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迎春阁”医述 (连载)

6.腮腺炎
腮腺炎多见于少儿,常因病毒感染引起,为传染病,须上报的。
少小之儿或成年人嗜食辛辣、煎炸焙烤之物,或久食膏粱厚味,致机体湿热蕴盛,湿热之邪循经阻于耳下之位,致使患者一侧或双侧的腮腺经络失畅而发炎肿大,引起疼痛或发热等症。
根据腮腺炎的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多属热毒炽盛、湿热蕴滞证,现代医学多认为是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而这种病毒虽侵犯于腮腺,但常能入血,故治疗常须清热解毒利湿凉血,兼以软坚散结、活血理气止痛,不可过用苦寒,避免寒滞冰凝而使肿大的腮腺不易消退。在局部辨证的同时还要注意整体的寒热虚实,整体的调节更有助于局部病邪的祛除。
嘱患者忌辛辣,多饮水,戒烟酒,饮食宜清淡,少食肉,注意休息和隔离治疗,防传染。
腮腺炎方:板蓝根 桔梗 连翘 当归 射干 元参 枳壳 益智仁 甘草。
方中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抗病毒,对腮腺炎有很好的疗效,为君药,桔梗、连翘 、射干清热解毒为臣药,元参既可清热解毒又可软坚散结,还可滋阴防热毒炽盛的伤阴之弊。当归温而能运,活血可消肿,枳壳疏理气机而健脾,当归、枳壳合用有助于局部病邪的祛除和肿大的腮腺的消退。益智仁温阳健脾防诸药苦寒之虞,甘草调和诸药。临床患者体虚者可加党参、白术、山药等健脾益气,有高热者可加石膏、知母、芦根等滋阴清热退烧,咽喉疼痛者可加山豆根、大青叶、牛蒡子等增强方药清热解毒的作用,兼有咳嗽者可加杏仁、半夏等化痰散结止咳。患者素体虚寒或嗜食冷饮,脾胃虚寒者可加干姜、乌药、白蔻仁等温脾养胃,舌苔厚腻、大便秘结、高热不退者可加大黄、桃仁、枳实等润肠通便以泻热,不思饮食者可加鸡内金、焦三仙等健脾养胃消食,素体阳虚或下焦虚寒者可加干姜、附子、菟丝子、仙茅等温阳益肾。
腮腺肿大疼痛较重者可用盐水或硫酸镁踏敷,一般不要外贴膏药,因为我发现许多腮腺炎患者本不发热而贴膏药后反而会发热,且其热不易速退,可能是因局部贴膏药后,易使局部病邪向周身扩散,而导致周身感染的加重。
 
7.结膜炎、眼睑炎
结膜炎、眼睑炎多因过食辛辣膏粱厚味、嗜烟酒等,或外感风热之邪,使肝经、肺经、脾胃热毒炽盛、湿热壅结所致。外界光线的刺激、异物的侵袭、过度的熬夜、长时间用眼,以及不注意眼和手部的卫生对眼部进行过度的揉搓等都是导致眼结膜、眼睑局部湿热郁结而发炎的常见原因。肝血亏虚,目失所养也常会导致结膜炎的反复发生。
结膜炎、眼睑炎因内生湿热者,其人眼部表现除红、热外多以疼痛为主,眼眵较多而干黄,多伴舌红、苔黄或厚腻、口苦、便干、溺黄,脉洪实等症状,有时也可见发热、咽喉疼痛的表现。外感风热者,其人眼部多瘙痒,眼眵较少,常伴有舌淡红,苔薄黄,口干、咽红,脉浮数等症状,或见风流泪。外部物理、化学等各方面原因所致结膜炎,临床症状表现随致病因素的不同而有别,但常以流泪、干痛者多见,且多有明显的致病史。结膜炎的反复发生因肝血亏虚者,常见眼红、干痛,视物昏花,或不能久视,面色多晦暗而褐,舌淡,脉弦涩等症状。眼睑炎因脾虚湿阻热蕴所致者,其人眼睑发炎但不甚红、痛,眼眵较多而白,常伴有流泪的现象,多舌淡苔薄,脉濡弱。
无论内生湿热毒邪、外感风热之邪,还是局部湿热郁结,结膜炎中医多责于肝、肺二经的热毒炽盛,眼睑炎中医辨证多属脾经湿热,或脾虚湿阻所致。故治疗眼结膜炎多宜清肺泻肝,眼睑炎常须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嘱患者忌辛辣,戒烟酒,清淡饮食,勤洗手,对眼部少搓揉忌抓挠,避免强光的过度刺激,减少熬夜,不在昏暗的光线下学习、工作,防用眼过度,及时清理眼中的异物避免异物对眼的刺激。
结膜炎、眼睑炎方:夏枯草 桑叶 菊花 白蒺藜 防风 蝉蜕 地肤子 党参 甘草。
方用夏枯草、桑叶、菊花、白蒺藜清肺泻热,解肝经湿热,防风、蝉蜕、地肤子祛风散热、利湿可防止、缓解结膜炎、眼睑炎引起的眼部痛痒,党参益气健脾祛湿助泻热,甘草调和诸药。眼睑炎或有倒睫者可加生薏仁、白扁豆健脾祛湿,结膜炎可加柴胡、枳壳等引经、疏肝。脾虚,眼睑炎久治不愈,脾虚者可加益智仁、白术、山药、附子等温阳益气健脾,易着急生气者可加枳壳、白芍等理气疏肝,饮食欠佳者可加白术、焦三仙、鸡内金健脾消食,素体肝血亏虚者可加黄芪、当归、阿胶、桑葚子等补血养肝。
临床单用桑叶煎液熏洗眼部,也是治疗结膜炎、眼睑炎的不错选择。
 
