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迎春阁”医述 (连载)

4. 青年痤疮
以往我治疗青年座疮,遵常法,常用清热解毒、泻火利湿的方法,虽时有效但常易复发,感觉效果并不理想。肺主皮毛,配以宣肺引经之品也常不尽人意。后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患者虽痤疹较多而红肿兼有白点或脓包,面色潮红,但多舌淡苔薄,边有齿印,脉常濡弱。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人们的生活、饮食观念和生活习惯、生活工作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于社会生活节律的加快,工作竞争压力的增加,夜生活的丰富频繁,生活饮食常无规律,夏季贪凉饮冷,这些都会伤血耗气,损伤青年人的脾肾,再加上青年人酷爱减肥、嗜食冷饮更易伤脾损胃,长期的痤疮影响美容,又易致青年人心情抑郁肝气不疏而损脾。脾胃受损,运化失职,脾肾阳虚,水湿停滞,机体毒素不得随水液排出,淤久化热成毒,热性上行,又加青年人肝气旺盛、心火易升,易使毒邪上升上行,行于面而使痤疮显出,或出现头部毛囊发炎的现象。
脾肾阳虚,水湿於而阻滞,错用清热解毒之法,邪不得外泄,是痤疮经治不易愈或愈而复发的主要原因,脾虚、湿阻、热郁当为现代多数痤疮患者的主要病理机制。理气温阳可以健脾行湿,健脾可以祛湿,温阳可防湿邪的复发,湿除可以使毒解,故治疗现今之青年座疮多数当以理气温阳、健脾利湿为主,尽量不用或少用清热解毒之法,当然仍以临床辨证为主。并注意嘱患者忌辛辣,少冷饮,起居有时避免过度劳累,调情志,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夏季少用空调忌贪凉饮冷,避免损伤脾肾,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除非需要一般不要刻意减肥。
痤疮多发生在青年的结婚前,结婚后生痤疮的人较少,痤疮的发生是否与性生活有关,我不得而知。我在一次社会交往中见一女脸上生有痤疮就半开玩笑地说:“你一定性生活不和谐”。该女反问:“你怎么知道呢”?我淡淡一笑。后在谈话中得知该女丈夫由于某种原因经常不回家,有离婚的抱怨。过一段时间后又见该女,该女脸上痤疮已不见,脸面光洁,看不出有生过痤疮的迹象,我又半开玩笑地说道:“你这一段时间绝对性生活正常了”?该女也只是嘿嘿一笑并没有回答我的问话。
青年痤疮方:党参 白术 茯苓 连翘 花粉 枳壳 香附 白蒺藜 益智仁 当归 甘草。
方用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利湿,益智仁、当归温阳健脾养血,治病之本。连翘、花粉清热解毒除热郁,治病之标。枳壳、香附疏肝理气健脾,疏理全身气机,解患者因痤疮而引起的抑郁之象,同时通理三焦既可使药易达病所,又能给邪以出路。白蒺藜平肝止痒即可疏理气机,又可避免患者因痒过度抓挠而诱发皮肤感染,甘草调和诸药并有解毒之功。
临床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辨证处方选药。如患者体壮,脸面潮红,痤疮高出脸面而见有脓点,说话声粗有力,舌红苔厚脉洪,大便常干硬,果真热毒炽盛者可加二花、公英、大黄、生地、黄柏等加大清热解毒之力。舌淡,脉濡弱,畏寒,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体弱而瘦小,常腰酸,特别是前医过用苦寒者,可加附子、干姜、仙茅、菟丝子、仙灵脾等温阳健脾益肾。脾弱常有食积而不思饮食者可加鸡内金、焦三仙、厚朴等消食化积而健脾,舌苔厚腻者可加菖蒲、砂仁、白蔻仁、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湿醒脾。女性兼有白带较多者可加山药、芡实、鸡冠花、白果等益气健脾利湿止带,易着急、胸闷、月经不调者可加柴胡、白芍、菖蒲、郁金、远志、栝楼、仙灵脾等醒脾开窍疏肝理气以调经。睡眠欠佳者可加酸枣仁、合欢皮安神促眠,皮肤瘙痒较甚者可加地肤子、蛇床子、防风等祛风止痒,因抓挠而诱发皮肤感染者可加黄柏、苍术清热解毒利湿,痤疹、面色、舌质黯黑瘀紫者可加可加桃仁、红花、川芎等活血祛瘀。
以上加减只选其中一两味即可,不必太多,以免药味太多脾胃难以接受而受损。
 
5.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常见于小儿或青壮年,按中医辨证多属血热生风证。因患者对鱼、虾等某一食物或某种药物、器物等过于敏感,接触或食用之常能扰乱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使机体产生较多的热毒,血热生风溢于脉外而发斑。虽然教科书有气不摄血、肝不藏血、湿热淤阻等论述,但这些一般临床较少见到。
任何疾病都要做好鉴别诊断,我女儿曾因外感风热而发热,我过用了苦寒之品,导致内热郁闭而发斑,因女儿前不久有过过敏性紫癜,故未加考虑仍按过敏性紫癜治疗,无效,始知其斑因苦寒郁闭所致。
过敏性紫癜患者常有药物、食物过敏史,其斑以下肢多见且常成对称性,起斑处可有瘙痒,有时可见皮肤脱屑,多无发热的现象。内热郁闭之发斑患者常有外感或内伤发热的病史,多伴有咽喉红痛、咳嗽的症状,其斑多见于躯干、上肢,较少有痒的感觉。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当以清热凉血、解毒、祛风为主,并结合其他兼症及患者的体质辨证治疗,切记不可过用苦寒,免寒凝血瘀使斑经久不消。
嘱患者忌辛辣,戒烟酒,清淡饮食,少食鱼、虾等易过敏性食物,远离可能的过敏源。
过敏性紫癜方:紫草 丹皮 生地 当归 白蒺藜 蝉蜕 地肤子 防风 枳壳 甘草。
方中紫草、丹皮、生地、当归清热凉血、活血止血,且当归性温不致使寒凝血瘀斑不消。白蒺藜、蝉蜕、地肤子、防风祛风解毒止痒,枳壳疏理气机以利于活血祛风,甘草调和诸药。
素体脾虚者可加党参、白术、焦三仙、山药等益气健脾。虽有热但热在血,若遇脉弱、舌淡下焦虚寒或素体阳虚者不忌应用干姜、附子、菟丝子等温阳益气温补下焦之品。嗜食冷饮或素体脾胃虚寒者可加益智仁、干姜、乌药等温脾养胃,血凝湿阻关节气机不利疼痛者可加威灵仙、独活、通草等活血通络止痛,气机不利腹痛者可加元胡、白芍、鸡屎藤等活血理气止痛,小儿兼有食积者可加鸡内金、焦三仙消食化积,便秘者可加大黄、枳实、桃仁泻热润肠通便,见有尿血或齿衄者可加白茅根、仙鹤草、小蓟等凉血止血,有肝郁之象者可加柴胡、郁金、菖蒲、香附等理气疏肝解郁。
 
