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灵枢·热病》全篇说解

象不象这个:钠为细胞外液主要的阳离子,其主要生理功能为维持细胞外液容量、渗透压及碱储备方面起重要作用,保持神经、肌肉正常应激性。故缺少钠时产生下列症状。
1.细胞外液容量减少 表现循环不良、休克,如面色苍白发灰、皮肤花纹、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少尿等,曾有报道因患肾病综合征,长期忌盐再加上合并感染,引起低钠血症而死亡。
2.释放ADH增加 使水分在体内潴留,或补低张液过多,致细胞外液渗透
压减低→细胞内水肿→脑细胞水肿→颅内高血压;如精神萎靡或嗜睡与烦躁不安交替,两眼凝视,重则惊厥、昏迷,严重时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
3.神经、肌肉应激性低下 表现为四肢肌张力低下、膝反射减退、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减弱等。
根据本病征的病理生理及其临床表现以循环不良或(脑)细胞水肿为主的特点,将本病征分成四类;单纯性水中毒系稀释性低钠血症所致;单纯性低钠;低渗性脱水及低钠性水中毒均为缺钠性低钠血症所致。稀释性者无周围循环不良。缺钠性者细胞外液均减少,故有周围循环不良。但循环不良及脑水肿程度各有侧重。
 
我觉得现在这个讨论出现两个问题。
第一,楼主有着独立的思维,能够另辟蹊径,不得别人的承认,他会有委屈。
第二,与之辩驳之人也带有怨气,就是一直看惯了统一的讲解,略有不同的就会接受不了。甚至会讽刺之。

我觉得这个都没有必要谁说服谁,千百年来解内经者众,观点各不相同者有,相同者有。为什么就不能容忍楼主的观点呢。首先楼主文中的一些观点足见其读书认真,对于学术的研究的刨根问题的功夫要肯定。所以楼主的观点不能全盘否定。

另就痱之病,暗痱呢?癔症性瘫痪呢?
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
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
 
回文子版主:
关于“痱病就是痱病,为什么一定要和现代的病名对应?”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

人类已经进化了数百万年,和漫长的进化史相比,最近几千年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人的生理机能不会有什么明显变化,所以古人的病和现代人的病本来就是一种病。比如现代有肺结核病,古代肯定也有肺结核病,现代有传染病,古代肯定也有传染病。反过来说,古代典籍所讨论的某个症候,也必然对应着现代的某个疾病,只不过古人的叫法不同,仅此而已。
我们为什么研究《内经》?就是要探讨古人如何治病。但是如果闹不清古人到底在治疗现代的什么病,那还探讨什么呢?比如说,我通过努力研究,终于知道了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分别对应着太阳病的不同症候,这能叫什么研究成果么?因此,如果不能把古代的某个症候和现代的某个病名相互对应,那其实等于什么都没做,充其量是照本宣科,纯属无用功。当然,若想把古代的病名准确地翻译成现代的病名,那也绝非易事,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绝不是想当然张嘴就来的事情。所谓探讨、研究、解说、训诂,其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把古代的名词用现代语言解释清楚,难道不是吗?

另外再提醒你一下:你总拿“脑出血”说事,我一直不愿意纠正你,因为我觉得中医人员对西医知识往往一知半解,能够知道大概其意思就很不错了。但是,如果你反复指责我:“脑出血你见过吗?有反复多次的脑出血吗?”我就只能告诉你:那是你说的,我可从来没说过“脑出血”,更没有说过“反复多次的脑出血”这种话。关于偏枯和痱病,我只提到过脑血栓和脑溢血。

附带说明:脑出血也是一个西医病名,它本来是指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时候也可以包括硬膜下出血,与脑溢血不是一回事。但是现在很多人叫白了,统称“脑出血”,其实是不严谨的通俗叫法。试想:如果一个脑系科医生在学术论文中把脑溢血称作脑出血,那么大脑硬膜下出血,或者脑内蛛网膜下腔出血,还能叫什么呢?
 
