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迎春阁”医述 (连载)

2.小儿遗尿(尿床)
小儿遗尿(尿床)多因小儿脏腑、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不能及时调节控制小便所致,在小儿三岁以前或不经常发生者多不必治疗,三岁以后经常发生者可适当服用药物治疗。
临床治疗过程中我发现绝大多数遗尿的小患者学习成绩都是较好的,都是一些平时所谓乖巧听话的好孩子。可能是因这些小孩儿白天学习用功劳累致夜睡眠较死,或入夜像白昼一样乖巧听话的神经不能兴奋,神经不能兴奋对膀胱、尿道的正常贮尿、排尿功能失于疏通管理而致遗尿的发生。
心主神、肾司开阖,治疗当益气养心醒神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温阳益肾固脬缩尿以止遗。且治疗时要提醒家长不要过多地责怪怒骂小儿,否则会加重神经系统的抑制功能,使遗尿的发生更加频繁。小儿晚餐以干物为主,临睡前尽量少饮水并在夜间及时叫醒小儿起来小便,养成夜间按时起床小便的好习惯,小儿白天学习或玩耍不可过累。
遗尿因其他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者当及时明确诊断,以便及早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积极治疗之。
小儿遗尿(尿床)方:益智仁 桑螵蛸 五倍子 覆盆子 枣仁 当归 枳壳 生龙牡 甘草。
方中益智仁、桑螵蛸、五倍子、覆盆子、生龙牡均有温阳益肾醒神、固脬缩尿止遗的作用,且小儿脾胃常虚用益智仁可温阳益气醒脾以养神,当归活血补血、枣仁养心安神、枳壳理气健脾,合用可益气养心醒神,促进膀胱、尿道壁血管的血液循环,调节提高膀胱、尿道的贮藏、收涩、排泄功能,为按时排尿提供条件,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小儿兼有厌食者可加鸡内金、焦三仙消食化积,素体脾胃虚弱者可加党参、山药、白术等益气健脾,食冷饮较多胃寒者可加乌药、干姜温胃散寒,小儿夜间睡眠较死不易叫醒者可加菖蒲、远志等宁心、开窍醒神,小儿脾气暴躁易生气者可加柴胡、白芍、远志、琥珀等平肝宁心安神,下焦虚寒腹冷者可加附子、乌药、菟丝子、小茴等温阳益肾祛寒,素体便秘者可适当加用火麻仁、桃仁、大黄等润肠通便。
在《健康报》上发现一则报道说美国有人研究发现小儿遗尿多是因大便秘结所致,泻大便通大肠即可治愈小儿遗尿。
吕洞宾《医道还元》:“升发其气至于水道,则有气损亏而往往变蔽为不禁,甚而气亏极当溺而失性,迷懵不醒者,凡皆当培其气”。
这使我想到了曾经治疗过的一例遗尿患者。
患者是一位7岁的小女孩儿,每晚遗尿已有较长的时间,体态瘦弱,饮食欠佳,大便常干硬,家长言患者晚上睡的较死不易叫醒,叫醒后也常是迷迷瞪瞪不知所为,晚上即使叫醒起来小便两次也会遗尿,经过治疗患者饮食变的较好,大便不再干硬,晚上叫醒起来小便两次后不再遗尿,但如果不叫起小便仍有遗尿,且晚上睡的仍然较死不易叫醒,叫醒后迷迷瞪瞪不知所为的现象家长说没有改观,几易治法方药,患者家长仍感觉不满意。
读此文,结合患者的体态、症状表现,疑患者遗尿非常见原因所致,可能就是吕洞宾《医道还元》说的气亏而极。
 
