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迎春阁”医述 (连载)

9.虚秘
虚秘多见于产后、病后和一些慢性消耗病患者,由于机体气血亏虚,脾胃升降运动失常,胃肠蠕动无力,糟粕不能及时排出所致。该病也常见于某些城市青年女性,由于此类人群过度追求苗条,刻意减少饮食,或迫于现代社会生活、工作的压力,思虑过度、不能按时饮食或过食冷饮损伤脾胃,睡眠欠佳或熬夜过多以致伤血耗气,更有过度劳累不能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长年累月导致身体虚弱,肠道气血亏虚蠕动无力而便秘。临床常表现为大便数日一行,便时常感无力难解,但大便常并不十分干硬,有时伴有腹胀。多见患者消瘦或虚胖,动则乏力,面色晄白无光泽,舌淡苔薄白,脉弱,不思饮食,不耐寒热。其主要病机是气血亏虚,胃肠蠕动无力,故治疗当以温阳益气健脾生血为主,兼以理气通便。治疗此病切忌大量或长期使用大黄、芒硝、泻叶等具有损胃伤津耗气作用的泻下之品,可以适当加用一些具有润肠作用的果仁类药品,但也不宜过多。因病而致气血亏虚者要嘱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嘱患者按时就餐,少食冷饮、辛辣之物,注重睡眠质量,多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锻炼活动,多锻炼身体,减少熬夜,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
虚秘方:黄芪 党参 白术 茯苓 山药 枳实 益智仁 当归 香附 甘草。
方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益智仁温阳益气健脾生血,当归、香附养血活血疏理气机调畅情志,可增加胃肠血流量,增强胃肠蠕动功能,同时可以治疗由于长期便秘而引起的患者不良情绪,枳实升清降浊促使胃肠蠕动以利于糟粕排出,甘草调和诸药。临床患者舌淡、脉沉弱、畏寒,下焦虚寒者可加仙茅、附子、菟丝子、巴戟天等温阳益肾,不愿饮食或有腹胀者可加鸡内金、焦三仙、厚朴等健胃消食除胀,睡眠不好梦多者加夜交藤、合欢花、琥珀益智宁心安神,妇女月经量少、血虚面白有贫血之貌者可加阿胶、鹿角胶、鸡血藤、何首乌、丹参等活血养血,易着急生气者可加柴胡、菖蒲、郁金、远志等疏肝解郁醒神。
 
10.寒秘
寒秘临床虽也常见,但人们习惯认为大便干硬难解就是上火,即使你辨证属寒秘但当你处出方时略懂药性的人一看边会对你的诊断、处方产生怀疑,而这些患者又往往是多次更医的久病患者,一般都对药性略知一二,故治疗寒秘并不难,难在如何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寒秘主要是因患者贪凉饮冷或医者过用苦寒损伤脾胃,寒主收引,脾胃升降失常腑气不通而致糟粕物质难以向下传导而不大便,或因脾肾阳虚蒸腾气化无力,开阖失司而致便秘。临床常表现为大便数日不解,但解时大便常并不十分干硬,多伴有腹胀,腹部感觉寒冷或用手扪之患者腹部或其他部位皮肤偏凉,患者常饮食欠佳,畏寒,思热饮,舌淡苔白脉沉弱。其主要病机是寒凝气滞,腑气不通,糟粕难以下传,故治疗当温阳益气健脾或温阳益肾通便,慎用通下之品。并嘱患者忌冷饮,慎风寒,治病慎用苦寒之品。
寒秘方:附子 干姜 益智仁 枳实 当归 火麻仁 香附 甘草。
方用附子、干姜、益智仁温阳健脾益肾祛寒散邪,枳实升清降浊配香附疏理三焦气机促进糟粕物的传导排泄,当归性温养血可润肠为治寒秘之要药,火麻仁润肠通便且性平非寒,甘草调和诸药。患者腹胀里寒较甚者可加乌药、小茴温肾散寒,素体下焦虚寒肾阳亏虚者可加巴戟天、菟丝子、仙茅等温阳益肾,素体气血亏虚者可加党参、山药、白术等健脾益气养血。
 
11.手术后肠粘连
腹部手术后由于下床活动较晚或手术过程中消毒不严格诱发感染,这些都会导致肠粘连的发生,而中医治疗肠粘连效果多优于西医药。临床患者以腹痛为主要症状,且多在按压或活动时加重,或伴有腹胀、呕吐、泄泻等症状,有腹部手术病史,常见舌有瘀斑或舌质瘀紫,苔薄,脉弦涩或紧,饮食较差。因手术对机体造成破坏损伤,活动减少使局部乃至全身气血循环不畅,局部气血瘀滞所致。本病多发生在手术后较长一段时间后,手术初期机体组织在修复过程中由于原来的气血循行路线遭破坏,气血瘀滞而引起的疼痛不属肠粘连之症,手术后护理调护不当寒凝气滞而引起的腹痛未必都有肠粘连的发生。无论是手术对机体组织造成破坏引起气血瘀还是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消毒不严格使机体局部组织感染湿热毒邪而引起气血瘀滞,总的来说肠粘连的病理机制就是气血瘀滞,气机不利不通则痛,腑气不通则会导致腹胀、呕吐、泄泻等症状的发生。但因瘀滞日久常易生热化毒,故治疗除要活血理气止痛外常须配以清热解毒利湿之法。并嘱患者调情志,忌辛辣,慎风寒,避冷饮。
手术后应视病情提醒患者及早下床活动,不食辛辣之物以减少肠粘连的发生。粘连严重者或经治不愈而又对身体其他正常功能活动有影响者常须再次手术。
手术后肠粘连方:红藤 连翘 冬瓜子 五灵脂 川楝子 白芍 艾叶 当归 元胡 甘草。
方用红藤、连翘、冬瓜子清热解毒利湿且红藤有活血通络止痛之效,五灵脂、川楝子、元胡、白芍活血理气止痛,艾叶、当归温中活血散寒有助于肠粘连的松解,且可防清热解毒之品的苦寒败脾之虞,甘草调和诸药。方中五灵脂有很好的活血理气止痛解除粘连的作用,为治疗肠粘连必用之品,临床可根据病人的体质适当加用党参、白术、茯苓、益智仁等益气健脾之品,腹部胀痛者可加枳壳、乌药疏理气机散寒除胀,呕吐者可加半夏、生姜降气止呕,泄泻者可加乌梅、黄连、赤石脂涩肠止泻,饮食欠佳者可加鸡内金、焦三仙、鸡屎藤消食化积,下焦虚寒者加干姜、附子温阳散寒。瘀久生热或感染伴有高热者可加芦根、石膏、知母等滋阴清热退热,腑气不通或内生湿热大便干硬难解者可加桃仁、红花、大黄活血通便,患者肝气抑郁易着急生气者可加柴胡、菊花、白蒺藜、菖蒲等平肝疏肝疏理气机。
 
