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
详情查看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
详情查看
禁用JavaScript。为了获得更好的体验,请在运行之前启用浏览器中的JavaScript。
您正在使用一款已经过时的浏览器!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请尝试升级或使用
其他浏览器 。
[植物]紫花地丁
[拼音]zi hua di ding
[药名]紫花地丁
[别名]犁头草,喜鹊花,光萼堇菜
[基源]为堇菜科堇菜属紫花地丁的全草。
[学名]Viola yedoensis Makino
[采制]春秋采挖全株,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田埂、路边、水沟畔或墙下等潮湿地。
[性味]性寒,味苦、辛。
[归经]心经,肝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痈疽发背,瘰疬,疔疮肿毒,丹毒,腹泻,喉痹,眼结膜炎,咽炎,毒蛇咬伤,黄疸型肝炎。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外用捣敷。
[应用]①疔疮肿毒:鲜紫花地丁,捣汁服。②腮腺炎:鲜紫花地丁6克,鲜骨碎补30克,木香3克,白矾6克,捣烂敷患处。③化脓性感染,淋巴结核:紫花地丁、蒲公英、半边莲各15克,水煎服。药渣敷患处。④前列腺炎:紫花地丁、紫参、车前草各15克,海金沙50克,水煎服。⑤黄疸内热:紫花地丁9克,研细末,调酒服。
[备注]同属植物心叶堇菜和长萼堇菜亦做紫花地丁入药。
[考证]中国药典&中草药大典。
[植物]长萼堇菜
[拼音]chang e jin cai
[药名]犁头草,紫花地丁,铧头草
[别名]紫金锁,紫地丁,地丁草
[基源]为堇菜科堇菜属长萼堇菜的全草。
[学名]Viola inconspicua BL.
[采制]4~5月果实成熟期,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林缘、山坡草地、田边及溪旁等处。
[性味]性寒,味苦、微辛。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解毒,化瘀排脓,凉血清肝。
[主治]痈疽肿毒,乳痈,肠痈下血,化脓性骨髓炎,黄疸,目赤肿痛,瘰疬,外伤出血,蛇伤。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服。外用捣敷。
[应用]①痈疽疔疮,无名肿毒:鲜犁头草、鲜野菊花叶各等量,同捣烂敷患处。或鲜犁头草全草,加白糖少许,捣敷亦可,每日换1次。同时捣汁1酒杯内服。②痈肿,疔疮,瘰疬,乳痈,指疔:鲜犁头草捣烂敷。或晒干研末鸡蛋白调敷,1日换1~2次。③妇人产后瘀血痛如刀刺:鲜犁头草30克,切碎,鸡蛋2个同搅和,加油略炒,再加水煎服。④毒蛇咬伤:鲜犁头草捣烂敷患处,1日换1~2次。⑤外伤出血:犁头草、酢浆草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纱布加压包扎。或单用犁头草捣敷亦可。⑥盐卤中毒:鲜犁头草捣汁2酒杯,开水冲服。
[备注]①犁头草和长萼堇菜的全草亦做紫花地丁入药,详请参考紫花地丁条。②长萼堇菜的全草亦作铧(huá)头草入药,具体参考戟叶堇菜条。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植物]戟叶堇菜
[拼音]ji ye jin cai
[药名]铧头草
[别名]尼泊尔堇菜,犁头草
[基源]为堇菜科堇菜属戟叶堇菜的全草。
[学名]Viola betonicifolia Smith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田边、山坡草地、灌丛、林缘等处。
[性味]性寒,味辛、微苦。
[归经]心经,肝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疮疡肿毒,喉痛,乳痈,肠痈,黄疸,目赤肿痛,跌打损伤,刀伤出血。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外用捣敷。