8.冻疮
冻疮是因气候寒冷导致肌肤局部气血瘀滞运行不畅,局部组织发生变性坏死所致,是北方冬季常见之疾病,好发于手、面等裸露部位,阳虚体质者易发,且每年常发于同一部位。
局部的寒凝血瘀是冻疮的主要病机,寒凝是其因,血瘀是其果。
冻疮的治疗在未发生之前以养血润肤、通阳御寒为主,发生之后兼以活血祛瘀通络以促进坏死组织的修复,瘀久化热化腐成脓者可适当配以清热解毒之法,但切记不可过用苦寒。每年都有反复发作者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嘱患者冬季外出时多著衣,注意防寒保暖,干活时少着凉水,平时多锻炼身体,入冬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温热之性的食物,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对易冻部位要多按摩搓揉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冻疮发生的机会。
冻疮方:全栝楼 桂枝 细辛 当归 甘草 红花。
本方以水煎熏洗、浸泡为主,发生在身体其他部位熏洗不方便者亦可内服,但要根据整体辨证的情况适当加减。方中全栝楼有润肺的作用,而肺主皮毛,故全瓜蒌有很好的润肤作用,是治疗冻疮的佳品,或疑瓜蒌性寒而不利于冻疮的治疗,然而冻疮虽为寒凝所致,但寒凝气血不畅,瘀久常易化热,况有桂枝、细辛、当归等温热之品相行,故治冻疮不惧瓜蒌之寒。当归、红花养血活血而润肤,桂枝、细辛温通阳气而驱寒,甘草调和诸药也有清热解毒治瘀热、益气而健养肌肤的作用。
 
9.常见脱发方:何首乌 黑芝麻 桑椹子 当归 生地 丹皮 枳壳 蝉蜕 防风 地肤子 益智仁 甘草。
中医素认为,发为血之余,从发的燥、润、疏、密等常能反应出机体血液的亏盈状况,而肝藏血,脾生血,肝肾同源,故脱发虽有血虚不养发、血热生风而燥发、痰湿瘀血阻滞而血不运行使发失养、内服外用化学物质的刺激等内外多种原因引起,但临床辨证治疗仍常从肝、脾、肾入手。
脱发常见者中医辨证多属肝肾亏虚、脾不生血、血热生风等证。治疗多宜补肝益肾、健脾生血养血、凉血息风止脱。嘱患者忌辛辣,戒烟酒,忌用对头发有刺激的劣质洗头水、膏等化妆品,勿滥服药,少熬夜,减少过度劳累对肝血的消耗。
常见脱发方:何首乌 黑芝麻 桑椹子 当归 生地 丹皮 枳壳 蝉蜕 防风 地肤子 益智仁 甘草。
方用何首乌、黑芝麻、桑椹子、当归补肝益肾养血以生发,生地、丹皮凉血活血使血凉而不生风、血行而风自灭,蝉蜕、防风、地肤子祛风止脱。补而滞者易生火,用枳壳疏理气机沟通三焦使补而不滞,益智仁温阳健脾以利生血,甘草调和诸药。发为血之余,脾能生血,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健脾益气养血。补血常易生湿,脾虚苔腻者可加白扁豆、茯苓、山药、砂仁等健脾利湿。熬夜较多,或用脑过度者可加夜交藤、枸杞子、仙茅等益肾养脑。脉弱、舌淡,下焦虚寒者可加仙茅、附子、山药、巴戟天等温阳益肾,肝肾亏虚兼有腰痛者可加杜仲、狗脊、威灵仙等壮腰止痛。由于脱发或其他原因造成患者烦恼、抑郁易生气者可加柴胡、菖蒲、郁金等疏肝解郁,女性月经不调者根据辨证配以调经之品。
(临床治疗脱发的病例并不多,谈不上什么经验,权记于此只说明自己的一种观点而已。)
 
10.学生考前紧张综合症
初三和高三学生由于积极备考,学习过度紧张,思想不能放松,休息欠佳,过度熬夜劳累,再加上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诸多的精神压力,又久思伤脾,久视伤血,久坐伤肉,劳心伤神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会使学生气血暗耗,发生气机瘀滞的现象,或瘀滞过久而生痰生热,致使机体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
考前紧张综合症临床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难以入睡或梦多,胸闷、心慌、气短,厌食纳呆,甚至恶心呕吐或干呕,易便秘或泄泻,消瘦,身困无力懒动,舌淡、苔薄、脉弦涩等。
考前紧张综合症的临床症状虽较多,但其主要病因病机是过度紧张,心血暗耗、气机郁滞,治疗当以疏肝理气、益气养血、宁心安神定志为主,兼以清其积热,不可一味地食补、药补。并对学生要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减轻其过多的思想压力,饮食以清淡高营养为主,注意适当的休息和必要的活动。家长不要对学生有什么过多的要求和指责,不要给学生以过多的心理压力,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给学生以正确的生活、生长价值观。
学生考前紧张综合症方:柴胡 枳壳 茯苓 当归 竹茹 菖蒲 远志 党参 柏子仁 益智仁 甘草。
方用柴胡、枳壳、茯苓、当归、菖蒲等疏肝解郁,理气、开窍醒神,竹茹清热祛痰,党参、益智仁温阳益气健脾,柏子仁、远志清热宁心、安神定志,甘草调和诸药。临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其饮食结构提出合理化建议,灵活加减应用此方,忌过用温补。
 
