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本草发挥 本草的天塌了。

今天看了他的直播,感觉真是内心纯洁的人。就是怕他要等到1000粉丝以后再公布(抖音平台的要求,其实他可以用b站啊,b 站也没有时间限制),要找名人来公布影响大些,会不会影响大了,就引起了一些既得利益比如西药集团的注意,然后就让他消失了。。。很担心。。。联想到青岛侯静案。。。。这个行业水有多深他可能不了解。无知者无畏

在国外无法给他留言
 
今天看了他的直播,感觉真是内心纯洁的人。就是怕他要等到1000粉丝以后再公布(抖音平台的要求,其实他可以用b站啊,b 站也没有时间限制),要找名人来公布影响大些,会不会影响大了,就引起了一些既得利益比如西药集团的注意,然后就让他消失了。。。很担心。。。联想到青岛侯静案。。。。这个行业水有多深他可能不了解。无知者无畏

在国外无法给他留言
我今天也在,而且直播间也提到了上面我的猜想,柴胡,地熏,是它散发出香味。结果得到他的肯定。
 
我今天也在,而且直播间也提到了上面我的猜想,柴胡,地熏,是它散发出香味。结果得到他的肯定。
啊原来是你教他的?
他初衷是让大家都去找药,真不错呢
快快建群就好了,免得又被封。
 
最后编辑:
不不不!我原先只研究药性。直到看到他的解说使我得到启发,原来一众别名中暗藏巨大玄机,应该他是老师。
嗯嗯。老百姓给药起名的时候肯定都是用最朴实形象有用的名字,他这个思路是对的。
 
不不不!我原先只研究药性。直到看到他的解说使我得到启发,原来一众别名中暗藏巨大玄机,应该他是老师。


他念的那一串他认为错的但是他还没找到的药名你记下来了吗?念太快了我没记下来。
 
他念的那一串他认为错的但是他还没找到的药名你记下来了吗?念太快了我没记下来。
我不在乎这些,我学的是他的思路,每一味药我都会去重学。而且我有自己的思路,比如芍药,曾经我问过他芍药是不是四片叶子的,他说不是。虽然芍药条中没有讲其生长状态花果期,但元参条中有提及芍药。描写元参这样写的,二月生叶如梅毛,四四相植似芍药…我认为芍药应该是四片叶子的。芍药古作勺药,我想肯定还与勺子有关,或者它的某一个特证像勺子。任何时候你都必须有怀疑态度,用严谨的态度去找。
 
最后编辑:
本人并不否认某些野生药材的药效要比人工培育的强,甚至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并不影响人工培育的药材普遍应用在方剂中也起到预期的疗效。从博主引证的本草案例分析,野生的草药功效确实如古书所载,也在博主身上得以验证。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事情!

而当前社会的中成药或草本提取的有效成份,只有人工培育的药材才能满足时下的医疗保健。如果一味地追求纯天然野生药材,这无异于中医药的自掘坟墓,葬送了本草随天时地利自然进化的可能。有些本草为什么一定要强调产地?所以我们不能苛求人工培育的规模化,对此应持开放且谨慎的态度。而对于除草,杀虫,增收等农药化肥的应用控制,避免农药残留,药效不稳定等缺陷,需要从长计议。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并不觉得目前能够出台有效的管理办法。个人并不持乐观态度。

郝万山先生亲历的人参药效故事,个人觉得很好理解。前文已叙,此再衍其文。简而言之,杀鸡焉用牛刀?!常见病,基本上不用什么名贵药材,市面上售卖的药材就可以放心使用,野生不野生无所谓。但有些疑难杂症,确是非其方不得治,非其药不可瘥。博主的紫参汤胸痹案便是明证。

从郝万山先生的故事中,也侧面印证了本人此前的言论。医者要不断精进自己的医术,包括对药材的甄别和疗效的把控。本人对郝万山先生非常敬重,借此,也向所有为中医药事业奉献的同仁致敬!
只要您承认野生药材比人工培育的强,人工培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增大剂不好,那我们就没有多大分歧。我自始至终只是说,野生药材比用除草剂、杀虫剂、增大剂等培植出来的药材干净和效果好。我说这个的目的是希望中医界和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对药材种植过程加大监管力度,使药农们种植出污染小、效果好的药材。我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要大家不使用人工种植的药材而只使用野生药材,因为这是不现实的,天下没有那么多野生药材供芸芸众生使用。
 