[禁忌]虚寒者忌服。
[应用]①肠痈:铧头草、红藤,煎汤服。②恶疮疔毒,红肿疼痛:鲜铧头草,捣烂外敷。
[备注]同属植物白花地丁和长萼堇菜的带根全草亦做铧头草入药。
[考证]中华本草。
[植物]犁头草(心叶堇菜)
[拼音]li tou cao
[药名]犁头草,紫花地丁
[别名]紫金锁,紫地丁,地丁草
[基源]为堇菜科堇菜属犁头草(心叶堇菜)的全草。
[学名]Viola concordifolia C. J. Wang
[采制]4~5月果实成熟期,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野、路旁向阳或半阴处。
[性味]性寒,味苦、微辛。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解毒,化瘀排脓,凉血清肝。
[主治]痈疽肿毒,乳痈,肠痈下血,化脓性骨髓炎,黄疸,目赤肿痛,瘰疬,外伤出血,蛇伤。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服。外用捣敷。
[应用]①痈疽疔疮,无名肿毒:鲜犁头草、鲜野菊花叶各等量,同捣烂敷患处。或鲜犁头草全草,加白糖少许,捣敷亦可,每日换1次。同时捣汁1酒杯内服。②痈肿,疔疮,瘰疬,乳痈,指疔:鲜犁头草捣烂敷。或晒干研末鸡蛋白调敷,1日换1~2次。③妇人产后瘀血痛如刀刺:鲜犁头草30克,切碎,鸡蛋2个同搅和,加油略炒,再加水煎服。④毒蛇咬伤:鲜犁头草捣烂敷患处,1日换1~2次。⑤外伤出血:犁头草、酢浆草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纱布加压包扎。或单用犁头草捣敷亦可。⑥盐卤中毒:鲜犁头草捣汁2酒杯,开水冲服。
[备注]犁头草和长萼堇菜的全草亦做紫花地丁入药,具体参考紫花地丁条。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植物]三色堇
[拼音]san se jin
[药名]三色堇
[别名]蝴蝶花,游蝶花
[基源]为堇菜科堇菜属三色堇的全草。
[学名]Viola tricolor L.
[采制]5~7月当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
[性味]性寒,味苦。
[归经]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止咳。
[主治]疮疡肿毒,小儿湿疹,小儿瘰疬,咳嗽。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外用捣敷。
[考证]中华本草。
[植物]七星莲
[拼音]qi xing lian
[药名]地白草
[别名]天芥菜,蔓茎堇菜,匍伏堇
[基源]为堇菜科堇菜属七星莲的全草。
[学名]Viola diffusa Ging.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原野阴湿地。
[性味]性寒,味苦、微辛。
[归经]肺经,肝经。
[功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止咳。
[主治]疮疡肿毒,眼结膜炎,肺热咳嗽,百日咳,黄疸型肝炎,带状疱疹,水火烫伤,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外用捣敷。
[应用]①痈疖(已成脓者):鲜匍匐堇1把,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1次。②小儿久咳失音:鲜匍匐堇15g,酌加冰糖炖服。③急性肾炎:鲜匍匐堇30~60g,捣烂煎蛋,半吃半敷脐部,日1次,连治3次。④毒蛇咬伤:匍伏堇、山梗菜、石胡荽、豨莶草各适量,捣烂外敷。另取山梗菜、豨莶草各30g,水煎服。
[考证]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晋江中草药手册。
[植物]柔毛堇菜
[拼音]rou mao jin cai
[药名]柔毛堇菜
[别名]白阿飞,紫叶堇菜
