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灵枢·热病》全篇说解

原文6:
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

说解:
“其可刺者”当然是指脉症相顺者。“急取之”有双重含义,它既是作者医疗意见的记录,也是作者临床行为的记录,总之是丝毫不可怠慢的意思。须知以“三日”为治疗期限其实是愚昧落后的风俗,而《热病》作者并不赞同,提出“急取之”就是告戒弟子,见到“热病”千万不要耽搁,必须抓紧时间赶快治疗。因为热病是急性病,其发展变化相当迅速,如果不趁其脉症相顺时抓紧治疗,稍一耽误,就可能转化为脉症相逆的坏症、危症,从而失去治疗的大好机会。

另外,对于脉证相顺的发热病人,该作者也必然会本着“急取之”的思路,付诸实际行动。下文的“急刺之”即是一个具体的行为记录。

对于脉症相顺者而言,热病的病愈过程大约有两条途径:一是经汗出而热退;一是经腹泻而热退。总之是通过体液带出体内热量。前一途径多见于呼吸道传染的发热病人,后一途径多见于消化道传染的发热病人。古代针医一概称腹泻为“泄”,如《师传》:“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
 
暴风雪; 说:
暴风雪 发表于 2014-9-28 20:07
回十三刀网友:
我查了《平人气象论》,其中言及寒热的脉象有两条:“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

你很死硬,但就经一模一样.
沉则为阴为里,你说会是热病吗.
寒热病篇,是讲治法.其中多处有汗出,热病若汗出,还不能解是死症.
 
暴风雪; 说:
暴风雪 发表于 2014-9-28 20:47
原文6:
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

这里的泄,绝不是泄肠胃,而是用针,
先以针取汗,若不出,再泄,直接刺出血以退热.
 
暴风雪; 说:
暴风雪 发表于 2014-9-28 20:47
原文6:
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

热病用下法则死,就算承气汤证没有一例是高热的.
 
醫道宗源; 说:
醫道宗源 发表于 2014-9-28 20:24
呵呵,未必,淘宝上可以买到几尺长的针灸针的。

此长针也..
 
本帖最后由 平桥细雨 于 2014-9-29 14:15 编辑

想问一下楼主,这篇《灵枢·热病》全篇说解。是您的原创新作吗。
 
这里的泄,绝不是泄肠胃,而是用针,
先以针取汗,若不出,再泄,直接刺出血以退热.

“先以针取汗,若不出,再泄,直接刺出血以退热。”.
你若不说,我还真想不到“不汗出则泄”竟然还有这样一种解释。
我必须承认,你的这种说法在字面上完全是说得通的,是没有毛病的。
但是你明显缺乏逻辑分析能力。其具体表现是,你没有弄清楚古人的“以针取汗”到底怎么操作,到底属于什么性质的刺法。
什么叫“以针取汗”呢?是不是用扎针的方法发汗呢?如果是的话,又是怎样一种方法呢?你知道《热病》作者是怎样用针刺的方法发汗的么?告诉你,是“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也就是说,针刺发汗退热法的基本操作规程是五十九刺,而五十九刺本身就是“泻其热”,“泻其热”本身就是“出其汗”。现在你明白了吗?发汗退热法(也就是你说的“以针取汗”法)本身就是泻法。而且,你看清楚了吗?是“泻”,不是“泄”。
实际上,如果你把《热病》通读一遍,就应该知道,古人的五十九刺都明文规定,必须使用第一针或第四针,第一针是鑱针,那是专门泻阳气的针,第四针是锋针,即今之三棱针,那是专门放血的针。因此,如果古人确实“先以针取汗”了,就说明已经用鑱针或者锋针泻过热、放过血了,怎么会还有“若不出,再泄,直接刺出血以退热”这种事情呢?这就属于明显的逻辑不通了。你以为“直接刺出血”还要使用另外的什么针具么?
另外,承气汤证不就是阳明府实证么?病人都已经出现了谵语,怎么会没有高热呢?什么是谵语你知道么?就是胡言乱语、胡说八道。除了精神病,你见过不发高烧就谵语的人么?
 
