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真够乱的。心悟转内经,心迷内经转,你就使劲转吧。
彼此彼此。
非但您我如此,眾圣之经典,莫不是某个人之心悟而已耳。
而眾人之转,亦莫不是某个人之心迷也。
但吾辈对经文之取舍,则不得假手於人也。
心配春之[湿],肺配夏之[暑],上焦主气。
肝配秋之[风],腎配冬之[寒],中下焦主血。
。。吸。呼。。。。
。。
。
。。。。
。。。肺。。。。
。。。。
↖。。
肝。。
。。心。
。。。。
。。
。。。腎。。。。
。。。
。。。。
。。。尿。。。。
此图,肺乃[气交变]之所,而肝则为[血交变]之处。
上下身之浊(贫氧)血,尽归心之左,继而经两肺换成清(富氧)血之後,復归於心之右,其清血则会再次通过心脏,而送往全身,此之谓肺朝百脉也。上焦主[气之出纳]也。
若人臥则血归於肝,是谓百脉之所归也。
肝,当其时是被认为將[水谷精微]输入血液裡的器官。中焦主[血之纳]也。
而两腎連通膀胱,將体内的癈棄物以尿液之形态,排出体外,即小便之主要器官也。下焦主[血之出]也。
这裡明显缺少了[胆·脾·胃·小腸·大腸]之消化及排泄器官也;但这图最重要的不是心,而是血及气。
~~~
。。气。。。
。。。
。
。。。。心。
。。。
。
。。血。。。
姑且先抛开其它脏器而言之,独论心者,则机体一身之血液与心脏,就是一个血之大循环也。
在其[气交变]之前者皆为浊血,在其[气交变]之後者则为清血;而[血交变]则反之(换成现今之说法,血交变=体循环,气交变=肺循环。若问如何气交变?则呼吸是也,而血交变者,飲食也)。
据此则可对运[清血]之脉者,命名其为动(阳)脉;而行[浊血]之脉者,则命名其为静(阴)脉。
~~~
。寅卯辰。。。巳午未。。
。。。。。。。。。。。。
。。
。。。。。
。。。
。。。
。
。。。
。
体。。。。心。。。。体。
。。。
。
。。。
。
。。
。。。。。
。。。
。。。。。。。。。。。。
。丑子亥。。。戌酉申。。
上图则換以另一种方式来表達之。
图示之所以分为左右两边,乃指人体左右两侧也。
夫[体]者,实際上指的乃是[动脉与静脉]之间,微不可察之网状交换系統。
而[心]者,实際上指的乃是[心与肺]之间,玄而未识之[氧(生)气与廢(死)气]交换系統。
明乎此,则分不分它左右两侧,其义亦同也。
此即[三阴三阳]之原始、之雛形也。
而此说,亦已确实记载於《内经·阴阳系日月》篇裡面。
~~~
黃帝曰:合之於脈,奈何?歧伯曰:
寅者,正月之[生陽]也,主左
足之少陽;
卯者,二月,主左
足之太陽;
辰者,三月,主左
足之陽明;
巳者,四月,主右
足之陽明;此兩陽合於前,故曰陽明。
午者,五月,主右
足之太陽;
未者,六月,主右
足之少陽。
申者,七月之[生陰]也,主右
足之少陰;
酉者,八月,主右
足之太陰;
戌者,九月,主右
足之厥陰;
亥者,十月,主左
足之厥陰;此兩陰交盡,故曰厥陽。
子者,十一月,主左
足之太陰;
丑者,十二月,主左
足之少陰。
~~~
。寅卯辰。。。巳午未。。。
。。。。。。。。。。。。。
。。
。。。。。
太阳。。。
。。。
。
阳明。。
少阳。
体。。。。心。。。。
。。
。。。
。厥阴。。少阴。
。。
。。。。。太阴。。。
。。。。。。。。。。。。。
。丑子亥。。。戌酉申。。。
这段经文裡面,本无足字,但後学解者強加了很多个足字,认为这才合乎逻辑与事实,谬也。
而此乃第一代[三阴三阳]之实据真凭也。
且此学说,当出於[十二经学说]之前。
阳明者,两阳[合]於前也,非[合明]於前也,此阳明者,亦三阳之开始也。
厥阴者,两阴交尽於後也,亦一期循环之终结也。
是故此两句当是註解,而非正文也。
而左右厥阴阳明者,孤脏也。
则孤脏者,心也。
帝曰:四時之序,逆從之變異也,然脾脈獨何主。歧伯曰:脾脈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
玉机真脏论,先论四时之脉,後言五脏之变,但很多句子皆难以索解,且前後矛盾。
孤脏以灌两旁四肢也。
那个孤脏真的是脾?而不是心?
这裡独言四时,何以不是只对应四脏的呢?
帝曰:然則脾善惡,可得見之乎。歧伯曰: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帝曰:惡者何如可見。歧伯曰: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如鳥之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此段似言心脏,多过是评论脾脏。
且心脏病未発之时,一如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