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素灵词汇日知录 系列

有关“黄锺之数”的资料


道曰规,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三月而为一时,故祭祀三饭以为礼,丧纪三踊以为节,兵重三罕以为制。以三参物,三三如九,故黄锺之律九寸而宫音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故黄锺之数立焉。黄者,土德之色;锺者,气之所锺也。日冬至德气为土,土色黄,故曰黄锺。律之数六,分为雌雄,故曰十二锺,以副十二月。十二各以三成,故置一而十一,三之,为积分为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黄锺大数立焉。凡十二律,黄锺为宫,太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锺为征,南吕为羽。物以三成,音以五立,三与五如八,故卵生者八窍。律之初生也,写凤之音,故音以八生。黄锺为宫,宫者,音之君也。故黄锺位子,其数八十一,主十一月。下生林锺。林锺之数五十四,主六月,上生太蔟。太蔟之数七十二,主正月,下生南吕。南吕之数四十八,主八月,上生姑洗。姑洗之数六十四,主三月,下生应锺。应锺之数四十二,主十月,上生蕤宾,蕤宾之数五十七,主五月,上生大吕。大吕之数七十六,主十二月,下生夷则。夷则之数五十一,主七月。上生夹锺。夹锺之数六十八,主二月,下生无射。无射之数四十五,主九月,上生仲吕。仲吕之数六十,主四月,极不生。征生宫,宫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姑洗,姑洗生应锺,比于正音,故为和。应锺生蕤宾,不比正音,故为缪。日冬至,音比林锺,浸以浊。日夏至,音比黄锺,浸以清。以十二律应二十四时之变,甲子,仲吕之征也;丙子,夹锺之羽也;戊子,黄锺之宫也;庚子,无射之商也;壬子,夷则之角也。古之为度量轻重,生乎天道。黄锺之律修九寸,物以三生,三九二十七,故幅广二尺七寸。音以八相生,故人修八尺,寻自倍,故八尺而为寻。有形则有声,音之数五,以五乘八,五八四十,故四丈而为匹。匹者,中人之度也。一匹而为制。秋分蔈定,蔈定而禾熟。律之数十二,故十二蔈而当一粟,十二粟而当一寸。律以当辰,音以当日,日之数十,故十寸而为尺,十尺而为丈。其以为量,十二粟而而当一分,十二分而当一铢,十二铢而当半两。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铢为一两,天有四时,以成一岁,因而四之,四四十六,故十六两而为一斤。三月而为一时,三十日为一月,故三十斤为一钧。四时而为一岁,故四钧为一石。其以为音也,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因而六之,六六三十六,故三百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日。

《淮南子》
 
有关“黄锺之数”的资料


第四节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

《参同契》说,修丹“数在律历纪”(2),修丹的数量关系,是借助律历表示的。律指月,历指日。律历的计算方法,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干支法
干指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用于记日。支指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于记月。《山海经》记述了十日十二月的传说,《大荒南经》,“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大荒西经》说,“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在甲骨文中,已经有完整的天干与地支,并且排列成六十甲子的形式,用于记日。不过由于朔望月周期只有29.53日,太阳月的周期为 30.44日,所以此法未密。《参同契》“月节有五六”,(3),“日含五行精,月受六律纪,五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17),可用此法计算。
第二,律吕法
律吕法有三种进制:三进制,十进制和三与十混合进制。
古人根据音调三进的规律,以三分损益之法以正五音。然而音止于五,还不能尽其变,因而截竹为管,作十二律以应十二月,也用三分损益之法以正之。黄锺为宫,宫为音君,一阳之律,阳生于子而阳数极于九,因而乘九,九九八十一,是黄锺之数,再乘九为729,是两年之日数,两年之内,一阴一阳,合为一组,回归周期365.2422日,两年为730.5,虽仍有1.5日误差,但已有不少进步,可以适应当时历法的一般需要了。三分损益之法是,阳下生阴,长管生短管,三损其一则为短。阴上升阳,短管生长管,三益其一为长。比如黄钟之管九寸,去掉1/3成六寸,是林钟六月之管,林中之管加上它的1/3,成太族正望八寸之管。其他诸管,可以类推。其律吕相生,是左旋隔八,则右转隔六;右转隔八,则左旋隔六。即:黄→林→太→南→姑→应→蕤→大→夷→夹→无→仲→黄。或黄→仲→无→夹→夷→大→蕤→应→姑→南→太→林→黄,右转左旋,左右逢源,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如以黄钟之数81用三分损益之法算之,则有:
黄钟之数81;林钟之数54;太簇之数72;
南吕之数48;姑洗之数64;应钟之数43.
蕤宾之数57;大吕之数76;夷则之数51;
夹钟之数68;无射之数45;仲吕之数60.