6.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众医周知是因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诊断并不十分困难。基于其较为复杂的临床表现和发病部位的不同,中医辨证可有多种证候,但仍以热毒炽盛所致者为多,至少局部辨证常属热毒炽盛。其毒邪不同于一般的热毒之邪,可入血入络,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如治不彻底可能终身潜伏而俟机发作。
常见带状疱疹的病机为湿热毒邪淤滞于机体某部,入血入络,阻滞机体局部气血的循环,蕴滞灼伤局部皮肤而出现簇状疱疹,局部气机瘀滞脉络不通而现疼痛。年龄越大疼痛越胜,可能是年长气血循环之畅不及年少者,气血在病毒的作用下更易于瘀滞阻络所致。
治疗带状疱疹当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抗病毒以治本,活血通络、行瘀止痛以治标。嘱患者忌辛辣,清淡饮食,戒烟酒,注意休息勿过度劳累。
带状疱疹方:板蓝根 全瓜蒌 当归 丹皮 胆草 益智仁 元胡 枳壳 川楝子 甘草。
方中板蓝根、丹皮、胆草清热解毒凉血,抗病毒,全瓜蒌、当归、元胡、枳壳、川楝子活血理气通络止痛,益智仁温阳健脾散寒,防清热解毒苦寒败脾之虞,甘草调和诸药。局部虽热毒炽盛,而见舌淡、苔白、脉弱,下焦虚寒者可加附子、干姜、淫羊藿等温补下焦,下焦阳盛,气化有力,可促使调节机体气血的正常循环,有利于脉络的通畅及毒邪的清除。素体脾虚,气血亏少者可加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等益气健脾养血,正气充足既有利于机体抗邪祛邪,也可增强机体对疼痛的忍受程度而减少患者的痛苦感,特别是病程较长者更当补气养血以扶正祛邪。大便干硬难解者可加大黄、桃仁、火麻仁、栝楼仁等润肠通便,便畅有利于毒邪的祛除。
带状疱疹如能及时正确、彻底治疗一般不会有后遗疼痛的现象,如有后遗疼痛治疗仍应以清热解毒抗病毒为主,兼以温阳益气养血、活血通络,调节神经以止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性疼痛方:板蓝根 丝瓜络 川楝子 元胡 当归 红花 枳壳 柴胡 益智仁 党参 甘草。
方用板蓝根清热解毒、活血以抗病毒,柴胡、枳壳、当归、川楝子、红花、丝瓜络、元胡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以止痛,党参、益智仁温阳益气健脾扶正以安神,可增强诸止痛药的功效,甘草调和诸药。
 
7.口周皮炎(黄水疮)
“诸痛痒疮,皆属於心”,口周皮炎俗称黄水疮,常见于小儿,偶见于成年人。
因小儿喜食干果、煎炸等零食,且小儿为稚阳稚阴之体常易生火,又常不喜欢饮水,或成人工作紧张、劳累、饮食无节,煎灼津液而又无暇饮水,致机体心、脾积热生毒,火热毒邪炽盛上蒸,循经蕴滞于口腔周围,灼伤机体局部组织所致。
临床表现为患者口唇及其口唇周围、鼻翼旁突感胀木不适或略有疼痛,继而在相同的部位出现单个较大或多个淡红色的疱疹,随后疱疹会溃破流水结痂。多伴有舌红或仅舌尖红,苔薄黄,脉数,咽干,口苦,便黄溺少,大便干硬,易生气等内热炽盛的症状。其病机为过食煎炸焙烤、辛辣等膏粱厚味,或饮水较少,致使机体心脾积热,而脏腑的正常调节功能不能使毒邪及时排除或转化为机体的正常能量,火热毒邪随血行淤滞烧灼口唇及其周围皮肤组织,使局部组织发生变化而出现临床症状。
口周皮炎要与发生于口周的带状疱疹鉴别清楚,其主要不同在于口周皮炎可见于口周上下两边,其疱疹常会溃破流水结痂且少有疼痛感,即使疼痛也常能忍受。而发生在口周的带状疱疹的皮损仅见于脸面一边,且不过中线,其疱疹常不会溃破流水结痂,常见有局部刺痛、针挑样疼痛,或半个脸面有疼痛感,有时也会伴有牙痛的感觉而检查牙齿牙龈常无病证,且带状疱疹的疼痛感常随症状及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继发感染者少见。
口周皮炎的初期还要注意和过敏性皮炎及蚊虫叮咬性皮炎相鉴别。口周皮炎的初期虽也只有皮肤潮红起疹的症状,但其皮疹多只局限在口唇及其周围部位,多无瘙痒或仅有轻微瘙痒的感觉,过敏性皮炎及蚊虫叮咬性皮炎的皮疹除可在口唇及其周围发生外,身体其他部位也往往同时出现,且在皮疹出现的同时或早期会先期出现瘙痒的症状,同时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烦躁感,其皮疹如不过度抓挠一般不会出现溃破流水结痂的现象,但两者过度抓挠都可能继发感染。
口周皮炎的治疗当清心火、泻脾热,修复其被烧灼之肌肤组织,但不可过用苦寒,免伤脾胃。并嘱患者清淡饮食,忌辛辣、煎炸之物,多饮水,戒烟酒,尽量不用手抓挠结痂。
口周皮炎(黄水疮)方:黄连 黄芩 丹皮 生地 栀子 当归 竹叶 益智仁 党参 连翘 甘草。
方用黄连、黄芩、丹皮、生地、栀子、竹叶、连翘苦寒凉血,清心火泻脾热,解毒利湿。当归活血补血促进机体皮损组织修复,益智仁、党参温阳健脾防苦寒之药伤脾败胃,同时脾健可以促进水液的运行而加速热毒的排泄,为皮损组织的修复助力。甘草调和诸药且可清热解毒、益气养脾,如若机体脾虚而见口周皮炎,可减去或不用前方诸多苦寒凉血之品,而用较大量的生甘草为君,配以赤小豆健脾利湿凉血,以及温阳健脾利湿之品来治疗。
临床还可加枳壳疏理气机,促进机体及局部的气血循环,减少气血的瘀滞,无滞则火不易生而易除。患者素体脾虚者可适当减少苦寒诸药的药味及用量,加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等益气健脾之品,饮食减少者可加白扁豆、焦三仙、鸡内金等健脾消食化积,大便干硬者可加大黄泻热通便,舌淡、脉虚弱下焦虚寒者可加附子、仙茅、菟丝子等温补下焦,以增强机体的气化功能而利于毒热之邪的排泄与转化。心脾积热易生气者可加柴胡、白(赤)芍、菊花、白蒺藜等疏肝平肝,咽干口苦者可加麦门冬、天花粉、黄精等养阴清热。
可适当外用药软化结痂,而减少局部的皱褶感。
 
