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各家学说 凉药生热,热药生寒

阴虚痰阻的病人用药之后,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觉得热,火气上冲,形成类似感冒的症状,有上火口鼻干燥,流涕,喉咙疼,咳嗽咳痰,吐痰的。还有一种是发冷。火气上冲者,清热药力量不足或者祛痰逐淤力量过强。发冷者,反之。
为什么会形成类似感冒的症状呢?
是因为在津液恢复的时候,其携带热量不断的向外扩散,但是多数阴虚痰阻的人体表毛孔闭塞,这就和体表受寒,闭塞毛孔内热冲击毛孔,寒热在体表交争一样,同样的机理所以产生同样的症候。这种时候更应该清热生津!数日便可缓解。之后才会显露出其真正的病因---阴虚火旺。
为什么会发冷呢?
那是因为这种患者再用药之后体内热量重新分布,在加上津液的恢复,向外渐渐消耗了热量所以到达体表的时候就不足以温煦肌肤了。如同叶天士所说“解后胃气空虚,当肤冷一昼夜,待气还自温暖如常也”。
一般来说堵塞严重的患者才会出现发冷的症状。
又过来偷师了。
关于第一种觉得热,从我的感受讲,不像是痰被化开变成了能量而生热,更像是这部分机体的功能恢复后身体耗能上了一个台阶,原先被淤堵的地方可以看做是已经死掉或者半死不活的,已经不能正常工作了,如今疏通开了,这部分就也开始工作,能耗也就增加了,而原先的身体平衡被打破,自然出现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

我是出现了热像,正好体表又有湿,就导致了这个热散不掉的情况,整个下焦湿热严重,又花了几个月来学习如何解决下焦湿热,最后用了赵绍琴的风药方法,效果是很不错,但是这个药散表湿效果好,又出现内里的湿倒是散完了,体表津液过少的问题,又回到了补津液的阶段。

如果当时懂如何正确的散掉郁热,可能就不会走这个弯路了,不过也有好处,搞懂了风药和芳香化湿的用法。
 
又过来偷师了。
关于第一种觉得热,从我的感受讲,不像是痰被化开变成了能量而生热,更像是这部分机体的功能恢复后身体耗能上了一个台阶,原先被淤堵的地方可以看做是已经死掉或者半死不活的,已经不能正常工作了,如今疏通开了,这部分就也开始工作,能耗也就增加了,而原先的身体平衡被打破,自然出现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

我是出现了热像,正好体表又有湿,就导致了这个热散不掉的情况,整个下焦湿热严重,又花了几个月来学习如何解决下焦湿热,最后用了赵绍琴的风药方法,效果是很不错,但是这个药散表湿效果好,又出现内里的湿倒是散完了,体表津液过少的问题,又回到了补津液的阶段。

如果当时懂如何正确的散掉郁热,可能就不会走这个弯路了,不过也有好处,搞懂了风药和芳香化湿的用法。
不敢当! :084:
 
我是一个初学者,请问这算是,正治,反治吗?就像张景仲的热病热药治。
 
说的这个话题,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不可思议。
但是确实是这样的,论坛里面也有说吃温阳剂腹部发冷甚至腹泻的,这就是热药生寒的例子。说明身体并不适合这个热药,反而适合下面的凉药。原理就是本身血热,再加药热,热势过大,敛液成痰(或瘀)阻碍了阳气外达,所以出现表寒或肠胃寒凉。
下面说一说凉药生热,一般来讲,血热的病人多兼有痰瘀,有的是痰湿为主,有的是痰为主兼瘀,所以祛痰化瘀的过程中本身就会产生热,再加身体本来就血热,所以这就是凉药生热的原理了。只要利用好了这个热,还需要去温阳健脾么?人体就是一个高级的利用各种能量的系统,从食物到能量,再到能量的转换,利用,消散,真的很复杂!
因为血热限制了很多偏温性的祛痰化瘀药的使用,所以选用的基本是偏凉性的。
在给亲友治疗的过程中碰到很多这种情况了,有的说我从来不喝凉水,不吃冷饮;但是治到最后还要用到石膏去平衡这个胃热。尤其是腹泻的人,很多人都以为是胃寒,殊不知却是血热痰阻,你清血热化痰,这个痰消失了,血液流行顺畅,自然就不会有胃寒的症状了。这个胃寒实际上仅仅是胃的内壁绒毛的寒凉,并不是真正的胃寒。
请问老师,我服用金水六君煎后上火牙疼是和您说的病理相同吗?
 
江老师:你的这个帖子我挺有兴趣,因为我经常腹痛腹泻,用了热药缓解不明显,始终觉得腹中寒,但你举例的凉药我大部分也用不了,用了腹泻更厉害,所以想请教是什么原因。
 
愿因文中已经说过了,和热药一起用就不对了。
当然和清热药一起用也讲究个配伍比例的问题。
 
江老师:你的这个帖子我挺有兴趣,因为我经常腹痛腹泻,用了热药缓解不明显,始终觉得腹中寒,但你举例的凉药我大部分也用不了,用了腹泻更厉害,所以想请教是什么原因。
你的意思全用凉药吗?我对凉药耐受力极差,像金银花 连翘 牛蒡子 元参 生地 白芍 黄芩 黄连 麦冬 这些都无法用,只要有一味,用量超过3克,肚子就痛。用热药的话虽然不一定有效,但一般不会加重腹痛。
 
你的意思全用凉药吗?我对凉药耐受力极差,像金银花 连翘 牛蒡子 元参 生地 白芍 黄芩 黄连 麦冬 这些都无法用,只要有一味,用量超过3克,肚子就痛。用热药的话虽然不一定有效,但一般不会加重腹痛。
你仔细看看帖子,我说的完全不是这个意思,你的疑问前面已经反复讲过的。
 
你仔细看看帖子,我说的完全不是这个意思,你的疑问前面已经反复讲过的。
江老师,我不是专业人士水平有限,帖子里的内容有些看懂有些看不懂,所以想请问遇到我这样的例子该如何解决?帖子里的有些东西很难琢磨啊
 
热药生热,凉药生寒,占90%以上,此其常。
热药生寒,凉药生热,占10%以下,此其变。
临症不可视变为常,否则必出大错。
老中医,你这说法似乎更符合常理啊。
 
热药生热,凉药生寒,占90%以上,此其常。
热药生寒,凉药生热,占10%以下,此其变。
临症不可视变为常,否则必出大错。
不一定呢!
常与变,变化莫测!有时候变既是常,常亦是变!
人人都囿于常,不查其变,也只能是世俗之医!
名医的凤毛麟角就已经说明了知其常还得查其变!
 
最后编辑:
不一定呢!
常与变,变化莫测!有时候变既是常,常亦是变!
人人都囿于常,不查其变,也只能是世俗之医!
名医的凤毛麟角就已经说明了知其常还得查其变!
江老师你给讲讲我这情况怎么实际用药吧,我马上测试一下!
 
江老师你给讲讲我这情况怎么实际用药吧,我马上测试一下!
还是别试药了,很复杂的,如果不是全盘考虑并不一定管用。
可以参阅本贴第7页,124楼,125楼建议。
 
说到医理中的常与变,知常达变,正好看到《内经》的刺志论,: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

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帝曰:如何而反?

岐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

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此谓反也。

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

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

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

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你给翻译翻译这段江老师,谢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