3.常见小儿厌食
诸如感冒发热、口腔溃疡等多种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厌食,具体什么疾病需要经过认真检查才能知道。不知什么病就不可言治,更不必说处什么方了。在这里我只想说一下现在最常见的且不伴有其他疾病的小儿厌食证。
以前一般家庭家里穷,基本上吃不到什么好的东西,偶而吃一顿小儿就会暴饮暴食,如此几次小儿就会形成疳症而不再饮食,现在的小儿一般都是从小就多娇生惯养,常食不离手,口不离食,膏粱厚味、煎炒焙烤、各种冷饮无时不食,大人还嫌小儿吃的不够多、脸黄消瘦不长个儿,如此饮食无忌脾胃无休息调养之时,久之损伤小儿脾胃。脾胃损伤则小儿不再饮食,此时大人更是对小儿不依不饶,追着、打着、嚷着、骂着让小儿吃,殊不知此举措更增加了小儿的逆反心理,小儿越发不愿饮食,且强让小儿饮食会加重小儿脾胃的损伤,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而大人从不认为是己之过,一再辩争说我的小儿从来不吃什么东西,早把自己或他人给小儿买的、喂的东西忘之脑后,如果大人的坏毛病不能改掉则小儿的厌食之症不易解。
我一般采取的办法是在正餐之时对小儿的饮食听之任之不强迫小儿吃饭,平时无论小儿如何哭闹绝对不让小儿吃零食,如此过一段时间,小儿脾胃得到一定的修养恢复,等小儿愿食之时再让小儿从小量易消化食物开始,逐渐慢慢增加小儿的饮食量,这样就有可能彻底治愈小儿的厌食症,否则恐很难治愈,即使愈也易复发。
治疗小儿单纯厌食以健脾消食养胃为主,针刺四缝穴亦可增加小儿食量。
切记,如果是什么疾病引起的小儿厌食,一定要认真检查,仔细辨证治疗,不可盲信什么偏方、验方。
常见小儿厌食方:党参 白术 茯苓 山药 当归 益智仁 厚朴 鸡内金 鸡屎藤 焦三仙 大黄 甘草。
方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益智仁益气温阳健脾,鸡内金、鸡屎藤、焦三仙消食化积健脾养胃,当归、厚朴、大黄理气活血促进肠胃蠕动增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甘草调和诸药但量不易大防其甜而腻胃。长夏季节气候潮湿小儿厌食舌苔厚腻者可加滑石粉、藿香、佩兰、白蔻仁、苍术等芳香化湿醒脾,其他季节无潮湿而舌苔厚腻厌食者可加苍术、白扁豆、生薏仁等健脾渗湿祛湿,舌红光剥无苔者太子参易党参,加石斛益阴养胃及少量桂枝温阳化气生津,过食寒凉致脾胃虚寒而厌食者加干姜、乌药温胃祛寒,脉弱便溏下焦虚寒者减大黄加附子、菟丝子温补肾元,小儿常有腹痛者加白芍、元胡等活血理气止痛,小儿脾气暴躁者可加白芍、枳壳、菊花等平肝理气止暴。
本方也可用于面黄肌瘦、腹大如鼓的小儿疳证的辨证治疗,且要以鸡屎藤为君。
 
4.小儿食积
小儿食积时虽也有厌食的表现,但不同于小儿厌食证。小儿厌食是因某种原因损伤小儿脾胃,脾胃受损其消化运输功能减弱所致,厌食时只是小儿不愿饮食或食量很少,多属慢性病,除有时消瘦外一般其他兼症很少,多属脾虚胃寒之虚证证。而小儿食积多是因小儿暴饮暴食,饮食过多,或食后受寒,或食时贪玩,或食后活动量过大,而小儿脾胃幼弱不能对食物及时消化吸收,饮食停积蕴阻于中焦肠胃所致,多属饮停食积、中焦蕴阻之实证。食积可以是慢性症状,也可能是一时性的急性发作,食积时除厌食外常伴有呕吐或嗳腐吞酸、腹痛、腹胀、泄泻酸臭、发热、难以入睡等多种临床症状。小儿厌食的治疗以健脾养胃为主,而食积的治疗当以消食化积为主兼以健脾养胃。
要养成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少食寒凉之物,食后不易剧烈活动。
许多小儿口疮患者常是因食积所致。
小儿食积方:焦三仙 鸡内金 益智仁 枳实 厚朴 党参 鸡屎藤 大黄 甘草。
方用焦三仙、鸡内金消食化积,益智仁、党参温阳益气健脾,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枳实、厚朴、大黄增强肠胃的蠕动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糟粕物的排泄,鸡屎藤既可消食化积,又有清热之能,可防食积积久化热,同时鸡屎藤具有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也可治疗食积引起的腹痛,甘草调和诸药。临床脾胃虚寒者可加干姜、乌药温胃祛寒,舌淡、苔薄、肢冷下焦虚寒者可加附子、干姜、菟丝子温补下焦肾元,舌苔厚腻者可加草果、白扁豆、生薏仁、藿香等芳香健脾祛湿,呕吐者可加半夏降气止呕,腹胀者可加槟榔、木香、炒卜子等理气通腑泻积,泄泻者可加赤石脂、乌梅等涩肠止泻,食积久而现高热者可加石膏、知母、秦艽等清热退热,长夏季节气候潮湿可加藿香、佩兰、白扁豆芳香化湿醒脾,有外感时据其寒热辨证治疗。
 
