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
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
详情查看
您正在使用一款已经过时的浏览器!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请尝试升级或使用
其他浏览器。
[植物]喜树 ☆
[拼音]xi shu
[药名]喜树果
[别名]旱莲木,千张树,天梓树
[基源]为蓝果树科喜树属喜树的果实。
[学名]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果序,晒干,除去总果梗及花托。
[生境]常生于海拔1000m以下林边或溪边,亦有栽培。
[性味]性寒,味苦、涩,有小毒。
[归经]归脾经,胃经,肝经。
[功能]解毒散结,破血化瘀。
[主治]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肠癌,肝癌,膀胱癌,绒毛腺上皮癌,淋巴肉瘤等癌肿,急慢性白血病,银屑病,血吸虫引起的肝脾肿大,牛皮癣。
[用法]内服煎汤果实3~9克,根或根皮9~15克,或研末吞服。
[注意]①忌用铁器煎煮、调制。②内服不宜过量。
[应用]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喜树根注射液,肌注,每日4~8ml(每毫升含喜树根浸膏250毫克)。②牛皮癣:外用20%喜树果软膏涂抹患处,每日1次。树皮、枝切碎,水煎浓缩,调成细膏搓。③疖肿,疮痈初起:喜树嫩叶1握,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
[附注]喜树的叶和树皮亦供药用。分别习称喜树叶和喜树皮&喜树叶性寒,味苦,有毒。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功能。治痈疮疖肿,牛皮癣。外用捣敷或煎洗&喜树皮性寒,味苦,有毒。有活血解毒,祛风止痒的功能。治牛皮癣。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煎洗或水煎浓缩调涂。
[备注]①喜树的根或根皮亦供药用,功同喜树果。②一般认为喜树果的作用较根皮佳,但毒性较大。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植物]橄榄
[拼音]gan lan
[药名]青果
[别名]橄榄,白榄,黄榄
[基源]为橄榄科橄榄属橄榄的成熟果实。
[学名]Canarium album ( Lour. ) Raeusch.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生用或晒干。
[生境]栽培于杂木林中或山坡上。
[性味]性平,味甘、酸。
[归经]肺经,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生津利咽。
[主治]暑热煩渴,咽喉肿痛,咳嗽,鱼蟹中毒。
[用法]内服煎汤6~9克。
[应用]①细菌性痢疾:鲜橄榄100克,水煎服。②唇裂生疮:橄榄适量,炒黄研末,油调涂患处。③咽喉肿痛:鲜橄榄、鲜莱菔子各适量,水煎服。④湿疹皮炎,女阴溃疡,渗出性红斑:橄榄捣烂,文火煎煮,用滤液湿敷患处。⑤解河豚,鱼蟹中毒:橄榄鲜果捣烂绞汁,用量不限。⑥单双乳蛾:鲜橄榄根120克,米醋1盏,水煎漱喉,日5~6次。⑦脚气:橄榄根60~90克,和猪脚1只同煎汤饮之。⑧筋骨酸痛:鲜橄榄根120克,黄酒120克水冲炖服。
[附注]橄榄的根,果核,种仁和果实的蒸馏液亦供药用。分别习称橄榄根(亦称白榄根),橄榄核,橄榄仁和橄榄露&橄榄根性平,味微苦。有祛风湿,活经络,利咽喉的功能。治风湿痹痛,手脚麻木,咽喉肿痛,脚气。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煎水含漱&橄榄核性温,味甘、涩。归肝经,胃经,大肠经。有解毒敛疮,止血,利气的功能。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冻疮,疳疮,天疱疮,肠风下血,睾丸肿痛。内服烧存性研末3~6克,或磨汁。外用烧存性研末撒或调敷或磨汁涂&橄榄仁性平,味甘。归肺经,脾经,胃经。有润燥,醒酒,解毒的功能。治口唇燥痛,醉酒,食鱼中毒,食蟹中毒。内服煎汤3~6克。外用研敷&橄榄露性平,味甘、酸、涩。归肺经,胃经,大肠经。有清热解毒,利咽生津的功能。治咽喉肿痛,咳嗽,咳血,泄泻,痢疾,烦渴。内服10~15ml,每日2次。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大典。
[植物]白花泡桐
[拼音]bai hua pao tong
[药名]泡桐花
[别名]泡桐,白花桐,白桐
[基源]为泡桐科泡桐属白花泡桐的花。
[学名]Paulownia fortunei(Seem.)Hemsl.
