患,使医者了然知患之所在,然后求之诊。虚实冷热先定于中,则脉之疑似不能惑也。故虽中医,治吾疾常愈。吾求疾愈而已,岂以困医为事哉?

大意:诊脉很难这件事,从古到今都困扰着人们。身体虚到极致,有时会出现病邪实盛的症候,同样体内邪气盛实,身体也可能出现虚弱的症状,如果脉象诊断差之毫厘,似是而非,医生给病人治疗后会出现生与死的差异,这便是古往今来所困扰的问题。人病了不能不去就医,但医生当中真正明晓通达脉的人,全天下大概只有一两个人。千里马不常有,天下人也不是都步行;医和、扁鹊这样的名医也不是代代都有,病人也不是白白死掉。只不过是发挥其长处而掩盖其缺点罢了。士大夫阶层经常隐藏自己的疾病去看医生,希望以此来检验医生能力的高低,让医生在茫茫黑暗之中寻找疾病,在似是而非之间辨病之虚实寒热。医生若运气不好没判断正确,始终不肯说自己错了,于是巧妙掩饰自己过错以便保全自己的名声。等到患者到了难以救治的地步,医生便说:“这个病本来就很难治。”其中也有谨慎小心的病人,医生有时会听从他们的意见加以参考,保留两种思路夹杂而治,因而用药就没有效果。这就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没人明白这一点。我一生求医过程中,平时默默检验医生能力的好坏,等到有病求治的时,必定会全部告知医生自己的情况,使医生能清楚明白自己病情信息,这样之后再求医生诊断。于是虚实寒热医生便能在心中先已确定,就算脉象再怎么似是而非也无法迷惑他。因此即使是中等能力水平的医生,治疗我的病也能经常达到痊愈的效果。我的目的是希望病好而已,怎么能给医生制造困难呢?

可以说,苏轼作为一个文人,对脉诊的理解以及病者与医者如何沟通、如何看病就诊有着十分深刻和明智的见解。按照他的语气,恐怕他所在时代能跟他一样想法的患者估计不多吧,不知当今是否还是如古代?

以上是突然想到的东西,但楼主是否是大实有羸状,还需细致的信息加以鉴别。若不是,我的考虑是,用寒则寒,用热则热,寒热相间则腹胀,可责之湿。因为湿遇热为湿热,遇寒为寒湿,寒湿并存则出现困境。所以,可以考虑试试藿香正气液。

再次,从舌象照片来看,舌质很红——若非壮热(脉洪有力),那就是阴虚所致(脉细、数)。舌尖两侧有黑点,若此病迁延日久,必为淤血之患,所以这也是一个信息。

至于这种热是实热还是郁热,或是郁热夹阴虚,还需进一步分辨信息确诊。试药过程中寒热药不可用量峻猛,否则一旦有所差池,治成坏病,就难了。

我既没有大实,也没有至虚。除了大便不正常以及一些伴随症状(比较脚底冷)外,没有特别的不适,能吃能跑,要精神有精神,要力气有力气,昨天刚做了10个俯卧撑。
 
香附,为常用理气药啊,一切需理气的都可以加。又称气病之总司。而我则在你的治法设想中将香附推至40克,立其为君,逍遥方才是辅助,才可能获得我想要的最大效果。

这三四天在吃着成药逍遥丸(逍遥散方),第一天就发现大便色黑味淡,有寒象,于是同时服用少量(大概1/4份)附子理中丸。加了附子理中丸后,虽然大便还是色偏黑味偏淡,但总的来说比较好。头两天肠胃一直很舒服,脚也很暖。但从昨天开始脚有轻微冰感。今早大便偏溏,整个上午腹部有轻微不适感。大概11点的时候吃了一次(今天第1次)逍遥丸,这次稍加大一点点附子理中丸的量。下午开会时脚非常暖和,全身都非常暖。但到晚上(就是现在)脚又稍有冰感。

不知道是这两天吃月饼吃的还是吃附子理中丸吃的,昨晚和今天中午有点难入睡。下午开会时很困,但眼睛很精神,闭不上,有点火扰心神的感觉。

经过两次疏肝理气后,有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不容易热利了。特别是吃了几次逍遥丸后,现在加入附子理中丸也不出现热利了。感觉现在病情变得相对简单了一点。

谢谢老师!