5.小儿秋季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就是肠中毒,多因饮食不洁或不注意环境卫生使湿热之邪侵袭肠道所致。之所以称秋季腹泻是因该病多发于秋季,但非其时有其气,其他季节如遇与秋季相同的气候,适合于该病病毒的繁殖生长时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秋季腹泻发生在春季者也常见,不可苟于此说固执于秋季。
小儿秋季腹泻的病机当是湿热之邪经口侵袭胃肠,湿热蕴积淤滞胃肠,阻滞胃肠气机,使其气机不利气血循环失畅,吸收传化功能减弱。但其湿热之邪非一般之湿热邪气,当属疫疠之毒,具有传染性。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临床泄泻过多以致高热、脱水者可适当补充水分但切忌过早使用涩肠止泻之品,过早使用涩肠止泻之品,疫疠邪气不能及时清除,可致小儿高热不退,引起呕吐、腹胀等症状,加重或使泄泻经久不易愈。嘱小儿多饮水、勤洗手,饮食宜清淡并注意饮食卫生,小儿所泻之便以及被便污染之物要作适当的消毒处理以防传染,遇到危重患儿要及时送往医院。
小儿秋季腹泻方:白扁豆 葛根 枳实 槟榔 黄连 大黄 益智仁 甘草。
方用黄连、大黄清热解毒利湿除疠,白扁豆、葛根不但能清热利湿醒脾且能益气生津防体内津液因泄泻而匮乏,枳实、槟榔可增强胃肠道的蠕动促进肠内毒素的排出,减少疫疠毒气对胃肠道的损害,益智仁温阳健脾祛湿可防诸药苦寒之弊,不使湿热邪气凝滞肠道而不祛,甘草调和诸药。临床有高热者可加芦根、知母生津养液以退热,大便泄泻次数过多泻下如水样者可加车前子利小便以实大便,素体脾虚者可加白术、山药、党参等益气健脾扶正祛邪,饮食欠佳者可加鸡内金、焦三仙等健脾化食消积,泻下过多伤津亡阳四肢冰凉或过用寒冷致脾胃虚寒者可加干姜、附子回阳救逆,早用涩肠止泻之法而致腹胀者可加枳壳、木香等疏理气机,小儿舌苔厚腻者可加白蔻仁、生薏仁、滑石粉、草果等芳香醒脾化湿。
邪之所犯虽在肠道,但要做好整体的调节,不使邪祛而正伤。
摘:《新中医》2011.2.郑宏、郑攀:河南中医学院郑启仲教授早在1995年就提出了“小儿秋季腹泻因燥起”的学术观点。1.立冬至小雪正为阳明燥金教盛之时,秋季腹泻集中在此时发病,非燥谁属?2.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恰为燥邪易感之体,故多罹患本病。3.燥邪何以致泄?郑教授认为脾喜燥乃平和之燥,若燥气太过则脾为焦土,又安能为胃行其津液?胃喜润恶燥,燥气伤胃后脾又不能为其输布津液,胃又安能受纳?如此脾胃俱伤,脾失健运,胃不受纳,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不分,升降失常,合污而下,泄泻乃作。
 