[基源]为堇菜科堇菜属柔毛堇菜的全草。
[学名]Viola Principis H. Boiss.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疏林或密林下及沟边湿润草坡。
[性味]性寒,味苦、辛。
[功能]清热解毒,祛瘀生新。
[主治]骨折,跌打伤痛,无名肿毒。
[用法]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
[考证]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植物]如意草
[拼音]ru yi cao
[药名]如意草
[别名]白三百棒,红三百棒
[基源]为堇菜科堇菜属如意草的全草。
[学名]Viola hamiltoniana D. Don
[采制]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溪谷潮湿地、沼泽地、灌丛林缘。
[性味]性寒,味辛、麻、微酸。
[功能]清热解毒,散瘀止血。
[主治]疮疡肿毒,乳痈,跌打损伤,开放性骨折,外伤出血,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外用捣敷。
[考证]中华本草。
[植物]堇菜(晋江中草药手册称葵堇)
[拼音] jin cai
[药名]消毒药
[别名]白蚶壳草,白花孝杓草
[基源]为堇菜科堇菜属堇菜的全草。
[学名]Viola verecunda A. Gray
[采制]春夏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水沟边等阴湿处草丛中。
[性味]性凉,味辛、微苦。
[功能]清热解毒,止血止咳。
[主治]肺热咳嗽,乳蛾,眼结膜炎,疔疮肿毒,蝮蛇咬伤,刀伤出血。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外用捣敷。
[应用]①肝炎:鲜消毒药30~60g,水煎服。②喉炎,口腔炎:鲜消毒药30~60g,水煎服。另取鲜品适量,捣烂取汁调醋含漱。③疔疮肿毒:鲜消毒药30~60g,水煎服。另取鲜品1握,捣烂外敷患处。④上感,眼结膜炎:消毒药30~60g,水煎服。或鲜全草捣汁服。⑤肺热咳嗽:鲜消毒药60g,马兜铃30g,水煎,温服。⑥结膜炎,刀伤出血:消毒药、千里光各30g,共捣烂绞汁,滴眼或外涂患处,每日3次。⑦蛇咬伤:消毒药和紫花地丁捣烂外敷。⑧刀伤:将消毒药适量嚼烂,敷伤处。
[考证]中华本草&晋江中草药手册。
[植物]黑老虎
[拼音]hei lao hu
[药名]黑老虎
[别名]冷饭团,风沙藤,入地麝香
[基源]为木兰科冷饭藤属黑老虎的根或藤茎。
[学名]Kadsura coccinea (Lem.)A. C. Smith
[采制]全年均可采挖,掘起根部及须根,洗净泥沙,切成小段或割取老藤茎,刮去栓皮,切段,晒干。
[生境]生于山地疏林中,常缠绕于大树上。
[性味]性温,味辛、微苦。
[功能]行气止痛,祛风活络,散瘀消肿。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痛经,疝气痛,产后淤血腹痛,骨折,跌打损伤。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或研粉内服0.9~1.5克。外用研末撒,或捣敷,或煎水洗。
[禁忌]孕妇慎服。
[应用]①慢性胃炎,胃溃疡:㈠黑老虎、山姜各15g,野桂皮、高良姜各10g,香附6g,水煎服。并发出血者加侧柏炭15g。㈡黑老虎、救必应、海螵蛸各30克,共研为末,每日3次,每次6克。②风湿骨痛:黑老虎、檫树根、光叶海桐各30克,鸡血藤、豨薟草各15克,水煎服或浸酒内服。并取少量擦患处。③痛经:㈠黑老虎、南五味子根各15克,凤尾草30g,乌药3g,每日1剂,水煎服。㈡黑老虎30克,山苍树根15克,水煎服。此方亦可治产后恶露不尽的腹痛。
[考证]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植物]玉兰
[拼音]yu lan
[药名]辛夷
[别名]木笔花,望春花,二月花,木兰
[基源]为木兰科玉兰属玉兰的花蕾。
[学名]Magnolia denudata Desv.