1,“身偏不用而痛”是临床存在的。这里讲的是偏枯的一种情况。
2,分腠,我理解是皮下,肌肉之上。因为春天

唐朝时一民间中医善巨针,曾有书记载,医者治疗一急性眼盲者。扎巨针入于太阳,出则尽去血,物見已。
 
象不象这个:钠为细胞外液主要的阳离子,其主要生理功能为维持细胞外液容量、渗透压及碱储备方面起重要作用

这些不是痱病,我听说过一例并见过一例真正的全身性痱病。
听说的一例是在非典时期,从外地回来的一个人隔离检查的时候,夜间一人在一个小屋睡觉,没盖什么,第二天早起发现全身瘫了,动弹不了了。一例是我的一个朋友,晚上开窗睡觉,第二天早起发现自己四肢动弹不得了。
嘻嘻,咱认为这就是真正的痱病。
 
原文5:
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

说解:
“身热甚”,是指起码39℃以上的高热。“阴阳皆静”,是指桡动脉、颈动脉的脉搏都非常微弱,几乎感触不到跳动。既有高热,又脉搏微弱,这就属于脉症相逆,其实是病势危重的征象。“勿刺也”也是一种委婉表述,实际上就是明确指示:不要接手这种病人。

我以为,《热病》这篇文章,很可能是古代针医界的一位热病专家,在日常门诊时对随身弟子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的记录稿,所以通篇没有虚头八脑的夸夸其谈,每句话都非常精辟、深刻,而且实在、坦荡。当然,他需要使用一些内部术语,尽可能地迷惑外部人。
 
暴风雪; 说:
暴风雪 发表于 2014-9-28 03:59
寒热病就是外寒内火。你有根据吗?

脉.热病之脉必见躁像,寒热病气口沉微,此阴气在外之明证也,
 
暴风雪; 说:
暴风雪 发表于 2014-9-28 03:59
寒热病就是外寒内火。你有根据吗?

灵枢,专门有篇论述刺寒热病.观其全篇治法,外以引(补)阳气,内则为泻阳.
 
回十三刀网友:
两个问题:1,你说“热病之脉必见躁象,寒热病气口沉微”,这些是你自己的经验,还是打哪儿看到的?2,你说灵枢专门有篇论述刺寒热病,请问具体篇名。
 
暴风雪; 说:
暴风雪 发表于 2014-9-28 16:44
回十三刀网友:
两个问题:1,你说“热病之脉必见躁象,寒热病气口沉微”,这些是你自己的经验,还是打哪

1,经与现实都如此,
2,灵枢.寒热病篇第21
 
但是没有你说的“热病之脉必见躁象,寒热病气口沉微”这种话。如果你确实引经据典,应该给出一个确切出处。
 
暴风雪; 说:
暴风雪 发表于 2014-9-28 17:16
但是没有你说的“热病之脉必见躁象,寒热病气口沉微”这种话。如果你确实引经据典,应该给出一个确切出处。

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此在素问论脉的篇中.热病,当然也有沉脉,但这是逆证,危证,与常有别.
 
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此在素问论脉的篇中.热病,当然也有沉脉,但这是逆证,危证,与常有别.

刚才说灵枢有专篇,现在又说素问论脉的篇中,到底哪篇呀?麻烦你说清楚好不好!
 
暴风雪; 说:
暴风雪 发表于 2014-9-28 17:31
刚才说灵枢有专篇,现在又说素问论脉的篇中,到底哪篇呀?麻烦你说清楚好不好!

我己经说清楚了,是你理解的问题.
寒热病篇在灵枢
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此句在素问,好像是平人气象论.
手机上网,经不在身边,所以只能大概,具体若有出入,见谅.
 
爱万年; 说:
爱万年 发表于 2014-9-28 13:12
唐朝时一民间中医善巨针,曾有书记载,医者治疗一急性眼盲者。扎巨针入于太阳,出则尽去血,物見已。

这绝对是假案,或此巨针非彼巨针也.
 
巨针,大针也,其作用似九针之员针,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气,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
 
回十三刀网友:
我查了《平人气象论》,其中言及寒热的脉象有两条:“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和“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由此可见,按照《平人气象论》作者的意见,沉而弱是寒热和疝瘕少腹痛的混合脉象,沉而喘才是寒热的标准脉象。另外,灵枢《寒热病》虽然是讲述寒热病的专篇,但是其中没有一句话谈及寒热病的脉象。所以,你说的“寒热病气口沉微”,并没有理论支撑,那只是作为你自己的认识。
另外,我并没有说过寒热病是什么脉象,只是说寒热病是慢性迁延性病,你如果认为这种说法不妥,你应该说寒热病不是慢性病,而是一种病程很短的病,这才是有针对性的反驳。但是你没有这么说,反而说一些寒热病的脉象如何如何等等,这和我的说法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这种样子不像是在辩论问题,而是为了抬杠而抬杠。
 
这些不是痱病,我听说过一例并见过一例真正的全身性痱病。
听说的一例是在非典时期,从

有道理!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
 
第十三刀; 说:
第十三刀 发表于 2014-9-28 18:11
这绝对是假案,或此巨针非彼巨针也.

呵呵,未必,淘宝上可以买到几尺长的针灸针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