12.慢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有临床原发者,也有因急性阑尾炎未能及时彻底治愈转化而来者,若不能彻底治愈常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以右下腹疼痛为主,按之痛增,多有遇寒加重的现象,常伴有饮食不馨,腹胀,大便不爽,舌淡红苔厚腻,脉弦弱而紧等症状。由于临床兼症不同、体质各异,中医辨证常多种多样,治疗方法各有不同,但常见的仍以湿热淤积,局部气血阻滞者多见。因寒性收引,遇寒时湿热之邪更加凝固瘀滞,局部气血阻滞现象会进一步加重,故常有疼痛加重的现象,因此临床不能一见疼痛遇寒加重就认为是寒证,当然因在治疗初期医者过用寒凉或患者嗜食冷饮而使湿热之症转化为寒湿之症者又当别论。慢性阑尾炎湿热之症的主要病机是湿热淤积,局部气血阻滞气机不利,故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兼以理气活血止痛,同时结合其他兼症及个人体质的不同辨证治疗。由湿热转化为寒湿之症者因病性、病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故治疗亦当有所不同。慢性阑尾炎寒湿之症的临床表现除右下腹疼痛外用手扪患者腹部常有寒凉的感觉,患者常喜热饮、大便溏泄不爽、舌淡苔白腻、脉沉紧,其病机是寒凝湿淤,局部气血淤积阻滞气机不利,故治疗以温阳散寒除湿为主,兼以理气活血止痛。并嘱患者调情志,忌辛辣,慎风寒,慎冷饮。医者切记阑尾炎无论急性慢性治疗时切勿过用苦寒,时刻不忘疏理气机,保持气机的通利气血的通畅。
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较重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较重时,常须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手术治疗。
慢性阑尾炎方:败酱草 红藤 连翘 冬瓜子 艾叶 当归 元胡 益智仁 甘草。
方用败酱草、红藤、连翘、冬瓜子清热解毒利湿且诸药均不甚苦寒。治湿不远温,又由于清热解毒之寒凉药常易致寒凝气滞,故方用艾叶、益智仁温中理气健脾祛湿解苦寒之弊,当归、元胡性温活血同时散寒可止腹痛,甘草调和诸药。长期运用苦寒之品致脾胃虚寒者加干姜、附子、乌药温胃散寒,舌淡脉弱下焦虚寒者可加附子、菟丝子、巴戟天温补下焦,饮食不馨舌苔厚腻者可加厚朴、草果、鸡内金、焦三仙等健脾化湿、消食化积,素体脾虚者可加党参、白术、山药等益气健脾,有泄泻时可加赤石脂、石榴皮涩肠止泻,腹痛甚者可加枳壳、白芍理气止痛,肝气不疏者可加柴胡、香附、枳壳疏肝理气,舌质紫或有瘀斑、脉弦涩辨证瘀血较甚者可加土元、五灵脂活血理气逐瘀。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时可加大清热解毒之用量但切记不可过用苦寒,以免寒凝气滞而加重腹痛。由湿热转化为寒湿之症或辨证属寒湿者减去败酱草、红藤、连翘等清热解毒之品,加干姜、附子、乌药、生薏仁等温阳益胃、健脾散寒除湿。
 
13.便黑血
便黑血即大便呈黑色,如无食用猪血、鸭血或其它血液制品的经历常因上消化道出血所致。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排除外伤和饮食物的因素,常见的是因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由于服用某种药物刺激胃肠道,胃肠道粘膜受刺激发生溃疡而渗血。临床表现为大便无论溏硬而呈黑色,大便次数、饮食情况、舌脉或其他临床表现常随患者体质和所患疾病的不同而不同。中医辨证多属湿热淤积阻滞,破坏损伤机体局部气血脉络组织,致局部气机不利气血运行失畅,血液不能循常道运行而溢于脉外。或因着急生气、性格抑郁致肝气郁结,肝郁气滞肝之疏泄、藏血功能失常,气机不利而出血。过度劳累也常能伤血耗气损伤脉络而引起出血,所谓的过食辛辣、气候炎热所致的血热旺行,脾虚气不摄血等常见的出血原因较少见。急则治其标,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出血,治疗首当止血,并停用一切可疑导致胃肠粘膜受损出血的药物或其他物质。临床最常见的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是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药,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出血倾向的患者要慎用。血止后机体若无重大疾病者一般以调理脾胃为主,因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或其他疾病导致的出血,血止后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原发疾病。
现代临床胃镜的应用为我们准确掌握出血原因、部位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当出血严重时除用止血药或适当输血外,还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作胃肠镜检查,准确掌握出血部位及导致出血的原因,以便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血止后要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清淡高营养为主,忌辛辣,慎冷饮,戒烟酒,调情志少着急。
便黑血方:仙鹤草 地榆 茜草 三七 白芨 生地 连翘 当归 益智仁 枳壳 甘草。
本方以止血为主,为治标之法,水煎服时方中所有药物不炒炭,若炒炭应用可以适当的量研末冲服不必水煎。方中仙鹤草、 地榆、茜草、三七、白芨多为活血止血之品,止血而无留瘀之弊,生地滋阴凉血止血,当归活血补血既可补充流失之血,又可防血止留瘀,连翘清热解毒防血瘀生热,益智仁温阳健脾可增强脾之摄血功能,枳壳疏理三焦气机使机体气机调畅血循常道,甘草调和诸药。素体脾虚或有过度劳累者可加党参、山药、黄芪益气健脾摄血,下焦虚寒者可加干姜、附子、仙茅等温补下焦,肾阳不亏有助于脾之摄血不必惧其生热迫血旺行之嫌。大便较干者可加少量大黄泻热通便且大黄有很好的凉血止血的功能,兼有内热者可加黄连清热凉血,长期便血机体气血亏虚者可加党参、黄芪、阿胶、山药益气养血,性格抑郁肝气郁结者可加柴胡、白芍、香附、郁金等疏肝解郁。
 
14.大便鲜血
大便鲜血除外伤外常见于肠风、痢疾、痔疮、肛裂、直肠癌等多种疾病中。中医辨证多因大肠湿热蕴滞所致,常因患者嗜食烟酒、辛辣、膏粱厚味内生湿热或外感湿热之邪,湿热瘀滞大肠,阻滞肠道局部气机,灼伤局部组织脉络,脉络受损而血溢脉外,出大肠走肛门而为便血。因其出血部位多在肛门近端,所出之血未经过肠道的消化吸收,故血色多鲜红。临床肠风下血者多血色鲜红但肛门、大肠常无明显病变。痢疾下血者血色鲜红且常见有脓液、大便混杂,常有肛门灼热、里急后重的感觉,有时伴有发热、腹痛、厌食的症状。痔疮下血者常在便后见血,且大多大便干硬难解。肛裂出血者往往血液与大便同下或仅有少量血液附着于干硬的大便之上,也有便后出血者,但常有便时肛门撕裂样疼痛的感觉。直肠癌出血者常出血量较大,也常无大便的夹杂,直肠指检常能初步明确诊断。肠伤寒及其它易引起大便鲜血的疾病基层临床很难见得到,但要做到广学博知以免漏诊误诊。总之临床遇到大便鲜血之时,止血只为权宜之计,要及时作必要的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对证治疗,自己不能明确诊断或无力治疗者要及时护送患者转院并积极配合上级医师的检查治疗。止血治疗当清热解毒利湿,凉血祛风止血。血止后调理以养血补血为主,兼以温阳健脾益气,并适当配以清热利湿之品。嘱患者忌辛辣,戒烟酒,调情志,少生气,多休息,忌劳累。
便鲜血方:槐花 地榆 茜草 白茅根 鲜藕节 生地 丹皮 栀子 甘草。
本方用槐花、白茅根、栀子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止血,地榆、茜草、藕节、生地、丹皮凉血活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所有药物均为生用不炒炭。临床为防苦寒之品伤脾败胃可加党参、山药、益智仁温脾养胃,痢疾者可加秦皮、黄连、黄柏、葛根、白扁豆等清热利湿止痢,肠风者可加防风、荆芥祛风止血,湿热内阻肝气郁结者加柴胡、白芍、香附、菊花等疏肝理气止血,大便干结难解者可加大黄、桃仁泻热通便止血,下焦虚寒或出血过多有虚脱之象者及时添加附子、干姜回阳救逆。其他疾病所致者要根据诊断采取必要的对证治疗措施。
 
