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本草发挥 福建中草药精选版

[植物]棕叶狗尾草
[拼音]zong ye gou wei cao
[药名]竹头草
[别名]涩船草,棕叶草,棕茅
[基源]为禾本科狗尾草属棕叶狗尾草的根。
[学名]Setaria palmifolia ( Koenis ) Stapf
[采制]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或林下阴湿处。
[性味]性温,味甘。
[归经]脾经。
[功能]益气固脱。
[主治]脱肛,子宫下垂。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煎洗。
[考证]中华本草。
棕叶狗尾草.jpg
 
[植物]狗尾草
[拼音]gou wei cao
[药名]狗尾草
[别名]光明草,狗仔尾,犬尾草
[基源]为禾本科狗尾草属狗尾草的全草。
[学名]Setaria viridis ( L. ) Beauv.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荒道或路旁。
[性味]性凉,味甘、淡。
[归经]心经,肝经。
[功能]清热利湿,祛风明目,解毒,杀虫。
[主治]风热感冒,黄疸,小儿疳积,痢疾,小便涩痛,目赤涩痛,目赤肿痛,痈肿,寻常疣,疮癣。
[用法]内服煎汤6~12克,鲜品可用至30~60克。外用捣敷或煎洗。
[应用]①远年眼目不明:狗尾草研末,蒸羊肝服。②小儿疳积:狗尾草全草9~21g,猪肝100g,水炖,吃肝饮汤。③百日咳:狗尾草30g,黄独9g,连钱草15g,水煎服。④目赤肿痛,畏光:狗尾草、天胡荽各31g,水煎服。
[附注]狗尾草的种子亦供药用,习称狗尾草子。性平,味微苦。有解毒,止泻,截疟的功能。治缠腰火丹,泄泻,痢疾。内服煎汤9~15克,或研末冲。外用炒焦研末调敷。
[考证]中华本草&分类草药性&黔版系列中草药彩色图谱第2册。
狗尾草.jpg
 
[植物]香茅草
[拼音]xiang mao cao
[药名]香茅
[别名]柠檬茅,柠檬草,香巴茅
[基源]为禾本科香茅属香茅草的全草。
[学名]Cymbopon citratus ( DC. ) Stapf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生境]种植于耕地、园中或坡地。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主治]风湿疼痛,头痛,胃痛,腹痛,腹泻,月经不调,产后水肿,跌打淤血肿痛。
[用法]内服煎汤9~15g;或提取香茅油,每服数滴。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禁忌]阴虚内热及胃热者禁服。
[应用]①风寒湿全身疼痛:香茅草500g,煎水洗澡。②骨节疼痛:香茅草、石错(即辣子膏药)、土荆芥各30g,捣绒加酒少许,炒热包痛处。③心气痛,胃痛,肺病:香茅草,煎水服。④虚弱咳嗽:香茅草60g,煎水当茶服。
[附注]香茅草的根和花亦供药用。分别习称香茅根和香茅花&香茅根用于心气痛。内服煎汤9~30g&香茅花性温,味甘、微苦。有温中和胃的功能。主治心腹冷痛,恶心呕吐。内服煎汤6~16g,或入丸、散剂。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
香茅草.jpg
 
[植物]橘草
[拼音]ju cao
[药名]野香茅
[别名]香茅,香茅草,五香草
[基源]为禾本科香茅属橘草的全草。
[学名]Cymbopogon goeringii ( Steud. ) A. Camus
[采制]夏秋采收,于阴天或早晨采割全草,晾干。
[生境]生于山坡草地。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止咳平喘,祛风除湿,通经止痛,止泻。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头痛,跌打损伤,心胃气痛,腹痛,水泻。
[用法]内服煎汤30~60克。外用煎水洗。
[应用]①老年慢性气管炎:野香茅、鱼腥草各30~60克,松果30克,煎服。②心胃气痛:野香茅30~60克,水煎服。③腹痛:野香茅油3~6克,开水冲服。④水泻:野香茅30克,炒米30克,水煎服。⑤风肿:野香茅半斤,煎水洗。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橘草.jpg
 
