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
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
详情查看
您正在使用一款已经过时的浏览器!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请尝试升级或使用
其他浏览器。
[植物]樟
[拼音]zhang
[药名]樟脑
[别名]香樟,乌樟,樟脑树
[基源]为樟科樟属樟树的根、树干和枝叶经提炼制成的颗粒状结晶。
[学名]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
[采制]一般在9~12月砍伐老树,取其树根,树干,树枝锯或劈成碎片(树叶亦可用),置蒸馏器进行蒸馏,樟木中含有的樟脑及挥发油随水蒸气馏出,冷却后,即得粗制樟脑。
[生境]栽培或野生于河边或较为湿润的平地。
[性味]性热,味辛。
[归经]心经,脾经。
[功能]通窍,辟秽,杀虫,止痛。
[主治]心腹胀痛,脚气,疮疡疥癣,牙痛,跌打损伤。
[用法]内服入散剂2~5厘,或以酒溶化。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禁忌]①气虚者和孕妇忌服樟脑。②气虚有内热者忌服香樟根。③孕妇均忌服樟树类药材。
[应用]①风火牙痛:樟脑、细辛各6克,制成霜,用棉球裹,敷患牙处咬定。②慢性下肢溃疡:鲜樟树皮适量,洗净切碎,烤干研粉,洗净创面,药粉敷上,加些消炎粉包扎,每周3次。③面黄虚肿:樟树叶、大血藤研末,每次1.5克,开水送服。④风湿关节痛:樟树二重皮(鲜)、地胆草鲜根各30克,水煎服。⑤湿气脚肿:樟木皮500克,假蒟250克,杉木皮500克,煎汤熏洗。⑥头晕头痛,呕吐泄泻,腹痛:樟木子、千斤拔、牛大力、陆英,水煎服。⑦胃痛:樟木15克,水煎服。⑧胃肠炎,胃寒腹痛,食滞,腹胀:樟树干果9~15克,水煎服。
[附注]樟树的根,树皮,叶,果实,病态果实和木材亦供药用。分别习称香樟根,樟树皮,樟树叶,樟树子,樟梨子和樟木&香樟根性温,味辛。归肝经,脾经。有理气活血,除风湿的功能。治上吐下泻,心腹胀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疥癣瘙痒。内服煎汤12~24克,或浸酒。外用煎洗&樟树皮性温,味苦、辛。归脾经,胃经,肺经。有行气止痛,祛风湿的功能。治吐泻,胃痛,风湿痹痛,脚气,疥癣,跌打损伤。内服煎汤6~9克,或浸酒。外用煎洗&樟树叶性温,味辛。归心经,脾经,肺经。有祛风除湿,杀虫,止痛的功能。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疥癣。内服煎汤3~9克,或捣汁或研末。外用煎洗或捣敷&樟树子性温,味辛。有祛湿散寒,行气止痛的功能。治吐泻,胃寒疼痛,脚气,肿毒。内服煎汤9~15克,外用煎洗&樟梨子性温,味辛。归胃经,肝经。有健胃温中,理气止痛的功能。治胃寒脘腹疼痛,食滞腹胀,呕吐腹泻,疮肿。内服煎汤6~12克,外用磨汁涂患处&樟木性温,味辛。归肝经,脾经。有祛风湿,行气血,利关节的功能。治心腹胀痛,脚气,痛风,疥癣,跌打损伤。内服煎汤9~15克,或浸酒。外用煎水熏洗。
[考证]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植物]茶花
[拼音]cha hua
[药名]山茶花
[别名]红茶花,宝珠花,耐冬
[基源]为山茶科山茶属茶花的花。
[学名]Camellia japonica L.
