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
详情查看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
详情查看
禁用JavaScript。为了获得更好的体验,请在运行之前启用浏览器中的JavaScript。
您正在使用一款已经过时的浏览器!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请尝试升级或使用
其他浏览器 。
[植物]尖叶清风藤
[拼音]jian ye qing feng teng
[药名]尖叶清风藤
[别名]小黄药,黄肿药,黄眼药
[基源]为清风藤科清风藤属尖叶清风藤的全株。
[学名]Sabia swinhoei Hemsl.ex Forb.et Hemsl.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或切段晒干。
[生境]生于海拔400~2300m的山谷林间。
[功能]除风湿,止痹痛,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主治]风湿关节痛,筋骨不利。
[考证]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植物]柞木
[拼音]zuo mu
[药名]柞木叶
[别名]凿树,刺凿,葫芦刺
[基源]为大风子科柞木属柞木的枝叶。
[学名]Xylosma congestum(Lour.)Merr.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生境]生于平原、丘陵地、地落附近或山麓疏林中。
[性味]性寒,味苦、涩。
[归经]心经。
[功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婴幼儿泄泻,痢疾,痈疖肿毒,死胎不下,跌打肿痛,骨折,扭伤脱臼,外伤出血。
[用法]内服煎汤9~12克。外用捣敷或研粉酒醋调敷。
[禁忌]孕妇忌服。
[应用]①骨折,扭伤脱臼:柞木研粉,酒醋调敷伤处。②跌打损伤肿痛:柞木2斤,米酒10斤,煮沸,浸1~2周,纱布浸湿后,敷患处,随干随洒酒。③急性细菌性痢疾:柞木12克,水煎服。④小儿消化不良:柞木研细末,文火炒焦,米汤冲服。⑤黄疸,水肿,关窍不通:柞木根12~18克,煎服或烧炭兑酒服。⑥痢疾:柞木根90克,煎汤服。⑦肺结核咳血:鲜柞木根皮60~120克,水煎服。
[附注]柞木的根或根皮,树皮和树枝亦供药用。分别习称柞木根,柞木皮和柞木枝&柞木根性平,味苦。归肝经,脾经。有解毒利湿,散瘀催产的功能。治黄疸,痢疾,水肿,肺结核咳血,瘰疬,跌打肿痛,难产,死胎不下。内服煎汤12~18克,鲜60~120克,或烧存性研末酒调&柞木皮性微寒,味苦、酸。归肝经,脾经。有清热利湿,催产的功能。治湿热黄疸,痢疾,瘰疬,梅疮溃烂,鼠瘘,难产,死胎不下。内服煎汤6~9克,或研末&柞木枝性平,味苦。有催产的功能。治难产,胎死腹中。内服煎汤15~30克。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植物]胡颓子
[拼音]hu tui zi
[药名]胡颓子
[别名]柿糊刺,仪玉草,鸟踏梨
[基源]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胡颓子的果实。
[学名]Elaeagnus pungens Thunb.