[采制]春季开花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野生于低海拔的山坡、林中、山谷及荒地,亦有栽培。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清肺利咽,消肿解毒。
[主治]肺热咳嗽,急性扁桃体炎,菌痢,急性肠炎,急性结膜炎,腮腺炎,疖肿,疮癣。
[用法]内服煎汤10~25克。外用鲜品捣敷或制成膏剂搽。
[应用]①腮腺炎(痄腮):泡桐花24克,水煎,白糖30克冲服。②无名肿毒:泡桐花或叶,醉鱼草各15克,捣敷。③白喉:霜打泡桐叶30克,水煎,红糖30克冲服。④风湿脚痛:泡桐根120克,豨莶草120克,炕干研细末,兑酒服。⑤神经性肩痛,昼轻夜重:老泡桐树根皮30克,麸皮30克,将泡桐根皮煎水,去渣,趁热与麸皮拌匀,热敷患处,凉了再换。⑥筋骨疼痛:泡桐树根皮30克,水煎服。
[附注]白花泡桐的根或根皮,叶,树皮和果实亦供药用。分别习称泡桐根(亦称桐根),泡桐叶(亦称桐叶),泡桐树皮(亦称桐皮)和泡桐果&泡桐根性微寒,味微苦。有祛风止痛,解毒活血的功能。治风湿痹痛,筋骨疼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鲜品捣敷&泡桐叶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功能。治痈疽,疔疮肿毒,创伤出血。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以醋蒸贴或捣敷或捣汁涂&泡桐树皮性寒,味苦。有祛风除湿,消肿解毒的功能。治风湿热痹,淋病,丹毒,疔疮肿毒,肠风下血,外伤肿痛,骨折。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鲜品捣敷或煎汁涂&泡桐果性微寒,味苦。有化痰,止咳平喘的功能。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咯痰。内服煎汤15~30克。
[备注]同属植物毛泡桐(锈毛泡桐)亦同等入药。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植物]木棉
[拼音]mu mian
[药名]木棉花
[别名]斑枝花,英雄树,攀枝花
[基源]为木棉科木棉属木棉的花。
[学名]Bombax malabaricum DC.
[采制]春季采收盛开花朵,晒干或烘干。
[生境]常见栽培作绿化。
[性味]性凉,味甘、淡。
[归经]脾经,肝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止血。
[主治]泄泻,痢疾,咳血,吐血,血崩,金疮出血,疮毒,湿疹。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或研末服。外用煎洗。
[应用]①痢疾,便血,咳血:鲜花75克,水煎冲冰糖服。②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木棉根50克,水煎服或浸酒服。③跌打扭伤:木棉鲜根皮浸酒外搽或捣烂外敷。④阴囊奇痒:木棉皮煎汤洗之。
[附注]木棉的根或根皮,树皮亦供药用。分别习称木棉根,木棉皮&木棉根性凉,味微苦。归胃经,脾经。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的功能。治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痛,产后浮肿,赤痢,瘰疬,跌打扭伤。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或浸酒搽&木棉皮性凉,味苦、辛。归胃经,大肠经。有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的功能。治慢性胃炎,胃溃疡,泄泻,痢疾,腰腿不遂,腰膝疼痛,疮肿,跌打损伤。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植物]杨梅
[拼音]yang mei
[药名]杨梅
[别名]树梅,山杨梅
[基源]为杨梅科杨梅属杨梅的果实。
[学名]Myrica rubra(Lour.)Sieb.et Zucc.
