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理探讨 阴阳五行道学的基本理论

乡村中医师傅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22/12/31
帖子
962
获得点赞
104
声望
43
所在地
中国
1.道
道,一切皆由道生。无所不包,无所不在。
万物生成后,皆有其道。人有人道,动物有动物的道,植物有植物的道。木匠、泥水匠、修车的、创造工作的...七十二行皆有其道。道的显化,表现为宇宙一切事物阴阳现象。《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

2.太极
太极是道生出的一,一切的起点。
从无到有的起点。
“道生一,一生二“。一是太极,二是两仪,两仪就是阴阳。

3.阴阳的基本概念
宇宙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

“阳类”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

“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

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都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阴阳的两方面。

《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

凡是上、左、轻、白、动、浮现、大、快、强、清、干、通畅、生、健康、高、刚、热、喜乐、前进、尊、父、男、胖、美、气、天、火、开放、发散、升、外、炎上、整洁、兴、始、头,正......属于阳。

凡是下、右、重、黑、静、沉默、小、慢、弱、浊、湿、淤堵、死、疾病、低、柔、寒、悲伤、后退、卑、母、女、瘦、丑、血、地、水、关闭、收敛、降、内、润下、脏乱、衰、末、尾、反......属于阴。


4.阴阳的特性

(1)阴阳第一特性:普遍性。

阴阳现象无处不在。《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
为何“万物负阴而抱阳",比如,你有左手,也有右手。左为阳,右为阴。这不就是你身体上所表现出的“阴阳特征“吗。
你头顶天,脚踏地,顶天立地,头顶天为阳,脚踏地为阴,这也是你身上表现出的阴阳特性。
世界上找不到没有阴阳存在的地方。宇宙中,无时无刻,哪里都有阴阳现象。

(2)阴阳第二特性:阴阳相生性。“孤阴不存,独阳不长“,相互依存。
单独的阳和单独的阴都是无法存在的。如同只有左,没有右的状态是找不到的。一切都是相对存在的。比如你说你很重,长胖了,你得有个参考人物,别人长的瘦,才能显现出你长得胖。没有丑,就没有美;没有胖,就没有瘦;没有高,就没有矮。这就是“阴阳相对论“。《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美是因为恶的存在,衬托了其美。没有寒的感觉,就没有热的感觉。没有经历过苦的生活,就不知道甜的生活。
阴阳是相生的,都因对方存在而存在。说明了万物相对论。

(3)阴阳第三特性:阴阳相反性。
阴和阳,是相反特性,比如大小,轻重,左右,美丑,善恶,悲乐。

(4)阴阳的第四特性:阴阳的相对变化性。
在一个相对事物阴阳体系中,阴阳可以表现出变化。
例如,你邻居瘦阴100斤;你是胖阳150斤。
你努力减肥,体重变到90斤,阴阳发生变化,你变成瘦阴,你邻居变成胖阳。
毕竟100斤相对90斤,要胖点。

例如,你现在很热,属于阳体,通过清热,体温下降,相对来说,成了阴体。
阴阳可以在你身上发生变化。

这就是事物阴阳的相对变化性。

(5)阴阳的第五特性:阴阳可分性。
比如“左右“是一对阴阳,但是,左又可分为“上左“和“下左“,右又可以分为“上右“和“下右“。
而“上左“又可以分为“前上左“和“后上左“...…
如此,阴阳可以不断分化。

(6)阴阳的第六特性:阴阳包含性。
正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比如,有的人身体体质总体偏寒,但是寒中带热,小便是黄色的。
也有“阳中之阳,阴中之阴“,总体偏寒的体质中,某个脏腑比其它脏腑更寒冷,身体的极阴之地。
在吃一些海鲜品,本身有的海鲜品就是寒性,但是海鲜的有的部位寒性更重,寒中又寒。
如下: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阳、阴中有阴。

(7)阴阳的第七特性:阴阳相交性。
例如:左右相交产生“中“,形成“左中右“。
例如:左右一对阴阳,上下一对阴阳,两两交互,就会产生“上左、下左、上右、下右“。这样的交互对数越多,会呈现几何级数增加。

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正是因为阴阳的相交性,产生了复杂多变的万事万物。
天地相交,产生生灵,其中人为灵长,所以有“天人地“三才。

