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灵枢·热病》全篇说解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这个痱病,那么根据你的上述答复,必然会产生了以下疑问:
第一个问题:你是不是想告诉我,古代的痱病相当于现代的什么病,你也说不太清?
第二个问题:你是不是想告诉我,痱病就是“突然身上失去知觉,西医也查不出原因”的一种病?
第三个问题:你是不是想告诉我,古代“失去知觉”的人,还能感觉到针刺之痛?
第四个问题:你是不是想告诉我,古代的痱病患者都遇到了好的针灸大夫,所以他们不会感觉到痛?

请恕我冒昧,为了严肃认真地学术探讨,只能直言不讳。
 
原文3:
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

说解:
脑血栓和脑溢血多由高血压所致,一般都会先有持续的头痛头瞢症状,而这种症状其实就是中风先兆。故当病情仅仅表现为头痛头瞢之时,即谓之“病先起于阳”,盖“头为诸阳之会”也,意思是还比较轻浅。随后如果出现了半身不遂或全身不遂,即谓之“后入于阴”,意思是疾病深入到了筋骨之中,就比较严重了。然而对于一个初起的中风病人来说,其头痛头瞢症状往往并没有解除,也就是阳症与阴症同时存在,那么,正确的治疗方案就应该是“先取其阳,后取其阴”。也就是说,先针刺其头部,尽快解除其头痛头瞢症状,后针刺其肢体,徐徐改善其半身不遂症状。“浮而取之”是“先取其阳”的治法。“浮”,是沿着皮肤表层斜向刺入的意思。由于头部皮肉浅薄,所以用毫针针刺头部就不能直上直下,只能沿头皮斜向刺入,则刺入的针体犹如树干漂浮水面之状,故云 “浮而取之”。

作者在这里仅仅提及“浮而取之”的治法,是其本意在于强调“先取其阳”的重要性,盖治疗中风的关键唯在于头部的预防性治疗。也就是说,当出现持续性头痛头瞢之时,那就是明摆着“病先起于阳”了,这种症状即属于正式的中风,此时即应提起重视、抓紧治疗,一旦解除了头痛头瞢症状,便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后入于阴”的可能性,于是很可能也就用不着“后取其阴”了。再者说,“后取其阴”的治疗方法前边已经说过了。

古代针医所谓“热病”,本来都是指外感性急性发热的疾病,故与现代的急性传染病大致相当。《热病》作者之所以开篇首先讨论一番半身不遂和全身不遂,是因为无论脑血栓还是脑溢血,都是急性发作,在古人统谓之“中风”,而“中风”这个概念即限定了它必然属于急性外感性疾病。另外,“中风”的早期阶段实际上也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尤其是脑溢血患者往往就死在高热阶段。故在该作者看来,“中风”实乃急性外感性发热疾病中最为严重和凶险的症候,是以列于《热病》篇首--当然,以现代人眼光,这种疾病归类法是错误的。

以上三句,为第一小段,讲述“热病”的极端症候及其治疗法则。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其实《热病》作者也不认为中风就是真正的“热病”。这从他给出的各自治疗法则就可以证明:由下文可知,凡真正的“热病”,作者的治疗都离不开“五十九刺”,而中风类疾病,都不曾提及“五十九刺”。由此可见,在他的心目中,“中风”与“热病”在本质上就不属于同一类疾病。
 
不知道你怎么看的,还是我的表达有问题。我现在把我的回答和你的问题对照来回答你:
我的回答:“1, 西医有一些神经功能性的病,象曾经有个人给我讲她的怪病,就是突然身上失去知觉,西医也查不出原因。
2, 患者身上没有痛的感觉, 和针刺的时候没有痛感是两回事。好的针灸大夫扎针不会痛这是其一,主观感觉痛和刺激痛是两回事这是其二。”
你的问题:“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这个痱病,那么根据你的上述答复,必然会产生了以下疑问:
第一个问题:你是不是想告诉我,古代的痱病相当于现代的什么病,你也说不太清?
第二个问题:你是不是想告诉我,痱病就是“突然身上失去知觉,西医也查不出原因”的一种病?
第三个问题:你是不是想告诉我,古代“失去知觉”的人,还能感觉到针刺之痛?
第四个问题:你是不是想告诉我,古代的痱病患者都遇到了好的针灸大夫,所以他们不会感觉到痛?”