[采制]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生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向阳山坡或路旁。
[性味]性平,味酸、涩。
[归经]肺经,胃经,大肠经。
[功能]收敛止泻,健脾消食,止咳平喘,止血。
[主治]泄泻,痢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气喘,崩漏,痔疮下血。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外用煎洗。
[应用]①慢性气管炎:胡颓子叶、鬼针草各15克,水煎服。②虚寒咳嗽,哮喘:胡颓子叶研粉,文火炒至微黄,热米汤送下。③肺结核咳血:鲜胡颓子24克,冰糖15克,开水炖服。④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胡颓子叶、枇杷叶各15克,水煎服。⑤风寒肺喘:胡颓子根30克,红糖15克,水煎,饭后服。⑥吐血,咯血,便血,月经过多:胡颓子根30~60克,水煎服。⑦风湿痛:胡颓子根90克,黄酒60克,猪脚半斤,加水煮1小时,取汤1碗,连同猪脚服。⑧脾虚泄泻:胡颓子根9~15克,水煎成半碗,加些冰糖,饭前服,日服2次。⑨产后腹痛下痢:胡颓子根60克,红糖30克,水煎服。⑩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胡颓子叶、枇杷叶各15克,水煎服。或用胡颓子叶研粉,每天服2次,每次4.5克,酌加白糖或蜂蜜,开水炖服。
[附注]胡颓子的根和叶亦供药用。分别习称胡颓子根和胡颓子叶&胡颓子根性平,味苦、酸。归肺经,脾经。有活血止血,祛风利湿,止咳平喘,解毒敛疮的功能。治吐血,咯血,便血,月经过多,风湿关节痛,黄疸,水肿,泻痢,小儿疳积,咳喘,咽喉肿痛,疮疥,跌打损伤。内服煎汤15~30克,或浸酒。外用煎洗或捣敷&胡颓子叶性微温,味酸。归肺经。有止咳平喘,止血,解毒的功能。治肺虚咳嗽,气喘,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痈疽,痔疮肿痛。内服煎汤9~15克,或研末每次2~3克。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汤熏洗。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植物]矩形叶鼠刺
[拼音]ju xing ye shu ci
[药名]矩形叶鼠刺
[别名]银牙莲,牛皮桐,峨眉鼠刺
[基源]为鼠刺科鼠刺属矩形叶鼠刺的根或花。
[学名]Itea Chinensis Hook. et Arn var.
[采制]秋季采根,夏季采花,晒干备用。
[生境]生于山谷沟边或山麓路边杂木林中。
[性味]性温,味苦。
[归经]心经。
[功能]滋补强壮,祛风除湿,接骨续筋。
[主治]身体虚弱,劳伤乏力,咳嗽,咽痛,白带,腰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内服煎汤根60~90克,花18~21克。
[应用]①滋补强壮:矩形叶鼠刺根60~90克,加白马骨同煎,早晚饭前各服一次。②咳嗽,咽痛:矩形叶鼠刺干花18~21克,煎汤,冲黄酒,加砂糖,每日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植物]桑寄生
[拼音]sang ji sheng
[药名]桑寄生
[别名]寄生,桑上寄生,寄生树
[基源]为桑寄生科桑寄生属桑寄生的全草。
[学名]Taxillus chinensis ( DC. ) Danser
[采制]冬季至次春采收,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生境]常寄生于桑科、茶科、芸香科、蔷薇科、豆科等29科50余种植物上。
[性味]性平,味苦、甘。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
[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用法]内服煎汤9~15g。
[应用]①腰背痛,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独活3两,寄生、杜仲、牛七、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2两,上十五味细锉,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次服。温身勿冷也。②妊娠胎动不安,心腹刺痛:桑寄生45g,艾叶15g(微炒),阿胶30g(捣碎,炒令黄燥)。上药,锉,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渣。食前分温3服。③毒痢脓血,六脉微小,并无寒热:桑寄生60g,防风、川芎各7.5g,炙甘草9g。为末。每服6g,水一盏,煎八分,和渣服。④膈气:生桑寄生捣汁一盏,服之。⑤下血止后,但觉丹田元气虚乏,腰膝沉重少力:桑寄生,为末。海服一钱,非时白汤点服。
[备注]对风湿痹痛、肝肾不足、腰膝酸软最为合适,常与独活、牛七等配伍应用。对老人体虚、妇女经多带下而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者亦每与杜仲、续断等配伍应用。用于肝肾虚亏、冲妊不固所致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与续断、菟丝子、阿胶等配伍。
[考证]中国药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植物]脂麻
[拼音]zhi ma
[药名]黑芝麻
[别名]胡麻,油麻,巨胜,芝麻
[基源]为胡麻科胡麻属脂麻的种子。
[学名]Sesamum indicum L.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种子,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肝经,肾经,大肠经。