本帖最后由 李荣伟 于 2013-11-18 09:35 编辑

6. 小儿手足口病
每年春夏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前些年,每到手足口病高发时,每天都能接诊二、三十个患者,患病当然有轻有重,但表现都不是那么惊慌,有时我把载有手足口病介绍的报纸拿到患者家长眼前说:“这病虽然现在不严重,但严重时可有生命危险”,尽管这样,有些患者家长还是心存疑虑地带着患者怏怏而去,或表现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现在不知怎么了,闹得沸沸扬扬的,大有谈“手足口”就色变的趋势。
现在人们对基层医生总是心存疑虑,对他们的诊断和治疗常产生怀疑,总害怕他们诊断有误、用药不对,耽误治疗。我相信这其中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某些基层医生诊断治疗水平较低,诊疗环境不良,技术设备不精,且不能自律,乱开药、乱收费等原因所致,不能对患者有过多的指责。
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近年引起了国家有关人员的重视,把它列为必上报传染病之列,这纯粹是为了民众的健康着想,我非常高兴,但兴师动众地引起了患者及家长的恐慌就大可不必了。手足口病虽然严重时能够影响到患者的生命,但这毕竟是少数。只要我们临床采取了正确的治疗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能够正确引导患者积极预防和治疗,防其传变,是能够迅速治愈,并控制疫情蔓延的,一般不会对患儿造成太大的损害或死亡,不必过度紧张。临床治疗的同时要嘱小儿多饮水,勤洗手,忌食辛辣煎炒之物,积极预防该病的传染。
手足口病为病毒所致,治疗需要抗病毒,但中医讲求“辨证论治”,不能一概以抗病毒统之。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其病损形态、舌脉、二便,我认为手足口病不完全是湿热所致,而更多的是心、肺、小肠热毒炽盛,蒸津灼血,血热伤络所致。中医辩证当属热毒炽盛、湿热淤滞、血热伤络,治疗常须清热解毒利湿,并兼以清热凉血通络。西医药除抗病毒外要用上核黄素、大黄苏打,中医要用上双黄连、三黄片等具有清热凉血作用的药物,效果要胜过单纯使用抗病毒药或清热解毒利湿药。当然我这里说的不是只用这些药,临床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辩证加减治疗。
炎夏季节病变部位皮肤鲜红、疼痛,小便短少者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其他季节病变部位皮肤较苍白不甚鲜红,疼痛也不甚明显者以解毒利湿为主兼以健脾渗湿,不可过用苦寒。重症、危证患者及时转诊,恳请上级医生治疗。
小儿手足口病方:栀子 生地 丹皮 黄连 益智仁 竹叶 党参 枳壳 甘草。
方用栀子、生地、竹叶、丹皮、黄连等清心火、泻肺热,解毒利湿通利小肠,滋阴凉血、活血通络。益智仁、党参温阳健脾可防诸药苦寒败脾之弊且脾健可促进湿热之邪的排泄及已损伤皮肤粘膜的修复,枳壳疏理气机通利三焦有利于药达病所及病邪的排泄,甘草调和诸药且清热解毒。患儿素体脾虚可加山药、白术、生薏仁益气健脾利湿。贪凉饮冷或过用苦寒,舌淡苔白脾胃虚寒者可加干姜、白蔻仁温胃散寒,舌苔厚腻饮食不佳可加藿香、生薏仁、焦三仙、白扁豆、苍术等芳香健脾化湿,大便干硬难解且高热不退者可加大黄泻热通便,高热者可加芦根、知母等滋阴养液以清热退热。
 
7.小儿惊风
常有家长抱着小儿到我门诊说:“我家小儿夜间睡觉不好,常哭闹是不是吓着了,给我们扎一下手吧”。这时他们通常是要求针刺小儿四缝穴的。针刺四缝穴可以治疗小儿食积、夜惊是不争的事实,且效果不错,而许多家长却不能正确判断小儿是否受到惊吓。小儿惊吓常表现为:不思饮食,怕见生人,见生人则哭闹,夜间睡眠易惊醒或时有抽搐,易漾奶,指纹瘀紫近青但有时也正常,有时可伴有发热或泄泻的症状,当小儿发热或泄泻久治不愈时要考虑惊吓的可能。小儿惊吓除针刺四缝穴外也可采取耳垂或耳背青筋处放血治疗,但这个我们现在已不常用。如果小儿家长怕针刺、放血时小儿疼痛哭闹不愿接受,可让小儿服用小儿金丹片,或用少许蝉蜕、双钩、灯草等具有祛风止惊作用的中药煎汤服用。
小儿惊风,夜间睡眠不良易哭闹,时抽搐,易漾奶者,多因小儿内生湿热所致,除小儿忌食辛辣、煎炸之外,哺乳期妇女也应注意饮食方面的调节,避免乳汁内蕴湿热而移热与小儿。脾虚也常是小儿惊风产生的主要原因,务使小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冷饮,忌零食,免伤脾胃。
许多家长常把小儿头发直立认为是惊吓或食积的表现,但我经过较长时期的临床观察认为小儿头发直立多属正常生理现象,不必惊慌或治疗。
 
刚看到 向李哥学习。自足 自乐 乐他。
 
拜读中谢谢李老师,辛苦了
 
呵呵,咱争取这两天上传完毕。出版不出版无所谓,但愿有个好的社会效应,也但愿出版后不会给他人

强力支持!
 
顶!学习!搬张凳子过来听。
 
第十章 妇女病
我初学医刚卫校毕业时,认为许多患者都找家父看病,很少有人找我这个年轻而刚从卫校毕业的不长胡须的毛孩儿看病,我就选择了主攻针灸,用和父亲有别来争取病号。有一段时间后虽针刺略有所成,但我认为中医中药在治疗妇科病方面较西医西药略胜一筹,且绝大部分妇科病患者愿意接受中医中药治疗,于是我就买了较多的妇科方面的书来研读,然而毕竟自己年轻又是纯爷儿们,更无什么祖传秘方的头衔,或什么好吹捧推销自己的嘴,因此也很少有人来找。随着年龄的增长、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名气的不断外传,这几年看妇科病的略有增加,因此在妇科病的治疗方面也略有所得,但毕竟不是什么专科,谈不上什么精专。
妇女由于其特有的生理特点,诸多疾病的治疗当有所不同,当有其特有的辨证规律。经、带、胎、产方面的诸多功能性疾病常是因经期或产后受寒所致,而器质方面的疾病多与气机郁滞有关。因许多妇女疾病是因受寒所致,宫寒常是其主要病理基础,故艾叶成了妇科必备良药,无论痛经、闭经、崩漏或月经不调的治疗常离不开艾叶的参与。
妇女病的治疗经前以疏肝理气活血为主,经后以益气养血益肾为主。
孕妇对服药常有一定的顾虑,总怕服药对胎儿有什么不利的影响,健康生育这种观点很好,但现在多数孕妇有病时只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却很少考虑疾病对胎儿的不利,而疾病对胎儿的影响有时候要胜过药物对胎儿的不利影响。
 