11.夏季空调病
夏季气候炎热潮湿易伤津耗气,腠理疏松易致外邪侵袭,过食冷饮易损伤机体阳气、阻碍机体气机运行而不利水湿运行以致湿阻,这些都使得机体在夏季更易受邪,而这时如果不注意机体的保养,贪凉久居空调之下,外寒束表内阳受损就会导致空调病的发生。
夏季空调病的常见症状有:头昏头晕,胸闷气短,心慌易出汗,身体困重乏力不欲饮食,体温偏低或有发热,有时伴有咳嗽,舌多淡苔多白,脉多儒弱。这些症状的出现主要是因夏季气候潮湿,湿邪弥漫,易阻碍机体气机,而贪凉饮冷,空调温度过低,或久居空调之下,房间久不通风换气等,寒邪或束表或入里,易损伤、遏阻人体的阳气,使阳气不能正常发挥祛湿行气的作用,阳不运、气不行、湿不祛,寒凝湿阻是其主要病机。
故夏季空调病的治疗总宜温阳益气、健脾祛湿、芳香化湿疏表。嘱患者少食冷饮,多饮水,饮食易清淡少辛辣油腻,房间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并要经常通风,在气候凉爽宜人的时候多外出活动,可适当服用一些温阳益气之品。忌劳累,平时多锻炼身体。
夏季空调病方:滑石粉 藿香 佩兰 通草 党参 益智仁 干姜 羌活 细辛 甘草。
方用滑石粉、藿香、佩兰芳香醒脾化湿解暑,益智仁、干姜、党参温阳益气健脾以化湿,通草通利水湿,羌活、细辛辛温解表散寒祛邪,甘草调和诸药但不宜多用。身重、苔腻不思饮食可加生薏仁、苍术、白扁豆等清热祛湿解暑以醒脾,素体脾虚者可加茯苓、山药等健脾祛湿,下焦虚寒者可加附子、仙茅、菟丝子等温阳益肾。气候炎热,口干便少,体内缺少水分或有高热者可加沙参、芦根等益气养阴补液,汗出较多者可减羌活、细辛,用桂枝、白芍等通阳敛汗,小便短少而惧益智仁温阳敛湿时可用菟丝子、蛇床子等易之。发热、畏寒,卫阳表症明显者可用麻、桂汤辨证加减治疗。
 
12.老人下肢水肿
老年人由于人老,心、肝、肺、脾、肾五脏各方面功能已趋减退,饮食逐渐减少,机体逐渐显现出阳虚气衰的景象。阳主温运,气行则血行,阳虚气衰则血液的正常循环运行缺少了必要的动力。又随着年长血管壁开始硬化而失去了原有的弹性、韧性,血液也变得粘稠,这样又增加了血液运行的阻力。动力减弱、阻力增大,静脉血液的回流状况则不如以往,机体内外物质交换的机会则减少,水湿的运行排泄则不及如初,湿性趋下,故下肢水肿是常有的事。
老年人下肢水肿不严重时一般不需治疗,但要做好疾病的鉴别诊断,排除心、肺源性水肿,确诊不是肾性或下肢血管疾病引起的水肿。嘱老年人多锻炼身体,少生气,晚上睡觉前让老人用热水烫烫脚,睡时把小腿略抬高一点,白天避免老人久立久行,干活切忌劳累。
水肿较重时可适当简单服用一点利尿药,水肿严重老人感觉不适,影响各方面活动,或老人有心理压力时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治疗当温阳益肾、健脾养心、活血利湿,逐渐恢复或维持五脏的正常生理活动,以加强机体血液正常运行的动力,兼以理气活血祛瘀以减少血液运行的阻力,进一步利尿以消肿。
老人下肢水肿方:党参 白术 茯苓 山药 当归 通草 益智仁 牛膝 车前子 苏木 甘草。
方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益智仁等温阳益气、健脾祛湿、补肾养心以扶正。当归、苏木、通草、牛膝等养血活血、通经活络,可疏通下肢经脉,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减少瘀肿的发生。车前子益肾利尿即可减轻下肢的水肿,又清热解毒可缓解下肢水湿淤积而产生的毒邪,甘草调和诸药。临床应注意避免过多使用利尿之剂,以免造成低钾血症的发生。明显肾阳亏虚者可加附子、仙茅、菟丝子、巴戟天、蛇床子等温阳益肾。心阳虚心率较缓或心肌缺血、心悸者可加丹参、薤白、干姜、附子等温补心阳,疏通心肌血脉,促进周身血液循环。有腰痛行动不便者加杜仲、狗脊补肾壮腰,老人大便秘结者可加火麻仁、桃仁、黑芝麻、何首乌等润肠通便,饮食欠佳可加鸡内金、焦三仙等健脾消食,睡眠不良者可加合欢皮、夜交藤等安神促眠,心情抑郁不疏者可加柴胡、枳壳、菖蒲、郁金等疏肝解郁开窍。
本方也可用于妇女怀孕后期的下肢水肿患者,但苏木等活血药不宜多用,以免伤胎,车前子等清热利水药要少用,以免造成胎儿因羊水过少而不利于生产。
 
第十四章 保健与养生
中医历来注重保健与养生,提倡治未病。现代科技虽然非常发达,但人类只能改变自己生活的小环境而不能改变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大环境,也不能改变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只能治疗一些已经掌握的疾病而不能治疗所有的疾病。我们应当学会顺存适应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大自然规律,冬季房间不可过热,夏季房间不可过凉。穿着要适体,饮食不可过饥过饱或暴饮暴食,寒热温凉有规律,饭后忌剧烈运动。调情志,淡薄名利,戒烟,忌贪酒、色、财、仕,经常参与各种有意义的锻炼活动,不因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变化而郁怒,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病早治疗,老年人每年一次的体检也非常必要。

春季万物复苏之时初暖乍寒,不易及早脱去冬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春捂。此时应当顺应自然早睡早起多参加各种有益的室外活动,积极锻炼身体。饮食以清淡和新鲜蔬菜为主,忌辛辣少食大棚生产地反季节蔬菜。春季木旺肝主之时,肝气宜舒而不宜结,我们应当注重调畅情志少生气,用药之时适当加用一些疏肝理气之品。老人必要的午睡还是应该地。春季又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我们要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减少疾病的传染机会。还要注意各种花粉过敏疾病的发生。