[采制]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
[生境]通常栽培。
[性味]性温,味辛。
[归经]肺经,胃经。
[功能]散风寒,通鼻窍。
[主治]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
[用法]内服煎汤3~9克。外用适量。
[应用]①鼻渊:辛夷15g,苍耳子7.5g,香白芷30g,薄荷叶0.5g,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g,用葱、茶清食后调服。②鼻炎、鼻窦炎:㈠辛夷9g,鸡蛋3个,同煮,吃蛋饮汤。㈡辛夷4份,鹅不食草1份,用水浸泡4~8小时蒸馏,取芳香水,滴鼻。③鼻漏,鼻孔中长出1块:辛夷去毛、蜜炙桑白皮各120g,栀子30g,枳实、桔梗、白芷各60g,共为细末,每服6g,淡萝卜汤调服。④鼻内窒塞不通,不得喘息:辛夷、川芎各30g,细辛(去苗)22.5g,木通15g,上为细末。绵裹塞鼻中,湿则更换,5~7天后愈。⑤鼻塞不知香味:皂角、辛夷、石菖蒲各等分,为末,绵裹塞鼻中。⑥鼻内作胀或生疮(此系酒毒者多):辛夷30g,川黄连15g,连翘60g,俱微炒,研为末。每饭后服9g,白汤下。⑦齿牙作痛,或肿或牙龈浮烂:辛夷30g,蛇床子60g,青盐15g,共为末掺之。
[禁忌]阴虚火旺者忌服。
[注意]辛夷恶五灵脂,畏菖蒲、蒲黄、黄连、石膏、黄环。
[附注]玉兰的花亦供药用,习称玉兰花。性寒,味苦。归肝经,脾经。有利尿消肿,润肺止咳的功能。主治肺虚咳嗽,痰中带血,酒疸,重舌,痈肿。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
[备注]①同属望春玉兰、辛夷、应春花、滇藏木兰和荷花玉兰等的花蕾亦作辛夷入药。②本品入肺经,上通于鼻,以散风寒,故临床上用于治疗鼻多浊涕、不闻香臭的鼻渊症,常与白芷、细辛、苍耳子、防风等配伍应用。
[考证]中国药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植物]荷花玉兰
[拼音]he hua yu lan
[药名]辛夷
[别名]广玉兰,洋玉兰
[基源]为木兰科木兰属荷花玉兰的花蕾。
[学名]Magnolia grandiflora L.
[采制]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采收,及时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原产北美洲东南部。
[性味]性温,味辛。
[归经]肺经,胃经。
[功能]散风寒,通鼻窍。
[主治]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疮,鼻流浊涕,牙痛。
[用法]内服煎汤3~9克。外用研末塞鼻。
[禁忌]阴虚火旺者忌服辛夷。
[注意]辛夷恶五石脂;畏菖蒲、蒲黄、黄连、石膏。
[应用]①鼻窦炎,鼻炎:辛夷9克,鸡蛋3个,同煮,吃蛋饮汤。②鼻塞不知香味:辛夷、皂角、石菖蒲各等份,研末棉裹塞鼻中。③牙痛:辛夷50克,蛇床子100克,青盐15克,共为末搽。④感冒头痛:辛夷1.5克,苏叶6克,开水泡服。⑤鼻渊:辛夷25克,苍耳子8克,香白芷50克,薄荷叶2克,研为细末,每次服7克。
[附注]荷花玉兰的花及树皮亦供药用,习称广玉兰。性温,味辛。归肺经,胃经,肝经。有祛风散寒,行气止痛的功能。治外感风寒,头痛鼻塞,脘腹胀痛,呕吐腹泻,高血压,偏头痛。内服煎汤花3~10克,树皮6~12克。
[考证]中国药典&中华本草&中草药大典。
[植物]厚朴
[拼音]hou pu
[药名]厚朴
[别名]川朴,紫油厚朴
[基源]为木兰科厚朴属厚朴的树皮、根皮或枝皮。
[学名]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采制]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皮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生境]喜生于阴凉湿润气候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亦有栽培。
[性味]性温,味苦、辛。
[归经]脾经,胃经,肺经,大肠经。
[功能]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主治]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用法]内服煎汤3~9克。
[禁忌]①孕妇慎用厚朴。②阴虚液燥者忌用厚朴花。
[注意]厚朴恶泽泻、寒水石、消石。
[应用]①虫积:厚朴、槟榔各6克,乌梅2个,水煎服。②腹部胀痛(按压胀痛加重的实症):厚朴20克,炒枳实12克,生大黄8克,火麻仁30克,甘草5克,水煎服。
[附注]厚朴的花和果实亦供药用。分别习称厚朴花和厚朴果(亦称厚朴子)&厚朴花性微温,味苦。归脾经,胃经。有理气化湿的功能。治胸脘痞闷胀满,纳谷不香。内服煎汤3~9克&厚朴果性温,味甘。有理气,消食,散结的功能。治消化不良,胸脘胀闷,鼠瘘。内服煎汤2~5克。
[备注]同属植物凹叶厚朴亦同等入药。
[考证]中国药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植物]凹叶玉兰
[拼音]ao ye yu lan
[药名]姜朴
[别名]凹叶木兰,应春花
[基源]为木兰科玉兰属凹叶玉兰的树皮。
[学名]Magnolia sargentiana Rehd. et Wils.