第七章 肝胆病
现代医学解剖学上认为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可分泌胆汁具有消化分解功能。胆囊所贮藏的精汁,受肝之余气而成,可排泄下行,注入肠中,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是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而在中医学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上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归脾所统,所以临床上许多肝脏、胆囊实体之病按中医理论常需要从脾论治,亦即中医所说的肝升左脾主右。由此推论临床上许多消化腺体疾病在治疗时均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配伍理脾健脾之品。
传统临床常有肝无补法之说,但我认为虽然肝气易升肝阳易亢,但就像大禹治水宜疏宜通顺其势而不宜堵,肝气同样宜疏宜补,有时补肝即是疏肝,肝阳也有亏时,平肝镇肝不宜多用。还有金能克木,火能侮木,疏肝常须宣肺,平肝不忘清泻心火;肝肾同源(乙癸同源),补肝勿忘补肾。
 
1.着急胁疼
着急胁痛以社会女性多见,由于工作、家庭生活,以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较多,劳累,容易着急生气而引起胁痛,特别是一些性格抑郁内向、家庭成员复杂之人。临床常表现为胸闷气短(心、肺检查无异常,排除咽炎、鼻炎的可能),胁肋胀痛或有走窜感,咽阻,口苦,易激动,善太息,夜间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常不思饮食,多舌淡苔薄或白厚,脉细涩而弦,妇女常月经不调或经行有血块。因肝主疏泄而布两胁,肝气抑郁凝滞,则气机郁结不利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胸闷、胁肋胀痛。气机不利,入夜阳难以入阴,故夜间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肝郁气机不利疏泄失常,胆汁排泄不利或肝郁脾失运化则常不思饮食。胁痛的主要病机是肝气郁滞不疏,故治疗当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兼以止痛。嘱患者调情志勿抑郁,少生气,多休息,忌劳累。
临床胁痛要注意与带状疱疹、肋软骨炎、外伤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胁痛相鉴别。着急胁痛多为胀痛或有走窜且常伴有胸闷的感觉,带状疱疹无论是否已出现疱疹其胁痛多为刺痛常如针挑状且常在一边不会波及另一边,肋软骨炎引起的胁痛多为持续性疼痛,常有按压时疼痛加重的现象,外伤性胁痛无论疼在何处必有外伤史,疼痛惧按或表皮可见瘀斑。其他疾病引起的胁痛要根据疼痛的性状及伴有的兼症认真检查仔细辨证,做好鉴别诊断尽量减少误诊。
着急胁疼方:柴胡 枳壳 茯苓 当归 白芍 香附 川楝子 远志 甘草。
方用柴胡、枳壳、茯苓、当归疏肝理气健脾,川楝子、白芍、香附疏肝肝理气活血止痛,远志宁心定志以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夜间难以入睡者加枣仁、合欢皮(花),夜交藤宁心安神促眠,舌淡苔薄脉虚弱者加党参、黄芪、山药益气健脾,下焦虚寒者加附子、菟丝子温补下焦,着急易激动者加琥珀、生龙骨、生牡蛎镇静安神,咽喉有哽阻者可加菖蒲、郁金开窍解郁,口苦者可加少量丁香僻秽,饮食不馨者加焦三仙、鸡内金消食化积健胃,肝气不疏而致肺气不利咳嗽者可加杏仁、半夏、炒卜子理气宣肺止咳,有月经不调者兼以调经,余者随症加减。
 
2.脂肪肝
脂肪肝多因工作劳累作息无时,或饮食不节过度饮酒损伤脾胃,脾胃之传导、运化功能减弱,使湿热之邪淤滞于肝脏部位所致。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生活方面压力的增加,脂肪肝的患者越来越多,特别是经常熬夜、饮酒者更是多见。脂肪肝患者由于平时没有较多的不适,多不在意,常在体检或感觉肝区不适时B超检出。本病多为慢性,轻证患者可不必治疗,注意饮食调养即可,患者也常不要求治疗。重症患者须坚持治疗,避免其进一步恶化。基层临床所见者多为有一定临床不适的患者,表现为肝区隐痛不适,常感觉腹满腹胀不思饮食,多舌胖苔腻,脉弦弱。
脂肪肝病机多为嗜食烟酒、膏粱厚味内生湿热,或过度劳累、饮食不当损伤脾胃,湿热淤阻、肝失疏泄,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水湿难除,湿热之邪久羁肝之局部,阻碍局部及全身气机的正常运行,气血瘀滞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治疗常须解酒醒脾、清热除湿解其急,疏肝理气、健脾养胃,运化水湿杜其渐,肝藏血为血脏又当适当配以活血之品。嘱患者调情志,戒烟酒,忌辛辣,少食冷饮,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生活要有规律,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损伤脾胃。
脂肪肝方:白术 粉葛根(花) 焦三仙 党参 莪术 益智仁 枳壳 香附 甘草。
方用粉葛根(花)清热利湿、养津醒脾解酒,白术、焦三仙、党参益气健脾除湿助解酒以养肝,莪术、枳壳、香附疏肝理气活血促进湿热之邪的排泄流通,益智仁温阳健脾益胃祛湿,甘草调和诸药且味甘有解酒养脾之能。无饮酒史者可不用粉葛根或少量用之,饮食不馨纳呆者可加鸡屎藤、鸡内金、厚朴等消食化积健脾养胃,脾胃不佳消化不良常便溏者可加乌梅、石榴皮、赤石脂益津涩肠止泻,湿热淤阻大便干硬者可加大黄、厚朴理气通便,湿热内阻易干呕者加半夏、生姜降气止呕,舌苔厚腻者可加苍术、半夏、白蔻仁、佩兰等健脾化湿或用滑石粉利水渗湿,脾胃虚寒者可加干姜、乌药温脾暖胃,过度劳累体虚者可加黄芪、山药、枸杞子、桑葚子益气养肾,下焦虚寒者可加附子、菟丝子、仙茅等温阳补肾,性格抑郁易生气者可加菖蒲、柴胡、枣仁、郁金等疏肝解郁开窍,长期饮酒体内津液亏乏舌红苔薄者可加枸杞子、石斛、玉竹、太子参等益气滋阴健脾。
 