[功能]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通乳。
[主治]头昏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乳汁缺少。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
[应用]①老年糖尿病:黑芝麻15克,炒熟,硏末冲服。②贫血,血小板减少症:黑芝麻15克,炒熟,硏末调蜂蜜服。③乳汁缺少:黑芝麻适量,炒熟,硏末,入盐少许食用。④吐血:胡麻嫩茎叶,水煎,兑糖服。⑤阴部湿痒:胡麻叶、朝阳花(向日葵)、朱砂,共研末,干擦。⑥半身不遂:芝麻壳15克,酒煎服,出汗。
[附注]脂麻的叶,花和果壳亦供药用。分别习称胡麻叶,胡麻花和芝麻壳&胡麻叶性寒,味甘。有祛风解毒,润肠的功能。治风寒湿痹,崩中,吐血,阴部湿痒。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研末干擦&胡麻花治秃发,冻疮。内服煎汤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或酒浸涂擦&芝麻壳治半身不遂,烫伤。内服煎汤。外用烧存性研末麻油调搽。
[考证]中华本草&中草药大典&中药大辞典。
[植物]蒺藜 ☆
[拼音]ji li
[药名]蒺藜,刺蒺藜
[别名]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
[基源]为蒺藜科蒺藜属蒺藜的果实。
[学名]Tribulus terrestris L.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生境]生于田野、路旁及河边草丛。
[性味]性微温,味苦、辛,有小毒。
[归经]肝经。
[功能]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
[主治]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用法]内服煎汤6~9g。
[应用]①白癜风:蒺藜花阳干为末,每服2~3钱,饭后以酒调服。
[附注]蒺藜的根、花和茎叶亦供药用,分别习称蒺藜根、蒺藜花和蒺藜苗&蒺藜根性平,味苦。归肝经。有行气破血的功能。主治牙齿外伤动摇。外用适量,研末擦&蒺藜花性温,味辛。归肝经。有祛风和血的功能。主治白癜风。内服研末3~5g&蒺藜苗性平,味辛。归肝经。有祛风除湿,止痒,消痈的功能。主治暑湿伤中,呕吐泄泻,鼻塞流涕,皮肤风疹,疥癣,痈肿。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剂,或捣汁服。外用煎水洗,捣烂敷或熬膏搽。
[考证]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植物]葎草
[拼音]lv cao
[药名]葎草
[别名]割人藤,穿肠草,过沟龙
[基源]为大麻科葎草属葎草的全草。
[学名]Humulus scandens ( Lour. ) Merr.
[采制]夏秋采割,洗净,切碎晒干。
[生境]生于沟边、路旁及村旁。
[性味]性寒,味甘、苦。
[归经]肺经,肾经。
[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瘀。
[主治]肺结核潮热,胃肠炎,痢疾,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淋病,疟疾,肺脓疡,痈疖肿毒,湿疹,毒蛇咬伤,癞疮,痔疮,瘰疬。
[用法]内服煎汤9~18克,鲜用60~120克。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禁忌]非热病者慎用。
[应用]①皮肤湿疹,脚癣,痔疮:鲜葎草适量,煎水洗或捣烂外敷患处。②痢疾,小便淋沥:葎草100克,水煎,饭前服。③蛇蝎咬伤:鲜葎草适量,雄黄3克,捣烂敷贴。④呼吸道炎,扁桃体炎,上感:鲜葎草60克,水煎服。⑤瘰疬:鲜葎草叶100克,黄酒100克,红糖200克,水煎,分3次饭后服。⑥石淋:葎草根取汁服。⑦小肠疝气:葎草根不拘,煎汤服。⑧瘰疬:葎草根40克,猪瘦肉100克,水煎,服汤食肉。⑨虚劳潮热:葎草果穗15克,乌豆30克,水煎,饭后服。⑩肺结核:葎草果穗30克,水煎服,每日1次。
[附注]葎草的根,花和果穗亦供药用。分别习称葎草根,葎草花和葎草果穗&葎草根治石淋,疝气,瘰疬。内服煎汤15~24克,或炖肉或捣汁服&葎草花治肺病咳嗽,大叶肺炎。内服煎汤9~18克,或研末&葎草果穗治肺结核潮热,盗汗。内服煎汤15~30克,或鲜品30~90克。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
[植物]猪笼草
[拼音]zhu long cao
[药名]猪笼草
[别名]猪仔笼,捕虫草,公仔瓶
[基源]为猪笼草科猪笼草属猪笼草的茎叶。
[学名]Nepenthes Mirabilis(Lour.)Druce
[采制]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生境]多生于向阳的潮湿地带。
[性味]性凉,味甘、淡。
[归经]肺经,胃经,胆经。
[功能]润肺止咳,清热利湿,排石,解毒消肿。
[主治]肺燥咳血,感冒咳嗽,百日咳,黄疸,痢疾,尿路结石,胃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病,糖尿病,疮疡肿毒。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外用捣敷。
[禁忌]孕妇忌服。
[应用]①高血压:猪笼草60g,水煎,每晚睡前服。②膀胱结石:猪笼草30g,石韦15g,水煎服。
[考证]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广东惠阳中草药手册第1册。
[植物]旱金莲
[拼音]han jin lian
[药名]旱莲花
[别名]金莲花,荷叶七,寒金莲
[基源]为旱金莲科旱金莲属旱金莲的全草。
[学名]Tropaeolum majus L.