5.阴阳的四种变化状态
阴阳,有四种变化状态。

分别为:
(1)太阳极限状态;也就是“老阳“,“重阳“,“阳中之阳“。
(2)阳消阴长状态;也称为“少阴。
(3)太阴极限状态;也就是“老阴“,“重阴“,“阴中之阴“。
(4)阴消阳长状态。也称为“少阳“。

这四种状态就是,“阴阳两仪生四象“。

推演:
万物负阴而抱阳
阴——万物——阳。
由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也分为少阴和老阴(太阴);
阳,也分为少阳和老阳(太阳)。

少阴 — — 老阳
| ......... ... ...... |
阴——万物——阳
| ......... ... ...... |
老阴 — — 少阳


阴消阳长 — 太阳
| ......... ... ...... |
阴——中和——阳
| ......... ... ...... |
太阴 — 阳消阴长


6.阴阳平衡状态
人体内部是时刻变化的,健康的人总体表现出“平和“,实际是诸多阴阳变化,处于一种微妙相对“中和“状态。

又例如:人的生活环境,不干燥也不湿润,感觉舒适,这种就是很“中和“状态。
又例如:周围不寒冷,也不燥热,感觉暖和,这种就是很“中和“状态。

这种“中和“,这就是阴阳平衡状态。

阴消阳长 — 太阳
| ......... ... ...... |
——阴阳平衡—
| ......... ... ...... |
太阴 — 阳消阴长

7.五行
将“阴阳平衡“也算阴阳一种状态。
这样,太阳,阴消阳长,阳消阴长,太阴,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变化过程中的五种运行状态。就是“五行“。

五行状态:

阴消阳长状态

太阳极限状态

阴阳平衡状态

阳消阴长状态

太阴极限状态
 
最后编辑:
8.五行相关规律
(1)泰极否来规律
任何事物盛极必然衰,就好像有的人看股市曲线,任何股都不可能一直往上冲,冲的再高,终究会跌落。
当然有的是跌落了,过后又升起来了,升到一定时候,又跌落,跌落了一下,又升起来。
有的一跌再跌,直到跌死,再也无起色。
那种始终不死,虽然有起有落,但总得平均曲线是稳定的。五行理论里面叫“生生不息“规律。
这说明他的阴阳平衡掌握的好。
v2-5e2272c42f13592fad68360bfacdda6d_b.webp



(2)生生不息规律
就如同前面说的,阴阳平衡掌握的好,虽然有起有落,但总体还算平稳。达到了生生不息的状态。
就是四象旋转起来了,从太阳,阳消阴长,太阴,阴消阳长,不停旋转。就好像白天黑夜相互交替。不会衰落到死,起不来了那种情况,那还转什么呢。《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在一个复杂的企业里面,打螺丝的、运输的、销售的等诸多岗位有进有出,有条不紊交换信息,加工物质。基本上就处于平衡状态,即便有问题,也能及时解决,调和的好,企业总体生生不息。

在人体,各个脏腑有条不紊发挥自己功能,相互交换物质加工品,人体保持健康,有问题也及时调和,比如有淤堵了及时疏通,有缺少及时补充,有多余及时排泄,有坏的及时修正。能上能下,进出无障碍,不缺不多,无损坏,所以,调和的好,整体也生生不息。

(3)“五行中和“是万事万物追求之道的规律
一个儿童学走路,刚开始偏偏倒到,最后,掌握很娴熟,说明平衡感很强了。
一个羽毛球运动员,从开始生涩到娴熟掌握打球技巧,说明平衡感掌握了。
一个人学骑车,从开始左右偏倒到后面顺利骑行,平衡感掌握了。
一个人学医,目的为了娴熟掌握准确娴熟的医术。
......
七十二行,任何事物追求都是对平衡感掌握。
五行中和,是万事万物追求之道。

正常情况下都是追求好,而不是追求坏。学打球,为了追求越来越娴熟球技好,没有为了追求球技差。

(4)五行类事物定位

东南西北中,酸甜(甘)苦辣(辛)咸,金木水火土,春夏秋冬和中夏等,都属于五行类事物。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凡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尚书》“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最后编辑:
(5)五行体系之间关联规律
任何五行体系都不可能是孤立的,“东南西北中“和“左右前后中“根据阴阳相交性,是相互可以关联的,才形成多彩的世界。
比如人体外面有个大天地,人体是个小天地,人体内又有各种小小天地。不会存在一个只有人体,周围都是虚无的情况。