3.急、慢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由于是急性发作,痛苦异常,所以患者多要求输液治疗。但由于某些患者对输液或某些西药过敏,信任中医中药,或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常要求中医治疗,对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医药要明显优于西医药。胆囊炎除见有右胁下胀痛外常伴有口苦,咽干,不思饮食,舌红苔黄或厚腻,脉弦紧等症状,中医辨证多属湿热淤积证。急性者常因过食膏粱厚味、辛辣之物或暴饮暴食使机体产生湿热,而脾不能及时转化运输之,湿热之邪淤积于肝胆部位,使局部气机不畅气血瘀滞而引起胁下胀痛。慢性者多因患者情志不随,肝气不疏气机郁滞不畅或脾胃亏虚运化功能不强致湿热之邪淤积于肝胆部位,局部气机阻滞而胀痛。胆囊发炎时常影响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易致纳呆。治疗当清热解毒利湿兼以疏肝理气健脾养胃、活血止痛,湿热祛,气血畅,炎消痛止病体康。嘱患者调情志,少饮酒,忌辛辣,免食寒冷之物,忌暴饮暴食。
急、慢性胆囊炎方:金钱草 鸡内金 川楝子 益智仁 柴胡 枳壳 黄芩 当归 焦三仙 甘草。
方用金钱草、黄芩清热解毒利湿,川楝子、当归、柴胡、枳壳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益智仁、焦三仙温阳健脾消食养胃同时可防苦寒之品败脾之虞,鸡内金不但消食积健脾胃,同时也可消除肝胆之积滞,有理气活血止痛之能,甘草调和诸药。急性者胁痛较甚,兼口苦、咽干、舌红苔黄便结者可加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慢性者多肝气郁滞较甚可加菖蒲、郁金疏肝理气解郁,胆囊发炎胆汁排泄减少,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减弱者可加党参、白术、山药等益气健脾助消化,舌苔厚腻者可加厚朴、草果醒脾化湿,下焦虚寒脉弱便溏者可加附子、干姜、菟丝子等温阳补肾,过用苦寒或肆食冷饮致寒凝气滞而痛者可加乌药、干姜温脾暖胃。
 
4.胆结石
临床胆结石症虽然表现于一时,但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疾病的,多因过食膏粱厚味辛辣之物化热或肝郁气滞化热,热灼煎津慢慢形成结石,结石大到一定程度足以阻滞局部气机而机体又不能依靠自身力量将其驱出体外时才会有临床症状的出现。现代临床B超的普及应用为我们早期发现结石症提供了方便,可以使许多结石患者在未出现临床症状前就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对于胆结石的早期临床治疗效果中医药要明显优于西医药,即使结石较大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的调理及预防结石的再次发生方面中医药也有明显的优势。胆结石的诊断并不困难,其主要病机是过食膏粱厚味、辛辣之物内生湿热或肝郁气滞化热生火,热灼煎津慢慢形成结石,脾胃肝肾虚寒、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无力,体液中之糟粕沉淀积滞也会形成结石,不能一概以湿热而论。结石慢慢增多增大就会阻滞影响机体局部气机及气血的正常循环运行而导致局部疼痛症状的出现。
治疗结石要辨清其寒热虚实,湿热者除B超下可见有结石或兼有局部疼痛外,一般素体较胖,嗜食烟酒、辛辣之物,常伴有口苦、咽干、便秘、舌红苔厚腻、脉弦硬等症状,治疗当清热解毒利湿化石、理气活血排石止痛,兼以温阳益气避免苦寒败脾或寒凝气滞不利于结石的排泄。脾胃肝肾虚寒、肝郁气滞的结石症患者一般体型较瘦,饮食较差或素有脾胃病,常善太息,睡眠较差,结石或兼有局部疼痛时一般疼痛不会十分剧烈,多舌淡苔薄脉弱紧,治疗当温阳益气健脾化石、疏肝理气活血排石,兼以少量清热解毒利湿之品,以解结石瘀久所化之热。
嘱患者忌辛辣,调情志少着急,清淡饮食,少食寒凉之物。痛盛时可用西药适时止痛,结石特别大难以排出者还是手术治疗为好,手术后可用中医中药清热除湿、活血益气排余石,或养气活血做好善后调理,避免结石的再次发生。
胆结石方:金钱草 鸡内金 柴胡 枳实 川楝子 益智仁 大黄 甘草。
方中金钱草、鸡内金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石是公认的化解结石之良药,用量要大。加大黄清热解毒利湿、活血通下有利于结石的下行排泄,可根据体质的寒热虚实斟酌用量。柴胡、枳实、川楝子疏理肝胆气机缓急止痛,痛止胆管平滑肌不挛缩有助于结石的排泄。益智仁温阳健脾防苦寒败脾之虞,且体不寒气机通利则平滑肌不易挛缩也有利于结石的化解排出,甘草调和诸药。过用苦寒不利于结石的排出,素体脾虚排石无力者可加白术、党参、黄芪、山药等益气健脾,有寒凝气滞之象或下焦虚寒者可加干姜、乌药、附子等温阳祛寒解凝,患者由于惧痛而情绪紧张者可加琥珀、枣仁、远志宁心安神,疼痛较甚者可加元胡、白芍缓急止痛,肝气抑郁善太息者可加菖蒲、郁金疏肝解郁启窍,饮食不馨可加白扁豆、焦三仙健胃消食。
 
第八章 泌尿系疾病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於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於寒”。泌尿系统诸脏器位居下焦,湿性重浊趋下,故泌尿系统许多疾病的治疗常须清热解毒利湿,而在清热解毒利湿的同时又常须温阳以促进肾与膀胱的气化功能,以利于水液的生成和排泄。
秋石作为引经药的应用是通过网络学习任之堂主人(余浩)老师的文章所得的。
 