最后编辑:
郝万山先生这个故事比较片面,他当时没有气虚问题所以没啥感觉,如临床遇到气虚问题,种植人参效果是明显的,气脱的时候种植人参也是能救命的

郝老当时肯定没有气虚,看他讲课中气十足就知道啦。但是,如果他吃的人参比较好的话,会不会上火或升高血压呢?他吃了那么多人参居然没有啥感觉,这说明他吃的人参质量很差。种植人参也是有等级的。激素用得越多、生长时间越短,其功效就越差。激素用得较少的、生长时间较长的人参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和真正野山参比那是天壤之别。

还有,郝老为什么说这个事呢?无非就是希望通过他的呼吁让监管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监管,从而种植出污染最小、效果最好的药材,让中医界和广大患者受益。我们要理解郝老的言下之意和良苦用心,至少不应该去指责他!难道你不希望种植出干净效良的药材吗?搞专业技术的人,可以在学术上钻牛角尖,但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绝对不要糊涂!
 
最后编辑:
有条件当然采用野生药材更好;但多数人不具备这样条件.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病症,即使是疑难病,如能楔合病机开出的方子,用种植药也会有明显效果的.
我们每天的主食米面菜哪样没有农药,激素?
您说得没错,我们每天的主食米面菜都有农药,激素,但是,我相信您不会否认食物中的农药激素对人体的危害。作为中医人士应该强烈呼吁,要求权力机关对药物和食品都要加强监管以尽量减少农残,而不应该以食品中有农药激素的事实作为依据来证明种植药材使用农药激素的合理性!如果连搞中医的人都认为种植药材可以使用农药激素,那后果将会不堪设想!想想看,如果搞中医的人都认为这样种植药材没什么问题,不影响疗效也吃不死人,那谁还会引起重视和监管呢?没有人重视和监管,放任自流,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包括中医师和广大患者都不会有好果子吃且后患无穷!
 
最后编辑: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不管是有名无名、有权无权,都要把眼光放宽远些,言行要充分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后果!
 
最后编辑:
人参“儿啼”,想起了人参娃娃的故事,还有西游记里的人参果,难道是真的?
太有意思了
 
我好不容易找到了郝万山当年的讲课实录,大家不妨学习学习,看看有啥感悟:
有一年,那还是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们带我们去采药,上河北省兴隆的那个山里,长城北边去采药。在向阳的坡上,我发现太阳照射着石头烫得不敢坐,那些植物大多是抗热的,所以大部分是清热药;在背阴的山坡的上面,在早晨和傍晚还能够看到太阳,大多是生长的是养阴的药。我就好奇,这深山沟里到底会长什么东西啊?我自己就一声不吭地往山沟下,下到山沟里植物很少,偶尔有些蕨类植物,其它植物很少。我发现有的地方还有冰雪,夏天冰雪都没化,可是就在冰雪没有化的地方的旁边有一些长得高高的,有一人高,比我还高一点的植物,一堆堆的植物,绿色的叶子,紫色的花朵。我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就拿一个小镐刨啊刨,我发现它的根像小红薯一样。然后,我就连根带着枝叶抗到山顶,老师从大老远就看到了,你从哪挖的附子啊?

我心里一激灵,原来附子长在这样的地方。夏天都冰雪不化的地方,生长的却是附子。它就经年累月在这种寒冷的地方生长着,生活着,一代代的练就了自己耐寒的能力。所以当我们人体不能够耐寒的时候,我们拿自然界中这种耐寒的植物来吃。我们中药说它是大辛大热的,是温阳散寒的,是止痛的。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提供的恩赐,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提供的调整我们健康失调的天然的药物。所以雪莲花生长在海拔4000 米以上,大家琢磨琢磨它什么性质的?它的花是白色的,实际上它是热性的,如果它不是热性的话,在那里早就冻死了,不能生存,所以它是温阳的。后来我看到一本药物栽培的小册子,说附子种在向阳的、温暖的、肥沃的土地上,产量会高。那确实是,附子在那么艰苦的地方都可以活着,你把它种在肥沃的、温暖的土地上,当然产量会高了。

我就问药物栽培的老农。我说您把附子种在这个地方,产量高不高?他说产量高。我说效果怎么样?他说我从山里移到这儿,头一年生长的东西,第一代生长的东西很好、不错;然后用我自己生产的种子,种到第二代,也还凑合;用我自己的种子种到第三代的时候,我曾经试过,前面所说的吃完了会上火;到了第三代的时候,我拿高压锅把它煮熟了,沾上白糖当白薯吃,都快吃饱了,不上火。这时候我感到很吃惊。我们今天无论怎么精心的辩证,怎么精心的用药,有时候你胸有成竹,觉得用完这个药病就会好,结果病人再来的时候,没有达到预期的疗效,是我们辩证不好吗?是我们用方不对吗?后来我想到很可能是药物的性质,由于人工栽培没有能够模拟自然生态的那种环境,而使它的药性发生了改变,药效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中药一定要讲道地药材,或说地道药材。

