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四) 指导疾病的治疗
1、 指导脏腑用药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颜色和气味。有青、赤、黄、白、黑五色; 酸、苦、甘、辛、咸“五味” ,按五行归属:青色,酸味入肝,赤色,苦味入心;黄色,甘味入脾,白色,辛味入肺,黑色、咸味入肾——饮食上的偏好,就能预示五脏中哪个出了问题,所以大脑会做出自动调节,偏好某一味道。如小朋友大多喜欢酸甜,香咸味的东西,他们大多是“肝有余,脾不足”,并因为发育中,肾气也会有所不足
2、 控制疾病的传变
3、 确定治则治法
(1)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治法:“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补母:适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如肝血不足,除须用补肝血的药特,可以用补肾益精的方法,通过“水生木”的作用促使肝血的恢复
泻子:适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肝火炽盛,除须用清泻肝火的药物,还可用清泻心火的方法,通过“心气受于肝”“肝气舍于心”的机理,清除亢盛的肝火——没把举例的药物一同标示,是因为实际过程中你得根据病患来选择药物,而不是仅限于那几类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
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适用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
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补脾阳,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这里注意了,这个火不是心火,而是采用命门学说,是命门之火:肾阳。但我个人在实际案例中,还没遇到这个的,所以我除了温补脾阳外,会用平补肝肾之法,让人的正气恢复,自然就能帮助脾阳恢复了
(2) 依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木旺乘土”治应疏肝平肝为主.”土雍木郁”治应运脾祛除湿为主。抑其强者,则其弱者机能自然易于恢复——虽然我喜用五行,但是我也很少对病症如此分析,我这样理解:邪气盛,就得先抑邪,以便正气恢复。
扶弱,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土虚木乘”或“土虚木贼”治应健脾益气为主。“土虚水侮”治应以健脾为主。扶助弱者,可恢复脏腑正常功能。——我的理解:正气弱不足以抗邪,所以得先扶助正气。试试,是否这样更好记。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
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胃以治疗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并在临床时依据具体情况对抑木或扶土法有所侧重——这里不妨可以看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一段精僻之论,上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盛,则伤肺;肺补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虽讲的不是脾虚,但也是一个理,就看你能否举一反三。我读医书喜读不带译文的古文,这样就不会被译文带偏了思路,理解会随着自个的学识和经验渐渐加深。
培土制水法:健脾利水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佐金平木法: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适用于肺阴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证。若属肝火亢盛,左升太过,上炎犯肺,耗伤肺阴,当清肝平木为主,兼以滋肺阴以肃降肺气为治。
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肾为水火之宅,肾阴虚亦可致相火偏旺,也称为水不制火,这属于一脏本身水火阴阳的偏盛偏衰,不能与五行生克水不克火混为一谈。——这个是最难理解的,命门学说认为肾阳为命门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