三进制算法出自《淮南子》。
十进制法出自《史记》,以黄钟管长十寸,黄钟之数100.余可用三分损益法算之。由于10不能被3整除,多有不便。
三与十混合进制法出自《后汉书》,黄钟管长九寸,黄钟之数为90.余也用三分损益法算之。
第三,易数法
《参同契》说,“易有384爻,据爻摘符,符谓六十四卦”(9)。它将天赤道平分为384等分。由于朔望月周期为29.5306,有闰月的那一年共有13个月,全年约有384日(29.5306 X 13 = 383.8978),所以爻数就是一年加闰月之数。384爻的算法是较密的。但我们的农历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二历十九年有一个会合周期。换句话说,阴历19年加7个闰月,也就是每32月加一个闰月,就可以与纯太阳历保持同步了。384爻的算法计算太阴历还方便,计算太阳年则不甚方便。故又有周天360°法。阳数九,四乘之为36,一卦有六爻,故再六之,得216,为阳爻之数。阴数六,四之为 24,一卦有六爻,故再六之,得144,为阴爻之数。阴爻 144,阳爻216,二者合为360,故卦爻之数为周天度数。《周易·系辞》说,“乾之册 216,坤之册144,凡360.当期之日,二篇之册,11520,当万物之数也”。如果视360为月亮一个月一周天之数,则因为360 X 32 = 11520,又由于阴历32月闰一月,所以这里的“当期之日”,是指应该置闰之数,也就是两个闰月之间之数。
第四,大衍求一法
此法颇古。《周易·系辞》有“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卦,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用于计算多个周期的最小公倍数,求其会合周期1。此法失传,唐代僧一行曾用此法编大衍历。
在《参同契》中,四者是结合起来用的。不过《参同契》强调象而不强调数,即注重气的形态与趋势,而不用十进制数精确表示气的座标位置。
《参同契》说,“六十卦用,张布为舆”(39),“各自有日”(40), “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昧爽,终则复更始”(3),而修丹的原则,就是“元精妙难睹,推度效符征。居则观其象,准拟其形容”(15),“发号施令,顺阴阳节。藏器待时,勿违卦日”(40),“按历发令,至诚专密,谨候日辰,审查消息”(41), “发号顺时令,勿失爻动时,…动则依卦变。静则循彖辞,乾坤用施行,天地然后治”(15)。
昼夜各一卦,其次序如下:
一、屯,蒙;二、需,讼;三、师,比;四、小畜,履;五、泰,否;六、同人,大有;七、谦,豫;八、随,蛊;九、临,观;十、噬嗑,贲;十一、剥,复;十二、无妄,大畜;十三、颐,大过;十四、咸,恒;十五、遁,大壮;十六、晋,明夷,十七、家人,睽;十八、蹇,解;十九、损,益;二十、夬,姤;二十一、萃,升;二十二、困,井;二十三、革,鼎;二十四、震,艮;二十五、渐,归妹;二十六、丰,旅,二十七、巽,兑;二十八、涣,节;二十九、中孚,小过;三十、既济,未济。
《参同契》说,“屯以子申,蒙用寅戌”(40)。这是象数与甲子同用,又叫卦象纳甲纳支。
《参同契》说,“震受庚西方,…八日兑受丁,…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13),“坎戊月精,离己日光”(8),“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14)。这是纳甲法。纳甲法可以推见天地胎育之理。乾纳甲壬,坤纳乙癸是上下相包。震,巽,坎,离,艮,兑分别纳庚,辛,戊,己,丙,丁。六子生于乾坤之胞胎之中,如物之处胎甲。纳甲表如下:
乾坤艮兑坎离震巽乾坤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纳支法是,乾之初爻交干坤生震,故震初受纳子,四爻纳午,乾之二爻交干坤,生坎,故坎初爻纳寅,四爻纳申;乾上爻交于坤,生艮,故艮的初爻纳辰,四爻纳戌。各卦其余诸爻以子寅辰申戌次序,顺次排列。坤之初爻交于乾生巽,故巽初爻纳丑,四爻纳未;坤之二爻交于乾生离,故离初爻纳卯,四爻纳酉;坤上爻交于乾生兑,故兑初交纳巳,四爻纳亥。各卦其余诸爻以亥酉未巳卯丑次序,顺次排列。初爻生长子长女,是天地胎育之理。人处胎甲,全是倒生,头向下而先出。阳卦由子至戌顺数,阴卦由亥至丑倒数,是阳道顺,**逆的道理。
八卦纳支见表九。
表九、八卦纳干支表 乾
壬戌
壬申
壬午
甲辰
甲寅
甲子