韩国种人参,高丽参很有名,高丽参的力量确实不小。我在韩国的时候,就参观过好多种人参的地,发现土壤的成分,一定要化验,和山里生长人参的地方的土壤的成分、微量元素一致。光照要模拟自然环境下的这种光照。我们的东北也有人在种人参。我的一个学生他就大面积的种人参。有一年,他给我拿了小萝卜一样的人参,这么一大堆。我开始觉得这东西很厉害,我没有气虚,甚至有时候还偶尔有点高血压,不敢吃它。我就拿根人参须嚼了嚼,没事,没反应,也不是吃完人参觉得有精神,也不觉得上火。然后我就吃上小半枝还没反应,嚼上一枝还没反应,最后煮上两枝吃完了还没有反应。我说他种的人参不知道多少代了,已经接近小萝卜了。那一大捆我吃完了,既没有感到有补气的效果,也没有感到有上火的副作用。所以我们由这个方子联想到中医、中药要想提高疗效,把好药材生产这个关多么的重要啊!
 
最后编辑:
中医大家郝万山,冒着巨大风险,为了中药材的质量而呼吁呐喊,我们这些小人物是不是该跟着吼两声助助威呢?!
 
我好不容易找到了郝万山当年的讲课实录,大家不妨学习学习,看看有啥感悟:
有一年,那还是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们带我们去采药,上河北省兴隆的那个山里,长城北边去采药。在向阳的坡上,我发现太阳照射着石头烫得不敢坐,那些植物大多是抗热的,所以大部分是清热药;在背阴的山坡的上面,在早晨和傍晚还能够看到太阳,大多是生长的是养阴的药。我就好奇,这深山沟里到底会长什么东西啊?我自己就一声不吭地往山沟下,下到山沟里植物很少,偶尔有些蕨类植物,其它植物很少。我发现有的地方还有冰雪,夏天冰雪都没化,可是就在冰雪没有化的地方的旁边有一些长得高高的,有一人高,比我还高一点的植物,一堆堆的植物,绿色的叶子,紫色的花朵。我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就拿一个小镐刨啊刨,我发现它的根像小红薯一样。然后,我就连根带着枝叶抗到山顶,老师从大老远就看到了,你从哪挖的附子啊?

我心里一激灵,原来附子长在这样的地方。夏天都冰雪不化的地方,生长的却是附子。它就经年累月在这种寒冷的地方生长着,生活着,一代代的练就了自己耐寒的能力。所以当我们人体不能够耐寒的时候,我们拿自然界中这种耐寒的植物来吃。我们中药说它是大辛大热的,是温阳散寒的,是止痛的。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提供的恩赐,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提供的调整我们健康失调的天然的药物。所以雪莲花生长在海拔4000 米以上,大家琢磨琢磨它什么性质的?它的花是白色的,实际上它是热性的,如果它不是热性的话,在那里早就冻死了,不能生存,所以它是温阳的。后来我看到一本药物栽培的小册子,说附子种在向阳的、温暖的、肥沃的土地上,产量会高。那确实是,附子在那么艰苦的地方都可以活着,你把它种在肥沃的、温暖的土地上,当然产量会高了。

我就问药物栽培的老农。我说您把附子种在这个地方,产量高不高?他说产量高。我说效果怎么样?他说我从山里移到这儿,头一年生长的东西,第一代生长的东西很好、不错;然后用我自己生产的种子,种到第二代,也还凑合;用我自己的种子种到第三代的时候,我曾经试过,前面所说的吃完了会上火;到了第三代的时候,我拿高压锅把它煮熟了,沾上白糖当白薯吃,都快吃饱了,不上火。这时候我感到很吃惊。我们今天无论怎么精心的辩证,怎么精心的用药,有时候你胸有成竹,觉得用完这个药病就会好,结果病人再来的时候,没有达到预期的疗效,是我们辩证不好吗?是我们用方不对吗?后来我想到很可能是药物的性质,由于人工栽培没有能够模拟自然生态的那种环境,而使它的药性发生了改变,药效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中药一定要讲道地药材,或说地道药材。