8.臁疮
臁疮,下肢静脉炎,成年男性多见,恐与其劳动劳累、久立、嗜烟酒辛辣有关,多病程较长,且愈后易复发。
劳动过度劳累、久立常可使下肢的血液回流受限,血液回流受限不畅则血液在运行、做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糟粕杂质、毒物等就不可能及时通过血液的运行,通过各脏腑的正常功能而转化或排泄,久而久之这些物质可能会在下肢小腿部位发生某些变化的时候淤积而生热,成为体内位居下肢的一种湿热毒邪。
嗜烟酒,过食辛辣、膏粱厚味等品者,多易内生湿热,而机体在脏腑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不能使湿热转化成机体需要的正常物质,或通过某种渠道排泄湿热于体外,湿热毒邪炽盛,湿性趋下,热与湿结下行,瘀阻于下肢小腿部位,阻滞妨碍局部气血的正常运行,蕴积而续生湿热,灼伤局部肌肉、皮肤组织,化腐而渗液流水、结疖。同时湿热的壅盛淤阻常会加重阻碍局部气血的运行,局部气血运行受阻,湿热毒邪不能及时随气血运行得以排除,会加重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湿性黏滞不易祛除,常用之清热解毒之品多清轻而不易下行,久病伤血耗气使机体抗邪无力,常是导致臁疮经久不愈、易复发的主要原因。
臁疮的治疗当清热解毒利湿,配以温阳益气健脾、活血利湿。嘱患者忌辛辣,清淡饮食,戒烟忌酒,勿久立,避免过度劳累。晚睡前用热水或下方第三煎水液泡脚,促进局部或全身的气血循环,加速湿热毒邪的排泄和受损组织的修复。睡时将小腿略抬高,增进下肢静脉血的回流。患处瘙痒时尽量不用手抓挠,避免感染的发生。
臁疮方:二花 连翘 当归 通草 王不留行 地龙 蜈蚣 牛膝 党参 甘草。
方中二花、连翘清热解毒,二花用量要大,使其量大质重而易于下行达病位,当归、通草、王不留行、地龙、蜈蚣活血利湿、通络行瘀祛毒,牛膝除活血利湿外还可引诸药下行达下肢。因本病病程多较长,易损耗机体气血,加党参以益气健脾生血促进机体溃疡组织的康复,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为避免苦寒伤脾之虞可加益智仁、干姜等温阳益气健脾,可加枳壳疏理气机加速药物的运行,促进毒性物质的排泄。患处有渗出液时可加苍术、黄柏解毒燥湿,患处瘙痒者可加地肤子、蝉蜕、白蒺藜等祛风止痒。因用药苦寒、较久而损伤脾胃或素体脾胃亏虚、中焦湿阻者可加白术、山药、白扁豆、白蔻仁、干姜等益气温阳健脾养胃,久病体虚祛邪无力者可加黄芪益气利湿托毒外出,下焦虚寒者可加附子、菟丝子、仙茅、肉桂等温阳益肾培补下焦,使机体气化有力而有利于毒邪的转化、排泄。
 
9.长夏湿热性皮炎
长夏气候潮湿,机体腠理疏松易受外邪侵袭,湿阻肌肤,机体汗液排泄不畅,或贪凉饮冷寒敝毛孔使内湿内热不得外泻,外加蚊虫叮咬易诱发感染,因此长夏季节许多人会染上各种各样的皮肤病,湿热性皮炎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虽言湿热性皮炎,但邪仍以湿邪为主,其热多因湿邪阻滞,肌肤气机不利蕴滞所致。临床可见患者皮肤潮湿粘腻,全身多处见有单个或成片的红色丘疹,其疹瘙痒有时伴有轻微疼痛,身体困重,心烦,汗多,口粘腻,舌质多红,苔常厚腻,脉多滑实或濡弱。
长夏季节气候潮湿,或坐卧于潮湿之地,湿邪不但易郁于肌表,同时也常会通过疏松的腠理而内困于脾。长夏炎热,贪凉饮冷,又会内伤于脾,脾主运化水湿,脾被湿困,脾被饮伤,则运化水湿的功能减弱,水湿不除郁于肌肤,阻滞妨碍肌肤气机的正常运行,蕴而生热化风,继而皮肤生疹而瘙痒,甚者热腐化脓。
天人合一,结合当时的气候环境和机体的生理特点,长夏湿热性皮炎的治疗当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为主,兼以温阳健脾化湿。嘱患者忌辛辣,清淡饮食,忌贪凉饮冷,防蚊虫叮咬。
长夏湿热性皮炎方:土茯苓 滑石粉 藿香 佩兰 浮萍 生地 地肤子 生薏仁 菟丝子 枳壳 甘草。
方用土茯苓、滑石粉清热利湿、解毒祛暑,藿香、佩兰、浮萍芳香化湿解表醒脾,地肤子祛湿祛风止痒,生地清热凉血生津免夏季热灼伤津,生薏仁健脾益气利湿,菟丝子温阳益肾化湿,夏季气候潮湿、高热易使人心情抑郁烦躁,加枳壳可疏肝理气、调畅情志,同时健脾有利于湿邪的排泄,甘草调和诸药但不宜多用。
临床因贪凉或偶感风寒,寒敝毛孔而身感不疏者可加桂枝、羌活、生姜等散寒祛湿解表,贪凉饮冷而致脾胃虚寒者可加益智仁、干姜、乌药等温阳散寒、祛湿健脾,下焦虚寒者加附子、干姜温肾益阳,夏季出汗较多而致体虚者可加沙参、白蔻仁、白扁豆、益智仁等益气健脾养阴,内热心烦心躁者可加淡豆豉、酸枣仁、白扁豆、栀子等清心除烦止躁,过度抓挠或热邪蕴盛化腐有成脓之象者可加黄柏、连翘清热解毒、化湿排脓,湿热内阻大便干硬难解者可加大黄泻热通便。
 