[采制]果实6~7月成熟时采收,多鲜用。
[生境]栽培或野生于山坡杂木丛中。
[性味]性温,味甘、酸。
[归经]肺经,胃经。
[功能]生津解烦,和中消食,解酒,涩肠,止血。
[主治]烦渴,呕吐,呃逆,胃痛,食欲不振,食积腹痛,饮酒过度,腹泻,痢疾,衄血,头痛,跌打损伤,骨折,烫火伤。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或烧灰或盐藏。外用烧灰涂敷。
[禁忌]孕妇忌服杨梅树皮。
[注意]杨梅果忌生葱,不可多食。
[应用]①痢疾,预防中暑:杨梅浸烧酒服,或用15克煎服。②胃肠胀满:杨梅腌食盐备用,越久越佳,用时取数颗泡开水服。③烫火伤:杨梅烧灰为末,调茶油敷。④鼻息肉及一般肉芽:杨梅连核合冷饭捣极烂,敷患处。⑤腹泻,痢疾,痧气腹痛:杨梅用高粱酒浸,每次食1~2枚,1日2次。⑥急性胃肠炎:杨梅树皮研末,每次3克,开水冲服。⑦腰骨搓伤疼痛:杨梅树皮研末,每服10克,早晚各1次,用开水或烧酒送服。⑧瘰疬:杨梅树皮15~30克,水煎服。⑨胃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胃痛:杨梅根树皮(去粗皮)、青木香各等量,均洗净切片烘干,共研细末,制成蜜丸。每丸含杨梅树根皮和青木香各4.5克,每日2次,每次1丸,温水送服。⑩吐血,血崩:杨梅根皮120克,炖肉半斤吃。
[附注]杨梅的根或根皮,树皮,叶和种仁亦供药用。分别习称杨梅根,杨梅树皮,杨梅叶和杨梅核仁&杨梅根性温,味辛。有理气,止血,化瘀的功能。治胃痛,嗝食呕吐,疝气,吐血,血崩,痔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牙痛,烫火伤,恶疮,疥癞。内服煎汤鲜品30~60克,或研末。外用煎水熏洗或含漱或烧存性研末调敷&杨梅树皮性温,味苦、辛、微涩。有行气活血,止血止痛,解毒消肿的功能。治脘腹疼痛,胁痛,牙痛,疝气,跌打损伤,骨折,吐血,衄血,痔血,崩漏,外伤出血,疮疡肿痛,痄腮,牙疳,烫火伤,臁疮,湿疹,疥癣,感冒,泄泻,痢疾。内服煎汤9~15克,或泡酒或入丸剂或散剂。外用煎水熏洗或漱口或研末调敷或吹鼻&杨梅叶性温,味苦、微辛。有燥湿祛风,止痒的功能。治皮肤湿疹。外用煎洗&杨梅核仁性微温,味苦、辛。有利水消肿,敛疮的功能。治脚气,牙疳。内服煎汤6~9克。外用烧灰敷。
[考证]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植物]安石榴
[拼音]an shi liu
[药名]石榴皮
[别名]射榴,石榴,丹若
[基源]为石榴科石榴属安石榴的果皮。
[学名]Punica granatum L.
[采制]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收集果皮,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
[性味]性温,味酸、涩。
[归经]大肠经。
[功能]涩肠止泻,止血,驱虫。
[主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白带,虫积腹痛。
[用法]内服煎汤3~9克。
[禁忌]大便秘结及泻痢积滯未清者忌服石榴根。
[应用]①久痢:安石榴果皮30克,加糖适量,水煎当茶饮。②赤白带:安石榴鲜根30克,白果、贯众15克,水煎服。如系赤带照原方再加龙骨、党参各15克,茯苓9克,水煎服。③肠道寄生虫病:安石榴根二重皮12克,水煎1次服。④脱肛:安石榴根皮或果皮适量,煎水熏洗。⑤风湿性关节炎:安石榴鲜根60克,猪脚1节,炖服。⑥麦粒肿,纤维肌瘤,腱䏴囊肿:白花石榴干根18克,猪肉适量,水炖服,日1剂,连服4天。⑦肺痈:石榴花、牛膝各6克,忍冬藤15克,百部9克,白芨、冰糖各30克,煨水服。⑧中耳炎:石榴花瓦上焙干,加冰片少许,研细,吹耳内。⑨肾结石:石榴根、金钱草各30克,煎服。
[附注]安石榴的根皮,叶,花和果实(味甜者和味酸者)亦供药用。分别习称石榴根,石榴叶,石榴花和甜(酸)石榴&石榴根性温,味酸、涩。有驱虫,涩肠,止带的功能。治蛔虫,绦虫,久泻,久痢,赤白带下。内服煎汤6~12克&石榴叶性温,味酸、涩。有收敛止泻,解毒杀虫的功能。治泄泻,癞疮,跌打损伤。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或煎洗&石榴花性平,味酸、涩。有凉血止血的功能。治衄血,吐血,外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中耳炎。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剂或散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甜石榴性温,味甘、酸、涩。有生津止渴,杀虫的功能。治咽干口渴,虫积,久痢。内服3~9克,或捣汁&酸石榴性温,味酸。有止咳,止血,涩肠的功能。治津伤燥渴,滑泻,久痢,崩漏,带下。内服煎汤6~9克,或捣汁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烧灰存性撒。