[采制]含苞待放时采收,晒干或烘干,用纸包封。
[生境]常见栽培。
[性味]性凉,味甘、苦、辛、涩。
[归经]肝经,肺经。
[功能]散瘀消肿,凉血止血。
[主治]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痔血,血痢,血淋,血崩,带下,烫伤,跌扑损伤。
[用法]内服煎汤4.5~9克,或研末冲服,外用研末,麻油调敷。
[应用]①咳嗽吐血:山茶花、红花、白芨、红枣各3克,水煎服。②赤痢:山茶花,研末,加白糖调匀,蒸后服。③痔疮出血:山茶花,研末冲服。④跌打损伤,烫伤:山茶花焙研为末,麻油调搽敷。
[附注]茶花的根,叶和果实亦供药用。分别习称山茶根,山茶叶和山茶子&山茶根性平,味苦、辛。归肝经,胃经。有散瘀消肿,消食的功能。治跌打损伤,食积腹胀。内服煎汤15~30克&山茶叶性寒,味苦、涩。归心经。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能。治痈疽肿毒,烫火伤,外伤出血。内服煎汤6~15克。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涂&山茶子性平,味甘。有去油垢的功能。治发多油腻。外用研末掺。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华本草。
[植物]油茶 ☆
[拼音]you cha
[药名]茶油,油茶油
[别名]茶籽树,油茶树
[基源]为山茶科山茶属油茶的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
[学名]Camellia oleifera Abel
[采制]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榨成油。
[生境]生于山坡灌丛中或栽培。
[性味]性凉,味苦、甘。
[归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润肠,杀虫。
[主治]痧气腹痛,便秘,蛔虫腹痛,急性蛔虫阻塞性肠梗阻,疥癣,烫火伤。
[用法]内服冷开水送服30~60克。外用涂敷。
[注意]茶油粑(既茶子饼)内服必须煅存性,否则有剧烈催吐作用。
[应用]①胃痛:油茶根45克,水煎服。②肠梗阻:茶油30~60克,冷开水送服。③疥癣发痒:用茶油适量外搽。④烫火伤:茶油、鸡蛋清、百草霜(既草木灰)共捣细,搽伤处。⑤绞肠痧:茶油60克,冷开水送服。⑥食滯腹痛:茶子心9克,浓煎服。
[附注]油茶的根,根皮,叶,花,种子和种子榨油后的渣滓亦供药用。分别习称油茶根,油茶根皮,油茶叶,油茶花(亦称茶子木花),油茶子(亦称茶子心)和茶油粑(亦称茶子饼)&油茶根性平,味苦,有小毒。有清热解毒,理气止痛,活血消肿的功能。治咽喉肿痛,胃痛,牙痛,跌打伤痛,水火烫伤。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研末或烧灰研末调敷&油茶根皮性平,味苦,有小毒。有散瘀活血,接骨消肿的功能。治骨折,扭挫伤,腹痛,皮肤瘙痒,烫火伤。外用研末敷&油茶叶性平,味微苦。有收敛止血,解毒的功能。治鼻衄,皮肤溃烂瘙痒,疮疽。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煎洗或捣敷&油茶花性微寒,味苦,有微毒。有凉血止血的功能。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子宫出血,烫伤。内服煎汤3~10克。外用研末麻油调敷&油茶子性平,味苦、甘,有毒。归脾经,胃经,大肠经。有行气,润肠,杀虫的功能。治气滞腹痛,肠燥便秘,蛔虫病,钩虫病,疥癣瘙痒。内服煎汤6~10克,或入丸剂或散剂。外用煎洗或研末调涂&茶油粑性平,味苦、辛、涩,有小毒。归脾经,胃经,大肠经。有燥湿解毒,杀虫去积,消肿止痛的功能。治湿疹痛痒,虫积腹痛,跌打伤肿。内服煅存性研末3~6克。外用煎洗或研末调涂。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华本草。
[植物]尖连蕊茶
[拼音]jian lian rui cha
[药名]尖连蕊茶根
[别名]山茶,尖叶山茶
[基源]为山茶科山茶属尖连蕊茶的根。
[学名]Camelliacus pidata (Koch)Wright ex Gward
[采制]全年均可采挖,去栓皮,洗净,切段,晒干。
[生境]生山坡林下。
[性味]性温,味甘。
[归经]脾经。
[功能]健脾消食,补虚。
[主治]脾虚食少,病后体虚。
[用法]内服煎汤6~15g。
[考证]中华本草。
[植物]茶 ☆
[拼音]cha
[药名]茶叶
[别名]茶树,苦茶,细茶,酪奴
[基源]为山茶科山茶属茶的嫩芽或嫩叶。
[学名]Camellia sinensis(L.)O. Kuntze