第十二章 四肢躯干痹病
痹者不通也,痹症多发生在四肢关节部位,人们习惯把病因归结为风、寒、湿,治疗常以祛风、散寒、除湿为主,兼以活血通络止痛。但在我长期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在治疗骨性关节炎及某些脊椎病的时候,发现许多所谓的痹病因风、寒、湿三气杂致者固然有之,然而许多痹症按此治疗往往效果不怎么理想。
既然治疗效果不佳就要去深挖其中的原因了。
思之,四肢、躯干有肌肉、骨骼组成,气血充斥其中,感受外邪时邪气影响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引起机体某个部位的气血运行阻滞,不通则疼痛。
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李灿东,在《身在中医》中说:“我们也可以把人体生病比作是河道阻塞了,治疗的目的就是使河道通畅”。然要疏通河道,祛除病邪,河道中的垃圾杂物、淤泥捞取清除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河水来补充冲刷也不可能彻底清除,既使清除完毕如果没有河水通过也是没有用的。因此如果机体没有足够的正常气血参与也不可能彻底完成病邪的祛除,或者导致不荣则痛的后果。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要保持机体有足够的气血和气血的不断生成总离不开脾肾两脏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其他脏腑的共同参与,况脾主肌肉肾主骨,故治疗四肢躯干之痹病多离不开温阳健脾、益肾填髓,和调理脏腑之间的协调功能,单纯地祛风散寒除湿常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还须适当配伍理气活血之品,以保持气血流动运行的通畅,这样机体气血生化有源,各脏腑功能协调,气血运行顺畅而无瘀滞,则不但痹之疼痛可止,外邪亦易祛除且不易复生。
 
1.四肢关节痹疼
四肢关节痹疼以成年人多见,多因机体过度劳累,或因某种原因导致机体气血亏虚,正气内存偏少,久居寒凉潮湿之地,久触寒凉之物,淋雨、涉水等感受寒湿之邪,或偶感外邪后机体不能及时驱邪外出,关节部位多属空虚之处,易容邪留邪,邪羁致使患者机体关节部位气机不利,经脉瘀滞不畅,气血瘀阻不通则痛,患者可见有单个或多个关节淤胀疼痛,经久关节可变形,瘀久可化热。
痹症之关节疼痛多为钝痛而持续时间较长,不同于感冒之关节酸痛症。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四肢关节痹疼的主因是机体气血亏虚,御邪能力减弱,寒湿之邪只是其外因、诱因,病理基础当是气血亏虚、寒湿淤阻,气机不利。
四肢关节痹疼的治疗当益气养血以扶正,温阳驱寒利湿以散邪,疏经通络以止痛。嘱患者适当休息,慎风寒,避免久居寒凉潮湿之地,避免淋雨涉水,天寒及早添加衣服。
四肢关节痹疼方:忍冬藤 鸡血藤 鸡矢藤 秦艽 通草 当归 党参 益智仁 枳壳 威灵仙 防己 甘草。
方用忍冬藤、鸡矢藤、鸡血藤、通草、当归养血活血、疏经通络,其中忍冬藤在疏通经络的同时可以祛除经络中的湿热之邪,鸡矢藤活血通络止痛尚有健脾养胃消食之能,鸡血藤既可活血通络又能补血养血,秦艽、威灵仙、防己健脾除湿、通络止痛,党参益气健脾养血,益智仁温阳健脾,脾健不但使气血生化有源,同时可运化水湿助活血通络以止痛,枳壳疏理气机使药易达病所、邪之出路通畅,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可根据发病部位适当加用一些引经之品,如上肢关节痹痛者可加桂枝、细辛等使药物上行而祛风散寒止痛,下肢关节痹痛者可加牛膝、独活等引药下行而活血祛湿止痛,肩周关节痹痛者可加白芥子等祛痰湿而活血通络止痛,膝关节痹痛者可加木瓜、杜仲、牛膝、补骨脂等益肾壮骨而活血通络止痛。若患者素体亏虚较重可加白术、茯苓、山药、黄芪等益气健脾渗湿,寒凝,经脉挛缩疼痛较甚者可加乳香、没药、伸筋草、苏木等活血通络止痛。舌淡、苔白厚腻者可加薏苡仁、山药、砂仁、白蔻仁等益气健脾祛湿,舌淡、脉弱、畏寒者可加补骨脂、附子、菟丝子、杜仲、肉桂等温阳益肾暖下元,由于病程较长患者有抑郁者可加远志、郁金、菖蒲、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调情志。感邪较深,关节瘀久化热者可重用忍冬藤,另加知母、白芍等滋阴清热止痛,有其他兼症者随症加减。
 
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常见于久行久立、负重及老年骨质疏松之人,多因关节腔表面磨损过度或骨质疏松不能持重所致,与感受风寒湿邪的痹症不同。感受风寒湿邪的痹痛是因机体感受风寒诸邪后,邪阻,气机郁滞,气血循环不利而致的不通则痛,其疼痛常在活动时加重,而静止时也常没有明显的减轻现象,后期常会导致关节变型。骨性关节炎多是因久行久立或过度负重导致机体气血的损伤,或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钙的流失,使骨质变得疏松,犹如充足气的气球、气棒经过一段时间后内部气体会逐渐减少使其变瘪变软而不能耐受挤压或不能直立。或久行久立、过度负重,使关节腔面受损严重而变得粗糙或凹凸,关节腔面原有的润滑度减小,摩擦力增大增强而引起疼痛,其疼痛常在站立、行动时加重,坐卧平躺时疼痛可能会缓解减轻,一般不会有关节变型、邪阻发热的现象。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检查手段有助于我们的鉴别诊断。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肝主筋,肾者主骨生髓,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的病理基础是肝肾之气血亏虚,骨质虚损,在不兼有风寒湿邪的情况下,治疗不能以祛风散寒除湿为主,当补肝益肾、益气养血,填补骨质,增强关节的耐受能力,活络以止痛。
嘱患者注意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注意防寒保暖,多食用一些骨汤、鸡汤、牛奶什么的来补充体质,老年人可适当服用一些高钙片。无论冬夏睡眠时要注意盖好衣被避免受凉。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骨碎补 牛膝 杜仲 香附 当归 枳壳 益智仁 党参 威灵仙 甘草。
方用骨碎补、牛膝、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益髓,当归、党参健脾益气养血,香附、枳壳疏理气机促进周身气血循环以利于养骨生髓,益智仁温阳健脾为方中之太阳,威灵仙理气止痛以减少病家之痛苦,提高患者之生活质量,甘草调和诸药。
患者晚上睡觉有小腿抽筋现象者可加桂枝、白芍、葛根等舒筋通络以缓解小腿肌肉之痉挛,兼有风寒湿邪者可加防己、秦艽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腰酸背冷、四肢不温者可加附子、仙茅、巴戟天、菟丝子等益阳补肾,其他脏腑有虚损者随症加减。
 