1, 现代有很多病西医也说不出原因的,中医的痱病可能包括多种西医认为的神经功能性疾病,但是从症状表现看,应该不是脑出血。
2, 我说的是一个例子,不是要告诉你那就是痱病。
3,原文“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只是讲身无痛,没有讲失去知觉。这是两个概念。
4,我说的是“患者身上没有痛的感觉, 和针刺的时候没有痛感是两回事。好的针灸大夫扎针不会痛这是其一,主观感觉痛和刺激痛是两回事这是其二。”所以原文身无痛不能就解释成扎针的时候不痛。扎针并不是古人治病的唯一途径。还有按摩中药和砭石。
 
本帖最后由 文子医生 于 2014-9-26 19:20 编辑

te]

你假定了一个可能,就顺着杆往下走。我认为这句话是泛指热病。脑中风是风病。所以你的根本基础就错了。
 
其实我们之间目前只有一个小问题:我说痱病往往是脑溢血所致,你说“还要待定”。我没有绝对是,你没有绝对否。另外关于到底痛不痛的问题,都是由到底是什么病引出来的。所以我们的分歧不大,共同点还是蛮多。
如果你铁定认为痱病不是脑溢血,我希望你能说个是什么。下面就好讨论了。
 
痱.应该是发热而出现的皮肤症状,如出斑,长点等.脑溢血应归于厥病,如头痛,心痛.而且遇秋冬反易发,见四厥而病重.
 
回十三刀网友:
“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
从上述描述,看不出“是发热而出现的皮肤症状,如出斑,长点等”。不知道你的依据是什么。
 
暴风雪; 说:
暴风雪 发表于 2014-9-27 07:57
回十三刀网友:
“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

那你是怎么看出是脑谥血呢?
 
因为脑溢血会出现上述症状啊!你百度一下“脑溢血的症状”,就知道了。
但是你说古代的痱病是皮肤病,出斑,长点,根据是什么呢?
 
原文4: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而补其不足者。

说解:
以下开始讲述一般性的外感发热疾病。

在古代针医,所谓“热病”,都是指以急性高热(突发39℃以上的高热)为主症的疾病,若慢性低热(长期发热,但通常在38℃以下)则归于“寒热病”系列,这在古人是有严格区分的。所以,古人描述热病的病情都需要标明确切的发病时间,而描述寒热病则无须标明时间(请参阅《灵枢@寒热病》篇)。盖急性热病每日都有变化,且整个病程不会很长,或死或愈都只在数日之间,而慢性寒热病既然长期迁延,则每日少有变化也。

“热病三日”,是古人治疗急性发热的最低期限。古今不同俗,古代的老百姓患了急性热病并不马上求诊医治,而是首先采取巫祝祈祷等土办法治疗,如果属于普通的感冒发烧,往往三天之内就自愈了。只有在巫祝祈祷不灵,而病情又持续加重时才会去看医生,这时候至少就已经过去三天了。现在的偏远山区也仍然保留这种习俗。

“气口”是指手腕桡动脉,古称“太阴脉”,故代表人体的阴气。“人迎”是指颈动脉,古称“阳明脉”,故代表人体的阳气(这是《终始》篇确立的理论)。故“气口静”说明阴气不足,“人迎躁”说明阳气亢盛。由于古人认为发热的机理就是阳气盛、阴气虚,所以这种脉象出现在发着高烧的人,就属于正常现象,是谓脉症相顺,故许其可治。

“取之诸阳”有二说:1,手足四末。《终始》:“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四末乃为诸阳之本,于高热惊厥时点刺四末出血,即可从根本上消退热邪。2,头上五行。《水热穴论》:“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高热病人兼有头痛剧烈甚至惊厥昏迷者,也可以取之。本篇作者于“取之诸阳”没有做出具体说明,但是考虑到“五十九刺”本来就包括了头上五行和手足四末的腧穴(详见后文),所以这个“取之诸阳”其实就是“五十九刺”的理论说明。总之,通过“取之诸阳、五十九刺”,就能达到“泻其热”和“实其阴”(也就是直接泻其阳气、间接补其阴气)的效果,亦即神清汗出热退也。
 
