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龙三中医课堂,随我学中医

再开始下一讲辨证论治前,先来看一个我随手而记的案例,原文如下(Q空间有):
家婆子宫脱垂,社区医院B超检查,说要手术割除下垂部位,还说很便宜,3,4千就好了.还好,虽然平日里总不听劝的,关键时候还是跑来问询我的意见.看着吓坏的老人家,随手拿起现有的成药"补中益气丸",并宽慰她,并吩咐去正规医院做检查落实.

第二天确诊了,医生也是给开的补中益气丸,说如果严重是要做手术,哪需B超呀,简单一个妇检就能确定了,白给社区骗了2百多的B超钱,B超结果还显示有肿块,这个就等下次再去复检.这般年龄,不是这里堵了就是那里堵了,药方中适当加药就好了.

症状不复杂,治疗也简单,名方更是有,补中益气丸再据她的其他兼症加减一下就好了,还有平人擅长的针灸配合:灸长强穴.我这边开药,家婆在那边追悔平日里过于逞强,老喜欢提重物,随便吃消炎药,寒凉药.如果她真能从此紧记心上,也不失为好事.否则再好的药,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为啥都要到了真有病才知道后悔,才晓得害怕,人有时候真得很贱,总喜欢用钱来养病-乱吃乱喝,再用钱来治病.

后记:这个药吃下去之后,家婆说腰坠疼历害,内里的子宫附件也同样是有严重下坠感。这不但是她个人的真实感受,也是她信心不足的原因,如果她不是怕那一刀,估计是不会老实吃中药的。

没几日,她又寻得一偏方,大肠头煮乌龟,说是某某人吃了十来次就好了。我看着也符合她的体质,想着心理安慰也是重要的,也连声说好,让她试试。

半个月后,她说子官脱垂情况好很多了,大肠煮龟因为价格较贵,也没吃多少次。主要还是吃我开的加味补中益气汤。后来她告诉我,因为家里有升麻,所以没有在药店中抓,而是自个抓把加进去,也没称,没严格按照药量。补中益气汤是有升提作用,而内脏下垂与之抗衡,所以出现了服药初期较大反应。

至于中成药,我就不让她服食,毕竟我开的药方是有根据她的情况改动药量,也有加味,如果不是考虑她年纪已大,本身又有内热,药不能过猛,否则是不需要吃上十来副才慢慢见效。我要的是综合调理,如今她中焦虚寒的情况也得到极大改善。

这是因为家婆上次闪腰,我一针养老穴就为其解决了多日的疼痛,所以她老人家还是蛮相信我的。这个脏器下垂,不难处方,专方名方——补中益气丸,这个可是连西医都会开的。而巧妙就是在那个药量,与加味。我每次根据情况两剂两剂的开,其中重点加用了桑寄生,平补肝肾。恐伤肾,肾气不足也会易恐。还加用逍遥丸,调理情志,这样就让疗效更好。其实学医到了这个地步,我也很满足了,不管医治多少人都比不上让一位身边的亲人受惠。
所以这个学医是要达到什么收获,会开补中益气?还是会加味?治标还是治本?想必你早有答案了。只是很多人想一步到位,那是绝不可能的事,没有基础,什么都是白搭。
 
