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医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

  “大便偏干,食欲比前差”,我觉得可能是寒积,白芍用量40克有点大了。
  无论是《金匮要略》中的[桂枝芍药知母汤],还是张锡纯的[加味黄五味汤],均是以辛温药“扶阳气”为主;芍药用量均在9-15克之间;生姜用量均较大(分别为五两、五片)。
  张氏方中黄芪用量虽大(30克),但未再用威灵仙和防风等引气血走体表及四肢的药。
  而老师3月13日方中,寒凉药用量较大:白芍40克、知母6克、秦艽10克;引气血走体表及四肢的药用量也较大:防风10克、秦艽10克、黄芪30克、威灵仙10克;主要的“扶阳气”药用量较小:附片10克、桂枝6克、生姜三片。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四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20克),甘草二两芍药三两(9克),知母四两。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分三服。(《金匮要略》)
  [加味黄五物汤]生箭(一两)于术(五钱)桂枝尖(三钱)广陈皮(三钱)生姜(五片)当归(五钱)生杭芍(五钱)(15克)秦艽(三钱)热者加知母,凉者加附子,脉滑有痰者加半夏。(《医学衷中参西录》)


  我尝试分析了芍药的几个主要功效和药证:
  一、缓急止痛,用于“挛急证”,如[芍药甘草汤]
  二、补养阴血,用于“血虚证”,如[胶艾汤]
  三、活血利水,用于中下焦水湿血瘀诸证:1、“腹满证”,如[桂枝加芍药汤];2、“血瘀证”,如[桂枝茯苓丸];3、“水血互结证”,如[当归芍药散]

  芍药虽然主里证,但里证的病位虚实也分上与下、胸和腹,因此芍药在经方中的运用有一个特点:
  一、腹实重用芍药(活血利水):如用于“腹满时痛”的[桂枝加芍药汤]和用于“大实痛”的[桂枝加大黄汤],两方中芍药均用6两,是桂枝的两倍
  二、腹虚胸满气上冲者忌用芍药:如《伤寒论》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促,一作纵)、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第22条、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促脉与王叔和《脉经》中的促脉不同,不是数脉的意思,而是“寸浮而关尺皆沉”,主表证未解、气上冲、胸满腹虚,所以要去芍药。)

  老师3月13日方中已有较大剂量引气血走表的药,分流了内脏的气血,腹部已虚。
  又重用白芍40克强力活血利水,引肠胃血水入肝,而患者两寸脉皆沉细,心肺阳气不足,无足量的气血输布和濡润肠胃,这有可能是引起“大便偏干,食欲比前差”的一个因素。

  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很可能有失偏颇,不对之处望陈老师,及各位路过的老师指正。

  [桂枝芍药知母汤]和张锡纯的[加味黄五味汤]均为治历节病的专方,两方相比较:虽然扶阳、补气各有侧重,但都把握了慢性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病阳气虚、邪气实的本质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身体极瘦之人必阴血大虚,但血虚非因失养,而是因为邪盛,所以仲师组方以附姜桂等扶阳气、麻黄防风等发散风邪的药为主,于阳中求阴,祛邪实而救正虚
  类风湿骨关节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过敏、亢进而伤及自身。雷公藤口服有剧毒,但疗效很好,因为它是免疫抵制剂(见下面截图)。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都与血液、造血相关,直接滋阴补血可能不仅因邪实阻碍而收效甚微,还有可能激发免疫。这两个治历节病的专方都是走的扶阳气、祛实邪的路线,其中小剂量白芍(9-15克)的主要作用可能不是补养阴血,而是缓解肢节挛急。肢节寒痹,胸中易生郁热,用知母一方面清解心中烦热,另一方面以其寒滋,配合芍药一起,牵制热药、风药的温燥

刚才查阅了刘渡舟教授的《金匮要略诠解》
与我的分析基本一致:
“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病本质为阳虚邪实、当扶阳祛邪以救正虚、芍药知母主要不是滋阴补血而是牵制温药之燥性”

他列举的案例,所用剂量比黄煌教授给出的常用剂量要小一些,供陈老师参考:

[桂枝芍药知母汤]1--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jpg
[桂枝芍药知母汤]2--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jpg
 
刚才查阅了刘渡舟教授的《金匮要略诠解》
与我的分析基本一致:
“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病本质为阳虚邪实、当扶阳祛邪以救正虚、芍药知母主要不是滋阴补血而是牵制温药之燥性”

他列举的案例,所用剂量比黄煌教授给出的常用剂量要小一些,供陈老师参考:

浏览附件83439 浏览附件83440
谢谢老师的指导,等待患者服药后情况再作调整。
 
谢谢老师的指导,等待患者服药后情况再作调整。
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非常感谢陈老师直播此案,让大家受益良多,
在不断的查阅资料文献、分析病情反馈的过程中,
逐渐加深了对类风湿骨节病病因病机及辨证用药的认识。
 