1. 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多系过食膏粱厚味、辛辣之物,湿热之邪郁滞于肾、膀胱等泌尿系统部位,阻滞局部气血的正常运行,煎灼津液所致,也为慢性渐进性疾病,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由于B超的普及与方便使得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变得简单而明了,碎石机的出现为及时解除患者的痛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对于较小的结石及要彻底根本解除结石使其不再生仍须中医治疗的参与。就中医而论根据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症状表现,我认为其主要病机应该是因过食膏粱厚味、辛辣之物或嗜睡烟酒,湿热内生淤滞于肾、膀胱等泌尿系统部位,阻滞局部气血的正常运行影响某些糟粕物质的及时排泄,煎灼津液而成结石。或肾与膀胱阳气亏损,蒸腾气化无力,水液运行不利,糟粕物质难以排泄而形成结石。治疗亦当分清寒热虚实,结石因湿热所致者临床常表现为:口苦、咽干、便秘、舌红苔厚腻、脉弦硬,小便黄赤或淋漓涩痛,阻滞嵌顿时可引起局部疼痛或尿血,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为主,兼以温阳理气排石,不可过用苦寒,因寒凝不利于结石的排出。肾与膀胱阳气亏损,气血、水液运行不利者临床多表现为:面色晄白无光,下肢易淤易寒,常畏寒,小便清长夜尿多,便易溏,多舌淡苔薄脉弱紧,治疗当温阳益气、健脾补肾、通淋排石。嘱患者忌辛辣,戒烟酒,慎风寒,少着急,清淡饮食,少食寒凉之物,多饮水,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而损失脾肾。结石过大时不易排出者可先碎石再排石,然后用中医药调理善后,痛甚者可用西药适时止痛,必要时手术治疗。
泌尿系结石方:金钱草 鸡内金 海金沙 石苇 竹叶 牛膝 枳实 益智仁 党参 甘草。秋石引
方用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石苇、竹叶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化石排石。牛膝、枳实疏理气机,活血促进尿道平滑肌的血液循环,解除平滑肌的痉挛,引石下行以利于结石的排出。益智仁、党参温阳健脾防苦寒伤脾之虞且温以化湿、化石防气机瘀阻,甘草调和诸药,秋石为引,可引诸药直达泌尿系统。临床患者体质偏虚者可加茯苓、山药、白术、黄芪等益气健脾,并适当减少苦寒清热之品的用量,不思饮食者加焦三仙、鸡屎藤健脾消食,舌红无苔津伤液亏者可加沙参、天花粉、桂枝滋阴生津,虽有湿热之邪但下焦虚寒或脾肾阳虚者仍须加附子、菟丝子、巴戟天、干姜等温阳补肾、化气通淋,结石嵌顿损伤泌尿系有尿血者可加车前草、仙鹤草、茜草、大小蓟等清热解毒利湿消炎止血,过用苦寒损伤脾胃者加干姜、乌药温胃祛寒,患者情绪不良者可加香附、柴胡、菖蒲、郁金等疏肝理气解郁,有腰痛者加杜仲、川续断、威灵仙等益肾通络止痛。
 
2.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可有湿热之邪外侵所致,也有过食辛辣、膏粱厚味内生湿热之邪淤阻于泌尿系统所致者,临床以成年女性为多见,可能与其生理、解剖特性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痛、尿急,小便短少色黄而有余沥,常小腹坠胀或腰酸,外阴可有瘙痒、刺痛的感觉,有时可伴有体热,大便多干硬,舌质多红,苔常薄黄或厚腻,脉多弦数。湿热较重时小便短少色黄而有余沥,甚者可见肉眼血尿。湿热较轻而以气机不利为主或虽有湿热而素体脾肾虚寒者常以小腹坠胀为主要临床表现,小便色淡而余沥不尽,常舌淡苔薄,脉弦弱。有时患者没有明显的泌尿系感染症状,而只表现为长期低热不退,临床对一些长期低热而无明显原因可查者要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其主要病机是外感或内生湿热之邪淤积阻滞于泌尿系统局部,灼伤局部组织,影响局部或整体的气机、气血运行,局部气机不利水液运行不畅。中医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为主,但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气化司开阖,故常须兼以温阳理气健脾益肾。早期如若不能正确彻底治愈常易导致感染的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反复发作者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嘱患者调情志,多饮水,忌辛辣,戒烟酒,清淡饮食,慎风寒,避免过度劳累以致湿热内生。体虚易致外邪侵袭者要适当锻炼身体,妇女要注意阴部的清洁与卫生减少外邪侵袭的机会,防治疾病的反复发作。
泌尿系感染方:鱼腥草 车前草 金钱草 竹叶 石苇 滑石粉 枳壳 益智仁 党参 甘草。秋石引
方用鱼腥草、车前草、金钱草、竹叶、石苇、滑石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智仁、党参温阳健脾益气防苦寒败脾、凝滞之虞,且脾健有利于湿热之邪的解除。气机郁滞则生热,方用枳壳疏理气机畅通三焦,使气机通畅血行顺利而内热不生,甘草调和诸药,秋石引诸药直达病所。临床体质偏虚者可加白术、山药、黄芪、白扁豆等益气健脾渗湿除热,湿热阻于下焦与下焦虚寒并见者可减少清热利湿药的味数,加干姜、附子、菟丝子、巴戟天等温阳化气益肾利湿,素体脾胃虚寒或嗜食冷饮者可加乌药、干姜暖脾养胃,舌苔厚腻纳呆者可加鸡内金、焦三仙、白蔻仁健脾化湿消食,大便干硬者可加大黄泻热通便,妇女兼有白带过多者可加芡实、白果、鸡冠花等清热祛湿止带,感染反复发作患者产生不良情绪者可加枣仁、琥珀、远志宁心安神,或加菖蒲、郁金、柴胡疏肝理气解郁。由于感染下部不适瘙痒者可加地肤子、白蒺藜、苦参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或用生甘草煎水外洗,避免过度抓挠以防感染加重湿热病邪的侵袭。睡眠不好者可加夜交藤、合欢花安神促眠,湿热灼津舌红无苔者可加芦根、生地、麦冬、花粉、太子参等益气滋阴养液生津或加少量桂枝化气生津,脾虚不能及时排邪外出者可加白术、山药、生薏仁等健脾除湿。
 
3.外尿道炎
尿道炎多见于小儿,因小儿饮水少,吃煎炸焙烤等零食较多,脾胃消化吸收运输功能未强,易内生湿热,湿热趋下外出阻于尿道所致。妇女也为多见,因妇女的生理特性易外感湿热之邪使然。临床表现为小便黄少,尿道外口红肿疼痛或瘙痒,尿时有疼痛加重的感觉,尿后常余沥不尽,大便常干硬,舌质多红苔常黄或厚腻,脉洪实也有涩弱者,常伴有口苦、咽干、不思饮食的症状,炎症较重即湿热较甚时可有发热的表现。中医辨证属内生或外感湿热之邪,蕴结阻滞烧灼局部组织,影响局部及周身之气机,局部气血循环失畅。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兼以温阳健脾运化水湿。嘱患者忌辛辣,少吃煎炸焙烤之零食,多饮水但不是无限制饮水,勤洗手,少着急,多休息,外阴疼痛瘙痒时不宜过多抓挠以防复发感染,妇女要勤换内裤,特别是白带较多者。
外尿道炎方:鱼腥草 车前草 栀子 生地 竹叶 当归 党参 益智仁 枳壳 甘草。
方中鱼腥草、车前草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利湿作用,且不甚苦寒,是治疗尿道炎的理想之药,栀子、生地、竹叶清热解毒利湿,当归、枳壳活血理气疏理三焦气机有助于热邪的排泄及局部组织功能的修复,党参、益智仁温阳健脾运化水湿既有助于湿热的祛除又可防苦寒诸药败脾之虞,甘草调和诸药也是一味清热解毒利尿的良药。临床患者素体脾虚者可加山药、白扁豆、白术、茯苓等益气健脾渗湿,不思饮食者可加鸡内金、焦三仙健胃消食化积,平时过食寒凉舌淡苔白脉弱者可加干姜、附子温阳祛湿,大便干硬者可加大黄泻热通便,瘙痒较甚者可加地肤子、白蒺藜、苦参等清热祛湿、祛风止痒,易着急生气者可加柴胡、白芍、白蒺藜等平肝理气,妇女白带过多者可加白果、芡实、生薏仁等利湿止带。
 
