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10
- 帖子
- 328
- 获得点赞
- 3
- 声望
- 18
十七、大制不割“一人一宇宙,一物一太极”
现代量子力学已经证明:质量与能量守恒,物质是能量高度集中分布的存在形式,空间是能量相对均匀、相对连续的分布形式,空间的拓扑性质和度量性都依赖于其能级的高低和分布,在微观尺度上,由于能量的量子化,微观空间变成分立的(即空间量子化),一个空间点消失,在另一点延迟出现的飞跃过程。微观空间的维象为零维,在空间模型中,坐标只有一个(0-1维)。当微观粒子质量等于0或趋向于0,决定了它们本身的维象必定趋向于0或等于0,这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想象的某个质点,而是一种全方位的,具有无穷穿透性的虚空【无穷/N维】。一种周围约束条件为零的自由自在。吸引一切和排斥一切的性质就是其维象趋于0的具体表现。爱因斯坦、牛顿等人寻找负质量、假设的无限凹,无限凸【小而无内,大而无外】结构模型就是它们的写照。
现代前卫量子力学理论认为:/宇宙是一个无穷维度(N维度)构成的有机整体,是无数低维度的量子活动【相对闭合的-弦】构成的一个N维度的全息整体【一】。任何低维度的信息都是其高维度整体信息的投射。反之,任何低维度的一个质点【闭弦】都具有其高维度整体信息的全部投射。这现代量子力学的弦理论-‘宇宙整体全息’思想就是当代中医‘生物全息律’的理论支柱。
量子力学在数学上是用无穷维/N维空间描述的,数学描述已经证明无穷维空间客观存在,然而又非常抽象(看不见找不到),只能靠人脑的智力去体会。因为任何人都可以体会到:自己的意识活动常常是从一种状态跳到另一种状态(如梦中的时间变量),所有这些状态都是高激发态【高次元】具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内容,类似于量子力学的能级跃迁。所以借用量子场论及超弦振动理论,意识【自性】是人类跨越三维进入N维‘宇宙整体全息’的有效途径。
北京大学佘振苏、倪志勇教授认为:“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来自真空,它们本来处于一种量子耦合态,只是长期的演化使这种耦合态启现高度复杂的结构。可以设想,在宇宙大爆炸的惯性作用下,所有粒子【量子】在空间彼此分离后,彼此之间仍然保持着一些耦合关系,随着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增加,这种初始状的量子耦合关系被淹没了。但是,所有粒子的信息以及粒子之间相互耦合的关系信息,仍然被存储到了巨大的量子真空之中。作为量子真空中涌现的结构——道,万物之母永远珍藏着事物诞生初期的信息。”
1】‘一人一宇宙’‘一物一太极’的整体平等全息性:
中国古代圣贤认为,宇宙天地是一个大的太极模型,万物/生命体都是一个小宇宙/小的太极模型,即所谓‘一人一宇宙’‘一物一太极’。同理,《华严经》认为:“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平等性】”。《涅槃经》认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双异。”每个个体都有佛性【整体性】,都自性具足能够成佛【全息性】。
《大乘起信论》认为:自性体大,宇宙万有,形形色色,包括生命与意识在内都离不开此真空平等之性【质量--整体平等性】;自性相大,具足无量无边映序功德,不显形相【能量--功德无量性】;自性用大,能生出一切智慧,既能认识自己内心,又能认识外部世界【信息--智慧全息性】。《大乘起信论》:“自性离诸名相,毕竟平等,不可破坏【宇宙终极实体】”;自性与大道相通,大道无边,不可名状,自性隐微,很难阐明【“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自性内心与外物相遇,自然契合。《易经》“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礼记》“清明在躬,其志如神”。现代前卫科学家据此:本来平等性,功德无量性,大智无边性,三性合一为:整体全息生成法;从而开展对生命与宇宙统一的研究;自性与自然统一的研究;意识场与物理场统一的研究;生物学与物理学统一的研究;自然科学与生命科学统一的研究……。
2】佛心的真谛就是整体性/全息性/平等性:
用佛性的圆满无缺解释:大到地球/小到基本粒子,一切自然存在都是和谐共存整体。其中每一种存在都是组成这一整体的元素,从这一层面上,谁都不同程度地代表着整体;然从更高层角度看,谁也不能完全代表整体效果。就整体而言,是与不是都没有错,问题是你从哪一层次【维度】理解,在不同层次【维度】的理解,佛经用“瞎子摸象”的故事比喻(眼睛看到的象是三维投影,瞎子摸到的象是二维投影)。整体一的N维度,事实上,除非你身临其境的体验/观察……,否则很难把握分寸。故道家有天地人之别(天道N维度“德蓄之”;地道三维“物形之”;人道N-1维“势成之”);儒家有小人/君子/圣人之分(小人“唯自己”,圣人“利天下”,君子“道中庸”),释迦有佛/魔之说(N维整体全息层面为“佛”,下维物质层面为“魔”)。佛性的圆满亦复如此,【高维度/整体全息】善恶美丑,真假,正邪复合一体,但又非善/非恶/非美/非丑/非真/非假/非正/非邪,她是1+(-1)=0。玄乎?妙乎?尤胜于此。【高维度/整体全息】即想通过解剖/分析或割裂事物的方法来认识整体常常会是错误的,其结果常犹如盲人摸象。相对整体而言,即使是佛经语言文字也难免挂一漏万,所以古代禅师父母公案,想以此传递佛法的真谛--整体性,类似道家大制不割的整体生成法。
