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龙三中医课堂,随我学中医

非常感谢龙三老师的分享!我刚开始学习中医知识, 买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和"内经", 不是很容易看懂。看了龙三

要分清风热风寒,还得从舌象,脉象来区分。听你的形容是风寒,不过用方不必多剂,往往一剂后看后效,因为热中兼寒,寒中有热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据症施治就好了。
还有个小窍门,如果分不清,就用外治法,风寒风热的中药同用煲水洗澡,效果也是很好的。
 
要分清风热风寒,还得从舌象,脉象来区分。听你的形容是风寒,不过用方不必多剂,往往一剂后看后效,因为

谢谢老师的回复! 昨天发烧, 晚上LG给我刮痧后过一会儿就退烧了.

请问风寒或风热感冒会传染吗?
 
谢谢老师的回复! 昨天发烧, 晚上LG给我刮痧后过一会儿就退烧了.

请问风寒或风热感冒会传染吗?

感冒会比较易影响那些体质差的人
 
请教老师, 1岁半的宝宝咳嗽2个月了(病毒性支气管炎),差不多好了, 一天还会咳几声。有关系吗?

若食补的话除了川贝炖梨,还可以吃什么?梨寒性,不敢多吃。

凉性的食物如香蕉是否只能吃半根?
 
真好的基础贴啊,可惜还不知道如何标记,否则等到全部结束了慢慢看!呵呵
 
请教老师, 1岁半的宝宝咳嗽2个月了(病毒性支气管炎),差不多好了, 一天还会咳几声。有关系吗?

若食补的话

这得看宝宝的体质呀,是热,还是寒,不过咳嗽太久了会易气虚,寒凉品还是得少吃为妙。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第三节 五行学说-多元论
一、 五行的概念
(一) 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 五行的特性
(三) 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为依据,运用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的主法,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分别归属五大类,而每一类事物和现象之间都有着相同的或相似的特定属性,彼此构成了一定的联系。详见书上的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二、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 五行相生与相克-正常
1、 五行相生
2、 五行相克
(二) 五行制化与胜复
1、 五行制化
2、 五行胜复——子复母仇
(三) 五行相乘与相侮——反常
1、 五行相乘——乘虚侵袭
2、 五行相侮——反克
(四) 五行的母子相及——记住五行相生顺序就能明白谁为谁之母,又为谁之子。
1、 母病及子
2、 子病及母
(五)
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与其相互关系
1、 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2、 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3、 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二)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
2、 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
五行学说认为,母病及子病情轻,子病及母病情较重。相乘传变病情较深重,相侮传变病情较轻
联系季节关系,春天多发肝病,夏天多发心病,长夏多发脾病,秋天多发肺病,冬天多发肾病
(三) 指导疾病的诊断
1、 确定五脏病变部位
五行学说以事物属性归类和相克相乘侮规律确定五脏病变的部位,包括以本胜所主之色,味,脉来诊断本脏之病和以他脏所主之色,味,脉来确定五脏相兼病变。
肝病: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
心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心火亢盛之病。
若脾虚之人,面见青色,为木乘土,肝气犯脾
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乘火,多见于肾水上凌于心等。