夏季火旺之时,万物正处于生长的旺盛阶段。此时穿着应当宽松,衣服颜色以淡为主,提倡晚睡早起和午间小憩,炎热的时候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户外活动之时要采取必要地防晒措施避免中暑。多饮水少食膏粱厚味及烘烤煎炸之物,饮食以清淡为主,用药之时可适当加用一些苦寒清热之物。夏季由于机体腠理疏松极易受寒,使用空调之时房间温度不宜过低,保持在25~26°C左右较好,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10°C。野外乘凉、夜间外出或露宿要加衣盖被。如果此时受寒使用发汗之品要适当。夏季又是各种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饮食卫生,不饮生水,不食过期腐烂食物。夏季又是各种昆虫动物活动频繁的季节,要注意蚊虫的叮咬和动物的啮伤,减少外伤和皮炎的发生。夏季由于气候炎热导致机体血热旺行又是脑溢血、鼻衄等出血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可经常食用一些莲藕等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的食物,戒烟酒忌暴怒。

长夏季节由于气候潮湿,此时要少食冷饮免伤脾胃,可以食用一些有利湿作用的水果、蔬菜和粗粮,如西瓜皮、冬瓜、玉米面等。勤洗澡,穿衣要宽松以棉线布料为主,以增加皮肤表面的舒适度,便利体内湿热的排泄。湿邪为长夏主要病邪,由于湿性重浊粘滞最易耗气伤津,此时有病一般不易速愈,所以一旦有病一定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早治疗,并要加用一些芳香化湿、醒脾祛暑之品。要注意居住地的通风,保持居住地的干燥无污染。长夏暑湿伤津耗液易致体内血液粘稠,更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老年人应减少高温下的户外活动,多饮水,调畅情志,保持良好心态,忌发怒。
秋季气候干燥,肺金主时,此时气温初凉最易诱发咳嗽,要多饮水,食用一些具有润肺作用的水果蔬菜,如梨等,但不宜食用桔子、葡萄等具有燥热作用的水果,少食烘烤焙炒之物。此时虽然气候逐渐转凉,但为了使机体能够顺利适应寒冷地冬季,一般不要过早添衣着冬装,也就是常说的秋冻。

冬季收藏之时万物归隐,此时要早睡晚起减少不必要地户外活动和丰富的夜生活。冬季气候寒冷易致寒邪束肺而咳嗽,要注意防寒保暖。可以适当服用一些滋补之品,胡萝卜、山药、大白菜都是冬季最好的食用蔬菜和补品,羊肉、狗肉、鸭血等可增加人体御寒能力,也可多食用一些坚果。用药之时少用一些苦寒之品。房间温度不宜过高,以正常穿着情况下手脚感觉不凉为宜。房间温度过高致使机体腠理疏松不利于冬肾之收藏,并注意房间的适时通风以保持房间空气的新鲜,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冬季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老年人要多饮水注意保暖,起床或进行其他活动动作要轻而缓慢,晨练不宜过早。冬季应当减少性生活的频率。

经常用脑之人可常食用一些核桃,肾虚之人可多食用板栗,胃肠不好之人可常食用山药薏米大枣粥,眼睛不明之人可食用一些枸杞子、桑椹子等具有明目作用的滋补之品勿使眼睛过度疲劳,抑郁易生气之人可常食用莱菔、佛手瓜等,出血多贫血之人可常食用动物肝脏、黑豆等补血之品。妇女月经期忌着凉水少食冷物,孕妇切忌营养过甚,新生儿尽量少用尿不湿。现在的电脑、电视对小儿的眼睛是个最大的伤害,勿使小儿长时间地看电视玩电脑。小儿用耳机听音乐往往声音调的很高且长时间不间断地听,对小儿的听觉损害很大,要规劝小儿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现在的大人常在小儿哭闹的时候随手打开手机让小儿玩,殊不知手机屏往往亮度很高,对小儿的眼睛刺激很大不利于小儿眼睛的发育。
小儿户外活动应有大人陪同。成年人忌以车代步,勿过度劳累,切勿年轻时拼命挣钱,老年后用钱买命,远离烟酒色欲。老年人忌怒,要勤活动,饮食要多样化,以清淡为主,保持二便的畅通。
酒后同床最伤身,梦交亦伤身。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放下”是一剂健康良药,我们要懂得放下,学会放下,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忌唯利是图,勿好高骛远,保持一个良好心态。
 
1.学《伤寒论》学什么 ?
家父经常告诫我说,学《伤寒论》用“伤寒”方就会成为名医,对此我也深信不疑。学习不是照搬,历史上学习阐释注解《伤寒论》者大有人在,而完全照用古人,未加发挥成为一代大师者未见其人。有的倒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外加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不断总结提升为理论,从而成为世人敬仰的名医大师。孙思邈、金元四大家、叶天士、吴鞠通是这样,“医圣”仲景也是这样。
学《伤寒论》到底学什么?仅是背会条文,知道一百多首方,然后按图索骥吗?《伤寒论》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伤寒论》的精髓又是什么?自知才疏学浅不敢妄论,略述浅见:
《伤寒论》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告诉我们的只有一个字“活”,医要“活”人,医在临床识病要“活”,认证要“活”,组方选药要“活”,煎煮服用要“活”,善后调理要“活”……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病有传有不传,有“合病”有“并病”,治不得法有“坏病”,有顺传逆传,还有直中者,更有表里、寒热、虚实之不同。同时也有伤寒、温病之别。这些都是“仲”师告诉我们识病认证要活,不可死板教条。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以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桂枝汤为群方之祖,“余如桂枝法”,其后的许多解表药服用方法都宗此,也有不宗此者。根据疾病和病体的不同有“可与之”和“不可与之”的区别。这就是“仲”师告诉我们煎煮服用要“活”。“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或“不须啜粥”,是告诉我们将息调理要活。
李培生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伤寒论讲义》在大柴胡汤方下言:“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有是证,用是药。《伤寒论》组方严谨而不失灵活,每增加或减少一味药,或略变化某一味药的用量就是不同的方剂,产生不同的功效。这说明“仲”师组方选药的“活”。而现今临床诸多医师对《伤寒论》学而不精,或不能灵活应用,方中诸药一大堆,用了柴胡、黄芩,就说是用了小柴胡汤,一有桂枝、白芍便说是桂枝汤。其实不然,充其量只不过是取了小柴胡汤、桂枝汤之意而已。
学伤寒之辨证、治疗之法,是学仲景之精,学伤寒之方,是学仲景之术。
 
