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喜树 ☆
[拼音]xi shu
[药名]喜树果
[别名]旱莲木,千张树,天梓树
[基源]为蓝果树科喜树属喜树的果实。
[学名]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果序,晒干,除去总果梗及花托。
[生境]常生于海拔1000m以下林边或溪边,亦有栽培。
[性味]性寒,味苦、涩,有小毒。
[归经]归脾经,胃经,肝经。
[功能]解毒散结,破血化瘀。
[主治]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肠癌,肝癌,膀胱癌,绒毛腺上皮癌,淋巴肉瘤等癌肿,急慢性白血病,银屑病,血吸虫引起的肝脾肿大,牛皮癣。
[用法]内服煎汤果实3~9克,根或根皮9~15克,或研末吞服。
[注意]①忌用铁器煎煮、调制。②内服不宜过量。
[应用]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喜树根注射液,肌注,每日4~8ml(每毫升含喜树根浸膏250毫克)。②牛皮癣:外用20%喜树果软膏涂抹患处,每日1次。树皮、枝切碎,水煎浓缩,调成细膏搓。③疖肿,疮痈初起:喜树嫩叶1握,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
[附注]喜树的叶和树皮亦供药用。分别习称喜树叶和喜树皮&喜树叶性寒,味苦,有毒。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功能。治痈疮疖肿,牛皮癣。外用捣敷或煎洗&喜树皮性寒,味苦,有毒。有活血解毒,祛风止痒的功能。治牛皮癣。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煎洗或水煎浓缩调涂。
[备注]①喜树的根或根皮亦供药用,功同喜树果。②一般认为喜树果的作用较根皮佳,但毒性较大。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拼音]xi shu
[药名]喜树果
[别名]旱莲木,千张树,天梓树
[基源]为蓝果树科喜树属喜树的果实。
[学名]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果序,晒干,除去总果梗及花托。
[生境]常生于海拔1000m以下林边或溪边,亦有栽培。
[性味]性寒,味苦、涩,有小毒。
[归经]归脾经,胃经,肝经。
[功能]解毒散结,破血化瘀。
[主治]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肠癌,肝癌,膀胱癌,绒毛腺上皮癌,淋巴肉瘤等癌肿,急慢性白血病,银屑病,血吸虫引起的肝脾肿大,牛皮癣。
[用法]内服煎汤果实3~9克,根或根皮9~15克,或研末吞服。
[注意]①忌用铁器煎煮、调制。②内服不宜过量。
[应用]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喜树根注射液,肌注,每日4~8ml(每毫升含喜树根浸膏250毫克)。②牛皮癣:外用20%喜树果软膏涂抹患处,每日1次。树皮、枝切碎,水煎浓缩,调成细膏搓。③疖肿,疮痈初起:喜树嫩叶1握,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
[附注]喜树的叶和树皮亦供药用。分别习称喜树叶和喜树皮&喜树叶性寒,味苦,有毒。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功能。治痈疮疖肿,牛皮癣。外用捣敷或煎洗&喜树皮性寒,味苦,有毒。有活血解毒,祛风止痒的功能。治牛皮癣。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煎洗或水煎浓缩调涂。
[备注]①喜树的根或根皮亦供药用,功同喜树果。②一般认为喜树果的作用较根皮佳,但毒性较大。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