[采制]于清明前后初发嫩叶时开始采摘嫩芽,谷雨前和立秋后也可采摘嫩叶,及时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于山地及丘陵。
[性味]性凉,味苦、甘。
[归经]心经,肝经,脾经,肺经,胃经,肾经。
[功能]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强心利尿,抗菌消炎,解毒,止泻。
[主治]头痛,目昏,嗜睡,心烦口渴,食积痰滞,泄泻,小便不利。
[用法]内服煎汤3~10克,或泡茶饮。
[禁忌]失眠者忌服。
[注意]服威灵仙和土茯苓者忌饮茶。
[应用]①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绿茶,水煎服。②急慢性肠炎:茶叶10克,生姜7克,浓煎饮。③急慢性肝炎:茶叶9克,水煎服。④牙本质过敏症:茶叶,水煎含漱,并饮服。⑤牛皮癣:茶树根30~60克,切片,加水浓煎,每日2~3次空腹服。
[附注]茶树的根,花,果实和泡过的茶叶亦供药用。分别习称茶树根,茶花,茶子和烂茶叶&茶树根性凉,味苦。归心经,肾经。有强心利尿,活血调经,清热解毒的功能。治心脏病,水肿,肝炎,痛经,疮疡肿毒,口疮,汤火灼伤,带状疱疹,牛皮癣。内服煎汤15~30克,大剂量可用至60克。外用煎水熏洗或磨醋涂患处&茶花性凉,味微苦。归肺经,肝经。有清肺平肝的功能。治鼻疳,高血压。内服煎汤6~15克&茶子性寒,味苦,有毒。归肺经。有降火消痰平喘的功能。治痰热喘嗽,头脑鸣响。内服煎汤0.5~1.5克,或入丸剂或散剂。外用研末吹鼻&烂茶叶治无名肿毒,犬咬伤,火烧成疮。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植物]木荷 ★
[拼音]mu he
[药名]木荷
[别名]何树,木艾树,木荷柴
[基源]为山茶科木荷属木荷的根皮。
[学名]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海拔150~1500m向阳山地杂木林中,亦有栽培。
[性味]性温,味辛,有大毒。
[归经]脾经。
[功能]攻毒,消肿。
[主治]疔疮,无名肿毒。
[用法]外用捣敷。
[注意]本品有大毒,仅外用,不做内服。
[附注]木荷的叶亦供药用,习称木荷叶。性温,味辛,有大毒。有解毒疗疮的功能。治臁疮,疮毒。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考证]中华本草。
[植物]杨桐
[拼音]yang tong
[药名]黄瑞木
[别名]乌珠子,鸡仔茶,黄板叉木
[基源]为山茶科杨桐属杨桐的根或嫩叶。
[学名]Adinandra millettii(Hook. et Arn.)Benth. et Hook. f.
[采制]全年采根,鲜用或晒干,夏秋采嫩叶,鲜用。
[生境]生于海拔90~1200m的山地林荫处或水边。
[性味]性凉,味苦。
[归经]肺经,肝经。
[功能]凉血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衄血,尿血,传染性肝炎,腮腺炎,疖肿,蛇虫咬伤,癌肿。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酌加。外用鲜叶捣敷或用根磨淘米水擦患处。
[考证]中华本草。
[植物]米碎花
[拼音]mi sui hua
[药名]米碎花
[别名]岗茶,米碎仔,矮茶
[基源]为山茶科柃木属米碎花的茎叶。
[学名]Eurya chinensis R. Brown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路旁。
[性味]性凉,味甘、淡、微涩。
[归经]肺经。
[功能]清热除湿,解毒敛疮。
[主治]感冒发热,湿热黄疸,疮疡肿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外伤出血。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煎洗或研末调敷。
[应用]①脓胞疮:米碎花根15克,忍冬藤9克,煨水服和外洗。
[附注]米碎花的根亦供药用,习称米碎花根。性凉,味微苦。有清热解毒,敛疮的功能。治疮疡肿毒,烧伤,烫伤。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煎洗或研粉麻油调涂。
[考证]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植物]阔叶十大功劳
[拼音]kuo ye shi da gong lao
[药名]功劳木
[别名]木黄连,刺黄柏,土黄柏
[基源]为小檗科十大功劳属阔叶十大功劳的茎。
[学名]Mahonia bealei(Fort.)