1.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女最常见的疾病,多因饮冷、受寒、着急生气,或服用某些药物所致。表现为月经或多或少,或提前或推迟或前后不定期,月经或有凝血块,多伴有舌质瘀紫,脉弦涩,易生气等症状。常见病机是寒凝、气滞、血瘀,治疗多须疏肝理气,散寒活血,祛瘀调经。月经先期或量较多者常有气虚或血热的表现,常须益气摄血或凉血止血,月经推迟延后或量少者常伴有气血亏虚或脾肾阳虚的症状,又须补气养血或温补脾肾。月经先后不定期或见有凝血者多以气机郁滞为主,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痰湿淤阻下焦而致月经不调者以化痰渗湿为主兼以理气活血,因外感而致月经不调者先治外感,再理气活血调经。倒经亦当据其脉证辨证论治,不能概以疏肝理气、活血调经论之。嘱患者调情志,慎风寒,忌贪凉,少辛辣,避免过度劳累。
临床许多疾病也常有月经不调的表现,要注意鉴别,因病而致月经不调者,病为本,调经当先治病。月经不调如因服用某些药物所致者,在有可能不影响健康的情况下要停用这些药物。少女初来月经或妇女更年期月经不调者多不必治疗,嘱其调情志、慎风寒即可。
妇女因月经不调而变生它病者,月经不调是病之本,治病当以调经为主,嘱患者在经期或产后忌冷饮,少着凉水,慎避风寒。
月经不调方:柴胡 枳壳 茯苓 当归 益智仁 艾叶 香附 甘草。
方用柴胡、枳壳、当归、香附疏肝理气、活血,益智仁、艾叶温阳暖宫散寒祛瘀以调经,甘草调和诸药。临床患者易着急生气,睡眠不好,经期前后不定者可加白芍、生龙牡、白蒺藜等平肝疏肝;经期提前量多颜色鲜红,舌质偏红兼有热象者可加生地、丹皮、茜草等清热凉血止血;经期推迟,经色瘀紫或有血块,舌色瘀紫或伴有腹痛等寒象明显者可加乌药、小茴、菟丝子等暖宫散寒;素体脾虚,饮食不馨,舌淡苔薄,经色鲜红或偏淡者可加党参、山药、菟丝子等益气健脾养血;气血亏虚,经少,舌淡苔薄,脉弱,面色晄白无光泽者加鸡血藤、黄芪、阿胶等益气养血补血;伴有腰酸,小腹隐痛,白带多者加鸡冠花、芡实、杜仲、冬瓜子等补肾止带;舌红苔黄,大便干硬有湿热之象者加红藤、连翘、冬瓜子清热活血;舌淡脉弱有血块,小腹冷痛者可加乌药、干姜、附子、菟丝子温阳益肾散寒;饮冷胃寒者加干姜、乌药暖胃散寒;苔腻脉濡湿邪瘀滞者可加滑石粉、藿香、苍术、白蔻仁等芳香化湿利湿,有外感或其他兼症者随症辨证加减。
 