[采制]4~6月剥取,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皮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生境]生于林中。
[性味]性温,味辛。
[归经]脾经,胃经,肺经,大肠经。
[功能]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主治]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用法]内服煎汤3~9克。
[禁忌]孕妇慎用姜朴。
[注意]姜朴恶泽泻、寒水石、硝石。
[应用]①虫积:姜朴、槟榔各6克,乌梅2个,水煎服。②慢性肠炎:南柴胡12克,焦茅术10克,茯苓10克,姜朴6克,焦内金6克,制香附6克,炒山药10克,车前子10克,炒白芍10克,焦建曲10克,广木香3克,壳砂仁3克,黄连2克,水煎服。③疟疾:软柴胡4.5克,姜朴3克,姜夏9克,草果4.5克,黄芩3克,赤苓9克,灵仙4.5克,青皮3克,老姜3片,水煎服。
[备注]姜朴功同厚朴。
[考证]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植物]鹅掌楸
[拼音]e zhang qiu
[药名]凹朴皮
[别名]马褂木,双飘树,马褂树
[基源]为木兰科鹅掌楸属鹅掌楸的树皮或根皮。
[学名]Liriodendron chinensis(Hemsl.)Sarg.
[采制]6~8月剥取较大植株的树皮或根皮,阴干。
[生境]生于气候湿润的、土壤肥沃的山坡或山谷林中,亦有栽培。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怯风除湿,强壮筋骨,止咳。
[主治]风寒咳嗽,消化不良,腹泻,风湿性关节炎,毒蛇咬伤,蜂蛰伤。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
[应用]①风寒咳嗽:凹朴皮50克,芫荽15~20克,老姜3片,甘草10克,水煎,冲红糖,早晚饭前服。②肌肉萎缩:鹅掌楸根、大血藤各50克,茜草根10克,豇豆、木通各15克,红花25克,泡酒服。③风湿关节痛:鹅掌楸根、海桐皮各50克,煨水服。
[考证]中草药大典。
[植物]黄兰含笑
[拼音]huang lan han xiao
[药名]黄缅桂
[别名]黄桷兰,黄兰,大黄桂
[基源]为木兰科含笑属黄兰含笑的根。
[学名]Michelia champaca L.
[采制]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常栽培在路旁或庭院。
[性味]性凉,味苦。
[归经]脾经,肺经。
[功能]祛风湿,利咽喉。
[主治]风湿痹痛,咽喉肿痛。
[用法]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
[应用]①风湿骨痛:黄缅桂根15~30g,泡酒服。②骨刺卡喉:黄缅桂根切成薄片,每含1~2片,徐徐咽下药液,半小时后吐出药渣再换。
[附注]黄兰含笑的果实亦供药用,习称黄缅桂果。性凉,味苦。归胃经。有健胃止痛的功能。主治消化不良,胃痛。内服研粉1~2分。
[考证]中华本草。
[植物]白兰
[拼音]bai lan
[药名]白兰花叶
[别名]白玉兰,白缅花,白兰花
[基源]为木兰科含笑属白兰的叶。
[学名]Michelia alba DC.