[植物]甘蔗
[拼音]gan zhe
[药名]甘蔗
[别名]干蔗,竹蔗,接肠草
[基源]为禾本科甘蔗属甘蔗的茎秆。
[学名]Saccharum sinensis Roxb.
[采制]秋冬采收,剥去叶片,削去茎皮,洗净,鲜用。
[生境]常见栽培农作物。
[性味]性寒,味甘。
[归经]肺经,脾经,胃经。
[功能]清热生津,润燥和中,解毒。
[主治]烦热,消渴,呕哕反胃,虚热咳嗽,大便燥结,痈疽疮肿。
[用法]内服甘蔗汁30~90克,或榨汁饮。外用捣敷。
[禁忌]糖尿病患者、脾胃虚寒者及胃腹寒疼者均忌用甘蔗。
[应用]①小儿口疳:甘蔗皮烧存性,研粉末掺之。②坐板疮:甘蔗皮烧存性,香油调涂。
[附注]甘蔗的茎皮和茎秆榨去糖汁的渣滓亦供药用。分别习称甘蔗皮和甘蔗滓&甘蔗皮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毒的功能。治小儿口疮,秃疮,坐板疮。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调敷&甘蔗滓性微寒,味甘。有清热解毒的功能。治秃疮,痈疽,疔疮。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调敷。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甘蔗.jpg
 
[植物]斑茅
[拼音]ban mao
[药名]斑茅
[别名]大密,芭茅
[基源]为禾本科甘蔗属斑茅的根。
[学名]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或河岸草地。
[性味]性平,味甘、淡。
[功能]活血通经,通窍利水。
[主治]跌打损伤,筋骨风痛,经闭,月经不调,水肿蛊胀。
[用法]内服煎汤15~60克。
[应用]①月经后期:斑茅根30克,茜草9克,草珊瑚6克,夜关门根15克,胡颓子根30克,水煎,加砂糖和水酒冲服。
[附注]斑茅的花亦供药用,习称斑茅花。有止血的功能。治咯血,呕血,衄(nv)血,创伤出血。内服煎汤15~60克。外用捣敷。
[考证]中华本草。
斑茅.jpg
 
[植物]五节芒
[拼音]jiu jie mang
[药名]芭茅果
[别名]芭茅,竿芒,竿青
[基源]为禾本科芒属五节芒根茎部叶鞘内的虫瘿。
[学名]Miscanthus floridulus ( Laboll. ) Warb.
[采制]全年均可采收。
[生境]生于山坡、草地及河边。
[性味]性微温,味甘、辛。
[功能]解表透疹,行气调经。
[主治]小儿疹出不透,胃脘痛,疝气,月经不调。
[用法]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
[附注]五节芒的茎亦供药用,习称芭茅。性平,味甘、淡。有清热通淋,祛风和湿的功能。主治热淋,石淋,白浊,带下,风湿痹痛。内服煎汤15~30g。
[应用]①月经不调:芭茅果30g,连钱草20g,水煎服。②麻疹不透:芭茅果12g,水煎内服加熏洗。③热淋小便涩痛:芭茅茎30g,龙葵20g,水煎服。④石淋:芭茅茎、连钱草、积雪草各15g,水煎服。
[考证]中华本草&黔版系列中草药彩色图鉴第②册。
五节芒.jpg
 
[植物]芒
[拼音]mang
[药名]芒茎
[别名]马二杆,笆茅,大巴尔生
[基源]为禾本科芒属芒的茎。
[学名]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
[采制]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草地或河边湿地。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尿,解毒,散血。
[主治]小便不利,虫兽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3~6克。
[禁忌]孕妇忌服芒根。
[附注]芒的根状茎,芒含寄生虫的幼茎和花序亦供药用。分别习称芒根,芒气笋子和芒花&芒根性平,味甘。有活血利尿,止咳,止渴的功能。治咳嗽,小便不利,干血痨,带下,热病口渴。内服煎汤9~18克,大剂量可用至60~90克&芒气笋子性平,味甘。有补肾,止呕的功能。治肾虚阳痿,妊娠呕吐。内服煎汤5~10克,或5~7个,或研末&芒花性平,味甘。有活血通经的功能。治月经不调,闭经,产后恶露不尽,半身不遂。内服煎汤30~60克。
[备注]芒茎含有抗癌作用(艾氏癌和肉窟-180)的多糖成分。
[考证]中华本草。
芒.jpg
 