2.伤寒7日说
受古书的影响,医界有“伤寒7日六经传遍,不治自愈”之说。其他疾病不治自愈者也很多,非独伤寒可自愈。而伤寒多日或经年不愈者也很多。
前天一位70多岁的老病人来找我,说他3月份由于洗澡着凉,治疗至今未能痊愈,现在的主要症状是自汗出,怕冷,头略疼,心里难受,饮食尚可,精神差,小便少,一吃中药就泄泻严重而心慌,脉弱,舌淡红苔白厚,咽喉红而略显干燥,但患者无咽部不适和口干的感觉。患者说一开始先用西药治疗一段时间后不见好转就用中药治疗,服中药开始时还感觉有点效果,当服到第六剂时感觉心里难受就不再服中药而住院治疗。住院后由于感觉是心里难受,就按心脏病治疗,遍用治疗心脏病的药不见好转,住院一月后出院,继用中药治疗。然而不用中药还好,一用中药就泄泻不止。回头找医生说“我一味凉药都没用,不可能泄泻”。观其药有肉桂、山萸肉、浮小麦、麻黄根、生龙牡等温中收敛之品,可能是医者认为患者出汗多需止汗所致。我经过仔细检查后认为,他虽然伤寒近半年之久,但仍是伤寒表虚证,由于出汗多外加用药杂乱,已有伤津之象,服中药泄泻可能是因过用收敛,使本该外散之寒邪入里(肺与大肠相表里)所致。我拟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但由于前医的误治,患者认为只要吃中药就拉肚,坚决拒绝用中药治疗。无奈之下我让病人回家熬生姜葱白水一大碗喝,喝后看情况再说。第二天患者诉说服后出汗减少,其他症状也略有减轻,我嘱患者回家后再熬生姜葱白水喝,并另外多熬生姜葱白水用来洗头。患者回家后未再来,不知情况如何。
治疗这一例使我想起了去年治疗的一例病。该患者为女性,当时她的症状是浑身疼痛,畏风,到处检查治疗两年未愈。由于到处检查不知何病,我就按风湿痹症治疗。患者连续就诊三次,感觉有效但效果不明显。由于那几天我正在网上听郝万山老师讲《伤寒论》,当患者第四次就诊时我恍然大悟,患者浑身疼痛,畏风,无汗出,脉浮紧,这不是典型的太阳表实证吗?我改用麻黄汤加减治疗,随后患者不再就诊,是否痊愈未能知晓。
我还是那句话,临床要灵活,不能囿于旧说。
 
3.亦说伤寒六经传变
伤寒六经辩证,始仲景,后有发挥,广泛应用于临床,众医皆知,不必赘述。我要说的是我临床长期观察而有的一些心得体会。
大率凡外感寒邪均在太阳之表,如无化热一般不会内传阳明或少阳。而化热多与患者素体和饮食、用药有关。既入里如无误下或过用苦寒一般较少内传三阴,寒邪亦少有直中三阴者。有三阴证者必因误下或过用苦寒,使内里虚寒或使化热之邪寒化,入里内传三阴所致。
嗜食冷饮或素体阳虚内寒者常会诱寒邪入里而见三阴症状,绝无热邪直中三阴者。
这提示我们医者临床治外感慎用热药,少用苦寒;患者平时少食辛辣,少食冷饮,处处护阳,防轻症变危证。
 
4.话说“陈祥义”现象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太阳如此耀眼尚有“黑子”,月亮虽晦暗而不发光,但夜间普照大地能给人带来光明的也恐怕只有月亮。我常在人欣喜若狂的时候泼一瓢凉水,在人十分悲痛的时候逗一个笑话,泼水、逗笑如果不是时候,不是火候,常惹人烦,着人厌。今天也是这样,我在《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7月13日头版看到了题为“大医精诚陈祥义”的一篇文章,我也想就此说一下我的不同看法。
“大医”,从古至今不乏其人,如今更是层出不穷。视病人如亲人,任劳任怨,拒收红包,技术精益求精,为病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陈祥义”只是其中之一。这些人都非常值得我们后人敬仰和学习。但他们的精神虽值得提倡,某些做法我实在不敢苟同。如劳累不休息,积劳成疾;有病不治,带病工作等。我在临床深有体会,当你在劳累的时候,当你带病工作的时候,其头脑的思绪敏捷度和你平时正常的时候是绝对不一样的,而在思绪繁杂欠灵敏时,临床是最容易出错的,且这时候出的错往往是不能及时发现的,这样就容易给病人造成损失。我认为这种不顾劳累和病体看起来只为病人的好只是表面上对病人的好。还有你如果为了一时的病人而使自己英年早逝,会给以后的病人带来多大的损失,是你自己有生之年看不到的。诸葛亮积劳成疾未能使蜀国延续,周恩来鞠躬尽瘁却需要后人来打倒“四人帮”,焦裕禄有病不治却只有让后人来完成治沙,……如今在各行各业中又有多少人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而未完成自己的事业。图一时之快而不考虑以后,这种精神可嘉,但做法我认为不可取。
还有文中提到“陈祥义”拒装空调一事,这种做法行为在当今社会也是大有人在。“不搞特殊化”是我们的革命老一辈留下的光荣传统,值得提倡。但虽然你不搞特殊化了,同时也剥夺了许多人的权力。空调虽然是装在了你“陈祥义”的办公室,但来此享受的不只是你“陈祥义”一人,还有许多进门就诊的病人。你不装空调就是剥夺了他们本该或应当拥有的权力。
前些时候我想到了大医李可,还有许多国医大师、专家、教授。他们都那么大岁数了,他们技术又那么好,为什么不安心坐下来多看几个病人,为前来就诊的病人解除痛苦却要东奔西走作学术报告呢?我不知道他们都是怎么想的,但我认为这种做法非常好。一个人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他们放弃目前的几个病人,而去授课作学术报告,培养更多的好医生,这样又会多治疗多少病人呢。
“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不光是为了自己回家休息,也是为了劳累了一天的劳苦大众有一个很好的休息环境”,这话是谁说的我也忘了。
 