2、 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
必须坚持“四诊合参”,切不可拘泥于五行理论的推断,以免贻误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这句话同样可适用阴阳学说,精气学说,永远紧记“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再加综合分析。学医时,不要过于偏执,偏向寒凉派,火神派,或是经方派,药方,针灸,而否决攻击其他一切,这对初学者是很致命的。要知道存在就是合理,各有各利?,我们需要的博采众长,才能运用自如。而不是只会诊一类病证,遇到不同就瞎眼了。我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人,学了十几年,博览众书,开诊不到三月,就大受打击,说是遇到太多看不好的病人,因为他是运用手指点穴治疗的,不主张吃药:因为他不会,不针灸:因为他太相信点穴疗法了。而又喜欢往高深方面想,基础理论不扎实,诊断不过关,普通病患他治不了,而他的诊所又开在了中医院附近,那么重病也没机会治,关键还把他整出一焦虑出来了。
8月刊已经完成了,继续与你分享:中医保健,心理探索,http://pan.baidu.com/share/home?uk=2620074577#category/type=0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四) 指导疾病的治疗
1、 指导脏腑用药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颜色和气味。有青、赤、黄、白、黑五色; 酸、苦、甘、辛、咸“五味” ,按五行归属:青色,酸味入肝,赤色,苦味入心;黄色,甘味入脾,白色,辛味入肺,黑色、咸味入肾——饮食上的偏好,就能预示五脏中哪个出了问题,所以大脑会做出自动调节,偏好某一味道。如小朋友大多喜欢酸甜,香咸味的东西,他们大多是“肝有余,脾不足”,并因为发育中,肾气也会有所不足
2、 控制疾病的传变
3、 确定治则治法
(1)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治法:“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补母:适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如肝血不足,除须用补肝血的药特,可以用补肾益精的方法,通过“水生木”的作用促使肝血的恢复
泻子:适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肝火炽盛,除须用清泻肝火的药物,还可用清泻心火的方法,通过“心气受于肝”“肝气舍于心”的机理,清除亢盛的肝火——没把举例的药物一同标示,是因为实际过程中你得根据病患来选择药物,而不是仅限于那几类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
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适用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
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补脾阳,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这里注意了,这个火不是心火,而是采用命门学说,是命门之火:肾阳。但我个人在实际案例中,还没遇到这个的,所以我除了温补脾阳外,会用平补肝肾之法,让人的正气恢复,自然就能帮助脾阳恢复了
(2) 依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木旺乘土”治应疏肝平肝为主.”土雍木郁”治应运脾祛除湿为主。抑其强者,则其弱者机能自然易于恢复——虽然我喜用五行,但是我也很少对病症如此分析,我这样理解:邪气盛,就得先抑邪,以便正气恢复。
扶弱,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土虚木乘”或“土虚木贼”治应健脾益气为主。“土虚水侮”治应以健脾为主。扶助弱者,可恢复脏腑正常功能。——我的理解:正气弱不足以抗邪,所以得先扶助正气。试试,是否这样更好记。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
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胃以治疗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并在临床时依据具体情况对抑木或扶土法有所侧重——这里不妨可以看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一段精僻之论,上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盛,则伤肺;肺补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虽讲的不是脾虚,但也是一个理,就看你能否举一反三。我读医书喜读不带译文的古文,这样就不会被译文带偏了思路,理解会随着自个的学识和经验渐渐加深。
培土制水法:健脾利水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佐金平木法: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适用于肺阴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证。若属肝火亢盛,左升太过,上炎犯肺,耗伤肺阴,当清肝平木为主,兼以滋肺阴以肃降肺气为治。
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肾为水火之宅,肾阴虚亦可致相火偏旺,也称为水不制火,这属于一脏本身水火阴阳的偏盛偏衰,不能与五行生克水不克火混为一谈。——这个是最难理解的,命门学说认为肾阳为命门之火
 