其实我们之间目前只有一个小问题:我说痱病往往是脑溢血所致,你说“还要待定”。我没有绝对是,你没有绝对

咱认为痱病不是脑溢血。
痱病是机体受风受寒后引起的肌肤麻痹不用,病位在肌表,常为外因所致。脑溢血俗称中风,其风多由内而生,故其病因多为内因,病位常在血脉。痱病治疗需要疏风散寒,益气活血养肌表以通络,脑溢血的治疗常须平肝熄风、活血祛瘀、熄风通络,益肾养肝通经脉。
嘻嘻,咱学识有限,说法不一定正确,交流而已。还望包涵。
 
暴风雪; 说:
暴风雪 发表于 2014-9-27 12:20
原文4: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而补其不足者。

寸口候阴,人迎候阳.这个没问题.
一般热病,寸口脉浮而躁.静者反而为逆,泻阳为治标,实阴为治本.
关于寒热病的解释不妥,寒热病的症状为外寒内火,其寸口沉而弱.
 
咱们讨论问题总要讲点逻辑性,我不知道各位赞成不赞成。
一听到“逻辑性”,很可能让各位头瞢脑涨、不知所措,我再退一步,咱们讨论问题总要讲点针对性,我不知道各位赞成不赞成。
脑溢血是个西医的病名,古代没有这个病名,你们知道么?
当我说“(痱病)这种情况往往是大面积脑溢血或反复发作脑血栓的结果”的时候,如果你想参与讨论并且要否定我的观点,你应该说痱病不是脑溢血,也不是反复发作脑血栓,而是另外的一个西医病名。比如文子版主的反驳就是“中医的痱病可能包括多种西医认为的神经功能性疾病,但是从症状表现看,应该不是脑出血。”。虽然他没有说出古代的痱病到底是现代西医的什么病,但是多少沾点边,好赖他知道有针对性地讨论一个问题。因此,所谓“肌肤麻痹不用”、“疏风散寒”、“平肝熄风”之类的说辞,对于讨论我的这个话题,其实没有任何针对性。
我真诚地希望,从今以后,所有的《内经》爱好者,我们都想学习古代经典的真谛,那么在思考和讨论问题的时候,都要把逻辑性放在首位。比如,就眼下这个事,你们谁能说说,古代的痱病,是现代的什么病?
其实我早就对文子版主说过:“如果你铁定认为痱病不是脑溢血,我希望你能说个是什么。下面就好讨论了”。
 
寸口候阴,人迎候阳.这个没问题.
一般热病,寸口脉浮而躁.静者反而为逆,泻阳为治标,实阴为治本.
关于

寒热病就是外寒内火。你有根据吗?
 
咱们讨论问题总要讲点逻辑性,我不知道各位赞成不赞成。
一听到“逻辑性”,很可能让各位头瞢脑涨、不知所

痱病就是痱病,为什么一定要和现代的病名对应?太阳病就一定是感冒吗?脑出血你见过吗?有反复多次的脑出血吗?
 
咱们讨论问题总要讲点逻辑性,我不知道各位赞成不赞成。
一听到“逻辑性”,很可能让各位头瞢脑涨、不知所

痱病相当于现在的多发性神经炎。嘻嘻,咱高看您了。
 
痱病相当于现在的多发性神经炎。嘻嘻,咱高看您了。

不好意思,李老师,要跟你抬抬杠了:
多发性神经炎的主要症状是: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痱病是: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
1,多发性神经炎当出现感觉神经的功能障碍时可能会出现烧灼痛;2, 从本文看痱病当是身无痛和四肢不收同时出现的。
二者有交叉,不能等同。
 
不好意思,李老师,要跟你抬抬杠了:
多发性神经炎的主要症状是: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

嘻嘻,回头咱再复习复习功课。
其实我是想说痱病就是神经麻痹症,是一种局部的或全身的神经瘫痪症,比如面瘫。嘻嘻,多谢指教。
嘿嘿,这下对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