[采制]夏秋采摘,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供观赏。
[性味]性平,味苦、辛。
[功能]清热利尿,止咳化痰。
[主治]泌尿系感染,小便不利,支气管炎。
[用法]内服煎汤9~30克。外用捣敷。
[应用]①鲜叶捣烂敷患处。治痈疡肿痛。②根20克或花12克煎汤内服。治支气管炎。③花煎服。治白带。④根20克,煎汤分2次服。治泌尿系感染和小便不利。
[附注]白兰花的根和花亦供药用。分别习称白兰花(根)和白兰花&白兰花(根)有化湿,利尿的功能。治泌尿系感染,小便不利,痈肿。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白兰花性微温,味苦、辛。有化湿,行气,止咳的功能。治胸闷腹胀,中暑,咳嗽,前列腺炎,白带。内服煎汤6~9克。
[考证]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
[植物]含笑
[拼音]han xiao
[药名]含笑花
[别名]含笑梅,白兰花,香蕉花
[基源]为木兰科含笑属含笑的花。
[学名]Michelia figo(Lour.)Spreng.
[采制]秋冬季开花时采摘,洗净,阴干或晒干。
[生境]栽培或野生于阴坡杂木林中、溪谷沿岸尤为茂盛。
[性味]性平,味苦、微涩。
[功能]祛瘀生新,调经。
[主治]月经不调。
[用法]内服煎汤5~9克。
[附注]含笑的叶子亦供药用。治跌打损伤。
[备注]①据中国中药资源志要记载,含笑花功同白兰花,有行气通窍,芳香化湿的功能。治气滞腹痛,带下病,鼻塞,并用于月经不调。
[考证]南方药用植物彩色图鉴&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植物]厚皮菜
[拼音]hou pi cai
[药名]莙荙菜,红牛皮菜
[别名]君达菜,牛皮菜,菾菜
[基源]为藜科菾菜属厚皮菜的茎、叶。
[学名]Beta valaris L. Var. cicla L.
[采制]根据播种期的不同,夏、秋季均可采收,收后鲜用或晒干。
[生境]通常栽培。
[性味]性寒,味苦、甘。
[归经]肺经,肾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行瘀止血。
[主治]时行热病,痔疮,麻疹透发不畅,吐血,热毒下痢,闭经,淋浊,痈肿,跌打损伤,蛇虫伤。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60~120克,或捣汁。外用捣敷。
[禁忌]脾虚泄泻者忌服。
[应用]①成人及小孩出麻疹应期不透:红牛皮菜、芫荽子、樱桃核各9克,煎水服。②吐血:红牛皮菜、白芨,炖猪条口肉服。③痔瘘下血:莙荙子、芸薹子、荆芥子、芫荽子、莴苣子、蔓菁子、萝卜子、葱子等分。以大鲫鱼一个,去鳞肠,装药在内,缝合,入银石器内,上下用火炼熟,放冷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日二服。
[附注]厚皮菜的根和种子亦供药用。习称菾菜根和莙荙子&菾菜根性平,味甘。有宽胞下气的功能。主治胞膈胀闷。内服煎汤15~30克&莙荙子性寒,味苦、甘。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能。主治小儿发热,痔瘘下血。内服煎汤6~9克,或研末。外用醋浸涂擦。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
[植物]菠菜
[拼音]bo cai
[药名]菠菜
[别名]波棱菜,红根菜,菠薐菜
[基源]为藜科菠菜属菠菜的带根全草。
[学名]Spinacia oleracea L.
[采制]冬春采收,除去泥土杂质,洗净鲜用。
[生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肝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
[功能]养血,止血,平肝,润燥。
[主治]衄血,便血,头痛,目眩,目赤,夜盲症,消渴引饮,大便涩滯,痔疮。
[用法]内服煮食或捣汁。
[应用]①习惯性便秘:鲜菠菜250克,开水煮几分钟捞出,用香油拌食。②夜盲症:菠菜250克,猪肝200克炒熟淡食。③高血压:鲜菠菜放沸水中略烫数分钟,以麻油拌食,每日2次。④胆固醇高:菠菜根煮汤常服。⑤急性结膜炎:菠菜子、野菊花各适量,水煎服。⑥尿闭:菠菜子15克,水煎服。⑦便血:鲜菠菜250克,水煎服。
[附注]菠菜的种子亦供药用,习称菠菜子。性微温,味甜、微辛。归脾经,肺经。有清肝明目,止咳平喘的功能。治风火目赤肿痛,咳喘。内服煎汤9~15克,或研末。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医宝典→食物疗法。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