[植物]糯稻
[拼音]nuo dao
[药名]糯稻根,糯稻根须
[别名]稻,糯谷,糯优
[基源]为禾本科稻属糯稻的根或根茎。
[学名]Oryza sativa L.
[采制]夏秋季糯稻收割后,挖取根茎及须根除去残茎,洗净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农作物。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肝经。
[功能]养阴清热,止汗。
[主治]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口渴咽干,肝炎。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大剂量可用60~120克,以鲜品为佳。
[禁忌]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者均忌服糯米。
[应用]①自汗不止:糯米、小麦麸同炒为末,每服9克,米饮下,或煮猪肉食。②虚劳不足:糯米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日日服。③小儿头上生疮及肥疳疮:糯米饭烧灰,入轻粉,清油调敷。④传染性肝炎:糯稻草、蒲公英各60克,水煎服。⑤小便白浊:糯稻草煎浓汁,露一夜,服之。
[附注]糯稻的茎叶,种仁和淘洗糯米时第2次滤出的米泔水亦供药用。分别习称稻草,糯米和糯米泔&稻草性温,味辛。归脾经,肺经。有宽中下气,消食,解毒的功能。治噎膈,反胃,食滯,腹痛,泄泻,消渴,黄疸,喉痹,痔疮,烫火伤。内服煎汤50~150克,或烧灰淋汁澄清。外用煎水浸洗&糯米性温,味甘。归脾经,胃经,肺经。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尿,敛汗,解毒的功能。治脾胃虚寒泄泻,霍乱吐逆,消渴尿多,自汗,痘疮,痔疮。内服煎汤30~60克,或入丸剂或散剂或煮粥。外用研末调敷&糯米泔性凉,味甘。有除烦,止渴的功能。治霍乱,心烦口渴。内服加热温饮100~200ml。
[考证]中华本草。
糯稻.jpg
 
[植物]稻
[拼音]dao
[药名]稻芽,谷芽
[别名]禾,水稻
[基源]为禾本科稻属稻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
[学名]Oryza sativa L.
[采制]将稻谷浸泡后,待须根长至约1cm时,干燥。
[生境]常见栽培农作物。
[性味]性温,味甘。
[归经]脾经,胃经。
[功能]健脾开胃,和中消食。
[主治]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
[禁忌]胃下垂者忌用谷芽。
[应用]①稻田皮炎:稻草、明矾各等量,先将稻草切碎加水煮沸30分钟,应用前10分钟再加入明矾,外洗。②解砒石毒:稻草烧灰淋汁,调青黛9克服。③汤火伤疮:稻草灰冷水淘七遍,带湿摊上,干即易,若疮湿者,焙干油敷。
[附注]稻的果实上的细芒刺和茎叶亦供药用。分别习称稻谷芒和稻草&稻谷芒有利湿退黄的功能。治黄疸。内服适量,炒黄研末酒冲&稻草性温,味辛。归脾经,肺经。有宽中下气,消食,解毒的功能。治噎膈,反胃,食滯,腹痛,泄泻,消渴,黄疸,喉痹,痔疮,烫火伤。内服煎汤50~150克,或烧灰淋汁澄清。外用煎水浸洗。
[备注]据中国药典记载,稻芽的源植物是水稻(谷芽),谷芽的源植物是粟(粟芽)。
[考证]中国药典&中华本草。
稻.jpg
 
[植物]牧地狼尾草
[拼音]mu di lang wei cao
[药名]狼尾草
[基源]为禾本科狼尾草属牧地狼尾草的全草。
[学名]Pennisetum polystachion ( L.)Schult.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通常栽培。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清肺止咳,凉血明目。
[主治]肺热咳嗽,目赤肿痛。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
[应用]①热咳:狼尾草根炖猪心或猪肺服。②咳嗽咯血:狼尾草根、茅根、水猪毛七,煎服。③眼目赤痛:狼尾草9~15g,水煎。
[附注]牧地狼尾草的根及根茎亦供药用,习称狼尾草根。性平,味甘。有清肺止咳,解毒的功能。治肺热咳嗽,疮毒。内服煎汤30~60克。
[备注]同属植物狼尾草亦同等入药。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江西草药手册。牧地狼尾草.jpg
 
[植物]狼尾草
[拼音]lang wei cao
[药名]狼尾草
[别名]狗尾巴草,芮草,黑狗尾草
[基源]为禾本科狼尾草属狼尾草的全草。
[学名]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 L.)Spreng.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生于田岸、荒地、道旁及小山坡上。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清肺止咳,凉血明目。
[主治]肺热咳嗽,目赤肿痛。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
[应用]①热咳:狼尾草根炖猪心或猪肺服。②咳嗽咯血:狼尾草根、茅根、水猪毛七,煎服。③眼目赤痛:狼尾草9~15g,水煎。
[附注]狼尾草的根及根茎亦供药用,习称狼尾草根。性平,味甘。有清肺止咳,解毒的功能。治肺热咳嗽,疮毒。内服煎汤30~60克。
[备注]同属植物牧地狼尾草亦同等入药。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江西草药手册。
狼尾草.jpg
 