[采制]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林下、灌木丛中,亦有栽培。
[性味]性凉,味苦。
[归经]肺经,肾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消炎止痢,止血,健脾止泻。
[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目赤肿痛,胃火牙痛,疮疖,痈肿,黄疸型肝炎。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外用研末调敷。
[禁忌]①脾胃虚寒者慎服十大功劳根和十大功劳叶。②体质虚寒者忌用功劳木。
[应用]①支气管炎,肺炎:功劳根、虎杖、枇杷叶各15克,水煎服。②急性黄疸传染性肝炎:功劳木15克,赛葵15克,水煎服。③眼结膜炎:功劳叶200克,水煎,高压消毒,滴眼。④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十大功劳叶、朱砂根、岗梅、栀子、淡竹叶、木通、射干、甘草各9克,生石膏12克,水煎服。⑤风火牙痛:十大功劳叶9克,水煎炖服,每日1剂,痛甚者服2剂。
[附注]阔叶十大功劳的根,叶和果实亦供药用。分别习称十大功劳根,十大功劳叶和功劳子&十大功劳根性寒,味苦。归脾经,肝经,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消肿解毒的功能。治湿热痢疾,腹泻,黄疸,肺痨咳血,咽喉痛,目赤肿痛,疮疡,湿疹。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外用捣烂或研末调敷&十大功劳叶性寒,味苦。归肝经,胃经,肺经,大肠经。有清热补虚,止咳化痰的功能。治肺痨咳血,骨蒸潮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目赤。内服煎汤6~9克&功劳子性凉,味苦。归脾经,肾经,膀胱经。有清虚热,补肾,燥湿的功能。治骨蒸潮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湿热腹泻,带下,淋浊。内服煎汤6~9克,或泡茶。
[备注]①同属植物狭叶十大功劳亦同等入药。②冬青科植物枸骨的果实亦做功劳子入药。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华本草。
[植物]狹叶十大功劳
[拼音]xia ye shi da gong lao
[药名]功劳木
[别名]木黄连,刺黄柏,土黄柏
[基源]为小檗科十大功劳属狭叶十大功劳的茎。
[学名]Mahonia fortunei(Lindl.)
[采制]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林下、灌木丛中,亦有栽培。
[性味]性凉,味苦。
[归经]肺经,肾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消炎止痢,止血,健脾止泻。
[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目赤肿痛,胃火牙痛,疮疖,痈肿,黄疸型肝炎。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外用研末调敷。
[禁忌]①脾胃虚寒者慎服十大功劳根和十大功劳叶。②体质虚寒者忌用功劳木。
[应用]①支气管炎,肺炎:功劳根、虎杖、枇杷叶各15克,水煎服。②急性黄疸传染性肝炎:功劳木15克,赛葵15克,水煎服。③眼结膜炎:功劳叶200克,水煎,高压消毒,滴眼。④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十大功劳叶、朱砂根、岗梅、栀子、淡竹叶、木通、射干、甘草各9克,生石膏12克,水煎服。⑤风火牙痛:十大功劳叶9克,水煎顿服。每日1剂,痛甚者服2剂。
[附注]狹叶十大功劳的根,叶和果实亦供药用。分别习称十大功劳根,十大功劳叶和功劳子&十大功劳根性寒,味苦。归脾经,肝经,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消肿解毒的功能。治湿热痢疾,腹泻,黄疸,肺痨咳血,咽喉痛,目赤肿痛,疮疡,湿疹。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外用捣烂或研末调敷&十大功劳叶性寒,味苦。归肝经,胃经,肺经,大肠经。有清热补虚,止咳化痰的功能。治肺痨咳血,骨蒸潮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目赤。内服煎汤6~9克&功劳子性凉,味苦。归脾经,肾经,膀胱经。有清虚热,补肾,燥湿的功能。治骨蒸潮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湿热腹泻,带下,淋浊。内服煎汤6~9克,或泡茶。
[备注]①同属植物阔叶十大功劳亦同等入药。②冬青科植物枸骨的果实亦做功劳子入药。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华本草。
[植物]南天竹 ☆
[拼音]nan tian zhu
[药名]天竺子
[别名]天竹子,南竹子,南田竹
[基源]为小檗科南天竹属南天竹的果实。
[学名]Nandina domestica Thunb.