你是人,加上地球就是地球人。再加上某某村,就是地球某某村的人。
孤立的五行体系是不存在的。所以,五行体系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五行体系会影响另外一个五行体系。比如病菌入侵人体,外面是有病菌的体系,人体也是个体系,病菌体系影响了人体体系。

五行体系和五行体系之间会相互影响。

比如天灾造成人祸,人也会破坏环境。
当人砍伐树木,造成环境恶化,恶化的环境反过来影响人的生活宜居。
所以,为什么要“天人合一“。体系和体系之间要匹配。
人体各个脏腑系统,有一个脏腑系统出现问题,会影响其它脏腑系统,其它脏腑系统恶化了反过来又会影响这个脏腑系统,让其更加恶化。所以,为什么有的人要么百病皆无很健康,要么得病会得很多病。人体虚弱了,这个病那个病像赶集一样都来了。实际只要调和好了,从诸病皆来,到诸病皆退。

(6)五行体系之间匹配规律
正如前面所说的,不存在孤立五行体系,五行体系之间是关联的。所以要相互匹配。例如:天人合一。



(7)五行体系损失规律

a)一损俱损

男女是一对阴阳,通过男女繁衍后代,观察阴阳五行体系变化,如下:
男1000人,女500人,男子数量达到顶峰(太阳极限状态)。
泰极否来,逐渐男子数量就开始跌落,女子数量增加(阳消阴长)。
当变成男子600,女子1000,女子数量达到顶峰(太阴极限状态)。
泰极否来,逐渐女子数量就开始跌落,男子数量增加(阴消阳长)。
男900人,女500人,男子数量再次达到顶峰(太阳极限状态)。
......
如此往复,相对来说还算平衡。

如果有一天,男子数量变成2000人,女子数量变成1人,可以说阳的史无前例巅峰。根据“孤阴不存,独阳不长“的阴阳相生性,虽然男子数量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但是女子没有了,还能繁衍后代吗?肯定不能,随着男子逐渐老死,阳越来越少,最后一个都没有了。

这样男女繁衍的阴阳五行体系因为阴或者阳的缺失就崩溃了。

所以,中医里面如果一味的补阳气,导致阴液逐渐没落,阴阳不能相互制约平衡,就会产生人体阴阳离决,出现异常,最后,阴阳都绝。《黄帝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b)阴阳同损
同样以前面为例子:
18年,男1000女900
19年,男800女700
20年,男600女500
21年,男400女300
22年,男200女100
23年,男50女50
24年,男10女10
25年,男0女0
最后,男女阴阳五行体系也会绝。
如同人体气血皆虚弱,最后,气血都没了,人就没了。

c)天人相分损失
也就是五行体系要和环境匹配,五行体系和五行体系之间也要匹配。如果不匹配,五行体系也会遭受损失。
例如,一个人很健康,跑到湿气重,风也不流动的地方生活,居住的风水不好,不久就生病了。这就是人与环境不匹配原因。
天人合一,追求适合人们生活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健康。

一个企业生产了很多消费品,但是消费水平不行,就会出现产出大于需求。这就不匹配了,就会有问题。同样,还有需求大于产出。

在人体,各个脏腑体系之间也是正常情况下是匹配的,有进有出,进出平衡。如果供不应求,或者供大于求,都会出现异常。产生热重火气高,或者寒重等。
 
最后编辑:
d)过益则损
阴阳平衡讲究“过犹不及“。太过了和太缺了,都会导致阴阳不平衡,都是不好的。适合就好,适合是最好的。
比如吃滋补药物,吃的过多导致滋腻或者其它不好影响。补阳气的多了导致阴液虚弱,生虚火,也是损失。滋阴吃多了,导致湿重。
我们给花草树木浇水,滋润下很有益处的,让其生机勃发,但浇水多了,就不是滋润了,而是湿重,会烂根的。
吃得太多了撑死,吃得太少了饿死。
过刚易折,过柔易弱(软弱无力)。
所以,太过了,也会导致损失。