3. 腰肌劳损之腰疼
腰疼为临床常见病症,可因腰肌、腰椎本身的病证引起,也可见于诸多内脏病证患者,腰肌劳损引起的腰疼多见于久坐、久立、久行或弯腰工作较多之人。
《内经》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就是一种劳累,“腰肌劳损”顾名思义,腰疼是因患者长期坚持直立、坐、卧、行或弯腰等某一固定姿势,腰部缺少必要的多方位功能活动,使局部气机不利气血循环受限,或过度劳累损伤气血,使腰部肌肉、筋骨等不能得到必要的气血濡养所致。其腰痛多在伸腰直立时因要求不顺畅的气血变的顺畅,失养而不能持重的肌肉、筋骨持重而加重,而当机体保持某一特定的姿势时因现阶段的气血流行已经适应这一久而久之形成的姿势,故疼痛缓解或减轻,舌、脉、二便常无明显的变化。
腰肌劳损之腰疼还要注意与腰部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腰部疼痛相鉴别,腰部软组织损伤多属肌肉拉伤所致,常有腰部剧烈运动或突然进行腰部某一动作的病史,其疼痛多在腰之两侧或一侧,腰部扭动或按压、触摸时痛甚,腰部疼痛部位皮肤可见有潮红的现象。
腰为肾之府,治腰离不开温阳益肾,故腰肌劳损之腰疼的治疗当以益气养血补肾为主,兼以舒筋活血通络以止痛。嘱患者勿久坐、勿久立、勿久行,勿长时间弯腰工作,勿过度劳累,经常对腰部做一下必要的保健活动,免卧寒湿之地。
腰肌劳损腰疼方: 熟地 茯苓 山药 川断 当归 木瓜 杜仲 益智仁 伸筋草 透骨草 甘草。
方用熟地、茯苓、山药、川断、当归、杜仲补肾益气养血,伸筋草、透骨草活血舒筋通络,木瓜祛湿通络止痛,益智仁温阳健脾以利于养血祛湿,甘草调和诸药。素体气血亏虚者可加党参、黄芪健脾益气养血,下焦虚寒者可加巴戟天、附子、菟丝子温阳益肾,兼有外邪时及时祛邪。
 
4.脊椎(柱)病
脊椎(柱)病可有多种,常见的如颈椎、腰椎的突出、膨出,腰椎管狭窄,椎关节紊乱等,现代化的高科技检查手段使这些病的诊断变的更加简单明了了。
肾主骨生髓,一般认为脊椎病的发生与肾有关,与感受外邪有关,治疗多主张壮腰补肾、舒经活血、祛风除湿。我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认为,脊椎病虽与肾有关,有时可能兼有外邪的侵入,但常见的脊椎(柱)病的许多病症并不是骨与髓的病变,多与外邪的入侵无关,常见的大多数脊椎病的患者应是因督脉空虚所致。
人体脊柱就像一只充满气体的不规则的非直立的气棒,当气棒(椎体)内的气体充足时,椎体富有韧性、弹性,机体可进行各种各样的正常的功能活动,而当椎体内的气体欠缺不充足时,脊柱就像一只变瘪的失去支撑力的气棒,椎体就会变的缺乏韧性、或失去弹性,对躯体的支撑力就会减弱,而当人体不能保持坐、立、行的正确姿势时,就会对脊椎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出现颈椎、腰椎的突出、膨出等脊椎方面的病症。督脉行于背,脊椎中充斥的气体当属督脉之气,故许多脊椎病治疗不当是活血通络、祛风除湿,而应以培补督脉之气为主,兼以补肾养血通经。当然临床遇到具体患者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辨别有无兼症、有无风寒湿邪的侵入,以及导致脊椎病的其他什么原因,适时纠正患者的坐、立、行的不正确姿势,适当配伍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等祛邪之品,也不可一味地补督补肾。必要时配合针灸、按摩、牵引等治疗措施。
嘱患者避免久卧久坐,适时锻炼身体,避免劳累,忌卧寒凉潮湿之地。
风湿性脊椎病、脊椎结核、脊椎囊肿肿瘤等器质性脊椎病患者又当别论。
脊椎病方:狗脊 杜仲 川断 当归 通草 牛膝 党参 益智仁 甘草。
方中狗脊、杜仲 、川断是很好的补督养肾之品,尤其狗脊补督的作用最强,当归、通草 、牛膝上下疏通督脉,使其补而不滞, 党参、益智仁温阳健脾益气补肾, 甘草调和诸药。患者因腰椎的突出、膨出而导致下肢疼痛较重者可加车前子利水,以减轻腰椎间盘的水肿现象,减少椎间盘对下肢神经的压迫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觉,一般不必应用太多的止痛药。
因椎体的病变导致的患者肢端冰凉、麻木者在无明显的阳虚、血瘀征象的情况下也不必过多地应用温阳、活血、通络之品。
 
5.风湿性腰痛
我们临床经常会见到一些患者因坐卧潮湿、冰凉之地而引起的腰痛,这类腰痛当属于风湿性腰痛,但可不同于西医所说的风湿性或类风湿性疾病。其痛多局限于腰部,常影响腰部的弯仰、扭转等活动,或者说活动受限,活动时因气血流通受限而疼痛加重,卧则因功能活动减少可使不顺畅的气血流动减缓,使疼痛略微减轻。
风湿性腰痛的早期可有畏寒、发热的症状,多见舌淡、苔白、脉弦紧,可见有泄泻。其病理是坐卧潮湿、冰凉之地,特别是在夏季机体腠理疏松之时,风寒湿之邪乘机侵袭机体,淤积阻滞腰之局部气机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局部的不通则痛。
风湿性腰痛的病机是邪阻气滞血瘀,故治疗当以温阳散寒除湿为主,兼以益气舒经活血、通络以止痛。
临床肾虚者往往常易招致寒湿之邪的外侵,但不可一见腰痛就认为是肾虚而滥用补肾之品,当鉴别肾虚与外邪的孰轻孰重,灵活辨证治疗。
早期准确的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治不得法,久治不愈者可能会遗患终身。要嘱患者避免坐卧潮湿、冰凉之地,特别是在饥饿、劳累、汗出之时,妇女经期更应避免之,夏季忌贪凉。
风湿性腰痛方:桑寄生 秦艽 当归 杜仲 党参 益智仁 威灵仙 枳壳 甘草。
方用桑寄生、秦艽、威灵仙温阳益肾、祛风除湿、通络散寒止痛,当归、杜仲、党参、益智仁温阳健脾、益气养血,促进周身及腰部气血的营养和运行,增强机体祛风散寒的功能,枳壳疏理气机以利于药达病所及病邪的及时排泄,甘草调和诸药。感寒较甚或兼有表症,或素体脾肾虚寒者可加附子、干姜、细辛、仙茅等温阳散寒祛邪,湿邪偏盛者可加生薏仁、茯苓、泽泻、滑石粉、通草等利水渗湿,素体脾虚者可加茯苓、山药、白扁豆等益气健脾祛湿,感寒湿而泄泻者可加赤石脂、米壳、石榴皮等涩肠止泻,初期有发热者可加麻黄、桂枝、细辛等解表祛热。
 