[植物]小麦
[拼音]xiao mai
[药名]浮小麦
[别名]来,麳
[基源]为禾本科小麦属小麦干瘪轻浮的颖果。
[学名]Triticum aestivum L.
[采制]夏至前后,成熟果实采收后,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农作物。
[性味]性凉,味甘。
[归经]心经。
[功能]除虚热,止汗。
[主治]阴虚发热,自汗盗汗。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或研末。止汗宜微炒用。
[禁忌]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浮小麦。
[注意]小麦面畏汉椒、萝卜。
[应用]①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麦加童子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②黄疸:鲜小麦苗捣绞取汁,饮6~7合,日3~4次。③产后虚汗:小麦麸、牡蛎等分为末,以猪肉汁调服6克,日服2次。④小儿眉疮:小麦麸炒黑研末,酒调敷。⑤口腔炎:小麦麸烧灰2份,冰片1份,混合研细搽患处,每日2~3次。⑥消渴口干:小麦用炊作饭或煮粥食。⑦妇人乳痈不消:小麦面150克,炒黄研末,醋煮为糊,涂于乳上。
[附注]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嫩茎叶,磨取面粉后筛下的种皮亦供药用。分别习称小麦,小麦苗,小麦麸&小麦性凉,味甘。归心经,脾经,肾经。有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的功能。治脏燥,烦热,消渴,泻痢,痈肿,外伤出血,烫伤。内服小麦煎汤50~100克,或煮粥,小麦面炒黄温水调服。外用小麦炒黑研末调敷,小麦面干撒或炒黄调敷&小麦苗性凉,味辛。有除烦热,疗黄疸,解酒毒的功能&小麦麸性凉,味甘。治虚汗,盗汗,泻痢,糖尿病,口腔炎,热疮,扑损伤折,风湿痹痛,脚气。内服入散剂。外用醋炒包熨或研末调敷。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小麦.jpg
 
最后编辑:
[植物]玉蜀黍
[拼音]yu shu shu
[药名]玉米须
[别名]玉米,包谷,粟米
[基源]为禾本科玉蜀黍属玉蜀黍的花柱和花头。
[学名]Zea mays L.
[采制]秋季收玉米时将花柱摘下,晒干或烘干。
[生境]常见栽培的农作物。
[性味]性平,味甘、淡。
[归经]肝经,胆经,膀胱经。
[功能]利尿消肿,清肝利胆。
[主治]急慢性肾炎,肾炎水肿,急慢性肝炎,小便淋沥,湿热黄疸,胆囊炎,胆道结石,尿路结石,高血压,糖尿病,乳汁不通,鼻渊,乳痈。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大剂量60~90克,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烧烟吸入。
[应用]①水肿:玉米须60克,煎水服。服药期忌食盐。②肾炎,初期肾结石:玉米须,分量不拘,煎浓汤,频服。③肝炎黄疸:玉米须、金钱草、满天星、郁金、茵陈,煎服。④劳伤吐血:玉米须、小大蓟,炖五花肉服。⑤吐血,红崩:玉米须,熬水炖肉服。⑥风疹块(俗称风丹),热毒:玉米须烧灰,兑醪糟服。⑦糖尿病:玉米须30克,煎服。⑧原发性高血压病:玉米须、西瓜翠、香蕉,煎服。⑨脑漏:玉米须晒干,装旱烟筒上吸。⑩水肿,脚气:玉米轴60克,路路通30克,水煎服。
[附注]玉蜀黍的种子,雄花穗,种子榨取的脂肪油,穗轴,叶,根,鞘状苞片和感染病菌后变成黑色的雄花穗亦供药用。分别习称玉蜀黍(玉米),玉米花,玉米油,玉米轴,玉蜀黍叶,玉蜀黍根,玉蜀黍苞片和包谷火焰包&玉米性平,味甘。归胃经,大肠经。有调中开胃,利尿消肿的功能。治食欲不振,小便不利,水肿,尿路结石。内服煎汤30~60克,或煮食或磨成细粉作饼&玉米花性凉,味甘。有疏肝利胆的功能。治肝炎,胆囊炎。内服煎汤9~15克&玉米油有降压,降血脂的功能。治高血压病,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内服煎汤9~15克&玉米轴性平,味甘。归脾经,肾经,膀胱经。有健脾利湿的功能。治消化不良,泻痢,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小儿夏季热,口舌糜烂。内服煎汤9~12克,或煅存性研末冲。外用烧灰调敷&玉蜀黍叶性凉,味微甘。归心经,肾经。有利尿通淋的功能。治砂淋,小便涩痛。内服煎汤9~15克&玉蜀黍根性平,味甘。归心经,肾经,膀胱经。有利尿通淋,祛瘀止血的功能。治小便不利,水肿,砂淋胃痛,吐血。内服煎汤30~60克&玉蜀黍苞片性平,味甘。有清热利尿,和胃的功能。治尿路结石,水肿,胃痛吐酸。内服煎汤9~15克&包谷火焰包治暑热腹泻。内服煎汤适量。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浏览附件111334
 