2. 常见月经量少或闭经
月经量少、闭经可能有多种原因引起,如贪凉饮冷、淋雨受寒,着急,劳累过度,或气血亏虚,或某种疾病、某种药物,或某种居住环境,或自身生理条件等均可导致月经量少或闭经,临床当月经量少、闭经发生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做必要的妇科检查,认真检查,仔细灵活辩证,在诊断明确、辨证无误的情况下,积极采取必要而有效的正确治疗措施,以免延误病情耽误治疗。
妇女正值经期,抗御外邪能力较弱,过食冷饮寒凉之物,或洗衣、趟水、淋雨,或身居寒凉之处,易致寒凝气阻,气血凝滞不行,致使月经经量减少或闭滞不行。患者多有受寒的病史,临床除见月经不能按期而至或至而量少外,常伴有小腹冷痛,畏寒,白带清稀,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弱等症状,此证临床最常见,治疗当暖宫散寒,温经行气,活血祛瘀以通经。嘱患者调情志,慎风寒,忌劳累,忌贪凉,经期忌洗浴免淋雨防宫寒。
患者机体气血亏虚或因劳累伤血耗气,血不养经、气不行血而致血海空虚无经可行者,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少或闭经,患者面色晄白、气短乏力、舌淡偏瘦苔薄脉弱,治疗以补气养血为主,嘱患者少熬夜、避免过度劳累损伤气血、慎风寒。肝郁气滞所致者,患者一般平时较易着急生气,或因家庭、生活发生什么变故而引起一时的着急生气,气郁则血不行,临床月经量少或闭经的同时常兼有口苦、胸闷、气短、不思饮食、难以入睡,舌质红苔厚脉弦涩,治疗当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兼以活血通经,嘱患者调情志、少生气。
素体脾虚或脾肾阳虚,不能及时运化水湿,或外感湿邪,湿性趋下淤阻脉道而使机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月经量少、闭经者,临床常见患者舌淡略胖,苔腻,脉濡弱,大便常溏,白带清稀量多,常畏寒,易腰酸,治疗当以温阳健脾益肾、化湿利湿为主,兼以行血通经,嘱患者慎风寒,忌贪凉饮冷。
月经量少、闭经因湿热淤滞所致者较少见,因外感其他病邪所致者据证辨证治疗。
因某种疾病导致月经量少、闭经者在检查诊断无误的情况下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一般病愈经可至。因应用某种药物导致闭经者,在不影响健康的情况下停用一切可能导致闭经的药物,停药后月经仍迟迟不至者视情况辨证治疗。因产后哺乳或年龄增长,机体激素分泌减少失调而致闭经者,在无任何不适症状的情况下可不予治疗。因居住环境阴暗潮湿寒冷导致闭经者应及时搬离不良环境,否则徒治而病因不除者,月经终不会按期而至。
常见月经量少或闭经方:当归 桃仁 红花 艾叶 益智仁 牛膝 枳壳 茯苓 菟丝子 甘草。
本方用于妇女经期淋雨、贪凉饮冷或洗浴受寒所引起的月经过少或经断不来者。方用当归、桃仁、红花、枳壳、牛膝理气活血行瘀通经,菟丝子、艾叶、益智仁温中暖宫散寒、行气活血。寒凝气滞血瘀经络运行不畅易致湿阻,用茯苓健脾益气渗湿防湿阻气血运行之通道。甘草调和诸药。中温、宫暖、气行、血活,湿不复阻,月经自当按期而至。患者素体脾虚,气血亏虚者可加党参、山药、白术、阿胶、鸡血藤等健脾益气养血;脾肾阳虚,下焦虚寒,四肢偏凉,舌淡脉弱者可加干姜、附子、仙茅、巴戟天等温阳益肾健脾;湿阻下焦经血不行,白带过多者可加党参、白术、生薏仁、干姜、芡实、蛇床子等温阳祛湿行经止带,脾肾阳虚兼有大便溏泄者可加赤石脂、石榴皮等涩肠止泻,小腹冷痛较甚者可加元胡、乌药、小茴等温阳理气祛寒止痛,性情抑郁情志不调者可加柴胡、白芍、香附、郁金、菖蒲等疏肝理气解郁,饮食减少者可加焦三仙、鸡屎藤健脾消食,睡眠不佳者可加夜交藤、合欢花安神催眠,长夏季节气候潮湿要加滑石粉、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湿以利行经。
 