6.肾虚腰痛
腰为肾之腑,人们习惯于将腰痛责之于肾虚,但我们应该知道导致腰痛的原因很多,非独肾虚,临床针对腰痛要认真检查,仔细辨证,及时排除内脏及腰椎的器质性病变,不能一概以肾虚而论。
肾虚腰痛以成年男性多见,特别是夜生活丰富,房事较多,工作劳累,经常熬夜者多见。主要表现为不能久坐久立,久坐久立则腰痛,不耐劳,劳累时加重,扭动腰部时痛甚,卧时可减轻。常伴有畏寒怕冷,小便清长夜尿多,大便时溏时秘,睡眠较差,易抑郁等症状,多舌淡苔薄白,脉常芤弱。女子可见月经不调、白带清稀而多,男子常有梦遗、早泄的症状。B超检查肾脏多无实质性病变,尿液、血液检验也常无泌尿系统的功能性改变,X线、CT等检查腰部腰椎也常无明显改变。
肾虚腰痛是因房事较多,工作劳累,嗜食烟酒,经常熬夜等损失机体脾肾之气,使腰腑由一只充足气的气球变得疲软干瘪,柔韧之性减小而不能任重,属不荣则痛者。治疗当以补肾为主,但先天须得后天的滋补,故应兼以健脾益气、养血活血等治法,又因肝肾同源,故治疗肾虚腰痛又常须配以疏肝理气之品。 嘱患者忌房事,免劳累,勤锻炼,少熬夜,忌烟少饮酒。
肾虚腰痛方:熟地 茯苓 当归 山药 杜仲 狗脊 威灵仙 元胡 党参 枳壳 甘草。
方用熟地、茯苓、当归、山药、杜仲、狗脊、党参益气健脾养血补肾,威灵仙、元胡疏经活血通络止痛,枳壳健脾疏肝理气机,使补而不滞免生火,甘草调和诸药。临床患者夜尿多者可加益智仁、覆盆子、桑螵蛸、五倍子等固脬止尿,便溏时可加赤石脂、菟丝子涩肠止泻,便秘时可加肉苁蓉、火麻仁、桃仁润肠通便,畏寒具冷者加附子、仙茅、巴戟天等温阳益肾,素体脾虚饮食较差者可加白术、鸡内金、焦三仙等健脾益气养胃消食,睡眠较差者可加夜交藤、合欢花等促进睡眠,有其他兼症者随机辨证加减。
 
7.足跟疼
足跟疼以跟骨的病变为主,多见于老年人且以女性为多见,或常见于久立久行负重较多之人。
临床足跟痛要及时摄片检查,以排除其他的器质性病变。
我认为常见足跟疼是因年长或劳累过度导致机体气血亏虚,跟骨失养所致,或与年长筋骨的损伤,钙质的流失有关。老年人肝肾气血亏虚、骨质疏松,骨不持重易致足跟痛,妇女行经较多或多产损伤肝肾元阳气血,跟骨失养不任持重易致足跟痛,而久立久行长期负重者易伤筋伤骨,筋骨伤不能持重则易致足跟痛。气血亏虚,筋骨失养易致外邪的侵袭,外邪侵袭,湿热、寒邪淤阻于跟骨,跟骨气血失畅也常是导致跟骨疼痛的主要原因。气血亏虚跟骨失养者,常在行走、站立、持重时跟骨疼痛加重。外邪侵袭跟骨气血失畅者,跟骨疼痛常在遇寒时加重,坐卧时疼痛也常不能明显减轻。
肾主骨、肝主筋,肝肾气血充足旺盛、血液通行顺畅有利于筋骨的滋养及外邪的祛除,所以足跟痛的治疗当补肝益肾强筋骨、健脾化湿养气血、活血行郁通经络,强骨止痛。兼有邪阻时扶正不忘祛邪。
嘱患者平时可适当多食补钙之品,避免久立、久行过度劳累,勤晒太阳,注意保健免伤肾气,调情志勿伤肝。
足跟疼方:熟地 茯苓 当归 山药 杜仲 党参 骨碎补 山萸肉 透骨草 牛膝 威灵仙 枳壳 甘草。
方用熟地、茯苓、当归、山药、杜仲、党参、骨碎补、山萸肉等补肝肾益气血可续筋强骨,透骨草、牛膝活血透骨以利气血入骨养骨,威灵仙活血通络止痛,枳壳疏理气机解郁健脾,甘草调和诸药。方用时常须水煎三次,前两次可口服,第三煎多加水,趁热泡脚洗脚以促进跟骨部位血液的循环,加速跟骨功能的回复。如有邪阻,根据邪之性质辨证加减。
 
第十三章 杂病
身在基层虽无全科医师之名却有全科医生之实,很多较大的疾病我们治不了别人也不可能找我们,但对于一些常见的疑难杂病或一些少见的疑难轻症我们应当在患者需要的时候去努力为病人解除痛苦,尽自己一个医生的职责。然而外感病有外感病的辨证规律,内伤病有内伤病的辨证原理,不同的杂病也当有它自身的辨证规律可循,这需要我们临床过程中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去摸索总结。
 
1.脾虚失眠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是常有的事。导致失眠的原因诸如疾病、环境、情志等很多,脾虚失眠是现今社会众多失眠中较为常见的失眠之一,或者说现在的失眠患者常兼有脾虚的症状,治失眠不健脾常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现今社会中工作、生活压力大,易致情绪紧张,饮食常不正常,或夜生活的丰富常会耗损机体之气血,伤害人的脾胃,扰乱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入夜,阳不能正常入行于营阴就会引起失眠。
脾虚失眠,或失眠伴有脾虚的症状者,多表现为夜间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且醒后难以再入睡,多面色晄白,体虚乏力,纳呆,不善言语易抑郁,舌淡白,苔薄,边有齿印,脉多沉弱或浮大,女子多见月经不调,男子常有遗精的现象。
失眠后由于睡眠不良,机体不能得到较好的休息调整,机体气血就不能得到较好的补充,气血更加受损会进一步加重失眠。失眠,夜间不能入睡,患者常会进入一种过多的思虑状态,而久思伤脾,脾伤则气血生化、运行乏力,气血的进一步亏虚,会导致失眠的一种恶性循环。
根据失眠的情况,其治疗方法很多。治疗脾虚失眠或失眠兼有脾虚者不能一味地滋阴安神催眠,当健脾益气,温阳补肾养血,兼以养心安神。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失眠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情志因素导致的失眠者,嘱患者调情志,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环境因素引起的失眠,患者在不能改变环境的情况下要学着适应环境。
脾虚失眠方:党参 白术 茯苓 山药 当归 远志 益智仁 夜交藤 合欢花 香附 甘草。
方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当归健脾益气养血以安神,远志、益智仁、夜交藤、合欢花温阳宁心益智安神,香附疏肝理气活血,疏通机体气血可助健脾、安神, 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患者腰酸、背沉、畏寒等有明显肾虚症状者可加杜仲、仙茅、枸杞子、桑葚子、菟丝子等补肝益肾,脾虚饮食欠佳者可加鸡内金、焦三仙等健脾消食,易着急生气者加柴胡、白芍、白蒺藜等疏肝理气平肝,善抑郁者加菖蒲、郁金等开窍醒神,脉沉弱、小便清长夜尿多下焦虚寒者加干姜、附子、菟丝子等温补下焦,女子月经过多者在经期可加仙鹤草、茜草等活血止血,男子有遗精者可加五倍子、覆盆子、金樱子、菟丝子、生龙骨、生牡蛎等涩精止遗,失眠烦躁心火炽盛者可加栀子、麦冬、淡豆豉、大黄等清心除烦。
 