3】《道德经》神乃枢机,大制不割的整体生成法:
‘神乃枢机、极一而治’:道者量子之【妙理】,德/理者量子秩序使然【用】。道之微粒‘几’【基本粒子】,在甲骨文中通‘机’【微观粒子运动的排列组合秩序构成信息】‘机’又通‘化’【信息主导控制着事物的变化发展为之神,故有“神乃枢机”】,‘化’又通‘变’【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皆由此而‘化’】,以致【量子】‘道一’成了至广大而尽极微无所不囊括学问的‘肇基化元’神之化道,因为神乃枢机【量子涨落】,所以“神为本,极一而治”【生物全息律】。
整体宏观生成“28章/朴【粒子】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圣人发挥官长作用/统筹‘器’的差异/特色。整体微观生成“32章/道常无名,朴【粒子】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之自宾。”侯王守神=守道/万物自动进入主客一体,道归于一/整体生成。其宏观与微观统一的特点:
①整体生成的关键在于认识把握人的整体性。人的整体性关键在于认识人是形于神(主客观)的统一,进而看到精神的主导作用。
②把整体提升到精神生成层次,才能使整体从被动构成论转换为主动生成论。
③自然科学过于强调知识的客观性,常把知识的主观性交由人文科学思辨与应用。自然科学发展:拉普拉斯妖/麦克斯韦妖/哈肯妖/金吾伦的设想和假说已经说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界限已经模糊。
④仅有科学之名而没有科学精神“官长”“侯王”之主宰,缺失灵魂的科学本身就是不完整的,唯有加入科学精神【量子涨落】这一科学技术的灵魂,才是科学的整体生成论。
4】《道德经》体用不二,合而为一的整体生成法:
《道德经》“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见前),其体用关系:分而有三,合而为一:
①体用枢机,两极相合,合而为一;“舒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②体用相和,两极相通,合而为一;微观宏观统一,客观主观统一,形神合一,人神合一,天人合一;合一就是太极图。
③体用不二,一以贯之;空有一如,世间法与出世法不二,老子论一以道之‘用’为义。(注:言有妙理之‘用’以扶具‘体’,则是‘道’。道为合一,古之一者,今之【生物全息律】。)
(又:细察古人谈‘一’,其有‘大、中、小’区别:‘大一’者太极图/整体电磁波;‘中一’者【一气周流之用/气】妙理/量子和谐,小一者微粒几/量子即是,分之为‘体用’,合之为道、为一、为太极。)
5】《黄帝内经》的整体全息生成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以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谿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各有经纪,内外之应,皆有表里…”给出了一个联系天地六合、汇通藏府表里、沟通身体内外、随同阴阳变化、统一时空位能的生命系统运动模型,一种模拟地球的生命系统【量子仿生学】的太极模型。可以说中医学的全部内容,从认识自然、解释、适应自然和能动地掌握自然规律性,到认识人体、解释人体、认识疾病与健康的规律性、能动地使人体适应自然规律而得到健康长寿,无一例外的都在使用这一太极模型,中医核心【太极/量子】学问。
《素问/至真要大论》天地之大纪,人神通应也…此道之所主,工所疑也。
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弗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素问/标本病大论》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
《素问/气交变大论》象见高下应其一也,故人亦应之。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粗守形,上守神。
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事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6】“大制不割,极一而治”的中医整体全息观:
先贤言:“不谋天下者,不足以谋一城”;今人言:“不协调整体者,不足以治局部”。围绕着整体全息:
《道德经》有言:“普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反之“离一失中,则不和不通,天地不通,则贻害无穷。”按照《内经》之义:通“一”即是通“神”,得“神”亦即“得道”。《黄帝内经》:“拨度奇恒,道归于一”(调正系统网络阴阳的宗旨,在于整体系统量子和谐)“循生生之具,谋天人合德。”(用各种各样方法,达到多层次的系统量子生态和谐)是中医治病的最高宗旨。
明代名医张介宾自号“通一子”,把“一”看作汇通儒释道医之本,其注解《素问/移精变气论》治则时曰:“一之为道大矣【整体】,万事万物之原也【几】。易曰:天一生水。尧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用】。老子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释氏曰:一生万法,万法归一。庄子曰:通于一而万事毕。邵子曰:天向一中分造化。素问/至真要等论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曰:治之极于一【大制不割】,其道皆同也。故人能得一【全息】,则宇宙在乎手,人能知一【全息】,则万化归乎心。一者本也【量子】,因者【量子源头】所因也,得其所因【量子规律】,何所而不得也。”
6】中医理论循此而前科学、超科学性:
循此整体生成法【生物全息律】,中医由“病之于内,形之于外”而“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中医从诊断--望闻问切到治疗--针灸穴位、推拿用药…体诊、手诊、足诊、头诊、眼诊、鼻诊、耳诊、舌诊……鲜有不宗此整体性“生物全息律”原则。因为“生物全息”不能形而下器证,当今仍有少数狭隘科学主义者仍在诟病“生物全息律”不科学,但面对大量正面的经验事实,几千年指导临床实践颇有成效、几近“公理”的理论/方法,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被当代前卫量子力学的弦理论所佐证,并大有领导当今前卫科学新潮流之势。请问倘若其还不能入现代实证/器证科学之法眼,那么说一句前科学、超科学是否过分?!!!
钱学森说:(大意)“就系统控制思想而言,西医还处于幼年时期,过几百年才能到系统论,再过几百年才能到中医的整体论。”“中医整体论要是真正搞清楚了以后,要影响整个现代科学技术,总结了以后,要改造现在的科学技术,要引起科学革命。……从这一点上看,中医理论是前科学(超前科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是否过分?!!!
现代量子力学已经证明:质量与能量守恒,物质是能量高度集中分布的存在形式,空间是能量相对均匀、相对连续的分布形式,空间的拓扑性质和度量性都依赖于其能级的高低和分布,在微观尺度上,由于能量的量子化,微观空间变成分立的(即空间量子化),一个空间点消失,在另一点延迟出现的飞跃过程。微观空间的维象为零维,在空间模型中,坐标只有一个(0-1维)。当微观粒子质量等于0或趋向于0,决定了它们本身的维象必定趋向于0或等于0,这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想象的某个质点,而是一种全方位的,具有无穷穿透性的虚空【无穷/N维】。一种周围约束条件为零的自由自在。吸引一切和排斥一切的性质就是其维象趋于0的具体表现。爱因斯坦、牛顿等人寻找负质量、假设的无限凹,无限凸【小而无内,大而无外】结构模型就是它们的写照。
现代前卫量子力学理论认为:/宇宙是一个无穷维度(N维度)构成的有机整体,是无数低维度的量子活动【相对闭合的-弦】构成的一个N维度的全息整体【一】。任何低维度的信息都是其高维度整体信息的投射。反之,任何低维度的一个质点【闭弦】都具有其高维度整体信息的全部投射。这现代量子力学的弦理论-‘宇宙整体全息’思想就是当代中医‘生物全息律’的理论支柱。
量子力学在数学上是用无穷维/N维空间描述的,数学描述已经证明无穷维空间客观存在,然而又非常抽象(看不见找不到),只能靠人脑的智力去体会。因为任何人都可以体会到:自己的意识活动常常是从一种状态跳到另一种状态(如梦中的时间变量),所有这些状态都是高激发态【高次元】具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内容,类似于量子力学的能级跃迁。所以借用量子场论及超弦振动理论,意识【自性】是人类跨越三维进入N维‘宇宙整体全息’的有效途径。
北京大学佘振苏、倪志勇教授认为:“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来自真空,它们本来处于一种量子耦合态,只是长期的演化使这种耦合态启现高度复杂的结构。可以设想,在宇宙大爆炸的惯性作用下,所有粒子【量子】在空间彼此分离后,彼此之间仍然保持着一些耦合关系,随着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增加,这种初始状的量子耦合关系被淹没了。但是,所有粒子的信息以及粒子之间相互耦合的关系信息,仍然被存储到了巨大的量子真空之中。作为量子真空中涌现的结构——道,万物之母永远珍藏着事物诞生初期的信息。”
