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仲景书,起手先识六病(三阴三阳〕,或血痹虚劳等等杂病,再辨脉证,其后用方,其后增减药味,有条不紊,次序井然
——————————————————————————————————————————————
六病与血痹虚劳狐惑百合等杂病并列命名,仲景六病主要是外感病的过程,杂病囊括了大部分的临床内伤病
诸多现代医学病名可以在仲景病名中找到相应病名,但是,还有很多现代病名是仲景没有认识到的,这个当然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
仲景没认识到不等于没有,每个病的发生发展病因病机不同,其证的发展变化就不同,这也是客观规律。
如果连病都没辨清楚,病因病机这些客观规律都没弄清楚,就先去搞什么辨证论治,我看来就是瞎看,看好了也是撞上的。
仲景辨了病,还选用了不同的药物,外感与内伤病选药有同有异,这是仲景做出的范例,那仲景没认识到的疾病呢?他没做范例的呢,要不要后人去研究这个病的病因病机演变过程,选用相应的对病药物?
这都是客观存在的病与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