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非常感谢陈老师直播此案,让大家受益良多,
在不断的查阅资料文献、分析病情反馈的过程中,
逐渐加深了对类风湿骨节病病因病机及辨证用药的认识。
梦老师说得好,愿我们一道为解除患者病痛而努力。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遇寒冷加重,大风天气更加难受,乃少阴表证;
饮食、二便尚可,无里证;
舌淡白少苔,舌边有齿印,太阴水湿雍滞之象;
六脉沉弦细,此处沉主水,弦此处当主寒,细此主疼痛、痰饮、湿邪,同时主虚。
伤寒有云:“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
又云“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因此当视为少阴表虚携太阴里饮,仍属痹症,建议桂枝附子汤合真武汤(桂枝加附子汤加白术茯苓)。
若手足寒,当以附子汤为主。
 
最后编辑: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遇寒冷加重,大风天气更加难受,乃少阴表证;
饮食、二便尚可,无里证;
舌淡白少苔,舌边有齿印,太阴水湿雍滞之象;
六脉沉弦细,此处沉主水,弦此处当主寒,细此主疼痛、痰饮、湿邪,同时主虚。
伤寒有云:“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
又云“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因此当视为少阴表虚携太阴里饮,仍属痹症,建议桂枝附子汤合真武汤(桂枝加附子汤加白术茯苓)。
若手足寒,当以附子汤为主。
老师分析很有道理,赞
 
IMG_4335.JPG IMG_4333.JPG IMG_4335.JPG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遇寒冷加重,大风天气更加难受,乃少阴表证;
饮食、二便尚可,无里证;
舌淡白少苔,舌边有齿印,太阴水湿雍滞之象;
六脉沉弦细,此处沉主水,弦此处当主寒,细此主疼痛、痰饮、湿邪,同时主虚。
伤寒有云:“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
又云“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因此当视为少阴表虚携太阴里饮,仍属痹症,建议桂枝附子汤合真武汤(桂枝加附子汤加白术茯苓)。
若手足寒,当以附子汤为主。
患者今天来诊,疼痛仍无改善,诊其脉象但有改变,左寸、关浮弦,左尺沉细,右寸沉细,右关沉软略有滑象,右尺沉细。舌象见照片。拟如下处方,见照片附件
 
浏览附件83478 浏览附件83479 浏览附件83478
患者今天来诊,疼痛仍无改善,诊其脉象但有改变,左寸、关浮弦,左尺沉细,右寸沉细,右关沉软略有滑象,右尺沉细。舌象见照片。拟如下处方,见照片附件

  患者病程十多年了,免疫复合物及毒素沉积于骨关节引起持续而严重的疼痛,清除起来可能难以立竿见影,需要一定的“启动时间”。
  上面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中的那个病例患类风湿关节炎仅半年时间,也服用了50剂才基本得到控制,后加用补气养血药善后。
  我觉得走“扶阳气、祛阴邪”的路线,在用药方向上应该不会有大的偏差。


======

“格雷夫斯甲亢病”与“类风湿病”,本质上可能比较相似:“阴邪盛、阳气衰

其辨证用药的思路或有借鉴价值:
甲状腺素属中医的有形之物,与“阴精”概念相同,因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旺盛,从中医而论为“阴盛”的病理,阴盛则势必阳虚
类风湿病“自身免疫复合物增多”会不会也算阴邪亢盛呢?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甲亢医案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aodongqi_2215689559.htm

  甲亢:袁某,女,35岁,工人,1989年3月16日就诊。因多食易饥,形体逐渐消瘦,心悸气短,烦躁易怒,汗出乏力,颈项肿大,手足震颤目珠突出 1年半。检查:体重45kg,心率每分钟120,心尖区可闻及二级收缩期杂音,甲状腺I度肿大,双眼球突出,手颤,脉沉无力,T3 T4明显高于正常范围。曾服他巴唑,心得安等西药治疗21个月,未见明显好转,近3月来上症加重,故邀余诊治,要求服中药治疗。处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参须 10g夏枯草10g石菖蒲10g。连服 30剂,症状体征均减轻。随症稍作调整再进15剂后诸症悉除,体重增加4kg,心率维持在75~82次/分,后调理治疗1月而告愈。随访3年,复查T3、T4(每年1次)2次均正常,至今未见复发。

  按语
  甲亢是慢性消耗性内分泌系统疾病,一般归属于祖国医学的“虚劳”、“瘿病”范畴,笔者认为,病始虽多由于情志失调,痰湿凝结,但其病程长,症状反复,且甲状腺素属中医的有形之物,与“阴精”概念相同因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旺盛,从中医而论为“阴盛”的病理,阴盛则势必阳虚,阳虚乃本病的潜在病理因素心为君主之官,虚则心失所养,不能藏神,故心阳先虚,心神浮越。按《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理论,重建阴阳平衡乃关键所在。抓住甲亢是以阴盛阳虚为本,肝郁痰浊为标的关系,确立温通心阳,潜镇浮越为治法,而拟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方中桂枝、甘草温通心阳,调和营卫,促进机体功能达到阴阳平衡。