5.切勿再用“金银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医以来我一直对这句话有所怀疑,不能理解。通过这几年的临床学习,我对这句话有了较深的理解,且深信不疑。
夏天人们习惯用金银花、菊花、麦冬、栀子等清热药泡水当茶饮,以清热解暑。这是古人留下来的夏季清热解暑的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我认为这种传统习惯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多数人了。
古代由于生产力和其他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夏天人们身着阴凉处,手摇一把小扇儿,口饮一杯绿豆汤就是一种不错的避暑选择了,如果能饮用一些用金银花、菊花、麦冬、栀子等清热药浸泡的茶或吃几块西瓜来解暑就是一种奢侈享受了。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人们夏天在家有空调(虽然不是所有家庭),出门坐车有空调,到工作单位空调温度多在20°C以下,商场购物同样离不开空调,口中常含的是冰块,餐餐桌上都有凉菜,吃西瓜、喝啤酒饮料不是冰镇的还不要。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律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夜生活的丰富,抗生素、大输液的滥用,都会损伤机体阳气。还有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夏天出汗多易伤心阳。再有夏季机体腠理疏松寒邪极易入里,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们现代有许多人已经不再适宜饮用一些寒冷之品了,特别是一些素体阳虚,工作劳累,常饮冷饮者。古人也并非在夏季都用寒凉之药,藿香正气散的创立就是很好的例证。
这些也许就是现代“火神派”迅速崛起的原因吧。我以前临床很少用干姜的,而这几天随着天气的炎热,空调的大量使用,冷饮市场的火爆,我几乎每张处方都要用到干姜、附子,且用量自认为不算小。同时反对人们有病即大量输液、滥用抗生素,常劝人少用冷饮、莫开空调。
为了你的身体健康,劝君夏天,甚或一年四季少用寒冷之品,切勿再用“金银茶”,经常饮用午时茶颗粒倒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当然具体到某一个人仍须灵活掌握,切忌死板。
 
6.疾病与治疗
病邪就像一粒种子,人体就像一片土壤,不同的种子需要在适合的土壤和适宜的外界环境下才能繁育生长,因此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会得不同的疾病。同时我们不断改变自己的生活饮食习惯和居住环境就会不断改变自己的身体,即“土壤”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改变自己的身体,“土壤”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抵御或治疗许多自身疾病,这也许就是许多疾病不治自愈或感而不病的主要原因,但“土壤”性质发生变化也会招来另外疾病的发生,即人们常说的“去了咳嗽添上喘”,本病未愈它病又发。
经常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保持心情舒畅,没有适宜种子生长的“土壤”,就不会给病邪有可乘之机,人体就会健康延年。
“种子”已在“土壤”中发芽生长,机体已患疾病,为了人体的健康我们就需要挖出种子,铲除幼苗或改变种子、幼苗的适宜生长环境,使其不得继续生长,还人体以健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治疗。
种过地的人都知道要想使种苗不再生长,挖出种子铲除幼苗是最好的办法,但具体到人体“挖出种子铲除幼苗”的治疗办法未必就是最佳治疗办法,或者说“挖出种子铲除幼苗”已成为不可能时,也许我们改变“土壤”或改变“种子”的适宜生长环境,提高机体抗病御邪能力,更能彻底治疗疾病或杜绝疾病的再次发生,而当这些都已成为不可能时就需要采取其他的治疗办法了。比如有些物质的生长需要阳光,而有些则需要在阴暗处生长,更多的则须要充足的水分或其他营养成分。需要阳光的我们给它遮蔽,需要阴暗的我们采取暴晒的办法,并且断绝其各种营养成分的来源,需要湿润的我们就停止浇水使其干涸,需要干燥环境的我们就多与浇灌,需要追肥的停止追肥,……或者同时采用多种办法齐下。
拔出的幼苗不得再次丢到原来的土地上或其他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地方,也就是说要做好消毒工作防其传染。否则它会在适宜的时候,适宜的地方再次扎根发育生长,这就是所谓的复发或传染吧。
如何改变“土壤”或“种子”的适宜生长环境,临床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次疾病都需要什么样的治疗办法,就看我们每位医生的诊断治疗水平,能不能准确诊断灵活辩证了。或许这就是临床针对同一个疾病而不同的医生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的原因吧。
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但愿我们医生在每次治疗疾病的时候都是在划一条直线。
 
7. 痰病的治疗要点

1.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和”指温之不可太过,应以和为原则。痰乃水湿为患,为阴邪、其性得寒则凝,得温则运。温热之药可振奋阳气,消除阴凝,故服之可消痰散结。但痰又多为火热灼津所致,用药太热又可使痰胶结难解,故治当以和为度。
2.实脾土燥脾湿,以治其本
李中梓《医宗必读》云:“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脾之运化不及,是津液停滞最常见的病因,故有“脾为生痰之源”之说。治痰从调理脾胃入手,温补脾之阳气,促进脾气健运,方能从更本上杜绝痰的再生。
3.疗痰之法以调气为上
《丹溪心法.痰》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之而顺矣”。痰乃水液停聚而成,水湿停滞又与气机不畅密切相关,气能行水行痰,故治痰之法当调理气机。如滞者行之,虚者补之,逆乱者和之。必待一身之气调顺,痰饮水湿才能温化。
4.分清寒热虚实,辨明标本缓急,随症治之
痰的成因很多,又有寒热燥湿风郁之不同,故不可见痰治痰,应根据其成因及属性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治法。热痰宜清之,寒痰宜温之,湿痰宜燥之,风痰宜散之,郁痰宜开之,顽痰宜软之。
痰之所生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本于正虚,而痰之已成停于体内常为实证,故临床痰病以本虚标实为多见(热痰多为实证)。治疗应掌握脏腑虚实,标本缓急,急则先治其标,以化痰祛痰为主,缓则治其本,治在肺脾肾。
 
