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素灵词汇日知录 系列

素灵词汇日知录 【209】

五藏之象,可以类推;
高士宗:脉之阴阳,内含五藏,五藏阴阳之脉象,亦可以大小滑涩浮沉而类推之。如浮大为心肺,沉涩为肝肾,滑为脾脉是也。
 
素灵词汇日知录 【210】

五藏相音,可以意识;
张介宾:相,形象也。音,五音也。如阴阳二十五人篇所谓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之类。如肝音角、心音徵、脾音宫、肺音商、肾音羽。
若以胜负相参,臧否(即善恶)自见,五而五之,二十五变,凡耳聪心敏者,皆可意会而识、
郭霭春:“相”有“察”意。“相音”谓察病人音声之清浊长短疾徐。《阴阳应象大论》:“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
 
素灵词汇日知录【211】

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郭霭春:微诊:是说色诊极其精微。
张介宾:五色者,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此其常也。至于互为生克,诊有精微,凡目明智圆者,可以视察而知也。因脉以知其内,因色以察于外,脉色明则参合无遗,内外明则表里俱见,斯可万全无失矣。
 
素灵词汇日知录【212】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

郭霭春校:曰,《太素》作“之”。有,《甲乙》作“为”。外疾,据张琦说,“外疾”二字是衍文。
《素问注释汇粹》:喘,指脉来急疾如喘。坚,谓脉坚实。王冰注“喘为心气不足,坚谓病气有余。”积气,病气积聚。中,指心胸中。张介宾:“心脉起于心胸之中。”心痹,谓心气不宣之症。下文肺、肝、肾痹义同。
张介宾:外疾,外邪也。思虑心虚,故外邪从而居矣。
 
素灵词汇日知录【213】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

吴 崑:白,肺之色也。肺至喘而浮,如喘息之急而又浮也。上虚,肺自虚也,下实,心在肺下而为邪,谓之实也。盖肺金不足,则心火乘其虚而克賊之。惊,心实而惊,肺受火邪,失其治节,故有积气在胸中,令人喘而虚也,是名肺痹。寒热者,金水相战,金胜则寒,火胜则热也。酒味辛热,益于心火。火胜则金衰,使内则肾虚,肾虚则子盗母气以自养,肺益衰矣,火益实而金益衰,故见以上诸证。
 
素灵词汇日知录【213】续注


渔按:“使内”之解,有歧。张琦曰:缘醉则气血并乱,使内则气耗阳泄。气耗故上虚,阳泄故阴旺,胆逆于上则惊,肺不得降则气积而喘逆。亦同吴说,“使内”作入房性事解。又有作“使邪气入内”解者,如高士宗,《素问直解》句读作:“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参《素问。上古天真》有:“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真,以耗散其精”句,似以吴、张说是。
 
素灵词汇日知录【214】


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

弹,脉应博击,如弹人手。指两手脉皆长而弦强。《甲乙经》“而”字下有“弦”字可参。支胠:左右胸胁,肝脉循走部。张介宾说:“肝气有余,故气积心下,及于支胠,因成肝痹。得之寒湿而积于心下胠者,则肝痹;积于小腹亦阴者,则为疝气;总属厥阴之寒邪,故云与疝同法。
足清:清,冷也。王冰说:“寒湿在下,故腰痛也。肝脉起于足,上行至头,与督脉会于巅,故病则足冷而头痛也。
 
素灵词汇日知录【215】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郭校:《中藏经》卷上二十六无“疾使”二字。
渔按:《素问直解》断句: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南京本断句: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吴崑注本断句同。。《素问注释汇粹》同。(南京本、程、王《汇粹》均采吴注本)
 
素灵词汇日知录【215】续


吴 崑:黄,脾色也,脉来大而虚,大为邪气实,虚为正气衰,故有积气在腹中,气积于腹,则下焦之气不得上达,郁而始通,是厥气也,名曰厥疝。女子得之亦为同法。脾主四肢,胃主四末,疾使四肢,则劳而汗易出。风,木气也,风乘土虚,客于其部,故见上件诸证。
马 莳:不特男子,而女子亦皆有之。
高士宗:女子无疝,肝木乘脾之法则同也。
张介宾:脾肝肾三经皆结于阴器,故名曰厥疝。
渔注:女子亦有疝病。
 
素灵词汇日知录【216】


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郭校:上坚,按“上”字误,应作“下”,盖病在肾,积气在小腹与阴,则于脉应之,宜在下,篆文“上”作“二”,下左“二”(一上横长,一上横短--渔),传钞易误,旧注并误。
 