  有报道治甲亢,无论虚证、实证,桂枝一味是必备之品。因为桂枝除能温通血脉,调正阴阳外,还具有入肝胆,散郁结、安惊悸的作用,故以桂枝为君。
龙骨、牡蛎汤镇浮越、安心神、止惊悸、互相配伍,不独阳固阴守且能甘温补虚 ,适应本症特点。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格雷夫斯甲亢30例疗效观察》
http://journal.9med.net/html/qikan/yykxzh/zgsqys/2008101019/wz/20081118090910911_446099.html
 
浏览附件83478 浏览附件83479 浏览附件83478
患者今天来诊,疼痛仍无改善,诊其脉象但有改变,左寸、关浮弦,左尺沉细,右寸沉细,右关沉软略有滑象,右尺沉细。舌象见照片。拟如下处方,见照片附件
观其:皮肤白,舌淡红苔白,脉又细沉,指又痛,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当归15g白芍15g桂枝15g细辛10g炙甘草10g大枣6枚鸡血藤30g木通6g穿小龙30g徐长卿30g(草乌6g川乌6g)先煎一个小时或用高压锅一起压40分钟,黄芪30g熟地30gX6剂
 
最后编辑:
  患者病程十多年了,免疫复合物及毒素沉积于骨关节引起持续而严重的疼痛,清除起来可能难以立竿见影,需要一定的“启动时间”。
  上面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中的那个病例患类风湿关节炎仅半年时间,也服用了50剂才基本得到控制,后加用补气养血药善后。
  我觉得走“扶阳气、祛阴邪”的路线,在用药方向上应该不会有大的偏差。


======

“格雷夫斯甲亢病”与“类风湿病”,本质上可能比较相似:“阴邪盛、阳气衰

其辨证用药的思路或有借鉴价值:
甲状腺素属中医的有形之物,与“阴精”概念相同,因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旺盛,从中医而论为“阴盛”的病理,阴盛则势必阳虚
类风湿病“自身免疫复合物增多”会不会也算阴邪亢盛呢?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甲亢医案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aodongqi_2215689559.htm

  甲亢:袁某,女,35岁,工人,1989年3月16日就诊。因多食易饥,形体逐渐消瘦,心悸气短,烦躁易怒,汗出乏力,颈项肿大,手足震颤目珠突出 1年半。检查:体重45kg,心率每分钟120,心尖区可闻及二级收缩期杂音,甲状腺I度肿大,双眼球突出,手颤,脉沉无力,T3 T4明显高于正常范围。曾服他巴唑,心得安等西药治疗21个月,未见明显好转,近3月来上症加重,故邀余诊治,要求服中药治疗。处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参须 10g夏枯草10g石菖蒲10g。连服 30剂,症状体征均减轻。随症稍作调整再进15剂后诸症悉除,体重增加4kg,心率维持在75~82次/分,后调理治疗1月而告愈。随访3年,复查T3、T4(每年1次)2次均正常,至今未见复发。

  按语
  甲亢是慢性消耗性内分泌系统疾病,一般归属于祖国医学的“虚劳”、“瘿病”范畴,笔者认为,病始虽多由于情志失调,痰湿凝结,但其病程长,症状反复,且甲状腺素属中医的有形之物,与“阴精”概念相同因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旺盛,从中医而论为“阴盛”的病理,阴盛则势必阳虚,阳虚乃本病的潜在病理因素心为君主之官,虚则心失所养,不能藏神,故心阳先虚,心神浮越。按《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理论,重建阴阳平衡乃关键所在。抓住甲亢是以阴盛阳虚为本,肝郁痰浊为标的关系,确立温通心阳,潜镇浮越为治法,而拟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方中桂枝、甘草温通心阳,调和营卫,促进机体功能达到阴阳平衡。

  有报道治甲亢,无论虚证、实证,桂枝一味是必备之品。因为桂枝除能温通血脉,调正阴阳外,还具有入肝胆,散郁结、安惊悸的作用,故以桂枝为君。
龙骨、牡蛎汤镇浮越、安心神、止惊悸、互相配伍,不独阳固阴守且能甘温补虚 ,适应本症特点。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格雷夫斯甲亢30例疗效观察》
http://journal.9med.net/html/qikan/yykxzh/zgsqys/2008101019/wz/20081118090910911_446099.html
梦老师说得好,我学习了。
 
观其:皮肤白,舌淡红苔白,脉又细沉,指又痛,又当归四逆汤加减。
当归15g白芍15g桂枝15g细辛10g炙甘草6g大枣6枚鸡血藤30g木通6g穿小龙30g徐长卿30g(草乌6g川乌6g)先煎一个小时或用高压锅一起压40分钟,黄芪30g熟地30gX6剂
谢谢阳老师分析与献方。我学习了!
 
浏览附件83478 浏览附件83479 浏览附件83478
患者今天来诊,疼痛仍无改善,诊其脉象但有改变,左寸、关浮弦,左尺沉细,右寸沉细,右关沉软略有滑象,右尺沉细。舌象见照片。拟如下处方,见照片附件
若按时方思路,黄芪当重用,30g的量太小,我见有个医师治此类病一般都重用黄芪,50g逐渐加至每剂100g以上,可供你参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