[备注]安石榴有白花和红花两种,均可入药,民间治疗多用白花。
[考证]晋江中草药手册&中草药大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植物]野鸦椿
[拼音]ye ya chun
[药名]野鸦椿子
[别名]鸡眼睛,鸡肫子,鸡眼椒
[基源]为省沽油科野鸦椿属野鸦椿的果实或种子。
[学名]Euscaphis japonica ( Thunb. ) Dippel
[采制]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或种子,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山谷、河边的丛林或灌丛中,亦有栽培。
[性味]性温,味苦、辛。
[归经]肝经,胃经,肾经。
[功能]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消肿散结。
[主治]胃痛,寒疝疼痛,泄泻,痢疾,脱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睾丸肿痛。
[用法]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应用]①月经不调:鸡眼睛,炖黑鸡头服。②妇女虚气虚热:鸡眼睛,熬醪糟服。③寒疝腹痛:野鸦椿子(盐水炒)、荔枝核各9g,车前子、小茴香各15g,猪腰子1副,水煎服。④睾丸疼痛:野鸦椿子30g,水煎,去渣,酌加红糖调服。⑤子宫脱垂:野鸦椿子30g,捣烂敷或煎服。⑥泄泻、痢疾:野鸦椿根30~60g,水煎服。⑦妇女血崩:野鸦椿根120g,桂圆30g,水煎服。⑧产褥热:野鸦椿根、白英各9g,焚天花15g,羊耳菊、蛇莓各6g,用酒、水各半煎,加红糖30g冲服。⑨风湿腰痛,产后伤风:野鸦椿根30~90g,水煎调酒服。⑩头痛眩晕:野鸦椿花9~15g,鸡蛋2~3个,酌冲开水炖服。
[附注]野鸦椿的根或根皮,茎皮,叶和花亦供药用。分别习称野鸦椿根,野鸦椿皮,野鸦椿叶和野鸦椿花&野鸦椿根性平,味苦、微辛。归肝经、脾经、肾经。有祛风解表,清热利湿的功能。主治外感头痛,风湿腰痛,痢疾,泄泻,跌打损伤。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野鸦椿皮性温,味辛。有行气,利湿,祛风,退翳的功能。主治小儿疝气,风湿骨痛,水痘,目生翳障。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汤洗&野鸦椿叶性微温,味苦、微辛。有祛风止痒的功能。主治妇女阴痒。外用适量,煎汤洗&野鸦椿花性平,味甘。归心经、脾经、膀胱经。有镇痛的功能。主治头痛眩晕。内服煎汤9~15g。
[考证]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植物]鸦胆子 ☆
[拼音]ya dan zi
[药名]鸦胆子
[别名]苦参子,老鸦胆,小苦楝
[基源]为苦木科鸦胆子属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学名]Brucea javanica ( L. ) Merr.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生境]生长在草地、灌木丛中及路旁向阳地。
[性味]性寒,味苦,有小毒。
[归经]大肠经,肝经。
[功能]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
[主治]痢疾,疟疾;外用治赘疣,鸡眼。
[用法]内服0.5~2g,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外用适量。
[禁忌]①脾胃虚弱、呕吐者忌服。②孕妇和小儿慎用。
[应用]①疟疾:鸦胆子果仁10粒,入桂圆肉内吞服,日3次,第3日后减半量,连服5日。②早期血吸虫病:鸦胆子果仁10粒,日2次,连服4~5天。
[附注]鸦胆子的根和叶片亦供药用。分别习称老鸭胆根和老鸭胆叶&老鸭胆根性寒,味苦。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能。主治疟疾,痢疾,泄泻。内服煎汤6~15g&老鸭胆叶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功能。主治痈肿疔疮,毒蛇咬伤,湿疹。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捣敷。
[考证]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植物]秋茄树