原文7:
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

说解:
“死征”,谓死亡征兆,比如前文的“身热甚而阴阳皆静者”。凡有死征的病人,切切不可承揽治疗,以免招惹麻烦。这其实是作者对徒弟的再一次叮咛嘱咐,可见其殷殷之情。

该作者之所以反复叮嘱,是因为古代的医生主要靠名誉吃饭,而古代的“热病”其实就是现代的急性传染病,不但死亡率特别高,而且死得特别快,医生如果在接洽患者时大包大揽,该说的话没有提前说清,就很可能摊上人命官司,从此名誉扫地,饭碗就砸了。

另外,除了“阴阳皆静”的脉象以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热病死征,详见下文“热病不可刺者有九”一节。
 
本帖最后由 第十三刀 于 2014-9-30 23:08 编辑

泄与泻当然不同,泄者,脱离了人体,泻,还在身内,补泻者,阴阳倾移也.
 
阳加于阴谓之汗,如果你清楚汗的机理,针完全可以达到发汗的目的
 
经气所出为井,通常来讲刺井可以泄经气,而且没有危险.
 
很高兴能与先生探讨经典,真理往往在辩论中变得请析
 
阳加于阴谓之汗,如果你清楚汗的机理,针完全可以达到发汗的目的

你说的“针完全可以达到发汗的目的 ”的那个“针”,是不是指毫针呀?如果是的话,我当然表示赞同。因为,我不但知道毫针可以发汗,我还知道麻黄可以发汗,阿司匹林可以发汗,只不过,知道这些是没有用处的。

我们现在讨论的灵枢经的《热病》,所以,《热病》作者用什么方法发汗,那才是我关心的事情。
 
很高兴能与先生探讨经典,真理往往在辩论中变得请析

人生难得一知己,看到你这句话,我很感动。从此引为知己。

但是,我以为,讨论《灵枢》还不至于上升到“真理”,顶大就是“真相”。
 
原文8:
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弦(本做“短”,原校有“一本作弦”)者,急刺之。

说解:
某发热病人一直耽误到第七、八天才来看病,这种情况在当时也是常有的。仅凭他的忍耐力(能够经得住连续七、八天的高烧),也可断定其身体素质原本相当不错。所谓“脉口动喘而弦”,是说脉搏躁数而有力量,这是脉症相顺的表现,故许其可治。这个“急”字,有点类似现代的急救车或急诊的意思,是说不能再按既定的顺序排队了,医生需要放下另外一个正在等待做治疗的病人,先给这个“热病七日八日”的人做治疗,这就是所谓的“急刺之”。

须知医生治病原本不存在急不急的问题。请试想:一个病人前来看病,医生查明了病情,然后开始治疗就是了,还能怎么“急”呢?因此,让早来的病人先等会儿,让晚来的病人先看病,这就是门诊医生唯一可能的“急”。因为《热病》作者有“其可刺者,急取之”的明确主张,而这个发热病人既属“可刺者”,又已经耽误到了第七、八天,实在不能再耽搁了,所以也就不能再按先来后到的次序了。作者的这种行为与其对热病要抓紧治疗的主张完全一致。而这种违反先来后到次序的反常行为被随身弟子记录下来,就是“急刺之”。

由这个“急”字,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测:《热病》作者已经开设了一家有一定规模的医疗实体,而且每天的工作都很忙碌。所以,正如我们在后文将要看到的,他才有可能把丰富的临床经验整理成系统理论。
 
暴风雪; 说:
暴风雪 发表于 2014-10-1 11:34
原文8:
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弦(本做“短”,原校有“一本作弦”)者,急刺之。

寸口脉大者,阴气足也,虽病热可救,喘而短(气)者,肺经之盛,故刺井以泄热.
 
寸口脉大者,阴气足也,虽病热可救,喘而短(气)者,肺经之盛,故刺井以泄热.

你是不是认为“弦”字错误,应该是“短”才对呀?
 
弦者,阳气受阻不能布散.热病见寸口弦者热必自止.
 
原文9:
汗且自出,浅刺手十(原作大,字误)指间。

说解:
“汗且自出”,是说另外一个人,也是耽误了七、八天才来看病。但是他的身体素质更好,这七、八天内未经治疗便有自行汗解的趋势,此乃抗病能力超强的标志。对于这种病人,只须“浅刺手十指间”即可促其彻底汗出而解,连“五十九刺”这个基本操作规程都省了。“间”,《说文》:“隙也”,“指间”乃谓手指爪甲与皮肉的间隙,“手十指间”即十宣也。“浅刺”即以鑱针或锋针点刺出血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