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理探讨 阴阳五行道学的基本理论

说起三阳三阴,不得不说先天和后天
————————————
不得不说,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先天,就是天然的,天性的。
后天,就是因人和事而动。

三阴三阳,是后天演化出来的。易经阴阳四象是先天。
 
最后编辑:
纠正下对三阴三阳认识误区:



所以,不能用先天易的方式看待三阴三阳。之前我也理解有点错误,就是用先天易去看待三阴三阳后天模型。用先天易去看,就是错误的,因为人体和天地自然运行布局不一样,但用后天易角度看就可以理解了。
 
最后编辑:
五行 可用 太极阴阳来解释 属于地 也就是上面你们探讨的东西 五行即五运 行即运 运既是行。帝经 说了 一气 在地化为五行 在天化为六气 , 太极图善于研究地之五行 所以有 东南西北中 五个方位 在地有10地支 描述即五个方位, 天为六气 三阴三阳 风燥暑湿寒热,故天有12天干与之对应 也就是三阴三阳。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 所以半天半地 半阴半阳 纯阳者为仙 纯阴者为鬼。 既有天之气又有地之运。而能伤人者一般 在表为天之六气,在人则是体内之六气与之相应,所以伤寒以天之六气 命名 就是三阴三阳 与太极的阴阳根本不是一回事, 太阴湿土,少阴君火 厥阴风木,太阳寒水, 阳明燥金, 少阳相火。要用太极图的阴阳来描绘这六气 必须要将 六气 归于五行 从6到5 而不是从阴阳去 解释6气 从2到6.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最后编辑: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白话翻译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岐伯:我听说天称之为阳,地称之为阴,日称之为阳,月称之为阴。大小月360天为一年,人体的变化与这些自然现象是对应的。今天听说三阴三阳,不是一阴一阳,也不是《易》中的二阴二阳(太阴、少阴、太阳、少阳),这是为什么呢?


【原文】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白话文【翻译】
岐伯回答说:阴阳的概念,可以代表十种事物,由此展开可以象征百种事物;也可以代表千种事物,由此展开可以象征世间万物,万物的数量是无穷大的,不能一一罗列,但是其中的要点只有一条。


【原文】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
【白话文翻译】
和自然世界一样,只有天覆盖万物,同时地承受一切的时候,才是阴阳相交,万物生长的时候。没有生长出来的,因为其生命力的根源在阴处(地面下),所以名叫阴中之阴(大地为阴,又未长出地面);已经生长出来的(出了地面),叫做阴中之阳(出了地面,但根在大地)。


【原文】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夫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白话文翻译】
(阳气主发生,阴气主成形)阳决定了万物生长的发展方向等,阴主导了万物之形最终的生长的形态、归宿等(光合作用就是阳气作用,植物生长,施肥浇水就是阴气作用,植物获得营养成形)。所以出生因为春天阳气萌发,生长壮大因为夏天的阳气旺盛,收获是因为秋天阳消阴长万物已经长成了最终形态,万物生命的收藏是因为冬天是阴气向内收敛内藏的。如果四时阴阳失序,气候无常,天地间的生长收藏的变化就要失去正常。这种阴阳变化的道理,在人来说,也是有一定的周期性的规律,并且可以推测而预知的。


【原文】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
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白话文翻译】
黄帝说:我愿意听你讲讲三阴三阳的离合情况。
歧伯说:圣人面向南方站立,身体的前面部分叫广明(阳盛的意思),身体的背面部分叫太冲(为阴,太是盛大的意思,冲是涌出来的意思,太冲是身体后面,太阴是身体后面的下半身)。太冲所在的位置,名叫少阴;少阴的上面,名叫太阳;太阳的根起始于阴气极大的位置,结束于耳眼之处,所以名叫阴中之阳。


【原文】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白话文翻译】
身体中部往上叫做广明(阳盛的意思);广明往下叫做太阴;太阴之前面叫做阳明。阳明的根起始于厉兑,所以叫做阴中之阳。
厥阴的外表,名叫少阳。少阳的根起始于窍阴,所以名叫阴中之少阳。
因此,三阳经的离合,分开来说,太阳主表为开,阴明主里为阖,少阳介于表里之间为枢。但三者之间,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所以合起来称为一阳。