(8)五行体系益得规律

a)一益俱益
因为一损俱损的存在,在阴阳不平衡后,滋润补养受损失一方,使得其得益,那么,就平衡了阴阳。
例如:阳300,阴100。给阴增加200,让其阴阳都300,这就平衡了。实现了一益俱益。

一些地方,有饭店,衣服店,快递店。饭店的不去买衣服,别的店也不会来饭店,这就是一损俱损。相反,饭店的去买衣服店衣服,用快递送到饭店,快递店和衣服店有钱去饭店吃饭。这就是同气连枝,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b)一损俱益
例如:
一个阴阳体系,各自承受300,就是最佳的。
但是,阳400,阴300,也是不平衡。让阳损失100,让其阴阳都300,这也就平衡了。
这个时候就是损一而俱益。

一些人火气重,清火,那么阴阳就平衡了。

c)双益俱益

如前面的一些人火气重,清火,那么阴阳就平衡了。
但是有的人不行,本来就身体虚弱,虽然有火,但是再清热,身体更虚。
例如,正常情况下,阴阳都要300,但身体却是阳100,阴50。虽然虚弱,也会表现出“火“。这个时候,就不能单纯清火了。那么,阳补200,阴补250,才能让其阴阳都是300。所以,滋阴清热为主,顺带稍微补下阳即可达到平衡。

d)损益俱益
例如,正常情况下,阴阳都要300才合格。但是阳400,阴200,也是不平衡。这个时候,就要阳损100,阴补100,才能达到平衡。有损有益,才能俱益。

e)损损俱益

例如,正常情况下,阴阳都要300才合格。但是阳400,阴400,超过了承受范围。
阴阳皆损失100,回到正常。这往往发生在哪里呢?如阳气过生火,阴液过生湿。湿热,当然就要祛湿又泻火。
例如:一个房间只能装1000人,必然男500女500最好,但是出现男600女700,那么,就要让男出去100女出去200,刚好就合适了。

f)天人合一俱益
五行体系和五行体系,五行体系和环境之间是有相互作用的。
如果与之适宜,则五行体系也会得益。
比如我们多搞绿化,树木生出更多的有机氧气灵气,得到好的回报,那么,我们就会更健康生活。
让居住的地方没有潮湿,阻断害虫野兽侵袭,有微风流动,清新空气,都是宜居的。
五行体系之间,五行体系和环境之间的合宜。
 
最后编辑:
9.五行体系参照象

在中医中,看舌苔,看面容,把脉相,怎么知道到底有没有问题,是过还是缺。
这个就需要一个参照系。怎么样的舌象是正常舌象,怎么样的脉象是正常脉象。首先要熟悉了正常的,才能对比发现异常的舌象和脉象。

任何五行体系,都有一个平衡中和的“象“,属于正常五行体系的“平衡象“。而异常的五行体系,中心就会偏离中和状态,呈现失衡。例如:一个人背着货物,如果重心都在中间,人走路就比较稳健,如果有一边偏重,重心就会偏离,人走路时候就会打偏。

这个参考象,又例如:说某某人长的高,那是和别人对照的结果,拿了别人作参考。

阴因为阳而存在,阳因为阴而存在,相对存在。五行体系也有正常和异常的“阴(异常)阳(正常)“现象。

一列火车按照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如果和人走路1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对比,确实很快。但是,参照系变成一列高速列车800公里/每小时,那就慢的不行了。参照系不一样,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导致阴会变成阳,阳也会变成阴。

人们在做度量衡的时候,都有个标准。
比如时间1秒是多长作为标准,60个1秒就是1分钟,以此类推。
规定一段长度是1毫米为标准,那么,10个1毫米就是1厘米,以此类推。
这个就是参照。当然中医称药物时候,有用钱和两,也有用克。

阴阳互为参照。
异常的五行体系,会以正常的五行体系为参照。

中医治病、用药、抓药度量衡和参照象都非常重要。
 
最后编辑:
10.五行体系度量衡

前面看到,任何五行体系都有一个标准的“参考象“,这个就是中和平衡状态的五行体系。这样才能判断出是否异常。

因此,每一个五行体系都有其“度量衡“。例如,人体的阳气和阴液的五行体系,中和状态下,阴是1000度量,阳是1000是度量。那么,超过1000就是过,少于1000就是欠。当然,有时候很难去数据化处理。很多人往往拿正常的“人体气象“对比,采用模糊化处理也是可以的,比如“严重、比较重、稍微重、轻、轻微“等模糊化度量。合适就行,不会说必须精确到什么数字,小数点后多少位。因为测量很难做到。比如舌苔很厚,说明湿气重,去湿气,大致变薄了就可以了,这个时候也不可能去测量厚度精确数据。吃饭吃半饱,事情能接近98%,留点冗量,空间也比较大,否则也容易跑过头。