癸酉
癸亥
癸丑
乙卯
乙巳
乙未 震
庚戌
庚申
庚午
庚辰
庚寅
庚子

辛卯
辛巳
辛未
辛酉
辛亥
辛丑 坎
戊子
戊戌
戊申
戊午
戊辰
戊寅

己巳
己未
己酉
己亥
己丑
己卯 艮
丙寅
丙子
丙戌
丙申
丙午
丙辰

丁未
丁酉
丁亥
丁丑
丁卯
丁巳


卦象纳甲纳支歌:
乾金甲子外壬午,坎水戊寅外戊申,
艮土丙辰外丙戌,震木庚子庚午临,
巽木辛丑并辛未,离火己卯己酉寻,
坤土乙未加癸丑,兑金丁巳丁亥凭。

《参同契》讲“屯以子申,蒙用寅戌”是纳子法。屯上坎下震,下震初爻纳子,上坎四爻纳申,故“屯以于申”。蒙上艮下坎。下坎初爻纳寅,上艮四爻纳戌、故“蒙用寅戌”。结合纳甲,蒙屯二卦可以写成: 屯
戊子
戊戌
戊申
庚辰
庚寅
庚子 蒙
丙寅
丙子
丙戌
戊午
戊辰
戊寅
《参同契》说,“聊陈两象,未能究悉”(40)。我们再多排几象: 需
戊子
戊戌
戊申
甲辰
甲寅
甲子 讼
壬戌
壬申
壬午
戊午
戊辰
戊寅 师
癸酉
癸亥
癸丑
戊午
戊辰
戊寅 比
戊子
戊戌
戊申
乙卯
乙巳
乙未

六十卦各有时日,就是屯初起庚子,次起戊申,蒙初起戊寅次起丙戌,需初起甲子次起戊申,讼初起戊寅次起壬午,余可类推。
修丹讲究态势,它只看周期模式,而不在乎周期的长短。一年是一周期,一月是一周期,一日也是一周期。一年在一月,一月在一日,一日在一时。
一月六十卦,两两自相反对,不必穷究,屯蒙二卦足够了。卦爻反对,寓火候上下。如屯卦,自初爻至上爻,为阳火自下而升,进入泥丸,以屯卦反看,则成蒙卦,即从屯之上爻,逆行至初爻,为阴符自上而降入黄庭。他卦也是这样。通此,则火候可明,不必再论卦。
至于子申,寅戌,也是身中之物,并非外物。年有节候,月有盈虚,日有早晚,修丹不过以年月日之阴阳消息,喻身中火候升降。自寅至戌,为火之动,自亥逆至丑,为火之静,所谓阳火、阴符即此。
《参同契》讲仁义喜怒赏罚,是言执中,无太过不及。身中阴阳,过与不及,皆失其候。据候抽添,即《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讲“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用葛洪《神仙传·彭祖》的话讲,就是“其体中或瘦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
-----
1 具体算法较复杂,此处不做介绍。可参考潘启明《大衍求一术与历法换算》,《湘潭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1期。
 
复柴桂君:谢谢质疑问难!