[采制]秋冬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生境]常生于疏林下或灌丛中,亦有栽培。
[性味]性平,味甘、酸,有小毒。
[归经]肺经,肝经。
[功能]止咳平喘。
[主治]咳嗽气喘,百日咳。
[用法]内服煎汤4.5~9克。
[禁忌]①外感风寒咳嗽者慎服天竺子。②孕妇忌用。
[注意]天竺子有毒,过量服用,能合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产生痉挛,严重时,可导致呼吸中枢麻痹,心力衰竭而死亡。
[应用]①百日咳:南天竹子9~15克,水煎调冰糖服。②眼结膜炎:南天竹叶30克,煎汁洗眼。③湿热黄疸:鲜南天竹根30~60克,水煎服。④肺热咳嗽:鲜南天竹根30克,鲜枇杷叶(去毛)30克,水煎,日分3次服。⑤流火风疾(俗称热风关节炎):南天竹鲜根30~60克,猪脚1~2个,酌加红酒和开水炖2小时,分2~3次服。⑥湿热痹:鲜南天竹根30~60克,或加葡萄鲜根30克,芙蓉菊鲜根15克,水煎服。⑦坐骨神经痛:南天竹根30~60克,水煎调酒服。⑧驱除蛔虫:南天竹根和楝树皮煎水服。
[附注]南天竹的根,茎枝和叶亦供药用。分别习称南天竹根,南天竹梗和南天竹叶&南天竹根性寒,味苦,有小毒。归肝经,肺经。有祛风化痰,清热解毒,止咳,除湿的功能。治肺热咳嗽,湿热黄疸,腹泻,风湿痹痛,疮疡,瘰疬。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或浸酒。外用煎洗&南天竹梗性寒,味苦、辛。归肺经。有清湿热,降逆气的功能。治湿热黄疸,泻痢,热淋,目赤肿痛,咳嗽,嗝食。内服煎汤10~15克&南天竹叶性寒,味苦。归肺经,膀胱经。有清热利湿,泻火解毒的功能。治肺热咳嗽,百日咳,热淋,尿血,目赤肿痛,疮痈,瘰疬。内服煎汤9~15克。外用捣敷。
[考证]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植物]八角莲 ☆
[拼音]ba jiao lian
[药名]鬼臼
[别名]独角莲,八角乌,八角七
[基源]为小檗科鬼臼属八角莲的根状茎。
[学名]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 Cheng ex Ying
[采制]夏秋冬均可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谷或山坡杂木林下阴湿处。
[性味]性平,味苦、辛,有毒。
[归经]肺经,肝经。
[功能]清热解毒,祛瘀止痛,化痰散结。
[主治]咳嗽,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痈肿疔疮,淋巴结核,腮腺炎,痹症。
[用法]内服煎汤3~10克。外用研末调敷。
[禁忌]孕妇忌服。
[应用]①肿毒初起:八角莲,加红糖或酒糟适量,共捣烂敷贴,日换2次。②疔疮:八角莲6克,蒸酒服,并用须根捣烂敷患处。③跌打损伤:八角莲9克,研细末,酒送服,每日2次。④瘰疬:八角莲30~60克,黄酒60克,加水适量煎服。⑤带状疱疹:八角莲根研末,醋调涂患处。⑥痰咳:八角莲12克,猪肺60~120克,糖适量,煲服。⑦体虚弱,痨伤咳嗽,虚汗盗汗:八角莲9克,蒸鸽子、炖鸡或炖猪肉150克服。⑧乳腺癌:八角莲、闹羊花各15克,紫背天葵30克,加白酒1斤,浸泡7天后内服外搽。每服9克,日2~3次。
[附注]八角莲的叶亦供药用,习称八角莲叶(亦称鬼臼叶)。性平,味苦、辛。归肺经。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功能。治痈肿疔疮,哮喘。内服煎汤6~10克,鲜叶15~30克,或捣汁。外用捣敷或贴敷。
[备注]同属植物六角莲和川八角莲等亦同等入药。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华本草。
[植物]庐山小檗
[拼音]lu shan xiao bo
[药名]黄疸树,小檗,三颗针
[别名]长叶小檗,土黄连,三颗针
[基源]为小檗科小檗属庐山小檗的根和茎。
[学名]Berberis virgetorum Schneid.