2.心肌缺血性心悸
导致心悸的原因诸如脾气虚、心阳虚、脾肾阳虚、气血亏虚、水湿蕴心等很多,心肌缺血常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家庭琐事较多、性格易抑郁者。
因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劳心伤神,损伤机体气血,心气心阳同时受损,气行则血行,血遇寒则凝,心气心阳亏虚则血行不畅,或性格抑郁,机体长期气机不利,心肌缺血缺少其活动的动力,不能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而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的病症。
心肌缺血的心悸表现为心悸、气短,常在活动后加剧,多睡眠欠佳,易抑郁或常有闷气,心电图多基本正常,听诊心律常较快心音偏低,多舌淡苔薄边有齿印或舌质瘀紫,脉弦涩或弱。经过较长时期的临床观察,我发现许多慢性咽炎患者,或有外感时,由于邪阻气郁于上焦,导致上焦气机不利,也会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类似气虚、心血瘀阻的症状,临床要注意鉴别。
治疗心肌缺血性心悸当补心气、养心血、温心阳,活血理气、宁心安神。嘱患者调情志,少生气避免劳心伤神,戒烟酒,慎风寒,经常锻炼身体,减少熬夜,避免过度劳累。
心肌缺血心悸方:炙甘草 桂枝 薤白 丹参 茯苓 枣仁 柏子仁 益智仁 生甘草。
方用炙甘草、桂枝、薤白、益智仁温阳益气养心,其中炙甘草具有较好的益气养心的作用,配以温心阳之品为治心悸之佳品,稍加生甘草可清热解毒抑制心火的亢盛,增强炙甘草养心益气的作用。丹参活血养血不但可以疏通全身之血络,同时对心脏心肌本身之血络有很好的疏通作用。心主血,心肌功能不强则周身血液循环不利,血行不利则几体易生水湿之邪,用茯苓益气健脾利湿既可以祛除机体之湿邪又有很好的宁心安神之功,配以枣仁、柏子仁益心气安心神养心血,诸药合用温阳益气、养心安神可以较好地疏通心肌之血络恢复心肌之功能,减少心悸、胸闷、气短的发生。
临床患者素体气血亏虚者可加党参、山药、白术等益气健脾祛湿,心阳虚兼脾肾阳虚者可加干姜、附子、仙茅等以温阳益肾,睡眠较差者可加夜交藤、合欢皮等养血安神催眠,性格抑郁心情不畅者可加柴胡、菖蒲、郁金等疏肝解郁,舌淡苔厚不思饮食者可加藿香、菖蒲、白蔻仁、焦三仙等芳香化湿醒脾,心肌功能较弱,心气虚引起下肢水肿者可加猪苓、泽泻、车前子等利水渗湿。
 
3.自汗、盗汗
自汗多认为是气虚、阳虚所致,然而自汗者未必皆阳虚,阴虚、血瘀、血虚等也常是自汗的主要原因。盗汗多认为是阴虚、血虚不能敛阳所致,但阳虚、血瘀、湿热淤阻而盗汗者常有之,气虚有时也常是导致盗汗的主要原因之一,王清任《医林改错》也曾言瘀血是导致盗汗的主要原因。临床不可执常理而不知变,一切当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当从古人者则从之,疾病有变者治亦当随之而变。
血汗同源,气能摄血敛汗,血能载气,气虚气郁气不摄血则汗出,血虚、血瘀血不载气亦汗多。临床观察我认为无论自汗、盗汗者多有脾肾气血亏虚的一面,也常有工作压力大,心情欠舒畅的现象。心主血,汗为心之液,自汗、盗汗的发生常是因工作、生活压力大,心情欠舒畅等导致机体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神志失调,汗腺排泄汗液的功能紊乱所致,也有因服用某些药物或某种疾病破坏损伤了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所致者,但总之自汗、盗汗常和神志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有关。湿热内阻,气机不利,三焦不畅,营卫不和,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或淤阻等,使阴阳不能顺行归位,入夜阳不能归阴敛阴或阴不潜阳则盗汗,及昼,阳不能出阴发挥其正常的护营卫外的功能则自汗。
治疗自汗、盗汗除收敛止汗外,还须温阳补肾、益气养血,兼以疏理气机、通经活血,调畅患者情志。嘱患者调情志,少生气,经常锻炼身体,减少熬夜,规律睡眠,戒烟酒,避免过度劳累。出汗较多时常湿衣湿被,要勤换内衣内裤,避免汗衣对皮肤的长期刺激而诱发湿疹皮炎,汗多刺激皮肤有身痒时切忌过度抓挠,以防感染。
自汗、盗汗方:山萸肉 益智仁 麻黄根 山药 当归 党参 浮小麦 杜仲 香附 枣仁 甘草。
方中山萸肉补肝肾益气血,具有很好的收敛止汗的作用,无论自汗、盗汗均可用之,益智仁、山药、杜仲、当归、党参温阳益肾健脾养血,调神助山萸肉收敛止汗,麻黄根、浮小麦为临床常用的止汗之药,可用可不用,香附、枣仁活血疏理气机,调畅患者情志可防自汗、盗汗的再生,甘草调和诸药。
自汗、盗汗因药物引起者在必要的时候要停药,因其他疾病导致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发生在长夏季节者因气候潮湿山萸肉不可再用,当归也应减量,可加滑石粉、藿香、干姜等利湿化湿敛汗,冬秋季节气候干燥,出汗多易致体内津血亏乏,可加鸡血藤、葛根、何首乌等活血滋阴养液,因盗汗而致睡眠欠佳者可加夜交藤、琥珀、生龙牡等宁心安神促进睡眠。辨证脾肾阳虚者加附子、菟丝子、巴戟天等温阳益肾健脾,阴虚者,阴虚易致血热,可加熟地、丹皮、女贞子、旱莲草等滋阴敛汗清虚热。辨证属湿热内阻所致者减当归、山萸肉加滑石粉、藿香、白扁豆等清热利湿,加茯苓健脾利湿安神。因出汗过多而引起皮肤湿疹者加黄柏、苍术等清热燥湿解毒。自汗、盗汗因血瘀所致者可加地龙、桃仁、红花、枳壳等活血通络以止汗。营卫不和者可用仲景桂枝汤加减调和营卫,情志不畅者可加柴胡、枳壳、菖蒲等疏肝理气。
 