4.老年性尿道炎
老年性尿道炎以女性多见,略不同于常见的尿道炎症,常因外阴不洁易生湿热,而老年人气血亏虚,气血循环不畅,对外邪的疏解抗御能力较差,湿热外邪侵袭而诱发炎症。常见的尿道炎症以湿热病邪为主,多为实证,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兼以温阳理气扶正祛邪。老年性尿道炎以正虚为主,临床表现为外阴红痒不甚疼痛,尿液常不自主外溢,常有尿频的感觉,尿时外阴常略感刺痛,常伴有咽干、睡眠不佳、不思饮食的症状,小便多不甚黄,大便常干,多舌淡苔白,脉弦涩。老年性尿道炎又常为膀胱多动症的伴随症状,所不同在于膀胱多动症以尿频、尿急、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外阴多无明显疼痛、瘙痒的症状,老年性尿道炎临床表现以外阴红痒疼痛、尿液常不自主外溢为主,常欲小便但多无尿急的症状。
老年性尿道炎的主要病机是年老气血亏虚,气血循环不畅,抵御抗邪能力较差,湿热外侵淤阻。治疗以温阳健脾、活血益气扶正为主,兼以清热解毒利湿祛邪。嘱患者忌辛辣,少吃煎炸焙烤之物,多饮水,少着急,多休息,外阴疼痛瘙痒时不宜过多抓挠,要勤换内裤,注意阴部的清洁卫生。
老年性尿道炎方:车前草 茯苓 泽泻 当归 党参 益智仁 枳壳 香附 甘草。
方用车前草清热解毒利湿,而车前草不甚苦寒多无伤正之虞,但车前草毕竟苦寒性凉,临床果真年老体虚多病者可用生甘草易之。茯苓、泽泻健脾利水渗湿亦常无伤正之嫌,当归、党参、益智仁温阳益气健脾养血专为扶正以利于御邪祛邪,枳壳、香附疏理气机增强机体祛邪之力,甘草调和诸药也有清热解毒消炎之功。素体气虚者可加黄芪、山药、白扁豆、生薏仁等补气健脾渗湿,肾气亏虚下焦虚寒者可加附子、干姜、巴戟天、菟丝子、山药等温阳益肾,睡眠不佳者可加夜交藤、合欢花等安神促眠,不思饮食或腹胀者可加焦三仙、鸡内金、厚朴、白蔻仁等健脾消食养胃,大便干硬难解者可加火麻仁、桃仁、锁阳等活血润肠通便,性格抑郁者加菖蒲、郁金、柴胡开窍解郁,夜尿较多者可加覆盆子、山萸肉、生龙牡、金樱子等固脬止遗。外阴瘙痒者可加地肤子、蛇床子、白蒺藜祛风止痒,瘙痒较重者可用生甘草煎水外洗。
 
5.膀胱多动症
膀胱多动症常见于有过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病史的老年人和用脑过度及易抑郁的中年人。由于反复发病或用脑过度或长期抑郁致使机体气机不利,气血亏虚,机体各部尤其前阴部得不到气血的滋润,筋脉、肌肉松弛,开阖失司,以致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尤以夜间为重的临床症状。其与尿路感染的不同在于膀胱多动症常无尿痛、尿余沥的现象,外阴也常无明显病变,多伴有腰酸、乏力、舌淡、苔薄、脉弱等症状。肝主筋,脾主肉,肾司开阖,其病机多为气血亏虚筋脉失养,肝气不疏气机不利,脾肾虚寒运化开阖失常。治疗当补肝肾,益气血,理气机,固脬涩溺。又因尿失禁常易使外阴产生湿热之邪,故宜兼以清泻湿热,慎用苦寒。嘱患者调情志,多饮水,忌辛辣,忌劳累,少食冷饮,适当锻炼身体,并要及时更换内裤注意阴部的清洁卫生,积极治疗身体原发疾病,减少气血的损伤。
膀胱多动症方:山萸肉 车前草 枳壳 茯苓 当归 党参 益智仁 王不留行 枣仁 甘草。秋石引
方用山萸肉补肝益肾、敛津涩遗止尿,车前草清热解毒利湿祛邪,治疗因反复尿频、尿失禁而致的前阴湿热淤积症,邪祛以利气血的迅速滋生及流行。茯苓、当归、党参、益智仁温阳健脾、益气补血渗湿。枳壳疏理气机,王不留行活血利水,促进周身及阴部的气血循环,以利于恢复阴部肌肉的松弛、紧张开阖功能,使开阖有司而减少尿频、尿急、尿失禁的发作。枣仁宁心安神定志减少气血的损伤,甘草调和诸药,秋石引诸药直达病所。临床患者夜间不能入睡者可加夜交藤、生龙骨、生牡蛎安神涩遗,舌红无苔津液亏乏者可加熟地滋阴补肾、桂枝温阳益气生津,不思饮食者可加菖蒲、鸡内金、焦三仙开窍解郁消食,脉弱下焦虚寒可加干姜、仙茅、菟丝子、附子、巴戟天等温肾补阳,盗汗者可加浮小麦、麻黄根、生龙骨、生牡蛎涩津止汗,性格抑郁心情不舒者可加柴胡、郁金、菖蒲疏肝解郁。
 
6.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多属慢性疾病,以年长者为多,其致病原因比较复杂。疾病早期患者常不在意而多不能积极治疗,及重时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好,但许多患者常不愿手术,中医治疗若非早期常需要坚持较长时间的服药。经过多年临床观察我认为慢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以年长肝肾亏虚、久坐伤筋耗气、性格抑郁气机不利、久思伤脾耗血,致气血、痰湿淤滞于前列腺局部,局部气血淤滞不行、气机不畅所致者为多。表现为小腹胀闷或有疼痛,排尿困难无力甚至点滴不通,尿线变细和尿滴沥,可有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尿等待、夜尿增多等症状,多无尿痛的感觉,常伴有腰酸,多舌淡或瘀紫,苔薄或白腻,脉弦涩。患者由于长期的排尿异常,常伴有抑郁的表现,多饮食不馨,常有失眠。其病机多为肝肾气血亏虚,气化不利,机体气机不利,局部气机不畅,气血、痰湿淤滞不行。治疗当以补肝益肾、健脾理气、活血通络为主,兼以温阳祛痰行湿利小便,肝疏脾健气机疏利气血通畅,局部血畅无淤滞则有望使增生的前列腺变软复原,小便无阻而通利。嘱患者调情志,防止受寒,绝对忌烟酒,少食辛辣煎炸之物,不可憋尿,不可过劳,避免久坐,适量饮水,积极参加身体锻炼。小便点滴难出,小腹胀痛难忍者要及时导尿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经久不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前列腺增生方:王不留行枳壳当归益智仁乌药 牛膝通草香附甘草。
方中王不留行既可理气活血通络又有利尿的作用,枳壳、当归疏理气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益智仁、乌药温阳健脾,脾健有助于气血的运行和肝肾的培补,温阳可促使增生的前列腺软化,牛膝补肝益肾活血又有通利水湿的作用,同时可引诸药下行达病所。通草活血利尿也有疏通局部气血减少前列腺瘀肿的作用,香附理气活血可解除患者的抑郁之症,甘草调和诸药。临床患者体虚者加党参、黄芪、山药、茯苓等益气健脾渗湿,肝肾阳气亏虚者加仙茅、附子、菟丝子、巴戟天等温阳益肾,肝肾阴虚者可加淫羊藿、枸杞子、桑葚子、旱莲草等补肝益肾,大便干硬者可加桃仁、锁阳、火麻仁等润肠通便,饮食不馨者可加鸡内金、焦三仙等健脾消食化积,失眠者可加合欢皮、夜交藤等安神促眠,有炎症尿痛时可加鱼腥草、车前草等清热解毒利湿止痛,小腹虚寒者可加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温阳理气祛寒。
 