[采制]春秋采挖,剪除枝叶及须根,刮去部分栓皮,晒干。
[生境]生于海拔250~1400m的山地灌丛中或山谷溪边阴处。
[性味]性寒,味苦。
[归经]肝经,胃经,大肠经。
[功能]清湿热,解毒。
[主治]湿热泻痢,黄疸,胆囊炎,口疮,咽喉肿痛,火眼目赤,湿热淋浊,丹毒,疮疡肿毒,烫火伤。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外用煎水洗。
[应用]①湿热痹痛:鲜小檗根15~30克,猪皮肉适量,水炖服。②瘰疬:鲜小檗根15~30克,水煎或调酒服。③燥热唇舌破烂:小檗干树皮切薄片,浸清水中,每取一片含口中。④疮疖肿痛:三颗针,水煎服,并作局部湿敷。⑤乳痈:鲜小檗根15~30克,猪瘦肉适量,水酒煎服。
[备注]同属植物豪猪刺亦做小檗、三颗针入药,详参豪猪刺条。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
[植物]豪猪刺
[拼音]hao zhu ci
[药名]土黄连,小檗,三颗针
[别名]三颗针,刺黄连,刺黄柏
[基源]为小檗科小檗属豪猪刺的根或根皮、茎枝和树皮。
[学名]Berberis julianae C. K. Schneid
[采制]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或路边。
[性味]性寒,味苦。
[归经]肺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湿热泄泻,痢疾,口舌生疮,咽痛喉痹,目赤肿痛,痈肿疮疖。
[用法]内服煎汤3~9克,或研末。外用煎水滴眼或洗患处。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
[应用]①血痢:三颗针15克,红糖15克,煎水服。②黄疸:三颗针茎15克,煎水服。③火眼:三颗针根茎磨水点眼角。④刀伤:三颗针根研末敷伤口。⑤跌打损伤:三颗针根30克,泡酒内服外擦。⑥湿热痹痛:鲜小檗根15~30克,猪皮肉适量,水炖服。⑦瘰疬:鲜小檗根15~30克水煎或调酒服。⑧燥热唇舌破烂:小檗干树皮切薄片,浸清水中,每取一片含口中。⑨疮疖肿痛:三颗针,水煎服,并作局部湿敷。⑩乳痈:鲜小檗根15~30克,猪瘦肉适量,水、酒煎服。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
[植物]淫羊藿
[拼音]yin yang huo
[药名]淫羊藿
[别名]三枝九叶草,仙灵脾
[基源]为小檗科淫羊藿属植淫羊藿的地上部分。
[学名]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
[采制]夏秋采集,除去粗梗及杂质,晒干或阴干。
[生境]生于灌丛或山沟阴湿处。
[性味]性温,味辛。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助阳益精,祛风除湿。
[主治]阳痿,风寒湿痹,腰膝痿弱,神疲健忘,四肢麻木,更年期高血压症。
[用法]内服煎汤3~9克。
[禁忌]阴虚阳旺者忌用。
[应用]①肾虚阳痿,妇女不孕:淫羊藿9克,枸杞子12克,沙苑子、五味子、山萸肉各9克,水煎服。②小儿麻痹症急性期和后遗症期:淫羊藿3克,桑寄生、钩藤各9克,水煎服。③慢性气管炎:淫羊藿3.6克,紫金牛0.9克,研粉,加蜂蜜服。④妇女更年期高血压:淫羊藿、仙茅各12克,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各9克,水煎服。⑤阳痿,腰膝无力:淫羊藿适量浸酒服。或淫羊藿、熟地、枸杞子、仙茅、蛇床子、韭菜子、肉苁蓉各6克,水煎服。⑥癌症病人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促进造血功能:淫羊藿、大枣、花生衣,水煎服。⑦肝郁气滞及痰瘀互结引起的乳腺增生症:淫羊藿、王不留行、菟丝子、柴胡、香附、赤芍、丹参、鸡血藤、海藻、昆布、牡蛎,水煎服。⑧更年期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淫羊藿,水煎服。
[附注]淫羊藿的根及根茎亦供药用,习称淫羊藿根。性温,味甘、辛。归肝经,肾经。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的功能。治肾虚阳痿,小便淋沥,喘咳,风湿痹痛。内服煎汤15~30克,或研末为丸。
[备注]同属植物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和朝鲜淫羊藿等亦同等入药。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华本草。
[植物]南紫薇
[拼音]nan zi wei
[药名]拘那花
[别名]苞饭花,马铃花,蚊仔花
[基源]为千屈菜科紫薇属南紫薇的花或根。
[学名]Lagetstroemia subcostata Koehne
[采制]秋冬挖根,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花于夏季开花时,分期、分批摘取,烘干。
[生境]生于林缘、溪边湿润肥沃土壤处。
[性味]性寒,味淡、微苦。
[归经]心经。
[功能]解毒,散瘀,截疟。
[主治]痈疮肿毒,蛇咬伤,疟疾。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外用捣敷。
[考证]中华本草。
[植物]大叶紫薇
[拼音]da ye zi wei
[药名]大叶紫薇
[别名]大花紫薇,百日香
[基源]为千屈菜科紫薇属大叶紫薇的根或叶。
[学名]Lagersftroemia speciosa(L.)Pers.