【原文】
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白话文翻译】
黄帝说:愿意再听你讲讲三阴的离合情况。
岐伯说:外面的是阳,里面的的是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因此,三阴经之离合,分开来说,太阴为三阴之表为开,厥阴为主阴之里为阖,少阴位于太、厥表里之间为枢。但三者之间,不能各自为政,而是相互协调紧密联系着的,所以合起来称为一阴。阴阳之气,运行不息,递相传注于全身,气运于里,形立于表,这就是阴阳离合、表里相成的缘故。
 
最后编辑:
中医 的 涉及的 方面包括三个 精 气 神。 大多对神的层次描述的都比较少反倒是佛道两家 对神的层次描述较多。 神分为两个 在道家来说就是识神与元神, 佛教来说就是 凡夫意识与真如本性, 其实都指的同样两个东西,佛家经典对意识的底层运作机制描述得相当的细致,其实两家的重点都是如何让元神显性而占主导地位,而让识神逐步不运作。 用现代语言来说 识神有点像潜意识,元神是意识。 意识才是真正的你。但一般的人一生当中大部分时间,大部分决定都是被潜意识牵着鼻子走半点不由人。中医对神这个层次的医疗极限就是 识神这个层次,无法达到元神。但佛道两家却可以。
佛教有一个经典场景 我看花 我是主体 花是客体,我想一个人 我是主体 一个人是客体,这就是说凡事想要成立必须有两个东西 一个主体一个客体。 如果只有一个主体那是无法察觉自我,无法思考自我, 因为就像自己提着自己的鼻子 不可能把自己提起来一样 当明白,真正实证到 能够感受到,想的,甚至念头,想法都不是元神的时侯 那就开始入道了 道家一般偏向于集中意识到自己回光反照 让识神一点一点不运作,以这种方式来修炼元神, 佛教方法有很多但也逃不过四念处,估计这也是唯一的一条途径吧。但是元神的功能确实很强大,对于治病来说 其中原理还没找到相关的解释,但是我自己确体验到过几次, 都是闲得无聊 休习 佛家 上座部四念处的时候,有那么一两次感觉特别神奇,完事后 多年脾胃问题感觉一阵轻松,似乎有点要病去的感觉,第二天神清气爽。当时我还是比较浅层次远未达到经典记载的那些初级的层次。也许只是稍微减弱了一下潜意识的运行吧。那感觉很爽 第二天继续的时候 比较急于进入那个状态反而进入不了,反而心生烦躁。试多几次后就放弃了。
 
请问,一般在临症中用五行来辩证后,怎么谴方用药?
有没有这方面相关的典籍?
 
运气理论之基本概念
——————————
——————————
运,就是运行,运转的意思。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观察到每年四季更迭,每天日月交替升落,呈现周期规律,一周年、一周天的变化。
———————————————
五运六气
———————————————
一年分为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更迭出现,是不变的规律。
———
特点鲜明的四季可以用六种天气来划分,即风、热、暑、湿、燥、寒,六天气。
用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搭配就是,风叫厥阴风木,热叫少阴君火,暑叫少阳相火,湿叫太阴湿土,燥叫阳明燥金,寒叫太阳寒水。
———
虽然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季特征,但不够详细,对农业耕作生产生活指导有限。
———
人们又进一步将四季划分为更细的二十四“节气”或“节令”。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每个月都能准确预测天气,什么时候有雨,什么时候有霜,农民都知道,这样就可以提前计划该种植什么,该什么时候收成。不仅如此,吃饭、穿衣、起居等生产生活都是有指导意义的。不仅能预测气候,对疾病预测也非常准确,比如冬季风寒感冒、夏天痢疾人群变得很多,就会提前预备很多这类药物,以备不时之需。掌握了运气规律,什么时令种植什么蔬菜,都是有计划的,不是盲目的。洪水时节,能提前预防洪水。能解释一些时令疾病高发原因。
———
我们今天过的“节日”,就是根据节气而来。
———
这样,对六种天气来说,从大寒节开始至下一个大寒节气前结束,每一天气主四个节令。依次为:厥阴风木(大寒至春分前)、 少阴君火(春分至小满前) 、少阳相火(小满至大暑前) 、太阴湿土(大暑至秋分前) 、阳明燥金(秋分至小雪前) 、太阳寒水(小雪至大寒前)。
———
因为四季更迭,六气就在不停转换运转,人们就会感觉到不同的天气气候。
———————————————————
一些蔬菜,为什么有的人种植没有产量?因为有的蔬菜的时令性非常强,种植的时候,适合它的运气没有到来。比如,它应该在少阴君火(春分至小满前)的时候种植,但是它在运气还没有来的时候,就种植了,或者运气过了才种植,都会没有好收成。“时运不济”。
 