心藏神,为君主,“神气行使之道”当为经意,至于与现代医学所解剖的心脏,则不全吻合,当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吧!先生的“脉道”当亦通,不过不要误读为“血管”就近乎了。
 
素灵词汇日知录【189】

积气盈闰
《素问注释汇粹》:气,指节气。闰,指置闰,即闰月。农历月份以朔望月计,每月平均二十九天半。节气以日行十五度左右计,一年二十四节气。正合周天三百六十五点二五度。一年十二个月共得三百五十四日,因此,月份常不足,节气常有余。余气积满二十九日左右,即置一个月。故农历三年一闰,五年再闰,平均十九年中须置七个闰月,才能使节气与月份一致。
 
素灵词汇日知录【190】

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

王冰:端,首也。始,初也。表,彰示也。正,斗建也。中,月半也。推,退位也。言立首气于初节之日,示斗建于月半之辰,退余闰于相望之后。是以闰之前,则气不及月;闰之后,则月不及气。故常月之制,建初立中;闰月之纪,无初无中。纵历有之,皆他节气也。故历无云某候闰某月节闰某月中也。推终之义断可知乎。故曰立端于始,表立于中,推余于终也。由斯推日成闰,故能令天度毕焉。
吴崑:“立端于始”,谓造端为历元,所谓冬至日子之半是也;“表立于中”,谓表正斗建于月中。“推余于终”,谓退闰余于积气之盈。若此,则天度虽远,而可尽知也。
《素问注释汇粹》:立,确立也。端,始也,这里指岁首。《左传。文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注:“步历者以冬至之日为岁首。”立端于始”,即确定冬至节为一年节气的开始。
 
回复 284# 却波渔翁 的帖子

谢谢渔翁的指点。
 
素灵词汇日知录【193】

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王冰:《移精变气论》曰:上古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此之谓也。工,谓工于修养者也。言必明于此,乃可横行天下矣。
高士宗:此《灵枢。官针篇》之言,引之以明六气加临。而有盛衰虚实也。年之所加,随在泉之位,六气各有客气之相加也;气之盛衰,司天之气,有太过而盛,不及而衰也;虚实所起,因气之盛衰,而民病虚实,所由起也;必知此可谓良工,如不知此,不可以为工矣。
 
素灵词汇日知录【194】

五运之始,如环无端。

张志聪:五运之始,始于甲己化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复生土,五岁而右迁,如环无端。
吴崑注本作“五运终始”。郭霭春《素问校注语译》校同,程士德、王洪图《素问注释汇粹》亦认为吴“将‘之’改作‘终’字,文义较顺。”高士宗“始”作“周而复始”解:“承上文而问五运之周而复始,既如环无端,其运气有太过不及,则何如。”类此理解,“之”不易“终”亦无不妥。
 
素灵词汇日知录【195】

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衰之变,此其常也。

高士宗:更,平声。五运化气,更立其岁,甲己土胜,乙庚金胜,丙辛水胜,丁壬木胜,戊癸火胜,故各有所胜,其中有盛衰虚实之变,此岁气之常理也。《素问注释汇粹》:五气更立,即五运之气,更迭主时,亦即上文“五运相袭”“时立气布”之义。(渔翁:此语原出南京本注)
 
素灵词汇日知录【196】

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

郭霭春:四时之气反常,故春应温而反寒,夏应暑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是天气变而人生病。姚止庵说:“譬如木值之年,人感不正之气,病在于肺,金能平木,虽病亦微。若病在脾胃,土本畏木,木旺土虚,其病必甚。”

张志聪:故变易之气至,非其克我之时,为病则微,当其克我之时,为病则甚。
张景岳:邪不得令,非其时也,故为病微;邪气得令,当其时也,故为病甚。所胜所不胜皆同。
 
素灵词汇日知录【198】

五藏生成篇第十

高士宗:岐伯录上篇藏象之义,复论五藏之生成也。天主生,地主成,五藏之色征于外,天气之所主也。五藏之脉行于内,地气之所主也。色者气所附,脉者味所归,合色脉气味而五藏之生成备矣。