附件

  • 152.2 KB 查看: 28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4、 指导针灸取穴——具体的讲解会在第四章经络中一齐探讨
5、 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就是情志病治疗中的所谓”以情胜情”之法——通过调整情志,有助疾病的治疗。而且可据此,运用中药,食疗来调整情绪:如此人脾气大,急躁,可通过清肝火的中药。当然药物不能改变这个人的性格,但是会减少脾气爆发的基础。一个人的肝火能得到及时调整,不会累积下来成了火山。这是个很有兴趣的事情,可以偷偷试下改变家人的性情,只有一试才知其效。否则,别人说得再好,也是没有体会。
(五)
四、
第四节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自行阅读联系上文理解
一、 注重宏观观察
二、 注重整体研究
三、 擅长哲学思维
四、 强调功能联系
至此,《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 绪论已全部完成,随后会是第二章的学习。这章进行得也很慢,主要是让大家适应进度,每次的停下来是方便提问。这章也很重要,很多理论性强的东西,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略,反而舍近求远去看《内经》《伤寒论》,不是巨著不好,而是你达到这个层次了吗?未学走就学跑,肯定会摔大跤,这是老话,用在这也贴切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从今天开始将进入第二章 精气血津液神的学习了,打开你的书,拿起笔,让我们开始吧
第一节 精
中医学的精理论与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有着严格区分——这也是在绪论里为何没有重点讲解精的原故,以下的章节也是同样原因
一、 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存于肾,肾为先天之本与后天水谷精微——依靠脾吸收的,脾为后天之本,也就能理解补肾从肾下手为下下之法,还得从脾着手方为上法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一般说来,精概念的范畴,仅限于 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之精,并不包含血、津液。
二、 人体之精的代谢谢
(一) 精的生成
1、 先天之精
2、 后天之精
(二) 精的贮藏与施泄
三、 人体之精的功能
(一) 繁衍生命
(二) 濡养
(三) 化血
(四) 化气
(五) 化神
四、 人体之精的分类——与精的概念呼应
(一)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复习精的生成,这里不做重复
(二) 生殖之精:源于肾精
(三) 脏腑之精
一身之精分藏于脏腑,脏腑之精既有先天之精的成分,又有后天之精的成分。比例不同:肾精主要是先天之精,但需要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其他脏腑之精的成分主要是后天水谷之精,但也含有先天之精。
——具体的心精,肺精,肝精,脾精,肾精自行阅读理解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第二节 气
中医学的气学说,与古代哲学的气学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 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人体之气化为阴气,阳气两部分:阴气是气中具有寒凉、抑郁特性的部分,阳气是气中具有温热、兴奋特性的部分。
二、 人体之气的生成
(一) 生成之源:
(二) 相关脏腑功能
1、 肾为生气之根:肾藏先天之精,并受后天之精的充养。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即元气),是人体之气的根本
2、 脾胃为生气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和水谷精微的吸收。脾气升发,将水谷之精上输心肺,化为血与津液及其化生的血与津液,皆可化气,统称为水谷之气。水谷之气的来源匮乏,影响一身之气的生成。《灵枢•五味》“故谷不入,半日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联系肾为生气之根中“受后天之精的充养”,自可明白所谓的补肾不健脾,疗效不佳的原因了。这是我比较推荐的观点,脾胃不好,再多,再好的药食都无法充分吸收起到最佳效果
3、 肺为生气之五
肺主气,主司宗气的生成,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明•汪绮石《理虚元鉴》“治虚三本,肺脾肾”,再联系五行,更知肺为肾之母,子虚补其母。所以再遇医生说你肾虚,只会开补肾药,你就可知他水平有限了
肾的生理机能与先天之气的生成关系密切,脾胃和肺的生理机能与后天之气的生成关系密切,诸多脏腑的机能协调,密切配合,则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不断。
欲知后文如何,请看下一回
/size]
 
一般的人看到回应稀疏,都无心坚持。我坚持,是因为我自已不为他人。闲话少刘,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三、 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 气的运动
1、 气机的概念
2、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升、降、出、入。如肝气,脾气主升,肺气,胃气主降。
3、 气运动的意义:《素问•六徵旨大论》“出入?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4、 腑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5、 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气的运动受阻而不畅通时为”气机不畅””,受阴较甚,局部阻滞不通时为“气滞”;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为“气逆”;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为“气陷”;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时为“气脱”;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时为“气闭”
(二) 气化
1、 气化的概念
2、 气化的形式
(三) 气机与气化的形式
四、 人体之气的功能
(一) 推动与调控的作用
(二) 温煦与凉润的作用
(三) 防御作用:《素问•刺法论(遗篇)》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说“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温分肉,把腠理,不使外邪侵犯也。”
(四) 固摄作用
(五) 中介作用
欲知下文,下回再接
 