[采制]秋冬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
[性味]性凉,味辛、酸。
[归经]心经,肾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吐血,咯血,目赤肿痛,疮疖。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或煎洗。
[应用]①恶毒大疮:金莲花、雾水葛、木芙蓉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②目赤肿痛:金莲花、野菊花各适量,捣烂敷眼眶。③咳血,吐血:旱金莲、土大黄各20g,水煎服。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黔版系列中草药彩色图谱第2册。
[植物]鹿蹄草
[拼音]lu ti cao
[药名]鹿衔草
[别名]鹿含草,破血丹,鹿寿草
[基源]为鹿蹄草科鹿蹄草属鹿蹄草的全草。
[学名]Pyrola calliantha H. Andres
[采制]4~6月挖取全株,晒至半干时堆积,使叶片变成紫红色,再晒干。
[生境]生于山谷林下或阴湿处。
[性味]性温,味甘、苦。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止血。
[主治]肺虚咳嗽,劳伤吐血,风湿关节痛,崩漏,白带,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外用捣敷、煎水洗或研末敷患处。
[应用]①毒蛇咬伤,痈肿疮毒:鲜鹿蹄草30克,水煎洗患处,并捣烂敷患处。②外伤出血:鲜鹿蹄草适量,捣烂敷患处。③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鹿蹄草、白术各12克,泽泻9克,水煎服。④肺结核咯血:鹿蹄草、白芨各200克,水煎服。⑤慢性痢疾:鹿蹄草45克,金锦香30克,水煎服。⑥神经衰弱:鹿蹄草30克,夜香牛12克,水煎服。
[备注]同属植物普通鹿蹄草、日本鹿蹄草和红花鹿蹄草亦同等入药。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药大辞典。
[植物]粟米草
[拼音]su mi cao
[药名]粟米草
[别名]鸭脚瓜子草,地麻黄
[基源]为粟米草科粟米草属粟米草的全草。
[学名]Mollugo pentaphylla L.
[采制]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阴湿处或田边。
[性味]性凉,味淡、涩。
[功能]清热化湿,解毒消肿。
[主治]腹痛泄泻,痢疾,感冒咳嗽,中暑,皮肤热疹,目赤肿痛,疮疖肿毒,毒蛇咬伤,烧烫伤。
[用法]内服煎汤10~30克。外用捣敷或塞鼻。
[注意]忌辣椒、烧酒、葱和姜。
[应用]①腹痛泄泻:鲜粟米草30~60克,青木香、仙鹤草各15~18克,水煎,早晚各服1次。②皮肤热疹:鲜粟米草捣烂,包于寸口穴处,每日换药1次。③火眼:鲜粟米草嫩尖7朵,鲜九里光嫩叶7张,两药混合捣烂,塞于鼻孔内。左眼痛塞右鼻孔,右眼痛塞左鼻孔。
[备注]同属植物簇花粟米草(米碎草,圆根草)亦同等入药。
[考证]中华本草&鲜药图谱。
[植物]欧菱
[拼音]ou ling
[药名]菱
[别名]浮菱,四角菱,菱角
[基源]为菱科菱属欧菱或其同属植物的果肉。
[学名]Trapa natans L.
