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第十七节《内经》的体系和方法——《<内经>时代》补注

然而,中西医之间,对这种构造的观察结果不完全相同,理论说明更不同。
比如,如果问当代生物学家:为什么人有四肢、五指、二目?为什么人直立行走?为什么人的头大体上是圆(即球形)的?
 
当代生物学家必然从生物进化说起。如脊椎出现的意义;四肢和眼的进化过程;脊髓和脑的出现;类人猿为什么要直立;直立对人类进化的意义等。
现代医学不强调头颅是球形的,但是,通过颅骨的进化过程也可以说明,为什么人的头颅比牛马等动物的头颅更接近球形。
 
然而,《内经》和内经时代的说法是:这些都是天人相应的表现。
于是,尽管人的头颅不是规则的圆(球)形,人的足底更不是规则的方形,古人却说头圆、足方——因为天圆地方;人有二目是因为天有日月;人有十指是为了上应天干;人能直立是因为人最能应于天。等等。
 
至于把四肢说成各有三节——为了凑够十二节以便与十二月相应,更可以说明,很直观的观察,也会受观察者预先有的观念影响而观察结果不同。
总之,《内经》的作者完全用天人相应解释人体外部的宏观构造。
 
体表的宏观构造还这样认识,体内的构造就更受这种思想影响。
体内器官最直观的是消化道。古人相当清楚它的大体形态——《灵枢•肠胃》记录的解剖相当详细。消化道必须通,也很清楚。其他器官的构造——特别是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就不可能单靠直观认识清楚。
 
于是,《内经》时代的医学家又必然借用那时的自然哲学来解释,甚至增加或略去人体内脏器官,以满足理论需要。
这就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个穴位的由来。不再引用“略谈《内经》的体系和方法”一文中已经引用的经文。
为什么最后定型的脏腑够了六脏(否则就不能有十二条经脉),《内经》总提脏腑时还是一致说五脏,也是这样——天人相应和五行学说妥协的结果。
 
三、如何看观察和推理
研究一切自然科学的方法,都不外乎观察和推理。医学自然不能例外。
不过,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说明,结论常常不是观察之后做出的推理。在科学精神和观察手段粗疏的古代,更是这样。那时的自然哲学和各种流行观念,常常导致观察结论首先满足它们的需要。
总之,观察和推理不是完全互不相干的两种方法。
 
换言之,没有完全“客观”的观察。
比如,宏观的人体解剖(又称大体解剖或系统解剖),似乎应该是最客观的观察。
 
实则不然。
比如,《圣经》说: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做成的。于是,西方人长时期认为,男人比女人少一条肋骨。受宗教影响很深的人,自己不会去通过解剖证实男人和女人的肋骨数目相同。别人提供了充分的解剖依据,还会反对。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奠基人维萨里,就因此受到教会的严厉惩处。
从男人的一根肋骨做成女人,并不能必然推出女人比男人多一根肋骨。但是,这一观念却是在解剖观察之前“推理”来的。按说,观察一下男人和女人到底各有多少根肋骨,不是难事。然而,在古代条件下,一般人不大想去做这种观察。
 
中国古人长时期认为,人体的骨头是365块,就是受《内经》影响。
其实,《内经》中没有明文说人体的骨头是365块。
不过,由于其中多次出现人有“三百六十五节”之说,后人就对人体的骨头应该是三百六十五块坚信无疑。
人体到底有多少块骨头,在古代条件下也不难证实。
但是,西方解剖学传入之前,从来没有人认真证实过。
因而,人体有三百六十五块骨头的观念,一直没有打破。
这种观念,显然是天人相应的。
 
所以,要想做到观察尽量客观,首先是对此前的观念、成说等——假如有的话——持怀疑态度。即首先看旧说是不是错误的,而不是一心想维护它。
 
由上述举例可知,完全错误的旧观念常常非常顽固。完全没有观察经验的人,99%以上想维护旧观念。更有的人,即便旧观念完全被证伪,他还是会死抱住不放。这些人的立场完全不是从科学出发的。
所以,一切科学研究,首先需要清醒的或理性的怀疑精神。只有随时保持这种怀疑,才能做到尽可能客观的观察。
 
当人们以理性的怀疑精神认真进行宏观观察时,实验科学就来到眼前。换言之,实验科学不是有了微观认识手段才出现的。近代生命科学奠基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宏观地解剖机体向自然要真理。
维萨里的解剖学——《人体之构造》,是近代实验医学奠基的第一步。
 
近代医学对血液循环的认识过程,也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
哈维之前的西方,没有血液循环概念——连类似《内经》的血气循环思想也没有。
那时最流行的是潮汐说。此说认为,血液在肝脏内制造,而后像潮水一样漫向全身,最后在末端被消耗。
哈维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此说不确。
他的实验之一是切断狗大腿的大动脉,看血液流出速度。
大动脉出血的速度显然是惊人的。短时间内流出那么多血,不能用每次潮汐的血液都在肝脏制造来解释。
于是,他假设血液在血管内是循环的。
 
这一假说,被他的弟子马尔丕基证实。
马尔丕基通过观察青蛙趾蹼上的小血管等,证实动静脉之间是相通的。换言之,动物的血管基本上是一套封闭的管道系统。至此,近代血液循环学说才最后确立。
 
以上所举,都是很简单的例子,大多也是常识。我想,这对于理解为什么《内经》时代的中国医学只能形成《内经》体系,实验医学与自然哲学医学有何不同,已经足够了。
 
四、关于阴阳学说的价值
旧版《内经时代》中,有这样一段话:
“就中医论中医——本质上是就《内经》论中医,只能说阴阳五行是中医的理论核心。稍微修正一下,也只能说阴阳五行统帅下的以五脏为主的脏腑学说是核心。阴阳五行说是《内经》体系的骨架或框架,抽出这个架子,《内经》就委然脱地成为一堆零砖碎瓦。带着阴阳五行的头脑去读《内经》大致上无往而不通。否则便基本上读不懂。”(30页)
这是我那时的看法。即认为阴阳、五行学说是《内经》体系的逻辑起点。
现在看来,《内经》逻辑起点要再加上天人相应以及气和气化学说,而且,天人相应更重要。
 
那么,综看《内经》之后的中医发展,哪个逻辑起点更重要呢?
我的看法是:阴阳学说更重要。
我想,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
比如,自明代就基本确立了八纲辨证。八纲是四对概念,只能是受阴阳学说统帅。其中完全没有五行学说的影子。天人相应对她也几乎没有影响。
在阴阳思想的指导下,后世中医还形成了很实用的气血辨证理论。这一理论和五行、天人相应学说关系也很小。当然,它和气化学说关系比较密切。
五行学说不能指导临床实践,古人就做过相当透彻的说明。有关论述,请参看《中西医结合二十讲》的第三讲。
 
实际上,早在《伤寒杂病论》中,五行学说和勉强的天人相应,已经基本上被清除。
请天天按中医理论治病的朋友,认真想一想,您是否主要遵循八纲、气血理论辨证论治。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思想是否实际上对您没有多少指导意义。
当然,这不是说天人相应和五行学说完全是糟粕。
顺应自然,永远是正确的。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也永远是正确的。
五行学说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