本篇题无“论”字,对此,王冰有谓:“此篇直记五藏生成之事,而无问答之辞,故不云论,后皆仿此。”
 
素灵词汇日知录【199】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郭霭春:心之合:“合”谓配合。李笠说:“合者,言其气性之相类,王氏曰:‘火气动躁,脉类齐同。金气坚定,皮象亦然。木性曲直,筋体亦然。土气柔厚,肉体亦然。水性流湿,精气亦然。’夫言其性者,精而难晓,言其形者,显而易知。主,含有克制之意。姚止庵说:“主者,仆之所畏,心火畏肾水,故以肾为主。
《素问注释汇粹》:主,化生之主也。制之而后生化,故制己者,即己之化生之主。
 
素灵词汇日知录【200】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是五味之所伤也。

郭霭春:凝泣:是凝结而不畅通的意思。本书“泣”,读如“涩”(音色)以涩为泣,是由隶书的误写。拔:《周礼。秋官》:“拔,除也。”引伸为脱落之意。急,拘挛。
马莳:此承上文五藏之所主者,有相克之义。
 
素灵词汇日知录【202】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 渔翁:均从明润光泽为佳。翠鸟之羽,青绿而光泽;鸡冠,色红而润泽;蟹腹,色黄而明润光泽,豕膏,色白而滑润光泽;乌羽,色黑而光泽。正如张志聪曰:“五色正而华彩光润,故生”。
 
素灵词汇日知录【204】

色味当五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肾。

郭霭春:“当”有“合”义,见《庄子。徐无鬼》释文。“色味当五藏”是说色味与五藏相合。
张志聪:此复结五藏死生之色,生于五藏之气,五藏之神气生于五味也。
吴崑:当,合也,各合其类也。
高士宗:夫五藏藏于内,外合合于外,五色当五藏,必于外合当之。
 
素灵词汇日知录【205】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肢八谿之朝夕也。

郭霭春校:节:《太素》作“肝”,按作“肝”是。《千金》卷十一《筋极》“肝应筋,筋与肝合”。
丹波元简:《大惑论》云:五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口问篇》云:目者,宗脉之所聚也。
郭霭春:属于目:《国语。晋语》韦注;“属,犹注也。”
吴崑:以经脉考之,膀胱之脉起于目内眦,胃之脉交頞中,胆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脉至目内眦,三焦之脉至目锐眦,又心脉系目系,肝脉连目系,是诸脉属于目也。
 
素灵词汇日知录【206】

故人卧则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郭霭春:受:有“得”义,见《广雅。释诂三》。“受血”就是得到血。摄,有“持取”的意思。血凝于肤者为痹,张璐说:“此乃血痹,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三者:指痹、泣、厥言。
 
素灵词汇日知录【207】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纪:纲纪。在开始诊病时,应当把五藏之脉,作为纲纪。
南京中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译释》:始:是始终或始末的意思。五决为纪:决:判断。五决:是根据五藏之脉息来判断疾病。纪,纲领。王冰:“谓以五藏之脉决生死之纲纪也。”先建其母:建,是建立或确定的意思。母,谓应时之旺气。先建其母,就是先确定应时之旺气,而后乃求邪正之气。
王冰:建,立也。母,应时之胃气也。先立应时之王气,而后求邪正之气也。
吴崑:母,应时之胃气也。如春脉微弦,夏脉微钩,长夏脉微耎(ruan),秋脉微毛,冬脉微石,谓之中和而有胃气。土为万物之母,故谓之母也。若弦甚,则知其病始于肝;钩甚,则知其病始于心;耎甚,则知其病始于脾;毛甚,则知其病始于肺;石甚,则知其病始于肾。
张介宾:母,病之因也,不得其因,则标本弗辨,故先建其母。
 
素灵词汇日知录【208】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

杨上善:寸口六脉之形,指下得之,故曰指别。
吴 崑:脉细谓之小,阔谓之大,溜谓之滑,难谓之涩。
高士宗:脉有阴阳,大为阳,小为阴;滑为阳,涩为阴;浮为阳,沉为阴可以指按而别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