本帖最后由 龙三 于 2013-7-29 18:53 编辑

继续开讲,下面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二)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1、 病、证、症的基本概念——弄清这三个的概念,以便实际中运用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疾病的这一概念反映了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如麻疹,水痘,痢疾,肺痈,消渴等,皆属于疾病的概念。——之前的病案,子宫下垂就是病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证候是病机的外在反映,病机是证候的内在本质。由于病机包涵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和邪正盛衰的变化,故证候能够揭示病变的机理和发展趋势,中医学将其作为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如风寒感冒、肝阳上亢、心血亏虚、心脉痹阻等,都属证候的概念——子宫下垂案中,是中焦虚寒造成的中气下陷
证候反映疾病的阶段性本质,表明了证候的时相性特征。证候反映疾病不同类型的本质,表明了证候的空间性特征。临床辨证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证候的时相性和空间性特征。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燥易怒等(称症状),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如舌苔,脉象(称体征)。症是判断疾病、辨识证候的主要依据,但因其仅是疾病的个别现象,未必能完全反映疾病和证候的本质。孤立的症状或体征不能反映疾病或证候的本质,因而不能作为治疗的依据。——还是子宫下垂的前病案,家婆的舌苔是淡白,无苔,脉右关细数,左关细数,极为担心
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证的重点是现阶段。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体征构成。
2、 辩证论治的基本概念
辨证,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请紧记,四诊收集的有关疾病资料,而不是四诊判断。这就是为何会反对大家过于偏重一诊,在我的另一贴:中医学习之我得,就有人与我提及脉诊的重要。请问各位,这四诊有分轻重吗,中国人的排序是很讲究的,首接触病人,首先是用眼-望,然后走近了就能闻到气味-闻,然后坐下来当然就是谈话-问,最后才是身体接触-切。而且这个切并不只是指脉诊,脉寸口脉只是其中之一,疑高血压病人还可以切太冲脉,大家不妨自个找相关资料吧,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故中医学在辨识证候时,要求同时辨明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及其发展变化趋向,即辨明疾病从发生到转归的总体病机
辨病因:即利用病因理论分析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推导出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得出以病因命名的证候,为针对病因治疗提供依据。对外感性疾病,辨析病因是辨证过程的首要环节。内伤性疾病,只能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推断某某阶段和某类型的病机特点以确定证候。如消渴病在其一定发展阶段可表现为肾阴亏虚的病机特点,临床就断定其为消渴病的肾阴亏虚证。
辨病位;即确定病证所在的部位。辨明病变部位,既可推知致病邪气的属性,又可了解病情轻重及疾病传变趋向,因而对确立证候是非常重要的。如水肿病,若腰以上水肿,或全身水肿以头面、眼睑明显者,病属表,治当发汗;若腰以下水肿,以两腿为重而头面不肿,病属里,治当利尿。——一般一说,脉浮,无汗当可发汗,这是按脉象来说。这里就是舍脉取症。在运用伤寒的药方时,很多时候脉象反不是最重要的。运用桂枝汤时,往往见畏风畏寒或发热,有汗出,就可大胆运用,在广州地区,用药典安全用量就有极好效果,并且不用闷汗。如颈肩紧痛,桂枝葛根汤,都是一剂见效,这个时候就是不把脉,当然你把脉 看舌就能做药味加减,让药方更有综合性。
辨病性:即确定疾病的虚实寒热之性。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换句话,就是确定方向,该往东还是往西走,方向错了,你是一辈子走不到头的,圆不起来呀,这也是很多初学的人难以区分的。推荐《医学心悟》之“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总结得非常简便实用。
辨病势:即辨明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转归。《伤寒论》把外感热病分为六个病期,以六经表示其不同的病期和发展趋势。温病学家则用卫气营血和三焦表示;《内经》是用五行来表述;现在趋向以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影响来表达。另外,应以整体观念出发,全方位考察,将自然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
辨明了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及传变规律,则可认清疾病过程中某阶段或某类型的病机特点,从而对疾病、证候作出明确的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伤寒论》虽只是薄薄一本,但时代久远,有些人是难以掌握,可看《思考中医》。
论治,是在通过辩证上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分为以下步骤:
随法选方。治疗手段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药物疗法又有内服和外用之分,非药物疗法包括针灸,推拿等法。——看到这,你还会为药物还是理疗纠结吗?很多人有看过我的治疗贴,也知我通过自学让十年的湿疹好了,也让身体有了综合的调理,但是为什么他们就难以达到效果了,要知道我是能药,能针,能灸,治疗中我也用过外敷,药浴,足疗(这就得到足疗店),也运用调息等方法,治疗时是一步脚印,并不追求明天就好的效果。
据方施治。
辨证是认识疾病,确立证候;论治是依据辨证的结果,确立治法和处方遣药。辩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辩证的延续,也是对辩证正确与否的检验。因此辩证与论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因而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的基本原则。
 
我想问一下,龙三老师,针灸穴位怎么找,我也想学针灸。
 
收我做学生,我想从基础学起
 
本帖最后由 龙三 于 2013-8-3 10:07 编辑

继续开讲
3、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概念自行了解,紧记这句话日后运用会非常实用
4、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证与辨病都是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区别在于一为确立证侯,一为确诊疾病。
虽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但临床上从来就存在着“辨病施治”的方法。如“常山截疟”“黄连治痢”
必须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思路,“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 ”
四、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二) 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三) 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
——以上都会在随后的章节展开,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想问一下,龙三老师,针灸穴位怎么找,我也想学针灸。

其实穴位是不难找的,很多快速找穴位的书籍,就如有很多药方一样。针灸也是需要诊断,也是需要有基础理论,才能让针灸发挥最大的效果。我也希望坚持讲完理论,然后就是诊断,然后是针灸。
 
楼主:
您好!我购买的《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版,主编为孙广仁和郑洪新,是否与你要求的教材一致?
 
第四讲开始了:
2、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1)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很多的人的重心在于如何治好疑难杂症,而正真预防养生意识极度的缺乏!
 
今天继续第三堂课
(2) 病理上的整体性:中医学在分析病证的病理机制时,着眼于整体,着眼于

这段就看晕了啊,不明白了,理论到临床跨越太大
 
老师辛苦了!太好了
 
楼主:
您好!我购买的《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版,主编为孙广仁和郑洪新,是否与你要求的教材一致?

不一样。但如果内容相同,就可以了。这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这段就看晕了啊,不明白了,理论到临床跨越太大

你不要光看这段,这只是教材中我认为的重点,你要配合着书本一齐看。而且这个绪论内容是理论性较重,很难单独展开,能展开的联系实际我都尽量联系实际来讲一讲。但对于初学者,仍是很难明了,我会在以后的章节中重新再联系起来讲一讲,这样的帮助会大点。
 
很多的人的重心在于如何治好疑难杂症,而正真预防养生意识极度的缺乏!

动机不同,心态也就不同。其实疑难杂症如果不忘了这个整体的理念是不难治的,只是太多人包括病人追求一剂见效。当然积重难返这个是另说了。
这也是我们一直提倡普及中医基础理论,能更好的指导大家如何养生
 
怎么做笔记?没有中医基础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