3.少女痛经
少女初来月经,各脏腑、经脉功能未必完善,本来就易气血不畅,而使月经不调或痛经,少女又常缺少经期护理方面的经验,往往不注意生活、饮食方面的调理,不知避寒,嗜食冷饮,外加学习压力的增加,寒凝、气滞、血瘀而使机体气机不利,气血循环不畅,冲任气郁而血凝胞宫,胞宫气机不利,因此痛经是常有的事。
经前疼痛者月经常滞后、量少,以寒凝气机瘀滞者为多;经来过程中疼痛者,月经常瘀紫而量多,常伴有血块,以寒凝血瘀者多见;经后疼痛者常月经量少而色淡,以血海气血亏虚血不荣宫者多见;肾元亏虚,下焦虚寒而不暖宫,冲任不利者其疼痛一般持续整个月经过程,患者常有腰酸、畏寒、便溏的症状。偶然一次痛经者常因着凉受寒或偶遇情绪不良肝郁气滞所致。外感热邪或内生湿热而致痛经者,患者多经来疼痛而量多,常伴有口苦、咽红,舌红、苔厚、脉洪实(素体气血亏虚者也可见脉弱),便硬、溺黄等症状。
导致少女痛经的原因很多但总以寒凝血瘀气滞者为多,治疗当温阳理气、活血祛瘀、养血暖宫以止痛。嘱患者调情志,慎冷饮,避风寒,少着凉水,做好防寒保暖,避免过度劳累,特别是在经期更当注意,并注意经期卫生不使外邪内侵。如果痛经是因学习压力增加所致者,在治疗用药的同时要适当给予心理疏导,并提醒家长注意不要给小孩过多的思想压力,积极配合治疗。痛盛一时难忍者,可适时注射黄体酮或配合针灸止痛。因其他疾病引起属继发性痛经者要认真检查,仔细诊断辨证,采取有效对证的治疗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少女痛经的治疗宜在经来前两三天进行,药宜热服不宜冷服,并常须周期性治疗。
成年妇女痛经致病原因更加复杂,有因受寒所致者,有因着急而肝郁气滞者,有因劳累而气血亏虚者,有因其他疾病所致者,但仍以受寒、着急者为多。
少女疼经方:当归 桃仁 红花 艾叶 益智仁 菟丝子 枳壳 元胡 白芍 甘草。
方用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枳壳、元胡、白芍理气活血止痛,益智仁、菟丝子、艾叶温阳益肾暖宫止痛,甘草调和诸药。患者素体气血亏虚,面色晄白,舌淡、苔薄、脉弱,月经量少者可加党参、白术、山药、阿胶等益气养血;四肢偏凉、畏寒、舌淡、脉弱脾肾阳虚者可加干姜、仙茅、附子、蛇床子、巴戟天等温阳益肾,易着急生气者可加柴胡、菖蒲、香附、郁金、川楝子等疏肝理气以行血,因气血亏虚或下焦气血循环不畅而致大便秘结者可加火麻仁、何首乌、白术等润肠通便,有白带者可加山药、白术、芡实健脾渗湿止带,患者因惧怕痛经而情绪紧张者可加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月经量过多者可加茜草、仙鹤草、冲服三七粉等活血止血。见有湿热症状者减艾叶,加黄连、黄柏等清热解毒祛湿。
 
4.妇女盆腔炎
妇女盆腔炎可有多种原因引起,常见于中年女性。因邪阻下焦,下焦气血运行不畅,患者常有腰酸(夜间尤甚)、腹痛、白带过多,月经不调等症状,且常在经期加重,B超检查多能确诊。辨证多为湿热、虚寒、血瘀、气郁并见或以一证独重。由于妇女盆腔炎病因病症复杂,治疗常须清热解毒利湿、补肾暖宫、疏肝理气、活血祛瘀止痛等诸法并用,但又须根据病情有所侧重,不可过用苦寒。嘱患者调情志,忌辛辣,慎风寒,注意经期和性生活的卫生,避免过度劳累。
湿热独重者常见于盆腔炎的早期或急性发作期,临床表现为腰酸、腹痛较甚,可伴有口苦,大便干硬,爱着急,月经量多,白带黄臭,舌红苔厚腻,脉洪大,较重者可有发热的表现,多因外感或内生湿热之邪淤阻下焦,阻碍影响局部或全身的气血循环,机体气机不利而变生诸症,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兼以活血理气行瘀。如有外阴疾病者积极治疗之,避免外邪内侵,嘱患者调情志,忌辛辣,不可过食膏粱厚味,避免内生湿热。
虚寒独重者常见于慢性盆腔炎患者或有其他慢性病的患者,多因素体脾肾虚寒复感受寒凉之邪,或湿热之症过用苦寒所致(临床大量输液常是导致盆腔炎慢性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腰酸,夜间较甚,晨起可见减轻,腹部隐痛遇寒时可加重,月经量少常伴有血块,白带清稀无臭,大便时溏或有下坠感,易抑郁,多舌淡苔薄脉弱。其病机为脾肾气阳亏虚,运化无力气行不畅,下焦气机不利,机体无力或不能祛除局部之病邪,邪淤下焦。治疗以温阳健脾益肾为主,兼以理气利湿祛瘀,慎用苦寒,不可一见炎症便清热解毒。嘱患者慎风寒,忌冷饮,避免过度劳累,免伤脾肾之阳。
血瘀独重者常见于久病或性格抑郁的患者,有时外伤或手术也会引起,表现为腰酸、腹痛,痛处常较固定,月经多不调,白带常较少,舌质多瘀紫,苔薄,脉弦涩等。多因气郁或损伤使机体气血循环不畅,湿热兼瘀淤积阻滞阻于下焦,或寒凝血瘀所致下焦气机不利气血循环失畅。治疗以理气活血祛瘀为主,兼以健脾益肾祛寒除湿。嘱患者调情志,慎风寒,注意腹部的保暖。
妇女盆腔炎方:红藤 连翘 冬瓜子 艾叶 当归 枳壳 川楝子 益智仁 甘草。
方用红藤、连翘、冬瓜子清热解毒利湿且不甚苦寒, 艾叶、益智仁温阳健脾益肾暖宫,当归活血补血性温亦可暖宫行瘀,枳壳、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临床湿热较重者可减艾叶,加大清热解毒利湿的药量,大便干硬者可加大黄、桃仁、火麻仁润肠通便,湿热淤阻见有小便淋漓涩痛时可加竹叶、滑石粉、石苇、桂枝等温阳利水通淋,体虚者可加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等益气健脾,寒凝腹痛较甚者可加乌药、白芍、小茴、元胡等祛寒止痛,舌质瘀紫可加桃仁、红花、五灵脂等活血祛瘀,腰酸、腰痛甚者可加杜仲、川续断、菟丝子等益气壮腰补肾止痛,白带过多者加山药、芡实、鸡冠花等祛湿止带,下焦虚寒舌淡脉弱者可加干姜、附子、仙茅、菟丝子、蛇床子等温阳补肾,舌苔厚腻不思饮食者可加藿香、厚朴、白蔻仁等芳香化湿健脾,易着急生气者加菖蒲、白芍、柴胡等疏肝理气解郁。
 
