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各家学说 凉药生热,热药生寒

由此可知,中医其实还包括一个结构物理学
冲冷水澡,当时是 解热了,但是也因为冷水的刺激而使毛孔闭塞,人体的热散不出来就会郁积于里,仅仅是冷水的刺激皮肤就大部分热是郁积于皮下,一遇外热,毛孔张开,热随汗出不顺畅就会产生疹痒也会发烫,就是热量大出的表现。
皮肤是散热的最大通道,有内热的时候能到达皮肤使人体散热通道恢复正常才是事半功倍的。
一般来讲痒是有风,和自然界的风产生的原理一样,就是温度的不均衡,看来你的体质一直是这样的。
 
凉药清肃上焦,则炎上之心火返归下焦,下焦有火则热生;
热药涌动下焦,则沉降之肾水升浮上焦,上焦有水则寒生;
水火升降于三焦,生温热寒凉;
短短几字,道尽中医之妙!
 
由此可知,中医其实还包括一个结构物理学
我认为物理学不能完全解释中医,(虽然我是物理专业的),物理学基本上是确定的东西,有很多有严密的数学逻辑,中医充满了辨证,
不过物理学可以为中医服务,做为研究工具或手段之一
 
我认为物理学不能完全解释中医,(虽然我是物理专业的),物理学基本上是确定的东西,有很多有严密的数学逻辑,中医充满了辨证,
不过物理学可以为中医服务,做为研究工具或手段
我表达没有概念也比较模糊,就是把物理学(结构、温度、液体、湿度、压力等物理学范畴)当做中医的研究工具和手段,对中医治疗的过程进行抽象,这样中医更容易被大家理解和实践。
 
海鱼太咸,用盐水泡能更快的变淡,用淡水泡反而变淡慢。 道理很简单,并不值得深究。 这样也理解不了的话,学医就是害人害已。
 
关于凉药生热的现象,我自己吃药就遇到过。有一次,我用了大量清热滋阴的药,不但没有把热清掉,反而感觉火更重,嘴唇上还起泡泡。
 
热药生寒,我自己没有体会过,但见过。出现此等现象的人,基本上是气血比较虚弱的人。
 
对于气血比较虚弱的人,如果只用辛散之品而不补,吃后就会出现更加怕冷的感觉。
 
最后编辑:
本论坛有一个侨居加拿大的华人朋友 ,她自己是医生,说过她自己服用辛散之品而生寒的体验。她在论坛的昵称记不起了,那个帖子的标题也记不起了。
 
关于凉药生热的现象,我自己吃药就遇到过。有一次,我用了大量清热滋阴的药,不但没有把热清掉,反而感觉火更重,嘴唇上还起泡泡。
  
  凉药生热的原因是:
  证候热得太过,一方面阳盛伤阳、壮火食气,另一方面热极生厥、热郁内于。
  而汤药凉得不够,相当于给过热的电动机稍稍降温,其输出功率反而变大了。
  同时因郁热散发出来表现为体表的明显症状(嘴唇起泡)所以感觉火更大了。
  
 
  
  上火了来付[三黄石膏汤]肯定不会“凉药生热”:
  黄连30克、黄芩30克、大黄30克、生石膏100克。
  
 
这个药喝下去,能扑灭熊熊烈火:014:
  
  那可不一定,得看是什么样的人,有人喝的剂量比这个还重,用了21天(21剂)才扑灭了一半,
  于是药量减半继续扑,到两个月时大概扑灭了九成,改成丸药(剂量更小)继续长期扑,以防复燃。

  仝小林教授治疗:糖尿病(火毒内盛证)验案:[三黄白虎汤]加味
  黄连90克,黄芩60克,生大黄6克,生石膏60克,知母60克,半夏9克,瓜蒌仁30克,生山楂30克,干姜12克,连服21剂
  黄连30克,生石膏30克,知母30克,天花粉30克,葛根30克,生大黄3克,水蛭粉9克,干姜6克,接着服至2个月,后改丸药

仝小林教授[小陷胸汤]和[三黄白虎汤]加味治疗糖尿病痰热互结和火毒内盛证案例snap00011.jpg



  这些人的火是有长期能源支撑的,一日三餐顿顿暴食,这么多“原油”下肚,“井口”的大火自然难灭,不用重剂起不了沉疴!

  其实中医下重剂的这点本事根本算不上什么,对于这种长期狂吃,体重暴表的人,西医会祭出一个“大杀器:胃旁路手术(把胃大部分切除,只保留50-100毫升的容积)”,直接把他们吃饭的“家伙什”给“端掉”。

  有人切下来的胃可能有10多斤重:


西医减重降糖控制食欲的“大杀器”:“胃旁路手术(割胃)”snap00001.jpg


西医减重降糖控制食欲的“大杀器”:“胃旁路手术(割胃)”snap00002.jpg


西医减重降糖控制食欲的“大杀器”:“胃旁路手术(割胃)”snap00003.jpg


西医减重降糖控制食欲的“大杀器”:“胃旁路手术(割胃)”snap00004.jpg


西医减重降糖控制食欲的“大杀器”:“胃旁路手术(割胃)”snap00005.jpg


新闻调查:向肥胖宣战.jpg
  
 
名家用药独特而大胆,一般人不敢。
还有李可,用附子动辄几百克,一般人哪敢?
 
名家用药独特而大胆,一般人不敢。
还有李可,用附子动辄几百克,一般人哪敢?
谢谢关注,我这儿说的是温病,前文有再三提醒。
要讨论附子,论坛多的是帖子,不用在这儿说了!
 
  
  那可不一定,得看是什么样的人,有人喝的剂量比这个还重,用了21天(21剂)才扑灭了一半,
  于是药量减半继续扑,到两个月时大概扑灭了九成,改成丸药(剂量更小)继续长期扑,以防复燃。



  这些人的火是有长期能源支撑的,一日三餐顿顿暴食,这么多“原油”下肚,“井口”的大火自然难灭,不用重剂起不了沉疴!

  其实中医下重剂的这点本事根本算不上什么,对于这种长期狂吃,体重暴表的人,西医会祭出一个“大杀器:胃旁路手术(把胃大部分切除,只保留50-100毫升的容积)”,直接把他们吃饭的“家伙什”给“端掉”。

  有人切下来的胃可能有10多斤重:


完全的不知所云!
你最好不要在这捣乱!
 
热药伤津,津可载气,津伤则阳气伤而显出寒证。此热郁于内也。
凉药化瘀而行津液,阳气载而郁热出,此热乃外达也。
 
最后编辑:
热药伤津,津可载气,津伤则阳气伤而显出寒证。此热郁于内也。
凉药化瘀而行津液,阳气载而郁热出,此热乃外达也。
这话到是不难理解。
热是里症,寒是表症。 这时候先攻里,还是先解表。 这个里热又如何判断热在哪呢?
 
这话到是不难理解。
热是里症,寒是表症。 这时候先攻里,还是先解表。 这个里热又如何判断热在哪呢?
不是伤寒体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