素灵词汇日知录【217】


于天星:(本篇)文中还举了一些疾病为例,仔细玩味,对理解辨证论治的精神很有帮助(辨证论治在张仲景的《伤寒论》里得到了系统全面的体现,但无疑地,在《内经》里已经奠定了辨证论治的思想和方法)如“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高氏释“徇蒙招尤”为:“徇,作眴,瞬视(目动)也;蒙,不明也;招,掉摇也;尤,甚也。”就是指头目眩晕的病。病有浅者,有深者,有虚证,有实证。既然“五决为纪”,那么从经脉上看,最明显的就是足少阳胆经的问题。由胆引起的眩晕,多为胆火,这里胆火就是我们要求的“本”。
 
素灵词汇日知录【218】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吴 崑:言五藏别有所论,不在常谭之例也。
高士宗:此承上篇《五藏生成》,而复论五藏之别也。
陈无咎:本篇篡文甚少,惟首数句有之,“方士”二字,其漏洞也。
郭霭春:本篇说明了奇恒之府与传化之府在人体生理上的不同功能,并对诊脉独取寸口的道理作出了解释,其中提出了“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的观点,显示出中医在很早就有反对迷信鬼神的思想。
南京《译释》:本篇主要讨论奇恒之府与五藏六府的功能特点及其区别,讨论方法与“六节藏象”与“五藏生成”篇均有不同,所以名之“五藏别论”。
 
素灵词汇日知录【219】

奇恒之府
郭霭春:异于寻常之府。是说它在人体上,似藏非藏,似府非府,与一般藏府的作用不同。
吴 崑:其藏为奇,无所为偶。
张介宾:凡此六者,原非六府之数,以其藏蓄阴精,故曰地气所生,皆称为府。
 
素灵词汇日知录【220】关于“奇恒之府”的有关资料


关于“奇恒之府”的有关资料


《奇恒》书与《伤寒杂病论》
胡天雄 作


《素问》中多处提到奇恒,其义亦不一,有作“异常”解者,如胆为奇恒之府是;有作动词用者,如“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是;有为古经篇名者,如“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恒病也。”[《玉版论要》作“言奇病也”。《太素》引此作“言奇恒病”,《素问》夺“恒”字]《揆度》是古代关于诊断方面的书,《奇恒》是治疗奇病和恒病的书。但是,什么叫奇病和恒病呢?《病能论》云:“恒病者得以四时死,奇病不得以四时死。”意思是说,恒者,常也。恒病是四时常见病,春之温,夏之暑,秋之湿,冬之寒,皆是,即外感病也。外感之死,皆与四时因素有关,故曰:恒病者得以四时死,奇者,异常也。奇病即《逆调论》所谓“非常温”、“非常热”,《奇病论》、《大奇论》所论各病皆属之,后世谓之杂病,杂病之发,不关四时,其死亦与风暑湿寒无关,故曰:“奇病不得以四时死。”《史》载仓公受公乘阳庆之书中,有《奇咳术》,《说文》〖亻亥〗字云:“奇〖亻亥〗,非常也。”知仓公之“奇咳”,即是“奇〖亻亥〗”,亦即“奇恒”也,《奇咳术》即《奇恒》书,是仓公所受于阳庆治外感与杂病之书,殆无疑义。由此可知:仲景以《伤寒杂病论》名其书,伤寒是恒病,杂病是奇病,《伤寒杂病论》即仲景所受古代《奇恒》书而加以演绎发挥者也。
 
类经 -> 四卷\藏象类 二十三、奇恒脏腑藏泻不同



(素问五脏别论)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谓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方
士,谓明悟方术之士。脏腑之称,异同不一,故欲辨正之也。即在本经亦有之矣,如灵兰秘典论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
六节藏象论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是亦此类。)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
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凡此六者,原非六腑之数,以其藏蓄阴精,故曰地气所生,皆称为腑。然胆居六腑
之一,独其藏而不泻,与他腑之传化者为异。女子之胞,子宫是也,亦以出纳精气而成胎孕者为奇。故此六者,均称为
奇恒之府。奇,异也。恒,常也。胞音包。)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
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凡此五者,是名六腑,胆称奇恒,则此惟五矣。若此五腑,包藏诸
物而属阳,故曰天气所生;传化浊气而不留,故曰泻而不藏;因其转输运动,故曰象天之气。)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
得久藏。(魄门,肛门也。大肠与肺为表里,肺藏魄而主气,肛门失守则气陷而神去,故曰魄门。不独是也,虽诸腑糟粕
固由其泻,而脏气升降亦赖以调,故亦为五脏使。)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
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五脏主藏精气,六腑主传化物。精气质清,藏而不泻,故但有充满而无所积实;水谷质浊,传化
不藏,故虽有积实而不能充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未下也。)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水谷下也。)
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关于“奇恒之府”的有关资料


为什么中医认为,胆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府?

为什么中医认为,胆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府?
同一个器官怎么能在一个分类方法中同时属于两个类别?