[拼音]qiu qie shu
[药名]秋茄树
[别名]牛笔树,茄行树,红良
[基源]为红树科秋茄树属秋茄树的树皮。
[学名]Kandelia obovata
[采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浅海和河流出口冲击带的盐滩。
[性味]性平,味苦、涩。
[归经]肝经,胃经。
[功能]止血敛伤。
[主治]用于金创刀伤等外伤性出血或水火烫伤等。
[用法]内服煎汤5~15克。外用鲜品捣敷。
[考证]岭南大学科学特刊三号。
[植物]八角枫 ☆
[拼音]ba jiao feng
[药名]八角枫根
[别名]五角枫,七角枫,八角梧桐
[基源]为八角枫科八角枫属八角枫的根、须根或根皮。
[学名]Alangium chinenese(Lour.)Harms
[采制]全年可采,挖取支根(白金条)或须根(白龙须),洗净,晒干。
[生境]生于山野或林中。
[性味]性温,味辛,有毒。
[归经]肝经,肾经,心经。
[功能]祛风通络,散瘀镇痛,并有麻醉和松弛肌肉的作用。
[主治]风湿疼痛,麻木瘫痪,心力衰竭,劳伤腰痛,跌打损伤。
[用法]内服煎汤须根1.5~3克,根3~6克(有毒,剂量必须严格控制,应从小剂量开始,至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软弱无力或有疲倦感觉为度),或浸酒。外用煎洗。
[禁忌]孕妇、小儿及年老体弱的病人均不宜服用。
[应用]①风湿麻木:白金条,男用7.5克,女用4.5克,泡酒180克。每次服药酒15克。②风湿麻木瘫痪:白金条6克,红活麻(荨麻科掌叶蝎子草)9克,岩白菜30克,炖肉吃。③鹤膝风:白金条节15克,松节9克,红牛七、白牛七各9克,切细,加烧酒1斤浸泡。每服药酒15克,常服。④劳伤腰痛:白金条6克,牛七(醋炒)30克,生杜仲30克,酒水各180克,煎服。⑤半身不遂:白金条4.5克,蒸鸡吃。⑥跌打损伤:八角枫干根6克,算盘子根皮15克,刺五加30克,泡酒服。⑦鼻出血:白金条6克,水煎服。⑧头风头痛,胸腹胀痛:八角枫花研末,蒸鸡蛋服。⑨乳结疼痛:八角枫叶数十张,抽去粗筋,捣烂敷中指(左乳痛敷右中指,右乳痛敷左中指)。轻者1次,重者3次。⑩刀伤出血:八角枫叶为细末,撒于伤口上。
[附注]八角枫的叶和花亦供药用。分别习称八角枫叶和八角枫花&八角枫叶性平,味苦、涩,有小毒。归肝经,肾经。有化瘀接骨,解毒杀虫的功能。治跌打瘀肿,骨折,疮肿,乳痈,乳头皲裂,漆疮,疥癣,刀伤出血。外用捣敷或煎洗和研末撒&八角枫花性平,味辛,有小毒。归肝经,胃经。有散风,理气止痛的功能。治头风,头痛,胸腹胀痛。内服煎汤3~10克,或研末。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植物]小叶红叶藤
[拼音]xiao ye hong ye teng
[药名]荔枝藤
[别名]红叶藤,牛栓藤,牛见愁
[基源]为牛栓藤科红叶藤属小叶红叶藤的茎或叶。
[学名]Rourea microphylla ( Hook.et Arn. ) Planch.
[采制]全年可采,茎切段或片晒干;叶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海拔100~600m的山野丘陵、灌丛或疏林中。
[性味]性凉,味苦、涩。
[归经]心经。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
[主治]疮疖,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外用煎水洗或鲜叶捣敷。
[考证]中华本草。
[植物]木麻黄
[拼音]mu ma huang
[药名]木麻黄
[别名]马尾树,短枝木麻黄
[基源]为木麻黄科木麻黄属木麻黄的嫩枝、叶或树皮。
[学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
[采制]全年可摘取嫩枝,或剥取树皮,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野间。
[性味]性温,味辛、微苦。
[归经]肺经,大肠经,小肠经。
[功能]宣肺止咳,行气止痛,温中止泻,利湿。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疝气,腹痛,泄泻,痢疾,小便不利,脚气肿毒。
[用法]内服煎汤3~9克。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附注]木麻黄的种子亦供药用,习称木麻黄种子。性温,味微涩。有涩肠止泻的功能。治慢性腹泻。内服煎汤3~9克。
[考证]中华本草。
[植物]银桦
[拼音]yin hua
[药名]银桦
[别名]绢柏,丝树,银橡树
[基源]为山龙眼科银桦属银桦的叶。
[学名]Grevillea robusta A.Cunn.