[采制]秋末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池塘,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性凉,味甘。
[归经]脾经,胃经。
[功能]健脾益胃,除烦止渴,解毒。
[主治]脾虚泄泻,暑热烦渴,饮酒过度,痢疾。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大剂量可用至60克,或生食。清暑热、除烦渴,宜生用;补脾益胃,宜熟用。
[禁忌]疟疾、痢疾患者勿食菱。
[应用]①皮肤疣:取鲜菱蒂在患部不断擦拭,每次约2分钟,每天6~8次。可治疗青年扁平疣,寻常疣、尖锐湿疣和传染性软疣。②无名肿毒,天疱疮:老菱壳烧灰,香油调敷。③食道癌:菱角、紫藤、诃子、薏苡仁各9g,水煎服。④胃脘痛(消化道溃疡):菱角60g,薏苡仁30g,水煎代茶饮。⑤头面黄水疮:隔年老菱角壳适量,烧存性,研末,麻油调敷。
[附注]欧菱或其同属植物的茎,叶,果柄,果皮和果肉捣汁澄出的淀粉亦供药用。分别习称菱茎,菱叶,菱蒂,菱壳和菱粉&菱茎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的功能。治胃溃疡,疣赘,疮毒。内服煎汤鲜品30~45克。外用捣敷或研末搽&菱叶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的功能。治小儿走马牙疳,疮肿。内服煎汤6~15克,鲜品加倍。外用捣敷或研末搽&菱蒂性平,味微苦。有解毒,散溃疡的功能。治胃溃疡,疣赘。内服煎汤鲜品30~45克。外用鲜品擦拭或捣汁涂&菱壳性平,味涩。有涩肠止泻,止血,敛疮,解毒的功能。治泄泻,痢疾,胃溃疡,便血,脱肛,痔疮,疔疮。内服煎汤15~30克,大剂量可用至60克。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洗&菱粉性凉,味甘。有健脾养胃,清暑解毒的功能。治脾虚乏力,暑热烦渴,消渴。内服沸水冲10~30克。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黔版系列中草药彩色图谱第3册。
[植物]野菰 ☆
[拼音]ye gu
[药名]野菰
[别名]蔗寄生,土灵芝草,官真花
[基源]为列当科野菰属野菰的全草。
[学名]Aeginetia indica L.
[采制]秋季采收全株,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林下、草地或较阴湿处。寄生于禾草类植物的根上。
[性味]性凉,味苦,有小毒。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咽喉肿痛,尿路感染,小儿高热,骨髓炎,疔疮,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或研末。外用捣敷或捣汁漱口。
[应用]①骨髓炎:野菰根或花适量,捣烂外敷。或用甘草做引子,煎水内服。②毒蛇咬伤:野菰花30克,晒干,麝香1分,蜈蚣7条,同浸于麻油内,用时以麻油外搽。③疔疮:野菰花适量,麻油少许,捣烂外敷。④哮喘:野菰15克,黄酒酌量,水煎服。⑤鼻衄:野菰15克,瘦猪肉酌量,水炖服。⑥甲状腺肿:野菰110克,炖猪小肠服。⑦肠炎:野菰20克,水煎服。
[考证]中华本草&福建药物志&台湾植物药物志。
[植物]挖耳草
[拼音]wa er cao
[药名]挖耳草
[别名]耳挖草,金耳挖,割鸡芒
[基源]为狸藻科狸藻属挖耳草(两裂狸藻)的全草。
[学名]Utricularia bifida
[采制]随用随采。
[生境]喜生于潮湿处。
[功能]消炎。
[主治]中耳炎。
[用法]外用绞汁滴耳。
[考证]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植物]沼生水马齿
[拼音]zhao sheng shui ma chi
[药名]沼生水马齿
[基源]为水马齿科水马齿属沼生水马齿的全草。
[学名]Callitriche palustris L.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净水中、沼泽地水中或湿地。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目赤肿痛,水肿,湿热淋痛。
[用法]内服煎汤10~15克。外用捣敷或煎水冲洗。
[考证]中华本草。
[植物]金鱼藻
[拼音]jin yu zao
[药名]细草