似乎老师在我邻省,如有必要,我抽时间赴老师所在地请老师面诊。
 
老师您说对了,我一向喜欢吃肥肉。倒是一般不喝酒,水果也少吃。
  建立并乐享健康的饮食习惯,调整好心态情绪,病自然就好了。
  不然无论用什么方药,治来治去还是老样子,时好时发。
 
  月饼里的糖和油都很多,甘生湿满,油腻滑肠。
 
  “平衡心理、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才是健康之道。

  每天的膳食搭配及营养摄入量,可以参考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发布(由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指南官网:http://dg.cnsoc.org/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
20160519164035385.jpg
 
这三四天在吃着成药逍遥丸(逍遥散方),第一天就发现大便色黑味淡,有寒象,于是同时服用少量(大概1/4份)附子理中丸。加了附子理中丸后,虽然大便还是色偏黑味偏淡,但总的来说比较好。头两天肠胃一直很舒服,脚也很暖。但从昨天开始脚有轻微冰感。今早大便偏溏,整个上午腹部有轻微不适感。大概11点的时候吃了一次(今天第1次)逍遥丸,这次稍加大一点点附子理中丸的量。下午开会时脚非常暖和,全身都非常暖。但到晚上(就是现在)脚又稍有冰感。

不知道是这两天吃月饼吃的还是吃附子理中丸吃的,昨晚和今天中午有点难入睡。下午开会时很困,但眼睛很精神,闭不上,有点火扰心神的感觉。

经过两次疏肝理气后,有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不容易热利了。特别是吃了几次逍遥丸后,现在加入附子理中丸也不出现热利了。感觉现在病情变得相对简单了一点。

谢谢老师!

似乎老师在我邻省,如有必要,我抽时间赴老师所在地请老师面诊。
还是不见面吧,如手脚冷,将当归推至20克,白术再根据情况推20至40克。到40克后,想冷都难。尽快治好吧,逍遥汤不宜久服,会诱发荨麻疹。
 
还是不见面吧,如手脚冷,将当归推至20克,白术再根据情况推20至40克。到40克后,想冷都难。尽快治好吧,逍遥汤不宜久服,会诱发荨麻疹。
顺便说下,你服药后,那感觉是正常的,在排出宿便等等,理清肠胃。会舒服很多的。祝你生活愉快!
 
很久没来这里了,前段时间大便好了不少,就一直在忙其它的事情,没来得及给各位老师汇报情况。

首先谢谢各位老师的关心和诊断。

前段时间按”刘保医生"老师(下简称刘保老师)的方法疏肝解郁。我这个人比较保守,先是服用成药“逍遥散”,感觉病情大有好转,脚变暖,热利大幅减轻,基本趋于正常。但药不能停,一停就反复,而且我出远门还是得提心吊胆(国庆陪夫人去了趟山西,总体平稳,飞机上比较紧张,中间有一天还出了不太严重的问题)。国庆回来后按照刘保老师的提示,改用汤药,逍遥散加味,加入香附,当归、白术推至20克。全方如下:

香附30 柴胡15 当归20 白术20 白芍15 茯苓15 薄荷6(另放) 炙甘草6 生姜15

服用一付后,感觉比逍遥丸效果后,断续(有时候一付和下一付之间隔了一两天,间隔的一两天之间偶尔服用逍遥丸)服用三付后,除了大便稍溏,感觉基本恢复正常,出门也基本不担心了。于是,就停了一切药,也就三四天吧,前天下午,突然出现热利,大便时肛门明显热感,一天三四次,但是不后重,而且每次便意来时也不十分急迫。又抓了一付药,同时服用香连胶囊,从昨天下午开始慢慢变得平缓,今早还有轻微热感。看来离断根还为时尚早,我还得继续努力,还得靠各位老师多帮忙,谢谢!
 
逍遥汤喝久了,会诱发荨麻疹的。而且逍遥汤也治不好这个疾病。只是一个过渡。整个治疗过程按照我所预判设定,收到相对的效果,前面我已经提过的。
我还是手把手教你吧,首先你要这样思考,当你服过逍遥汤,整个身体比较舒服,获得比较好的效果。那么你就应该想到主方应该没有错的。但舒服过后有反复,那就两种,1,要么剂量不够。2,要么就是方中出现两种力量。汤药里面既有肠胃治好的药,又有令其阻止治好的药。可去生姜,薄荷用15克试试,又是另一种效果……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