[植物]高粱
[拼音]gao liang
[药名]高粱
[别名]蜀黍,芦粟,蜀秫,木稷
[基源]为禾本科高粱属高粱的种仁。
[学名]Sorghum vulgare Pers.
[采制]果实成熟后采收,脱去谷壳,收集种子。
[生境]常见栽培农作物。
[性味]性温,味甘、涩。
[归经]脾经,胃经,肺经。
[功能]健脾止泻,化痰安神。
[主治]脾虚泄泻,霍乱,消化不良,痰湿咳嗽,失眠多梦。
[用法]内服煎汤30~60克,或研末。
[应用]①心气疼痛:高粱根煎汤温服。②横生难产:高粱根阴干,烧存性研末,酒服6克。③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陈高粱根7个,红糖15克,水煎服。④咳喘:高粱根15克,蒸冰糖服。⑤狂病(精神失常):高粱根30克,石菖蒲、灯心草各15克,苦竹叶5片,煨水服。⑥小儿消化不良:红高粱30克,大枣10枚,大枣去核炒焦,高粱炒黄,共研细末。2岁小孩每服6克,3~5岁每服9克,每日服2次。
[附注]高粱的根,幼穗感染黑粉菌后产生的病穗和种皮亦供药用。分别习称高粱根,高粱火焰苞(亦称高粱乌米)和高粱米糠&高粱根性平,味甘。有平喘,利水,止血,通络的功能。治咳嗽痰满,小便不利,产后出血,血崩,足膝疼痛。内服煎汤15~30克,或烧存性研末&高粱火焰苞有调经,止血的功能。治月经不调,崩漏,大便下血等一切失血症。内服煎汤9~15克&高粱米糠有和胃消食的功能。治小儿消化不良。内服炒香1.5~3克,每日3~4次。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高粱.jpg
 
[植物]芦苇
[拼音]lu wei
[药名]芦根
[别名]蒲苇,芦竹,苇
[基源]为禾本科芦苇属芦苇的根茎。
[学名]Phragmites communis Trin.
[采制]全年可采,除去芽及须根及膜状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低洼、湖边、河边溪流及潮湿地。
[性味]性寒,味甘。
[归经]肺经,胃经,膀胱经。
[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禁忌]①脾胃虚寒者慎服芦笋。②脾胃虚寒者忌服芦根。
[注意]芦茎忌巴豆。
[应用]①霍乱烦渴:芦根9克,麦冬3克,水煎服。②牙龈出血:芦根水煎,代茶饮。③诸般血病:芦花、红花、槐花、白鸡冠花、白茅花等分,水2碗,煎至1碗服。④肺脓疡:芦根45克,生苡仁30克,冬瓜仁24克,桃仁6克,鱼腥草、桔梗、川贝各3克,水煎服。⑤急性胃炎,胃热:芦根30克,竹茹、半夏、生姜各6克,枇杷叶9克,水煎服。⑥解河豚毒:鲜芦根500克,捣汁服,或水煎频服。⑦热病咳嗽,痰黄稠黏:芦根、杏仁、枇杷叶各9克,水煎服。
[附注]芦苇的嫩茎,嫩苗,箨叶和花亦供药用。分别习称芦茎(亦称苇茎),芦笋,芦竹箨和芦花&芦茎性寒,味甘。归心经,肺经。有清热解毒,止咳排脓的功能。治肺痈吐脓,肺热咳嗽,痈疽。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可用至60~120克。外用烧灰淋汁或熬膏敷&芦笋性寒,味甘。有清热生津,利水通淋的功能。治热病心烦口渴,肺痈,肺痿,淋病,小便不利。内服煎汤30~60克,或鲜品捣汁&芦竹箨性寒,味甘。有生肌敛疮,止血的功能。治金疮,吐血。内服烧灰研末冲3~6克。外用研末撒&芦花性寒,味甘。有止泻,止血,解毒的功能。治吐泻,衄血,血崩,外伤出血,鱼蟹中毒。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吹鼻。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芦苇.jpg
 