[别名]软草,鱼草,松藻,藻
[基源]为金鱼藻科金鱼藻属金鱼藻的全草。
[学名]Ceratophyllum demersum L.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淡水池塘、水沟、稳水小溪或水库中。
[性味]性凉,味甘、淡。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水。
[主治]血热吐血,咳血,热淋涩痛。
[用法]内服煎汤3~6克。
[禁忌]虚寒性出血及大便溏泄者禁服。
[应用]①吐血:细草、仙鹤草、见血清各等量为末,用童便下,每服9克。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植物]金色狗尾草
[拼音]jin se gou wei cao
[药名]金色狗尾草
[别名]金狗尾,狗尾巴
[基源]为禾本科狗尾草属金色狗尾草的全草。
[学名]Setaria glauca(L.)Beauv.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生于林边、山坡、荒芜的园地及荒野。
[性味]性平,味甘、淡。
[功能]清热,明目,止痢。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炎,赤白痢疾。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
[应用]①目赤肿痛,畏光:金色狗尾草30g,天胡荽30g,水煎服。
[考证]中华本草&江西草药手册。
[植物]粟
[拼音]su
[药名]粟芽,谷芽
[别名]小米,白梁粟,粟谷
[基源]为禾本科狗尾草属粟的颖果经发芽而得。
[学名]Setaria italica ( L. ) Beauv.
[采制]粟芽于次年春,将粟谷浸泡于能排水的容器中,盖好,每日淋水1~2次,待须根长到3~5mm时,取出,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农作物,亦有逸为野生。
[性味]性温,味甘。
[归经]脾经,胃经。
[功能]健脾开胃,消食和中。
[主治]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
[应用]①食滞胀满,食欲不振:粟芽、麦芽各适量,水煎服。②妊娠呕吐:粟芽适量,炒熟后,泡水服。③消渴口干:粟米炊饭食。④水泻不止:粟壳、乌梅、大枣,煎服。
[附注]粟的种仁,种子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种皮,淘洗粟米时的米泔水和粟的幼穗感染黑粉科真菌粟粒黑穗菌后所产生的菌瘿亦供药用。分别习称粟米,粟糖,粟糠,粟米泔汁和粟奴&粟米性凉,味甘、咸。归肾经,脾经,胃经。有和中,益肾,除热,解毒的功能。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内服煎汤15~30克,或煮粥。外用研末撒或熬汁涂&粟糖治痔漏,脱肛。外用煎水熏&粟糠性凉,味苦。治痔疮脱肛。外用烧烟熏&粟米泔汁性凉,味甘。归脾经,胃经。有清热止泻,止渴,杀虫敛疮的功能。治霍乱,泻痢,消渴,疮疥。内服饮。外用洗或湿敷&粟奴性温,味微苦。归脾经,胃经。有利尿,消积,除烦的功能。治小便不利,消化不良,胸腹满闷,烫伤。内服煎汤1.5~3克,或研末。外用捣敷。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国药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植物]大狗尾草
[拼音]da gou wei cao
[药名]大狗尾草
[别名]狗尾巴,狼尾草,谷莠子
[基源]为禾本科狗尾草属大狗尾草的全草或根。
[学名]Setaria faberii Herrm.
[采制]春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荒坡或山野。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清热消疳,祛风止痛。
[主治]小儿疳积,牙痛,风疹。
[用法]内服煎汤10~30克。
[应用]①小儿疳积:大狗尾草9~21克,猪肝60克,水炖,服汤食肝。②风疹:大狗尾草穗21克,水煎,甜酒少许兑服。③牙痛:大狗尾草根30克,水煎去渣,加入鸡蛋2个煮熟,服汤食蛋。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