中医的测量不是一定要解剥人体,查看每根神经,比如舌象脉象等也能反映出人体脏腑内在情况。
当然,有的五行体系可以做到精确数字度量。比如天枰,左边重多少,右边轻多少,看的很清楚。

《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论》讲述人体五行兴衰,使用了年龄数字度量衡。这样的度量也可以表达人体五行兴衰变化程度。
如下: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泰极否来规律)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泰极否来规律)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普通人兴衰,旋转一圈,象股市一样直接跌停。
修真者,调和的好,衰老后,还可以拉的回来,会旋转很多圈,出现了返老还童现象(变年轻)。就好像股市曲线不会跌停,形成起起落落的曲线,但人体总体比较平稳。人会很长寿,属于长寿股。
 
最后编辑:
10.“金木水火土“——五材与五行
“金木水火土“不叫五行,而是五材。

《左传·襄公二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杜预 注:“五材,金、木、水、火、土也。” 汉 焦赣 《师之解》:“三德五才和合,四时阴阳顺敍,国无咎灾。”原注:“五才,金、木、水、火、土也。”。

《尚书大传》也有“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

《左传·文公七年》:“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金木水火土“还成了六府的内容。

五行的“行”字,《说文解字》说:“人之步趋也”,行走的意思,如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的“行”字。所谓“五行” ,指五种运行状态。

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讲得就很清楚了:“天地之气,合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其行不同,故为五行。比相生而间相胜也。”。

这里的“行者,其行不同,故为五行“。也就是五种运行方式状态。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湿燥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之日,周而复始”,“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可不通乎!”


河图洛书

v2-f27c51f6a09dad29c8b935db92d62496_b.webp

出土的汉代五行图

《素问· 宝命全形论》:“木得金而伐,水得火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

从《素问》所言“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来看,目的仅仅是以五材举例来阐述生克规律而已。意思就是像这样的生克规律的事物很多,数不胜数,难以一一阐述。在中医里面表现如: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火则清之,堵则通之,散则收之,收则散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生克养生治病方法。

所以,不要把“金木水火土“简单套为五行,那是误区。

而且后世也有认为,小水扑灭不了大火,那会自取其辱,反被大火蒸发,这就是阴阳反克。所以,五行相侮,实为五行之间的反向克制。
 
最后编辑:
接上。
《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用“胜“,因为胜就是“超过“。而不是简单的“克“。男比女力气大,但是小男孩和大女孩比较呢。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太素》为骨),燥(《太素》为湿)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阴胜则身寒,汗出,身长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

《黄帝内经 金匮真言论》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最后编辑:
其实 就这一气 而已 道家所说的 炁 此物无极 不可探知, 均匀分布于宇宙不显偏性 则无人可觉知其存在,就像以前 物理学研究光时 提出的以太理论, 真空 为什么叫真空 是因为 以太均匀分布于宇宙 而无极 无法探知。也是现在热力学 第二定律所预测的宇宙最终未来, 所有物质都挥发成能量形态均匀分布于宇宙, 这个时候宇宙 就没了 彻底归于这原始的一炁。 如这一炁 重显偏性 必以阴阳相对 而彼此互根而显现, 就像一个温度 100 另一个则-100 阴阳现 则生化开始 化生千万极 而化生宇宙万物。当万千重新 中和其偏性时 就是万千 重归这一炁的过程 也就是 经常说的 有既是无 无既是有 , 有就是这一起 以亿万中不同的方式运行, 所以有偏性, 无就是 这一气以 唯一的一种方式运行 没有偏性彻底 不显现 无人可探查。
 