[采制]全年可采,通常鲜用。
[生境]通常栽培,惠安科山附近亦有野生。
[功能]清热利气,活血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外用捣敷。
[考证]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植物]鸡爪槭
[拼音]ji zhua qi
[药名]鸡爪槭
[别名]柳叶枫,小叶五角鸦枫
[基源]为槭树科槭属鸡爪槭的枝叶。
[学名]Acer palmatum Thunb.
[采制]夏季采收枝叶,切段晒干。
[生境]生于海拔200~1200m的林边或疏林中,亦有栽培供观赏。
[性味]性平,味辛、微苦。
[功能]行气止痛,消痈解毒。
[主治]气滞腹痛,痈肿发背。
[用法]内服煎汤5~10克。外用煎洗。
[应用]①腹痛:鸡爪槭叶6~9g,水煎服,每日2~3次。②背痈:鸡爪槭叶适量,水煎外洗患处。另用鸡爪槭15g,水煎服。
[考证]中华本草&黔版系列中草药彩色图谱第4册。
[植物]青荚叶
[拼音]qing jia ye
[药名]小通草
[别名]大叶通草,叶上珠
[基源]为山茱萸科青荚叶属青荚叶的茎髓。
[学名]Helwingia japonica(Thunb.)Dietr.
[采制]夏秋季采收,将枝截成30~50cm长,趁新鲜时用细竹棒由小端向大端顶出髓部,理直,阴干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林缘。
[性味]性寒,味甘、淡。
[归经]肺经,胃经。
[功能]清热,利尿,下乳。
[主治]小便不利,乳汁不下,尿路感染。
[用法]内服煎汤3~6克。
[禁忌]①孕妇及气虚无湿热者忌用小通草。②孕妇忌服叶上珠。
[应用]①产后缺乳,乳汁不下:小通草6克,炙山甲、王不留行各9克,猪蹄90克,水煎服。②淋症:小通草、滑石、生地、淡竹叶,水煎服。③伤寒后呕哕:小通草、鲜芦根、橘皮、粳米,水煎服。④热病小便赤黄或尿闭:小通草3克,水煎服。⑤水肿,小便不利:小通草3克,水煎服。⑥乳汁不下:小通草6克,山甲珠12克,猪蹄2个,共煮吃汤食肉。⑦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叶上果根60克,泡酒服或搽痛处。⑧妇女不育:叶上果根和叶各9克,煎水服。⑨无名肿毒,蛇咬伤:叶上珠、紫花地丁、马齿苋各1把,蜈蚣1条,共捣烂外敷,每日换药一次。
[附注]青荚叶的根,叶及果实亦供药用。分别习称叶上果根(亦称叶上珠根),叶上珠&叶上果根性平,味辛、微甘。有止咳平喘,活血通络的功能。治久咳虚喘,劳伤腰痛,风湿痹痛,跌打肿痛,胃痛,月经不调,产后腹痛。内服煎汤6~15克,或泡酒。外用捣敷&叶上珠性平,味苦、辛。有祛风除湿,活血解毒的功能。治感冒咳嗽,风湿痹痛,胃痛,痢疾,便血,月经不调,跌打瘀肿,骨折,痈疮疖毒,毒蛇咬伤。内服煎汤9~15克。外用捣敷。
[备注]做小通草入药的尚有同属植物西藏青荚叶;旌节花科的中国旌节花和喜马拉雅旌节花的茎髓。
[考证]中国药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大典。
[植物]番木瓜
[拼音]fan mu gua
[药名]番木瓜
[别名]乳瓜,番瓜,万寿果
[基源]为番木瓜科番木瓜属番木瓜的果实。
[学名]Carica papaya L.