如今在广州俱乐部的基础上,正筹建成立一个社团,为有志中医事业的会员们创造各种学习,实践机会。
 
如今在广州俱乐部的基础上,正筹建成立一个社团,为有志中医事业的会员们创造各种学习,实践机会。

真羡慕广州的啊,与偶这么好的机会呢,我们大连的,没有哦,连个好中医,都难找
 
近期活动多了,所以也就拖延进度。有在广州的朋友,就请关注2013年10月26日“关爱身体,关注心灵,健康分享”邀请你
http://mygd.qq.com/t-308708-1.htm
另外,中医养生普及班也正式招生了,邀请我的老师任教,小班15人,从基础教起,让大众学养生,防未病,机会是蛮难得,因为以后也不知还能不能再加这种基础班。
闲话少说,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五、 人体之气的分类
(一) 人身之气
(二)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1) 生成与分布:元气主要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通过三焦流行于全身。
(2) 生理功能: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因此元气不足则易于出现生长发育迟滞、生殖机能低下及未老先衰的病理改变。
2、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累聚于胸中的气,属于后天之气的范畴。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灵枢•五味》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
(1) 生成与分布: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生的水谷之气;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相结合生成宗气。
(2) 生理功能:主要有行呼吸、行血气和资生天三个方面
宗气不足则导致血行瘀滞、凝布留止的病理变化。
宗气作为后天生成之气、对先天元气有重要的资助作用,籍三焦为通道,元气自下而而上运行,散布于胸中,以助后天之宗气;宗气自上而下分布,蓄积于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先天与后天之气相结合,则成一身之气。由于禀受父母的先天之精的量是有限的。其化生的元气也是一定的,因而一身之气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宗气的生成,而宗气的生成,又取决于脾、肺两脏的功能是否正常及饮食营养是否充足。因此,一身之气的不足,即可谓气虚,在先天要责之肾,在后天主要是责之脾肺。
3、 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因期富有营养,在脉中营运不休,故称之为营气。营气又称为“营阴”
(1) 生成与分布:营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2) 生理功能: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两个方面
4、 卫气,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又称为“卫阳”
(1) 生成与分布:卫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2) 生理功能:卫气有防御外邪、温养全身和调控腠理的生理功能
(三) 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心气分心阴与心阳;肺气分肺阴与肺阳;肝气分肝阴与肝阳;脾气分脾阴与脾阳;肾气分肾阴与肾阳。
“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各脏腑阴气或阳气亏损日久,必累及肾阴与肾阳,故有“久病及肾”
以上的内容一下不能理解不要紧,因为很快在藏象章节中会结合五脏六腑会进一步讲解,还有就是在温病学习中也会重点涉及。这中间有很多内容是重复的,为了教学需要,才要分门别类。中医的学习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全面综合理解,这个基础与起楼房的地基有点不一样,它就像是一个框架,让你今后的学习不会跑调,偏离轨道。好了,今天就到此为止,欲知下文,请下回收看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第一节 血
一、 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质之一,脉被称为“血府”
二、 血的生成
(一) 化生之源
血液以水谷之精化生的营气、津液以及肾精为其化生之源。
(二) 相关脏腑功能
1、 脾胃:营气和津液是血液化生的主要物质基础,而营气和津液都是由脾胃运化转输饮食水谷精徽所产生的。脾胃是生化之源
2、 心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提出“心生血”,《灵枢•营卫生会》:“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化而为血”临床中治疗血虚病证时,常常注意调补心肺功能。
3、 肾:肾藏精,精生髓,精髓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之一。临床上治疗血虚病证,有时需采用补精益髓方法,增强肾精及肾气的作用,促进脾胃的功能及精血之间的互生互化。
血液的生成主要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并在心、肺、肾等脏的生理功能配合作用下得以免疫不衰。
三、 血的运行
(一) 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血属阴布主静,血的运行需要推行的动力。《医学正宗•气血》说:“血非气不运”
气的推动与固摄作用之间,温煦与凉润之间的协调平衡是保证血液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
血液的质量,包括清浊与黏稠状态,都可影响血液自身的运行
(二) 相关脏腑功能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全身
肺朝百脉,主治节,辅助心脏主管全身血脉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是保证血行畅通的一个重要环节
脾主统血,脾气健旺则能控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血透脉外
例如,心气不足,血运无力,可以形成血瘀;肺气不足,宣除失司也可以导致血瘀;脾气虚弱,统摄无力,可以产生多种出血病证;肝失疏泄,肝气上逆可致出血,抑郁不畅可致瘀血等。故《温病条辩•治血论》说“故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是治疗血行失常的指导原则
欲知后文,下回再续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