第九章 小儿病
小儿病俗称哑科,其病多简单而又复杂,简单是言基层临床所见小儿病多是发热、咳嗽、泄泻、厌食而已,作为基层医生能治好小儿常见的发热、咳嗽、泄泻、厌食就是一位名医,复杂是言小儿常不能准确诉说其病史、症状特点及所苦部位,或根本不会诉说,家长的诉说又常是猜测而已,体格检查又多不能较好地配合,为诊断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故导致小儿发热、咳嗽、泄泻、厌食的病因常复杂难明。作为基层医生的我希望多治几个小儿常见病,为祖国的幼苗、花朵多做一点儿贡献,而那些疑难重病、少见奇病怪病就交给上级医生及众多的科学家吧。
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小儿饮食应当从小培养定时按量不挑食,不食零食,少冷饮,用餐时不看电视,不看书,不贪玩的良好饮食习惯,不宜使小儿过饥过饱免伤脾胃。小儿饮食之时切忌责怪辱骂和强迫饮食,应在适当的时候正确引导其饮食并使其饮食不可过量。
小儿胃肠发育未完全成熟,受凉遇寒会使胃肠血液循环不畅或痉挛而引起腹部疼痛,因此小儿腹痛是常有的事,但一般疼痛较轻,持续时间较短,与胃肠炎或急腹症的疼痛较甚,持续时间较长不同,一般无须治疗,疼痛较甚时服用一些解痉止痛药即可,但平时要注意小儿的保暖,不食冷饮,夜间或白昼睡眠要盖好腹部,随着气候的变化及时添减衣服,不使其衣薄受凉,也不使其衣厚过度包裹汗出而受凉。需要注意的是小儿由于分辨表达能力较差,在感冒头疼发热,身体不舒服时也常说是腹痛,但多说不出明确的腹痛点,要认真检查注意鉴别。
幼儿常摇头或用手抓挠头脸者,多因内热积滞使皮肤瘙痒所致;小儿突然呕吐,吐后如常,多因饮食过多过饱所致,不必惊慌;小儿呕吐连续不断且精神欠佳又无不洁饮食史,小儿思睡喜抱或小儿啼哭不断,不玩不笑不食而又无明显原因(如口疮、咽喉疼痛、皮疹、饥饿、急腹症、穿着不适、所愿不遂等)可查者多为着凉感冒所致。小儿夜啼常因饥饿、食积、热积、惊吓所致,但更多的是因乳妇湿热内蕴,湿热之邪随乳汁进入婴儿机体,湿热内扰所致。婴幼儿头常向后仰不能直立者多因幼儿头大头重而身小颈软不能持续支撑所致,当然要排出脑炎或其它疾病的可能。
小儿无故常诉说头晕头闷或前额头痛,多是鼻窦炎的表现。幼儿常不自主地用手挠头或掏耳朵多是内有积热的表现。小儿或成人诉说经常反复感冒者,一般认为是表虚、卫外不固所致,但我经过多年临床观察,认为反复感冒者多不是感冒,而是鼻炎、鼻窦炎经治不愈或治不彻底,邪久羁不祛,遇风寒或其他外邪诱发而已。只因临床首要表现是打喷嚏、流鼻涕而认为是感冒发生了。
临床许多小儿感冒用退烧药后哭闹不止,多半是因退烧药用量较大或汗出过多,致使小儿体温下降过低所致。此时当停用一切具有退烧作用的药物,给小儿覆衣盖被以保暖,多饮热水一则可提高小儿体温,同时也可促进加快药物的排泄,也可让小儿服用少量的654-2片促进体温的回升,并要尽可能地稳定患儿家长的情绪,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小儿用药过量刺激胃肠或内扰烦躁时也会哭闹不止。小儿发烧或泄泻后在体质的恢复过程中出现嗜睡现象亦属正常不必惊慌,但要注意与疾病加重时的昏睡现象相鉴别,要在看其精神。
另外小儿有许多常见症状如先天性喉鸣、枕秃、盗汗、时常阵发性腹痛、乳糜尿、便秘、神经生长性肌肉疼痛、感冒后跛行等,常不须治疗但会引起家长的不安和困扰,要及时给患者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小儿先天性喉鸣多因小儿喉部软骨尚未发育完全所致,乳母、小儿可适当补充钙质和其他微量元素;枕秃多因小儿头发细软而又头大颈软不能直立,经常摇头磨损所致;盗汗如无其他疾病多因小儿新陈代谢谢旺盛,夜间活动减少,热量消耗剩余所致,夜间不要因为小儿出汗而减少衣被,以免小儿受寒;阵发性腹痛多因小儿受凉或贪食冷饮致使肠道血液循环受阻,血行不畅所致,其疼痛虽常发但短暂而轻微,多能忍受而无危害,嘱小儿少食冷饮,慎风寒,注意保暖即可,痛甚时也可简单服用一些止痛之品,如元胡止痛片、颠茄片等;乳糜尿常见于冬季,多因气候干燥小儿饮水较少所致,嘱小儿多饮水忌辛辣即可;便秘多因小儿素体阳热亢盛津液相对不足所致,可嘱小儿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煎炸焙烤等易伤津液上火之品,便秘严重时可适当使用一些泻下之品,同时也要考虑小儿有无肛裂、痔疮或其他疾病;神经性肌肉疼痛多因小儿生长过快,肌肉营养不能跟上所致,可让小儿增加营养,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并注意防寒保暖,勿过度活动避免肌肉拉伤即可;感冒后跛行多因感受风寒或因感冒病毒影响肌肉神经,神经发炎麻痹所致,可适当服用一些抗病毒类感冒药或服用一些维生素类营养神经之品,小儿穿着要适当,慎避风寒减少感冒的发生,但还要注意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其他易引起神经炎的疾病相鉴别。
常有小儿家长或乳妇问我“我家小儿老不吃奶,一噙奶嘴就哭是怎么回事”?我检查小儿无感冒发热,无食积腹胀,无口疮或其它影响小儿食欲的疾病时多认为是奶汁内有湿热淤积所致,我常会反问到“如果厨师做的饭菜不合口你愿意吃吗”?乳汁内含湿热之邪就犹如厨师煲了一锅不合口的粥。此时治疗常须乳妇服用一些健脾清热利湿之品,并嘱乳妇饮食以清淡高营养为主,忌辛辣,减少膏粱厚味的摄入。
因乳汁内蕴湿热多须乳母服药的小儿常见疾病有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湿疹、母乳性腹泄、小儿夜啼、小儿白口疮等。
这些疾病多因孕妇妊娠期或产后过食膏粱厚味辛辣之物,而此时脾胃功能常较弱多不能及时祛湿导热,导致体内湿热集聚,湿热之邪经过胎盘或乳汁传化致小儿,致使小儿内热炽盛熏蒸,而小儿又不能及时代谢谢排邪所致。小儿除有黄疸、湿疹、泄泻、夜啼、白口疮等症状外常见舌苔白厚或腻,睡眠时易惊或抽搐,拒绝吸吮或吸吮时哭闹不休,易漾奶,泄泻每日数次不等,大便常为夹有奶瓣的黄浠水样便,有时食后即泄或大便失禁,但一般夜间少有泄泻。乳汁常为清稀状,或清稀与浓浊同时溢出,界限分明如“潘杨湖”状,乳妇有时可见舌淡、舌苔厚腻、咽喉红,或除乳汁清稀外无任何明显的湿热症状。这些病症虽表现在小儿但主因在乳妇,故治疗应以清泄乳妇内热为主,母乳无内热积滞,小儿不受湿热熏蒸,则上述疾病多易祛除,若单治小儿而母乳不清即致病因素不除,则此类疾病常不易速愈或愈后易复发,当然不食母乳的小儿若出现此类病症其治疗又当别论。
治疗乳汁湿热的常用方为:白术、茯苓、生地、当归、黄连、通草、王不留行、漏芦、鹿角霜、香附、甘草。
方用白术、茯苓健脾渗湿,生地、黄连、通草、王不留行、漏芦清热利湿且能通利乳汁,当归、香附养血活血、疏肝理气以减少乳妇的心理压力,鹿角霜为血肉有情之品可培补产时所失之气血且有生化乳汁之功,甘草调和诸药。嘱乳妇忌辛辣,少食煎炸焙烤油腻等膏粱厚味,饮食以高营养清淡为主。新生儿表现为湿疹者以黄柏易黄连或加滑石粉清热利湿,新生儿黄疸者以栀子易黄连加茵陈。因四时气候的变化和妇人的各自体质有别,其它临床加减可参照产后缺乳方。小儿也可适当服用一些健脾清热利湿之品并注意房间的适当通风,小儿衣被不可过厚以小儿手脚皮肤不凉为准,过厚小儿内热不易散出或出汗过多等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勤换尿布对小儿的健康也相当重要。
小儿感冒、发热、咳嗽等许多疾病可参照普通感冒、发热、咳嗽等辨证治疗,但要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仔细斟酌药味及其药量的加减,又由于小儿喂药时常不能很好地配合,要注意调整药液的口感及恰当的喂服方法以利于小儿的喂服,不可过用苦寒也不宜过多温补,避免损伤小儿脾胃和蕴滞生邪。
由于生活条件、环境卫生的改善,以及国家对小儿疾病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视,并进行了多年稳步、扎实地推进,使许多诸如麻疹、水痘、百日咳、天花、寄生虫等过去常见而多发的疾病不复存在或较少发生。
 