[采制]秋冬挖根,夏秋采叶,鲜用或根切片再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作为行道树或园景树。
[功能]解毒,敛疮。
[主治]痈疮肿毒。
[用法]外用捣敷、研末敷或煎洗。
[考证]中华本草。
[植物]紫薇
[拼音]zi wei
[药名]紫薇根
[别名]搔痒树,蚊子花
[基源]为千屈菜科紫薇属紫薇的根。
[学名]Lagerstroemia indica L.
[采制]全年可挖,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于庭园。
[性味]性平,味涩、微苦。
[功能]活血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各种出血,骨折,乳腺炎,湿疹,肝炎,黄疸,痢疾,痈疖肿毒。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或煎洗。
[应用]①痈疽肿毒,头面生疮,手脚生疮:紫薇根或花研末,醋调敷。②牙痛:紫薇根煮猪瘦肉食。③赤白痢疾:紫薇根、紫薇叶各15克,水煎服。④解黄藤中毒:紫薇根水煎服。⑤风丹:紫薇花30克,煎水煮醪糟服。
[附注]紫薇的叶,花,根皮或茎皮亦供药用。分别习称紫薇叶,紫薇花和紫薇皮&紫薇叶性寒,味涩、微苦。有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的功能。治痈疮肿毒,乳痈,痢疾,湿疹,外伤出血。内服煎汤10~15克,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敷或煎洗&紫薇花性寒,味苦、微酸。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能。治痈疽疮疖,小儿胎毒,疥癣,血崩,带下,肺痨咳血,小儿惊风。内服煎汤10~15克。外用煎洗或研末调敷&紫薇皮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利湿祛风,散瘀止血的功能。治无名肿毒,丹毒,乳痈,咽喉肿痛,肝炎,疥癣,鹤膝风,跌打损伤,内外伤出血,崩漏带下。内服煎汤10~15克,或浸酒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洗。
[考证]中华本草&中草药大典。
[植物]萼距花 ☆
[拼音]e ju hua
[药名]萼距花
[别名]小米兰,满天星,神香草
[基源]为千屈菜科萼距花属萼距花的全草。
[学名]Cuphea hyssopifolia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
[性味]性凉,味辛,有微毒。
[功能]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
[用法]内服煎汤10~15g。
[应用]①慢性支气管炎:小米兰10g,甘草6g,开水冲泡,代茶饮。
[考证]黔南本草。
[植物]水苋菜
[拼音]shui xian cai
[药名]水苋菜
[别名]仙桃草,结筋草,细叶水苋
[基源]为千屈菜科水苋菜属水苋菜的全草。
[学名]Ammannia baccifera L.
[采制]夏季采收,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生境]喜生于潮湿地或水田中。
[性味]性微寒,味苦、涩。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散瘀止血,除湿解毒。
[主治]跌打损伤,内、外伤出血,骨折,风湿痹痛,蛇咬伤,痈疮肿毒,疥鲜。
[用法]内服煎汤6~9克,或浸酒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应用]①内伤出血:水苋菜6克,瓜子莲9克,水煎服,日3次。②用力过度,劳伤疼痛:水苋菜全草90克,酒300克浸泡,早晚服1小杯。③外伤出血:水苋菜、石胡荽各适量,捣烂敷患处。④跌打损伤:水苋菜全草,捣烂,兑烧酒服。⑤骨折:水苋菜全草,捣烂敷。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