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第三堂课
(2) 病理上的整体性:中医学在分析病证的病理机制时,着眼于整体,着眼于
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性病理反映,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映统一起来。既重视局部发生病变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又不忽视病变之脏腑经络对其他脏腑经络的影响。
因为人体又是形神统一的整体,身体的病变,可引起神的失常,而精神活动的失常,也能损伤形体而出现病变
(3) 诊治上的整体性:人体的局部与整体是辩证统一的。如《灵枢》“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验舌诊病是一种由外察内的诊病方法。由于舌直接或间接地与五脏六腑相通,因而内在脏腑的机能状态可反反映于舌。验舌不但可知脏腑精气的虚实,而且还可推断疾病的轻得缓急和逆顺转归。面部色泽是内在脏腑精气的外荣,故验舌与面部色诊都是中医学整体诊病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医诊断学中的望诊会有更详细的论述,不要轻视望诊,这是反映在病人体表的真实而又客观的现象,如果有经络知识,对于体表的异常反应会有更好的体会
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中医学也强调在整体层次上对病变部分进行调节,使之恢复常态。调整阴阳,扶正祛邪,以及“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都是整体观念指导下确立的治疗原则。
局部病变是整体病理变化在局部的反映,故治疗应从整体出发,在探求局部病变与整体病变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确立适当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如对口舌生疮的治疗,由于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口舌生疮多由心与小肠火盛所致,故可用清心火的方法治疗。处方时,酌加利水之品,以让火热随小便而出。心火与肠火得泻,口舌生疮自愈。如外泻不愈,若属肾阳虚衰,其病虽发于下,但可以艾灸颠顶之百会穴以调之,督脉阳气得温,肾阳得充,泄泻自愈。即所谓“下病上取”,眩晕欲仆,若为水不涵木,其病虽发于上,但可以针灸足心之涌泉穴以调之,肾水得充,涵养肝阳,眩晕自减,“上病下取”——这与我上节提到的五脏一体观有莫大联系,大家可以重温上节课,联系上下文加深理解。针灸也是有讲究针健侧:右肩疼痛,针左手三间;远取,闪腰了针养老;如今由于分科严重,针灸的学生侧重与针灸,药方的学生侧重于药方,这也让他们没有了整体性,以后的运用又何来综合性。
人体是形神统一的整体,中医学强调形神共养以养生防病,形神共调以康复治疗疾病。若因躯体病变引致精神病变时,当先治形(躯体疾病);若为精神的伤害引致躯体疾病,则当治神(精神的失调)。但由于“神为形之主”,躯体疾病多伴有程度不同的精神损害,而这些精神损害又常阻碍躯体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故重视调理精神在整个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强调首先“治神”——上一课也有的及“形神一体观”,可以互相参详理解。为何要重点提及了,这是我实际中遇到不少慢性病患都存在的问题,心病更比身病重。由于调理时间会较长,如果单方面治疗身体,一来配合性差,二来疗效也不好。所以改变其认识,从心理上调整入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去考取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原因。我也知道很多如我一样因为病才走上学医之路,所以好好品味这个形神统一,会对你今后调理有莫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