运气理论之基本概念(二)
——————————
——————————
地面下,冬暖夏凉;地面上,冬寒夏热。就是地面上和地面下的阴阳二气交替。
—————————————
—————————————

一、厥阴风木(大寒至春分前)(约11月23日至1月20日)


大寒到春分前为厥阴风木主气。
厥者,极也。厥阴是说阴气最重之时,说的是大寒节气。大寒之时,此时地上阳气最少,阴气最多;地下的阳气最多,阴气最少。所以叫“厥阴”。而从大寒节气开始的风木之气,就称为“厥阴风木”。


二、少阴君火(春分至小满前)(约1月21日至3月20日)


春分到小满前为少阴君火主气,这时因木气不断上升,木化而为火,所以天气从温转热。火主神明,在五行之中拥有最高地位,故称君火。


大寒到春分期间,地下的阳气不断升于地面,地下阳气越来越少,而相对应的,地上的阴气越来越少。到春分时,地上与地下的阳气就相等了,而君火之气是由地上阴气变少过渡来的,所以称“少阴君火”。


三、少阳相火(小满至大暑前)(约3月21日至5月20日)


小满到大暑前为少阳相火主气,从小满开始大气能量在继续增加,所以天气更热,而这么强大的火将地下之水蒸腾于上而为暑热。


夏至处于少阳相火主气期间,这一天是全年阳气升发最快的一天。夏至日,地下的阳气升发最快,而地上的阳气降敛最慢,这样就达到了一个极致的升发速度。夏至过后,升发速度就开始降低,而降敛开始增加。这种现象,一直保持到大暑那天,升发和降敛速度一致。


四、太阴湿土(大暑至秋分前)(约5月21日至7月22日)

大暑到秋分前为太阴湿土。大暑过后,阳气开始从地面敛降到地下,而暑气随着天气变凉而化水于地上,故为水湿,此时大气充满水气,又称“太阴”。大暑到秋分是一年之正中,也是阳气升降浮沉之交,有土气运化之意,故称“太阴湿土”。太阴湿土的天气特点是有湿气,要注意的是湿气并非一定是在大暑和秋分之间主气。其实温度从低到高,地下的水被阳气上蒸于地面也能形成湿气,所以地面阳气从高到低、从低到高都会产生土气。土气统于四季之中,只不过在大暑到秋分这段时间最为明显。


五、阳明燥金(秋分至小雪前)(约7月23日至9月22日)

秋分至小雪前为阳明燥金主气。随着敛降强度不断加强,地面阳气越来越少,温度也越来越低,而地面的湿气也被敛收于地下,故地面干而为燥,这期间最能体现出五行收敛之金气的特点。地下收敛的阳气越来越多,有阳则明,故称阳明燥金。阳明燥金主气时,天气特点为凉和燥。

六、太阳寒水(小雪至大寒前)(约9月23日至11月22日)


下雪到大寒前为太阳寒水主气。地下的水把从地面收敛而来的阳气储存起来,地面的温度达到一年中的最低,故称“寒水”;而地下之阳气达到最多,所以称“太阳”,合称“太阳寒水”。所以太阳寒水主气时,天气特点是寒。