其实 就这一气 而已 道家所说的 炁 此物无极 不可探知, 均匀分布于宇宙不显偏性 则无人可觉知其存在,就像以前 物理学研究光时 提出的以太理论, 真空 为什么叫真空 是因为 以太均匀分布于宇宙 而无极 无法探知。也是现在热力学 第二定律所预测的宇宙最终未来, 所有物质都挥发成能量形态均匀分布于宇宙, 这个时候宇宙 就没了 彻底归于这原始的一炁。 如这一炁 重显偏性 必以阴阳相对 而彼此互根而显现, 就像一个温度 100 另一个则-100 阴阳现 则生化开始 化生千万极 而化生宇宙万物。当万千重新 中和其偏性时 就是万千 重归这一炁的过程 也就是 经常说的 有既是无 无既是有 , 有就是这一起 以亿万中不同的方式运行, 所以有偏性, 无就是 这一气以 唯一的一种方式运行 没有偏性彻底 不显现 无人可探查。
对,没有差异就无法探知。
 
11.五行体系的藏象特性

五行体系的藏象特性,就是五行体系信息传递。

任何五行体系都不是孤立的,受外界影响,也影响外界。当与外界处于匹配状态时候,益大于损,或者损失降到最低。

正因为五行体系和外界不是孤立的,也就可以传递差异,可以传递信息。

没有差异,就没有信息,按照参照象,如果参照象无法提供差异,信息就无法探知。

有的人怕黑,是因为漆黑一片,无法感知外界任何信息,人的本能对未知神秘有惧怕感。

太空中真的是虚无吗?黑洞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吗?那是因为你的“参考象(参照象)“无法提供有实质意义差异,所以,无法感知。比如拿着一个模糊不清的“正常参考舌象“,去判断异常,这很难的。

中医藏象理论,通过表探知里,因为里的信息会传递到表,表现为“现象“。“藏“就是藏在里面的,你无法直接接触,“象“就是表面呈现的。

《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禀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
面、舌、手掌、指甲、纹理、毛发、目、耳、尿液、唾液等皆是表。

这种表面现象和内部运作一般都是有特定规律的,也就成了中医诊断基础。比如脸色太红,往往有里热,但有时候是假象,比如把脸涂抹红,或者撞在柱子上撞红,喝酒等原因,所以,中医诊断往往多种表象信息融合,望闻问切等综合研判实现表里如一的诊断。

又例如有的市场竞争,通过对市场边缘的表象调研,探知各个竞争对手发展路线,内部实力,也是由表探里的例子。因为不可能向竞争对手高管面对面询问“你们要怎么发展规划,你们的实力如何“。同样中医也不可能把每个病人肚子剥开查看每根血管。通过表里探知,也可以掌握很多实质信息数据。

这些也是五行体系藏象特性具体表现。
 
最后编辑:
12.五行体系的相交特性

根据阴阳的相交性,使得五行体系也有相交性。

在中医里面,内外五行体系和寒热五行体系相交,产生“内寒、外寒、内热、外热“四种情况。

阴盛格阳,就是人体内寒过盛,自闭于内,将人体热“驱赶“到外表,人体外表呈现“假热“现象,实际内寒很重。

阳盛格阴,就是人体内热过盛,自闭于内,阳气被遏,不能外透到四肢肌肤而温暖全身,人体呈现“假寒“现象,实际内热很重。

13.五行体系的正邪概念

当五行体系处于健康中和状态时候,称为“正“。

如同一个货郎肩挑货物,平衡时候,他走的很稳健,“很正“。但当一边货物重,另外一边轻的时候,重心发生转移,他会将很许多力气精力花费在不让自己摔倒上,说明有“邪“存在。

这个时候,导致其“不正“的或者不平衡的因素称为“邪“。

根据“五行体系参考象“,正邪是相互依存的,以中和状态的五行体系为“参考象“,作为“正“,然后去对比参照五行体系的变化,判断出邪的存在和程度。


14.五行体系之间的损益规律

由于五行体系和五行体系之间可以发生作用。

例如:外面的风邪进入人体,与卫气相争。人体的正邪搏斗,实际是两种五行体系之间的互相“损“,而不是“益“。

而利用祛邪扶正方法,影响人体五行体系,就是利用一种五行体系“益“另外一种五行体系。
所以,祛邪扶正,是对目标五行体系进行有益干预的手段,使得不平衡的五行体系回归平衡,回归正道的方法。
 