[植物]紫竹
[拼音]zi zhu
[药名]竹茹
[别名]竹,竹子
[基源]为禾本科刚竹属紫竹的茎杆去外皮的中间层。
[学名]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
[采制]全年可采,刮去外层青皮及有节部分,然后一刀刀直刮到底,将刮下的丝条捆扎成束,晾干。
[生境]喜生于温暖、湿润、土层深厚、疏松的山坡下部。
[性味]性微寒,味甘。
[归经]脾经,胃经,胆经。
[功能]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
[主治]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剂。外用熬膏贴。
[禁忌]①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均禁服竹茹。②寒咳及脾虚便溏者均忌服竹沥。③灰指甲及鹅掌风等皮肤病患者忌服竹黄。
[应用]①肺热咳嗽,咳吐黄痰:竹茹9克,水煎服。②齿龈间血出不止:生竹茹60克,醋煮含之。③目翳:淡竹壳不拘多少,以布拭去毛,烧灰存性,每次3克,加麝香3~5厘,共捣细末,点在翳上。④乙脑,流脑高热,呕吐:竹沥代茶饮。⑤脚气:仙人杖和赤小豆煎水,先熏后洗。⑥胃气痛:竹黄30克,烧酒300克,共浸泡3~5天,每日服2次,每次服1小酒杯。
[附注]竹子的根茎,苗,箨叶,叶,卷而未放的幼叶,茎秆经烧烤后流出的液汁,枯死的幼竹茎秆,颖果和被寄生菌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分别习称淡竹根,淡竹笋,淡竹壳,竹叶,竹卷心,竹沥,仙人仗,竹实和竹黄(亦称天竺黄)&淡竹根性寒,味甘、淡。有清热除烦,涤痰定惊的功能。治发热心烦,惊悸,小儿惊痫。内服煎汤30~60克。外用煎洗&淡竹笋性寒,味甘。归肺经,胃经。有清热消痰的功能。治热狂,头风,头痛,心胸烦闷,眩晕,惊痫,小儿惊风。内服煎汤30~60克&淡竹壳性寒,味甘、淡。有明目退翳的功能。治目翳。外用烧灰研末点眼&竹叶性寒,味甘、淡。归心经,肺经,胃经。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能。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内服煎汤6~12克&竹卷心性寒,味苦、甘、淡。归肝经,心经。有清心除烦,利尿解毒的功能。治热病烦渴,小便短赤,烧烫伤。内服煎汤6~12克。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竹沥性寒,味苦、甘。归心经,肝经,肺经。有清热滑痰,镇惊利窍的功能。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内服冲服30~60克,或入丸剂或熬膏&仙人杖性平,味咸。有和胃,利湿,截疟的功能。治呕逆反胃,小儿吐乳,水肿,脚气,疟疾,痔疮。内服煎汤15~30克,或烧灰研末。外用煎水熏洗&竹实有益气,下积的功能&竹黄性平,味辛、淡。归肺经,肝经。有化痰止咳,活血,祛风利湿的功能。治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内服煎汤6~15克,或浸酒。外用酒浸敷。
[备注]禾本科几种常见的竹子(如苦竹、毛竹、青杆竹、淡竹等)亦同等入药。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紫竹.jpg
 