1】‘一人一宇宙’‘一物一太极’的整体平等全息性:
中国古代圣贤认为,宇宙天地是一个大的太极模型,万物/生命体都是一个小宇宙/小的太极模型,即所谓‘一人一宇宙’‘一物一太极’。同理,《华严经》认为:“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平等性】”。《涅槃经》认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双异。”每个个体都有佛性【整体性】,都自性具足能够成佛【全息性】。
《大乘起信论》认为:自性体大,宇宙万有,形形色色,包括生命与意识在内都离不开此真空平等之性【质量--整体平等性】;自性相大,具足无量无边映序功德,不显形相【能量--功德无量性】;自性用大,能生出一切智慧,既能认识自己内心,又能认识外部世界【信息--智慧全息性】。《大乘起信论》:“自性离诸名相,毕竟平等,不可破坏【宇宙终极实体】”;自性与大道相通,大道无边,不可名状,自性隐微,很难阐明【“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自性内心与外物相遇,自然契合。《易经》“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礼记》“清明在躬,其志如神”。现代前卫科学家据此:本来平等性,功德无量性,大智无边性,三性合一为:整体全息生成法;从而开展对生命与宇宙统一的研究;自性与自然统一的研究;意识场与物理场统一的研究;生物学与物理学统一的研究;自然科学与生命科学统一的研究……。
2】佛心的真谛就是整体性/全息性/平等性:
用佛性的圆满无缺解释:大到地球/小到基本粒子,一切自然存在都是和谐共存整体。其中每一种存在都是组成这一整体的元素,从这一层面上,谁都不同程度地代表着整体;然从更高层角度看,谁也不能完全代表整体效果。就整体而言,是与不是都没有错,问题是你从哪一层次【维度】理解,在不同层次【维度】的理解,佛经用“瞎子摸象”的故事比喻(眼睛看到的象是三维投影,瞎子摸到的象是二维投影)。整体一的N维度,事实上,除非你身临其境的体验/观察……,否则很难把握分寸。故道家有天地人之别(天道N维度“德蓄之”;地道三维“物形之”;人道N-1维“势成之”);儒家有小人/君子/圣人之分(小人“唯自己”,圣人“利天下”,君子“道中庸”),释迦有佛/魔之说(N维整体全息层面为“佛”,下维物质层面为“魔”)。佛性的圆满亦复如此,【高维度/整体全息】善恶美丑,真假,正邪复合一体,但又非善/非恶/非美/非丑/非真/非假/非正/非邪,她是1+(-1)=0。玄乎?妙乎?尤胜于此。【高维度/整体全息】即想通过解剖/分析或割裂事物的方法来认识整体常常会是错误的,其结果常犹如盲人摸象。相对整体而言,即使是佛经语言文字也难免挂一漏万,所以古代禅师父母公案,想以此传递佛法的真谛--整体性,类似道家大制不割的整体生成法。
3】《道德经》神乃枢机,大制不割的整体生成法:
‘神乃枢机、极一而治’:道者量子之【妙理】,德/理者量子秩序使然【用】。道之微粒‘几’【基本粒子】,在甲骨文中通‘机’【微观粒子运动的排列组合秩序构成信息】‘机’又通‘化’【信息主导控制着事物的变化发展为之神,故有“神乃枢机”】,‘化’又通‘变’【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皆由此而‘化’】,以致【量子】‘道一’成了至广大而尽极微无所不囊括学问的‘肇基化元’神之化道,因为神乃枢机【量子涨落】,所以“神为本,极一而治”【生物全息律】。
整体宏观生成“28章/朴【粒子】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圣人发挥官长作用/统筹‘器’的差异/特色。整体微观生成“32章/道常无名,朴【粒子】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之自宾。”侯王守神=守道/万物自动进入主客一体,道归于一/整体生成。其宏观与微观统一的特点:
①整体生成的关键在于认识把握人的整体性。人的整体性关键在于认识人是形于神(主客观)的统一,进而看到精神的主导作用。
②把整体提升到精神生成层次,才能使整体从被动构成论转换为主动生成论。
③自然科学过于强调知识的客观性,常把知识的主观性交由人文科学思辨与应用。自然科学发展:拉普拉斯妖/麦克斯韦妖/哈肯妖/金吾伦的设想和假说已经说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界限已经模糊。
④仅有科学之名而没有科学精神“官长”“侯王”之主宰,缺失灵魂的科学本身就是不完整的,唯有加入科学精神【量子涨落】这一科学技术的灵魂,才是科学的整体生成论。
4】《道德经》体用不二,合而为一的整体生成法:
《道德经》“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见前),其体用关系:分而有三,合而为一:
①体用枢机,两极相合,合而为一;“舒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②体用相和,两极相通,合而为一;微观宏观统一,客观主观统一,形神合一,人神合一,天人合一;合一就是太极图。