这六气按时间发展轮替,使得一年之间有春夏秋冬,其实一年分成六个季节是最好的,只是人们感受最深的还是温度的变化,所以才为四季。
 
人的极限和自然的力量
—————————————————
—————————————————
1.无穷数
一个人走了一步,要求测量这一步的距离。甲拿了一把尺子测量了下,是1.2米。这是一个有限数,并不是真实世界的真实距离,因为尺子有误差,如果换一把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测量出来的距离可能是1.25823123米。但是,再精确的测量工具,只能说明误差更小,还是无法得出真实世界的距离。
真实世界的距离,可能是1.258231236545677855……米,这是一个无穷数。
不论是无穷大,还是无穷小,人之所以无法获得真实世界完全重合的信息,那是因为人的感官受限了。
即便借助现在最先进的测量机器帮助人的感官实现扩展,也只能”逼近”,但不能完全重合。
2.人的极限
从无穷数,我能看到,人的认知和活动受限了。
代表五行属性的“金木水火土”中的“木”,是生命的代表,所有的“花草树木、人或动物”都归属于此。
所有的生命都是靠“生长”出来的,这是“自然”的力量。
人虽然会制造机器人,但永远无法制造“生命”,原因就是人是有极限的,是受限的。
生命的“自然生长”是和真实世界完全重合的。而人无法做到和真实世界完全重合。
3.自然的生长力量
人虽然无法靠“技术”制造生命,人可以改变和规划“自然生长”,比如“嫁接”,就是把一只植株的芽或枝接在另一株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的一种繁殖方式。这种生长仍然是依靠“自然的生长力量”,只是人作了干预。
4.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生地养,地长万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人效法地,从万物中获得方法技巧增长自己的智力。
5.人的食物
人的食物都是自然生长出来的,人无法制造食物。
人只能将自然生长出来的食物,给予加工,加工成人能吃的食物。
或者规划和干预自然生长的条件,大量培养食物。前提依然是要依靠自然的生长力量。
这些食物,都是有一定灵性的,不管花草树木,还是动物。
但是,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还是有讲究的。
6.美丽和健康来源于天然
自然美,天然美,真正的健康必然来源于天然。
不管我们吃的,最好还是自然灵性充沛点好,因为人工加工后,很多自然灵性东西会流失。
医学的本质,在于不论是扶正还是除邪,都是辅佐人体而已,并不是替代人体的功能。【图片】
 
大自然经络现象与经络理论、人体经络
———————————
———————————
人体有很多器官,比如,五脏(藏)六腑,奇恒之腑等。
这么多脏腑之器,不可能是孤立的。
作为人体系统的组成部件,之间必然有联系的复杂通道。包括体表和脏腑之间的联系通道。
通过这些通道输送血液、津液、精气、控制和信息等。
这种复杂的联系通道,就统称为“经络”。
不局限于“血管”。
因此,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由主干、分支、分分支组成。
“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主干,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
“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主干分出的辅路分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
经络现象,在大自然中普遍存在,如树叶的经络,树木枝干。如下:【图片】【图片】【图片】
 
328F9531198B02CFDA9EB6DCC38395D4.png


2BC9508AA09F65D2ACA2C2FA8005053B.png
 

附件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
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
其中纵行的主干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
《灵枢·脉度》说:“支而横者为络。”。络脉横着长出分支。
《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因此,经脉主干,纵向贯穿人体上下,深藏人体。脉络横向生长分支,繁多,长到人体皮肤表面,所以,往往浮现于表的,都是络脉。
—————————————————
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
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
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图片】

81D14AB84BD27AB6CAC6BB03C4AAA69B.png
 
大自然经络现象,为什么大自然经络,都是主干和分支组成?
如果全是粗粗的主干,数不清的通道,空间装不下。
如果全是细小分支,压根传不了什么东西。
在现在的通信网络中,也是按照经络来布网的,有主干网,主干通道,然后分支到各个地方。主干粗,分支细,分分支更细小……………
植物传递营养物质,也是通过自身经络系统输布到全身。
经络现象,是大自然普遍现象。【图片】

E331DCE79AF92994C6A9801ADD1707DA.jpg
 
经络系统之穴位概念
——————————
——————————
穴位,学名腧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往往是经络体系中,某个关键点位。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穴”、“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
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
部分穴位并不在经络上,但对其的刺激亦可产生疗效。
—————————
—————————
为什么经络系统,会存在影响很大的特殊点位呢?
要知道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中,某些点确实是关键点,那个点可能影响一个区域的网络通信正常与否。像这种分支汇集的特殊点位,卡脖子的点位,影响颇大。就像穴位一样。击打这个点,和击打其它不重要的点,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图片】
 