最后编辑:
[植物]大麦
[拼音]da mai
[药名]麦芽
[别名]麰,麰麦,牟麦,稞麦,饭麦
[基源]为禾本科大麦属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
[学名]Rdeum vulgare L.
[采制]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度、湿度,待幼芽长至约0.5c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炮制]①麦芽:除去杂质,晒干。②炒麦芽:取净麦芽,照清炒法炒至燞褐色,放凉,筛去灰屑。
[生境]全国各地广泛种植。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脾经,胃经。
[功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①生麦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气。②炒麦芽:行气回乳消食。③焦麦芽:消食化滞。
[主治]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①生麦芽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②炒麦芽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③焦麦芽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
[用法]内服煎汤9~15g,回乳炒用60g。
[禁忌]①妇有胎妊者不宜多食。②无积滞,脾胃虚者不宜用。③凡痰火哮喘及孕妇,切不可用。④授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应用]①产后腹中鼓胀,不通转,气急,坐卧不安:麦芽一合,研末,和酒服食。②产后发热,乳汁不通及膨,无子当消者:麦芽120克,炒,研细末,清汤调下,做四服。③麦芒入目:煮大麦汁洗之。④小便不利:陈大麦秸煎浓汁频服。
[附注]大麦的果实,幼苗,大麦成熟后枯黄的茎杆,黑粉菌科真菌大麦坚黑粉菌寄生于麦穗上所产生的菌瘿及孢子堆,大麦制醋后剩余的糟粕。分别习称大麦,大麦苗,大麦秸,大麦奴,大麦醋糟&大麦性凉,味甘。归脾经,肾经。有健脾和胃,宽肠,利水的功能。主治腹胀,食滞泄泻,小便不利。内服煎汤30~60g&大麦苗性寒,味甘、辛。有利湿退黄,护肤敛疮的功能。主治黄疸,小便不利,皮肤皲裂,冻疮。内服煎汤30~60g。外用煎水洗&大麦秸性温,味苦、甘。归脾经,肺经,有利湿消肿,理气的功能。主治小便不利,心胃气痛。内服煎汤30~60g&大麦奴性寒,味辛。归心经。有清热解毒的功能。主治热病发热,服丹石中毒。内服入丸、散剂0.06~0.15g&大麦醋糟性微寒,味酸。主治气滞风壅,手臂脚膝痛。外用炒醋糟包裹患处。
[考证]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大麦.png
 
最后编辑:
[植物]雀麦
[拼音]que mai
[药名]雀麦
[别名]野麦,野小麦,野大麦
[基源]为禾本科雀麦属雀麦的全草。
[学名]Bromus japonicus Thunb.
[采制]4~6月采收,晒干。
[生境]生于山野、荒坡、路旁。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止汗,催产。
[主治]汗出不止,难产。
[用法]内服煎汤15~30g。
[应用]①汗出不止:雀麦全草30g,水煎服,或加米糠15g。
[附注]雀麦的种子亦供药用,习称雀麦米。性平,味甘。有益肝和胃的功能。内服适量煮食。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雀麦.jpg
 
[植物]薏苡
[拼音]yi yi
[药名]薏苡仁
[别名]药玉米,薏米,大麦珠
[基源]为禾本科薏苡属薏苡的种仁。
[学名]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 ( Roman ) stapf.
[采制]秋季采收,打下果实,晒干,收集种仁。
[生境]喜生于河边、山谷阴湿处,常有栽培。
[性味]性微寒,味甘、淡。
[归经]脾经,胃经,肺经。
[功能]健脾利湿,清热排脓。
[主治]脾虚泄泻,水肿,脚气,湿痹拘挛,关节疼痛,小便不利,肺痿,肠痈,白带,还用于胃癌,子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
[用法]内服煎汤9~30克。
[禁忌]孕妇忌服。
[应用]①慢性肾炎水肿:薏苡仁、鱼腥草各适量,水煎服。②肺痈:薏苡仁、冬瓜仁、苇茎、桃仁各适量,水煎服。③淋浊,崩带:薏苡根15~30克,水煎服。④风湿性关节炎:薏苡根30~60克,水煎服,日2次,或代茶频服。⑤脾胃虚弱,泄泻,消化不良:薏苡根30~60克,同猪肚1个炖服。⑥夜盲:薏苡根和米泔水煮鸡肝食。
[附注]薏苡的根和叶亦供药用。分别习称薏苡根和薏苡叶&薏苡根性寒,味苦、甘。归脾经,膀胱经。有清热通淋,利湿杀虫的功能。治热淋,血淋,石淋,黄疸,水肿,白带过多,脚气,风湿痹痛,虫积腹痛。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煎洗&薏苡叶有温中散寒,补益气血的功能。治胃寒疼痛,气血虚弱。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煎洗。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华本草。
薏苡.jp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