8. 论肝病治脾

“土得木而达”,“木赖土以培之”,肝脾两脏木土相依,相互影响,关系密切。肝病治脾古论有之,今不乏人。
1.急性肝炎早期清热解毒利湿须健脾
急性肝炎多为湿热时邪外袭,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湿热之邪乘脾胃功能失和,脾失健运,壅滞于中,阻于肝胆经络所致。根据病因病机治当清热解毒利湿。然脾主运化,运化水湿,中焦之湿多赖脾之运化而得以祛,故古有“治湿不理脾非其治也”之说,且清热解毒之品多为苦寒之性,清热有碍于利湿,苦寒有败脾伤胃之虞,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正气之根,脾胃受损,正气不足何以抗邪,古中医用药治病时时处处顾及脾胃,免伤正气。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言:“阳黄证多因脾湿不流郁热所致”,周慎斋《慎斋遗书》亦云:“诸证莫离脾胃而疸更为脾胃之病”,清.林珮琴亦有“阳黄……治在胃,阴黄……治在脾”之说。故急性黄疸型肝炎早期健脾既有助于利湿祛邪,又可防苦寒之品败脾伤正,正胜邪祛病何以不愈,且疸既为脾胃功能失调,湿不得行蕴阻于中,阻碍经络运行所致,健脾和中又为治本之法。
2.既病防变需健脾
脾胃受纳消化吸收食物的功能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的疏泄使气机调畅有助于脾升胃降的协调进行,为脾胃的运化功能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不但影响脾的升清胃的降浊,导致眩晕飧泄、嗳气呃逆、脘腹胀痛、纳呆便秘等证,同时肝能生成胆汁,胆汁有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而胆汁的分泌又直接受肝之疏泄功能的影响。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的分泌与排泄正常,肝之疏泄功能失常不但影响胆汁的生成和排泄,同时也影响水谷食物的消化吸收。今肝病失其疏泄导致脾之运化功能失常,胆汁生成排泄不及,饮食物不能消化吸收,水湿之邪不能得以祛除,肝脾失和而脾病。即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言“肝木过盛可以克脾土,即不能消谷”,亦即古论“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临床根据肝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和历代医家的经验,本着《金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意,治疗肝病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当佐健脾和中之品,使中焦气机疏利,以利疏肝祛湿助正克邪,防病传变。
3.慢性肝炎为脾虚正怯抗邪无力所致,治在补脾健脾
肝病的主要病邪是湿邪,而湿为阴邪最易损伤阳气。肝炎早期由于患者素有潜在脾虚因素存在,又护理不当治不得法,病邪久不能解,损伤脾胃阳气,致正气不足病邪久羁,肝脾气血阻滞而形成慢肝,故慢性肝炎在临床上虽然若干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分为若干不同的证型,但所有的慢肝自始至终都有一系列的脾虚症状存在,如慢性肝炎患者不思饮食、四肢无力、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体胖大等。善用兵者必先屯粮,善治邪者必先养正。《医宗金鉴》云:“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以土灌溉,若土中虚则木不升而郁”,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亦云“欲治肝者原当升脾降胃,培养中宫”。 清.林珮琴《类证治裁》亦云“疸久不愈则补脾”,《金匮要略》亦有“实脾则肝自愈”之言,故治疗慢性肝炎当以强健脾胃为主。
4.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行瘀先行气,行气先健脾
气行血行,气滞血瘀。肝之疏泄条达,保持了血行的通畅,今肝病失其疏泄,气行不畅,气滞血瘀为肝病后期的必然症状,故肝病的后期治疗当行气活血。而血的运行主要靠气的推动,行血先行气,气行血方行,而气的运行首先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气,气虚则运行无力不能推动血行。肝病后期由于湿邪久羁,阻碍脾胃,脾胃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不足是肝病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故要使气行血行必先补气,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补气又首当健脾补脾,因此肝炎后期亦当健脾补脾以行气活血。
 
9.“医闹”到底伤害了谁?
“医闹”虽然产生不久但有愈演愈烈之势。各地医闹频现,每年都有医疗工作者因医闹而“光荣”,媒体的大量报道更是乐此不疲。医闹产生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总结起来不外乎几个“气”。
“怨气”,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生的医疗行为或治疗结果不满或不能接受,抱有怨气而大闹。“霸气”,有些人自恃有权有势或“财大气粗”,对医疗行为或结果稍有不满则大打出手。“财气”,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处于“一切向钱看”的时代是不争的事实,“大闹大给,小闹小给,不闹不给”已深入人心,“闹”已成为某些人的致富手段。……
医闹到底伤害了谁?
医闹从表面上看是伤害了医院或医生,而从深层次看,医闹其实最终伤害的是患者。
长期多次的医闹会使医生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基层或技术略差的医生为了避免医疗纠纷、医闹的产生,会对一些稍重而自己略作努力就可以治疗的疾病进行推诿、转诊,这样患者就要多走路多花钱,有时甚至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或者医生为了使自己的治疗保险起见常多开药开贵药。高层次或技术较好、名望较高的医生为了使自己的诊断有据可依好对患者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或在发生医疗纠纷医闹时自己有确切的证据(举证倒置吗),会让患者作各方面必要或不必要的检查,而这些都是需要患者埋单的,这些也是患者及其家属或许是不可能知道的。如果每位医生都为了避开医闹而推诿较重的患者,对自己稍作努力或略冒风险就可以治疗的疾病不作治疗,或每日担心医闹的发生无暇学习钻研业务那么自己的医疗技术就会提升很慢或停滞不前,诸多医生不去或不敢去攻克难关,医疗技术不能得以提高则国之整体医疗水平就会下降,整体医疗水平的下降不言而谕受伤的仍然是患者。
基于以上的原因或出于金钱、生活的考虑,医生开出大处方、滥检查或许也在情理之中,或者说是产生的原因之一,而大处方、滥检查伤害的是患者也是不言而谕的事情。大处方、滥检查也会加重患者对医生的不满为下次医闹埋下隐患,医生在工作之时出于各种考虑不能安神静心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其诊治水平及准确率就会下降,这些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其受害者仍然是患者。
医闹影响了医生的情绪,医生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和所处的工作环境不满,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也学医就有可能使许多秘而不传的东西失传或不能得到很好地传承,失传的东西是永远也不能再为患者服务的,这也是患者的损失。
医院、医生在医闹时受到的伤害是暂时的,而患者受到的伤害将是长期的或永久的,长此以往医将不医矣。
我还想说的是,医生不愿让自己的子女学医是大错特错的,是想如果某一天你的某一位亲人被某一位庸医扼杀了,你会不会后悔自己不懂医呢?
 