[采制]夏秋采收成熟果实,鲜用或切片晒干。
[生境]生于村边或宅旁,多为栽培。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健胃消食,滋补催乳,舒筋活络。
[主治]脾胃虚弱,食欲缺乏,乳汁缺少,风湿关节疼痛,肢体麻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或炖肉。
[应用]①胃十二指肠溃疡:番木瓜9~15克,鲜食。②乳汁缺少:鲜木瓜250克,猪蹄1个或鲜鱼250克,炖汤服。
[附注]番木瓜的叶亦供药用,习称番木瓜叶。性平,味甘。有解毒,接骨的功能。治疮疡肿毒,骨折。外用捣敷。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华本草。
[植物]白花龙
[拼音]bai hua long
[药名]白花龙
[别名]梦童子,响铃子,白龙条
[基源]为安息香科安息香属白花龙的根、叶和果实。
[学名]Styrax faberi Perkins
[生境]生于海拔100~600m的低山区或丘陵地灌丛中。
[功能]①根有止痛的功能。②叶有止血生肌,消肿止痛的功能。③果实有清热解毒的功能。
[主治]①根治胃脘痛。②叶治外伤出血,风湿痹痛,跌打损伤。③果实治感冒发热。
[考证]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植物]商陆 ☆
[拼音]shang lu
[药名]商陆
[别名]金七娘,见肿消,花商陆
[基源]为商陆科商陆属商陆或垂穗商陆的根。
[学名]Phytolacca acinosa Roxb.
[采制]秋冬采挖,去净须根,洗净,切片或切块晒干。
[生境]生于疏林下、林缘、路旁、山沟等湿润的地方。
[性味]性寒,味苦,有小毒。
[归经]肺经,脾经,肾经,大肠经。
[功能]逐水消肿,通利二便,解毒散结。
[主治]水肿胀满,尿少,便秘,痈肿疮毒。
[用法]内服煎汤3~9克,可炖嫩鸡或猪肉同食。外用捣敷。
[禁忌]脾胃虚弱者和孕妇均忌服。
[注意]服商陆时勿食狗肉。
[应用]①慢性肾炎水肿:商陆、泽泻、杜仲各3克,水煎服。②腹水:商陆6克,冬瓜皮、赤小豆各30克,泽泻12克,茯苓24克,水煎服。③水肿腹胀实症,大小便不利:商陆、红大戟各3克,槟榔4.5克,茯苓12克,泽泻9克,水煎服。④痈肿疮毒:鲜商陆加食盐,同捣烂敷患处。⑤淋巴结结核:商陆9克,红糖为引,水煎服。
[附注]商陆的叶和花亦供药用。分别习称商陆叶和商陆花&商陆叶有清热解毒的功能。治痈肿疮毒。外用捣敷或研末撒&商陆花性平,味甘、微苦。归心经,肾经。有化痰开窍的功能。治痰湿上蒙,健忘,嗜睡,耳目不聪。内服研末1~3克。
[考证]中华本草&中草药大典&中药大辞典。
[植物]灰莉
[拼音]hui li
[药名]灰莉
[别名]非洲茉莉,华灰莉,灰刺木
[基源]为马钱科灰莉属灰莉的叶。
[学名]Fagraea ceilanica Thunb.
[采制]随用随采,通常鲜用。
[生境]常见栽培。
[功能]化腐生肌。
[主治]伤口溃烂。
[用法]外用鲜叶捣敷。
[考证]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植物]海桐
[拼音]hai tong
[药名]海桐花
[别名]海桐球,山矾,山瑞香
[基源]为海桐花科海桐花属海桐的枝叶。
[学名]Pittosporum tobira(Thunb.)Ait.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
[生境]常见栽培。
[性味]性平,味苦、辛。
[功能]杀虫。
[主治]疥疮。
[用法]外用煎洗。
[应用]①中恶霍乱:海桐枝皮15g,水煎服。②风虫牙痛:海桐枝皮煎水漱口。③时行毒眼疾:海桐枝皮3g,开水泡,待温洗眼。④乳痈初起:海桐枝皮15g,加红糖煎水服。
[附注]海桐的树皮亦供药用,习称海桐枝皮。性平,味苦、辛。有祛风湿,通经络,杀虫的功能。主治腹泻,牙痛,龋齿,急性结膜炎,急性乳腺炎等。内服煎汤15g。外用煎水洗眼或漱口。
[考证]全国中草药汇编&黔版系列中草药彩色图谱第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