大自然神奇的经络现象————从水系经络看人体经络
————————————————
中国有两大水系,分别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长江水系,以长江为主干,直通大海,然后是从主干横向分出去众多支流。
黄河水系,以黄河为主干,直通大海,然后是从主干横向分出去众多支流。
这个就是中国的水系经络,这个水系经络滋养养育了这片大地的众多人民。
人体,也是通过这样的经络,濡养了全身。【图片】【图片】

E16C1F164218F2D6E44FFE0B99EDE6A2.png



66FE6E553BD9E3FE3E76648CBF3020E4.png
 
三阳经、三阴经和脏、腑的关系
——————————————————
——————————————————
(1)三阳经,即手、足三阳经。包括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三阳(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共六条经脉。
(2)三阴经,即手、足三阴经。手三阴(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足三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共实际六条经脉。
——————————————————
(1)五脏:心、肝、脾、肺、肾为五脏。
(2)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注意:脏要比腑更重要。
—————————
结论:
三阳经对应六腑;三阴经对应五脏。
三阳主外表,三阴主内里。
外邪也是先经过三阳经统摄的营卫之气的保护,突破后,才达到了三阴经。也是从表到里面的侵入。
 
中医的气、血、津、汗、液、精、髓的基本概念
————————————
————————————
(1)气
气,是宇宙万事万物运行的动力。当然,气的存在以物质为载体,又推动物质的运行。人体的气和血津水液汗精微都是不可分的。
就如同一阵风吹来,实际是”气以精微物质为载体”迎面扑来,就形成了“风”的感觉。
人们认为风是无形的,实际是人的视力有限,视觉没有捕捉到,但是触觉捕捉到了。
宇宙中,看起来空,太空,实际也是有精微物质的。只是人们的感官被限制住了。
总得来说,气是推动物质运动的动力,但二者不能单独存在,相互依存。
(2)血
血,是人体血脉血管中的一种特殊液体。
不仅动物植物都是有血的,只是植物的表现不是红色。所有营养都在血液里,然后输送到各个脏腑。
《素问·调经论》强调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气血,是人的基本。
《灵枢·决气》指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即是说明中焦脾胃受纳运化饮食水谷,吸取其中的精微物质,即所谓“汁”,其中包含化为营气的精专物质和有用的津液,二者进入脉中,变化而成红色的血液。因此,由水谷之精化生的营气和津液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血液的主要构成成分。
(3)津和液、汗
都是人体的水,没有水,精细物质没法流动。
性状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之中,起着滋润作用的,总称为津;
性状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之中,起着濡养作用的,总称为液。
口水、尿,一般称为液。汗水,一般称为津。
津与液虽有一定区别,但两者同源于水谷,生成于脾胃,流布于经脉的内外,故通常在生理上不予严格区分,并称为“津液”,只是在病理上,有“伤津”轻,而“脱液”重的区别。
(4)精、髓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男子“二八……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此称为生殖之精。
从精华、精微之意的角度出发,人体之内的血、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均属于精的广义范畴。
但从具体物质的生成与功能而言,精与血、津液、髓的概念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精概念的范畴,仅限于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之精,并不包含血、津液及髓。
髓,主要指的是藏于骨腔和骨骼腔隙之间的一种液态或膏脂状的精微物质。它是人体深层次的重要部分,被归为奇恒之腑之列。古人认为“髓”位于人体深层在里的部位,“病在骨髓”也表示病邪深入之意。
根据分布部位不同,髓可以分为脑髓、脊髓和骨髓三种类型:
脑髓是藏于颅腔之中的髓汇集之处;
脊髓则藏于椎管之中并与脑髓相通;
骨髓则是藏于骨腔中的精髓物质。
从生成角度来看,中医认为髓是由肾精所化生而成的精华物质。《素问·平人气象论》:“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这表明了肾与骨髓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肾对骨髓生成的重要作用。
同时,《灵枢·经脉》中也指出先天之精为髓之本原:“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而后天之精则为补充之源:“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灵枢·五瘾津液别》)。
 