4.偏头痛
偏头痛多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可因感受风寒、着急生气、用脑过度、嗜烟饮酒或其它疾病等引起。
机体感受风寒之邪,不能及时正确解表散寒祛邪,或感邪较深不能及时祛除,风寒之邪缩经阻络,影响局部气机及气血的正常循环而引起局部的疼痛。临床表现为头之偏一边持续性疼痛,疼痛有时可牵扯至牙龈部位,疼甚者可能会流眼泪,遇风遇寒时常加重,有时不思饮食,多舌淡苔白脉弦紧或涩而弱。
肝主疏泄,调理气机,性格抑郁或暴躁,经常着急生气者,气机常易于郁滞,气机郁滞经络受阻,肝阳易亢于上,头风易动则常表现为偏头痛。其头痛多在着急生气时加重,多入夜难眠,常伴有咽红、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涩,大便易结等症状。
家庭琐事较多,或忙于事业工作,经常熬夜,用脑过度者,常损伤人体的气血,气血受损,经脉失养,气血清阳不能上养头目,头之经脉不荣则疼。其头痛常在劳累后加重,常睡眠不良,饮食无时、不馨,多舌淡苔薄脉弱。
嗜烟饮酒者常易内火炽盛、痰湿淤阻,内火炽盛烧灼经脉、痰湿淤阻经脉运行不畅也常会导致偏头痛,其头痛常伴有头晕而昏沉的感觉,舌多红赤或舌体胖大,舌苔常黄或厚腻,脉多浮洪或滑实,常口苦或粘腻,大便常干硬。
偏头痛的治疗首先要注意祛除病邪,邪祛络通头痛才能止。受风受寒者治疗以祛风散寒为主,着急生气者宜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用脑过度者须益气养血安神,并注意休息,嗜烟饮酒内火炽盛者宜清热泻火以止痛,其它疾病引起者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偏头痛急性期如不能准确及时治疗常会转为慢性偏头痛,久病入络,治疗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为主。嘱患者忌辛辣,戒烟酒,慎风寒,少着急,避免用脑过度。
注意带状疱疹、脑瘤等引起的偏头痛。我曾治疗一例以偏头痛一年余为主诉的病人,我按偏头痛治疗,患者仅服药一副即出现疱疹,而且确定不是药物过敏,到别处按带状疱疹治疗,一年多的偏头痛很快痊愈。带状疱疹所致的偏头痛以刺痛为主,有针刺针挑样感,而一般的偏头痛常以钝痛为主,脑瘤引起的头痛除疼痛位置固定外,一般常兼有因脑瘤压迫神经而引起的神经方面的症状。
偏头痛方:川芎 菊花 羌活 葛根 蔓荆子 白芍 当归 益智仁 枳壳 甘草。
方中川芎为血中气药,有很好的活血理气止痛的作用,为治头痛之要药,菊花、羌活、葛根、蔓荆子祛风止痛,白芍、当归活血养血助川芎促进脑部血管的血液循环,且白芍可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而止痛,益智仁温阳扶阳以止痛,枳壳疏理气机,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加减,如感寒较重者可加细辛、生姜等祛风散寒,兼有外感风热者可加谷精草、桔梗、薄荷等疏风解表,体虚者可加党参、山药、黄芪等健脾益气,睡眠不好者可加夜交藤、合欢花、生龙骨、生牡蛎等安神催眠,长夏气候潮湿湿遏湿阻者可加藿香、佩兰、干姜、滑石粉、白扁豆等温阳利水渗湿解郁,易着急生气者可加柴胡、香附、白蒺藜、菖蒲等疏肝理气解郁启窍。头痛较久瘀血阻络者可加僵蚕、全虫、蜈蚣等祛风搜络活血止痛,脾肾阳虚或下焦虚寒者可加干姜、附子、巴戟天、杜仲等温阳益肾健脾,舌红、苔黄、大便干硬火不下行者可加大黄、枳实通便泻热,用脑较多者可加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核桃仁等补肝益肾养脑。
 
5.风痱症
风痱症常因风寒之邪趁隙侵袭所致,多见于夏天。因夏天气候炎热,易耗气伤血,机体相对虚弱,抗邪能力常欠缺,同时机体腠理相对疏松,汗孔常开放,人们常又多贪凉饮冷不知慎避风寒,外邪常易趁隙侵袭。
夏天,出汗正多之时,腠理疏松,毛孔开放,患者贪凉不避风寒,置身于狂扇的电风扇前,或立于温度调的很低的空调之下猛吹,或夜卧之时身不搭衣遮被,不闭门窗当风而睡,风寒外邪透过腠理、毛孔侵袭损伤麻痹机体脉络,使其功能失常,造成局部或整体的肢体筋脉、肌肤暂时或永久的萎废失用,当然多数是暂时的,这就造成了我们常说的风痱症。冬季寒风刺骨之时,或其他季节如不知慎避风寒,外邪也会趁隙入侵而致风痱之症。
风痱症有受寒之病史,发病较突然,最常见的就是面神经麻痹了,而全身性的风痱症要注意与低钾血症,维生素B12的摄入、吸收、结合、转运或代谢谢障碍导致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椎病导致的神经感觉异常,以及机体其他营养要素亏乏所致的肌肉、神经萎废不用和其他神经方面的一类疾病相鉴别,好在现代化的检查设备为我们的鉴别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风痱症的病邪多为风寒之邪,虽常由表而入,但不仅仅停留在表,而是由表入里伤络,入里之寒邪又常夹有湿邪,治疗当益气养血、温阳散寒祛湿以修复疏通经络,恢复络脉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嘱患者不要贪凉,少冷饮,汗出之时不要急于冷浴、开空调、扇电扇,防寒邪适时侵袭,夜间或午休时切忌袒胸露体挡风而卧,并且要避免躺卧寒湿之地。
风痱证方:黄芪 当归 通草 益智仁 防风 荆芥 羌活 细辛 枳壳 甘草。
方用黄芪、当归益气补血通络,防风、荆芥、羌活、细辛解表祛风除寒,使由表而入的风寒外邪复由表而出,用通草可活血利湿通络,益智仁温阳健脾祛湿散寒,枳壳疏理气机,甘草调和诸药。临床寒邪较甚者可加桂枝、生姜等祛寒散邪,兼有里虚寒证或下焦虚寒者可加干姜、附子等温里散寒,素体虚弱者可加白术、茯苓、附子、山药、党参等益气健脾养血,风痱较重者也可用该方加大剂量熏浴,久治不愈者要加全虫、蜈蚣等虫类药搜风通络。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