韩国种人参,高丽参很有名,高丽参的力量确实不小。我在韩国的时候,就参观过好多种人参的地,发现土壤的成分,一定要化验,和山里生长人参的地方的土壤的成分、微量元素一致。光照要模拟自然环境下的这种光照。我们的东北也有人在种人参。我的一个学生他就大面积的种人参。有一年,他给我拿了小萝卜一样的人参,这么一大堆。我开始觉得这东西很厉害,我没有气虚,甚至有时候还偶尔有点高血压,不敢吃它。我就拿根人参须嚼了嚼,没事,没反应,也不是吃完人参觉得有精神,也不觉得上火。然后我就吃上小半枝还没反应,嚼上一枝还没反应,最后煮上两枝吃完了还没有反应。我说他种的人参不知道多少代了,已经接近小萝卜了。那一大捆我吃完了,既没有感到有补气的效果,也没有感到有上火的副作用。所以我们由这个方子联想到中医、中药要想提高疗效,把好药材生产这个关多么的重要啊!
这是郝万山20多年前的讲课实录,只是提到地理环境的改变对药材品质的影响,还没有提到杀虫剂、除草剂、催长剂等在药材中的残留问题。也许那个时候,这些科技狠活在药材种植中的使用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普遍和严重,还没有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那位博主本身是个病人,求医途中医生给开了紫参汤,但吃了他咳血了,所以询问医生,医生说真正的紫参已失传了,博主发誓要找到真紫参,历时五年终于找到了,据他所说紫参汤喝下去不到五分钟,多年的胸痛瞬间消失。
他从吴普本草描述中找到。紫参,圆聚生,根黄赤有文,皮黑中紫,五月花紫,赤实黑,大如豆,三月采根。他找的都对上了。而且把别名的来历都解释清楚了。
一名众戎。戎,兵器的总称,众戎就是紫参远远看去像很多长兵器放在一起,因为它是丛生的,圆聚生。
一名音腹,紫参下肚,药效会使肚子咕噜咕噜发响。
一名马行,紫参端部像奔跑的马宗毛和尾巴。
一名,茯菟,菟,赤菟马,伏,起伏之意。茯莬与马行其实一个意思。
一名童肠,紫参做成药的切面如小孩的肠,黄苓别名空肠,黄苓成药断面如空肠。
一名,泉戎,泉其实是传抄之误,繁体泉与众相似。为此,博主专业找人去拍珍藏在博物馆的太平御览原文,结果泉戎就是众戎传抄之误。
博主叫什么名字呢,可否告知
 
本草的天不会塌。
中医是发展的中医,某一种药物的来源虽有多种,但都是经历过长期的中医实践验证的,就算是替代品,外来药物也是如此,不应全盘否认。
一个人否定众多人,尤其里面还有很多的古人,不得不怀疑有博眼球赚流量哗众取宠的嫌疑!
说话过于绝对本身就是问题!
 
我今天也在,而且直播间也提到了上面我的猜想,柴胡,地熏,是它散发出香味。结果得到他的肯定。
张仲景经方中所用的“柴胡”,应当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茈胡”。但“茈胡”到底是什么药,医家向来争议不少。汉传中医刘志杰老师经过严谨考证,指出后世普遍使用的柴胡,不论是南柴胡、北柴胡、银柴胡,并非地道的“茈胡”,而应当是前胡。并经临床应用证明,前胡疗效显著优于后世柴胡,以白花前胡更佳,或用紫花前胡亦可。
《齐民要术》卷10芸条引《仓颉解诂》说:“芸蒿,叶似斜蒿,可食。”
下图即为斜蒿:
1722085729212.png

叶形如下:
1722085751570.png

后世的柴胡,则是如下:
1722085781567.png

今所谓柴胡,不论是南柴胡、北柴胡、银柴胡,其叶子都更接近竹叶,倒是前胡的叶子类似斜蒿。根据“茈胡”之名,茈通紫,这样说来,《本经》之茈胡又似当为紫花前胡(如下图)。而后世的柴胡,开的则是黄花。
1722085855671.png

紫胡之紫,又似乎并非指花而言,而是指根而言。《本草图经》说:“前胡,春生苗,青白色,似斜蒿,初出时有白芽,长三、四寸,味甚香美,又似茎蒿。七月内开白花,与葱花相类,八月结实,根细青紫色。二月、八月采暴干”,由此证实了这一点。

旧版药典对前胡的来源有两种记载:一种是白花前胡(见下图)的根,另一种是紫花前胡的根, 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药材前胡来源有新的规定:“前胡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根。”白花前胡为本草传统药用前胡,现在全国各地均使用,是前胡最主要的品种,为药用前胡正品。紫花前胡为日本前胡主流品种,但在湖北、四川、云南、湖南等地称“土当归”民间药用,而不作前胡使用。
1722086141132.png
 
本经中的药解不能用现在主流的医理去解释,那基本上是错的。现在很多用四逆汤(附子)的症状,本应用四逆散,但可惜就四味药就错了三味,而且是最关健的三味。待我亲测之后反馈。
不知亲测结果如何?四逆散错了柴胡、枳实、芍药三味药,如果用正确的草药,效果会是什么样的,与现在的不同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