中医的毒和邪的基本概念
————————————
————————————
中医把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外邪”,一类是“内邪”。
人的五脏六腑会有毒,比如热毒、寒毒、蛊毒、疫毒、湿毒、火毒等,还有从胎儿时就从母体带来的胎毒。
邪气又分为外邪和内邪。不管外邪还是内邪,都对身体百害无一利,中医将它们都称为“毒”。
外邪指的是身体受到外来的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的入侵,造成身体损害。
内邪指的是人体的五脏六腑生病后,体内产生的火毒、湿毒、热毒、寒毒、风毒等。
———————————————
———————————————
(1)风
风是紊乱的气机。
风邪为病有内、外风之别。
比如一台机器运行正常,传动轮子也匀速有序。突然受到干扰,转动的轮子发出“哐哐”的振动声音,就好像人突然“抽筋”一样。
对人体来说,突然“抽搐”都是风引起的,就是人体正常运行的气出现紊乱,到处乱窜。
外感风邪,为百病之长,即外感风邪常常合并其他邪气伤人,如风火、风热、风寒、风燥、风湿等等侵入人体皮和肺。
(2)湿
由于人体脏腑对水液运化不力,或者外面水液侵入人体,导致大片停留在人体内。
很多人虚胖,就是湿重导致。甚至有的人局部还有水肿。与其它邪气夹杂,就是湿热、寒湿。
(3)痰
比较粘稠的水液停留在身体里面。特点就是粘稠。可不仅仅是肺里面或者喉咙里面才有痰,身体其它地方都可能有痰。
(4)寒
一般都是温度低,本来人体阳气充足,血液都是流畅,往往寒气导致血液凝固,血脉不通。不通往往痛,或者堵塞导致其它问题,比如静脉曲张之类。这个时候要活血化瘀。
(5)火热
热,温度高。有火气,身体热,甚至有的从毛孔冲出皮肤,形成红痘痘。火邪是致病后具有升发、炎热、蒸腾性质的外邪。
(6)燥
干燥。干燥不一定就是热,要知道冬天冷也有干燥,但往往有时候燥久而生热化火。燥性干涩,易耗伤人体津液,使人出现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燥症。燥遇到热,就是燥热。一般多喝水滋润,有时候脏腑喝水也没用,要滋阴润燥食物药物。
(7)暑
就是一团火热之邪,夹带湿气,从外面侵犯人体,困在身体里面。上达头脑,导致头脑昏沉目眩晕,下扰动心神,则心烦闷乱而不宁。
——————————————
——————————————
这些邪毒,其既可单独侵袭人体,又可几种邪气同时侵犯人体,在病变过程中可以相互影响、转化,临床辨证时须仔细考量。
 
三阴三阳 之阴阳调和而相生 阴阳离绝而消亡
——————————
——————————
《黄帝内经 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
三阳主外,三阴主内。
阳主外,阴主内。
男主外,女主内。
男人保护女人,女人滋润男人。
相生。
“ 阳密乃固”就是要把围墙打好,对人体来说,三阳卫气要牢固,这样把阴气保护好,不然阴气就会绝。
也就是皮肤等保护脏腑,脏腑反过来滋润皮肤毛发。有的人皮肤好,可不仅仅是擦化妆品,而是里面脏腑好,脏腑滋润的好,如果脏腑不好,化妆品再多也是苍白,不是自然美,健康美。脏腑滋润的好就是红润白白,看起来就自然美,健康美。对于追求健康美丽的人来说,护肤只能外在,更重要的是养好脏腑。
所以,如果阴阳不和,就会离绝,正如男女吵架,就会生间隙分崩。
“阴平阳秘”,就是男的保护好女的,冲在外,在外面挣钱,挣得钱交给女的,女的做好吃的给男的,把男的养的壮壮的,女的滋润提供精神支柱,女的也得到了保障,这样相生,家庭就会好起来。对人体来说,精神就会好起来。“精神乃治”。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调和阴阳,阴守其位,阳守其位,男阳刚而女柔美,阴阳才能相互吸引,发挥出各自气质,这是“天位”,先天规律,才能相生,才会有健康,这才是正常状态。
 
根据三阴三阳模型,三阳主外,三阴主内。
就好像一户人家,男主外,女主内。
外为阳,内为阴。
表为阳,里为阴;前为阳,后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动为阳,静为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