提问时间: 2006-07-16 10:13:27评论 ┆ 举报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新浪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回答:龙翔九天(朝阳)
级别:学长
2006年7月16日 胆居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府,其形呈囊状,若悬瓠,附于肝之短叶间。胆属阳属
木,与肝相表里,肝为脏属阴木,胆为腑属阳木。胆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调节脏腑气
(一)胆的解剖形态
1.胆的解剖位置: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肝与胆又有经脉相互络属。
2.胆的形态结构: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胆内贮藏的胆汁,是一种精纯、清净、味苦
而呈黄绿色的精汁·。所以胆有“中精之腑”(《灵枢·本脏》), “清净之腑”(《千金要方》),
“中清之腑”(《难经·三十五难》)之名。
·胆的解剖形态与其他的腑相类,故为六腑之一。但贮藏精汁,
相似,由于这个生理特点,所以胆又属于奇恒之府之一。
 
关于“奇恒之府”的有关资料


从个案病例看“奇恒之府的”胞宫
《其他论坛》程玮


从个案病例看“奇恒之府的”胞宫

个案病例见“安全快速简便有效治疗阴虚的普适方法”一文中的病例8。
患者为一50岁的女性,2007年3月13日以右侧腰腿痛就诊。13日上午、14日的上午和下午各治一次。患者关尺脉象弦实,一治不得法,二治方向无误,三治可谓做到了精确定点打击故立杆见影,如拨刺雪污,患者右腰腿痛,躁动难忍月余之疾得以除去。
但是,事情并非想象的那样顺利,据患者自己介绍说,她最早出现的是肩颈痛,痛时放射到手臂,并伴麻木,是个典型的颈肩综合症。常去做按摩也不太觉得,后来腰腿痛了,颈肩就更无太多感觉,随后作全面检查,发现有聚集状的子宫肌瘤。最近的检查显示,子宫肌瘤的总体大小与数年前检查时相仿,但其结构形态则由聚集状变为离散状的数个。
近一个多月,腰腿痛有个规律,即是早起疼痛显著,再就是在家搞卫生后更加显著。3月14日下午起基本不痛,至15日晚,颈部以前的不适之状又重现,较轻,其它无不适。16日在家搞卫生欲试疗效,一试则腰腿痛如治前。
以此病例而论,若我们将患者的腰腿痛归结为胞宫主病,不要说别人难以接受,即使是我也难以接受,但若说此腰痛与胞宫无关,这个我也无法认同,尽管文献上我还未看到胞宫引起腰腿痛的相关案例。
怎样看待此腰腿痛与胞宫的关系呢?系统论、整体观。
患者颈肩及腰腿痛,其主因为肝虚血虚无误,三阴交穴为肝脾肾三阴经交会之穴,注射水液后,与脾肾二经相比,干枯的肝经可获得更多的阴水,由于腰腿痛是肝经的阴血不足所起,注射阴液后肝经即可改变水枯河干之状,变为水流舟行,经脉畅通,故痛立消。
接下来的问题是,患者何以劳作后旧痛复发,是药之液量与效之间的问题?是药液所含药量的问题?非也/是血液之争、胞宫之争。
胞宫是什么?它有什么特性?《五脏别论》有言:女子胞,地气之所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何谓奇恒?马莳注曰:“其脏为奇,无所与偶,而至有恒不变,名曰奇恒之府”。简单说来,与六经脏腑相比,六经所属脏腑各有阴阳,而胞宫象地,有阴无阳。胞宫象地,所藏者,阴血也,有余则月事以下,所藏之血恒定不变,这就是胞宫奇恒之府的一个最根本的特性。
患者数年前即查有子宫肌瘤,瘤者,聚也、阴也,阴者成型,其瘤之成定与胞宫失却血的濡养、血的代谢谢有关。为什么女子易生子宫肌瘤呢?因胞宫象地,至阴之类,阴易成形,胞宫天生就形成了易盛开的良好条件。血是胞宫接受人体各种物质中的唯一物质(此乃胞宫奇属之一),缺乏血液的代谢谢,胞宫这个阴成形有趋势就会得到加强。数年之后的今天,患者胞宫的肌瘤虽不见大,但却由聚变散,散者阳之属也,这说明,患者的胞宫,内部有阳的活动,已无象地的纯阴之象了。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患者的胞宫,时至今日,它是处于极订缺乏阴血的供养。
回到我们上面的问题,胞宫缺血与肝经有什么关系呢?肝主藏血,有调节和储藏血液的功能。患者胞宫严重血虚,因其亏虚胜于肝经,故其能强势争夺肝经之血。患者腰腿痛,本由肝经血虚血亏而起,肝经血虚血亏则由胞宫强夺所致,故患者腰腿痛表现于肝,根于胞宫。
人静血亦静,人动血亦随之动,动则出也。

