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守神法”条文解读(十九)
44.调气在于终始一者,持心也。——《灵枢.小针解第三》
解读:
《灵枢》这部书有很多别名:《九卷》、《针经》、《九灵》、《九虚》。此书的内容到北宋已经残缺不全了,宋元祐八年高丽派使节出使中国,进献《黄帝针经》九卷,内容完整。现在流行的《灵枢经》就是以高丽藏本为底本简加校勘而成的。
这段历史真是奇妙,由此可见文化交流之重要。很多本国的典籍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流传下来,却因为早期的文化交流流传到国外,最后又从国外流传回国。像清代从日本发现并传回国内的《黄帝内经太素》,也是这种情况。其中得失之间,正应了《老子》的话: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工守神”,原作“上守神”,这里从刘恒如先生之说,考其他篇目中多有“粗”与“工”对举之文,如“顺者为工,逆者为粗”、“粗之所不见,良工之所贵”、“故论不知三虚,工反为粗”可证。下文“工守机”与此同。
“粗守形,工守神……粗守关,工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
“关”,原义是门、关口,或者秤、准则。这里的“关”,与“形”同类,泛指固定的部位和穴位,或者治疗方法。
“机”,原指弓弩的发动装置,引申为事物变化的关键、隐微的征兆和迹象,也有机会、时机的意思。在这里与“神”同类,泛指变化的、隐微的气机和征兆。
“不离其空”的“空”,我认为有两层意思,一是孔,孔穴、穴位的意思,人体气机的运动变化虽隐微难见,但也并非无迹可寻,仍有一定的规律和相对固定的部位可以察知。二是心的放空、清净的意思。气机的变化和征兆的出现,需要医者在心放空的清净状态下,才能敏锐地感知到。
这段话是说:低水平的医生在治病时,往往眼中看到的都是疾病的表象,注意力也放在固定的穴位、固定的治疗方法上。就像一个笨拙的弓箭手,肢体动作僵硬,精神绷得紧紧的,手持弓弩,张弓拉弦,四处寻找目标,这样的结果往往是错失目标或发而不中。
而一个高明的医生,心神清净专一,而又灵活敏锐,可以准确地察知疾病的状态和本质,能在恰当的时机,运用最合适的方法解决疾病。就像一个神箭手,总是从容不迫,气定神闲,永远处于放松的状态,能够敏锐地觉察到目标出现的隐微征兆,动作灵活而迅速地做出反应,箭无虚发,准确中的!
针刺的目的在于调气,调气的关键在于持心。心的境界,决定了针的境界。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