5.白带过多
白带过多常因宫颈、子宫等多种盆腔炎症所致,临床可有多种原因引起,常有黄带、白带、血带的不同。
黄带多见于嗜食辛辣、膏粱厚味之人,常见于疾病的早期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阶段。临床表现为带色黄而稠,多腥臭,大便常干硬,小便时有淋漓涩痛的感觉,多口苦、易着急,时腰痛,舌质略胖,苔常厚腻,脉多滑实,外阴常感觉瘙痒。多因内生湿热之邪淤阻下焦,下焦气机不利,水湿不能随气机运行而下泄所致。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兼以理气健脾益肾祛湿以止带。
白带多见于素体脾肾气阳亏虚、胃肠欠佳之人,常见于有慢性妇科炎症的患者。临床带色白而清稀,多无臭,大便常溏或多日不解,小便清稀,饮食常欠佳,睡眠多不良,常腰酸,舌质常淡白,苔白或腻,脉常濡弱,外阴常有湿感。多因机体脾肾气阳亏虚,不能正常行使其运化水湿之功能,水湿瘀滞下焦,带脉失其约束的功能,水湿出阴户而为带。治疗当以温阳健脾益肾为主,兼以理气祛湿以止带。
血带多因湿热淤滞、或寒湿淤久化热、或肝郁气滞、或外伤损伤下焦脉络所致,既可见于素体湿热较甚之人,也可见于素体脾肾气阳亏虚之人。临床可见带色淡红或白带中见有血丝,兼症以湿热表现较重时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兼以凉血止血止带,兼症以脾肾气阳亏虚为主者治疗以温阳健脾益肾为主兼以凉血止血止带,肝郁气滞者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兼以活血祛湿止带,外伤者以止血为主兼以利湿止带。
治带不忘祛湿,祛湿远离苦寒,并注意兼症及原发疾病的辨证治疗。嘱患者忌辛辣,戒烟酒,慎风寒,注意阴部卫生,避免过度劳累损伤脾肾。
白带过多方:红藤 连翘 冬瓜子 艾叶 当归 山药 益智仁 芡实 蛇床子 甘草。
方用红藤、连翘、冬瓜子清热解毒利湿,艾叶、当归、山药、益智仁、芡实、蛇床子温阳暖宫、益肾健脾、利湿止带,甘草调和诸药。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就黄带、白带、血带的不同,辨别湿热与脾虚、肾虚孰重孰轻,适当调整各药的用量,并根据患者的情志适当加用柴胡、枳壳、香附等疏肝理气之品疏通三焦之气机。黄带量多味臭,舌苔厚腻者可减艾叶加生薏仁、白扁豆、白蔻仁等健脾渗湿,血带者可加鸡冠花、仙鹤草、三七等清热解毒利湿止血止带,白带清稀无臭,舌淡苔薄脾虚者可加白术、茯苓、党参等益气健脾渗湿,白带清稀、腰酸畏寒属脾肾阳虚者可加附子、仙茅、菟丝子温阳益肾祛湿止带,白带过多经久致机体气血亏虚者可加黄芪、阿胶等益气养血利湿止带,外阴瘙痒者可加白蒺藜、地肤子、蝉蜕等祛风利湿止痒,或用中药煎水熏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