10.我对中医带徒的一点看法
学习不是照搬,继承是为了发扬,创新才能发展。
为了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医事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继承措施,其中包括师带徒这一重大举措,但在师带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认为尚有不妥之处。
国家在师带徒的师傅选择上当然师傅越高明越有临床经验越好,但需要有带徒能力。在徒弟的选择中规定了一系列的基本条件,其中就有年龄、职称和工作年龄的限制,这也无可厚非,但这些条件我认为要求太高。一个人从初学医开始到成为一个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名医,需要一个艰难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当到一定年限的时候,一个医生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临床基础理论和诊断治疗措施,这一理论和措施已经能够完全适应他的临床治疗需要,要想改变他的这一理论和措施去重新适应一套对他来说比较全新的理论措施,就需要他从头开始,又是一个新的漫长适应过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徒弟已经有了自己的成熟思维方式和想法,先入为主常不可能完全接受师傅的所有思想和做法,这样就可能会导致师傅的部分临床经验流逝失传。与其这样倒不如直接选择一个刚从学校毕业初涉临床的具有灵活头脑,但临床经验空白且热爱中医事业,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忍得住寂寞,乐意受教的高才毕业生作为徒弟,让师傅在这一空白纸上任意书写构画,这样对师傅和徒弟来说一个易教一个易学,师傅的经验不致流逝,徒弟又能较迅速成才,何乐而不为之。
 
11.谈临床医生“亲察”的重要性
临床经常遇到这样的一些患者家属说:“我家xx怎么怎么了,别的没有什么毛病,你就简单地给我开点什么药吧”。我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会一口回绝,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或者说自己也减少了颇丰的收入。但尽管这样我还是固执己见,一如既往地坚持我的原则,不见病人,不亲自观察病情,绝不胡乱用药。今天早起发生的一件事情,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
早上起来我老婆跟我说脖颈痛,不能扭头,让我看一看。就以往的经验,脖颈痛多为落枕或内火炽盛淋巴结肿胀所致。我家昨天晚上刚铺上凉席,再加上晚上较前天偏冷,我就顺口说了一句“落枕了”。老婆说:“不是,你用手摸一摸还有疙瘩呢”。“那是上火了,没事”。“看一看吗”。我是有名的“气管炎”,一见老婆不高兴了就赶紧凑过去随便看了一下,“没事”。在我说“没事”的同时我似乎看到了一根头发和项链缠到了一起,我的视力还是蛮好的。不由自主地我又仔细看了一下,不错就是头发和项链缠到一起了。当她扭头时项链拉动头发,牵动皮肤,皮肤就会略高出平时且有疼痛感。我向老婆说明情况,扭断了那一根头发后,一切症状全无。老婆安心地送孩子上学去了。
这件事使我再次想起了去年我姑父在医院住院作脑瘤手术时的一件事情。手术后的第三、四天晚上,已是凌晨的时候,我姑父感觉头昏、头胀、恶心,精神欠佳。因为脑瘤较大,手术作了十五个多小时,医生本来就担心有什么不良后果,一看这种情况也有点吓坏的感觉,马上急诊作CT检查,结果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现象,这可难坏了在场的所有人。在众人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怎么他的头套有些松动脱落,这时再看我姑父精神好转,不再说难受。众人虚惊一场,原来是头套勒得太紧呀。当时如果我们和医生能够仔细观察也许就不用折腾地作CT了。
就在前几天还有一位患者家属来找我说“孩子这几天不吃饭,你给我们开点健胃药吧”?当时孩子就在场,我说让我看一下再说吧,可家属坚持说不用看开点胃药就行了。在我的一再坚持下,家属才不得不让我看了一下。我一看那是胃不好呀,明明是口腔溃疡导致孩子不吃饭吗。我说不用什么胃药,开点清热祛火药,孩子口腔溃疡好了吃饭也就好了。家属坚持要开胃药,我真的无奈。还有一位小患者由其祖母带来就诊,言其口腔有异味要求开一些健胃消食祛火的药,我习惯性地察看了一下他的口腔咽喉及鼻腔,结果发现其鼻腔深处有一铁珠似的金属异物,由于我的条件所限不能为其取出,就如实告之说:“你的口腔异味可能是鼻腔内的异物所致,你找一个五官科医生取出即可”。如果作为医生只听患者言开一些健胃消食的药而不做任何的检查又怎能发现其鼻腔中的异物呢!
临床还经常遇到一些呕吐的患者,家属坚持要用胃药止吐,其实其呕吐大都是感受风寒感冒导致的,如果你不仔细认真检查是不可能发现的。口腔溃疡和外感风热咽喉发炎引起的发热,如果不亲自观察更是不可能分辨清楚的。
……
认病准确,辩证明了是用药的前提,如果我们医生不能亲自观察病人而想得到准确无误的诊断,是不可能的事情。“望、闻、问、切”,“叩、触、视、听”,又何尝不是要求医生要亲自检查、观察病人呢。但愿我们每位医生都是“明医”而不只是“名医”,每位家属都是“明人”而不只是“名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