最后编辑:
五行 据我理解 就是这一气的物质化的 五种运动方式, 显现出来的就是五种力 而已 古人 用五个极来 立坐标系 用来阐述这一气的偏性, 火就是炎上的偏性, 水就是润下的偏性 木乃宣散 金乃敛降 这四种力中和在一起 就是 第五种力 土 土就是 这个平面的中气 乃 四相在此平面内回归 一气的力。 所以土无专位 也无专脉。
 
五行 据我理解 就是这一气的物质化的 五种运动方式, 显现出来的就是五种力 而已 古人 用五个极来 立坐标系 用来阐述这一气的偏性, 火就是炎上的偏性, 水就是润下的偏性 木乃宣散 金乃敛降 这四种力中和在一起 就是 第五种力 土 土就是 这个平面的中气 乃 四相在此平面内回归 一气的力。 所以土无专位 也无专脉。
 
宇宙起源

没有差异,就没有信息,也没有能量。

如果周围都是一片漆黑,一片红色,一片绿色,一片蓝色......总之,没有差异。就如同一种物质均匀分布在空间中。人在其中是不会感知到任何信息。处于无知无感觉的状态。宇宙的能量为零。这种状态就是太极宇宙状态。因为全部都是“一片黑“。

一些人怕黑,特别是小孩,就是因为漆黑的周围,没有任何差异,无法感知到任何信息,感觉挺心慌挺害怕。即便成人走在没有路灯,没有月光,漆黑的山路上也是不习惯,如果没有手电筒,几乎就是寸步难行。

至于为什么宇宙能量为零。能量,实际是差异化产生的,差异必然带来“落差力“。信息,也是差异化产生的。

就好像水力发电,上游和下游落差越大,水流越急,获得的发电量越大。你把水力发电机放到一个上下游都是一样平坦地方,落差落势都没有,怎么可能发的了电。势的不同产生能量。太极宇宙中物质都均匀分布了,哪里有“落差势“存在,自然无法转换为能量。所以,太极宇宙能量为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就是太极状态,宇宙处于均匀状态,非常均匀,没有任何差异,无法感知,被称作“一炁“。无形的称为气,有形的称为物。

当有一天,一种“阴“和“阳“对立互根的能量出现了,以正能量和负能量,以五行运转方式,正因为这样,宇宙中星系和星球才会旋转,并开始相交变化,产生三...三继续变化,万千差异越来越多,信息也越来越丰富,能量也越来越扩散,发生能量和信息传递,逐渐产生万物。
 
最后编辑:
15.宇宙五行之力和五行之德

五行状态:
阴消阳长状态
太阳极限状态
阴阳平衡状态
阳消阴长状态
太阴极限状态

宇宙中五行之力:
(1)“阴消阳长运行之力“被称为宣散之力。春生。
(2)“太阳运行之力“被称为上长之力。夏长。
(3)“阳消阴长运行之力“被称为收敛之力。秋收。
(4)“太阴运行之力“被称为下藏(润下)之力。冬藏。
(5)“阴阳平衡运行之力“被称为中和之力。

古人根据观察四季变化得出来的五行运化之力或者五行之气。《春秋繁露》:“天地之气,合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列为五行。行者,其行不同,故为五行。比相生而间相胜也。”。

其中,第五种“中和之力“是前面四种力平衡叠加产生的。并不单独存在。只有四象(春夏秋冬、东西南北等)。

而金木水火土,刚好具有这五种德行。

《尚书》“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所以,“金木水火土“五材常常被拿来讲述“五行“,但并非五行。

五行之力,是宇宙万事万物运行的基本之力。
 
最后编辑:
16.五行在事物中的运化特性

五行状态:
阴消阳长状态
太阳极限状态
阴阳平衡状态
阳消阴长状态
太阴极限状态

五行在事物中运化特性:
(1)“阴消阳长特性“被称为宣散特性。
(2)“太阳特性“被称为壮长(茂盛)特性。
(3)“阳消阴长特性“被称为收敛特性。
(4)“太阴特性“被称为闭藏(潜藏)特性。
(5)“阴阳平衡特性“被称为中和特性。


春天的时候,到处洒下财富的种子,这个就是宣散。这是一种向外发散的力。中药里面很多宣发、疏散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就是这种特性,比如疏风散热(寒)、宣肺等。