③体用不二,一以贯之;空有一如,世间法与出世法不二,老子论一以道之‘用’为义。(注:言有妙理之‘用’以扶具‘体’,则是‘道’。道为合一,古之一者,今之【生物全息律】。)
(又:细察古人谈‘一’,其有‘大、中、小’区别:‘大一’者太极图/整体电磁波;‘中一’者【一气周流之用/气】妙理/量子和谐,小一者微粒几/量子即是,分之为‘体用’,合之为道、为一、为太极。)
5】《黄帝内经》的整体全息生成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以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谿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各有经纪,内外之应,皆有表里…”给出了一个联系天地六合、汇通藏府表里、沟通身体内外、随同阴阳变化、统一时空位能的生命系统运动模型,一种模拟地球的生命系统【量子仿生学】的太极模型。可以说中医学的全部内容,从认识自然、解释、适应自然和能动地掌握自然规律性,到认识人体、解释人体、认识疾病与健康的规律性、能动地使人体适应自然规律而得到健康长寿,无一例外的都在使用这一太极模型,中医核心【太极/量子】学问。
《素问/至真要大论》天地之大纪,人神通应也…此道之所主,工所疑也。
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弗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素问/标本病大论》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
《素问/气交变大论》象见高下应其一也,故人亦应之。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粗守形,上守神。
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事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6】“大制不割,极一而治”的中医整体全息观:
先贤言:“不谋天下者,不足以谋一城”;今人言:“不协调整体者,不足以治局部”。围绕着整体全息:
《道德经》有言:“普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反之“离一失中,则不和不通,天地不通,则贻害无穷。”按照《内经》之义:通“一”即是通“神”,得“神”亦即“得道”。《黄帝内经》:“拨度奇恒,道归于一”(调正系统网络阴阳的宗旨,在于整体系统量子和谐)“循生生之具,谋天人合德。”(用各种各样方法,达到多层次的系统量子生态和谐)是中医治病的最高宗旨。
明代名医张介宾自号“通一子”,把“一”看作汇通儒释道医之本,其注解《素问/移精变气论》治则时曰:“一之为道大矣【整体】,万事万物之原也【几】。易曰:天一生水。尧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用】。老子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释氏曰:一生万法,万法归一。庄子曰:通于一而万事毕。邵子曰:天向一中分造化。素问/至真要等论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曰:治之极于一【大制不割】,其道皆同也。故人能得一【全息】,则宇宙在乎手,人能知一【全息】,则万化归乎心。一者本也【量子】,因者【量子源头】所因也,得其所因【量子规律】,何所而不得也。”
6】中医理论循此而前科学、超科学性:
循此整体生成法【生物全息律】,中医由“病之于内,形之于外”而“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中医从诊断--望闻问切到治疗--针灸穴位、推拿用药…体诊、手诊、足诊、头诊、眼诊、鼻诊、耳诊、舌诊……鲜有不宗此整体性“生物全息律”原则。因为“生物全息”不能形而下器证,当今仍有少数狭隘科学主义者仍在诟病“生物全息律”不科学,但面对大量正面的经验事实,几千年指导临床实践颇有成效、几近“公理”的理论/方法,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被当代前卫量子力学的弦理论所佐证,并大有领导当今前卫科学新潮流之势。请问倘若其还不能入现代实证/器证科学之法眼,那么说一句前科学、超科学是否过分?!!!
钱学森说:(大意)“就系统控制思想而言,西医还处于幼年时期,过几百年才能到系统论,再过几百年才能到中医的整体论。”“中医整体论要是真正搞清楚了以后,要影响整个现代科学技术,总结了以后,要改造现在的科学技术,要引起科学革命。……从这一点上看,中医理论是前科学(超前科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是否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