1.常见小儿泄泻
小儿食积、着凉受寒、饮食不洁等都会导致小儿肠道枢机不利,脾胃消化、吸收、运化功能减弱、失调,致湿、食壅滞淤积,肠道功能失调、魄门开阖失司而致泄泻。泄泻因食积所致者患者常有暴饮暴食史,泻下多稀溏、酸臭或夹有不消化之饮食物,多厌食、腹胀、嗳腐吞酸、睡眠欠佳,多舌淡苔腻,因小儿脾胃发育未强,对所食之物不能较好地消化吸收,食邪淤积阻滞胃肠,肠道气机不利功能失调而致泄泻,治疗以健脾消食化积为主兼以涩肠止泻。因着凉受寒而泄泻者小儿常有饮冷吃凉、着凉水、衣服单薄外出、夜间蹬被或当风而卧、洗澡后无及时擦干穿衣、身居寒凉环境等发病史,小儿泻下溏薄或夹有不消化之饮食物但常无酸腐之味,可有腹痛或其它外感症状,多舌淡苔薄白,因寒主收引,机体受寒后胃肠血液循环不利或减少,脾胃之消化功能、肠道之再吸收功能减弱,过多的食物残渣和水分滞留大肠而引起泄泻,治疗当以温胃散寒祛湿为主兼以消食止泻。泄泻因饮食不洁所致者,小儿常有不洁饮食史,多泻下稀溏而恶臭,小儿可有腹痛、呕吐、肛门灼热或下坠的感觉,或因肛门灼热而便时或便后哭闹,有时伴有发热,舌质多红苔常腻,因饮食不洁变生湿热之邪,湿热淤阻肠道,阻碍肠道气机的正常运行,影响肠道功能的正常发挥而致泄泻,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兼以消食化积涩肠止泻。泄泻的治疗还要根据患儿的不同体质和饮食习惯及四时气候的变化等灵活选方配药,或有因其他原因所致者亦当审症求因辨证治疗,务使脾健、湿除、热清、食化,肠道得以恢复原有的正常吸收、排泄功能,以利于小儿的健康生长。
嘱小儿少食冷饮,勿暴饮暴食,不挑食,禁食过期腐败等不洁之物,勤洗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夜间加盖衣被勿当窗而卧,洗澡后要及时擦干身体并穿衣盖被,勿等待晾干或在电扇、空调下狂吹,少玩凉水,不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下久待。
临床泄泻如果是因某些特殊疾病而引起者又当及时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之。
小儿泄泻方:党参 白术 白扁豆 黄连 葛根 赤石脂 秦皮 焦三仙 益智仁 甘草。
方用党参、白术、白扁豆益气健脾消食利湿。食积、饮食不洁均易使肠道内生湿热,用葛根、秦皮、黄连可清热利湿但因寒凉而引起泄泻时要减其量或弃而不用,赤石脂涩肠止泻在内有湿热或湿热较重时要少用或不用,焦三仙消食化积以减轻肠道之负担有食积者可加重其量,益智仁温阳健脾助消化且有收涩止泻之能,甘草调和诸药。临床小儿受凉较重或体质偏寒者减黄连、秦皮加干姜、乌药、吴茱萸等温热之品,表现为水样泻者可加车前子利小便以实大便,长夏季节有暑湿表现者可加滑石粉、藿香、苍术等芳香防暑祛湿之品,脾虚久泻不止者减黄连、秦皮加山药、石榴皮等健脾涩肠止泻,素体脾虚不思饮食者可加茯苓、山药、枳壳、鸡内金等理气健脾之品。小儿因奶质不佳而泻者乳妇可适当服用一些调节乳汁之品,因某些药物的副作用而引起的泄泻,要及时停用这些药物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尽量不用或少用这些药物。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