为了更好地向大家介绍本人的研究心得,本人从现在起,所有治疗心得都将全部公开。
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关于“奇恒之府”的有关资料


江苏中医药 >> 1996年12期 奇恒之府小议刘清
文章主题:奇恒之府 藏府说 中医学 文章内容:江苏中医1996年第17卷第12期,嫔:撼:麟安徽省六安市卫生进修学校23708)刘清黄鲁懒!竺!兰,隈善__—?_—'一?_.~奇恒之府,出于&;素问,五藏别论),&;灵枢)无载.奇恒之府的出现,与当时社会的医家对于藏府概念,范畴的争论有关这在(素问?五藏别论)篇首可见端倪:"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所,(素问,五藏别论)的出现,就是解决这些方士之间争议的权威观点.篇中将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自成一体,它们即有别于五藏,又区别于六府,而将其命之为奇恒之府奇恒之府中的胆比较特殊,在六府之中,胆与肝相表里,胆是六府之一.但又被收人到奇恒之府中作为一个成员,这在五藏六府中绝无仅有.由于胆的这种双重成份,也给中医藏象理论带来一些微妙变化.有的把奇恒之府与五藏六府相提并论,作为藏象内窖来讨论有的则认为奇恒之府不屑_『中医藏象理论范畴,否则将混糟藏象涵义.随着这一争论的延伸,岂不是又回到&;索问-五藏别论)成篇年代的那种"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的局面中去了.自(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藏象"一词,后世医家进行过较多解释.张景岳在&;类经)中曾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日藏象.这是说,藏指内藏,象指藏所反映的外在形象.需要指出的是:张景岳虽然解释的比较准确透彻,但并没有具体指出哪些藏.五藏或六藏因为在(素问)中存在着"九藏说,"十一藏说"等等.唐?王冰也对藏象作过研究.他在(素问?五藏生成篇)的"五藏之象.可类推条下注疏谓:"象,谓气象也.言五藏虽隐而不见.然其气象性用.犹可物类推之.何者?肝象木而曲直,心象火而炎上,脾象土而安静,肺象金而刚决肾象水而润下.夫如是皆大举宗兆可以同类而推之尔.王冰认为,中医藏象的藏即指心,43?肝,睥肺,肾五藏.值得注意的是,王冰强调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是类推五藏之象的客观指标与依据.王冰这一论述似比张景岳更为明确和具体,为我们研究藏象理论打下框架与基础.近者俞世伟氏则进一步将藏象概括为"五藏与五行配拟结台形成了藏象理论内核,藏象的其他内容则是这个核心外围的躯壳"】.其无非综台了王冰,张景岳的藏象释义,更加明确了中医藏象的范畴与界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照王冰等人的藏象释义.藏象必须具备1)五藏——五行2)五藏五行的外在形象.有了这两方面内窖才能称之藏象.这样,奇恒之府的争议不难解决.从藏的属性看.奇恒之府并不属于五藏范畴.它们与五行也无任何瓜葛.而除了胆之外.也不属于六府.在"象的内容方面,它们不像五藏拥有具体的象.比如:心主神,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色赤,味欲苦.其中的"神,面,脉赤色,味苦就是心藏的"象".但奇恒之府则检遍(灵枢),(素问)而无这种"象".因此.按照王冰,张景岳的藏象释义,奇恒之府无法归纳到中医藏象范畴,而只能看作一种用于补充中医藏象理论的外围——藏府说.即与&;素问)中的"六藏说","形藏四神藏五的九藏说,"十一藏说"等为一类之说.这类藏府说往往有藏无象,或有象无藏,因此无法形成藏——象这样的有机结构统一体.参考文献1王冰黄帝内烃素问人民卫生出版杜.1963:2俞世伟.论中国医学葳象始末与变演中华医史杂志1993;(3):138(收稿日期:996__9—02)
 
素灵词汇日知录【222】

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

气口,寸口是。《素问。经脉别论第二十一篇》:食气入胃,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气口成寸。杨上善:九候各候五藏之气,何因气口独主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等气也”。高士宗:水谷入胃,脉道乃行,故胃者,水谷之海,乃六府之大源也。凡五味入口。皆藏于胃,藉足太阴脾经之转输,以养五藏气。今气口为五藏主,以气口肺脉,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始则五味入口,藏于胃,继则脾气转输,气味皆出与胃,循经脉而变见于气口,脉道之行,本于胃之气味,由下而上足太阴主五藏之味,手太阴主五藏之气,气口所以为五藏主也。
 
于天星先生说:本篇还提到“气口何以为五脏主”的问题,高氏直释“气口”为“两手寸口之脉”。结合《内经》其他篇章来看,独取寸口“的脉诊法实在《内经》就有了,而《难经。第一难》不过更明确具体提出来而已。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