夏天的时候,施肥浇水让其长壮实成熟,最后得到成果。这个就是壮长。这个是成长壮实扩大之力。

秋天的时候,就开始收集成果了,这个收敛。这是一种向内收敛的力。中药里面,那种收涩药物和治疗方法就是这样特性,比如涩肠、酸收的药物。

冬天的时候,所有成果都藏好了,潜匿闭门。这就是闭藏。这个是一种关闭藏守之力。


整个过程,就是撒播种子生根发芽、成长壮大茂盛、收集果实,保存藏好隐藏匿闭门谢客。

中和特性,就是这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往复循环,运化所表现出很稳定的特性。不会遇到青黄不接,没有收成的不稳定。

宇宙万物,花草树木,日月星辰......万千气象......有进有出,能藏守得住,能成长壮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运化中和状态了。

壮长,自强不息的品德。
藏守,厚德载物的品德。
 
最后编辑:
接上

壮长(茂盛)特性,比较张扬,就是自强不息,特点就是“长“,长的强壮长的大长茂盛。具有显的特点。

闭藏(潜藏)特性,非常低调,闭门潜藏,特点在于“藏“,藏起来了。具有隐的特点。
 
接上。
五行状态:
阴消阳长状态
太阳极限状态
阴阳平衡状态
阳消阴长状态
太阴极限状态

《春秋繁露》:“天地之气,合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列为五行。行者,其行不同,故为五行。比相生而间相胜也。”。

五行的规律,从四季之阴阳之气演化而来。

阴消阳长状态:
春天,阴寒之气还在,有所减少,但是阳气已经初生,有一点暖和,但是还是比较冷,初阳,少阳,表示阳气还很年轻,这个时候,万物逐渐苏醒,种子播下,要开始发芽。冬眠的动物也开始出来了。阴寒气慢慢减少,阳气慢慢增多。

太阳状态:
夏天,阴寒之气几乎已经全部消退,火热的阳气达到巅峰,万物植物茁壮成长,火热的长大,直到成熟。

阳消阴长状态:
秋天,浓烈阳气还在,但已经开始出现减弱,阴寒之气初生,植物果实也已经成熟,人们开始收集果实,聚集在一起,阴寒之气越来越多,阳气也越来越少,树叶也开始掉落了。

太阴状态:
冬天:火热的阳气几乎已经全部消退,阴寒之气占据主导,植物动物开始过冬冬眠,过冬的食物藏的好好的,动物也开始潜藏起来,地上很少看到动物的身影。大地被阴寒覆盖,阴寒之气达到巅峰。

完成了一次,阴阳之气循环,第二年春天又来往复循环。
 
最后编辑:
接上。
五行状态:
阴消阳长状态
太阳极限状态
阴阳平衡状态
阳消阴长状态
太阴极限状态

《春秋繁露》:“天地之气,合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列为五行。行者,其行不同,故为五行。比相生而间相胜也。”。

五行的规律,从四季之阴阳之气演化而来。

阴消阳长状态:
春天,阴寒之气还在,有所减少,但是阳气已经初生,有一点暖和,但是还是比较冷,初阳,少阳,表示阳气还很年轻,这个时候,万物逐渐苏醒,种子播下,要开始发芽。冬眠的动物也开始出来了。阴寒气慢慢减少,阳气慢慢增多。

太阳状态:
夏天,阴寒之气几乎已经全部消退,火热的阳气达到巅峰,万物植物茁壮成长,火热的长大,直到成熟。

阳消阴长状态:
秋天,浓烈阳气还在,但已经开始出现减弱,阴寒之气初生,植物果实也已经成熟,人们开始收集果实,聚集在一起,阴寒之气越来越多,阳气也越来越少,树叶也开始掉落了。

太阴状态:
冬天:火热的阳气几乎已经全部消退,阴寒之气占据主导,植物动物开始过冬冬眠,过冬的食物藏的好好的,动物也开始潜藏起来,地上很少看到动物的身影。大地被阴寒覆盖,阴寒之气达到巅峰。

完成了一次,阴阳之气循环,第二年春天又来往复循环。
你对太阳与太阴的理解是值得商量的太阴太阳之太是初与始的意思,恰恰相反,太阳是初阳而不是巨阳,所以叫太阳寒水,太阴也不是至阴,而是初阴始阴,所以太阴病比少阴病轻。看来,你同我一样在中医基础理论是下了大功夫的。我们可以交流一番,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